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爸媽的訪問
⑴ 采訪父母的采訪稿
我知道
用較多的時間尋找線索、收集資料,並擬訂一個完善的采訪提綱
一般的新聞報道也很重視采訪的前期工作,記者應該善於研究分析資料,並以此為據寫出采訪提綱。但這種資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訪提綱也是粗略的。因為一般新聞采訪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事實。所以,只要記者精於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獲。然而,單個的、相對獨立事實的深度對於深度報道是不夠的。在Why(原因)和How(怎麼樣)上的探究,使背景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成為深度報道采訪前期工作中新聞工作者耗費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過對社會現實狀態和發展變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否准確、敏銳、富有遠見地選擇報道題材直接關繫到深度報道的成功與否。這就要求記者對現實生活要有敏銳的嗅覺,對社會動態有明智的把握。《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是以深度報道見長的專欄,那些看似冷點的新聞事件,卻正是一段時間內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冰山一角」,新聞記者通過艱苦的調查研究在凌亂瑣碎的線索中找到適宜的報道題材。
其次,作好背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新聞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補充性的歷史資料、展示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資料、提供人物必要經歷的資料、數據性的事實等,收集並分析這些背景材料對深度報道采訪的前期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對報道的全過程也有深遠的推動作用,包括幫助記者獲得采訪機會、迅速進入采訪角色和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為了能獨家采訪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備了大量相關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點,然後直接打電話同基辛格的辦公室聯系采訪事宜,還當面向辦公室工作人員闡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訪的種種好處,最終使基辛格接受了獨家訪問。
最後,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能夠幫助記者堅定信心,臨陣不亂、掌握采訪的主動權,使采訪得到完善的結果。杜駿飛在《深度報道原理》一書中提到,美國內華達新聞學教授拉魯·吉爾蘭德曾在擬定采訪提綱方面推出了設計問題的輔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提醒記者在設 計提問時應該涉及到下列一些具體的問題:
目標———你們(或組織)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障礙———你們遇到過什麼難題嗎?目前的阻力是什麼?
解決———你們是怎樣對付這些難題的?是否有解決矛盾的計劃?
開始———這一設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根據誰的意見提出的?
當然,采訪提綱的擬訂還和記者本人的采訪習慣、交流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但確保問題的獨特、准確、連貫、創意、引人入勝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歸根結底,一次采訪無非是一場生動活潑而富於思想的交談,具體的提問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深度報道的提問有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讓記者碰壁,采訪對象要麼 拘謹不安,支支吾吾,談不到要害,要麼有心拒絕,閃爍其辭,加以敷衍。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追問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寬泛的話題緩解氣氛,逐漸引入正題;或旁敲側擊,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細節。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誘導性提問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建立融洽關系的程度。因為誘導性提問容易使談話達到互不相讓的地步,但只要融洽關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話。
4、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報道采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采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聰明的記者一般不會打斷采訪對象的話,這樣可能得到直接詢問得不到的情況。故意地不露聲色,有時同樣有效。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說:「我發現,在電視采訪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問一個漂亮的問題,等對方回答完畢你再沉默三、四秒鍾,彷彿你還在期待著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會怎樣嗎?對方會感到有點窘促而向你談出更多的東西。」
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艾豐提醒所有的記者「在采訪時別忘了帶上眼睛和耳朵」。我們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1)選擇正確的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這個視角可能是指宏觀的,把握事物相互關聯的全局視角;也可能是指記者個人情感、思想的視角;還可能是指在現場觀察時的微觀視角。總之,正確的視角加上細致的觀察,會讓記者獲得准確的、直接的、富有特徵的資料。
(2)做一個有心的聽眾,鄺雲妙在《當代新聞采訪學》中提出:一名記者,特別是一名老練的記者,應該是最善於傾聽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確,善於傾聽的記者往往更容易有豐厚的收獲,也更容易與采訪對象溝通。稍縱即逝的新聞線索,談話對象的弦外之音,都會因為你的有心傾聽而被發掘,對新聞事實的領悟或許就會更接近其本來面目。
采訪具體要求:
1.時間、地址的預約;
2.如有變動,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訪內容的擬定,包括問題的准備;
4.事前對采訪對象的背景了解和資料收集;
5.事前對中大歷史(包括康樂園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對於是否可錄音和照相要事先詢問被采訪者;
7.采訪進行時對主題的把握(盡量不要離題)、時間的控制;
8.采訪時要與被采訪者形成互動;
9.采訪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速、說話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訪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提問,絕對避免主觀編造和添加;
11.采訪後可詢問是否可以提供相關資料;
12.贈送一定的禮品表示感謝;
13.將完成的采訪稿寄回給被采訪人,請其過目並可適當讓其修改;
14.將最終出版物寄送一份給被采訪人並再次表示感謝。
⑵ 對父母崗位的采訪的作文
在我的記憶里,媽媽不愛說話,卻很愛看書。小時候我做作業,媽媽就拿本書在我的旁邊看書。暑假期間我和媽媽一起探討了有關讀書的話題。下面是我采訪媽媽的一段……
我:您小時候愛讀書嗎?
