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混合訪問

混合訪問

發布時間: 2023-03-17 19:50:07

『壹』 有關c/s架構的簡單問題 謝謝

C/S Client/Server
B/S Browser/Server

區別其實還是挺大的。
找篇文章給你看看,寫的不錯--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尤其以通信、計算機、網路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令人眼花燎亂,目不睱接。 由於計算機互聯網在政治、經濟、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發展、運用以及網路的迅速普及和全社會對網路的依賴程度,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國家的經濟基礎和命脈,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強大動力,其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由於主流技術研發企業和用戶對「B/S」和「C/S」技術誰優誰劣、誰代表技術潮流發展等等問題的爭論不休,已經給檢察機關使用「OA(辦公)」和「案件管理」軟體工作開展帶來困惑,本文就此兩項技術發展變化和應用前景做些探討,供同行參考。

一、什麼是C/S和B/S

要想對「C/S」和「B/S」技術發展變化有所了解,首先必須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什麼是C/S結構。
C/S (Client/Server)結構,即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伺服器結構。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目前大多數應用軟體系統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兩層結構,由於現在的軟體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Web和Client/Server 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應用不同的模塊共享邏輯組件;因此,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 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台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 效率低。

第二、什麼是B/S結構。
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術看,區域網建立B/S結構的網路應用,並通過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資料庫應用,相對易於把握、成本也是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開發,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訪問和操作共同的資料庫;它能有效地保護數據平台和管理訪問許可權,伺服器資料庫也很安全 。特別是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管理軟體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第三、管理軟體主流技術。
管理軟體技術的主流技術與管理思想一樣,也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首先,界面技術從上世紀DOS字元界面到Windows圖形界面(或圖形用戶界面GUI),直至Browser瀏覽器界面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其次,今天所有電腦的瀏覽器界面,不僅直觀和易於使用,更主要的是基於瀏覽器平台的任何應用軟體其風格都是一樣的,使用人對操作培訓的要求不高,而且軟體可操作性強,易於識別;再者,平台體系結構也從過去單用戶發展到今天的文件/伺服器(F/S)體系、客戶機/伺服器(C/S)體系和瀏覽器/伺服器(B/S)體系。

二、C/S和B/S 之比較

C/S和B/S是當今世界開發模式技術架構的兩大主流技術。C/S是美國 Borland公司最早研發,B/S是美國微軟公司研發。目前,這兩項技術以被世界各國所掌握,國內公司以C/S和B/S技術開發出產品也很多。這兩種技術都有自己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群,各家企業都說自己的管理軟體架構技術功能強大、先進、方便,都能舉出各自的客戶群體,都有一大群文人墨客為自己搖旗吶喊,廣告滿天飛,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C/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最簡單的C/S體系結構的資料庫應用由兩部分組成,即客戶應用程序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二者可分別稱為前台程序與後台程序。運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的機器,也稱為應用伺服器。一旦伺服器程序被啟動,就隨時等待響應客戶程序發來的請求;客戶應用程序運行在用戶自己的電腦上,對應於資料庫伺服器,可稱為客戶電腦,當需要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任何操作時,客戶程序就自動地尋找伺服器程序,並向其發出請求,伺服器程序根據預定的規則作出應答,送回結果,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2)、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較為透明。
在資料庫應用中,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是由伺服器程序和客戶應用程序分別獨立進行的,前台應用可以違反的規則,並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還是未知的)運行數據,在伺服器程序中不集中實現,例如訪問者的許可權,編號可以重復、必須有客戶才能建立定單這樣的規則。所有這些,對於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終用戶,是「透明」的,他們無須過問(通常也無法干涉)背後的過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戶伺服器架構的應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煩的事情都交給了伺服器和網路。在C/S體系的下,資料庫不能真正成為公共、專業化的倉庫,它受到獨立的專門管理。

(3)、C/S架構的劣勢是高昂的維護成本且投資大。
首先,採用C/S架構,要選擇適當的資料庫平台來實現資料庫數據的真正「統一」,使分布於兩地的數據同步完全交由資料庫系統去管理,但邏輯上兩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訪問同一個資料庫才能有效實現,有這樣一些問題,如果需要建立「實時」的數據同步,就必須在兩地間建立實時的通訊連接,保持兩地的資料庫伺服器在線運行,網路管理工作人員既要對伺服器維護管理,又要對客戶端維護和管理,這需要高昂的投資和復雜的技術支持,維護成本很高,維護任務量大。

其次,傳統的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由於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代價高和低效率已經不適應工作需要。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更是猛烈沖擊C/S,並對其形成威脅和挑戰。

2、B/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維護和升級方式簡單。

目前,軟體系統的改進和升級越來越頻繁,B/S架構的產品明顯體現著更為方便的特性。對一個稍微大一點單位來說,系統管理人員如果需要在幾百甚至上千部電腦之間來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構的軟體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戶端只是瀏覽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維護。無論用戶的規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機構都不會增加任何維護升級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針對伺服器進行;如果是異地,只需要把伺服器連接專網即可,實現遠程維護、升級和共享。所以客戶機越來越「瘦」,而伺服器越來越「胖」是將來信息化發展的主流方向。今後,軟體升級和維護會越來越容易,而使用起來會越來越簡單,這對用戶人力、物力、時間、費用的節省是顯而易見的,驚人的。因此,維護和升級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戶機,「胖」伺服器。

(2)、成本降低,選擇更多。

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電腦上幾乎一統天下,瀏覽器成為了標准配置,但在伺服器操作系統上windows並不是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現在的趨勢是凡使用B/S架構的應用管理軟體,只需安裝在Linux伺服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伺服器操作系統的選擇是很多的,不管選用那種操作系統都可以讓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為桌面操作系統電腦不受影響,這就使的最流行免費的Linux操作系統快速發展起來,Linux除了操作系統是免費的以外,連資料庫也是免費的,這種選擇非常盛行。

比如說很多人每天上「網易」(原文為新浪)網,只要安裝了瀏覽器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了解「網易」的伺服器用的是什麼操作系統,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站確實沒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但用戶的電腦本身安裝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統。

(3)、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

由於B/S架構管理軟體只安裝在伺服器端(Server)上,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用戶界面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Server)端完全通過WWW瀏覽器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所有的客戶端只有瀏覽器,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做硬體維護。但是,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一旦發生伺服器「崩潰」等問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許多單位都備有資料庫存儲伺服器,以防萬一。

3,C/S 與 B/S 區別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區域網的基礎上的,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廣域網的基礎上的。

(1)、硬體環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專用的網路上, 小范圍里的網路環境, 區域網之間再通過專門伺服器提供連接和數據交換服務。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的, 不必是專門的網路硬體環境,例如電話上網, 租用設備,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強的適應范圍,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就行。

(2)、對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對固定的用戶群, 對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強。 一般高度機密的信息系統採用C/S 結構適宜,可以通過B/S發布部分可公開信息。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 對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對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戶群。

