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1978年訪問羅馬尼亞羅馬尼亞

1978年訪問羅馬尼亞羅馬尼亞

發布時間: 2022-04-24 06:49:21

① 周恩來一生共出國多少次

這個問題不好說,因為不好確定什麼算出國一次,比如他出國參加一次會議,中間回國了,又去另一個國家訪問,然後繼續去參加那個會議,這算出國幾次?
這樣來回答你吧,分建國前,建國後,建國前,他先後留學日本、德國,在法國留學期間,去過英國、德國。回國以後,他因胳膊受傷,去過蘇聯治療。
建國以後出國都是參加國際會議或訪問,以下為他的外交訪問日程表:
【1950年】

·1月10日至3月4日 訪問蘇聯。

10日,乘火車離開北京前往蘇聯,參加中蘇會談,1月20日到達莫斯科。2月17日,與毛澤東主席等人乘火車離開莫斯科回國,3月4日抵京。

·10月8日至18日 訪問蘇聯

去蘇聯克里米亞會見斯大林,告之中國決定以志願軍形式出兵朝鮮。

【1952年】

·8月17日至9月24日 訪問蘇聯

就朝鮮停戰談判情況與我國「一五」計劃等問題與蘇方會商。回國途中,在烏蘭巴托短暫停留。

【1953年】

·3月7日至26日 訪問蘇聯

前往莫斯科弔唁斯大林逝世。3月17日抵布拉格,參加哥特瓦爾德的葬禮。3月24日由莫斯科乘專機回國,3月26日抵京。

【1954年】

·4月20日至8月1日 參加日內瓦會議,訪問蘇聯、印度、緬甸、德國、波蘭、蒙古

20日,率代表團離開北京出席日內瓦會議。4月21日抵莫斯科,4月24日經柏林抵日內瓦。6月24日離開日內瓦去印度、緬甸訪問,6月25日抵新德里,6月28日抵仰光。6月29日回國。7月9日離開北京前往日內瓦。7月23日離開日內瓦回國,途中訪問民主德國、波蘭和蒙古。8月1日返回北京。

【1955年】

·4月7日至29日 訪問緬甸、印度尼西亞,參加亞非會議

【1956年】

·11月17日至1957年1月1日 訪問越南、柬埔寨、印度、緬甸、巴基斯坦

【1957年】

·1月7日至2月6日 訪問蘇聯、波蘭、匈牙利、阿富汗、尼泊爾、錫蘭

【1958年】

·2月14日至21日,訪問朝鮮。

【1959年】

·1月24日至2月9日,訪問蘇聯

率中共代表團抵莫斯科,出席蘇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會。

【1960年】

·4月15日至29日 訪問緬甸、印度、尼泊爾

·5月5日至14日 訪問柬埔寨、越南

·5月27日至6月1日 訪問蒙古

【1961年】

·1月2日至9日,訪問緬甸。

·10月15日至24日 訪問蘇聯

參加蘇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

【1962年】

·10月11日至13日 訪問朝鮮

【1963年】

·12月13日至2月5日 訪問非洲十一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摩洛哥王國、阿爾巴尼亞、突尼西亞、迦納、馬里、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里。

·2月14日至3月1日 訪問緬甸、巴基斯坦、錫蘭

【1964年】

·7月5日至12日,在越南出席中國、越南、寮國三黨會議。並訪問緬甸。

·7月21日至22日,訪問朝鮮

·11月5日至14日,訪問蘇聯

率黨政代表團抵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慶典。

【1965年】

·3月22日至4月6日,訪問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巴基斯坦、緬甸。

·4月16日至28日,赴印度尼西亞參加第一次亞非會議10周年慶祝活動,並訪問緬甸。

·6月1日至10日,訪問巴基斯坦、坦尚尼亞

·6月19日至7月3日,訪問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65年】

·6月16日至30日,訪問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

【1969年】

·9月4日至5日,前往越南,弔唁胡志明逝世。

【1970年】

·4月5日至7日,訪問朝鮮

【1971年】

·3月5日至8日,訪問越南

·7月13日至14日,赴越南、朝鮮

【1972年】

·3月4日,赴越南

·3月7日至9日,赴朝鮮

② 1978年訪問羅馬尼亞的不讓中國體育代表團乘專機回國的國務院副總理(女)是誰

陳慕華副總理

③ 羅馬尼亞的資料

國名:羅馬尼亞(Romania)

獨立日:5月9日(1877年)

國慶日:12月1日(1918年)

建軍節:10月25日

國歌:《三色旗》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從左至右依次為藍、黃、紅三色。藍色象徵藍天,黃色象徵豐富的自然資源,紅色象徵人民的勇敢和犧牲精神。

國徽:為盾徽。藍色大盾面上有一隻紅嘴紅爪的金鷹,鷹嘴啄著一個東正教十字架,兩爪分別握著一把銀劍和銀色權杖。鷹胸前有一面小盾,盾面分五部分:左上角為藍地上一隻金鷹,鷹頭兩側為金色的太陽和月亮,這個圖案是羅馬尼亞公國國徽;右上角為紅地上灰色的公牛頭,牛角之間是一顆金色五角星,牛頭兩側為銀色玫瑰花和月牙,這是摩爾多瓦公國的國徽圖案;左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雙孔橋和前爪緊握銀色大刀的金獅,此為巴納特及奧爾泰尼亞的國徽;右下角的圖案被一紅條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藍地上一隻金嘴灰鷹和金色太陽及銀色月亮,下半部為金地上七個紅色雉堞,這是特蘭西瓦尼亞、馬拉穆列什及克里沙納的國徽;下方的楔形部分為藍地上兩條尾部朝上的金色海豚,象徵黑海地區。整個國徽圖案是主權獨立、統一、不可分割的羅馬尼亞民族國家的象徵。

國花:玫瑰花

國石:琥珀

國家政要:總統特拉揚·伯塞斯庫(Traian Basescu),2004年12月當選。

自然地理:面積為23萬多平方公里。位於東南歐巴爾干半島東北部。東南臨黑海。地形奇特多樣,境內平原、山地、丘陵各占約1/3的國土面積。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羅馬尼亞山河秀麗,藍色的多瑙河、雄奇的喀爾巴阡山和絢麗多姿的黑海是羅馬尼亞的三大國寶。多瑙河流經羅境內1075公里,其國土上蜿蜒流淌的大小數百條河川,多與多瑙河匯流,形成「百川匯多瑙」的水系。多瑙河不僅灌溉著兩岸肥田沃野,也為羅的電力工業和漁業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羅馬尼亞脊樑之稱的喀爾巴阡山綿亘在羅40%的國土上。這里林木茂密,森林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煤、鐵和黃金等礦產。羅馬尼亞瀕臨黑海,景色秀麗的黑海海灘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康斯坦察是黑海海濱城市和港口,是羅通往各大洲的重要門戶和全國造船業中心之一,素有「黑海明珠」之稱。

