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訪問李蘭娟

訪問李蘭娟

發布時間: 2022-04-04 08:05:37

㈠ 張文宏三段演講圈住無數粉絲,他的演講究竟有多優秀

導語:感謝新型冠狀病毒nCoV的出現,讓我們認識到了寶藏男人,我們就慢慢了解他吧。

我喜歡的是他其中說的一段話:“為什麼傳染的都是母親而不是老公?因為只有密切的接觸和護理才會傳染,那一刻我對愛情產生了懷疑”。這種幽默詼諧的一段話,讓我捧腹大笑,能把科普的東西說成相聲一樣,寓教於樂的方式去講出來更加喜歡這個張文宏老師,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㈡ 留學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來源:神州學人作者:張寧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極大地影響了世界經濟和國際教育交流,跨境學生流動遭遇多重困難。現階段,國際航班絕大部分停運,學校關閉,部分實驗室關閉,學生們大都宅家禁足,國際學生或停學,或改為線上學習、線上答辯等,不管是在外留學人員,還是今年准備出國留學的人員,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疫情下出國留學面臨的挑戰

中國超過98%的海外留學人員分布在20多個主要留學目的地國,這些國家當前都是疫情重災區和高度限制跨境流動的國家,中國在外留學生、訪問學者受到巨大影響,碩士生、本科生幾乎都轉為在線完成課程和答辯,絕大多數博士生依然在以多種方式從事科研工作。

由於疫情的影響,准備今年上半年出國的留學人員大幅度減少。今年國家公派博士生、聯合培養博士生等出國留學項目的申請工作順延了1至2個月,博士生項目的專家評審、錄取結果將在6月下旬公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的專家評審、錄取結果計劃在8月中旬公布。但屆時能否順利成行,是國家公派和單位公派、自費留學人員共同面臨的問題。

2020年秋季的出國留學能否成行,和留學目的地國疫情何時結束有關,和全球疫情何時結束有關,和何時恢復跨境流動有關,和留學主要目的地國何時能夠正常辦理簽證、學校正常開學有關,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給出國留學帶來了極大挑戰。

留學人員在疫情中的機遇

為什麼要出國留學,留學人員有什麼共同收獲?這是社會和家庭一直在關注的話題。在我看來,留學效益目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開闊視野,培養全球視野;二是提升全球勝任力,成為能夠在全球多元文化下學習、工作、融合的國際化人才;三是掌握世界前沿的科學技術方法;四是培養尊重多樣性的素質,能夠了解不同國家民族文化,能夠跨文化理解、尊重,能夠消除誤解,反對偏見、歧視。

對在外留學人員和准備出國留學的人員來說,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除了面臨挑戰,又有那些機遇呢?

疫情中的機遇一:培養全球視野的難得機會

中國出現疫情,世界各國有哪些反應;國際跨境流動強的國家和特殊聚集空間出現疫情,世界各國有哪些反應;歐美發達國家整體出現嚴重疫情,世界各國有哪些反應;欠發達國家出現嚴重疫情,世界各國有哪些反應。在這幾個月疫情中,出現了分階段伴隨疫情的熱點,保持關注,深入思考,正是廣泛了解眾多國家、民族的機會,能夠擴大自己的全球認知和國際視野。所以說這是培養全球視野的難得機會。

疫情中的機遇二:培養尊重多樣性的難得機會

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聚焦疫情的大量信息中,讓我們能夠了解世界不同國家區域差別,了解不同文化差別,在共情抗疫的氛圍中,出現了培養尊重多樣性的難得機會,可以上一堂發現和抵制指責、攻擊、嘲笑、歧視其他國家民族等言行的實操課。

