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森訪問
Ⅰ 內穩態理論的建立者資料
亨德森
姓名:亨德森 Henderson, Thomas
國家或者地區:蘇格蘭
學科:天文學家
發明創造:
簡歷
亨德森(Henderson, Thomas)蘇格蘭天文學家。1798年12月28日生於安格斯郡敦提;1844年11月23日卒於愛丁堡。亨德森是一位律師,但是他以天文學為業余嗜好,如同常有的情況一樣,這種愛好變成了專業。1831年,他被任命為好望角天文台台長。這為他提供了機會,以觀測半人馬座阿爾發這顆不尋常的恆星;它是全天第三亮的恆星,但是它太偏南了,以至直到探險時代開始之時,歐洲人還從未觀測過它。除了正式的天文學學名外,它還沒有自己的名字。亨德森成功地測量了它的視差,測出其數值約為四分之三角秒,這相婁於它的距離是四光年稍多一些。因此,它比天鵝座61星更近。的確,半人馬座阿爾法(它是由三顆恆星組成的)三合星系統乃是迄今所知的最近恆星。三個子星中最近的一顆發現於1915年,它很小又很暗弱,稱為半為馬座比鄰星。亨德森實際上在貝塞耳*之前已完成了計算,但是他的結果到1839年才發表,而優先權則屬於最先發表的人。亨德森被任命為第一任蘇格蘭皇家天文學家,並在愛丁堡以天文學教授終其一生。
姓名:亨德森(Greg Henderson)
國籍:紐西蘭
性別:男
生日:1976.9.10
身高:1.81米
體重:74公斤
項目:自行車
坎農
坎農(1871~1945)
Cannon,Walter Braford
美國生理學家。1871年10月19日生於威斯康星,1945年10月1日卒於新罕布希爾。1896年和1900年先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和博士學位,1906 年起任該校生理學教授。1912~1942年任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彼得-本特和布里格姆醫院的生理學顧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軍醫 。1929~1930年作為訪問學者赴法。1935年來華在協和醫學院工作半年。1936~1938年任美國衛生局主席,積極參加西班牙共和政府反對德意法西斯軍隊的斗爭。30年代末,在援華抗日醫葯機構和聯合援華救濟委員會中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任美國休克和輸血研究委員會理事會主席。 1942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退休。
坎農首創了鉍或鋇餐與X射線在消化道上的造影法。此法很快傳遍各國,成為診斷消化道腫瘤和潰瘍的最得力手段之一。此外他還研究了消化過程中機械動力和胃酸濃度與幽門瓣開閉的關系,1911年發表了《消化作用的機械因素》一書。以後,他進行了多年消化生理方面的研究,1929年寫成了《疼痛、飢餓、恐怖、暴怒時的身體變化》一書。
他在內分泌腺特別是腎上腺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激素在應付緊急狀態中的重要作用。1931年他發現有些神經末梢能釋放一種類似腎上腺素的物質——交感素。證明腎上腺髓質和交感神經系統在維持身體內環境穩定中有重要作用。1932年他把這方面的研究總結為《身體的智慧》一書。1935年,他在北平協和醫學院工作,為中美學術交流和促進中國生理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926年坎農正式命名「內環境穩定」或「自穩態」,並根據他自己的實驗結果進一步加以肯定。自坎農以後,「內環境穩定」成了生物學中最有影響的概念之一。他還積極參加廣泛的社會活動,並寫成了《研究者的道路:一個科學家研究醫學的經驗》一書。
Ⅱ 請幫忙翻譯一篇文章。
漫遊
約翰·亨德森昨晚很晚才從開車回家筋疲力盡的商務之旅。他已經推遲訪問該公司的新總部為了在午夜以前回家,現在他又有麻煩保持清醒。他把收音機音量開大一點,試圖把注意力集中在新聞-一些關於搶劫,但他的眼睛不停地關閉。他的妻子是在家鄉代頓市,他錯過了她的公司,在這次長途旅行。
就在那時他注意到漫遊在路的另一邊。甚至沒有想他在做什麽,他放慢了速度,停下車。他不禁感到遺憾的年輕人,他長這么濕及悲慘的雨。「去」,他說。
約翰想起他搭便車回家,從大學之前,他有一輛車。他不能忍受坐在路邊走了好幾個小時,等待游樂設施。立即的漫遊進來,約翰感到抱歉,他已經把他抱起為止。這個年輕人有一種奇特的臉和非常銳利的眼光。他的衣服被老又臟,和他的長頭發需要切割健身操點了一支煙,說他要去Woodsville但當約翰問他其他問題,這個年輕人避免給他任何個人信息,改變了話題。約翰開始流汗和他的思維就會緊張地給他的錢包和所有的錢他背著。他不顧一切地試圖記住播報員所說的早期關於搶劫。別開玩笑了!他對自己說。停止想像出來的事情!這傢伙不是一個罪犯。這個裝置有什麼用驚慌?