人口:2169.8萬(2002年人口統計),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0.9人。羅馬尼亞族佔89.4%,匈牙利族佔7.1%,茨岡族佔1.8%,日耳曼族佔0.5%, 其餘民族為烏克蘭、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土耳其、韃靼等。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主要民族語言為匈牙利語。主要宗教有東正教(信仰人數占總人口數的87%)、羅馬天主教(5%)、新教(3.5%)、希臘天主教(1%)。

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人口233.9萬(2000年1月)。布加勒斯特位於羅東南部瓦拉幾亞平原中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維察河宛若青翠的玉帶從西北穿過市區。整座城市掩映在白楊、垂柳、菩提樹之中,到處綠草如茵。布加勒斯特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有機械、冶金、紡織、服裝和食品加工等工業。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41個縣和1個直轄市(首都布加勒斯特),縣下設市、鎮、鄉。各縣名稱如下:阿爾巴、阿拉德、阿爾傑什、巴克烏、比霍爾、比斯特里察·諾色烏德、博托沙尼、布拉索夫、布勒伊拉、布澤烏、卡拉什·塞維林、克勒拉希、克魯日、康斯坦察、科瓦斯納、登博維察、多爾日、加拉茨、朱爾朱、戈爾日、哈爾吉塔、洪尼多阿拉、雅洛米察、雅西、伊爾福夫、馬拉穆列什、梅赫丁茨、穆列什、尼亞姆茨、奧爾特、普拉霍瓦、薩圖·馬雷、色拉日、錫比烏、蘇恰瓦、特列奧爾曼、蒂米什、圖爾恰、瓦斯魯伊、維爾恰、弗朗恰。

在羅馬尼亞中部阿爾巴縣「母雞山」舉辦的羅馬尼亞全國民族歌舞演出和出售民間工藝品集市—「姑娘集」上,趕集的人們正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文藝演出。歷史上的「母雞山」集市是青年男女們相識、相戀和舉行婚禮的好去處,因而人稱「姑娘集」。現在,一年一度的「姑娘集」已失去了男婚女嫁的內容,變成了一個規模盛大的發揚民間習俗和傳統的場所。>>
簡史: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是達契亞人。約公元前1世紀,布雷比斯塔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達契亞奴隸制國家。公元106年達契亞國被羅馬帝國征服後,達契亞人與羅馬人共居融合,形成羅馬尼亞民族。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1965年國名改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12月易國名為羅馬尼亞。2004年3月29日,羅馬尼亞加入北約。

羅馬尼亞「紅龍」中國商場

政治:1989年12月底,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推翻,羅共停止活動。12月22日成立救國陣線委員會和臨時政府。救陣首任主席揚·伊利埃斯庫代表救陣宣布10點綱領,綱領主張建立多黨制、自由選舉、制訂新憲法,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取消中央集權經濟制。1990年2月1日,救陣同全國30個政黨決定成立全國聯盟臨時委員會,揚·伊利埃斯庫任主席,6日,救國陣線獲批准成為政黨。同年5月羅舉行大選,救陣候選人揚·伊利埃斯庫當選總統。1989年12月22日以後實行多黨制。 1991年11月21日批準的憲法規定,羅馬尼亞是一個主權、獨立、統一和不可分割的民族國家,政體為共和制。議會是羅人民最高代表機構和唯一的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四年。

經濟:主要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和鋁土礦,還有金、銀、鐵、錳、銻、鹽、鈾、鉛、礦泉水等。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為565萬千瓦。森林面積為625萬公頃,約佔全國面積的26%。內河和沿海產多種魚類。主要工業部門有冶金、石油化工和機器製造;主要工業產品是金屬製品、化學製品、機器和機械設備等。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年產原油150萬噸。主要農產品有穀物、小麥、玉米,畜牧業主要是養殖豬、牛、羊等。全國農業面積1479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906萬公頃。羅旅遊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旅遊點有布加勒斯特,黑海海濱,多瑙河三角洲,摩爾多瓦地區北部,中、西喀爾巴阡山區等。 與眾不同的羅馬尼亞鄉村博物館

在羅馬尼亞錫比烏,吉普賽人的結婚典禮。根據吉普賽人的婚姻習俗,吉普賽女子通常結婚很早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自由羅馬尼亞報》、《晨報》、《今日報》、《全國信使報》、《自由青年報》、《每日事件報》、《經濟論壇》。羅馬尼亞新聞社是國家通訊社,原名羅馬尼亞通訊社,1949年建立。羅馬尼亞廣播公司是國家廣播電台,1994年在羅馬尼亞廣播電台基礎上組建,對外用羅馬尼亞語和12種外語廣播。羅馬尼亞電視公司是國家電視台,開辦於1958年,1994年組建為電視公司,現全部播放彩色節目。1990年後陸續建立的普羅電視台、天線一號電視台等私人電視台迅速發展,已具有較大規模和收視率。羅同100多個國家的廣播、電視系統有聯系。

外交:奉行友好與和平的外交政策。主張在維護和發展本國民族利益的基礎上實行廣泛的對外開放。

與中國關系:1949年10月5日,中國和羅馬尼亞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長期以來,中羅兩國之間保持著密切的友好合作關系。近年來,兩國傳統友誼進一步加強,雙方保持了高層接觸。2003年8月,羅馬尼亞總統伊利埃斯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並簽署聯合聲明。2004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羅馬尼亞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聯合聲明。2006年3月,羅馬尼亞總統伯塞斯庫訪問中國。
2005年6月,北京和布加勒斯特結為友好城市,至此,中羅之間已有20對友好城市。在經貿領域,2005年兩國貿易總額為18.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46.1%。 中羅經貿關系穩步發展

【推薦給朋友(請填寫Email) 】
【關閉窗口】 (責任編輯:楊立傑)

④ 1979年出訪過羅馬尼亞的副總理是誰

參考:http://htzl.china.cn/txt/2004-08/02/content_5625149.htm


⑤ 一九七八年國務院副總理出訪羅馬尼亞是哪一位

陳慕華副總理78年4月出訪羅馬尼亞

⑥ 我軍現役戰斗機中殲7系列飛機還有多少,其性能如何

殲7殲擊(戰斗)機,即殲擊七型殲擊機,原稱62式殲擊機,是中國仿製前蘇聯的米格-21戰斗機。

沈陽飛機廠於50年代末開始仿製,1966年1月,首架殲-7在沈陽飛機廠首飛,試飛員是葛文墉。1967年開始服役,但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到七十年代末才開始大規模裝備部隊。飛機為三角翼,單座單發,機頭進氣,裝備一台WP-7渦噴發動機。