(3)、對程序架構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註重流程,可以對許可權多層次校驗,對系統運行速度可以較少考慮。
B/S 對安全以及訪問速度的多重的考慮, 建立在需要更加優化的基礎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B/S結構的程序架構是發展的趨勢,從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全面支持網路的構件搭建的系統。SUN和IBM推的JavaBean構件技術等,使B/S更加成熟。

(4)、軟體重用不同

C/S 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體性考慮, 構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構件的重用性好。
B/S 對的多重結構,要求構件相對獨立的功能。 能夠相對較好的重用。就如買來的餐桌可以再利用,而不是做在牆上的石頭桌子。

(5)、系統維護不同

系統維護是軟體生存周期中,開銷大,相當重要
C/S 程序由於整體性,必須整體考察,處理出現的問題以及系統升級難, 可能是再做一個全新的系統。
B/S 構件組成方面構件個別的更換,實現系統的無縫升級。 系統維護開銷減到最小,用戶從網上自己下載安裝就可以實現升級。

(6)、處理問題不同

C/S 程序可以處理用戶面固定,並且在相同區域, 安全要求高的需求,與操作系統相關, 應該都是相同的系統。
B/S 建立在廣域網上, 面向不同的用戶群,分散地域, 這是C/S無法作到的,與操作系統平台關系最小。

(7)、用戶介面不同

C/S 多是建立在Window平台上,表現方法有限,對程序員普遍要求較高。
B/S 建立在瀏覽器上, 有更加豐富和生動的表現方式與用戶交流, 並且大部分難度減低,降低開發成本。

(8)、信息流不同

C/S 程序一般是典型的中央集權的機械式處理,交互性相對低。
B/S 信息流向可變化, B-B、 B-C、 B-G等信息流向的變化, 更象交易中心

『貳』 你所了解的大數據,是真正的大數據嗎

什麼是大數據

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體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大數據技術,是指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適用於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MPP)資料庫,數據挖掘電網,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資料庫,雲計算平台,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大數據時代存儲所面對的問題

隨著大數據應用的爆發性增長,它已經衍生出了自己獨特的架構,而且也直接推動了存儲、網路以及計算技術的發展。畢竟處理大數據這種特殊的需求是一個新的挑戰。硬體的發展最終還是由軟體需求推動的,就這個例子來說,我們很明顯的看到大數據分析應用需求正在影響著數據存儲基礎設施的發展。

從另一方面看,這一變化對存儲廠商和其他IT基礎設施廠商未嘗不是一個機會。隨著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分析數據來源的多樣化,此前存儲系統的設計已經無法滿足大數據應用的需要。存儲廠商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開始修改基於塊和文件的存儲系統的架構設計以適應這些新的要求。在這里,我們會討論哪些與大數據存儲基礎設施相關的屬性,看看它們如何迎接大數據的挑戰。

容量問題

這里所說的「大容量」通常可達到PB級的數據規模,因此,海量數據存儲系統也一定要有相應等級的擴展能力。與此同時,存儲系統的擴展一定要簡便,可以通過增加模塊或磁碟櫃來增加容量,甚至不需要停機。基於這樣的需求,客戶現在越來越青睞Scale-out架構的存儲。Scale-out集群結構的特點是每個節點除了具有一定的存儲容量之外,內部還具備數據處理能力以及互聯設備,與傳統存儲系統的煙囪式架構完全不同,Scale-out架構可以實現無縫平滑的擴展,避免存儲孤島。

「大數據」應用除了數據規模巨大之外,還意味著擁有龐大的文件數量。因此如何管理文件系統層累積的元數據是一個難題,處理不當的話會影響到系統的擴展能力和性能,而傳統的NAS系統就存在這一瓶頸。所幸的是,基於對象的存儲架構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可以在一個系統中管理十億級別的文件數量,而且還不會像傳統存儲一樣遭遇元數據管理的困擾。基於對象的存儲系統還具有廣域擴展能力,可以在多個不同的地點部署並組成一個跨區域的大型存儲基礎架構。

延遲問題

「大數據」應用還存在實時性的問題。特別是涉及到與網上交易或者金融類相關的應用。舉個例子來說,網路成衣銷售行業的在線廣告推廣服務需要實時的對客戶的瀏覽記錄進行分析,並准確的進行廣告投放。這就要求存儲系統在必須能夠支持上述特性同時保持較高的響應速度,因為響應延遲的結果是系統會推送「過期」的廣告內容給客戶。這種場景下,Scale-out架構的存儲系統就可以發揮出優勢,因為它的每一個節點都具有處理和互聯組件,在增加容量的同時處理能力也可以同步增長。而基於對象的存儲系統則能夠支持並發的數據流,從而進一步提高數據吞吐量。

有很多「大數據」應用環境需要較高的IOPS性能(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即每秒進行讀寫(I/O)操作的次數,多用於資料庫等場合,衡量隨機訪問的性能),比如HPC高性能計算。此外,伺服器虛擬化的普及也導致了對高IOPS的需求,正如它改變了傳統IT環境一樣。為了迎接這些挑戰,各種模式的固態存儲設備應運而生,小到簡單的在伺服器內部做高速緩存,大到全固態介質的可擴展存儲系統等等都在蓬勃發展。

並發訪問一旦企業認識到大數據分析應用的潛在價值,他們就會將更多的數據集納入系統進行比較,同時讓更多的人分享並使用這些數據。為了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企業往往會綜合分析那些來自不同平台下的多種數據對象。包括全局文件系統在內的存儲基礎設施就能夠幫助用戶解決數據訪問的問題,全局文件系統允許多個主機上的多個用戶並發訪問文件數據,而這些數據則可能存儲在多個地點的多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上。

安全問題

某些特殊行業的應用,比如金融數據、醫療信息以及政府情報等都有自己的安全標准和保密性需求。雖然對於IT管理者來說這些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且都是必須遵從的,但是,大數據分析往往需要多類數據相互參考,而在過去並不會有這種數據混合訪問的情況,因此大數據應用也催生出一些新的、需要考慮的安全性問題。

成本問題

「大」,也可能意味著代價不菲。而對於那些正在使用大數據環境的企業來說,成本控制是關鍵的問題。想控製成本,就意味著我們要讓每一台設備都實現更高的「效率」,同時還要減少那些昂貴的部件。目前,像重復數據刪除等技術已經進入到主存儲市場,而且現在還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類型,這都可以為大數據存儲應用帶來更多的價值,提升存儲效率。在數據量不斷增長的環境中,通過減少後端存儲的消耗,哪怕只是降低幾個百分點,都能夠獲得明顯的投資回報。此外,自動精簡配置、快照和克隆技術的使用也可以提升存儲的效率。

很多大數據存儲系統都包括歸檔組件,尤其對那些需要分析歷史數據或需要長期保存數據的機構來說,歸檔設備必不可少。從單位容量存儲成本的角度看,磁帶仍然是最經濟的存儲介質,事實上,在許多企業中,使用支持TB級大容量磁帶的歸檔系統仍然是事實上的標准和慣例。