雖然他已經戒煙了3個月前,約翰感到好像擁有一支香煙。他問他的乘客為一體的,但在點燃之前,他必須要等待他的手停止晃動。在下一個小鎮約翰停下車來,說,「我只是似乎不能保持清醒,我想我會嘗試找一家賓館里的,在這兒過夜。」他道歉的漫遊緊張因為沒能開車送他去Woodsville。
年輕人慢慢地把手伸進他的口袋裡。「就是這個!「思想約翰。」我是一個已死的人。」在那一刻他認為喊救命,但不是一把槍或一把刀,漫遊拿出幾起皺的帳單、給他們給約翰。「噢,不。我不想要你的錢。剛剛擺脫,好嗎?「
這個年輕人看起來很困惑,但堅持給約翰的錢——500元。」我父親是約翰Baresford,石油百萬富翁,你看,」他說。「謝謝你帶我到這地步。」
約翰一直等到他的乘客已經消失的形式視線之外,然後他踩下油門駛出了小鎮。他期待著回家。瑪莎永遠不會相信!他對自己說。
Ⅲ 求推薦管理學的著名書籍及管理大師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1.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主要貢獻: 勞動分工、「共同利益」的觀點,提出分工理論,著有《國富論》
2.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1771-1858)
主要貢獻:提出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人本管理的先驅
3.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
主要貢獻:進一步發展了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思想;體力和腦力勞動分工主張;勞資關系協調;發明計數機器。著有《論機械和製造業的經濟》
4.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主要貢獻:理論集中在科學管理方面,制訂工作定額;選擇第一流工人;標准化管理;差別計件工資;精神革命。著有《科學管理原理》等。
5.卡爾·巴思(Carl G. Barth,1860-1939)
主要貢獻:執行泰勒制的正統的忠實信徒。著有《作為泰羅管理制度一部分的機械廠計算尺》
6.亨利·甘特(Henry L. Gantt,1861-1919)
主要貢獻:發明了甘特圖,著有《甘特圖表:管理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工具》、《工業領導》
7.弗蘭克·吉爾布雷斯(Frank B. Gilbreth,1868-1924)
主要貢獻: 主要貢獻是時間和動作研究、計時軌跡攝影技術。
8.莉蓮·吉爾布雷斯(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主要貢獻:吉爾布雷斯的妻子。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
9.哈林頓·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
主要貢獻:效率的大祭司,提出效率的十二個原則,著有《十二個效率原則》
10.莫里斯·庫克(Morris Cooke,1872-1960)
主要貢獻:主要貢獻是在大學和市政管理方面
11.亨利·法約爾(Henry Fayol,1841-1925)
主要貢獻:古典組織理論,提出了職能原則和管理原則,著有《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等。
12.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
主要貢獻:古典組織理論,權力論;研究組織的官僚模式,著有《社會與經濟組織理論》。
13.林德爾·厄威克(Lyndall F. Urwick,1891-1984)
主要貢獻:國際管理協會的首任會長;研究綜合古典管理理論,最大的貢獻是對經典的管理理論進行了綜合。提出了組織的八項原則,著有《行政管理原理》、《管理的要素》
14.盧瑟·古利克(Luther H. Gulick,1892-1993)
主要貢獻:綜合古典管理理論,提出管理的七項職能說,著有《管理科學論文集》
15.瑪麗·帕克·福萊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l933)
主要貢獻:過渡期,架起古典管理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的橋梁,主要思想集中在行政管理,提出整合與責任分擔問題,著有《動態的行政管理》等。
16.雨果·孟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l9l6)
主要貢獻:過渡期,工業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17.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主要貢獻:提出霍桑實驗,人際關系理論。著有《工業文明的人類問題》、《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
18.弗里茨·羅特利斯伯格(Fritz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
主要貢獻:突出人際關系理論,與梅奧合作20餘年。
19.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
