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代豪訪問
Ⅰ 收刀入鞘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收刀入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1節:奇恩異典讓他成為新造的人(馬英九)
奇恩異典讓他成為新造的人(馬英九)
從橫行市井的竹聯幫殺手,到慈眉善目的基督教牧師,這一判若兩人的轉變,就是《收刀入鞘》一書的內容。
本書的男主角呂代豪牧師,青少年時曾經迷失過:他偷車、加入幫派、持械傷人、開應召站、暴力討債,生活在刀光劍影之中。他坐過牢,也逃過獄,6年裡換過14個監獄及職訓總隊。他生長的五股鄉鄉親當他是魚肉鄉里的凶神惡煞,他的父母也由傷心到絕望。
在呂代豪一步步地走向毀滅的時候,一股神奇的力量突然出現,使他翻然悔悟。一位充滿愛心又獨具慧眼的少女,在他的靈魂深處,看到善良的根苗依舊存在。
她在一兩年的時間里,鍥而不舍地寫信給身陷囹圄的呂代豪,寫到第250封時,她的基督信仰終於感動他重新做人,浸洗入教,為自己以往所犯的過錯深深痛悔;到了第500封信,則發展成一段深刻的愛情故事,兩人最後結為連理。
"愛"的力量讓原本高中都沒畢業的他,離開監獄後發憤向上。……
應該是全本了
Ⅱ 北大培文青少年作文比賽,初評不是五月二十四號就出來了嗎怎麼現在到了二十八還沒呢。投稿系統那裡總是
呂代豪 收刀入鞘呂代豪:從殺手到牧師
《人物周刊》
2004年6月28日,北大哲學系和宗教系的院子里,呂代豪謙恭地向他的博士班老師問好。
呂代豪,從少年到青年,從鬥狠打架到加入台灣最臭名昭著的黑社會竹聯幫,砍人、開賭場、偷盜、勒索、敲詐、開應召女郎站,日進斗金。
他連續入獄、越獄,台灣30所監獄他呆過14所,前後共被判處有期徒刑38年。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曾經無惡不作的人,後來成了美國教育學博士、神學博士。「我正在清洗掉手上的鮮血,這需要我一生的時間。」目前正在就讀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班的呂代豪說。
從強盜到傳道,從流氓到牧師,今年50歲的呂代豪的經歷完整地記錄在他新近出版的一本自傳《收刀入鞘》里,目前,這本書的改編權已被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買走。
他模擬昔日用刀、槍殺戮的動作細節——讓人強烈感到從他身上滲到空氣里的殺氣,殘忍的影子時常從他祥和的臉上一閃而過。
【呂代豪自述:收刀入鞘】
經歷刀光血影和十幾個監所,我終於由黑社會殺手成為普通人,由強盜變傳道。我在監獄里前後待了六年多,並不是徒然的;往事歷歷,如影活現。
拿我自己來說,我這個人,再關十年、二十年,也是關不好的,可以說是無葯可救。如果不是信仰與愛的改變,我一生的結局,不是刑,就是終生蹲牢房,即使能逍遙法外,也終有一天會於刀槍的打鬥下;即便我成功地偷渡到了海外,將來的結局還是一樣。人有了犯罪的慣性,到哪裡都是一樣,我能逃出台灣這個地方,卻逃脫不了懲罰罪惡的手掌。
敘述並公開我罪惡的過去,不是用來自我誇耀和宣傳,而是用來幫助許多和我同病相憐,在犯罪旋渦里打轉的社會邊緣人,但願他們可以拿我來做一面鏡子,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出獄後這二十餘年來,我一共帶過150多位黑道分子及吸毒沉淪的幫派分子改變。
2001年,我前往北京大學講學訪問,有機會結識北大哲學系系主任趙敦華博士。我了解到早期的北大承續了完全西式的教育課程,並且倡導思想自由的風氣。在趙主任的引導中,我得以略窺哲學奧妙的殿堂。
我對哲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於是,我選擇進入哲學系博士班就讀。但因為博士班以撰寫論文為主,而我沒有哲學系的背景,需要加修碩士班的課程。所以在2000年暑假開始,每年寒暑假我即前往北大進修上課,並且在2003年的10月26日,通過了國務院全國研究生高等檢定考試,並且開始撰寫論文。
有人問我,已經讀完兩個博士,為什麼還要再讀,不會疲倦么?我的回答是「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人生有太多可學的東西。
我想告訴看到我故事的人,人是可以轉變的。我已收刀,多麼希望人們不要玩耍可以傷到自己的刀。讓世界充滿安寧。
我還想說,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一個靈魂,最後靠的,還是信仰。
【第一滴血】
1960年代末,台灣新竹。
台灣三重中學初中學生呂代豪站在池塘邊。身後跟著十幾個兄弟。
他歪了歪腦袋和嘴角,一個提著彈簧槍的護衛立即跳進池塘,舉起槍指向池塘中惟一一個孩子——帶鋒利鐵尖的標槍,射進了孩子的喉嚨。
呂代豪游泳要清場的。這個不明就裡剛搬來的孩子不走——他為呂代豪玩樂付出了代價。
第一滴血,奠定了他在眷村孩子心中的老大形象。少年呂代豪,擁有一個三四十人的幫派「虎威幫」。
1954年8月,呂代豪出生台灣「眷村」。從大陸來到這里的國民黨軍人,紛紛再次成家;父親呂國英斷絕了回到湖北老家的夢想,娶妻生子。
呂父是黃埔軍校第19期學員。父親駐扎在金門等地隨時准備「反攻大陸」,和兒子接觸很少。嚴厲的父親用暴力讓他背誦了大量古文和詩歌,但家庭教育不當卻帶給呂代豪人格缺陷。
呂母是當時最大華人幫派洪門的「四大姐」之一。呂母天天在家開賭場,對呂極端放任;呂拿到母親給的錢買糖果,這些糖果足夠讓他成為孩子王。當呂代豪與夥伴打架失敗回家哭訴時,母親對他說:「打贏了回來,輸了就別回來。」
「整個青少年時代,我內心的暴力都在悄悄滋長。」呂代豪說。小學畢業後,呂家遷到台北市五股鄉。「這段時間,是我真正學壞的開始。」
呂代豪用拳頭制服所有看不順眼的人。呂被學校開除,不論父親如何求情,學校大門緊閉。
初中畢業時,父親將呂代豪送進台灣鳳山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希望軍營能管好他。
在軍校呂以兇狠聞名,在預備班二年級,他獲得了跆拳道黑帶二段。拳擊比賽獲得「全國大專運動會」丙級冠軍。
在學校,呂代豪成為人人懼怕的人,路人仰視,但他在操場上看到的一群人卻對他視而不見。他們圍成一個圈,默念《聖經》。呂感到他們可笑:《聖經》能比拳頭更重要嗎?