對成本控制影響最大的因素是那些商業化的硬體設備。因此,很多初次進入這一領域的用戶以及那些應用規模最大的用戶都會定製他們自己的「硬體平台」而不是用現成的商業產品,這一舉措可以用來平衡他們在業務擴展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戰略。為了適應這一需求,現在越來越多的存儲產品都提供純軟體的形式,可以直接安裝在用戶已有的、通用的或者現成的硬體設備上。此外,很多存儲軟體公司還在銷售以軟體產品為核心的軟硬一體化裝置,或者與硬體廠商結盟,推出合作型產品。

數據的積累

許多大數據應用都會涉及到法規遵從問題,這些法規通常要求數據要保存幾年或者幾十年。比如醫療信息通常是為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財務信息通常要保存7年。而有些使用大數據存儲的用戶卻希望數據能夠保存更長的時間,因為任何數據都是歷史記錄的一部分,而且數據的分析大都是基於時間段進行的。要實現長期的數據保存,就要求存儲廠商開發出能夠持續進行數據一致性檢測的功能以及其他保證長期高可用的特性。同時還要實現數據直接在原位更新的功能需求。

靈活性

大數據存儲系統的基礎設施規模通常都很大,因此必須經過仔細設計,才能保證存儲系統的靈活性,使其能夠隨著應用分析軟體一起擴容及擴展。在大數據存儲環境中,已經沒有必要再做數據遷移了,因為數據會同時保存在多個部署站點。一個大型的數據存儲基礎設施一旦開始投入使用,就很難再調整了,因此它必須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應用類型和數據場景。

應用感知

最早一批使用大數據的用戶已經開發出了一些針對應用的定製的基礎設施,比如針對政府項目開發的系統,還有大型互聯網服務商創造的專用伺服器等。在主流存儲系統領域,應用感知技術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它也是改善系統效率和性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應用感知技術也應該用在大數據存儲環境里。

小用戶怎麼辦?

依賴大數據的不僅僅是那些特殊的大型用戶群體,作為一種商業需求,小型企業未來也一定會應用到大數據。我們看到,有些存儲廠商已經在開發一些小型的「大數據」存儲系統,主要吸引那些對成本比較敏感的用戶。

『叄』 Keil C51下如何讓編譯器優先使用片內RAM

C51內存結構深度散搭剖析
在編寫應用程序時,定義一個變數,一個數組,或是說一個固定表格,到底存儲在什麼地方;當定義變數大小超過MCU的內存范圍時怎麼辦;如何控制變數定義不超過存儲范圍;以及如何定義變數才能使得變數訪問速度最快,寫出的程序運行效率最高。以下將一一解答。

1 六類關鍵字(六類存儲類型)
data idata xdata pdata code bdata

code: code memory (程序存儲器也即只讀存儲器)用來保存常量或是程序。code memory 採用16位地址線編碼,可以是在片內,或是片外,大小被限制在64KB
作用:定義常量,如八段數碼表或是編程使用的常,在定義時加上code 或明確指明定義的常量保存到code memory(只讀)
使用方法:
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此關鍵字的使用方法等同於const

data data memory (數據存儲區)只能用於聲明變數,不能用來聲明函數,該區域位於片內,採用8位地址線編碼,具有最快的存儲速告升度,但是數量被限制在128byte或更少。
使用方法:
unsigned char data fast_variable=0;

idata idata memory(數據存儲區)只能用於聲明變數,不能用來聲明函數. 該區域位於片內,採用8位地址線編碼,內存大小被限制在256byte或更少。該區域的低地址區與data memory地址一致;高地址區域是52系列在51系列基礎上擴展的並與特殊功能寄存器具有相同地址編碼的區域。即:data memory是idata memory的一個子集。

xdata xdata memory 只能用於聲明變數,不能用來聲明函數,該區域位於MCU
外部,採用16位地址線進行編碼,存儲大小被限制在64KB以內。
使用方法:
unsigned char xdata count=0;

pdata pdata memory 只能用於聲明變數,不能用來聲明函數,該區域位於MCU外部,採用8位地址線進行編碼。存儲大小限制在256byte. 是xdata memory的低256byte。為其子集。
使用方法
unsigned char pdata count=0;

bdata bdata memory 只能用於聲明變數,不能用來聲明函數。該區域位於8051內部位數據地址。定義的量保存在內部位地址空間,可用位指令直接讀寫。
使用方法:
unsigned char bdata varab=0

註:有些資料講,定義字元型變數時,在預設unsigned 時,字元型變數,默認為無符號,與標准C不同,但我在Keil uVision3中測試的時候發現並非如此。在預設的情況下默認為有符號。或許在以前的編譯器是默認為無符號。所以看到有的資料上面這樣講的時候,要注意一下,不同的編譯器或許不同。所以我們在寫程序的時候,還是乖乖的把unsigned signed 加上,咱也別偷這個懶。
2函數的參數和局部變數的存儲模式
C51 編譯器允許採用三種存儲器模式:SMALL,COMPACT 和LARGE。一個函數的存儲器模式確定了函數的參數的局部變數在內存中的地址空間。處於SMALL模式下的函數參數和局部變數位於8051單片機內部RAM中,處於COMPACT和LARGE模式下的函數參數和局部變數則使用單片機外部RAM。在定義一個函數時可以明確指定該函數的存儲器模式。方法是在形參表列的後面加上一存儲模式。

示例如下:襪掘老
#pragma large //此預編譯必須放在所有頭文前面
int func0(char x,y) small;
char func1(int x) large;
int func2(char x);
註:
上面例子在第一行用了一個預編譯命令#pragma 它的意思是告訴c51編譯器在對程序進行編譯時,按該預編譯命令後面給出的編譯控制指令LARGE進行編譯,即本常式序編譯時的默認存儲模式為LARGE.隨後定義了三個函數,第一個定義為SMALL存儲模式,第二個函數定義為LARGE第三個函數未指定,在用C51進行編譯時,只有最後一個函數按LARGE存儲器模式處理,其它則分別按它們各自指定的存儲器模式處理。
本例說明,C51編譯器允許採用所謂的存儲器混合模式,即允許在一個程序中將一些函數使用一種存儲模式,而其它一些則按另一種存儲器模式,採用存儲器混合模式編程,可以充分利用8051系列單片機中有限的存儲器空間,同時還可以加快程序的執行速度。

3絕對地址訪問 absacc.h(相當重要)

#define CBYTE ((unsigned char volatile code *) 0)
#define DBYTE ((unsigned char volatile data *) 0)
#define PBYTE ((unsigned char volatile pdata *) 0)
#define XBYTE ((unsigned char volatile xdata *) 0)
功能:CBYTE 定址 CODE區
DBYTE 定址 DATA區
PBYTE 定址 XDATA(低256)區
XBYTE 定址 XDATA區
例: 如下指令在對外部存儲器區域訪問地址0x1000
xvar=XBYTE[0x1000];
XBYTE[0x1000]=20;

#define CWORD ((unsigned int volatile code *) 0)
#define DWORD ((unsigned int volatile data *) 0)
#define PWORD ((unsigned int volatile pdata *) 0)
#define XWORD ((unsigned int volatile xdata *) 0)

