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什麼時候發明的
1. 500年前,戚繼光發明出什麼密碼,堪稱世界上最難破譯的密碼
差不多16世紀中期的時候,我國明朝的著名將領戚繼光發明了一個密碼叫反切碼,它的原理跟現在的密碼設計是一樣的,但是裡面卻有所不同,非常難破譯,它使用的是漢字的反切注音方法來編碼的。這個反切碼,它的根本是用反切拼音注音的方法。用兩個字為另一個字注音,然後取聲母跟韻母,然後拼出另一個字的讀音。
他為了讓部下使用這些技術。他還專門編了兩個首歌作為密碼本。用前一首歌的前15個字作為聲母,後36個字作為韻母按順序編號。然後再將那些字分成八個聲調,按照順序編碼就有了完整的反切碼體系。至於具體怎麼用,比如說上面送的密碼是五,25,二。然後就對聲母編號是低字。韻母編號是西字,兩個字組合在一起了是di對照音調是二,就可以得出敵這個字。
2. 密碼鎖是什麼時候問世的
密碼鎖很早就出現了,講到它,還要重新提起我們以前提到的那位偉大的阿拉伯發明家賈扎里(Al Jazari)。在1206年,他寫了本書,闡述了密碼鎖的原理。但是,賈扎里當時並沒有條件製造出密碼鎖。世界上有些人,他們的思維超越時空,賈扎里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圖4.8.1密碼鎖的原理
1550年,一位義大利的數學家(很遺憾沒有留下名字)看了賈扎里的書,並且在後者的基礎上做了些改進,然後真的做出了一把密碼鎖。當時,義大利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守財奴叫Gerolamo Cardano,他總怕人家偷他的錢,但是,他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發明家,於是他發明了一種非常實用的密碼鎖,這個鎖有幾個旋轉的轉盤,之間由齒輪互相咬住。轉盤之間刻了槽,當密碼盤上的數字轉到設置的位置時,槽就對上了,內置的針就撥開鎖頭,打開保險箱。(如圖所示)
不過今天,Cardano的這種密碼鎖被認為是最不安全的一種密碼鎖,原因是如果裡面機械部分做得不精確,錯誤的密碼可能也能打開鎖。另外,它有一個問題,在旋轉數字轉盤是,裡面的齒輪咔嗒咔嗒響,當它們排成一排時,聲音會不一樣,有經驗的開鎖人會聽鎖,他可以兩組兩組數字地試,因此試個幾十次,就能找到密碼。因此很多電影里都演偷偷開鎖的人耳朵趴在保險箱上聽。不過,Cardano的設計今天還在用,作為不需要太保密的鎖,用起來也沒問題。
3. 密碼學的歷史
在公元前,秘密書信已用於戰爭之中。西洋「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的《歷史》(The Histories)當中記載了一些最早的秘密書信故事。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為對抗奴役和侵略,與波斯發生多次沖突和戰爭。
於公元前480年,波斯秘密集結了強大的軍隊,准備對雅典(Athens)和斯巴達(Sparta)發動一次突襲。希臘人狄馬拉圖斯在波斯的蘇薩城裡看到了這次集結,便利用了一層蠟把木板上的字遮蓋住,送往並告知了希臘人波斯的圖謀。最後,波斯海軍覆沒於雅典附近的沙拉米斯灣(Salamis Bay)。
由於古時多數人並不識字,最早的秘密書寫的形式只用到紙筆或等同物品,隨著識字率提高,就開始需要真正的密碼學了。最古典的兩個加密技巧是:
1、置換(Transposition cipher):將字母順序重新排列,例如『help me』變成『ehpl em』。
2、替代(substitution cipher):有系統地將一組字母換成其他字母或符號,例如『fly at once』變成『gmz bu podf』(每個字母用下一個字母取代)。
(3)密碼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進行明密變換的法則,稱為密碼的體制。指示這種變換的參數,稱為密鑰。它們是密碼編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密碼體制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四種:
1、錯亂——按照規定的圖形和線路,改變明文字母或數碼等的位置成為密文;
2、代替——用一個或多個代替表將明文字母或數碼等代替為密文;
3、密本——用預先編定的字母或數字密碼組,代替一定的片語單詞等變明文為密文;
4、加亂——用有限元素組成的一串序列作為亂數,按規定的演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結合變成密文。
以上四種密碼體制,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以編制出各種復雜度很高的實用密碼。
4. 恩尼格瑪密碼機的發明歷史