媽媽:我小時候很愛讀書。
我:您小時候愛讀什麼書?
媽媽:《十萬個為什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但當時讀的書並不算多。
我:是家裡人不讓您看書嗎?
媽媽:家裡人不是不讓我看書,應該是沒有時間讀好多書,因為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還有就是那時候沒有你們這么多書,市面上賣的書也不多。我:您的書從哪來的呢?
媽媽:我讀的書大多是借來的,我們宿舍區有一位老師家裡有很多的書。為了能借到書,我經常幫她做一些事,這個老師心地善良,她知道我學習很好,又看到一些書能夠完好無損地還回去,就答應多借我一些書看。從她那裡我讀過《格林童話》,知道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認識了魯迅、雷鋒。讀書,給我帶來了很多樂趣,讓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識。
⑶ 對爸爸的訪問實錄怎麼寫
一、采訪時間:
7月8日下午 。
二、采訪對象:
爸爸。
三采訪地點:
家裡、餐廳。
四、采訪實錄:
1、問:媽媽,您小的時候都玩些什麼游戲呢? 答:我小的時候,玩的都是一些跳長繩啊、踢毽子啊之類的游戲。
2、問:那您都怎麼玩?跟我們現在一樣嗎? 答:一部分一樣,另一部分不一樣。
3、問:哦?怎麼不一樣? 答:像我小時候玩的陀螺,以前是木陀螺,沒有現在的高級。木陀螺只要用一根繩子抽一下,就轉了。
五、采訪心得:
從這次采訪中,我了解到了以前的生活是多麼艱辛。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這樣好的生活條件及環境。
⑷ 對父母的采訪稿範文
對父母進行的一次采訪
時間:
地點: 采訪者: 被采訪者:
采訪者:爸爸媽媽,現在我是采訪者,你們是被采訪者,我問你們答,可以嗎?
父母:可以。
采訪者:爸爸,我想請問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況怎樣呢?
爸爸:現在還可以,不過09年的金融風暴還是有挺大影響的,現在正在慢慢恢復。
采訪者:媽媽,我想請問一下,您對子女教育的有什麼觀點或看法呢?
媽媽:現在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過得舒服,玩得開心,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培養,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和厭惡勞動的思想。
采訪者:爸爸,請問您有什麼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覺得應該讓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尊重的是孩子作為一個人而擁有的對於快樂、溫暖、安全、生存、愛、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實現等等的需要。
采訪者:媽媽,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請家教,請問您是怎麼看的?
媽媽:我覺得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多思考,多做習題。不然請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績的。
采訪者:這次的采訪完畢,謝謝!
⑸ 訪問父母的作文怎麽寫
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自從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就開始愛著我們,直到永遠。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天生的愛,自然的愛。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偉大、最美妙的力量莫過於父母對我們的愛。
古人雲:「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猶如於春天裡燦爛的陽光,帶給我溫暖,帶給我光明;母親的愛,猶如於狂風中的一把穩定而沉著的大傘,為我遮風擋雨;母親的愛,總在我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幫助,給予我動力。那股如絲般連綿不斷的愛意成為我堅強的後盾,讓我時時刻刻不再有空虛的感覺。
而父親的愛,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節的。父親的愛,總在我犯錯誤時,給予我正確的指導;父親的愛,總是在我遇到難題時,給予我正確的教導……如果說,母親的愛如水一般深遠,那麼,父親的愛就如同山一般的厚重了。
說起了我父母,我的心頭就湧起無限的感激。父母為了我的成長,嘔心瀝血,這份恩情該如何報答呢?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他們給我講二萬五千里長征,給我講毛澤東、周恩來,給我講雷鋒的故事、董存瑞炸暗堡……他們告訴我,做事要小心謹慎、對人要誠懇、不可以說謊、要學會寬容、學會尊老愛幼,要懂得知恩圖報、懂得無功不受祿……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以前的我總很天真的認為,父母照顧自己的兒女是很應該的,很自然的事。現在回頭想想,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有時,我總在想,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促使著他們呢,我也很不明白,但這也許是一種責任,一種對孩子的愛,是無私還是愛憐,但不容置疑的是:他們確實對我們很好,確實精心的照顧著我們。就拿每一天來說吧!