1971年,在軍校的一次斗毆中,他致人重傷,盡管當時伯父是高雄「要塞」駐軍司令,軍校仍把他開除。呂再次轉學至東山中學。
這里是他學生生涯的終點。
【誰殺了那個人?】
1972年,台北市木柵私立東山高中二年級學生呂代豪,18歲。
台灣經濟日漸繁榮,黑社會勢力逐漸擴大,幫派層出,爭奪地盤的刀光劍影不停歇地在台北市閃著冷光。
台灣政治大學旁一間餐廳,外省幫派老大正在和呂代豪商議一場決斗——為獲得收取商戶保護費,外省幫和本地幫的械鬥,他們多次敗北,原因在於人少、武器少。
黑幫「顧問」呂代豪出計,砍來五六米長的竹子,削尖一頭,讓10個殺手練習刺向敵人頭部、胸腹部、腿部——軍校技術派上用場。
談判前一天,呂代豪帶人到談判地點將竹子淺淺地埋在草地上,隱藏起來。
第二天晚上,談判不到10分鍾便告破裂。雙方開始刀槍相見。呂代豪迅速指揮殺手們拉出竹竿,10人排成橫隊,一步步向前沖刺。
對方幾乎沒有看清長長的東西是什麼,伴隨著陣陣哀號,一撥接著一撥倒在地上。呂代豪的「竹計」開始奏效,長長的竹槍能制敵於數米之外。
呂代豪拿出自己的武士刀,見人就砍,渾身沾滿了鮮血。直到警車呼嘯而至。
第二天,呂代豪找來報紙一看:《木柵政大涼亭大血案》,副標題:五六人被砍重傷,生命垂危,主嫌犯在逃,數人被捕。
「逃跑後看著自己的血衣,像從屠宰場出來一樣。我幾乎沒有看完報道,就已經清楚了未來的命運。」
「那個去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我殺的。但殘酷殺戮是我的計劃。」呂代豪說。
呂代豪離開學校,開始逃亡。從此他再也沒有機會進入教育體制下求學,只能進入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不需要一技之長,只需要刀槍和殘酷。
呂代豪加入了真正的黑社會台北飛鷹幫。不久進入了著名的竹聯幫。
竹聯幫分天堂、地堂、總堂,呂在總堂,屬於鳥字輩,是「白鳥」,職務是護法,懲罰幫內違背幫規的人。呂代豪不久接受了黑幫討要賭債的工作,這給他帶來滾滾財源。
一次,呂代豪到一個賭徒家要債,開始「文質彬彬」,事主仍然不肯還賬,要求拖延,呂慢慢起身,致謝。走到門口突然折回來。他坐在事主對面說,回去不好交代,要拿點「禮物」回去好說話。話音未落,從馬靴里掏出的短刀,已扎在事主的大腿上。
血,濺了出來。錢,當天要了回來。
從此屢試不爽。「我對施暴的後果充滿了喜悅。」呂代豪說。
在警方的行動中,賭場被搗毀。之後,他向台灣南部走去,順便干起了偷車的行當。
在台中,呂代豪被警察發現,他逃脫了追捕。但在回到台北的第三天,在家中落網。此時,離木柵血案6個月。
經過法庭審理,保釋在外等待木柵案判決結果的時候,呂代豪又大鬧酒樓,以傷害罪和毀損罪關押。
1973年10月1日,呂代豪兩案合並,判處徒刑一年兩個月,送台北監獄執行。這一年他19歲。
【重入江湖】
在監獄,呂代豪遇到犯罪在押的兩個美國人,這是他許久以後人生潛在的轉折點。他向兩名美國人學習英語。希望通過語言,幫他成為國際殺手——他要到世界各地殺人,獲取豪華體面的生活。
他發狠地練習跆拳道,學習英文日文,一心偷渡,圓自己的殺手之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英語教材是教人向善的《聖經》。
1974年7月,呂代豪出獄。第一件事是完成偷渡的夢想,但因和黑社會老闆糾紛而被告發再次入獄。呂被押送到台灣著名的監獄——綠島,完成為期5年的管訓。
1976年初,陳筱玲,一位大學一年級女生,呂代豪高中同學的妹妹突然給他一封信。呂感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關懷他。他立即給這名少女寫信,寄了一張自製的明信片。套用《聖經》的話說:「一個罪人悔改,神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喜歡。」
口是心非的呂,開始了和一個女孩子的交往。女孩子是個虔誠的基督徒。
呂從姑娘的信中發現,她試圖用上帝感化他。半年後,呂代豪從綠島轉送至台東監獄。筱玲雷打不動的來信,也抑制不住他桀驁不馴的心。和陳筱玲的通信,只是滿足他在監牢外有女孩子等候的虛榮而已。
呂代豪的刑期還有三年,他有些焦急,開始計劃越獄。
1976年7月24日。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黑夜,呂代豪躲過探照燈和機槍,逃離監獄。
身後一個連的駐軍追趕。呂代豪不停地奔跑。卑南溪水暴漲,在身後的槍聲中,呂毫不猶豫地跳進河裡。
太陽出來時,呂被洪水帶到了外海,趴在大樹上漂浮的他發現鯊魚在他身邊游弋。
「此刻我產生了人生的第一次恐懼。」呂代豪躲避著追捕和山民的警惕,穿越中央山脈,潛往台北。
陳筱玲的信沒有了收件人,到台北的呂給陳電話說:「我越獄了。我要偷渡。」陳筱玲的教化失敗。但沒有告發。
偷渡需要巨大的費用,呂代豪重入江湖。
呂最多的時候擁有美國、義大利的名牌手槍6把。甚至他還擁有黑道上為數不多的狙擊步槍。他擁槍自重,那把狙擊步槍,給他帶來了滾滾財源。
此時,呂代豪叫要債為「借錢」。「我誰也不信任,只信任子彈——扣扳機的時候它就是我自己。」呂說。
「肥羊」,呂代豪這樣稱呼有錢但「不道德」的富人。
助手給呂代豪「肥羊」准確的出入時間,呂代豪通常選擇一個肥羊家附近的制高點,從容地裝填子彈,瞄準射擊。
呂代豪只打別人的屁股。他喜歡在300米開外,從瞄準鏡看子彈讓屁股開花。
隨後,50萬或者100萬台幣,就會送給呂代豪,肥羊總會說,喜歡和呂代豪做朋友。
「我想大概有30發子彈打在人的屁股上吧。」後來,呂代豪想借錢時,再不用子彈。
越獄在逃的他,成為台北市獨立的黑道人物,他成立了黑幫「戰堂」。
為了積累更多資金,呂召集幾十個女孩子當應召女郎。財富迅速積累,呂代豪一擲千金:上百萬的勞力士表,昂貴的跑車。
1977年3月,呂代豪越獄9個月後,偷渡路上,在高雄被抓。「後來我才明白,惡行跑不遠。」
【開啟新世界】
呂代豪重進監獄,以為陳筱玲再也不會理睬他,盡管他已經愛上這個女子。
直到有一天,陳筱玲探監。此前,陳為了見到呂代豪,在監獄外,前後呆了10天時間。
1978年3月13日,陳筱玲在她的第159封信中說到:
「再看一遍你的第162封信,真教我心底發愁……」,「我在人間天堂,而你卻是無惡不作連世人都厭棄的大壞蛋。」陳筱玲譴責道,「如果你不將你的罪惡看為糞土,我倆將是不同世界的仇敵。」
呂代豪在信中反問陳筱玲:我不明白上帝為什麼要求,人被打了左臉還要伸出右臉讓人打呢?