主要貢獻:決策理論學派,提出了決策理論。著有《行政管理行為》和《人工科學》兩個系列論著。他的經典著作《管理行為》(1947)的基礎是其關於管理決策制定的博士論文。他既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又是計算機科學圖靈獎的得主。
20.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l970)
主要貢獻:美國行為心理學家,提出需求五層次理論,著有《激勵與個性》、《良好精神管理》等。
21.克萊頓·阿爾德佛(Clayton Alderfer)
主要貢獻:提出需要層次的ERG需要理論
22.戴維·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
主要貢獻:提出需要層次的成就動機理論
23.道格拉斯·麥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
主要貢獻:人際關系學方面的思想家,提出X-Y理論,著有《企業的人事方面》等。
24.約翰·莫爾斯(John Morse)
主要貢獻:提出人性假設的超Y理論,著有《組織及其他成員:權變法》。
25.威廉·奧奇(William G. Ouchi)
主要貢獻:提出人性假設的Z理論,著有《Z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
26.克里斯·阿基里斯(Chris Argyris)
主要貢獻:提出人性假設的不成熟-成熟理論,著有《人性與組織》等
27.庫爾特·盧因(Kurt Lewin,1890 - 1947)
主要貢獻:提出團體行為理論:「團體力學」和「非正式組織」,著有《人格的動力理論》、《社會科學中的場論》
28.利蘭·布雷德福(Leland Bradford)
主要貢獻:提出群體行為:「感受性訓練」- 實驗室訓練
29.斯金納(B. F. Skinner)
主要貢獻:提出行為修正的強化理論,著有《有機體的行為:一種實驗的分析》《科學與人類行為》
30.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ra)
主要貢獻:提出行為修正的自我強化理論
31.萊曼·波特(Lyman Porter)
主要貢獻:提出綜合激勵模型,著有《管理態度和成績》
32.維克多·維魯姆(Victor H. Vroom)
主要貢獻:提出效價-手段-期望理論,著有《工作與動機》
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
主要貢獻:提出雙因素理論,著有《工作的激勵因素》
34.斯塔西·亞當斯(J. Stacy. Adams)
主要貢獻:提出公平理論,著有《工人關於工資不公平的內心沖突同其生產率的關系》、《社會交換中的不公平》
35.哈羅德·凱利(Harold H. Kelley)
主要貢獻:提出歸因理論,對海德的歸因理論進行又一次擴充和發展。著有社會心理學的歸因理論》
36.哈羅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
主要貢獻:西方現代管理理論形成的標志、管理過程學派代表、強調管理的概念、理論、原理和方法,著有《管理學》
37.切斯特·巴納德(Chester Barnard,1886-1961)
主要貢獻:社會系統學派創始人、主要研究經理人員的職能、組織與管理,著有《經理人員的職能》
38.斯坦利·西肖爾(Stanley E. Seashore)
主要貢獻:當代經濟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組織有效性評價標准」
39.坦南鮑姆(Robert Tannenbaum)
主要貢獻:領導連續體理論,著有《如何選擇領導模式》
40.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小組
主要貢獻』:提出領導行為的二維構面理論
41.倫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密執安研究)
主要貢獻:支持關系理論的創始人,提出四種領導體制,著有《新型的管理》、《人類組織》
42.羅伯特·布萊克(Robert R. Blake)
主要貢獻:提出管理方格理論,著有《管理方格》
43.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
主要貢獻:權變理論學派創始人,提出領導類型權變理論,著有《權變模型一領導效用的新方向》
44.羅伯特·豪斯(Robert J House)
主要貢獻:提出領導權變理論:途徑-目標理論;
45.保羅·赫塞(Paul Hersey)
主要貢獻』:提出領導行為權變理論:領導生命周期理論,著有《情境領導》
46.理查德·約翰遜(Richard A. Johnson)
主要貢獻:系統管理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63年與卡斯特、羅森茨韋克合寫《系統理論和管理》
47.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
主要貢獻:系統管理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70年與羅森茨韋克合作發表的《組織與管理—一種系統學說》比較全面地論述了系統管理理論。提出卡斯特模式:組織變革的6個步驟,
48.詹姆斯·羅森茨韋克(James E. Rosenzweig)
主要貢獻:系統管理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63年與約翰遜、卡斯特三人合寫《系統理論和管理》、1970年與卡斯特合作發表的《組織與管理—一種系統學說》比較全面地論述了系統管理理論。