疫情中的機遇三:提高外語聽力、閱讀能力的難得機會

留學目的地國主要政要、專家、媒體等幾個月來高頻次遞進談論疫情防控一個專題,如果能夠持續關注、學習,是難得的提高外語聽力、閱讀能力的機會。

疫情中的機遇四:培養科學精神素養的難得機會

從中國的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到美國的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英國《柳葉刀》雜志主編理查德·霍頓,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Michael Ryan、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考察組外方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等等,他們顯示了共同的特點:正直、專業、具有強大的科學精神。當前世界上許多實驗室的科學工作者們都在為了抗擊新冠病毒長時間夜以繼日地科研攻關,這些都為留學人員提升科學精神素養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綜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教育交流、跨境學生流動帶來了嚴重危機,不管是留學工作者,還是留學人員,都要直面疫情帶來的挑戰,同時,也要化危為機,在適應沖擊的同時主動尋找機遇。(作者系國家留學基金委副秘書長,本文系作者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疫情下的國際教育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

㈢ 在此次疫情中,李蘭娟院士做出了什麼貢獻

2020年的一場病疫,讓我們記住了無數的"逆行者",更記住了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84歲的鍾南山爺爺,73歲的李蘭娟奶奶。

"李蘭娟口罩下的勒痕"一度占據了熱搜榜單很久,這位慈眉善目又雷厲風行的奶奶,是這場疫情中的靈魂人物之一。

2月4日,李蘭娟抵達武漢的第三天,她的團隊發現了"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病毒。"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突破。可是,臟水也隨之而來,矛頭直指李蘭娟。

"我沒有時間對付這些謠言。"李蘭娟在接受訪問時,只是匆匆地說了這樣一句話。謠言止於智者,在李蘭娟看來,這些謠言總會不攻自破,與新冠肺炎爭分奪秒的關鍵時刻,決不能浪費在這些無聊的謠言上。

有些人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而李蘭娟把病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夜以繼日地對新冠肺炎病毒進行研究,不顧疲憊地進入"紅區"探視病情,在李蘭娟的人生字典上,對自己的標記永遠是一個醫生。

3月31日,李蘭娟院士團隊撤離武漢,但她依舊繼續關注著疫情。無症狀感染者應該怎樣管理和治療?會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這些問題李蘭娟都還在和她的團隊一起研究並給出合理化建議。

李蘭娟院士就像披甲上沙場的巾幗英雄一樣,值得人們尊敬。

㈣ 張文宏等人入選抗疫先進個人,國家對此還有什麼獎勵

在抗戰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眾多醫療人士都為人民付出了全部的·熱血,甚至還付出了生命,在醫療圈中有很多我們家喻戶曉的名字都出現在了抗疫先進個人名單行列中,例如張文宏醫生,李蘭娟醫生,陳靜瑜醫生,邱海波醫生等等,每一個人的名字背後都有他們曾經付出過的艱辛,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有他們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尊敬與感謝。

