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訪問
㈠ 俄羅斯外長為什麼頻繁出訪中東
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8月27日至30日訪問了海灣三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成為近年來訪問這三個國家的俄羅斯政府最高級別官員。9月初,他還將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兩國。
在敘利亞戰事漸趨平穩、卡達危機持續難解之際,拉夫羅夫頻繁出訪中東國家格外引人注目。分析人士認為,對俄羅斯來說,中東是其大國外交戰略的重要一環,俄羅斯對中東局勢的高度重視與積極介入直接劍指中東「大棋局」。
其次,俄羅斯在中東和國際舞台的地位有所加強。「與其說是地位,不如說是俄羅斯的形象改善了,因為俄羅斯證明它真正願意打擊恐怖主義,願意幫助其它國家。這提高了俄羅斯在中東和阿拉伯地區的聲望。」蘇爾科夫說。
他認為,盡管許多西方國家對俄羅斯也存在批評,但這些指責根本沒有證據,「沒人能否認俄羅斯為打擊敘境內的 伊斯蘭國 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三,出兵敘利亞有助於促進俄美對話。蘇爾科夫強調,拉夫羅夫曾和美國前國務卿約翰·克里就敘利亞問題保持密切外交聯系,俄美雙方在這一問題上存在協作。
「如果俄美能在敘利亞問題上有效協作,將有助於兩國改善關系、在其它問題上也建立互信。敘利亞問題可以為此發揮一個平台作用。」他說。
㈡ 中國與中東的貿易關系
中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具有戰略合作的性質,經貿合作更是成為雙方關系的突出內容,雙方在能源安全上相互依賴,在許多重大全球性問題上都具有共識。中國與中東雙方在能源安全上相互依賴,經濟關系互補性的日益提升,在許多重大全球性問題上都具有共識。
中阿合作論壇等一批對話平台的建立,提供了雙方集體協調與合作的新機制。中國對中東石油進口需求的增長、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以及中東國家的人口增長和經濟改革,將推動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
(2)中東訪問擴展閱讀
強區域合作,對於中國與中東國家間貿易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沙特、埃及和伊朗都是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沙特和埃及還是「一帶一路」建設合作重點國家。如今,亞投行已經開業,「一帶一路」建設開局良好,這使得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外貿合作有了更好機遇。
正如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采訪中表達的:「一帶一路」、亞投行都是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這盤棋上的重要棋子。
㈢ 塔利班組團正式訪問伊朗,伊朗會在阿富汗局勢上起到什麼作用
塔利班組團正式訪問伊朗會讓伊朗在阿富汗局勢起到讓阿富汗更加快了和平的進程,也是穩了能夠早早讓美軍撤回自己的軍隊,讓阿富汗不再受美國的控制。因為伊朗跟阿富汗都屬於中東國家,而且兩國都有一個相同的性質就是都很討厭美國,因為長期在美國的控制下生活都會想要擺脫這種控制。
那麼有了伊朗作為談判的籌碼,塔利班會有底氣很多,伊朗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這個國家的戰鬥力很強,美國也不敢貿然去動它,不然怕是給自己帶來更多麻煩。而美國入駐阿富汗的軍隊最終是以失敗告終了,也讓我們知道塔利班武裝組織分子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㈣ 美國務卿出訪中東會促成「阿拉伯版北約」嗎
美國務卿出訪中東會不會促成「阿拉伯版北約」,我認為很難,北約是數十年前為了針對蘇聯的,直到蘇聯解體之後又對准了俄羅斯,而現在面對伊朗的問題,美國又想著要在中東地區再建立一個,但是這個北約等於是美國緊急拼湊出來的,想要說服中東八國,我覺得理想是很好的,現實卻是很難的。
但是伊朗沒有服軟,甚至還做出了反擊動作,就比如美軍航母進入波斯灣的時候,伊朗就命令導彈艇發射火箭。但是這些動作除了表達了伊朗的決心,實際上對美國沒有造成什麼威脅,反而讓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以及歐洲國家提心吊膽。而為了安撫這些盟友,美國就緊急派出了蓬佩奧去造訪中東八國,希望促成「阿拉伯北約」,但實際上並不容易,甚至很難。
㈤ 中東訪問為何沒帶夫人
這個或許與宗教信仰有關,在阿拉伯地區丈夫可以娶4個妻子丈夫最大妻子第二,所以在阿拉伯國家女性地位很低不能隨便拋頭露面,所以帶了去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再者,據說之前去個國家都帶著花費不菲民怨甚重,個人認為這個應該大大也知道了為了表率一下也就不帶了,還有就是大大的妻子或許不喜歡沙特,所以也不願意去或許是個原因(當然也有可能生病了不能去了)!
㈥ 中東局勢即將發生變化,卡達斷交真相浮出水面
非常明顯,卡達不是去美國求助調解,而是選擇了美國人的對手,那麼,問題只有一個解:就是中東又一次重新站隊了!接著,世界即將迎來新一輪的能源競爭,中東的政治格局也會發生較大的改變!
㈦ 普京時隔12年訪問沙特,富得流油的沙特午宴是怎麼招待普京的
熏鮭魚,神戶牛肉等豪華奢侈的菜品,據說還有一些沙特的特色菜。沙特本來就很富裕,又遇上這樣的國際大事肯定要好好招待了,而且普京12年才去一次,對沙特來說是稀客也是對國家有很大好處的客人,當然要拿出家裡最好的菜來招待。
很多人都會好奇這么富有的國家招待客人,他們的午宴會是多奢侈。這次普京對沙特的訪問意義非凡,這也表現出沙特國家對中東局勢的立場,或許普京的這一舉動會給中東國家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然這一舉一動也都引起了別國的關注。
㈧ 既然美國要重返亞洲,那麼奧巴馬為何還要訪問中東
因為美國戰略重心表面上是亞太,實際上是中東!中東這塊風水寶地是各個超級大國、大國、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相互博弈的場所!
㈨ 現在的普京在中東地區成了受歡迎的人,美國會有什麼動作
在普京應邀訪問了中東地區以來,現在的普京在中東地區成了受歡迎的人。而美國卻從敘利亞北部撤軍,拋棄了多年的盟友。
在中東地區普京的做法與美國截然相反,通過外交手段成了在中東各地區都轉的開的角色,這可是美國一直都想要的。而美國卻因為種種在中東出現了退卻的趨勢,日前,美國從敘利亞北部撤軍,放棄了一直合作的庫爾德武裝,美國的這些作風受到了人們的很多批評。就這在中東地區的俄進美退的局勢,西方的一些媒體發表的評論可是有很大的醋意呢。
㈩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出訪中東遇到的問題
1997年9月,奧爾布賴特來到中東。這是她擔任國務卿後首訪這一地區。目的很明確:拯救中東和平進程。然而,奧爾布賴特除了分別會晤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巴勒斯擔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和其他五國領導人外,並沒有為中東和平進程帶來一絲好轉。相反,她幾乎在阿拉法特面前遭到了「冷遇「,這從阿拉法特與她握手合影時的冷冷表情足以看出。
在這次斡旋中,奧爾布賴特既沒有如以色列之願,也沒能贏得巴勒斯擔和阿拉伯世界的好感。結束中東之行時,奧爾布賴特生氣地說,除非巴以雙方作出必要的讓步決定,不然她決不會再回中東與阿拉法特和內塔尼亞胡這對冤家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