陳立刻在信中回復:如果一個人不想被打左臉和右臉,那麼他必須擁有不容讓人抨擊的人格。這才是上帝的真正意思。
「獄友林民雄,也是冥冥中拯救我的一個人。」呂說。
呂代豪隔壁監舍,關押著台灣黑幫「三光幫」老大林民雄。因殺人判刑——一個人在監獄里,還可以指揮外面一天掙100萬台幣的黑幫老大。他們常常在一起聊天,林為了給四個老婆寫信,也經常請教呂怎麼寫信,並付給呂「勞務費」。
有一天,林和呂聊天10分鍾後,林說不舒服,就回去了。一會工夫,呂代豪被告知,林猝。呂過去,打他耳光,按壓胸部,最後眼睜睜地看著幾個月前進來的林被抬走。
呂失眠了一夜,開始思考自己過去的時光:人生如此短促脆弱,我難道沒有掙脫樊籠、重獲自由的機會嗎?黑社會、美酒、美女、名車的誘惑力我無法抵抗嗎?
「我心裡感到飢渴,想抓住一個可以依靠的東西。」呂說。「想到從少年到青年,一直在犯罪漩渦里打轉,換來的只是牢獄。我感到辛酸。」呂代豪,打殺數年之後,突然體會到狂徒末路的感覺。
陳筱玲第250封來信到了。這封信被呂代豪稱為「天上的信函」。
信很平常,與陳筱玲的其他信函無異,但此情此景,卻讓呂代豪淚流滿面。
「我原以為,信仰是人沒有希望時幻想的花朵,是顛倒的世界觀,是西方滲透中國文明的工具。事實上,陳的每一句平常話,都像是專對我說的,打在我心上。200多封信,我竟從來沒發現過。」
陳筱玲信中說:「衣服臟了,用肥皂來洗;人的靈魂污穢了,需要用什麼來潔凈呢?」
呂代豪至今無法解釋,他那一刻,看到了心靈里的陽光。
呂在監獄里180度的轉變,讓同監舍的人感到害怕。原來呂運動完後是別人主動來按摩的,此後,當一個叫小毛的再來服務時,呂說「我不要了」。
小毛大驚:「我犯了什麼錯?我改!」呂說:「我真的再也不需要了。我覺得自己的行為給世界帶來了不公平。」
呂代豪向監獄申請要了《聖經》,在他的帶領下,這些作惡多端的人開始端坐,牢房裡沒有了吵架和斗毆。呂代豪精通英、日文,喜歡寫文章,開始給中國時報、聯合報副刊寫文章並發表。
呂代豪安心地在監獄等待案件的最後審理,1979年11月19日,他換上干凈的衣服,只帶了一個帆布袋,裡面裝著陳筱玲的500封信和日記,走出連續六年進進出出的監獄大門。
呂代豪重獲自由。在飛往台北的飛機上,他在藍天白雲間痛哭。
機場,迎接他的是給他新生的陳筱玲。
家門口,迎接他的是曾痛恨過他的父母,他們淚流滿面。
【開創新天地】
呂代豪一家
出獄後的呂代豪決定做生意。但他的確不是做生意的好手。開了兩家發型設計公司,投資拍電影,都失敗了,還欠下幾百萬的外債。收刀入鞘的呂陷入了世俗的苦悶。
1981年,他到「基督教勵友中心」幫忙做義工,這是專門幫助問題青年人和吸毒者的機構。但呂的精神世界此時與基督教無關。他做工程師、賣魷魚羹,忙得不亦樂乎。
「但是心裡仍然很空,我還在尋找什麼。」
1981年9月,呂代豪接受華僑界著名的長老吳勇的建議,開始了神學院學生的生涯。
2個月後,呂正式向陳筱玲求婚。
陳的父親是一個教授,他拒絕了呂代豪向女兒的求婚,「呂代豪能改好,狗都要穿衣服。」
事實上,當初陳筱玲寫信並非她愛上呂,她只想藉此改變一個人。
在呂代豪的請求下,神學院長老吳勇親自出面到教授家提親。呂代豪說:「她從來沒有想到和我結合,但是我註定了要和她結婚。」
1982年1月16日,殺手和女大學生的婚禮在600人的目光中完成。呂代豪和陳筱玲婚後在簡陋的宿舍里留下的黑白照片,他帶在身邊20多年。
呂真正開始了慈善事業。「我發現,做壞事是那麼容易成名,做好事太難。」
神學院二年級時,家鄉大災。呂被神學院派到他曾經禍害過的家鄉五股鄉服務。但他被譏笑、辱罵、吐口水、扔石頭。沒有人相信一個浪子真的悔改。在一個被他曾欺負過的家庭里,一位母親兇狠地用掃帚驅趕他,他忍痛道歉。
數年前,呂代豪被抓獲後,五股的鄉親們放鞭炮祝賀!