每一天的上午,媽媽為我做早餐,每一天的中午,又為我做午餐,每一天晚上,又為我料理晚餐,但每一次在吃飯時,她依然在幹活。到了晚上學習時,父親又來輔導著我,教我要做每一道題的時候都要認真,不能馬虎,父母每天都為了我教育著我。
這樣的每一天,構成了幸福的我們,這樣的每一天都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每一天的是都是小事,有是大事,面對著父母的這分恩情,我應該以感激的心化為孝敬的實際行動,讓我們都來愛護我們的父母吧
⑹ 關於對家人采訪的作文200字
我們不愁吃穿、有著大把的零花錢、各種各樣的玩具的時候,年幼的我們不曾想過,我們的父母,他們少年時有著怎樣的憂愁,又有著怎樣的煩惱。為此,我采訪了我的爸爸媽媽。下面是我們的對話:
我:爸媽,您們小的時候有零花錢嗎?
爸媽:哪有零花錢啊,就連買本子、筆的錢都沒有,每次找你奶奶爺爺要錢時,他們都很發愁,因為家裡沒錢啊,買米買菜的錢都很少。你知道嗎,媽媽小時候喜歡一個好看的發夾,爺爺奶奶沒錢,媽媽就自己撿破爛賣,攢夠了錢財買的,那時候媽媽可開心了!
采訪完爸爸媽媽,我深深的感動了,現在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所以,我以後一定要學會節約,不亂花錢,幫助那些沒錢讀書的孩子,使他們能和我們這些城裡的孩子一樣,好好學習,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⑺ 對親人的一次訪問作文四百字怎麼寫
親人的一次訪問
風呼呼地吹刮著,樹葉搖來搖去,我覺得胸口十分悶,不知為何。
「叮咚,叮咚」門鈴響了,媽媽趕緊跑去開門,一聽我才知道原來是親人,我如同晴天霹靂,媽媽卻是笑嘻嘻的,還時不時的看向我。我的雙腳突然不聽使喚的向洗手間走。
在洗手間里我聽到了親人的腳步聲。「咯噔,咯噔」的,在我聽來這聲音像打鼓似的,一想到親人那嚴肅的神情,我的手不由得滲出冷汗,嚇得臉色慘白。我站在洗手間里本來以為安心了,媽媽卻又叫我出去。我心中暗暗想到:「媽呀!你這不是把我往火坑裡推嘛!」我只好回了一句等一下。
雖然很不情願,但我只能硬著頭皮走了出去,雙腳有如灌了鉛似的怎麼走也走不快,還差點撞到沙發。坐在沙發上,本以為親人的樣子會很嚴肅,但親人卻笑盈盈的坐著,這才使得我提著的心放下了幾分,但還是有點害怕,怕親人又來一個360度的大彎,手就有點抖,所以我一直不敢直視親人。
當親人說了一會兒後,我便覺得不那麼害怕了,心中的石頭不由得落下,因為親人也沒有講什麼只是讓我以後認真……。我心想:「這和我想像的也差太多了。我本來以為親人會綳著一張臉,沒想到卻是笑著對我說的。」
親人在一旁講著,我在一旁認真聽著,這樣才知道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才能加以改正,所謂「旁觀者清」,聽了親人講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後,我便又想:「我一定要改正這些壞習慣。」心中的大石頭完全放下來了。
親人的教誨如放映機似的時不時在我腦中浮現。
親人的訪問中讓我學到了許多,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⑻ 訪問爸媽的作文
時間如同流水般的逝去,在人世間我已經度過了16個春秋,其間有數不清的人為我操心勞累,為我生氣煩惱,為我高興激動。我親愛的爸爸媽媽,用一句句真誠的教導,使我健康地成長;用一個個行動影響著我,教育著我。他們是我心目中最敬佩的爸爸、媽媽。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里。在這16個春秋里,陪我度過酸甜苦辣的日子有我的4個兄弟姐妹、朴實勤勞的爸爸和嘮叨嚴厲的媽媽,雖然我家的生活並不是很富裕,但是每天都充滿了快樂。
我的媽媽不管是在生活和學習上,一直都對我很嚴厲。自從我上小學起,媽媽的嘮叨就一直伴隨著我,只要我考試成績不佳或犯錯誤時,媽媽便會狠狠地責罵我,甚至打我。
小時候記得有一回,我放學回家,剛進家門就看見媽媽正在拖地,我沒有換鞋就走進屋裡,把媽媽剛拖干凈的地面印上了一大串鞋印,媽媽一看見就怒不可歇的大聲吼道:「浩鑫,你幹嘛不換了鞋才進屋,一點兒也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我當時想,不就是來不及換鞋,媽媽用不著這樣生氣,就大聲反駁道:「換就換,你用不著這么大聲!」這時媽媽更火了,罵道:「看你越來越放肆了,還敢頂嘴!」
於是媽媽就拿起晾衣服的支架,無情的鞭打在我的身上!我憋著一肚子氣,逃到房裡去,把門反鎖了。腦子還不停的在想剛才的事情。一件小事就讓我們吵起來,我的心好煩!