殲7戰斗機型號眾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練型殲教7等。其中Ⅱ型是I型基礎上改良彈射坐椅和減速傘,還有加大推力的渦噴7乙型發動機、Ⅲ型米格-21MF型的仿製版,裝備P-13F-300型發動機的仿製版渦噴13發動機,由於跟巴基斯坦合作的C/CP型沒有原型機,後來Ⅲ型又改稱C型、ⅢA型又稱D型,為Ⅲ型的基礎上改良航電和裝上增加推力的渦噴13F1型發動機的改良型、B型跟M型都是Ⅱ型裝上西方航電的改良型,B型最初是出口約旦的M型機,因時間緊迫而出現的中介改良型,後來也有以此標准出口,B型跟M型最主要的分別是只有一對翼下掛架,巴基斯坦采購版本稱為P型,主要是以義大利FIRA公司Grifo-7型多功能雷達換裝M/P型上面英國馬可尼公司的Sky Ranger測距雷達,也適用於後來的PG型、C型則是M型為基礎改機頭兩則進氣道,是中巴合作的CP型的中國航電版,沒有生產原型機,後來又把殲7Ⅲ型稱作C型、Ⅵ型又稱E型,主要改進是機翼將過去米格-21的大後掠三角翼改成了雙三角翼、及增加機翼結構油箱,能夠在不加配重的情況下掛載霹靂8型導彈、MG型為E型出口型,巴基斯坦采購版本稱為PG型,可選用英國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義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達、G型為E型的基礎上研製的改進型號,採用了頭盔瞄準器、仿製的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達和Ⅲ型敵我識別器,能較好地發揮霹靂8乙型導彈的離軸鎖定能力,外觀上最大的差別是整片式風檔、EB型跟GB型皆為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表演專用機、FS型跟MF型都是以殲七機身製作的實驗機,主要方向是改良機頭進氣不能安裝大型雷達的缺點,FS型使用Ⅱ型的機身並改良為下頜進氣道,只改造了1架測試用飛機,另一個機頭部件供靜存試驗用、而MF型則使用E型的機身,並改為機腹進氣道,也修改了機翼的形狀,沒有製造出實機。

1980年代巴基斯坦需要新一代戰斗機而尋求中國的協助,開始研製殲7的改進型殲7CP,巴方代號SABER Ⅱ,後來因巴基斯坦改為采購F-16而告終,後來被更改為超七計劃,其最終成果為FC-1「梟龍戰機」。

殲教七型為中國自行發展的雙座高級教練機,用來訓練殲7和殲8的飛行員,於21世紀初經重新設計,成為教練-9(JL-9)型山鷹高級教練機,以競標中國新一代高級教練機市場。據悉教練9於2007年開始正以殲教7B的名義少量生產供部隊試用。目前全部殲7系列已於2006年停產

發展版本
62式殲擊機/殲7原型
從1957年第四季起,中國即圍繞著航空工業的"二五"計劃,與蘇聯簽訂了有關米格-19、圖-16、米-4、米格-21等一系列飛機的生產計技術支援協議。然而由於中蘇兩國關系不斷惡化,蘇聯政府於1960年7月中旬突然單方面中斷了派遣援華專家的合同,並同時要求在中國的專家限期內全部撤離。同時也中斷了援助項目容原材料、設備的供應。1960年8月29日,在華的蘇聯航空專家全部回國,米格-21飛機的仿製計劃隨之擱淺。

半年後,由於國際政治上需要,蘇聯於1961年2月突然通知中國政府,表示願意轉讓米格-21飛機的生產技術。1961年3月30日,中蘇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了技術援助協議,提供米格-21F型飛機及其P-11F-300渦輪噴射發動機和K-13(北約代號AA-2)型空對空導彈的生產許可及生產圖紙和技術資料給中國,並有償提供一批當時中國還不能生產的航空原材料及零件。

1961年7月,中國因種種原因決定推遲殲七的仿製,集中力量整頓和提升殲6的生產質量,而殲7仿製團隊則集中了解消化蘇聯提供的技術資料,為將來仿製打好基礎。從1964年2月起,沈陽飛機製造廠已經進口15架米格-21飛機散件並開始組裝工作,組裝完成的飛機被稱為62式殲擊機,並於用年4月30日首飛。通過組裝飛機的經驗和消化了的技術資料,殲7的仿製重新展開。1964年11月4日,62式殲擊機正式命名為殲擊七型,簡稱殲7。11月20日正式開始試制,1965年9月完成了第一架自製的飛機總裝,開始結構靜力強度測試。第二架飛機於1965年11月總裝完畢,並於1966年1月17日首飛。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並開始生產,後來被稱為殲七原型。而配套的P-11F-300渦輪噴射發動機的仿製工作也於1964年在沈陽黎明發動機廠開始仿製,1965年10月第一台發動機組裝完畢並開始試車,1966年12月通過技術鑒定,開始生產,並命名為渦噴7型發動機。

殲7原型是沈陽飛機製造廠按照米格-21F-13型仿製而成,飛機結構基本上跟米格21F-13型一樣,只根據當時的工藝要求進行了少量改動。沈陽飛機製造廠在1967年開始少量生產,但到1970年停產為止一共只生產了23架,加上用蘇聯提供的零件組裝的15架和原本引進的一架樣機,一共只有39架。其中於1970年末軍援阿爾巴尼亞12架。

6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基於周邊國際形勢及備戰的考慮,在沈陽飛機製造廠生產出23架自製的殲7後,把生產線轉移至成都飛機製造廠和貴州飛機製造廠、而發動機的生產也轉移到新建的貴州發動機製造廠,而後來沈陽飛機製造廠承擔起發展及製造殲7的雙發動機放大改良型——殲-8系列是為後話

