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密碼屬於什麼密碼演算法
⑴ 分組密碼和流密碼的差別是什麼意思
分組密碼與流密碼的不同之處在於輸出的每一位數字不是只與相應時刻輸入的明文數字有關,而是與一組長為m的明文數字
⑵ 現在密碼學採用的演算法主要有什麼
現代密碼學將演算法分為具有不同功能的幾種
常用的主要有三種:
1.對稱密碼演算法
DES演算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曾經稱霸對稱加密領域30年
AES演算法——二十一世紀初提出用以取代DES演算法
IDEA演算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提出,也是一種流行演算法
RC4演算法——經典的流密碼演算法
2.公鑰密碼演算法
D-H演算法——用於密鑰協商,是第一種使用的公鑰演算法,基於離散對數難解問題
RSA演算法——最常用的公鑰演算法,功能強大
3.哈希函數(雜湊函數)
MD5——常用演算法,用於產生80比特的輸出
SHA-1——也是常用演算法,用於產生128比特輸出
---
這是最經典的若干種演算法
說的不對之處請指正
------
個人意見 僅供參考
⑶ SM9是分組密碼還是序列密碼
國密SM9其實是一種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它是分組密碼。
分組密碼是將明文消息編碼表示後的數字(簡稱明文數字)序列,劃分成長度為n的組(可看成長度為n的矢量),每組分別在密鑰的控制下變換成等長的輸出數字(簡稱密文數字)序列。
序列密碼也稱為流密碼(Stream Cipher),它是對稱密碼演算法的一種。序列密碼具有實現簡單、便於硬體實施、加解密處理速度快、沒有或只有有限的錯誤傳播等特點,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是專用或機密機構中保持著優勢,典型的應用領域包括無線通信、外交通信。
⑷ 簡述一下流密碼的基本概念
流密碼也叫序列密碼,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加密變換。具有轉換速度快、低錯誤傳播的優點,硬體實現電路更簡單;其缺點是:低擴散(意味著混亂不夠)、插入及修改的不敏感性。
⑸ 什麼是分組密碼和序列密碼
分組密碼是將明文消息編碼表示後的數字(簡稱明文數字)序列,劃分成長度為n的組(可看成長度為n的矢量),每組分別在密鑰的控制下變換成等長的輸出數字(簡稱密文數字)序列。
序列密碼也稱為流密碼(Stream Cipher),它是對稱密碼演算法的一種。序列密碼具有實現簡單、便於硬體實施、加解密處理速度快、沒有或只有有限的錯誤傳播等特點,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是專用或機密機構中保持著優勢,典型的應用領域包括無線通信、外交通信。 1949年Shannon證明了只有一次一密的密碼體制是絕對安全的,這給序列密碼技術的研究以強大的支持,序列密碼方案的發展是模仿一次一密系統的嘗試,或者說「一次一密」的密碼方案是序列密碼的雛形。如果序列密碼所使用的是真正隨機方式的、與消息流長度相同的密鑰流,則此時的序列密碼就是一次一密的密碼體制。若能以一種方式產生一隨機序列(密鑰流),這一序列由密鑰所確定,則利用這樣的序列就可以進行加密,即將密鑰、明文表示成連續的符號或二進制,對應地進行加密,加解密時一次處理明文中的一個或幾個比特。
⑹ 003 國密演算法【技術】
國密演算法:國家密碼局認定的國產密碼演算法,即商用密碼。
非對稱密碼(公鑰演算法):SM2,SM9
對稱密碼(分組密碼,序列密碼):SM1,SM4,SM7,ZUC
雜湊演算法(散列,哈希演算法):SM3
概述 : 對稱加密演算法(分組密碼) ,分組長度128位,密鑰長度128位, 演算法不公開 ,通過加密晶元的介面進行調用。
場景 :採用該演算法已經研製了系列晶元、智能IC卡、智能密碼鑰匙、加密卡、加密機等安全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應用領域(包括國家政務通、警務通等重要領域)。
概述 :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公鑰演算法) ,加密強度為256位,是一種橢圓曲線演算法。
公鑰密碼學與其他密碼學完全不同, 使用這種方法的加密系統,不僅公開加密演算法本身,也公開了加密用的密鑰。公鑰密碼系統與只使用一個密鑰的對稱傳統密碼不同,演算法是基於數學函數而不是基於替換和置換。公鑰密碼學是非對稱的,它使用兩個獨立的密鑰,即密鑰分為公鑰和私鑰,因此稱雙密鑰體制。雙鑰體制的公鑰可以公開,因此稱為公鑰演算法。