媽媽現在不經常用武力管我,可在我的印象中媽媽是很可怕的,小時侯的我甚至恨我媽媽,現在我在受到媽媽嚴厲的拘束時還是有過這樣的想法,可事後想想,又覺得我的想法很荒唐……不管怎樣媽媽在怎麼也是我的媽媽,也是愛我的。
記得一次放暑假,我懶懶的躺在床上睡覺。「浩鑫,都什麼時候了還不起床!」我被媽媽的大嗓門一驚猛得從床上跳了起來,嘴裡不情願地嘀咕著:「這么早起來干什麼,又不用上學。」「不上學就不用起床啦!我已經幫你把下學期的語文書借來了,有空多看看,以後學習可以輕松一點。」哎,又要看書。我極其不情願的起了床。
吃完早飯我乖乖地坐在寫字台前看語文課本,「讀書,讀書,書靠讀出來的,光這樣看看有什麼用,又記不住的。」媽媽的透視眼又把我的小心思看穿了,沒辦法我只好「哇啦哇啦」翻到哪裡讀到哪裡,可還只讀了十幾分鍾媽媽又有意見了:「書要用心讀,不要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我們給你這么好的條件你就應該好好讀書……」「媽媽你真像《大話西遊》里的唐僧,從我懂事以來你就開始給我念經,我就是孫悟空也受不了啊!」我心裡默默地想著,這話可不能讓媽媽知道,不然這「經」恐怕有一天可以念了。我故意增加了讀書的音量,擺端正讀書的姿勢,看我真得認真讀書了,媽媽便不再嘮叨了,我知道跟媽媽爭辯是最笨的辦法,而這個辦法最有效了,媽媽最怕的是影響我學習。讀著讀著我發現有一篇文章題目叫《囑咐》作者的媽媽對他的無微不至的愛都是通過無聲的囑咐表達出來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目光……啊!要是我也有這樣一個媽媽那該多好啊。不用整天聽媽媽的嘮叨,也不會讓同學們說我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我要是能換個媽媽那該多好啊!
為了我的學習媽媽辭掉了工作真正成了個家庭主婦,每天送我上學放學,我都快讀4年級了媽媽還是堅持要送到5年級為止。我的日常生活學習生活全都由媽媽一個人負責,病了媽媽整夜陪在我身邊,我學習到幾點她就陪我到幾點,只要我在學習上有一點點的進步或是受到了老師的一句表揚她都能高興個半天……媽媽還是自己的好!