殲7I型
1969年4月開始,成都飛機製造廠開始對殲7飛機進行改良設計,主要改良項目有6項:在飛機左側增加一門30毫米機炮、機頭進氣錐由原來三級調節改為隨飛行速度作無級自動調節、進氣口的唇口半徑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換裝採用了高溫渦輪和空心渦輪葉片的渦噴7乙型發動機增大推力、將座艙蓋加高70毫米和擴大機翼整體油箱,簡稱"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殲7改良型試飛,共投產34架,被稱為殲7I型,後來又改稱殲7A型。後來由於工藝發展的問題,認為"6改"的風險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飛機製造廠決定先落實前三項改進,其餘項目等工藝成熟後再加入生產型上。1973年6月"3改"殲7I型試飛成功,到1981年停產為止共生產188架(含34架"6改"殲7I型)。其中40架軍援北朝鮮
殲7Ⅱ型
1975年7月成都飛機製造廠開始在殲7I型基礎上進行改良工作,除了落實"6改"外主要改進為由帶離式彈射改為拋蓋彈射,採用了能在零高度、速度250~890公里/小時內安全彈射的Ⅱ型火箭彈射椅,還有機身副油箱由480升增加至720升及減速傘艙由機腹移至垂直尾翼根部。1978年12月30日試飛成功,稱為殲7Ⅱ型。到1986年停產為止共生產375架,其中貴州飛機製造廠生產了約100架。1991年6月,中國空軍發現殲7Ⅱ型後機身因發動機溫度影響受損,引發大規模停飛,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原成都飛機製造廠)經過半年針對性試飛,摸清了問題所在,並於1992年1月到5月期間派員到海空軍對服役中的殲7Ⅱ型進行維修,讓飛機回復正常使用。而1992年之後生產的殲7系列也作了同樣改進,之後再也沒有發生此類事件。

殲7ⅡH型
中國從1982年開始跟以色列談判引進怪蛇-3型紅外線導引導彈,很快就達成生產許可協議共引進全套生產技術,國產型被稱為霹靂8型。1983年8月2日,國防科工委正式下達殲7II型改裝霹靂8型導彈的任務,1984年3月完成改進設計,1985年3月首架改裝型試飛成功,1985年9月9日通過技術監定,被命名為殲7IIH型,後來又改稱殲7H型。由於霹靂8型導彈(120KG)比原本的霹靂2型導彈(75KG)重,需要在機頭增加配重。殲7ⅡH型使用的GJ3-D通用武器掛梁可以同時使用霹靂2型、霹靂5乙型(仿製自美國的AIM-9D型導彈)和霹靂8型導彈,還首次加裝箔條/熱焰彈投放器。1986年2月殲7ⅡH型開始裝備部隊,到1993年停產為止共生產221架。另外中國海軍裝備的版本稱為殲7HH型,主要為應付高鹽分還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1978年中國政府認為航空工業的發展速度不足,決定要引進外國技術,後來促成引進西方航電改良而成的殲7M、和仿製全型侯型MiG-21MF型的殲7Ⅲ型兩個型號的發展。

殲7B/M型
1978年11月中國政府派出專家代表團到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訪問、參觀和考察,並與有關外國廠商進行了商談。代表團回國後,認為整機引進價格太高、難以負擔,而殲7、殲8電子火控設備是弱點,如果只是引進技術,則花錢不多之餘,又可以改善飛機的作戰能力。於是1979年著手與英國馬可尼、史密斯、費倫蒂三家公司商談殲7、殲8火控系統和無線電通訊系列的引進安裝問題。1979年3月至1980年6月,中國於英國馬可尼公司經過十輪會談後,簽訂了改裝殲7的合約,並決定進口抬頭顯示器、靜止變流器、雷達測距器、大氣數量電腦、通訊電台和照相槍共6項設備,另外又跟史密斯公司進口124套雷達高達計,共購買124套設備用於改裝100架殲7(雙方合約包含7項電子系統對中國作技術轉移)。

1981年4月中航技公司在約旦訪問時接到80~110架改良型殲7的采購意向,但用戶提出5項改良要點:彈射坐椅的工作速度范圍擴大至180~850公里/小時並應把下限進一步改良至130公里/小時、飛機要能使用法制R550短程空對空導彈、飛機機翼需增加一對掛架以供掛載480升副油箱、HF-5火箭筒或2枚100公斤炸彈、裝有英國製造的7項電子火控設備和延長飛機機體、發動機及其他部件的壽命。由於對方要求交機時間太急,決定先以第一、二、五項改良內容交付應急,並稱為殲7B型,容後再完成其餘兩項改良的殲7M型,而M是外貿型的意思。1981年6月簽約規定1982年10月交付全部殲7B型飛機、1983年10月開始交付殲7M型飛機並於1984年第二季前完成交付。定貨量為20架殲7B型、60架殲7M型。1982年以殲7Ⅱ型為基礎改裝了兩架裝有英國航電的殲7ⅡA型作測試用,1982年12月型1984年3月共試飛197架次,到1984年4月中英雙方同意改裝完成,1984年7月開始生產並於1985年5月完成全60架殲7M型的交機。但該批飛機最後並沒有在約旦空軍服役,而是轉口到伊拉克。其後殲7B型也出口到埃及、蘇丹,而殲7M型則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辛巴威等國。

殲7ⅡM型
殲7ⅡM型為殲7M型的國內使用版本,航電使用殲7M型上的授權生產版本,而敵我識別器和彈射救生系統沿用殲7Ⅱ型版本,發動機為改良型渦噴7乙B型。殲7ⅡM型跟殲7ⅡH型同樣可以使用霹靂2型、霹靂5乙型和霹靂8型導彈,也同樣在機頭增加配重。1986年開始交付部隊使用,產量不詳。

殲7Ⅲ/ⅢA型
1978年2月中國航空工業代表團訪問了羅馬尼亞,考察了該國裝備的米格-21MF型飛機。回國後同年6月在會議上決定要發展以米格-21MF型為基礎的殲7大改型飛機,由成都飛機製造廠、成都飛機設計所、沈陽飛機製造廠和貴州011基地共同承擔設計工作。同年8月中國派出兩批人員分別到羅馬尼亞和孟加拉,考察並測繪了當地的米格-21MF型飛機,還帶回了座艙蓋、機炮和一些成件。同年12月從埃及購買了米格-21MF型和米格-21UC型樣機各一架並於1979年初運抵中國,同月殲7大改型正式命名為殲7Ⅲ型。

1979年3月殲7Ⅲ型改為由成都飛機製造廠為主承擔廠,4月決定以樣機為基礎仿製、改良之後再做。1980年12月完成總體設計,1982年1月完成全部國紙。1984年1月11日02號原型機完成總裝,同年2月6日01號原型機完成總裝,同年3月25日由埃及運到中國的米格-21MF型飛機在修復後首飛,同年4月12日01號原型機首次地面滑行試驗,4月26日首飛,同年5月2日03號原型機也完成總裝,同年5月11日至11月19日,03~06號原型機先後首飛。1987年4月用於裝備殲7Ⅲ型的JL-7型雷達完成定型,同年11月27日,用於裝備殲7Ⅲ型、仿製自米格-21MF型配備的P-13F-300型發動機的渦噴13型發動機完成定型,同年12月9日殲7Ⅲ型飛機設計定型。1988年首8架殲7Ⅲ型出廠,但由於渦噴13型發動機生產進度問題,直至1989年12月30日首批8架殲7Ⅲ型才交付中國空軍部隊。殲7Ⅲ型於1996年停產,只生產了17架。

