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長訪問巴基斯坦
Ⅰ 劉亞樓將軍故事
劉亞樓將軍的故事:
1949年8月1日,劉亞樓首次代表中國出訪莫斯科,就取得了蘇聯的支持和幫助,蘇聯答應派800多名專家幫助中國初建哈爾濱轟炸機學校。
長春轟炸機學校、錦州驅逐機學校、沈陽驅逐機學校、濟南宴簡驅逐機學校、北京知御南苑驅逐機學校等6所航校。
1950年1月,劉亞樓跟隨周恩來訪蘇商請蘇聯派出空軍部隊、協助加強上海等地防空以及幫助組建中國傘兵等問題。
6月,建立中國第一支航空兵部隊,7月7日和7月10日,周恩來連續兩次召開國防會議,授權劉亞樓改裝、訓練、接收蘇聯飛機,組建中國空軍。
(1)中國防長訪問巴基斯坦擴展閱讀:
1939年,盛世才終於批給了毛澤民四個月的假,讓他去蘇聯治病,恰好與從延安去蘇聯的劉亞樓等人同行。劉亞樓這次能去蘇聯,對他自己也是很意外的事情。
因為這次去蘇聯中的大部分人是去治病的,比如李天佑,那句著名的總預備隊不動,就是指他的一縱。
還有後來的四野特縱政委鍾赤兵,那句把特縱坦克分隊加強在某某方向指的就是鍾赤兵的特縱。鍾赤兵曾經三次截肢同一條腿,最後靠著獨腿走完長征。
長征路上賀子珍曾經為了掩護傷員被飛機轟炸負傷,掩護的傷員就是鍾赤兵。和劉亞樓一路的只有盧冬生是身體健康、活蹦亂跳的,因為這倆人派去蘇聯就是學習的,作為未來的高級指揮員培養。
尤其是劉亞樓,去蘇聯之前,主席還特意安排他從抗大教育長的位置上到自己身邊來做圖書管理員,幫自己整理文件,並親自指導學習。
劉亞樓也對得起這份關心,後來的成長非常快,三大戰役打完後總理的計劃把他留在總參任作戰部長,願意管事還敢管事的劉亞樓最終選擇了空軍司令晌猛褲。
Ⅱ 哈爾濱號驅逐艦的交流訪問
交流訪問:
1、1996年「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訪問俄羅斯。
1996年7月26日至30日,中國海軍「哈爾濱」(舷號112)號導彈驅逐艦代表中國海軍,在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張定發少將的率領下,抵達俄羅斯遠東軍港海參崴參加紀念活動。參加活動的還有美國海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日本海上自衛隊「鞍馬」號導彈驅逐艦、韓國海軍「清州」號和「馬山」號護衛艦。訪問期間,中國海軍官兵與各國官兵進行了交流活動,並參加了檢閱典禮。
此次出訪,112艦進入海參崴軍港時,在其預定停靠的碼頭上,已經停靠了美、日、韓等國的軍艦,而給我海軍112艦留下的只有40米的位置,112艦必須以艦尾靠碼頭。其它國家的軍艦都是由拖船幫助靠上碼頭的,而112艦卻謝絕了該國引水員的好意,以干凈利索嫻熟的動作穩穩的停靠在了碼頭上,中國海軍高超的技術水平給俄羅斯人民和各國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1997年「哈爾濱」號等艦訪問美洲四國五港。
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中國海軍「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珠海」號導彈驅逐艦、「南倉」號補給艦編隊出訪美國夏威夷和聖迭戈、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秘魯卡亞俄和智利瓦爾帕萊索四國五港。
3、2001年5月2日至6月14日,人民海軍「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編隊訪問了巴基斯坦、印度兩國。
4、2003年俄羅斯軍艦訪問青島 中國海軍「哈爾濱」號陪訪。
2003年9月俄羅斯海軍「潘捷列耶夫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對青島進行為期五天的友好訪問。據解放軍報報道,該艦由俄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科涅夫·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中將率領,隨艦來訪官兵共332人。中國海軍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執行海上禮儀並陪訪。
5、2007年,由「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和「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我海軍艦艇編隊出訪澳大利亞、紐西蘭。