我的爸爸以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司機。他長著中等個,還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在笑的時候眼角布滿皺紋。為了生活,爸爸時常在外「跑」。
爸爸以前在一家紙箱廠,由於那個廠子生意很忙,常常要在下半夜回來。還沒有雙休日,眼看爸爸累得瘦了一圈。可爸爸還是不分晝夜地干。
記得一次中秋節前夕,爸爸送完紙箱後,回到家躺在窗上睡著了。這時,我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爸爸的手機響了起來,顯示的號碼正是紙箱廠的,但我爸爸睡得正香,沒有聽見手機響,我更是不忍心把爸爸叫醒,便把爸爸的手機關機了。這下我才吁了口氣。可這時家裡的電話又響了,我猜一定是讓爸爸出車,我真恨不得把電話掐了。這電話鈴到底還是把爸爸給驚醒了,只見爸爸起來伸了伸腰,用手揉了一下那朦朧的睡眼便想去接電話,我硬是攔著不讓爸爸去接,爸爸耐心的對我說:「浩鑫,你可知道中秋節要到了,如果不把這月餅箱准時送去,月餅廠將不會付錢,那廠子將會有不小的損失,我又怎能不去呢?」這時,我只好慚愧的低下頭,讓爸爸去接電話,果然是讓爸爸出車,我說:「爸,您能行嗎?」爸爸說:「沒問題。」只見爸爸三步並做兩步地走向水龍頭,用手打開水龍頭洗了一把臉,說:「兒子,爸清醒了。」便急忙穿上鞋向廠子走去。
爸爸很關心我.記得一天,雨下的很大,媽媽有病在身,在床上睡覺。我上學的時候只穿了一件線衣和外套,爸爸看見了說:「下雨天穿那麼薄,小心感冒。」我說:「不要緊的,我又不冷,怕什麼。」爸爸說:「你就穿上吧!這幾天感冒很嚴重,一不小心就會感冒。」於是爸爸從衣櫃里又拿了一件衣服讓我穿。
我的爸爸,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爸爸。你是一棵大樹,支撐了整個世界;你是一個銘,是我學習的榜樣;你是我的啟蒙老師,引導我勇往直前……
現在,我生活在繁華的深圳,在美麗、先進的新洲中學學習,我心中充滿無窮的力量、信心,我要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我的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假如我是小鳥,我會記住那出生時的巢穴;假如我是樹苗,我無法忘記那滋養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為我記憶中的烙印;假如……無論我是什麼,無論我以什麼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記周圍的一切,甚至可以拋棄自己,但有一樣東西不可泯滅——那就是回報。
簡評:第一次投稿.!不好之處請提出.!
⑼ 如果要對父母的工作進行一次小記者訪問你想提些什麼問題請設計一個訪問提綱吧
可以通過對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對線索的整理,進行問題的設計。需要說明的是,問題的設計是需要環環緊扣的,它們之間並不是分散的關系,采訪就是一條流水線,記者需要做的是沿著這條流水線向下走。
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質,盡力想辦法讓事件的參與人告訴人們事件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他本來想收到什麼樣的效果。讓讀者讀完之後也覺得還是有所收獲的,如果你的讀者看完之後覺得不知所雲,好的證明你本次的采訪是失敗的,其實從源頭上已經失敗了,在於你的問題設計不合理。
例如,對父母進行的一次采訪:
采訪者:爸爸媽媽,現在我是采訪者,你們是被采訪者,我問你們答,可以嗎?
父母:可以。
采訪者:爸爸,我想請問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況怎樣呢?
爸爸:現在還可以,不過09年的金融風暴還是有挺大影響的,現在正在慢慢恢復。
采訪者:媽媽,我想請問一下,您對子女教育的有什麼觀點或看法呢?
媽媽:現在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過得舒服,玩得開心,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培養,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和厭惡勞動的思想。
采訪者:爸爸,請問您有什麼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覺得應該讓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尊重的是孩子作為一個人而擁有的對於快樂、溫暖、安全、生存、愛、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實現等等的需要。
采訪者:媽媽,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請家教,請問您是怎麼看的?
媽媽:我覺得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多思考,多做習題。不然請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績的。
采訪者:這次的采訪完畢,謝謝!
(9)對爸媽的訪問擴展閱讀:
一般記者在去采訪之前會准備一份采訪提綱。采訪提綱,就是要采訪對象要回答的一些問題的羅列。這些問題又不簡單是乾巴巴的羅列,需要的是對他本身的認識。
1、確定采訪主題
一般記者進行采訪之前實際上已經確定好了采訪主題,而記者需要做的就是圍繞主題進行相關背景調查,快速翻閱資料,做到心中有底。記者要采訪首先要比被采訪者在這方面還懂得要多,雖然不可能是專家,但可以借著快速充電成為半個專家,不然去采訪,可能會丟人。
2、熟悉被采訪人資料
舉例來說,采訪的是某個事件的某個人,那麼需要了解圍繞這個人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做個一個全面調查,比如有著他的經歷、讀過什麼樣的學校、有著怎樣的性格、辦事風格。也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深入了解采訪背景
如果采訪的是一個事件,那麼同樣需要對事件先做一番調查。需要調閱大量的資料,同時,要將各個媒體不同角度進行的采訪和報道做個總結。需要將事件里的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後站近了看站遠了看。
4、整理線索
通過對被采訪人和采訪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經成型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以及還未成型的觀點,尋找本次采訪線索,也即突破口。
5、羅列問題
將問題設計之後你就可以在紙上羅列你的問題了,羅列完之後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訪提綱是否有什麼漏洞。
6、其他
以上都是采訪前的准備工作,關鍵在於采訪過程。在采訪過程中,會發現有時候訪對象並不像想像的那樣沿著你的思路走下去,所以記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訪主題不發生偏移,同時還要注意在采訪過程中發現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