街頭訪問吊
㈠ 如何進行街頭采訪需要預設哪些問題
1、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是什麼關系?
答: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新聞報道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對於新聞采訪寫作來說,采訪是了解事實,寫作是反映事實,兩者都是第二性的。然而在具體過程中,采訪決定寫作。這是因為:第一,新聞采訪先於新聞寫作。只有通過新聞采訪才能獲得新聞材料,也只有掌握了新聞村料才會有新聞寫作。第二,新聞寫作是新聞采訪的結果和歸宿。新聞寫作,不能憑主觀意志去「合理想像」,把沒有采訪到的東西寫進新聞作品之中,而應如實地將采訪到的事實充分而准確地反映出來。第三,從采訪到寫作,是記者對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的一個完整的過程。記者采訪時要考慮到寫作,這不僅可以使采訪更有目的地深入進行,而具也能更好地為寫作服務。寫作是采訪中調查研究的繼續,是采訪的深化和最後完成階段。所以,任何「重寫不重采」或「重采不重寫」的思想和行為都是不對的。只有正確地看待采訪和寫作的關系,記者才有可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
2、新聞采訪活動的性質是什麼?采訪過程是怎樣的?
答:新采訪活動的性質可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從認識角度講,它是記者認識和反映客觀事特的一種活動。從具體的工作業務角度講,它是記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完成了從實際中來,並為到實際中去作好准備的工作過程。從新聞學的角度講,它是一種適應新聞工作要求的特殊的調查研究。它的最本質的特徵,就是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要求,去認識和採集重要的新聞材料。采訪活動的這種性質,對采訪活動起著支配的作用,並使采訪活動的過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從實踐看,新聞采訪活動的一般過程是:記者依據一定的新聞線索,有所准備地深入實際和群眾,通過一定的活動方式和使用某種手段,從現實中發現新聞材料、挖掘新聞的意義,並迅速、及時地加以搜集和核實,從材料、觀點、角度先進方面,為從事某種新聞體裁的寫作做好充分的准備。當然,這里說的是一般的過程。由於采訪的對象不同、內容不同,宣傳報道的任務和寫作體裁要求不同,新聞采訪活動的具體過程也會相應地有各種不同的變化和表現。
3、新聞線索從何而來?
答:新聞線索的來路概括起來有三條:*一是來自上面的,二是來自下面的,三是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和挖掘的。第一條來路是指有關領導機關或編輯部送給記者的新聞線索。這類線索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因為它從客觀實際中來,又經過有關領導機關或編輯部初步衡量與審核。記者應當認真對待這種新聞經索但不能把這種線索當作固定不變的框框。記者應當主動與有關領導機關和編輯部聯系,從他們那裡獲得可供采訪的新聞線索,不能當「老等」,否則工作就會陷於被動局面。*第二條來路是依靠廣大通訊員和讀者提供新聞線索。這是一條重要的新聞線索來路。首先,記者從上頭得到的線索總是不多的;其次,一家新聞單位的記者有限,記者的活動面和時間、精力有限,全靠記者自己去發現新聞線索,就可能有不少「新鮮的活魚」漏網。為此,記者應當設法使這條來路暢通,加強同社會各方面的聯系,廣交朋友,建立通訊網,使自己成為一個小小的社會情報的中心,新聞線索會源源而來。*第三條來路是記者通過種渠道去挖掘新聞線索。挖掘新聞線索的方法有如下幾種:一是認真研究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領導人的講話和編輯部的報道計劃,明確采訪方向和報道意圖。二是記者通過廣泛深入的社會活動,處處當「有心人」,從直接觀察和「每事問」中獲得新聞線索。三是記者通過對情況的積累,密切注視事態的發展和變化,從中獲得新聞線縈。四是通過參加各種會議,或翻閱來自各方面的書面材料,從中尋找和發現新聞線索。五是對已發的新聞,進行追蹤采訪,從中發現新的線索。六是從大量的群眾來信來訪中發現新聞線索。*記者在以上三個方面所下的功夫越多,他所獲得的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便會越多。特別是從第三條來路得到的新聞線索,記者的感受一般都比較深,采訪的目的也比較明確,因而較有把握取得好的采訪成果。
4、采訪前要做好哪些准備工作?