此次出訪的「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先後三次出訪,共訪問過8國9港,並與澳大利亞海軍進行過聯合軍事演習;「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先後6次訪問過20個國家22個港口,2001年曾對澳、新兩國進行過友好訪問。此次兩艦組成編隊出訪,將穿越復雜海區,歷時54天,總航程12000多海里,對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3港進行友好訪問,並將首次舉行三國海軍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另外「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參加了聯合軍演:
1、2013年3月4日至8日,「和平―13」多國海上聯合軍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及附近海域舉行,中國、巴基斯坦、美國等14個國家參加。
2、2014年5月20至26日,中俄聯合軍演「海上聯合-2014」在東海北部海域進行,「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作為參演的中方艦艇之一。
艦船簡介:
「哈爾濱」號052型導彈驅逐艦,國外稱之為「旅滬」級,被譽為:「中華第一艦」。弦號112,為北海艦隊旗艦。它是中國海軍科研人員在吸收、消化國外引進的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於1986年由江南造船廠開始建造,經過八年的建造、試驗,1992年年底試航,於1994年列編海軍,為中國第二代導彈驅逐艦。2002年,「哈爾濱」號接受了現代化改裝,用「鷹擊」-82(C-802)換下原來的「鷹擊」-81(C-801)反艦導彈,將原來的100毫米炮塔換成了隱身炮塔。
基本數據:
外觀尺寸:
全長:142.7米;
全高、全寬:15.1米;
吃水 :5.1米
排水量標准:滿載 4200噸
續航能力: 5000海里/15節
人員編制 :軍官 40名士兵 190名
動力系統:柴燃聯合動力(CODOG)雙軸推進兩台MTU 12 V 1163 TB83柴油發動機兩台LM2500燃氣輪機
導彈系統:反艦導彈:8枚「鷹擊-1」(C-801),主動雷達尋的,0.9馬赫時射程40公里(22海里),或裝C-802,射程為120公里(66海里);戰斗部重165公斤,掠海飛行。 艦空導彈:在主炮後面裝有1座湯姆遜-CSF「響尾蛇」8聯裝發射架,備彈26枚,無線電指令制導;2.4馬赫時射程13公里(7海里);戰斗部重14公斤。
火炮系統:
火炮:1座雙管100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發/分,射程22公里(12海里),彈重15公斤;4座雙管37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0發/分,防空射程8.5公里,彈重1.42公斤。
魚雷:6具324毫米「白頭」B515魚雷發射管(2座三聯裝);A244S「白頭」魚雷,反潛,主/被動尋的,30節時射程6公里(3.3海里);戰斗部重34公斤。
反潛火箭:2具FQF 2500,12管固定發射器。
數據系統:
對抗措施:假目標:2座SRBOC MK36 6管箔條干擾發射器;2座國產26管箔條干擾發射器。
電子支援/電子對抗:偵聽和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湯姆遜-CSF TAVITAC,主動數據控制;衛星通訊系統。
雷達:對空搜索:「海鷹」(Hai Ying)或「神眼」(God Eye);G波段。
對空/對海搜索:湯姆遜-CSF TSR 3004「海虎」(Eea Tiger),E/F波段。 對海搜索:國產ESR1;I波段。
導航:1290;I波段。
火控:347G型,I波段(用於反艦導彈和100毫米炮);2個EFR 1「谷燈」(Rice lamp),I波段(用於37毫米炮);湯姆遜-CSF「海狸」(Castor)Ⅱ,I/J波段(用於「響尾蛇」艦空導彈)。
聲納:艦殼聲納;主動搜索和攻擊;中頻。變深度聲納;主動攻擊,中頻。
其他:艦載機 2架哈爾濱Z-9A(「海豚」)
Ⅲ 各國的元首出訪時,乘坐的專機有戰機護航嗎
外交無小事,外交關乎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如果一個國家不注重外交,那麼這個國家註定不能夠融入世界當中,那也就談不上發展了。既然有外交,那麼必然就會涉及到訪問,而且出國訪問的人一般是重要的人物,這自然馬虎不得。因為如果一旦出事,將會造成國際影響,轟動全世界,所以各國的領導出訪時,乘坐的專機是有戰機護航的。