功能:與前面的一個宏相似,只是它們指定的數據類型為unsigned int .。
通過靈活運用不同的數據類型,所有的8051地址空間都是可以進行訪問。

DWORD[0x0004]=0x12F8;
即內部數據存儲器中(0x08)=0x12; (0x09)=0xF8

註:用以上八個函數,可以完成對單片機內部任意ROM和RAM進行訪問,非常方便。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用指鍾,後面會對C51的指針有詳細的介紹。

4寄存器變數(register)
為了提高程序的執行效率,C語言允許將一些頻率最高的那些變數,定義為能夠直接使用硬體寄存器的所謂的寄存器變數。定義一個變數時,在變數類型名前冠以「register」 即將該變數定義成為了寄存器變數。寄存器變數可以認為是一自動變數的一種。有效作用范圍也自動變數相同。由於計算機寄存器中寄存器是有限的。不能將所有變數都定義成為寄存器變數,通常在程序中定義寄存器變數時,只是給編譯器一個建議,該變數是否真正成為寄存器變數,要由編譯器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另一方面,C51編譯器能夠識別程序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變數,在可能的情況下,即使程序中並未將該變數定義為寄存器變數,編譯器也會自動將其作為寄存器變數處理。被定義的變數是否真正能成為寄存器變數,最終是由編譯器決定的。

5內存訪問雜談
1指鍾
指鍾本身是一個變數,其中存放的內容是變數的地址,也即特定的數據。8051的地址是16位的,所以指針變數本身佔用兩個存儲單元。指針的說明與變數的說明類似,僅在指針名前加上「*」即可。
如 int *int_point; 聲明一個整型指針
char *char_point; 聲明一個字元型指針
利用指針可以間接存取變數。實現這一點要用到兩個特殊運算符
& 取變數地址
* 取指針指向單元的數據

示例一:
int a,b;
int *int_point; //定義一個指向整型變數的指針
a=15;
int_point=&a; //int_point指向 a
*int_point=5; //給int_point指向的變數a 賦值5 等同於a=5;
示例二:
char i,table[6],*char_point;
char_point=table;
for(i=0;i<6;i++)
{
char_point=i;
char_point++;
}
註:
指針可以進行運算,它可以與整數進行加減運算(移動指針)。但要注意,移動指針後,其地址的增減量是隨指針類型而異的,如,浮點指針進行自增後,其內部將在原有的基礎上加4,而字元指針當進生自增的時候,其內容將加1。原因是浮點數,佔4個內存單元,而字元佔一個位元組。

宏晶科技最新一代STC12C5A360S2系列,每一個單片機出廠時都有全球唯一身份證號碼(ID號),用戶可以在單片機上電後讀取內部RAM單元F1H~F7H的數值,來獲取此單片機的唯一身份證號碼。使用MOV @Ri 指令來讀取。下面介紹C51 獲取方法:
char id[7]={0};
char i;
char idata *point;
for(i=0;i<7;i++)
{
id[i]=*point;
point++;
}

(此處只是對指針做一個小的介紹,達到訪問內部任何空間的方式,後述有對指針使用的詳細介紹)
2對SFR,RAM ,ROM的直接存取
C51提供了一組可以直接對其操作的擴展函數
若源程序中,用#include包含頭文件,io51.h 後,就可以在擴展函數中使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名,以增強程序的可讀性:

注 此方法對SFR,RAM,ROM的直接存取不建議使用.因為,淡io51.h這個頭文件在KEIL中無法打開,可用指針,或是採用absacc.h頭文件,

『肆』 怎麼樣使兩台電腦互相訪問

在區域網內安裝了Windows XP的電腦不能與安裝了Windows 98的電腦互相訪問,安裝了Windows XP的電腦與安裝了Windows XP的電腦也不能互相通信。在工作站訪問伺服器時,工作站的「網上鄰居」中可以看到伺服器的名稱,但是點擊後卻無法看到任何共享內容,或者提示找不到網路徑、無權訪問等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
在XP首次使用的時候要在網上鄰居的屬性裡面新建一個網路連接進行網路安裝向導。
1、檢查計算機之間的物理連接。
網卡是網路連接的基本設備,在桌面計算機中,每個網卡後面的指示燈應該是亮的,這表示連接是正常的。如果不亮,請檢查集線器或交換機是打開的,而且每個客戶端連接的指示燈都是亮的,這表示鏈接是正常的。接下來檢查網線的水晶頭是否接觸良好。
2、確保所有計算機上都安裝了TCP/IP,並且工作正常。
在Windows XP中默認安裝了TCP/IP。但是,如果出了網路問題想卸載後重新安裝TCP/IP就不容易了:在「本地連接」屬性中顯示的此連接使用下列項目列表中單擊Internet協議(TCP/IP)項,您將發現卸載按鈕不可用(被禁用)。
這是因為傳輸控制協議/Internet協議(TCP/IP)堆棧是Microsoft XP/ 2003的核心組件,不能刪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重新安裝TCP/IP以使TCP/IP堆棧恢復為原始狀態。可以使用NetShell實用程序重置TCP/IP堆棧,使其恢復到腔派初次安裝操作系統時的狀態。方法是:在命令提示符後鍵入以下命令,然後按ENTER鍵:netsh int ip reset c:\resetlog.txt,其中,Resetlog.txt記錄命令結果的日誌文件,一定要指定,這里指定了Resetlog.txt日誌文件及完整路徑。運行此命令的結果與刪除並重新安裝TCP/IP協議的效果相同。
3、使用ping命令測試網路中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連接:
ping其它計算機IP,在命令提示處,鍵入ping x.x.x.x(其中x.x.x.x是另一台計算機的IP地址),然後按ENTER鍵。應該可以看到來自另一台計算機的幾個答復,如:
Reply from x.x.x.x:bytes=32 time<1ms TTL=128
如果沒有看到這些答復,或者看到"Request timed out",說明本地計算機可能有問題。如果ping命令成功執行,那麼您就確定了計算機可以正確連接,可以跳過下一步。如果沒有看到這些答復,或者看到"Request timed out",說明本地計算機可能有問題。PING本地IP,如果看到"Request timed out",說明本地計算機可能有問題。
4、使用ping命令測試網路中名稱解析是否正常
ping computername,其中computername是遠程計算機的名稱。通過ping命令用名稱測試計算機連接。確定計算機的名稱的方法是:在命令提示處,輸入SYSTEMINFO。或者在桌面上右擊我的電腦-屬性,然後單擊計算機名稱選項卡。如果看到該命令的成功答復,說明您在計算機之間具有基本連接和名稱解析。名稱解析跟NETBIOS密切相關,看下面的步驟。
5、正確安裝網路組件
首先右擊網上鄰居-屬性,選擇要共享的網卡。把IP設置在區域網的同一個網段上。比如192.168.1.X網段。然後看一下TCP/IP的高級屬性中,是否開啟NETBIOS。
在利用WINNT4.0構建的網路系統中,對每一台主機的唯一標識信息是它的NetBIOS名,系統是利用WINS服務、信息廣播方式及Lmhost文件等多種模式將NetBIOS名解析為相應IP地址,從而實現信息通訊。
在內部網路系統中(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區域網中),利用NetBIOS名實現信息通訊是非常方便、快捷的。但是在Internet上對一台主機的唯一標識信息是它的FQDN格式的域名(163.com),在Internet是利用DNS標准芹拿來實現將域名解析為相應IP地址,WIN2K支持動態DNS,運行活動目錄服務的機器可動態地更新DNS表。
WIN2K網路中可以不再需要WINS服務嫌圓搭,但是WIN2K仍然支持WINS,這是由於向後兼容的原因。目前,大多數網路是混合網,既有Win98等系統,又有WINXP/WIN2K等系統,因此需要在TCP/IP協議上捆綁NETBIOS解析計算機名。
查看是否選定「文件和列印服務」組件,如果已將其取消選中,「瀏覽服務」將不綁定到NetBIOS介面。成為備份瀏覽器並且沒有啟用「文件和列印共享」的基於Windows的計算機無法將瀏覽列表與客戶機共享。任何將要包括在瀏覽列表中的計算機也都必須啟用「文件和列印共享」。