答:根據中外記者的經驗,采訪前要做好兩種准備工作:一種是經常性准備工作,一種是臨時性准備式作。經常性准備工作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理論政策上的准備。你是搞經濟報道的記者,就要熟悉經濟理論和黨的經濟政策;你是搞文教報道的記者,就要熟悉文教理論和黨的文教政策;你要到特區采訪,就要熟悉黨的特區政策;你要到少數民族地區采訪,就要熟悉黨的民族政策,等等。這種准備要靠經常的學習和積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秦效的。二是資料上的准備。你是搞哪一方面報道的記者,就要有哪一方面的資料積累。這樣,一旦有了新聞線索,就能夠迅速判斷這一線索的新聞價值如何;同時在稿件中將你掌握的資料作為背景材料寫進去,以提高稿件的可讀性。有了資料積累,還可避免報道失實。臨時性准備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實報道目的;二是設計報道方案,包括選擇采訪對象、確定采訪方式、方法,擬定向采訪對象提出的問題等等;三是做好一些技術性的准備工作。*采訪前的准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准備工作做得好,可以提高采訪效率,提高稿件質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缺乏采訪准備,盲目進行采訪,就會事倍功半,或者需要「返工」,甚至采寫的稿件被「槍斃」。
5、采訪前怎樣搜集和研究采訪對象的有關材料?
答: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采訪對象的簡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職務、家庭情況、主要社會關系、基本的政治態度等等。二是采訪對象的專長、主要貢獻或專著曾產生過什麼影響,在同行中的地位,別人有過什麼評價或傳說等等。三是采訪對象的特點,包括性格好、愛好、目前的心理狀態、是否健談、對接受采訪是否習慣、有何忌諱等等。此外,還要分析采訪對象與所采訪的問題有何利害關系,是否願意回答問題,會不會隱瞞事實真相等。*采訪前盡力熟悉采訪的對象,這是取得采訪成功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准備工作。但是,這項准備工作條目那樣多,怎樣才能做得好呢?主要是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既要考慮不同采訪對象的實際情況,又要考慮某項采訪的實際需要,還要考慮做這項准備工作的客觀可能性。比如我們的采訪僅是為了弄清某個人的某個問題,那麼著重環繞與這個問題密切相關的方面做准備就可以了。如果我們的采訪是為了弄清某個人的全貌,自然就應盡可能搜集和研究這個人的各方面的材料。
6、怎樣確定采訪目的?
答:首先要掌握采訪對象的必要材料,這是確定采訪目的的基礎。其次,要對掌握的材料從它的社會屬性和新聞屬性兩個方面加以考察,看看在這兩個方面有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這是確立采訪目的的關鍵。*迅速而准確地確定明確的采訪目的,是一個稱職的記者具有的特殊素質。這種素質同新聞敏感一樣,也是記者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的集中表現。因此,一個記者如果不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如果不了解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和群眾的願望,就不知道應該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強調什麼,迴避什麼;同樣,如果一個記者不懂得新聞工作的原理、特點、方法及其活動規律,就無法從新聞的角度去確定該采訪什麼、不採訪什麼,該抓什麼問題,不抓什麼問題,也就不可能確定正確的采訪目的。由此看來,確定明確的采訪目的,不是脫離實際、胡思亂想所能辦到的。
7、怎樣進行電話采訪?
答:電話采訪是新聞采訪活動的一種簡便方式,它一般用於采訪比較簡單的事情,更多的則用於對某次采訪的內容進行補充或核對事實。電話訪問的最大特色,是以報道被采訪者的話為主的,因而記者問、聽、記的能力要特別強。由於這種采訪是通過電話來進行的,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無法見面,因此記者提問前要有充分的准備,問題要明確,語言要簡潔,層次要分明。在聽對方的回答時,要善於抓住被訪者最重要、最生動、最富有表現力的話,還要聽出對方說話的神態、內在的感情和真正的意思(是正面的話還是反面的、幽默的或是諷刺性的話)。記錄要快、要准確、還要記下對方的語調與感情。電話采訪的優點是省時、經濟、懷念速。它的缺點是:第一,沒有保障。如果在訪問過程中電路突然中斷,或者對方不樂意接受采訪而借口不在,或者記者問到要害問題時避而不答,都不能達到采訪的目的。第二,只能聽聲音,見不到人,記者不能觀顏察色,缺乏現場感。第三,采訪難以深入,所采訪復雜的事情不宜使用。
8、怎樣采訪突發性事件?