最後我想說,各個國家的領導出訪,乘坐的專機是需要戰機護航的,因為體現的是一個安全問題;從大的方面來說,從事任何工作,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那麼做任何的事情都是無意義的,因為我國的根本是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Ⅳ 求劉亞樓的簡介
劉亞樓(1910.4.8—1965.5.7),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上將;出生於:福建省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人。
在軍人生涯中,任職的職位有: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支隊政委、團政委、師政委、師長、縱隊副司令員、鋒褲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參謀長、東北軍區參謀長、四野兵團司令員等職。
戰斗經歷:先後共參加了文家市戰斗、第二次攻打長沙、吉安戰斗、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突破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進攻遵義、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蘇聯衛國戰爭、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抗美援朝等。
新中國成立後,就任於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位,在全粗基鉛面加強空軍規模化和正規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使空軍部隊成為一支訓練有素、具有相當規模的重要國防力量。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5年5月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終年55歲。
(4)中國防長訪問巴基斯坦擴展閱讀:
對劉亞樓的評價:
毛主席:亞樓一路敢打敢沖,戰功卓著。劉亞樓雷厲風行,岩好仗打得不錯。[18]劉亞樓當空軍司令,很有成績;
朱德:劉亞樓為「軍人標桿」;
林彪:一個劉亞樓頂三個參謀長。
Ⅳ 伊朗為何從來不與中國翻臉
雖然有西方和香港的媒體分析說,美國只是來中國拿東西的,一旦拿不到,後面可定會對中國執行更加嚴厲的措施和行動。 按照中國傳統,來的都是客,既然這些美國的大官們來到中國來,就要充分的給予熱情的招待。吃吃喝喝,那是小意思,更重要的是在對話問題上,中國和美國盡量的平起平坐。但是一個非常不對等的現象出現在人們的面前:美國國務卿,相當於中國的總理啊,另外美國的軍方人員也非常的多,比如太平洋司令也參加了中國的這次對話。 但是反觀中國的參加人員,清一色的文官,沒有武將。而此時中國防長卻恰巧在巴基斯坦訪問。印度心驚,巴國心平——伊朗對中國沒有批評本來中國防長訪問一個國家,不相關的國家是沒有必要猜測的。但是印度看到中國防長訪問巴基斯坦,不知道是處於恐懼,還是處於嫉妒,對此事異常的敏感。專門批出大幅的媒體篇幅,介紹中國防長此次訪問。 還一再的聲明,中國給予巴基斯坦的支援是太多了,從飛機,坦克,到各種各樣的武器,中巴關系,已經超過了國與國之間的正常的關系了。印度怎麼吃醋,與中國軍方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反觀巴基斯坦,卻平靜的多。此次除了確定上次談到的核能合作之外,還將考慮再建,兩座核電站的項目。至於其他的就是保密的東西了。我們只能簡單的猜測和分析。 就在中國防長訪問巴基斯坦的時候,伊朗出乎人意料的開始對制裁伊朗的國家進行了批評。西方更是不在話下了,而對俄羅斯的批評更是罕見。但是批評來批評去,卻發現,其中沒有中國的影子,為什麼?如果說到制裁伊朗的問題,中國也有份,難道是中國沒有明確態度,還是有其他的原因?防長,突然之間訪問巴基斯坦或許能給個不確切的解釋。 中巴,還有多少的軍事合作於無聲處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北部是阿富汗,西部是伊朗,南部是印度。