6、啟用列印與文件共享。
在網上鄰居和本地連接屬性里可以看到是否安裝了列印機與文件共享。驗證:如果在網上鄰居中看不到自己的機器,說明你沒有安裝列印機與文件共享。
7、啟動"計算機瀏覽器"服務
計算機瀏覽器"服務在網路上維護一個計算機更新列表,並將此列表提供給指定為瀏覽器的計算機。如果停止了此服務,則既不更新也不維護該列表。
WIN2K/XP要確保計算機瀏覽服務正常啟動。打開計算機管理->服務和應用程序->服務,在右窗中確保「Computer Browser」沒有被停止或禁用。
8、運行網路標識向導
我的電腦選擇「屬性」,然後單擊「計算機名」選項卡單擊「網路 ID」按鈕,開始「網路標識向導」:單擊「下一步」,選擇「本機是商業網路的一部分,用它連接到其他工作著的計算機」;單擊「下一步」,選擇「公司使用沒有域的網路」;單擊「下一步」按鈕,然後輸入你的區域網的工作組名,再次單擊「下一步」按鈕,最後單擊「完成」按鈕完成設置。
9、Win2k安裝NetBEUI協議
在Win2k中NetBEUI協議是一個高效協議在區域網中使,因此必須安裝此協議:
網上鄰居->屬性->本地連接->屬性---->安裝------>協議------->NetBEUI Protocol
10、起用Guest(來賓)帳戶
Windows XP的Guest帳戶允許其他人使用你的電腦,但不允許他們訪問特定的文件,也不允許他們安裝軟體。對Windows XP Home Edition計算機或工作組中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計算機的所有網路訪問都使用來賓帳戶。使用net user guest確保為網路訪問設置了來賓帳戶,如果該帳戶是活動的,命令輸出中會出現一行類似下面這樣的內容:Account active Yes;如果該帳戶不是活動的,請使用下面的命令授予來賓帳戶網路訪問:
net user guest /active:yes
或者打開控制面板->用戶帳戶或者在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本地用戶和組中打開Guest帳戶
11、允許Guest(來賓)帳號從網路上訪問。
在運行里輸入gpedit.msc,彈出組策略管理器,在『計算機配置-Windows設置-本地策略-用戶權利指派』中,有「拒絕從網路訪問這台計算機」策略阻止從網路訪問這台計算機,如果其中有GUEST帳號,解決辦法是刪除拒絕訪問中的GUEST帳號。
12、防火牆:
確保WINXP自帶的防火牆沒有開啟,打開本地連接屬性->高級,關掉Internet連接防火牆。如果使用了第三方的防火牆產品,參考其使用手冊,確保防火牆沒有禁止以下埠的通訊:UDP-137、UDP-138、TCP-139、TCP-445(僅WIN2K及以後的操作系統)。
Windows XP最新的SP2補丁對ICF做了很大的改進,功能更強大了,ICF有了自己的設置項,安裝SP2後,默認情況下,啟用ICF防火牆,不允許任何外部主動連接,即使是本地的應用程序要訪問網路也需要在許可列表中做設置。
但是防火牆阻斷正常的網路瀏覽服務通訊,結果是別人在網上鄰居中看不到你的計算機,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在開啟防火牆的前提下允許瀏覽服務。
辦法是,如果開啟了ICF,打開屬性,在服務這欄,選擇添加,添加服務的對話框共有四個編輯框,最上邊是描述服務名稱,以便於記憶,從上到下第二個是應用服務的IP地址或名稱,輸入127.0.0.1表示本機。
下面連個是內外埠號,旁邊的tcp/udp標示這個埠是udp連接還是tcp連接。
按照下面的表格輸入3個服務
名稱 協議 埠
NetBIOS Name Service UDP 137
NetBIOS Datagram Service UDP 138
NetBIOS Session Service TCP 139
137/UDP -- NetBIOS名稱伺服器,網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NetBIOS)名稱伺服器(NBNS)協議是TCP/IP上的NetBIOS (NetBT)協議族的一部分,它在基於NetBIOS名稱訪問的網路上提供主機名和地址映射方法。
138/UDP -- NetBIOS數據報,NetBIOS數據報是TCP/IP上的NetBIOS (NetBT)協議族的一部分,它用於網路登錄和瀏覽。

139/TCP -- NetBIOS會話服務,NetBIOS會話服務是TCP/IP上的NetBIOS (NetBT)協議族的一部分,它用於伺服器消息塊(SMB)、文件共享和列印。
13、檢查RPC、Plug and Play服務已啟動,檢查相應的系統文件夾的許可權,重新注冊以下的動態鏈接庫:
regsvr32 netshell.dll
regsvr32 netcfgx.dll
regsvr32 netman.dll
14、設置帳號和密碼
由於WinNT內核的操作系統,在訪問遠程計算機的時候,好像總是首先嘗試用本地的當前用戶名和密碼來嘗試,可能造成無法訪問,在這里把用戶密碼添加進去就可以了。
15、多種方法訪問「網路計算機」
例如要打開網路中名為「Killer」的計算機,其IP地址為192.168.1.8,如果你不清楚其它機器的IP地址,你可以使用「PING計算機名」來獲得它的IP地址。
用計算機名訪問,NETBIOS提供的服務。點擊「開始」菜單,單擊「運行」,在地址欄輸入「\Killer」,單擊「確定」。
用IP地址訪問,在地址輸入欄中輸入「2.168.1.8」,單擊「確定」。
用搜索計算機的方法訪問,計算機更新列表需要時間,搜索計算機可以加快更新列表。點擊「網上鄰居」右鍵中的「搜索計算機」,輸入計算機名,點擊「立即搜索」,就可以看到你要訪問的計算機。直接雙擊右邊計算機名就可以打開它了。
用映射驅動器的方法訪問,進入DOS方式,輸入「NET VIEW \killer」,回車 這是查看計算機Killer上有哪些共享文件夾,如D。再輸入NET USE Z:\Killer\D 將計算機IBM-ZB共享的文件夾D映射為H:盤,在命令提示符下鍵入「Z:」。你會發現你已經連到Killer計算機上了。
常見的網上鄰居訪問問題匯集
Windows網上鄰居互訪的基本條件:
1) 雙方計算機打開,且設置了網路共享資源;
2) 雙方的計算機添加了 "Microsoft 網路文件和列印共享" 服務;
3) 雙方都正確設置了網內IP地址,且必須在一個網段中;
4) 雙方的計算機中都關閉了防火牆,或者防火牆策略中沒有阻止網上鄰居訪問的策略。