答:采訪突發性事件,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記者一定要聞風而動,利用可能利用的最快的交通工具迅速趕赴現場進實地突擊采訪。然後用最快的通訊工具電話、對講機、無線電報話器等將消息傳回編輯部,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刊登(播放)出來,如果記者出發前報紙即將付印,要跟編輯部打招呼,預先留出版面或撤換別的稿件。尤其是多家新聞單位同時采訪同一突發事件時,更要講求速度,搶先發表新聞,決不能慢慢騰騰,落於人後。*二、一般發生突然事件的現場總是亂烘烘的,記者進入采訪現場後,要保持頭腦冷靜,不受七嘴八舌的干擾。要及時找到該事件的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了解事件的主要精況,事件的當事人和目擊者對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說法,記者要根據現場觀察作出實事求是的判斷,決不能人雲亦雲。*三、要根據突發性事件的不同性質,決定是進行公開報道,還是寫內部材料。有些不宜公開報道的、或不宜馬上公開報道的,就不要公報道或馬上報道。要尊重主管部門的意見,不要為了搶新聞而不一切地報道,結果產生不良影響。*四、對有些突發性事件,記者在發出第一篇報道後,要繼續深入進行采訪,進一步弄清事件的起因、性質、後果、發展情況、處理結果和經驗教訓等,進行連續報道。
9、采訪記錄的內容主要有哪幾項?
采訪記錄的內容主要有七項:第一,記要點。即把重要事實、情節和密切相關的背景材料如實地記錄下來。第二,記易忘點。通常包括時間、地點、人名、數字、有特點的人的人物語言及各類業務專用術語等。第三,記疑問點。把采訪對象講得不清楚、或與記者已掌握材料有矛盾的情況、事實和說法記錄下來,供重點提問或進一步核實之用。第四,記思想。把采訪對象對所提供的事實和情況的認識、見解記錄下來,供記者分析采訪材料時參考之用。第五,記有價值的原話。采訪對象在回管問題時,要能說出一些能反映個性特徵、或能揭示事件本質的精煉語言,記者要注意把它准確地照原話記錄下來,以供寫作引用之用。第六,記眼見的材料。即把新聞現場所見到的有特點的場景和被訪者的服飾衣著、神情舉止等記錄下來,用於寫作,可作新聞立體化。第七,記感受。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對被采訪者所提供的材料會有某種分析和判斷,比如某個材料典型,能說明什麼,可供什麼用等等,把它記錄在有關村料的旁邊,這利於材料整理和寫作。
10、簡述新聞采訪的基本路線及其要點?
答:從新聞采訪業務的工作規律看,堅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具體事物,全面而准確地認識、搜集客觀存在的新聞材料,這是做好新聞采訪工作的根本路線。我國強調記者的采訪,要依靠黨委,深入實際和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探求客觀事物的本質。*新聞采訪路線包括三個基本要點:*(1)強調新聞事實必須源於社會生活和群眾的實踐活動。唯物主義認為,構成新聞的事實,都是來自於客觀實際,廣泛的社會生活和群眾的實踐活動,永遠是新聞的源泉。新聞采訪最突出的一個任務,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具有新聞價值的某種社會價值事實,及時、准確地進行採集。人類社會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變化,群眾中的各種實距活動也必然層出不窮,這就決定了新聞的源泉永遠不會枯竭。只要有人類存在,新聞的事實就永遠不斷涌現,因此,新聞采訪的任務也就永遠不會有完結的時候,這是新聞采訪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對這個原理承認或者不承認,是新聞采訪學中區分唯物論反映論與唯心論先驗論的主要標志。*(2)記者是調查研究的專業人員。既然新聞源於實際,記者也只有深入實際,對客觀事件進行調查研究,才能可能發現、理解和掌據構成新聞的事實。新聞工作者作為一個反映者,工作的對象是被反映的客觀事實,如果不接觸不深入調查研究被反映的對象,那麼,反映者也就不復存在。從這個上意義上講,新聞采訪是一種調查研究,就新聞記者應當是調查研究的專業人員的說法是符合唯物主義觀點的要求的。*(3)記者調查研究要認真「吃透兩頭」。所謂吃透兩頭,簡單地講,就是對來自上面的精神、指示要深刻領會,對來自下面的精況要清楚明白。這兩者關系密切,一般地說,吃透了「上頭」會有助於「吃透下頭」「下頭」吃透了,同樣也會有助於更好地「吃透上頭」便也有這種情況,上頭與下頭不一致,那麼「吃透下頭」則是對「上頭」的最權威的檢驗,「上頭」的應當服從「下頭」的,這是一個堅持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態度的問題,亦是所謂「上下結合」的一種調查研究的方法。
11、怎樣理解記者與采訪對象的關系?