美國大片《U-571》,告訴人們「恩尼格瑪」密碼機是戰爭中,同盟國費盡心機想要獲得的尖端秘密,是戰勝德國海軍潛艇的關鍵所在。歷史也確實如此,對於潛艇作戰,尤其是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來說,無線電通訊是潛艇在海上活動,獲取信息通報情況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恩尼格瑪」密碼機則是關乎整個無線電通訊安全的設備,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自從無線電和摩爾斯電碼問世後,軍事通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但是無線電通訊完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己方接受電文的同時,對方也可「一覽無遺」,因此人類歷史上伴隨戰爭出現的密碼,也就立即與無線電結合,出現了無線電密碼。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所有無線電密碼都是使用手工編碼。毫無疑問,手工編碼效率極其低下,同時由於受到手工編碼與解碼效率的限制,使得許多復雜的保密性強的加密方法無法在實際中應用,而簡單的加密方法又很容易被破譯,因此在軍事通訊領域,急需一種安全可靠,而又簡便有效的方法。
1918年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Arthur Scherbius)和理查德·里特(Richard Ritter)創辦了一家新技術應用公司,曾經學習過電氣應用的謝爾比烏斯,想利用現代化的電氣技術,來取代手工編碼加密方法,發明一種能夠自動編碼的機器。謝爾比烏斯給自己所發明的電氣編碼機械取名「恩尼格瑪」(ENIGMA,意為啞謎),乍看是個放滿了復雜而精緻的元件的盒子,粗看和打字機有幾分相似。可以將其簡單分為三個部分:鍵盤、轉子和顯示器。
操作步驟
德軍的各支部隊使用一些不同的通訊線路,每條線路中的恩尼格瑪密碼機都有不同的設置。為了使一條信息能夠正確地被加密及解密,發送信息與接收信息的恩尼格瑪密碼機的設置必須相同;轉子必須一模一樣,而且它們的排列順序,起始位置和接線板的連線也必須相同。所有這些設置都需要在使用之前確定下來,並且會被記錄在密碼本中。
恩尼格瑪密碼機的設置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轉子:轉子的結構及順序。起始位置:由操作員決定,發送每條消息時都不一樣。字母環:字母環與轉子線路的相對位置。接線板:接線板的連線。在末期版本中還包括了反射器的線路。恩尼格瑪密碼機被設計成即使在轉子的線路設置被敵人知道時仍然會很安全,盡管在實際使用中德軍盡了全力來防止線路設置被泄露出去。如果線路設置為未知,那麼最多需要嘗試10種情況才可能推算出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密碼;當線路和其它一些設置已知時,也最多需要嘗試10次。恩尼格瑪密碼機的使用者對它的保密性很有信心,因為敵人不可能使用窮舉法來找出密碼。
指示器
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大部分設置都會在一段時間(一般為一天)以後被更換。但是,轉子的起始位置卻是每發送一條信息就要更換的,因為如果一定數量的文件都按照相同的加密設置來加密的話,密碼學家就會從中得到一些信息,並且有可能利用頻率分析來破譯這個密碼。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轉子的起始位置在每次發送信息之前都會被改變。這個方法被稱作「指示器步驟」。
最早期的指示器步驟成為了波蘭密碼學家破譯恩尼格瑪密碼機密碼的突破口。在這個步驟中,操作員會先按照密碼本中的記錄來設置機器,我們假設這時的轉子位置為AOH,之後他會隨意打三個字母,假設為EIN,接著為了保險起見,他會將這三個字母重新打一遍。這六個字母會被轉換成其它六個字母,這里假設為XHTLOA。最後,操作員會將轉子重新設置為EIN,即他一開始打的三個字母,之後輸入密電原文。
在接收方將信息解密時,他會使用相反的步驟。首先,他也會將轉子按照密碼本中的記錄設置好,然後他就會打入密文中的頭六個字母,即XHTLOA,如果發送方操作正確的話,顯示板上就會顯示EINEIN。這時接收方就會將轉子設置為EIN,之後他就可將密電打入而得到原文了。
這個步驟的保密性差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操作員將轉子的設置打到了密電中,這就使第三方能夠得知轉子設置。第二,這個步驟中出現了重復輸入,而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個弱點使波蘭密碼局早在1932年就破譯了二戰之前的德軍恩尼格瑪系統。但是從1940年開始,德國改變了這個步驟,它的安全性也就提高了。