呂忍受著家鄉人「暴力」的待遇,做自己該做的。日子過去了,呂代豪得到了回報:五股人原諒了浪子,「歡迎你回家!」
呂代豪說,我在長達近30年的慈善事業中,並沒有閃光的地方,我遇見一個需要幫助的,就幫助一個。我以慈善感化每一個願意改變的人。
呂以自己的經歷改變別人的人生,到他50歲的今天,已經有150個「流氓」重回健康社會——這150人中,有黑社會頭目,有社會混子,有美貌的墮落女子,有吸毒者和酗酒者。
他經常回到他熟悉的監獄,給犯人講述自己的過去。許多聽過他故事的在押犯,積極懺悔,獲得減刑。
1990年代,呂赴美國求學,在美國取得教育學和神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台灣神學界和華人基金的幫助下,呂代豪建立了拓荒神學院並出任院長。
自此,他的足跡遍布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向人們述說「殺手」是如何轉變為傳教士的。
他和「500封信」的妻子生育了一雙漂亮女兒,她們在美國安靜地生活,曾是殺手的父親給她們講自己過去的故事。
擔任世界華人宣教基金會董事長的呂,擁有一個龐大的基金組織,現在他將目光投向大陸。希望通過基金組織和努力,在大陸拯救吸毒者 、酗酒者、艾滋病患者、從事性工作的人回到健康社會。
「我以自己的壞為書,讓那些壞的人們尋求從善路徑。」呂代豪說。「人手上沾了血和罪惡,是永遠不能從心裡洗干凈的。我時刻記著,我做的一切,在救贖自己。」
現在,呂代豪在北京研讀馬列哲學,讀中國的歷史,尋找神學與西方哲學的相通之路。
他是台灣地區領導人,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朋友和顧問;也是他向馬英九傳福音,使其歸向基督。他們閑暇時一起游泳,喝茶聊天,商討政經。呂說,我不會因為和他的關系,放棄公平待人的信仰。
馬英九評價說,從竹聯幫殺手,到慈眉善目的牧師,呂代豪收刀入鞘,向我們表明:從受刑人-更生人-青少年朋友-家長-社會工作者,呂代豪具有可借鑒的意義。
「我收了殺人的刀,但是我操起另外一把刀——希望對犯罪錯的孩子們是把手術刀。」呂代豪常常禱告,感謝神他有了新世界——自由和尊嚴的世界。
「人生的上半場打不好沒有關系,還有下半場。只要努力。」呂代豪說。
Ⅲ 達爾文創造了進化論,但晚年卻成了信徒,說明了什麼.
達爾文創造了進化論,但晚年卻成了信徒,說明了什麼.??作個比喻:倉頡造漢字,傳到今天,誰看出他的真相呢? 5000年前,倉頡看見「牛」頭上有二角、大肚下有四隻腳,造了「魚」字,看見「魚」沒有腳,只一條尾巴,就造了個 「牛」字。向各個部落傳開教授時,粗心大意,竟然顛倒了。只一條尾巴沒有腳的讀成「牛」, 四隻腳有角的讀成「魚」。 千里之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應該表示重量的「重」字卻教人念出遠門的「出」字。沿用到今,有那個讀者、教者注意過它。誰又能把這幾個字的讀音換過來? 這幾個字的讀音換不掉是否就不算錯?這一問題現代中國文化回答中,你不會得到真話!達爾文創造了不是「進化論」,而是斗爭哲學「不可知論」!這才是真正的真相。只是落後文化的當時掌權者利用它作工具而傳遍世界。這是頂尖科學家和「進化論」宮廷內的老大們早就知道,而且從來未承認達爾文是科學家。可悲的是尚未開發的中國文化教科書還原封不動、死守古老西方的遺傳當「科學」毒害下一輩,化錢買謊話──「猿變人」到今天。所以近代中國人從來不知科學是方的還是圓的,只會開口:「我只相信科學!」
《達爾文進化論》122頁文章:「是否僅僅由於某一個體的微小突變,就可以形成新的物種? ……很難想像僅僅爬蟲類微小的變異,就出現了飛翔於空中的鳥類。為了能在空中飛行,爬蟲類需要發生很多必要的變化:爬蟲類前肢要演變為用來飛翔的翅膀;大腦發生進化,以便控制翅膀;骨骼內部中空,以此來減少體重……。就像一輛汽車,如果要變成飛機,從外形到內部的發動機都要進行大的改變。我們很難想像以上這一狀況,僅僅由於逐漸變異就能夠完成。」
文章也承認「達爾文『進化論』的最後一個不足在於,迄今為止所發掘的化石與形成的結論的動物考證之間的矛盾。迄今為止的化石研究中,都沒有發現任何進化過程的中間化石,也就是說存在很多未知的謎。……但迄今為止人們都沒有發現一個脖子為中等長度的長頸鹿化石。只要找不到進化過程中間的物證,這個謎無法完全解開,達爾文『進化論』就是不完整的,就會存在著異議和爭論。」
《參考消息》2009年2月18日12版轉載【西班牙《世界報》2月10日】馬爾科姆•霍內斯的文章明白告訴人們:「達爾文很少寫科學論文,但《物種起源》卻值得當作文學作品來閱讀。」文章明確指出達爾文和林肯一樣都是劃時代的政治家,文章說:「達爾文閱讀了經濟學家托瑪斯•馬修斯關於人類為生存而搶奪資源的著作,兩年後便創立了『自然選擇』理論。」
《進化論》弱肉強食的故事,後封面露骨地提詞:《進化論:弱肉強食的故事》巧妙地將生物的斗爭法則與人類社會聯系了起來,它突破了進化科學的局限,將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社會學以及管理學等融入了其中。
《物種起源》封面明目張膽地宣稱:在社會競爭中思考「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的第三章「生存斗爭」里告訴人:同屬的物種要比異屬物種之間更為激烈,在俄羅斯,小型的亞洲蟑螂入境後到處驅逐大型的亞洲蟑螂;在澳洲,蜜蜂輸入後,很快就把小型的、無刺的本地蜜蜂消滅了,……。也告訴人:生物在爭奪食物和住所等偉大的生存斗爭中,一個物種要戰勝另一個物種的構造常常是隱蔽的。達爾文也明白告訴人:我們對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確實知之甚少。換句話說,就是達爾文已明白告訴人們;他根本不是按生物學的角度去寫該書的。
而且他還主張,所謂的生存斗爭,是大自然合法而不變的法則,將當時英國社會的這類偏見、沖突的觀點應用於自然的所有方面。所以他手所延續下來的所謂「生物學」只能看見獸類兇殘斗爭的一面,沒有生物和諧、合作的另一面。只是藉助「生物界」推廣至整個世界,給了它一個貌似科學表像而已。這一點《達爾文進化論》第46頁也坦然自若地寫著。
達爾文於1860年在寫信給其友人哈佛大學植物學教授阿薩格雷(Asa Gray)說:「至於這個問題〔人類起源〕的神學觀點,總是令我感到痛苦,也感到迷惘。我決無意寫文章宣揚無神論。但我承認,在我們周圍看到造物設計(design)和上天慈悲的證據後,這個世界看來還有太多苦難……但另一方面,若要我把這個奇妙的宇宙,特別是人的本性,都看作是蠻力(brute force)的結果,我又無論如何心有不甘。我是較相信萬物是按設計好的法則而行,只是細節……聽諸所謂機遇(chance)。但我感到整個問題太高深莫測了,不是人類智力可以解決的……。」
顯然對真正的生物科學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對道德觀念、和平意識的神學思想自然就是個死對頭。因為它根本不是科學,完全地改變了生物科學的規范和方向,是當時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時期斗爭形勢的需要。
《達爾文進化論》42頁文章明白地寫著:馬爾薩斯的理論給了達爾文他所需要的思路。真正的科學家是事實求是的,並已經公開明白地附有二人鬥打的「適者生存」圖解說明。尤如一個已剪平頭的小夥子,連褲衩都拉下讓你看了,你還要硬著嘴稱他是「小姑娘」,那麼還有什麼辦法能讓你才會明白呢? 難道這人真的分不清什麼叫「科學」 什麼叫「斗爭哲學」嗎? 現今的文學真的連「魔術」「科學」都不會分類嗎?