答:在訪問中,正確理解和處理好記者與被采訪者的關系,對完成人物采訪的任務是十分重要的。人物采訪是記者與被采訪者的一種特殊的社會交往。在這種交往中,記者有權根據自己對客觀情況的分析,按自己所確定的目的和需要去提出問題,並請被采訪者作出回答。而被采訪者,也有權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作出相應的決定,即是否回答和怎麼回答,無論被采訪者的職位高低,采訪時雙方應當是平等的。記者無權強迫對方必須回答和怎樣回答,也沒有必要放棄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去迎合與奉承被采訪者,他應當不卑不亢而又策略地開展訪問活動。同樣,被采訪者也無權強迫記者必須接受他的回答,更不能要求記者只准聽,不準問,或不容許記者刨根問底,或只許記者問,不許記者到現場觀察等等。記者與被采訪者就是這樣一對矛盾,兩方既是平等的關系,而實際上又是處於職業上、身份上各社會地位上的不等同的關系。
12、什麼叫新采訪的活動方式?
答:采訪的活動方式,是記者採集新聞的具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的總稱。所謂采訪的活動方式,實際上就是指記者為進行采訪而與被采訪的對象接觸以及開展采訪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不同形式和方法。*記者采訪的活動方式是各種各樣的。有個別采訪、開調查開采訪、現場踏勘采訪、蹲點采訪、電話采訪、街頭采訪或截訪、交叉采訪、各種不同類型的集體采訪、立體采訪、易地采訪、跨行業采訪、遙控采訪、突發事件采訪等。
13、什麼是采訪活動方式的手段?
答:采方活動的手段是指記者接觸被采訪的對象或事物及其過程中,為獲得准確的新聞材料和實現采訪的目的而採取的各種具體的方法。新聞采訪手段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可歸納為基本手段和具體手段兩個方面。基本手段主要包括訪問和觀察兩種,而具體手段則是由基本手段生發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正常手段和特殊手段。
14、什麼叫訪問?