Windows 98/2000/XP/2003訪問XP的用戶驗證問題
首先關於啟用Guest為什麼不能訪問的問題:
1、默認情況下,XP 禁用Guest帳戶
2、默認情況下,XP的本地安全策略禁止Guest用戶從網路訪問
3、默認情況下,XP的 本地安全策略 -> 安全選項 里,"帳戶:使用空密碼用戶只能進行控制台登陸"是啟用的,也就是說,空密碼的任何帳戶都不能從網路訪問只能本地登陸,Guest默認空密碼......
所以,如果需要使用Guest用戶訪問XP的話,要進行上面的三個設置:啟用Guest、修改安全策略允許Guest從網路訪問、禁用3裡面的安全策略或者給Guest加個密碼。
有時還會遇到另外一種情況:訪問XP的時候,登錄對話框中的用戶名是灰的,始終是Guest用戶,不能輸入別的用戶帳號。
原因是這個安全策略在作怪(管理工具 -> 本地安全策略 -> 安全選項 -> "網路訪問:本地帳戶的共享和安全模式")。默認情況下,XP的訪問方式是"僅來賓"的方式,那麼你訪問它,當然就固定為Guest不能輸入其他用戶帳號了。
所以,訪問XP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用啟用Guest,僅修改上面的安全策略為"經典"就行了。別的系統訪問XP就可以自己輸入帳戶信息。
至於訪問2003,默認情況下2003禁用Guest,但是沒有 XP 那個討厭的默認自相矛盾的來賓方式共享,所以可以直接輸入用戶名密碼訪問。
一個小型辦公區域網,都是winxp系統,都能上外網,也能看到對方計算機,卻不能看到對方共享的計算機提示網路路徑不正確,或你沒有許可權使用網路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我記的不太清楚!!來賓帳戶我也啟用了!winxp的防火牆也是關閉的,ip地址也沒什麼問題!!希望大家給分析一下!!非常感謝!
原因:Win2000/XP中存在安全策略限制。
有時,Win2000/XP"聰明"過了頭,雖然我們已經啟用了Guest賬戶,從Win98中卻仍然無法訪問Win2000/XP,比如使用了類似瑞星等的防火牆漏洞修補,它會修改"拒絕從網路訪問這台計算機"的策略,按下面的方法修改回來:
開始 -> 運行 -> gpedit.msc -> 計算機配置 -> windows設置 -> 本地策略 -> 用戶權利分配 -> 刪除"拒絕從網路訪問這台計算機"中的guest用戶。
Win2000/XP與Win98互訪
如果兩台電腦都使用Win2000/XP操作系統,那麼組建區域網是一件非常簡單輕松的事情,當硬體連接完成後,正常情況下立即可以在"網上鄰居"中看到對方。但如果區域網中有一台電腦使用Win98,那情況可就不一定了,我們經常會發覺雖然Ping命令可以通過,但仍然無法在"網上鄰居"中實現互訪,這時該怎麼辦呢?
對策一:在Win2000/XP中啟用Guest用戶。在Win2000/XP系統安裝之後會預設建立兩個用戶賬戶,即Administrator(系統管理員)和Guest(來賓賬戶),所有在本地計算機沒有被分配到賬戶的用戶都將默認使用Guest賬戶,該賬戶是沒有密碼的。不過,在預設設置下,這個Guest賬戶並未被啟用,我們可以從"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本地用戶和組|用戶"中找到"Guest"賬戶,並用滑鼠右擊打開"Guest屬性"對話框,去除這里的"賬戶已停用"復選框上的對鉤標記,這樣退出後就可以從Win98中訪問到Win2000/XP了。
其實,啟用了Guest賬戶後,最大的好處是從Win98訪問Win2000/XP時就不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了,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用戶不確定、訪問量較大的區域網,但對家庭用戶來說並不適用。
-------------------------------------------------------------------
對策二:檢查Win2000/XP中是否存在安全策略限制。有時,Win2000/XP"聰明"過了頭,雖然我們已經啟用了Guest賬戶,從Win98中卻仍然無法訪問Win2000/XP,這時就要從"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用戶權利指派"中找到"從網路訪問此計算機"或者"拒絕從網路訪問這台計算機",然後檢查一下其中是否出現了Guest賬戶或者其他對應的賬戶,然後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添加或者刪除即可。
-------------------------------------------------------------------
對策三:停用本地連接上的防火牆。防火牆是充當網路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保衛邊界的安全系統,微軟在WinXP中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內置的Internet連接防火牆(ICF),啟用後可以限制某些不安全信息從外部進入內部網路。不過,如果您是在本地連接上啟用了這個防火牆,那麼就會造成工作組之間無法互訪,出現"XXX無法訪問"、"您可能沒有許可權使用網路資源"、"請與這台伺服器的管理員聯系以查明您是否有訪問許可權"、"找不到網路路徑"等類似的提示,此時請停用本地連接的防火牆屏蔽。
-------------------------------------------------------------------
對策四:為WinXP添加NetBEUI協議。其實,直接添加NetBEUI協議對於解決不能互訪的問題有時反而更為簡單一些,而且它可以解決上面提到的啟用防火牆的問題。Win98安裝時會自動安裝NetBEUI協議,但由於WinXP已經不再提供對NetBEUI協議的技術支持,因此只能手工添加了。
找出WinXP安裝光碟,進入"valueaddMsftNetNetbeui"文件夾下,這里有Nbf.sys、Netbeui.txt、Netnbf.inf共3個文件,先將Nbf.sys文件復制到本機的"WindowsSystem32Drivers"文件夾下(這里的本機指安裝了WinXP的那台電腦),再將Netnbf.inf文件復制到本機的"WindowsINF"文件夾下,Netbeui.txt文件可有可無。不過, INF文件夾具有隱藏屬性,用戶需要先在WinXP下的"工具|屬性"窗口中選擇顯示文件才可以看到該目錄。
-------------------------------------------------------------------
對策五:啟用Win98中的"文件及列印機共享"。這是一個很簡單但卻經常被人忽略的問題,就是裝有Win2000/XP的機器雖然可以從"網上鄰居"中發現裝有Win98的機器,但卻無法訪問,這是因為Win98未啟用"允許其他用戶訪問我的文件"而造成的,啟用該選項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原因外,還有兩台電腦不處於同一工作組中,或者是兩台電腦的內部IP地址發生了沖突,甚至包括Hub故障、線路故障等。
微軟知識庫文章,Microsoft Knowledge Base Article - 318030
無法訪問共享文件和文件夾或者瀏覽工作組中的計算機
http://support.microsoft.com/default.aspx?scid=kb;cn;318030
問題:在客戶機的網上鄰居訪問伺服器時,出現「伺服器沒有設置事務處理」,從而無法訪問伺服器的共享資源。在直接輸入IP地址也是一樣。
可能的情況:IPC$沒有開啟或者病毒造成的。
解決辦法:
方法1:運行Net Share IPC$命令,或者直接把Net Share IPC$加入注冊表RUN啟動項中。
方法2:在%Systemroot%SYSTEM32下面有一個WUAMGRE.EXE的文件,把它刪除。
方法3:裝個木馬剋星,殺毒。
解決Win2000和WinXP網上鄰居互訪很慢的問題
現在,已經有許多人在使用Win2000和WinXP來聯網,但在具體使用中有許多網友反映在Win2000和WinXP中瀏覽網上鄰居時很慢,特別是網路中有Win9x和WinMe工作站時尤為明顯,有時打開網上鄰居甚至需要10多分鍾,還經常報錯。那麼網速慢的作祟者是什麼呢?依筆者推斷原因主要有二。
■網路協議配置問題,
■WinXP計劃任務的問題。
但如果其它Windows電腦在網上鄰居中根本看不到WinXP那台電腦,便可能是用戶鎖定和安全策略沒有設置好。這時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筆者以前也曾遇到過類似問題,但在大量的組網試驗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現在就一一教授給大家。
一、網路協議的安裝和設置
1.在WinXP中安裝NetBEUI協議
對的,你沒有看錯,就是要在WinXP中安裝NetBEUI協議。微軟在WinXP中只支持TCP/IP協議和NWLink IPX/SPX/NetBIOS兼容協議,正式宣布不再支持NetBEUI協議。但是在建立小型區域網的實際使用中,使用微軟支持的兩種協議並不盡如人意。比如,在解決網上鄰居慢問題的過程中,筆者採用了諸多方法後網上鄰居的速度雖然好一點,但還是慢如蝸牛;另外,在設置多塊網卡的協議、客戶和服務綁定時,這兩種協議還存在BUG,多塊網卡必須同時綁定所有的協議(除NWLink NetBIOS)、客戶和服務,即使你取消某些綁定重啟後系統又會自動加上,這顯然不能很好地滿足網路建設中的實際需要。而當筆者在WinXP中安裝好NetBEUI協議後,以上兩個問題都得到圓滿的解決。
在WinXP安裝光碟的「\valueADD\MSFT\NET\NETBEUI」目錄下有3個文件,其中「NETBEUI.TXT」是安裝說明,另外兩個是安裝NetBEUI協議所需的文件。安裝的具體步驟如下:
■復制「NBF.SYS」到「%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目錄;
■復制「NETNBF.INF」到「%SYSTEMROOT%\INF\」目錄;
■在網路連接屬性中單擊「安裝」按鈕來安裝NetBEUI協議(圖1)。
註:%SYSTEMROOT%是WinXP的安裝目錄,比如筆者的WinXP安裝在F:\Windows目錄下,就應該用F:\Windows來替換%SYSTEMROOT%。
2.在WinXP中設置好其它網路協議
筆者建議,如果你的區域網不用上Internet便只需要安裝NetBEUI協議就行了。在小型區域網(擁有200台左右電腦的網路)中NetBEUI是佔用內存最少、速度最快的一種協議,NWLink IPX/SPX/NetBIOS兼容協議則應當刪除掉。
如果你的區域網要上Internet則必須安裝TCP/IP協議。但為了網路的快速訪問,建議指定每台工作站的IP地址(除非網路中有DHCP伺服器),否則工作站總是不斷查找DHCP伺服器使網速變慢。
當然,如果網路中只安裝TCP/IP協議也能夠實現區域網中的互訪,但是在網上鄰居中要直接看到其它機器就比較困難,必須先搜索到某台機器後才能訪問它,這在許多實際網路運用中顯得很不方便。
3.其它Windows計算機網路協議的設置
細心的用戶可能已經發現,在WinXP的網上鄰居中多了一項「設置家庭或小型辦公網路」向導,利用該向導可以方便地設置區域網共享、Internet連接和小型區域網。該向導還為連接WinXP的其它Windows電腦提供了一張網路安裝軟盤。
但是,筆者並不提倡使用這張網路安裝軟盤。在連接WinXP的其它Windows電腦上,只要安裝好NetBEUI協議並設置好網路標志就行了;若要連接Internet則只需安裝好TCP/IP協議並指定好IP地址就可以了。這和傳統區域網的設置完全一樣,建議少使用IPX/SPX兼容協議(圖2)。