達爾文自傳中也直言不諱,1838年10月偶爾翻閱托瑪斯·羅伯特·馬爾薩斯殘忍的《人口論》著作(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理論的影響和啟迪了他的進化觀點……;
馬爾薩斯理論對「現代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和阿爾佛雷德•華萊士產生關鍵影響。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說:「他的理論是馬爾薩斯理論在沒有人類智力干預的一個領域里的應用。達爾文終生都是馬爾薩斯的崇拜者。」稱他為「偉大的哲學家」。華萊士稱馬爾薩斯的著作是「……我所閱讀過的最重要的書」,並把他和達爾文通過學習馬爾薩斯理論,各自獨立地發展出「進化論」,稱做「最有趣的巧合」。
馬爾薩斯估計,人口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將快速增長。在他看來,控制人口的主要因素是戰爭、飢荒和疾病等災難。簡言之,根據這個殘暴的主張,為了一些人的生存,其它人就必須死亡。
生存意味著「永遠的戰爭」。「進化論」學家們普遍認可馬爾薩斯無意中對「進化論」做出了許多貢獻。馬爾薩斯對於人口問題的思考是現代進化理論的基礎。馬爾薩斯強化了對為「有限增長」條件下「生存掙扎」的觀察。由於馬爾薩斯理論,達爾文認識到了生存競爭不僅發生在物種之間,而且也在同一物種內部進行。
達爾文受這些思想的影響,並提出強者與適者將在生存斗爭中獲勝。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自然界中死的物體的相互作用包含著和諧和沖突;活的物體的相互作用既包含有意識的無意識的斗爭,也包含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合作、和諧。
當時這么一個有明顯錯誤的假說為什麼能夠風靡宇內?解釋只有一個,作為「科學」他的學說寸步難行。因為這個否認友愛、否認道德存在的理論,迎合了許多渴求已久的斗爭政治的需要,從大資產階級、帝國主義者、以及政治家、革命家,都從達爾文的假說中為自己的主張和行為找到了「科學」的依據,也給部分人得著一條出路。
中國的命運與諸多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統治的國家沒有好多少;當時落後的文化,混亂的世代,老百姓僅僅為謀三餐而忙忙碌碌的歲月里,誰會把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當「科學」呢 ? 若當「生物學」科學界使用,可能到今天還沒人會去接。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下,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受到了沖擊,出現了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誕生了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但封建買辦經濟在社會中仍占顯著優勢,中國人民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向何處去」成為中國近代歷史面臨的嚴重問題。
這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族危機、文化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同時爆發,在世界的影響和撞擊中,尋找著自己的發展道路。急於尋求一種可以改變陳舊道德束縛的新道德同樣成了中國最迫切的問題。
19世紀中葉,達爾文「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而消滅的生存斗爭的學說「進化論」隨西方的堅船利炮進入中國。正好迎合了一批尋求救國救民的有識之士獲得了理論的依據、尋找到觀察社會、反對封建專制和外國列強的思想武器,達爾文創新的道德觀的確產生了共鳴。
《達爾文進化論》76頁文章中,達爾文主義自己也承認:是「時代的必需」;隨著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時代到來,「進化論」成為必需。對於信仰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資本家來說,「自然淘汰」、「適者生存」、「生存競爭」無疑是新的武器,用來對抗主張弱者立場的社會主義者和不喜變化的保守主義者。達爾文「進化論」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和列強對殖民地的支配提供了正當化的理論支持。
2009年12月9日《參考消息》第12版轉載了【英國《新科學家》周刊11月23日第一期文章】達爾文的原著信件;「寫《物種起源》如同供認一樁謀殺案」:
《新科學家》:你認為自己是無神論者嗎?
達爾文:以否認上帝存在的標准來衡量,我從不是一個無神論者。我認為,說我是不可知論者更恰當。
《新科學家》:宗教信仰與你的理論之間最明顯的矛盾是什麼?