答:從整體上說,訪問是記者在有限時間內,通過提問的方式與訪問對象交談,有目的進行挖掘和採集新聞材料的最重要的一種基本采訪手段。使用這種手段,雖然涉及許多問題和方面,需要從不同實際情況出發去加以研究和解決,但在爭取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善於藉助相關的心理學原理解決好「取」和「予」的矛盾,提問和交談的目的必須明確,訪問重心在於採掘新聞材料等諸方面,就是進行一切訪問活動的共同要求。這是對訪問手段的基本理解。*訪問記錄要掌握的要點是:(1)為報道提供相應的事實;(2)深入掌握某個事件和問題;(3)為寫作提供有用事實。
記者站 高延強薦
㈡ 在街頭采訪回答問題的視頻叫什麼
在街頭采訪回答問題的視頻叫神街訪。《神街訪》是一檔街頭采訪節目。主持人以時下熱門話題展開訪問,得到各種神回復,以逗眾位看官一笑。
㈢ 街頭訪問周深和蔡徐坤哪個唱歌好聽
周深。是實力派,歌手,聲線獨特,演唱了很多各種風格的當紅影視作品,周深的粉絲受眾比蔡徐坤更廣,也比蔡徐坤的個更好聽。周深,出生湖南省邵陽市,成長於貴陽,中國內地男歌手,2016年6月畢業於烏克蘭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美聲專業。
㈣ 街頭攔截訪問 電話調查 郵寄調查有何優缺點
郵寄調查目前很少有人採用,很難想像有多少人會寄回他的回答。
街頭攔截訪問的成本要高於電話調查,一般用於有地域或商圈要求、或者必須要當面訪問的產品(比如某商場的消費金額調查、飲料產品的調查)。如果調查耗時比較長,也建議用街頭定點攔截,在跟訪問員面對面交流時,回答的意願和正確度都有可能提高。
電話調查多用於不太長的訪問,10~15分鍾的訪問,可以盡量避免對方掛斷電話。在隨機性上來說,電話調查是很好的方式。
㈤ 男朋友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街頭訪問
小一點好,性能力才能和諧。
知道嗎,女人性能力最旺盛是三十五歲左右,男人是十八到二十歲的時候
㈥ 錄制一檔街頭采訪節目需要哪些設備
相機、錄音筆、采訪本和筆。
采訪活動的方法有個別訪問、現場查勘、參加會議、開調查會、出席記者招待會、閱讀文字材料等。采訪的活動方式有個別采訪、集體采訪、交叉采訪、分段采訪、巡迴採訪、隱性采訪(在某些特殊場合由於特殊原因而不公開記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訪目的的采訪活動)等。
注意事項
新聞采訪要求采訪者具有新聞敏感、應變能力和采訪技巧,即能夠在縱橫交錯的客觀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在稍縱即逝的機遇中迅速地捕捉新聞,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巧妙地挖掘新聞。
㈦ 街頭搞笑采訪一般都問哪些問題
如下:
1、生活中,或者(在目前的討論中)什麼時候你最開心,什麼時候你最沮喪?
2、什麼樣的事情、境況等等會令你感到生氣、悲傷、高興或害怕?
3、什麼讓你大笑或者大哭?
4、你還記得童年發生的大事嗎?什麼樣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今天的你——你的成功、你的失
敗、你的信仰、你的觀念、你的個性、你的特點?
5、你最好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6、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能否列個單子出來?
7、你所擁有的物質財產都有哪些?這些財產對於你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家著了火,你會
盡力挽救什麼?
8、你經常閱讀什麼?(你書架上經常擺的是書還是雜志)?
9、誰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最景仰的十大人物」是誰?為什麼?
10、你工作和生活上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存在哪些主要問題?你目前正努力解決的是什麼?
11、你經常接觸什麼樣的人?
12、你常去哪裡,以及怎樣度過你的閑暇時間?
13、在事業上以及在生活中,什麼樣的問題、觀念、哲學問題對於你最重要?你願意為何而戰?為何而死?為什麼?你採取了(或即將採取什麼措施)來維護你的信仰?
㈧ 街頭釆訪水多嗎
街頭采訪是指在街道上進行的訪問、采訪、調查等活動。這種方式常常用於調查民意、收集信息或者進行社會觀察等。
對於街頭采訪的水多程度,可能會因地區、時間、主題、調查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有些街頭采訪可能會很嚴謹,採用科學的調查方法,得出准確的數據和結論;而有些街頭采訪則可能不夠嚴謹,採用的調查方法不夠科學,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夠可靠。
因此,對於街頭采訪的水多程度,並不能給出統一的答案。如果你想要獲得准確的信息,建議使用更嚴謹的調查方法,並對調查結果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檢驗。
㈨ 街頭攔截訪問的優缺點
優點是比較有親和力。比較真實感缺點如果沒有什麼好處。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感覺有點暴力的感覺.............
㈩ 誰知道什麼是街頭攔截式面訪調查
街上攔截訪問是一種十分流行的調查訪問方法,通常被利用於定量問卷調查的環節中,約占個人訪問總量的三分之一。這種調查方法相對簡單,超市、寫字樓、街面、車站、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均可以進行這樣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