㈤ 新冠疫苗量產可以機器視覺替代人工檢測嗎

新冠疫情是人類歷史上又一個巨大災難,在互聯網熱火朝天的今天,疫情給了人工智慧一次重要試煉。那麼,AI在應對疫情上能夠做些什麼?中國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騰訊公司首席運營官任宇昕指出,「互聯網+醫療」的需求在疫情期間進一步爆發。從實時疫情數據、在線問診服務,到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等新事物的出現,說明了醫療健康產業的新基建步伐正在加快。在武漢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騰訊提供的人工智慧服診方案,在患者CT檢查後,最快一分鍾內就可以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的參考,這幫助醫生節省了大量的寶貴時間。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分享了疫情防控時期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的貢獻。「人工智慧機器人已經通過了國家職業醫師資格的考試。疫情期間,這個機器可以是『新冠肺炎醫生』,結合我們的語音技術來做家庭隨訪。傳統的上門或者電話訪問,醫護人員和社區人員至少幾個月才能做完。我們用一台機器晝夜不停,態度極好地打電話,6個小時就將武漢100萬人排查完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會議中指出,AI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公共衛生、疫情研判、情緒管理、地圖服務、基因檢測、葯物研發、互聯網醫院等方面。她提及疫情防控中的大數據研判,「這對高危人員的排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防控的模型、智慧抗疫APP工具來篩查高危人群,提出就醫指南,對於甄別、控制傳染病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蘭娟院士還指出,在智能診斷方面,通過對病毒樣本自動化的基因組分析,能夠在短時間內把病毒的基因分析出來;而AI對於肺部病灶快速識別、精準測量,准確率已達到79.3%,可以更好地助力病例篩查;智能社區防疫方面,通過採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隨訪系統,用AI設計疫情感染地圖查詢功能,提高了防控的效率。在葯物研發方面,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151種上市的老的葯物中分析出了5種對病毒可能有效的葯物,再在實驗室里用葯物抑制病毒,選擇一些較為有效的抗病毒葯物,這對病人減少重症的發生十分重要。此外,疫情期間,通過遠程門診、遠程咨詢、遠程服務等方式,互聯網醫院得到了發展和推廣,這對今後的醫療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人工智慧在新冠疫苗研發中能做什麼
人工智慧加快了疫苗和葯物的研發過程。在大數據支撐下,人工智慧演算法創新使用的整序列、整基因組的RNA結構預測更為精準。此外,算力共享、分布式的計算,為疫苗和特效葯物研發的數據分析、功效匹配、文件篩選等提供了有效支撐。疫苗研發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數據,而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解決這兩個問題。物聯網可以促進快速且經濟高效的數據收集,而人工智慧可以使數據分析比人類更快、更全面。數據收集貫穿整個葯物研發過程。在過程開始時,它可能涉及收集有關多種不同現有葯物和分子的數據——幾萬甚至幾十萬種。物聯網可以在促進從多個不同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收集數據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將全球的研究數據實時進行共享。數據收集作用:當新的分子和葯物被開發出來的時候,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存在無數不同的數據收集層。在實驗室環境中,物聯網技術可以再次通過智能感測器和連網的實驗室設備自動收集相關數據。關鍵信息可以直接輸入計算機進行分析,而無需手動收集。受試者監測:當疫苗准備好進行人體試驗時,需要對這些人體受試者進行非常仔細的監測。必須嚴格觀察和測量無數不同的生命體征,以了解葯物如何影響每個受試者。在此過程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對這些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以便發現趨勢,揭示見解並指導下一階段的進程——無論是從一開始就確定一種可能構成疫苗基礎的特定分子,還是確認疫苗是否可能對特定人群產生特定效果,手動進行這種分析非常耗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產生非同尋常的效果,不僅可以發現人類研究人員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發現的趨勢和模式,而且還可以從它們自己的洞察中學習,並隨著時間推移變得更聰明。數據匯集分析,隨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為全球知識庫(無論是關於冠狀病毒還是完全不同的疾病)貢獻新的見解和新數據,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可以確保將這些新信息與現有結論結合在一起。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匯聚意味著數據越多匯聚越快,疫苗開發過程就越智能、越快、越高效。傳統上,葯物發現和疫苗開發過程需要數年時間,而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將它們加速到僅僅幾個月。

㈥ 共戰疫情怎麼登錄

可以通過pc端訪問地,或者用手機登錄。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李蘭娟院士僅授權中新金橋面向機構用戶開通「疫情防控」李蘭娟院士專欄,為廣大用戶使用方便,在「軟體通資料庫」持續更新訪談音頻,現免費開放!登錄方法:
1PC端訪問:訪問系統主頁,點擊右上角【登錄】按鈕即可進入注冊/登錄窗口。新用戶點擊【立即注冊】即可進入注冊頁面,新用戶補充信息後,通過綁定您所在的機構名稱就可以「暢學」軟體通裡面的課程。
2、打開移動設備APP掃描二維碼,即可訪問「軟體通移動端界面」點擊【個人中心】即可進行登錄。(目前僅支持手機號碼或郵箱進行機構綁定,第三方暫不支持)

㈦ 2020年中國四大抗疫英雄簡介

鍾南山

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鍾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范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症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現任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李蘭娟

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感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

李蘭娟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

張文宏

男,1969年出生,浙江瑞安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黨支部書記、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

1987年張文宏考入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醫學專業;從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華山醫院感染科,先後在香港大學;2010年被選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2015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2017年獲得首屆「國之名醫·優秀風范」獎。