達爾文:在我看來,一個人既是虔誠的有神論者又是「進化論」者是有可能的。
達爾文:我可以肯定,如果我們的好朋友赫胥黎不那麼頻繁抨擊他人且態度更加溫和,那麼他的影響力會更大,盡管他已經很有影響力了。
近水樓台先得月,達爾文自家的英國先得著了。因為他們是產地,得著這個月亮卻知道它的底細,看透這水上的月亮是假的。所以有所冷靜、不再狂妄崇拜達爾文而且開始露底了。
要了解詳情請看筆者已出版的:「紀實文學-中國-當代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1)第168256號,人生真理──宇宙真生命研究學、科學論證叢書《我是什麼?》100頁」;
現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等學府的知識界都有收藏供知識界閱覽,浙江省人大常委 省人大法紀委 呂漢夫主任也為《我是什麼?》發表了題詞。
Ⅳ 呂代豪的人生經歷
2004年6月28日,北大哲學系和宗教系的院子里,呂代豪謙恭地向他的博士班老師問好。
呂代豪,祖籍湖北省,1954年生於台灣新竹,從少年到青年,從鬥狠打架到加入台灣最臭名昭著的黑社會竹聯幫,砍人、開賭場、偷盜、勒索、敲詐、開應召女郎站,日進斗金。
他連續入獄、越獄,台灣30所監獄他呆過14所,前後共被判處有期徒刑38年。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曾經無惡不作的人,後來成了美國教育學博士、神學博士。「我正在清洗掉手上的鮮血,這需要我一生的時間。」目前正在就讀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班的呂代豪說。
從強盜到傳道,從流氓到牧師,今年50歲的呂代豪的經歷完整地記錄在他新近出版的一本自傳《收刀入鞘》里,目前,這本書的改編權已被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買走。
他模擬昔日用刀、槍殺戮的動作細節——讓人強烈感到從他身上滲到空氣里的殺氣,殘忍的影子時常從他祥和的臉上一閃而過。 經歷刀光血影和十幾個監所,我終於由黑社會殺手成為普通人,由強盜變傳道。我在監獄里前後待了六年多,並不是徒然的;往事歷歷,如影活現。
拿我自己來說,我這個人,再關十年、二十年,也是關不好的,可以說是無葯可救。如果不是信仰與愛的改變,我一生的結局,不是死刑,就是終生蹲牢房,即使能逍遙法外,也終有一天會死於刀槍的打鬥下;即便我成功地偷渡到了海外,將來的結局還是一樣。人有了犯罪的慣性,到哪裡都是一樣,我能逃出台灣這個地方,卻逃脫不了懲罰罪惡的手掌。
敘述並公開我罪惡的過去,不是用來自我誇耀和宣傳,而是用來幫助許多和我同病相憐,在犯罪旋渦里打轉的社會邊緣人,但願他們可以拿我來做一面鏡子,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出獄後這二十餘年來,我一共帶過150多位黑道分子及吸毒沉淪的幫派分子改變。
2001年,我前往北京大學講學訪問,有機會結識北大哲學系系主任趙敦華博士。我了解到早期的北大承續了完全西式的教育課程,並且倡導思想自由的風氣。在趙主任的引導中,我得以略窺哲學奧妙的殿堂。
我對哲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於是,我選擇進入哲學系博士班就讀。但因為博士班以撰寫論文為主,而我沒有哲學系的背景,需要加修碩士班的課程。所以在2000年暑假開始,每年寒暑假我即前往北大進修上課,並且在2003年的10月26日,通過了國務院全國研究生高等檢定考試,並且開始撰寫論文。
有人問我,已經讀完兩個博士,為什麼還要再讀,不會疲倦么?我的回答是「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人生有太多可學的東西。
我想告訴看到我故事的人,人是可以轉變的。我已收刀,多麼希望人們不要玩耍可以傷到自己的刀。讓世界充滿安寧。
我還想說,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一個靈魂,最後靠的,還是信仰。 1960年代末,台灣新竹。
台灣三重中學初中學生呂代豪站在池塘邊。身後跟著十幾個兄弟。
他歪了歪腦袋和嘴角,一個提著彈簧槍的護衛立即跳進池塘,舉起槍指向池塘中惟一一個孩子——帶鋒利鐵尖的標槍,射進了孩子的喉嚨。
呂代豪游泳要清場的。這個不明就裡剛搬來的孩子不走——他為呂代豪玩樂付出了代價。
第一滴血,奠定了他在眷村孩子心中的老大形象。少年呂代豪,擁有一個三四十人的幫派「虎威幫」。
1954年8月,呂代豪出生台灣「眷村」。從大陸來到這里的國民黨軍人,紛紛再次成家;父親呂國英斷絕了回到湖北老家的夢想,娶妻生子。
呂父是黃埔軍校第19期學員。父親駐扎在金門等地隨時准備「反攻大陸」,和兒子接觸很少。嚴厲的父親用暴力讓他背誦了大量古文和詩歌,但家庭教育不當卻帶給呂代豪人格缺陷。
呂母是當時最大華人幫派洪門的「四大姐」之一。呂母天天在家開賭場,對呂極端放任;呂拿到母親給的錢買糖果,這些糖果足夠讓他成為孩子王。當呂代豪與夥伴打架失敗回家哭訴時,母親對他說:「打贏了回來,輸了就別回來。」
「整個青少年時代,我內心的暴力都在悄悄滋長。」呂代豪說。小學畢業後,呂家遷到台北市五股鄉。「這段時間,是我真正學壞的開始。」
呂代豪用拳頭制服所有看不順眼的人。呂被學校開除,不論父親如何求情,學校大門緊閉。
初中畢業時,父親將呂代豪送進台灣鳳山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希望軍營能管好他。
在軍校呂以兇狠聞名,在預備班二年級,他獲得了跆拳道黑帶二段。拳擊比賽獲得「全國大專運動會」丙級冠軍。
在學校,呂代豪成為人人懼怕的人,路人仰視,但他在操場上看到的一群人卻對他視而不見。他們圍成一個圈,默念《聖經》。呂感到他們可笑:《聖經》能比拳頭更重要嗎?