49.詹姆斯·格黑爾·米勒(James Grier Miller)
主要貢獻:系統管理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0.梅薩·羅維奇(M. Mesarovie)
主要貢獻:系統管理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1.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
主要貢獻: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美國管理學家和管理咨詢人員,被認為是當代西方影響最大的管理學家之一。突破思想是從目標管理到管理知識工人的過程,著有《管理的實踐》、《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等。
52.歐內斯特·戴爾(Ernest Dale)
主要貢獻: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主要貢獻是比較管理經驗研究,著有《偉大的組織者》、《企業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53.威廉·紐曼(William Newman)
主要貢獻: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美國管理學家,著有《經濟管理活動:組織和管理的技術》、《管理的過程》、
54.阿爾弗雷德·P·斯隆(Alfred P.Sloan)
主要貢獻: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美國高級經理、長期擔任通用汽車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首創事業部制組織結構。著有《我在通用汽車公司的年代》
55.保羅·勞倫斯(Paul R. Lawrence)
主要貢獻:權變理論學派代表人物,著有《復雜組織的分化和整體化》、《組織和環境》
56.弗雷德·盧桑斯(Fred Luthars)
主要貢獻:權變理論學派代表人物,系統地介紹了權變管理理論,提出了用權變理論可以統一各種管理理論的觀點。著有《管理導論:一種權變學說》
57.瓊·伍德沃德(英國,Joan Woodward)
主要貢獻:權變理論學派代表人物,英國女管理學家。組織設計權變理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經營管理和工藝技術》、《工業組織:理論和實踐》、《工業組織:行為和控制》、
58.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主要貢獻:西方管理學界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貢獻在於對管理者工作的分析,著有《經理工作的性質》。
59.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Elwood Spencer Buffa)
主要貢獻:研究現代化生產管理方法和管理科學的著名學者,西方管理科學學派代表人物。提出決策的四種類型。著有《生產管理基礎》
60.W·愛德華茲·戴明(W. Edwards Deming)
主要貢獻:主要是「質量管理」和質量管理十四法,有力指導了豐田汽車公司管理。著有《走出危機》。
61.約瑟夫·朱蘭(Joseph Juran)
主要貢獻: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思想,質量三元論,把80/20原則引人質量管理,著有《質量控制手冊》、《朱蘭論質量領導》等
62.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
主要貢獻:突破性思想是:推銷、交流和誘導問題。著有《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等。
63.詹姆士·錢皮(James Champy)
主要貢獻:突破思想為經營的重造思想,與哈默提出BPR(業務流程重組),著有《重造企業》對工作流程進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並徹底改革。
64.馬文·鮑爾(Marvin Bower)
主要貢獻:現代管理咨詢之父,開創管理咨詢行業,締造了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傳奇故事,主要理論是公司文化和價值、團隊工作和計劃管理、管理顧問的專業化等領域。著有《管理意志》、《領導意志》。
65.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
主要貢獻:日本戰略之父,是企業家的戰略頭腦,提出成功的戰略和關鍵因素,是40多本書的作者。著有《戰略家的思想》、《沒有國界的世界》。
66.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
主要貢獻:提出變革是企業獲得生存的唯一出路。著有《追求卓越》開辟了商業書籍榮登暢銷書榜首的先河,《管理的革命》
67.布魯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
主要貢獻:創建了第一家純粹的戰略顧問公司:波士頓咨詢公司,提出波士頓矩陣。
68.亨利·福特(Henry Ford)
主要貢獻:美國福特汽車創始人,主要突破性思想是大規模生產,著有《我的生活和工作》。
69.小托馬斯·沃特森(Thomas Watson Jr.)