1988年成都飛機二業公司和貴州航空工業總公司共同對殲7Ⅲ型進行改進,稱為殲7ⅢA型,後改稱殲7D型。主要改進是換裝增大推力的渦噴13F1型發動機、由HK-03D瞄準具換成抬頭顯示器、JL-7A型火控雷達,組合式電子反制系統,新型箔條/熱焰彈投放器等。1991年8月20日首飛,1994年11月設計定型,1995年開始裝備中國空軍跟海軍航空兵,1999年停產,產量只有32架。由於中國空軍在90年代初引進了遠比殲7系列先進的蘇-27戰斗機,殲7Ⅲ/ⅢA的總產量不到50架。

殲7E型
為了應付90年代中國空軍的殲6和早期型殲7的退役潮,還有解決殲7Ⅱ型掛載霹靂8型空對空導彈時需要在機頭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問題,1987年開始成都飛機製造廠開始了以殲7Ⅱ型為基礎改進,主要改良頂目為換裝新設計的雙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機動性,每邊翼下設有兩個掛架,其中外側掛架能夠使用副油箱,內部有裝有整體結構油箱並取消左翼根部的機炮、以增載入油量,把原來重力加油改為壓力加油方式,換裝渦噴13F型發動機,抬頭顯示器,新型航電系統和新型箔條/熱焰彈投放器等。1990年5月18日首飛,1993年5月設計定形,同年8月開始交付部隊使用,到2001年停產為止共生產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殲6系列和殲7I型飛機。另外中國海軍使用版本稱為殲7EH型,跟殲7HH型同樣為應付高鹽分還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殲7G型
G型是以E型為基礎改良的型號,裝有整體或風檔,頭盔瞄準器、仿製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達的新型JL-7系列雷達和Ⅲ型敵我識別器和全向雷達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離桿(HOTAS)設計。2002年6月28日首飛,2004年7月通過定型設計,2005年公開,2006年11月裝備部隊。裝有整體或風檔、西方的航電設備、火控雷達可選用英國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義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達、可使用中國及西方各型短程空對空導彈。巴基斯坦於2001年訂購了一批殲7MG型(巴方稱為F-7PG)及殲教7型飛機,採用義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達,已於2004年運交完畢,數量為57架單座和9架雙座教練型。

殲7EB/GB型
EB型是E型基礎上拆除了武器和相關電子系統,並裝上特技飛行需要的高精度儀表,為接替於1989年停產的殲教-5作為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新坐駕。1992年初八一飛行表演隊裝備的殲教5使用壽命快裝完結,正尋求新坐駕,而當時主要由教練型(K-8)高級教練機和殲7E型戰斗機競爭,後來八一飛行表演隊選擇了殲7E型飛機。1994年12月2日首架殲7EB型首飛,並同年交付全部12架,共選用傳統的紅白色表演塗裝。八一飛行表演隊於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殲7EB型飛機進行表演,並於2000年中國國際航空太空博覽會(簡稱中國(珠海)航空展)上首次公開表演。後來經過多年高強度使用,原本的殲7EB型剩餘使用壽命不再適合當表演機,為些送回仍都飛機工業公司修改回作戰型,並於1999至2000年間再次交付12架殲7EB型飛機,並改用新型藍白表現塗裝,但這批飛機沒使用多久就被殲7GB型取代,同樣交回成都飛機工業公司修改回作戰型。GB型則是2004年開始接替殲7EB型飛機成為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新坐駕,同樣採用藍白表演塗裝,擁有跟G型一樣的整體式風檔和特技飛行需要的裝備,還首次安裝了編隊飛機燈和拉煙盒。殲7GM型於2005年6月15日在天津楊村機場為外國駐華武官團進行了首次公開表演。由於殲七系列己於2006年停產,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已於2009年換裝殲-10。

殲教7型
由於殲7系列還有改良自殲7的殲8系列的飛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練機殲教5和殲教6相差很遠,飛行員培訓困難,空軍急需新的教練機,後來決定在殲7的基礎上發展新一代教練機。1979年2月從埃及購買的米格-21UC型雙座教練機樣機運抵中國,隨即決定以此社基礎參照仿製。本來准備在成都飛機製造廠仿製,後來決定把仿製任務交給貴州011基地(即後來的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正式命名為殲擊教練機七型飛機,簡稱殲教7。1979年5月米格-21UC型樣機由成都運抵貴州安順的011基地雙陽飛機製造廠。1981年1月4日國防部批准了殲教7型的設計指標:極速2.05M、實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飛重量7700KG、最大最飛重量8500KG,最大外掛能力1300KG。殲教7是以殲7Ⅱ型為基礎,改裝米格-21UC型的前後座倉和加大型背鰭,機腹由單腹鰭改為雙腹鰭,機身側兩塊減速板改為機底一塊,把翼根處的30mm機炮取消並改裝機底掛架以容納可拆掉的半埋式雙管23mm機炮,其餘飛機結構和機載設備盡量用回殲7Ⅱ型的。 1981年殲教7的設計工作全面展開,但由於殲教7飛機沒列入國家計劃,經費不足,研製進步緩慢,011基地先後自籌資金2300萬元填補缺口。1983年殲教7終於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研究速度才加快起來。到1983年3月殲教7的全部設計圖紙完成,工廠隨即開始5架原型機的零件製造。1985年4月9日01號原型機組裝完成,隨後用於靜力試驗的02號原型機也完成組裝,6月12日完成整機靜力試驗,7月5日01號原型機首飛成功,11月8日01、04、05號原型機轉飛到西安閻良飛行試驗院進行國家鑒定試飛,1987年8月11日完成全部試飛科目。1987年11月13日通過設計定型,1988年2月4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正式批准殲教7飛機定型,開始小批量生產。由於殲教7是以高空高速型構型的殲7為基礎,所以低空機動性差,降落速度快,後座飛行員視野差,後座飛行員需要使用潛望鏡降落。

殲教7A型
隨著改良型的殲7和殲8陸續加入空軍服役,殲教7的航電設備跟部隊服役飛機出現落差,1994年2月空軍提出要求,貴州飛機設計所開始對殲教7飛機進行改進設計,並名命為殲教7A型。飛機加裝了抬頭顯示器和視頻系統、空中管制系統、新型飛行紀錄儀、座倉蓋天線及新型供氧設備。此外還對機身和機載設備進行改進工作,改善了飛機的維護性。1995年5月24日殲教7A型首飛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過設計定型審查,隨後開始生產並交付部隊使用。