中國如果在巴基斯坦駐軍,或者通過巴基斯坦創建戰爭通道,可以說,環巴基斯坦戰爭圈,都是中國一日可以抵達的戰爭地點。 也就是說,通過巴基斯坦,中國可以在一天之內,對其周邊需要幫助的國家,進行援助,同時還能以巴基斯坦作為隱蔽的場所,而不露聲色。可以說,中巴之間的對於未來戰爭的合作,已經到了非常緊密的地步。這個不僅僅是巴基斯坦國家安全的保證,更是中國應對未來戰爭的保證。援助伊朗,水路之外只剩下巴基斯坦的陸路一旦伊朗發生不測事件,空中援助的目標太大,實在是無法逃過美國空中之眼。 水路,更是會早早的受到了封鎖,所以只有走陸路。陸路就不可能迴避巴基斯坦的存在,因為實在沒有比這條路更近的道路了。伊朗為何從來不與中國翻臉,那是因為中國是僅有的可以救援伊朗和美國抗衡的。所以,巴基斯坦不但是中國運兵或者支援的戰略要沖,更是中國達到國家目的的一個重要的保證。陸路,能夠充分的體現出中國軍隊的本色來。
Ⅵ 南亞大地震時中國是怎麼幫的巴基斯坦的
2005年10月8日上午,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財產損失。
為表達頌蠢並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誼以及對災區人民的慰問,中國政府決定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包括現匯和物資在內的620萬美元緊急人道主義救災援助並向巴受災地區派遣搜救隊。商務部已啟動對外人道主義緊急救援機制,會同外交部和總參謀部立即展開緊急救援工作。第一批援助物資已於10月9日中午12點啟運,預計可在北京時間下午5點運抵伊斯蘭堡。
10月9日中午中國援助巴基斯坦的第一批救災物資隨中國國際救援隊包機運往巴基斯坦之後,中國政府和軍隊有關機構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連夜工作,多方組織貨源,調集飛機,力爭將其餘救災物資盡早交付巴方,第二批救災物資今天下午在首都機場啟運。此批包機運送的物資包括840頂帳篷、7350床棉褥、1670條毛毯和8980條毛巾被等,總重量90噸。今日,商務部也已將100萬美元救災現匯匯出,近日將交付巴方。10月11、12日,有關方面還將組織其它救災物資陸續運往巴基斯坦。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薩爾曼.巴希爾及有關方面負責人今天親臨了首都機場啟運現場。
在連續兩天向巴基斯坦地震災區提供緊急救災物資後,我國政府和軍隊有關機構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連夜工作,多方組織貨源,調集飛機,於今天下午18時將第三批援巴緊急救災物資運往災區。該批物資為災區急需的葯品和醫療器械,共計3130件,總重量約50噸。今後幾天,其它救災物資還將陸續發往地震災區。
緊接著中國國防部11日向巴基斯坦國防部捐贈10萬美元現匯,用於巴基斯坦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張春祥、武官李孟言當天在巴國防部向巴國防部長伊克巴爾轉交了一張總額10萬美元的現匯支票。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已於9日向伊克巴爾致慰問電,代表中國國防部和中國軍隊對巴人民和軍隊在此次地震中遭受的巨大損失表示慰問。據悉,中國國防部和中國軍隊已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了對巴的緊急救援工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十一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介紹說,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地震災區派出的國際救援隊十日已經開始緊張救援工作,將繼續積極配合巴方的救援行動。孔泉說,中國國際救援隊在當地開展了有效的工作,發現了三名倖存者,並救出了一人,對十餘名傷員進行了初步治療。
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八日發生強烈地震,並波及印度和阿富汗。孔泉說,地震發生當日,中國領導人向巴基斯坦和印度發去慰問電,中國政府檔嫌即決定向巴派出救援隊,並提供價值六百二十萬美元的緊急援助。前兩批救援物資已運抵巴基斯坦首都。關於中國將如何提供進一步援助,孔泉表示,中方將首先落實六百餘萬美元的緊急援助,根據巴方需求,調整物資內容,並確保及時運達。