張文宏長期從事感染病與肝病專業的臨床研究。2020年2月,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榮譽稱號。

 王辰

1962年8月出生,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德州人,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共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1985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1991年於同校獲醫學博士學位。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辰長期在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醫院、中日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從事臨床、研究、教學與管理工作。

(7)訪問李蘭娟擴展閱讀:

人才培養

截至2003年7月,鍾南山先後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十名,其中包括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和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榆林一院李莉博士。鍾南山從教數十年,是一位桃李滿天下、銳意創新的教學名師。

2010年,為了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更多拔尖人才,鍾南山親自參與挑選和面試,從廣州醫學院2010級416名臨床醫學專業新生中選拔32名成立「南山班」,並親自擔任班主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鍾南山

網路-李蘭娟

網路-張文宏

網路-王辰

㈧ 現代英雄人物有哪些

孫家棟(功勛科學家)

孫家棟,87歲,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等多個「第一」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他領導發射的衛星佔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他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王鋒(火海救人英雄)

王鋒,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支月英(紮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從「支姐姐」到「支媽媽」,絢爛了大山裡兩代人的童年。

秦玥飛(耶魯村官)

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秦玥飛選擇回到祖國農村服務,為當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統,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配備平板電腦開展信息化教學……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秦玥飛與耶魯中國同學發起了「黑土麥田公益」項目,招募支持優秀畢業生到國家級貧困縣從事精準扶貧和創業創新。

張超(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

張超,男,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此前,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李萬君(大國工匠)

李萬君,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為了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李萬君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制數據,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沒有這樣的大國工匠,就沒有強大的中國製造業!

梁益建(幫助困難病人的好醫生)

梁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梁益建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他不僅為病人治病,還處處為病人省費用,更常為貧困患者捐錢、四處化緣募捐。2014年他的團隊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幫助近200名患者!他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郭小平(紅絲帶學校創辦人)

郭小平,2004年,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2004年,山西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見艾滋病區幾個孩子到年齡卻沒法上學,便辦起「愛心小課堂」,後在各界支持下,臨汾紅絲帶學校掛牌成立。建學校讓郭小平飽受爭議,但他仍堅持,說只願有一天艾滋患兒能到正常學校上學!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祿)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男,維吾爾族,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幹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經在途徑河南時訪問蘭考焦裕祿故居。這次蘭考之行影響了他一生。工作46年來他勤勤懇懇,堅持依法辦案,維護民族團結,努力做焦裕祿式好乾部,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潘建偉(功勛科學家)

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路。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

知識拓展: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對祖國最深厚、最崇高、最神聖的情感,是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在創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程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麗的篇章,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從留下《可愛的中國》動人篇章的方誌敏到「狼牙山五壯士」,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到「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時代的先鋒、祖國的驕傲,是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

這是一次對英雄事跡的重溫,也是一次對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溫和回望,都是因為在這些遠去的英烈們的身上,深藏著我們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閱讀他們的故事,從中感受到生命的韌勁與執著;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心靈會得到無數次震撼與洗禮。

來源於:網路

熱點內容
修復系統時什麼配置好 發布:2025-05-16 22:52:07 瀏覽:803
逆戰腳本掛機 發布:2025-05-16 22:30:01 瀏覽:936
java隨機產生數 發布:2025-05-16 22:25:52 瀏覽:256
java任務管理 發布:2025-05-16 22:17:02 瀏覽:572
安卓如何修改cpu 發布:2025-05-16 21:58:20 瀏覽:366
pythonainb 發布:2025-05-16 21:45:56 瀏覽:857
淘汰伺服器可以做家用電腦嗎 發布:2025-05-16 21:41:31 瀏覽:844
遊程編碼c語言 發布:2025-05-16 21:26:51 瀏覽:587
帝來哪個配置值得購買 發布:2025-05-16 21:12:29 瀏覽:463
什麼是nodejs前端伺服器 發布:2025-05-16 21:12:17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