出口型飛機
殲7原型
1970年中國無償援助了阿爾巴尼亞12架第一批裝配完成的殲7原型飛機,以協助阿爾巴尼亞應付半年南斯拉夫空軍的威脅,為歐洲唯一使用殲7系列的國家。後來中阿關系破裂,中國也停止了對阿爾巴尼亞飛機(殲6和殲7)的零件供應。

殲7Ⅰ型
由於美國的偵察機在70年代常常入侵北朝鮮的領空,北朝鮮領導金日成於1982年9月訪華時各中國提出援助新型戰斗機的要求,後來中國援助了40架殲7Ⅰ型飛機,該批殲7Ⅰ型飛機跟俄制的米格-21PFM型和BIC型飛機一起在朝鮮空軍服役。

1979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不久,埃及跟蘇聯交惡,蘇聯撤走了所有駐埃及的專家及停止了軍事援助,於是埃及政府於1979年1月向中國提出提供一些飛機、發動機和航空設備的援助要求。1980年4月5日中埃兩國簽訂了出口60架飛機的合同,並於1981年底至1982年初交機20架。以殲7Ⅰ型為基礎,減速傘倉跟殲7Ⅰ後期型一樣移到垂尾根部,發動機選用渦噴7乙型,命名為殲7A型,對外以西方命名慣例稱為F-7A。後來埃及跟西方國家關系改善,購買了美製F-16戰機,這批飛機跟埃及原來的米格-21一起退役並轉售包括伊拉克來內的其他國家。

殲7Ⅱ出口型
埃及於1981年5卡要求尚未交機的40架殲7A型進一步改良,主要是能加掛720升副油箱及使用法制R550魔術導彈的能力。由於改良項目基本上跟正在生產的殲7Ⅱ型相同,所以被稱為殲7Ⅱ出口型。1982年底40架殲7Ⅱ出口型全部放機完畢,後來又出口美國15架殲7Ⅱ出口型和1架殲7M型,和1980年代初軍援辛巴威4架。

殲7B型/M型
詳見上面殲7B型和殲7M型條目,這兩型飛機也是1990年代殲7出口型的基礎。另1980年代出口美國1架M型。

殲7ⅡK型
殲7ⅡK型為殲7ⅡH型的基礎軍援緬甸的版本,對外稱為F-7BK,使用了殲7M型的機翼和渦噴7乙C型發動機,但沒有使用殲7M型的進口設備。1990年首批交機殲7ⅡK型10架和殲教7K型2架,到1999年為止交機殲7ⅡK型58架和殲教7K型14架。

殲7BS型/GS型
殲7BS型是在殲7ⅡK型基礎上進一步簡化機載設備以降低成本以出口到斯里蘭卡,發動機為渦噴7乙Ⅳ型,對外稱為F-7BS。1991年10月交付4架殲7BS型和1架殲教7BS型。另外斯里蘭卡於2007年再跟中國購買4架殲7GS型,除小部分航電設備根據要求修改後其餘跟國內使用的殲7G型一樣。

殲7ⅡN型
殲7ⅡN型是殲7Ⅱ型基礎上出口辛巴威的改良型,對外稱F-7BN。採用殲7M型的機翼、發動機和燃油系統,能夠使用法制R550魔術導彈,但其他航電使用中國國產貨以降低成本。1987年交機8架,與之前軍援的4架殲7Ⅱ出口型一起服役。1991年辛巴威再次進口兩架殲教7Z型飛機以自行訓練飛行員。

殲7MP型/P型/PG型
巴基斯坦於1983年殲7ⅡA型試飛時已對殲7M型飛機表示興趣,並研究以此替代服役中的殲6型飛機。1983年12月巴基斯坦派出2名飛行員到中國試飛殲7ⅡA型,反來中國於1984年6月9日派出殲7ⅡA型和殲7M型各一架到巴基斯坦試飛,並跟巴基斯坦空軍的殲6、強5、幻影5及F-16進行模擬對抗,反來提出采購55架的意向。由於巴基斯坦方面要求大量改進,直到1985年才簽下首批20架的訂單,稱為殲7MP型,對外稱F-7P。殲7MP型主要為殲7M型基礎上安裝巴方要永的航電設備,座倉增加後視鏡,儀表版調整,改裝英國的零零彈射椅,使用西方武器並同時使用四枚對空導彈的能力和維護性改良。1988年7月26日20架殲7MP型交機。殲7MP型茵機後於1987年底決定增購40架,並提出一些改良要求。新一批飛機主要改良了部入機載設備和使用國產零零彈射椅。1989年9月開始殲7P型開始交機,巴基斯坦同時訂購的殲教7P型則1991年起開始交機15架。1991年美國取消了巴基斯坦的F-16後續訂單,於是1993年巴基斯坦空軍再次訂購32架殲7P型以填補戰力空隙。另外1993年巴基斯坦軍方又選中了義大利Grifo-7雷達升級殲7MP/P型機隊。1997年中巴雙方又開始談判進口以殲7MG型為基礎的新飛機,經多年談判後中巴兩國於2001年6月23日簽訂合同,引進殲7PG型戰斗機和殲教7PG型戰斗教練機,最終進口了57架殲7PG型和9架殲教7PG型飛機。殲7PG型跟殲7MG型周樣使用帶前後機動襟翼的雙三角翼和整體式風檔,但左右翼根各一門30mm機炮,雷達最後選用了義大利Grifo-7。

殲7MB型/BG型
殲7MB型是在殲7M型基礎上出口孟加拉的機型,基本上跟殲7M型相如,但使用渦噴7C型發動機。1989年4月簽訂14架購機合同,同年10月交機。後來孟加拉空軍又購買了9架殲教7BB型。2006年孟加拉空軍再次購買12架以殲7MG型型成基礎的殲7BG型和4架殲教7BG型,以填補把MiG-29賣掉後的戰力空隙。

殲7MG型
由於殲7M型的熱賣,當1993年5月殲7E型設計定型後,成都飛機工業公司馬上計劃以殲7E型飛機的技術改進殲7M型飛機,並跟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及貴州黎陽發動機公司合資改裝了一架飛機,稱為殲7MG型("G"為改進的意思)。殲7MG型尚未改裝完就參加了1996年珠海航空展,並引起多國的興趣。1998年改裝完成的殲7MG型飛機在珠海航空展上進行了飛行表演。事實上殲7MG型飛機並沒有真正出口,只是改裝了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的三架自用飛機。其中0143號飛機是殲7M型的原型機,負責航電系統測試,而0142及0144號飛機則改裝了雙三角翼。殲7MG型飛機後來成為了巴基斯坦的殲7PG型、孟加拉的殲7BG型、納米比亞的殲7NM型、奈及利亞的殲7NI型和斯里蘭卡的殲7GS型的研發基礎。