這個步驟只被用於德國陸軍和空軍。德國海軍發送信息的步驟要復雜的多。在被恩尼格瑪密碼機發送之前,信息會先被Kurzsignalheft密碼本進行加密。這個密碼本將一個句子替換為了四個字母。它轉化的句子包括了補給、位置、港灣名稱、國家、武器、天氣、敵人位置、日期和時間等內容。
縮寫與指導
德國陸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的鍵盤上只有26個字母,標點符號由字母組合來代替,X相當於空格。在各軍種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中,X都相當於句號。有一些標點符號在不同軍種的密碼系統中被不同的字母組合代替。陸軍的系統使用ZZ來表示逗號,FRAGE或FRAQ則表示問號。但是德國海軍用來表示逗號及問號的則分別為Y和UD。Acht(意為「八」)和Richtung(意為「方向」)中的字母組合CH則由Q來代替。CENTA、MILLE和MYRIA分別表示兩個、三個和四個零。
德國陸軍和空軍將每條信息都翻譯成5個字母的代碼。使用四轉子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德國海軍則將信息翻譯成4字母代碼。經常用到的詞語代碼與原詞語的差別越大越好。Minensuchboot(意為「掃雷艇」)這樣的詞語可以被表示為MINENSUCHBOOT、MINBOOT、MMMBOOT 或MMM354。比較長的信息會被分成幾個部分來發送。
5. 密碼最早是誰發明的啊
雅典人
公元前405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已進入尾聲。斯巴達軍隊逐漸占據了優勢地位,准備對雅典發動最後一擊。這時,原來站在斯巴達一邊的波斯帝國突然改變態度,停止了對斯巴達的援助,意圖是使雅典和斯巴達在持續的戰爭中兩敗俱傷,以便從中漁利。在這種情況下,斯巴達急需摸清波斯帝國的具體行動計劃,以便採取新的戰略方針。正在這時,斯巴達軍隊捕獲了一名從波斯帝國回雅典送信的雅典信使。斯巴達士兵仔細搜查這名信使,可搜查了好大一陣,除了從他身上搜出一條布滿雜亂無章的希臘字母的普通腰帶外,別無他獲。情報究竟藏在什麼地方呢?斯巴達軍隊統帥萊桑德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那條腰帶上,情報一定就在那些雜亂的字母之中。他反復琢磨研究這些天書似的文字,把腰帶上的字母用各種方法重新排列組合,怎麼也解不出來。最後,萊桑德失去了信心,他一邊擺弄著那條腰帶,一邊思考著弄到情報的其他途徑。當他無意中把腰帶呈螺旋形纏繞在手中的劍鞘上時,奇跡出現了。原來腰帶上那些雜亂無章的字母,竟組成了一段文字。這便是雅典間諜送回的一份情報,它告訴雅典,波斯軍隊准備在斯巴達軍隊發起最後攻擊時,突然對斯巴達軍隊進行襲擊。斯巴達軍隊根據這份情報馬上改變了作戰計劃,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擊毫無防備的波斯軍隊,並一舉將它擊潰,解除了後顧之憂。隨後,斯巴達軍隊回師征伐雅典,終於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雅典間諜送回的腰帶情報,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密碼情報,具體運用方法是,通信雙方首先約定密碼解讀規則,然後通信—方將腰帶(或羊皮等其他東西)纏繞在約定長度和粗細的木棍上書寫。收信—方接到後,如不把腰帶纏繞在同樣長度和粗細的木棍上,就只能看到一些毫無規則的字母。後來,這種密碼通信方式在希臘廣為流傳。現代的密碼電報,據說就是受了它的啟發而發明的。 !
密碼有什麼作用呢?
它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經濟利益的問題。這點與任何密碼發明的初衷都完全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被別人奪走。
在網路興起的時代,密碼也深入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已經不在是通訊專用的東西了。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不便!
6. 摩斯密碼是誰發明的
摩爾斯電碼(Morse alphabet)是美國人摩爾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於1837年發明的。它由點dot(.)、劃dash(-)兩種符號組成。
摩爾斯碼在早期無線電上舉足輕重,是每個無線電通訊者所須必知的。由於通訊號技術之進步,各國已於1999年停止使用摩爾斯碼,但由於它所佔的頻寬最少,又具一種技術及藝術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在戰爭中使用的密碼有很多種,比如:兩分/三分/四分碼、波雷費碼、回轉輪加密法、多碼加密法、希爾碼、埃特巴什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