另悉,中國紅十字會已決定向巴基斯坦紅新月會提供十萬美元救助金,一批災區急需的救助物資也將於近日啟運。同時,中國紅十字會還向印度紅十字會提供五萬美元救助金。
2005年10月11日,我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第三批地震救援物資共2840箱46噸葯品和醫療器械,已通過伊爾76包機於11日當地時間23:00時運抵伊斯蘭堡。巴聯邦內閣助理秘書法盧克∙西迪克∙拉那和馬長林參贊分別代表各自政府在伊斯蘭堡國際機場進行了物資交接。拉那對中國政府和人民在巴基斯坦患難之際雪中送炭表示衷心感謝,並告巴政府將立即著手上述葯品和醫療器械的轉運工作,以緩解災區醫療困難。
北京飛控中心報道組:當地時間2005年10月12日上午8時,在巴基斯坦巴拉科特鎮重災區開展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國旗下列隊。
2005年10月13日,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第四批緊急救災物資已於當天19:40時運往伊斯蘭堡。當天運送的物資包括帳篷620頂,毛毯2000條,床單18000條,總重量約49噸。
就中國向巴基斯坦地震災區提供援助,巴總統穆沙拉夫、總理阿齊茲及全體內閣成員11日委託外交國務秘書里亞茲通過中國駐巴大使張春祥向中國領導人表示感謝。里亞茲說:「總統和總理對我說,『在巴基斯坦人民最困難的時刻,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給予巴基野跡斯坦慷慨、寶貴和及時的援助,大大增強了巴基斯坦人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信心,巴基斯坦人民將永遠牢記中國人民的友誼和援助。』」
2005年10月11日 中國國際救援隊活躍在巴基斯坦地震災區 10月1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以北120公里的巴拉考特,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在休整。巴拉考特緊挨震中,4萬多人口中有超過1萬人在地震中死亡。中國國際救援隊於10日抵達這里之後,隨即展開救援工作,已從廢墟中救出2人。正在巴基斯坦執行救援任務的中國國際救援隊領隊、國家地震局副局長趙和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第一支到達災區的國際救援隊伍。自當地時間10日下午抵達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後,隊員們已經連續奮戰了幾十個小時。截至目前,醫療隊已救助了200多名災區的傷員。」
2005年10月13日,張春祥大使和巴聯邦內閣秘書埃迦茲·拉西姆在伊斯蘭堡舉行了我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100萬美元緊急救災現匯援助的交接儀式,並分別代表各自政府簽署了交接證書。出席儀式的還有巴聯邦內閣輔秘薩伊德·亞信·阿赫邁德和馬長林參贊等。
拉西姆對中國政府在巴基斯坦遭遇此次嚴重地震災害之際及時提供大量人道主義援助表示衷心感謝,中方提供的救災物資已火速運往災區,以解燃眉之急。這100萬美元現匯,也將通過總統救災基金帳戶投入抗震救災中。
張大使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巴基斯坦遭受嚴重地震災害高度關注,對巴基斯坦人民遭受生命和財產損失深表同情。中巴乃患難之交,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了620萬美元緊急救災援助,再次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兄弟般情誼,中方將全力支持巴政府抗震救災,祝願巴方早日戰勝災難,重建家園,恢復生產。
中國國際救援隊13日調整了行動方針,進一步加大了醫療和衛生防疫方面的力度,並派出3個醫療組前往災區巡診。據中國救援隊醫療組負責人彭碧波說,到目前為止,災區還沒有發現疫情,但救援隊已經開始加強對流行病的監測。
2005年10月14日巴《國民報》報道,國務委員唐家璇專程到巴基斯坦駐華使館,對巴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表示哀悼和慰問,承諾將向巴地震災民提供更多的財政和物資援助。他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將提供所有可能的財政和物資援助,繼續參與巴地震災區的救災行動。