殲7N型
殲7N型為出口伊朗的殲7M型飛機。1990年底至1991年初其交機30架,此外讓文付了數架殲教7BI和殲教7N型飛機。據說後來因伊朗不滿中國的售後服務,不單不再訂購並把大部份飛機賣掉,其中已知的有賣給坦尚尼亞兩架、蘇丹27架。

殲7NI型
殲7NI型為以殲7MG型為基礎,出口到奈及利亞的飛機。盡管已於2005年跟中國訂購了12架殲7NI型飛機,但由於資金問題這批飛機2007年才開始生產。

殲7NM型
殲7NM型為以殲7MG型為基礎,出口到納米比亞的飛機。2005年8月跟中國訂購了12架殲7NM型和2架殲教7NG型飛機,殲7NM型飛機於同年交機,而殲教7NG型飛機骯在2006年10月23日交機。

殲-7基本型規格
翼展 7.15米
機長 13.945米
機高 4.103米
機翼面積 23平方米
機翼後掠角 57度
實用升限 17500米
正常起飛重量 7370千克
正常著陸重量 5480千克
機內燃油 2080千克
最大航程 1480千米 1530千米(帶副油箱)
最大平飛速度 2177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時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 800~1000米
著陸滑跑距離 800~1000米

⑦ 齊奧塞斯庫曾經訪華幾次

尼古拉·齊奧塞斯庫(Nicolae Ceauşescu,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又譯壽西斯古和西奧塞古),三千年不變的純種拉丁血脈,羅馬尼亞政治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齊奧塞斯庫兄弟姐妹共9人,前總統尼古拉排行老三,他共有5個兄弟,3個姐妹。老大尼庫利娜是家庭婦女,老二馬林常年擔任羅駐奧地利商務參贊,老四瑪麗亞(女)曾在布加勒斯特電磁廠當車間主任,老五弗洛雷亞為前《火花報》記者,老六安德魯察中將曾任內務部警官學校校長,老七伊利耶中將曾是羅馬尼亞軍事科學院歷史系教授、國防部副部長兼羅軍最高政治委員會書記,老八埃列娜(女)長期在家鄉當教師、學監,老九揚曾任農業部長。1918年1月26日,本人生於奧爾特縣斯科尼切會蒂村。1933年加入共青團。1936年加入共產黨。因從事反法西斯斗爭,多次被捕坐牢。曾任共青團中央書記、州委書記、農業部副部長、武裝部隊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當選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1965年3月24日當選為工人黨第一書記。同年7月,黨改名為共產黨,齊奧塞斯為任羅共總書記。是羅馬尼亞共產黨的核心成員,和喬治烏-德治一起反抗安東尼斯庫的法西斯主義親德、意政權。1965年喬治烏-德治不幸逝世以後,經過國民公決,他成為羅馬尼亞的最高領導人,1974年任共和國總統,直至1989年被殺為止。
齊奧塞斯庫在任期間實行開明統治,他雖然任命親戚為政府官員,在政治上手段狠辣,但卻是為了保護羅馬尼亞國民的利益不受到北方龐大蘇修和北約的威脅。在外交方面,他保持了羅馬尼亞的獨立自主,與蘇聯保持距離,與中國友好,曾與周恩來見面,並訪問美國總統尼克松見面,參觀位於洛杉磯市的好萊塢,他還和以色列保持了外交關系,向以色列秘密提供羅馬尼亞列裝的蘇聯武器,幫助他們對抗迫在眉睫的回教徒威脅。
盡管在外交上齊奧塞斯庫有許多成就,但在經濟建設上片面追求高積累主高速度,發展比例失調,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在他統治後期的八十年代,經互會國家中廣泛存在的經濟不景氣狀態波及了羅馬尼亞,經濟不景氣的長時間持續使得穩定多年的羅馬尼亞出現了危機,也使他的權力基石出現了裂痕;但齊奧塞斯庫仍然居住在巴羅克宮殿式樣的豪華建築物中,過著有別於一般民眾的,足以與昔日王公貴族相媲美的生活,導致國民經濟水平和西歐國家越拉越大,與人民的和時代的要求相脫節。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國內政局劇變。從羅馬尼亞西部蒂米索拉市爆發的普遍性抗議波及全國,這是東歐劇變的一個組成部分。剛剛從國外訪問歸來的齊奧塞斯庫試圖出逃,但是失敗被捕,從而失去了權力,由美國人支持的政治敵人: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委員會委員長尤里·羅馬尼亞和後來擔任總統的伊利耶斯庫和擔任總理的羅曼,還有前第一副總理伏依坎等人為了盡快終止流血沖突,伊利耶斯庫根據伏依坎的建議,授權國防部第一副部長斯登古雷斯庫成立特別軍事法庭,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緊急程序,對齊奧塞斯庫夫婦進行審判。12月25日聖誕節經過秘密協商,秘密軍事法庭判決罪犯齊奧塞斯庫·尼古拉和齊奧塞斯庫·埃列娜死刑並剝奪全部財產,死於特爾戈維什蒂空軍中隊軍營。激憤不已的齊奧塞斯庫臨死前高唱《國際歌》,他最後一句遺言是:「這是多大的不公啊!」他以他終身崇拜的詩聖柯什布克的大義凜然的詩句脫口而出:「寧願雄師般地戰死疆場,決不做套著鎖鏈的奴隸。」
2001年,被強力部門沒收多年的財產經羅馬尼亞最高法院判決歸還他的兒子和女兒。齊奧塞斯庫的大兒子瓦倫丁是一個早在「12月事件」前就已經出名的物理學家了,因此憑借一己之力足以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他還象年輕時那樣,酷愛足球,是羅馬尼亞星隊的追捧者。只要是羅馬尼亞星隊的重要比賽,他必定出場。 齊奧塞斯庫的女兒佐婭1990年8月獲釋後,被原單位拒絕接收,只好提前退休。當時由於住房和財產全部被充公,他們夫婦只得四處流浪,在親戚、朋友家裡過一天算一天。現在,生活已經基本穩定,但佐婭很少出門。兄妹倆前幾年一直在為自己被國家沒收的財產打官司,最後都打贏了,佐婭在2001年拿回了屬於自己的財產,而瓦倫丁也將很快得到自己過去收藏的不少藝術品。盡管直到今天,佐婭仍然拒絕接受任何記者的采訪,但她的名字卻不斷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原因是,她近幾年一直在尋找父母的安葬之地,為此她甚至把當局告上了法院。盡管大家都認為,齊奧塞斯庫夫婦的墳墓就在根恰公墓,但佐婭並不這么認為,她一次也沒有去那裡掃過墓,她要求當局開棺進行DNA檢查。不過,此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結果。他們所獲得的遺產總價值不過五萬美元,是齊奧塞斯庫數十年如一日為國家服務的合法報酬。
在羅馬尼亞一戰後奪來的西部匈牙利人聚集的領土上,匈牙利族羅馬尼亞人將「繼承齊奧塞斯庫精神」印在了他們的競選黨章和宣傳單裡面。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齊奧塞斯庫晚年乾的最不得人心的一項工程——議會宮,如今作為羅馬尼亞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以及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五角大樓的龐大建築,而被認為是這個國家二十世紀中最偉大的建築。今天,凡是訪羅的外國人,不論是來自當年視齊奧塞斯庫為敵的西方國家,還是來自像中國這樣一直同羅馬尼亞保持良好關系的國家,總會去議會宮參觀,記得齊奧塞斯庫政權剛剛被推翻的時候,有人提議乾脆把整個大樓一炸了之,使齊奧塞斯庫利用這一宏偉建築為自己「樹碑立傳」的美夢徹底破滅。當時相當一部分人贊成這一建議。不過,相信現在絕大多數羅馬尼亞人都在為新政權當初沒有頭腦發熱而感到慶幸。
盡管齊奧塞斯庫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的往事,但是齊奧塞斯庫身前身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爭論一直為世界所關注。來自中國大陸的充滿愛和陽光的、富有歷史責任感的、有良心的歷史學家陳八尺同志,曾經說過:正確評價齊奧塞斯庫是世界歷史中最大的真相。