1971年,在軍校的一次斗毆中,他致人重傷,盡管當時伯父是高雄「要塞」駐軍司令,軍校仍把他開除。呂再次轉學至東山中學。
這里是他學生生涯的終點。 1972年,台北市木柵私立東山高中二年級學生呂代豪,18歲。
台灣經濟日漸繁榮,黑社會勢力逐漸擴大,幫派層出,爭奪地盤的刀光劍影不停歇地在台北市閃著冷光。
台灣政治大學旁一間餐廳,外省幫派老大正在和呂代豪商議一場決斗——為獲得收取商戶保護費,外省幫和本地幫的械鬥,他們多次敗北,原因在於人少、武器少。
黑幫「顧問」呂代豪出計,砍來五六米長的竹子,削尖一頭,讓10個殺手練習刺向敵人頭部、胸腹部、腿部——軍校技術派上用場。
談判前一天,呂代豪帶人到談判地點將竹子淺淺地埋在草地上,隱藏起來。
第二天晚上,談判不到10分鍾便告破裂。雙方開始刀槍相見。呂代豪迅速指揮殺手們拉出竹竿,10人排成橫隊,一步步向前沖刺。
對方幾乎沒有看清長長的東西是什麼,伴隨著陣陣哀號,一撥接著一撥倒在地上。呂代豪的「竹計」開始奏效,長長的竹槍能制敵於數米之外。
呂代豪拿出自己的武士刀,見人就砍,渾身沾滿了鮮血。直到警車呼嘯而至。
第二天,呂代豪找來報紙一看:《木柵政大涼亭大血案》,副標題:五六人被砍重傷,生命垂危,主嫌犯在逃,數人被捕。
「逃跑後看著自己的血衣,像從屠宰場出來一樣。我幾乎沒有看完報道,就已經清楚了未來的命運。」
「那個死去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我殺死的。但殘酷殺戮是我的計劃。」呂代豪說。
呂代豪離開學校,開始逃亡。從此他再也沒有機會進入教育體制下求學,只能進入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不需要一技之長,只需要刀槍和殘酷。
呂代豪加入了真正的黑社會台北飛鷹幫。不久進入了著名的竹聯幫。
竹聯幫分天堂、地堂、總堂,呂在總堂,屬於鳥字輩,是「白鳥」,職務是護法,懲罰幫內違背幫規的人。呂代豪不久接受了黑幫討要賭債的工作,這給他帶來滾滾財源。
一次,呂代豪到一個賭徒家要債,開始「文質彬彬」,事主仍然不肯還賬,要求拖延,呂慢慢起身,致謝。走到門口突然折回來。他坐在事主對面說,回去不好交代,要拿點「禮物」回去好說話。話音未落,從馬靴里掏出的短刀,已扎在事主的大腿上。
血,濺了出來。錢,當天要了回來。
從此屢試不爽。「我對施暴的後果充滿了喜悅。」呂代豪說。
在警方的行動中,賭場被搗毀。之後,他向台灣南部走去,順便干起了偷車的行當。
在台中,呂代豪被警察發現,他逃脫了追捕。但在回到台北的第三天,在家中落網。此時,離木柵血案6個月。
經過法庭審理,保釋在外等待木柵案判決結果的時候,呂代豪又大鬧酒樓,以傷害罪和毀損罪關押。
1973年10月1日,呂代豪兩案合並,判處徒刑一年兩個月,送台北監獄執行。這一年他19歲。 在監獄,呂代豪遇到犯罪在押的兩個美國人,這是他許久以後人生潛在的轉折點。他向兩名美國人學習英語。希望通過語言,幫他成為國際殺手——他要到世界各地殺人,獲取豪華體面的生活。
他發狠地練習跆拳道,學習英文日文,一心偷渡,圓自己的殺手之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英語教材是教人向善的《聖經》。
1974年7月,呂代豪出獄。第一件事是完成偷渡的夢想,但因和黑社會老闆糾紛而被告發再次入獄。呂被押送到台灣著名的監獄——綠島,完成為期5年的管訓。
1976年初,陳筱玲,一位大學一年級女生,呂代豪高中同學的妹妹突然給他一封信。呂感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關懷他。他立即給這名少女寫信,寄了一張自製的明信片。套用《聖經》的話說:「一個罪人悔改,神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喜歡。」
口是心非的呂,開始了和一個女孩子的交往。女孩子是個虔誠的基督徒。
呂從姑娘的信中發現,她試圖用上帝感化他。半年後,呂代豪從綠島轉送至台東監獄。筱玲雷打不動的來信,也抑制不住他桀驁不馴的心。和陳筱玲的通信,只是滿足他在監牢外有女孩子等候的虛榮而已。
呂代豪的刑期還有三年,他有些焦急,開始計劃越獄。
1976年7月24日。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黑夜,呂代豪躲過探照燈和機槍,逃離監獄。
身後一個連的駐軍追趕。呂代豪不停地奔跑。卑南溪水暴漲,在身後的槍聲中,呂毫不猶豫地跳進河裡。
太陽出來時,呂被洪水帶到了外海,趴在大樹上漂浮的他發現鯊魚在他身邊游弋。
「此刻我產生了人生的第一次恐懼。」呂代豪躲避著追捕和山民的警惕,穿越中央山脈,潛往台北。
陳筱玲的信沒有了收件人,到台北的呂給陳電話說:「我越獄了。我要偷渡。」陳筱玲的教化失敗。但沒有告發。
偷渡需要巨大的費用,呂代豪重入江湖。
呂最多的時候擁有美國、義大利的名牌手槍6把。甚至他還擁有黑道上為數不多的狙擊步槍。他擁槍自重,那把狙擊步槍,給他帶來了滾滾財源。
此時,呂代豪叫要債為「借錢」。「我誰也不信任,只信任子彈——扣扳機的時候它就是我自己。」呂說。
「肥羊」,呂代豪這樣稱呼有錢但「不道德」的富人。
助手給呂代豪「肥羊」准確的出入時間,呂代豪通常選擇一個肥羊家附近的制高點,從容地裝填子彈,瞄準射擊。
呂代豪只打別人的屁股。他喜歡在300米開外,從瞄準鏡看子彈讓屁股開花。
隨後,50萬或者100萬台幣,就會送給呂代豪,肥羊總會說,喜歡和呂代豪做朋友。
「我想大概有30發子彈打在人的屁股上吧。」後來,呂代豪想借錢時,再不用子彈。
越獄在逃的他,成為台北市獨立的黑道人物,他成立了黑幫「戰堂」。
為了積累更多資金,呂召集幾十個女孩子當應召女郎。財富迅速積累,呂代豪一擲千金:上百萬的勞力士表,昂貴的跑車。
1977年3月,呂代豪越獄9個月後,偷渡路上,在高雄被抓。「後來我才明白,惡行跑不遠。」 呂代豪重進監獄,以為陳筱玲再也不會理睬他,盡管他已經愛上這個女子。
直到有一天,陳筱玲探監。此前,陳為了見到呂代豪,在監獄外,前後呆了10天時間。
1978年3月13日,陳筱玲在她的第159封信中說到:
「再看一遍你的第162封信,真教我心底發愁……」,「我在人間天堂,而你卻是無惡不作連世人都厭棄的大壞蛋。」陳筱玲譴責道,「如果你不將你的罪惡看為糞土,我倆將是不同世界的仇敵。」
呂代豪在信中反問陳筱玲:我不明白上帝為什麼要求,人被打了左臉還要伸出右臉讓人打呢?
陳立刻在信中回復:如果一個人不想被打左臉和右臉,那麼他必須擁有不容讓人抨擊的人格。這才是上帝的真正意思。
「獄友林民雄,也是冥冥中拯救我的一個人。」呂說。
呂代豪隔壁監舍,關押著台灣黑幫「三光幫」老大林民雄。因殺人判刑——一個人在監獄里,還可以指揮外面一天掙100萬台幣的黑幫老大。他們常常在一起聊天,林為了給四個老婆寫信,也經常請教呂怎麼寫信,並付給呂「勞務費」。
有一天,林和呂聊天10分鍾後,林說不舒服,就回去了。一會工夫,呂代豪被告知,林猝死。呂過去,打他耳光,按壓胸部,最後眼睜睜地看著幾個月前進來的林被抬走。
呂失眠了一夜,開始思考自己過去的時光:人生如此短促脆弱,我難道沒有掙脫樊籠、重獲自由的機會嗎?黑社會、美酒、美女、名車的誘惑力我無法抵抗嗎?