二、徹底禁用WinXP的計劃任務
在WinXP和Win2000中瀏覽網上鄰居時系統默認會延遲30秒,Windows將使用這段時間去搜尋遠程計算機是否有指定的計劃任務(甚至有可能到Internet中搜尋)。如果搜尋時網路時沒有反應便會陷入無限制的等待,那麼10多分鍾的延遲甚至報錯就不足為奇了。下面是具體的解決方法。
1.關掉WinXP的計劃任務服務(Task Scheler)
可以到「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務」中打開「Task Scheler」的屬性對話框,單擊「停止」按鈕停止該項服務,再將啟動類型設為「手動」,這樣下次啟動時便不會自動啟動該項服務了(圖3)。
2.刪除注冊表中的兩個子鍵
到注冊表中找到主鍵「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RemoteComputer\NameSpace」
刪除下面的兩個子健
其中,第一個子健決定網上鄰居是否要搜索網上的列印機(甚至要到Internet中去搜尋),如果網路中沒有共享的列印機便可刪除此鍵。第二個子健則決定是否需要查找指定的計劃任務,這是網上鄰居很慢的罪魁禍首,必須將此子健刪除。
三、解決其它Windows電腦無法訪問WinXP電腦的問題
有些網友安裝好網路後,卻發現安裝有Win9x或WinMe操作系統的電腦無法訪問WinXP電腦,甚至在網上鄰居中就根本看不到對方。若你也遇到這類麻煩可進行以下檢查。
1.檢查Guest用戶是否已經啟用
在默認情況下,Win2000和WinXP中的Guest用戶是禁用的。要啟用Guest用戶可以到「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本地用戶和組/用戶」中去掉「賬戶已停用」前面的小勾(圖4)。此用戶最好不要設密碼,並選中「用戶不能更改密碼」和「密碼永不過期」,這樣可以方便用戶訪問並減少出現麻煩的可能性。但前提是必須設置好Guest用戶的許可權和所屬組,否則後患無窮。
2.檢查是否拒絕Guest用戶從網路訪問本機
在WinXP中默認情況下是拒絕Guest用戶從網路訪問本機的。可以到「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用戶許可權指派/拒絕從網路訪問這台計算機」查看,若其中包括Guest用戶便將其刪除(圖5)。如果是在建有域的Win2000 Server或WinXP.net伺服器上,還必須在「域安全策略」的相應項目中將Guest用戶刪除,需要注意的是刪除後要等幾分鍾才能奏效。
3.為Guest用戶設置密碼
若Guest用戶設有密碼,其它Windows工作站訪問WinXP計算機時會提示輸入密碼,此時輸入Guest用戶的密碼也可以進入WinXP計算機。輸入密碼時可選中下面的「請將密碼保存到密碼列表」項,下次進入時便不再提示密碼(除非該用戶密碼已更改,圖6)。當然,若是在Windows工作站上已經設置為登錄域,並以某一域用戶登錄到域中則不會受到為Guest用戶密碼的影響。