⑧ 1978年率中國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的副總理是誰

1978年率中國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的副總理是陳慕華。

⑨ 1978年和1980年出訪羅馬尼亞的副總理是誰

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

⑩ 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世界各國互訪的資料,快,急用!!

新華網烏蘭巴托11月30日電(記者呂國棟)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將為團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代表團一行6人於30日結束對蒙古的友好訪問,乘飛機回國。

代表團在訪問期間拜會了蒙古國總統兼武裝力量總司令巴嘎班迪,分別會見了蒙古國防部長古爾拉格查和蒙古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達希澤貝格中將,並同蒙古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兼後勤局局長瑪格薩爾扎布少將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舉行了會談。

代表團離開烏蘭巴托時,瑪格薩爾扎布少將、中國駐蒙古大使黃家(睽去目加馬)和中國駐蒙古大使館武官汪華堂大校到機場送行。

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代表團是應蒙古國防部的邀請,於26日前來蒙古進行友好訪問的

新華社東京12月1日電(記者吳谷豐 張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1日上午結束對日本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從東京晴海碼頭起航回國。中國海軍軍艦此次訪日取得了圓滿成功,掀開了中日兩國防務交流的新篇章。

上午10時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緩緩駛離碼頭,身著07式海軍服的海軍官兵在甲板上列隊站坡。中國海軍軍樂隊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軍樂隊交叉奏樂,歡送人群揮動花束,手持「熱烈祝賀中國海軍艦艇訪問成功」和「向中國海軍官兵致敬」的橫幅,祝願中國海軍官兵一路平安。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政委劉冬冬上將率領的中國高級軍事友好代表團,2007年7月20日至23日訪問柬埔寨,代表團受到柬埔寨國防部、王家軍的熱情接待。柬國防大臣迪班上將、王家軍副總司令貢金上將分別會見了中國代表團,雙方就兩軍友好關系與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親切交談。

捷克國防部第一副部長菲列30日在此間表示,目前捷中兩軍關系發展良好。捷方願進一步發展兩國和兩軍之間的友好交往與合作。

菲列是在會見由蘭州軍區政委劉冬冬中將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時作上述表示的。

菲列說,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對地區安全與穩定更是發揮著重要作用。捷方贊同中國關於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主張不同制度的國家應加強交流,發展合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訪問敘利亞
新華社大馬士革4月20日電(記者顧康、賈小華)敘利亞武裝部隊副總司令、國防部長塔拉斯上將20日在大馬士革會見了由濟南軍區政委劉冬冬中將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雙方就加強兩國軍事合作與交流進行了會談。

中國軍事代表團19日晚抵達大馬士革,對敘利亞進行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

新華社巴西利亞2月17日電(記者楊立民)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唐天標上將17日在巴西利亞會見了巴西國防參謀長畢尼·佩雷拉上將,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中巴兩國軍隊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熱情友好的會談。

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訪問斯洛伐克

新華網 2003-08-29 13:18

新華社布拉格8月28日電 斯洛伐克軍隊第一副總參謀長諾沃特尼亞克少將28日會見了由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中將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雙方一致表示,要進一步發展兩國和兩軍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抵達新加坡訪問
05月23日 18:27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環球航行訪問艦艇編隊23日上午抵達新加坡樟宜軍港,開始對新加坡進行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

編隊由中國自行研製的導彈驅逐艦「青島」號和綜合補給艦「太倉」號組成。編隊艦載官兵506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丁一平少將任編隊總指揮。

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結束訪問羅馬尼亞回國
--------------------------------------------------------------------------------
2002年6月19日19:42 新華網

新華網布加勒斯特6月19日電(記者 周榮子)蘭州軍區政治委員劉冬冬中將及其率領的友好參觀團在圓滿結束對羅馬尼亞的友好訪問後,19日下午離開布加勒斯特回國。

熱點內容
za解壓怎麼用 發布:2025-07-18 01:15:43 瀏覽:38
勒索加密文件恢復 發布:2025-07-18 01:15:37 瀏覽:158
更換雲伺服器廠商需要遷移域名 發布:2025-07-18 01:14:54 瀏覽:905
android向上滑動 發布:2025-07-18 01:04:48 瀏覽:42
atom編譯器utf8 發布:2025-07-18 01:03:50 瀏覽:839
android對應ndk 發布:2025-07-18 00:53:46 瀏覽:218
sm4演算法使用 發布:2025-07-18 00:53:42 瀏覽:817
oracle同步mysql資料庫 發布:2025-07-18 00:42:27 瀏覽:192
go語言編譯其他平台 發布:2025-07-18 00:42:23 瀏覽:281
二叉樹非遞歸先序遍歷演算法 發布:2025-07-18 00:39:45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