「我心裡感到飢渴,想抓住一個可以依靠的東西。」呂說。「想到從少年到青年,一直在犯罪漩渦里打轉,換來的只是牢獄。我感到辛酸。」呂代豪,打殺數年之後,突然體會到狂徒末路的感覺。
陳筱玲第250封來信到了。這封信被呂代豪稱為「天上的信函」。
信很平常,與陳筱玲的其他信函無異,但此情此景,卻讓呂代豪淚流滿面。
「我原以為,信仰是人沒有希望時幻想的花朵,是顛倒的世界觀,是西方滲透中國文明的工具。事實上,陳的每一句平常話,都像是專對我說的,打在我心上。200多封信,我竟從來沒發現過。」
陳筱玲信中說:「衣服臟了,用肥皂來洗;人的靈魂污穢了,需要用什麼來潔凈呢?」
呂代豪至今無法解釋,他那一刻,看到了心靈里的陽光。
呂在監獄里180度的轉變,讓同監舍的人感到害怕。原來呂運動完後是別人主動來按摩的,此後,當一個叫小毛的再來服務時,呂說「我不要了」。
小毛大驚:「我犯了什麼錯?我改!」呂說:「我真的再也不需要了。我覺得自己的行為給世界帶來了不公平。」
呂代豪向監獄申請要了《聖經》,在他的帶領下,這些作惡多端的人開始端坐,牢房裡沒有了吵架和斗毆。呂代豪精通英、日文,喜歡寫文章,開始給中國時報、聯合報副刊寫文章並發表。
呂代豪安心地在監獄等待案件的最後審理,1979年11月19日,他換上干凈的衣服,只帶了一個帆布袋,裡面裝著陳筱玲的500封信和日記,走出連續六年進進出出的監獄大門。呂代豪重獲自由。在飛往台北的飛機上,他在藍天白雲間痛哭。
機場,迎接他的是給他新生的陳筱玲。
家門口,迎接他的是曾痛恨過他的父母,他們淚流滿面。 出獄後的呂代豪決定做生意。但他的確不是做生意的好手。開了兩家發型設計公司,投資拍電影,都失敗了,還欠下幾百萬的外債。收刀入鞘的呂陷入了世俗的苦悶。
1981年,他到「基督教勵友中心」幫忙做義工,這是專門幫助問題青年人和吸毒者的機構。但呂的精神世界此時與基督教無關。他做工程師、賣魷魚羹,忙得不亦樂乎。
「但是心裡仍然很空,我還在尋找什麼。」
1981年9月,呂代豪接受華僑界著名的長老吳勇的建議,開始了神學院學生的生涯。
2個月後,呂正式向陳筱玲求婚。
陳的父親是一個教授,他拒絕了呂代豪向女兒的求婚,「呂代豪能改好,狗都要穿衣服。」
事實上,當初陳筱玲寫信並非她愛上呂,她只想藉此改變一個人。
在呂代豪的請求下,神學院長老吳勇親自出面到教授家提親。呂代豪說:「她從來沒有想到和我結合,但是我註定了要和她結婚。」
1982年1月16日,殺手和女大學生的婚禮在600人的目光中完成。呂代豪和陳筱玲婚後在簡陋的宿舍里留下的黑白照片,他帶在身邊20多年。
呂真正開始了慈善事業。「我發現,做壞事是那麼容易成名,做好事太難。」
神學院二年級時,家鄉大災。呂被神學院派到他曾經禍害過的家鄉五股鄉服務。但他被譏笑、辱罵、吐口水、扔石頭。沒有人相信一個浪子真的悔改。在一個被他曾欺負過的家庭里,一位母親兇狠地用掃帚驅趕他,他忍痛道歉。
數年前,呂代豪被抓獲後,五股的鄉親們放鞭炮祝賀!
呂忍受著家鄉人「暴力」的待遇,做自己該做的。日子過去了,呂代豪得到了回報:五股人原諒了浪子,「歡迎你回家!」
呂代豪說,我在長達近30年的慈善事業中,並沒有閃光的地方,我遇見一個需要幫助的,就幫助一個。我以慈善感化每一個願意改變的人。
呂以自己的經歷改變別人的人生,到他50歲的今天,已經有150個「流氓」重回健康社會——這150人中,有黑社會頭目,有社會混子,有美貌的墮落女子,有吸毒者和酗酒者。
他經常回到他熟悉的監獄,給犯人講述自己的過去。許多聽過他故事的在押犯,積極懺悔,獲得減刑。
1990年代,呂赴美國求學,在美國取得教育學和神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台灣神學界和華人基金的幫助下,呂代豪建立了拓荒神學院並出任院長。
自此,他的足跡遍布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向人們述說「殺手」是如何轉變為傳教士的。
他和「500封信」的妻子生育了一雙漂亮女兒,她們在美國安靜地生活,曾是殺手的父親給她們講自己過去的故事。
擔任世界華人宣教基金會董事長的呂代豪,擁有一個龐大的基金組織,現在他將目光投向大陸。希望通過基金組織和努力,在大陸拯救吸毒者 、酗酒者、艾滋病患者、從事性工作的人回到健康社會。
「我以自己的壞為書,讓那些壞的人們尋求從善路徑。」呂代豪說。「人手上沾了血和罪惡,是永遠不能從心裡洗干凈的。我時刻記著,我做的一切,在救贖自己。」
現在,呂代豪在北京研讀馬列哲學,讀中國的歷史,尋找神學與西方哲學的相通之路。
他是台灣地區領導人,前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好友和顧問;也是他向馬英九傳福音,使其歸向基督。他們閑暇時一起游泳,喝茶聊天,商討政經。呂說,我不會因為和他的關系,放棄公平待人的信仰。
馬英九評價說,從竹聯幫殺手,到慈眉善目的牧師,呂代豪收刀入鞘,向我們表明:從受刑人-更生人-青少年朋友-家長-社會工作者,呂代豪具有可借鑒的意義。
「我收了殺人的刀,但是我操起另外一把刀——希望對犯罪錯的孩子們是把手術刀。」呂代豪常常禱告,感謝神他有了新世界——自由和尊嚴的世界。
「人生的上半場打不好沒有關系,還有下半場。只要努力。」呂代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