使用私鑰加密後的密文只能用對應公鑰進行解密,反之使用公鑰加密的密文也只能用對應的私鑰進行解密。通過對私鑰進行橢圓曲線運算可以生成公鑰,而由於橢圓曲線的特點,知道公鑰卻很難反推出私鑰,這就決定了SM2演算法的安全性。SM2演算法最常見的應用是進行身份認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數字簽名與驗簽,通過私鑰的私密性來實現身份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場景: 適用於商用應用中的 數字簽名和驗證 ,可滿足多種密碼應用中的 身份認證 和 數據完整性,真實性 的安全需求。
場景: 適用於商用密碼應用中的 密鑰交換 ,可滿足通信雙方經過兩次或可選三次信息傳遞過程,計算獲取一個由雙方共同決定的共享秘密密鑰(會話密鑰)。
場景: 適用於國家商用密碼應用中的 消息加解密 ,消息發送者可以利用接收者的公鑰對消息進行加密,接收者用對應的私鑰進行解,獲取消息。
涉及國密標准: GB/T 32918.1-2016、GB/T 32918.2-2016、GB/T 32918.3-2016、GB/T 32918.4-2016、GB/T 32918.5-2017、GB/T 35275-2017、GB/T 35276-2017。
概述:哈希演算法(散列演算法,雜湊演算法) ,任意長度的數據經過SM3演算法後會生成長度固定為256bit的摘要。SM3演算法的逆運算在數學上是不可實現的,即通過256bit的摘要無法反推出原數據的內容,因此在信息安全領域內常用SM3演算法對信息的完整性進行度量。
場景: 適用於商用密碼應用中的 數字簽名和驗證 , 消息認證碼的生成與驗證 以及 隨機數的生成 ,可滿足多種密碼應用的安全需求。
涉及國密標准: GB/T 32905-2016
概述:對稱加密演算法(分組密碼) ,分組長度128位,密鑰長度128位,使用某一密鑰加密後的密文只能用該密鑰解密出明文,故而稱為對稱加密。SM4演算法採用32輪非線性迭代實現,加解密速度較快,常應用於大量數據的加密,保存在存儲介質上的用戶數據往往就使用SM4演算法進行加密保護。
場景:大量數據的加密,解密,MAC的計算 。
分組密碼就是將明文數據按固定長度進行分組,然後在同一密鑰控制下逐組進行加密,從而將各個明文分組變換成一個等長的密文分組的密碼。其中二進制明文分組的長度稱為該分組密碼的分組規模。
分組密碼的實現原則如下:必須實現起來比較簡單,知道密鑰時加密和脫密都十分容易,適合硬體和(或)軟體實現。加脫密速度和所消耗的資源和成本較低,能滿足具體應用范圍的需要。
分組密碼的設計基本遵循混淆原則和擴散原則
①混淆原則就是將密文、明文、密鑰三者之間的統計關系和代數關系變得盡可能復雜,使得敵手即使獲得了密文和明文,也無法求出密鑰的任何信息;即使獲得了密文和明文的統計規律,也無法求出明文的任何信息。
②擴散原則就是應將明文的統計規律和結構規律散射到相當長的一段統計中去。也就是說讓明文中的每一位影響密文中的盡可能多的位,或者說讓密文中的每一位都受到明文中的盡可能多位的影響。
涉及國密標准: GB/T 32907-2016
概述 : 對稱加密演算法(分組密碼) ,分組長度128位,密鑰長度128位, 演算法不公開 ,通過加密晶元的介面進行調用。
場景 :適用於非接觸式IC卡,應用包括身份識別類應用(門禁卡、工作證、參賽證),票務類應用(大型賽事門票、展會門票),支付與通卡類應用(積分消費卡、校園一卡通、企業一卡通等)。
概述: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標識密碼) ,標識密碼將用戶的標識(如郵件地址、手機號碼、QQ號碼等)作為公鑰,省略了交換數字證書和公鑰過程,使得安全系統變得易於部署和管理,非常適合端對端離線安全通訊、雲端數據加密、基於屬性加密、基於策略加密的各種場合。
SM9演算法不需要申請數字證書,適用於互聯網應用的各種新興應用的安全保障。如基於雲技術的密碼服務、電子郵件安全、智能終端保護、物聯網安全、雲存儲安全等等。這些安全應用可採用手機號碼或郵件地址作為公鑰,實現數據加密、身份認證、通話加密、通道加密等安全應用,並具有使用方便,易於部署的特點,從而開啟了普及密碼演算法的大門。
概述 : 對稱加密演算法(序列密碼) ,是中國自主研究的流密碼演算法,是運用於移動通信4G網路中的國際標准密碼演算法,該演算法包括祖沖之演算法(ZUC)、加密演算法(128-EEA3)和完整性演算法(128-EIA3)三個部分。目前已有對ZUC演算法的優化實現,有專門針對128-EEA3和128-EIA3的硬體實現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