2005年10月19日,我國在巴各企業及員工也紛紛慷慨解囊獻愛心、送溫暖。據統計,在伊斯蘭堡和拉合爾兩地的我國28家企業,總計已捐款捐物2528.945萬盧比(相當於42.15萬美元),其中數華為公司行動最快,捐款最多,達1830萬盧比(30.5萬美元),表現最為突出,其次為中興公司200萬盧比(約3.3萬美元),在巴從事核電站項目建設的中原工程公司聯合3家合作夥伴共計捐贈309.56萬盧比(5.16萬美元),東方物理勘探公司(中油物探局)從其工作現場抽調了災區最緊缺、最急需的一批帳篷、行軍床、被褥等價值17萬盧比的物品,自行派卡車直接送往巴北部地區救災,受到巴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贊賞,體現了我國企業及其員工們的良好精神風貌。
另外,我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第五批地震救援物資200台1KW汽油發電機、600台3KW汽油發電機、12台26KW柴油發電機、312盞應急燈和3200個水桶,已通過伊爾76包機於2005年14日當地時間14:25時運抵伊斯蘭堡。巴聯邦內閣助理秘書阿卜杜∙雷赫曼和馬長林參贊分別代表各自政府在伊斯蘭堡國際機場進行了物資交接。雷赫曼代表巴政府簽收了該批救援物資。
2005年10月19日20時34分,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第9批地震緊急救災物資從天津機場啟運,運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至此,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地震災區提供的62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工作已全部順利完成。
在此次巴基斯坦地震救援工作中,中國政府是提供援助時間最早、數額最大的國家之一。地震發生第二天,中國政府即組織並迅速將第一批援助物資運往巴災區,至10月19日最後一批物資啟運,中國共提供了9批總價值520萬美元的緊急救災物資。這批援助物資包括毛毯25,330條,毛巾被23,980條,床單38,000條,帳篷2,310頂,發電機1,312台,棉褥7,350條,以及葯品、醫療器械、應急燈、凈水設備和純凈水等,都是災區急需的物資。物資總重量為392.7噸,總體積1552立方米,共分8架次先後從中國的北京、石家莊、天津等地運往巴災區。此外,中國政府還向巴政府提供了100萬美元的現匯援助。
我國向巴提供的緊急物資和現匯援助,受到巴政府、巴受災地區民眾的高度評價。在我第二批援助物資啟運時,巴駐華大使薩爾曼•巴希爾親自到啟運現場,他在機場接受記者采訪時動情地說,中國是第一批向巴提供援助的國家,特別感謝巴基斯坦的好鄰居、友好的中國人民、中國政府和中國領導人。在巴患難之際,中國政府和人民及時、寶貴和慷慨的支援,再次充分顯示了巴中特殊友誼和兩國久經考驗的全天候友好合作關系。巴災區普通民眾紛紛贊揚說,友好的中國政府和人民總是在巴最需要幫助的情況下第一個向巴施以援手,能為有中國這樣的好兄弟感到自豪。
為幫助巴受災地區做好災後重建工作,使受災地區人民盡早恢復生產和生活,2005年10月31日,由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為團長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啟程經新疆赴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將與巴政府有關方面共同商議中國政府幫助和參與巴災後重建事宜。代表團由商務部、外交部、財政部、建設部、交通部、民政部、國家地震局、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等部門的官員和專家組成。代表團將赴災區進行實地慰問和考察。代表團中的抗震、防災、建築規劃等方面的專家在代表團離巴後還將在巴工作一段時間,就中方參與重建工作進行詳細技術考察。
為落實中國政府對巴基斯坦地震災區繼續提供援助的承諾,10月31日20時40分,中國政府再次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一批緊急救災物資在北京首都機場啟運。此批物資包括帳篷600頂,棉被和棉褥各12000條,總重量約103噸。其餘救災物資將於近日陸續發往巴地震災區。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_nydz/subjec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