認識和解決網上鄰居的常見問題
1.網上鄰居不穩定,經常無法訪問
原因:由於系統的脆弱性,充當主瀏覽器角色的計算機很可能死機,或出現非法操作,導致客戶機無法從主瀏覽器上獲得計算機列表,出現網上鄰居無法訪問的問題。

解決方案:指定一台可信任的計算機作為主瀏覽器或者使主瀏覽器由指定的若乾颱計算機中某幾台充當。
方法一:在工作組中設置一台Win2000 Server系統的機器,不安裝域控制器(這樣對機器的硬體要求可以降低)。把該計算機命名為server1,「服務」里Computer browser 服務必須是「自動啟動」(圖1)。將工作組中其他Win2000系統的計算機中「服務」里的Computer browser 停止,啟動類型改成「手動」或「禁用」。這樣就可以保證主瀏覽器始終由server1充當(除非該計算機關閉)。如何確認主瀏覽器已經由你所設定的計算機充當了呢?這里介紹一個Win2000下的工具軟體browstat.exe。該軟體可以由Win2000的安裝光碟根目錄下的SUPPORT\TOOLS下的壓縮包support.cab中得到,在Win2000的命令提示符下直接運行browstat dn來顯示當前瀏覽器綁定了幾個協議
接著用命令browstat gm 1 workgroup 來查看workgroup工作組中的主瀏覽器是哪台計算機,發現主瀏覽器是工作組中LIN這台計算機。
而運行browstat gb 1 workgroup則可以查看充當備份瀏覽器的計算機名。運行browstat wfw workgroup可查看工作組中啟動了計算機瀏覽服務的計算機,即有可能成為主瀏覽器的計算機。
browstat.exe不但可以完成查看工作,還能強迫工作組中主瀏覽器重新選舉等。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下直接輸入 browstat 來查看幫助信息。
方法二:如果工作組中沒有Win2000的計算機,那麼就只能指定幾台可信任的Win98計算機來充當主瀏覽器的角色了。Win98系統在默認情況下安裝好網卡驅動,啟用「允許文件及列印機共享」後,每台計算機都有可能成為主瀏覽器,因此必須將大部分的Win98系統計算機瀏覽服務停止。可以設置「網上鄰居→屬性→Microsoft網路上的文件與列印機共享」項下的「瀏覽主控伺服器」的值為禁用(默認為自動,)。
這樣主瀏覽器的任務就會落到部分可信任的Win98系統機器上了。可以用nbtstat命令來查看計算機的情況,如nbtstat -a alick就是查看計算機alick的情況,其中<00>代表客戶機,<20>代表文件服?/ca>

『伍』 想要種一些花花草草,自己在家怎麼配置營養土

喜歡種植花草的花友,剛開始種植時,都會對營養土如何配置比較迷茫,或者說不知所措,生怕營養土用錯了,影響花草生長。

雖然營養土的配置,決定著花草是否能夠正常生長、開花,但是,有的植物喜歡黏重的土壤,有些植物的種植土壤要疏鬆、排水性好,又有不同之處。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了解花草的特性及喜好,選擇適宜的營養土即可,分享一些我的配土經驗,供您參考。

種植花草植物很多年,我個人常備的介質有腐葉土、河沙、珍珠岩、蛭石、椰糠、泥炭土,種植的時候,基本上3~4種介質混合在一起即可,也適用於新手花友。

『陸』 計算機網路中的訪問節點,混合節點,轉接節點,中心節點,都是什麼啊

  • 訪問節點:

又稱端節點,是指擁有計算機資源的用戶設備,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常見的訪問節點有用戶主機和終端等。

  • 混合節點:

    也稱全功能節點,是指那些既可以作為訪問節點又可以作為轉接節點的網路節點。

比如伺服器等。

  • 轉接節點:

    又稱中間節點,是指那些在網路通信中起數據交換和轉接作用的網路節點。

常見的轉接節點有:集中器、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等。

  • 中心節點:

    在星型結構結構中用集線器或交換機作為網路的中央節點,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都通過網卡連接到中央節點,計算機之間通過中央節點進行信息交換,各節點呈星狀分布而得名,其核心的交換機稱為中心節點。

『柒』 802.11e的介紹

802.11e定義了無線區域網的服務質量(quality-of-service,QOS),例如對語音IP(voice-over IP)的支持。802.11e標準定義了混合協調功畝吵能(HCF)。HCF以新的訪問方式取代了DCF和PCF,以便提供改善的訪問帶寬並且減少了高優先等侍亂級通信的延遲。這稱作「增強分布式協調訪問」(EDCA)的訪問方式擴老耐檔展了DCF的功能,名為「混合控制信道訪問」(HCCA)的訪問方式擴展了PCF的功能。

『捌』 在區域網里怎麼設置才可以互相訪問

區域網設置互相訪問的步驟:
1、兩台電腦都連上同一個路由器。
2、右擊桌面網路----屬性----更改高級共享設置
3、選擇 公共網路---選擇以下選項:啟動網路發現------啟動文件和列印機共享-----啟用共享以便可以訪問網路的用戶可以讀取和寫入公用文件夾中的文件(可以不選)----關閉密碼保護共享( 其他選項使用默認值)

10、在另一台電腦上雙擊打開網路,就會出現剛才共享的文件夾或者盤符了。

注意:為了防止意外錯誤,請把兩台電腦的防火牆都關閉。

『玖』 同用一台路由器的幾台電腦怎樣設置互相訪問

設置共享文件夾即可。操作如下:

1、首先在電腦桌面,選中右下角的電腦小圖標,單機滑鼠左鍵,然後單機「網路設置」;

熱點內容
內置存儲卡可以拆嗎 發布:2025-05-18 04:16:35 瀏覽:336
編譯原理課時設置 發布:2025-05-18 04:13:28 瀏覽:378
linux中進入ip地址伺服器 發布:2025-05-18 04:11:21 瀏覽:612
java用什麼軟體寫 發布:2025-05-18 03:56:19 瀏覽:32
linux配置vim編譯c 發布:2025-05-18 03:55:07 瀏覽:107
砸百鬼腳本 發布:2025-05-18 03:53:34 瀏覽:945
安卓手機如何拍視頻和蘋果一樣 發布:2025-05-18 03:40:47 瀏覽:742
為什麼安卓手機連不上蘋果7熱點 發布:2025-05-18 03:40:13 瀏覽:803
網卡訪問 發布:2025-05-18 03:35:04 瀏覽:511
接收和發送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8 03:33:48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