主要貢獻: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前董事長,深入探討公司的立業宗旨,著有《一個企業和它的信念》。
70.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
主要貢獻:惠普公司的創始人之—,著有《惠普之道》
71.盛田昭夫(Akito Morita)
主要貢獻:日本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突破性思想主要在「日本管理」領域,著有《日本製造》。
72.松下幸之助(Konosuke Matsushita)
主要貢獻:松下是松下公司的創立者。實行水壩式經營。突破性思想是客戶服務、企業家的企業天才等,著有《不僅僅為了麵包》。
73.羅伯特·湯賽德(Robert Townsend)
主要貢獻:美國快遞公司13年的總裁,揭露了現代組織的臃腫、愚蠢和荒唐,著有《提升組織》
74.哈羅德·傑林(Harold Geneen)
主要貢獻: ITT(國際電報電話公司)的總裁,公司連續買進了共計350家,其中包括艾為斯汽車租賃公司、喜來登酒店集團,突破性思想為用事實分析和管理,著有《協同作用神話》等。
75.伊戈爾·安索夫(Igor Ansoff)
主要貢獻:是對戰略管理學的清晰構想做系統闡述的關鍵人物之一,主要理論成就是戰略化管理和差距分析及協同理論,著有《公司戰略》。
76.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
主要貢獻:全世界關於競爭戰略的最高權威。提出了決定產業競爭的五種力量,三種基本的競爭戰略,分析競爭對手的四種要素等具有深遠影響的見解。著有《競爭戰略》、《競爭優勢》、《國家競爭力》等。
77.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
主要貢獻:提出了公司核心競爭力理論,」是九十年代企業戰略問題的代表人物。著有《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等。
78.理查德·帕斯卡爾(RiChard Pascale)
主要貢獻:提出7S結構,提供了一種比較美國和日本管理的方法。著有:《日本企業的管理藝術》、《艱難的管理》
79.羅莎貝絲·摩絲·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
主要貢獻:創立了好尺度咨詢公司,主要研究戰略、創新和變革方面,提出了「授權」的概念,著有《當巨人學跳舞時》、《變革大師》等。
80.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
主要貢獻:提出三種新的組織形式:三葉草組織、聯邦組織、3I組織。著有《理解組織》、《非理性的年代》和《空雨衣》等。
81.阿爾弗雷德·錢德勒(Alfred Chandler)
主要貢獻:主要研究戰略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多事業部制企業的經營等問題,著有《戰略與結構》等。
82.舒曼特拉·高沙爾(Sumantra Ghoshal)
主要貢獻:印度學者,提出了全球化和公司結構思想,提出個性化公司的概念,著有《個性化的公司》等。
83.彼得·聖吉(Peter Senge)
主要貢獻:麻省理工學院組織化學習中心負責人。最大貢獻是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及其操作要義。著有《第五項修煉》等。
84.吉爾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
主要貢獻:荷蘭心理學家,突破性思想為文化管理,著有《文化的重要性》等。
85.馮斯·瓊潘納斯(Fons Trompenaars)
主要貢獻:討論管理者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文化因素是如何影響人們的行動的,列舉幾種文化的沖突,著有《跨越文化浪潮》等。
86.埃德加·沙因(Edgar Schein)
主要貢獻:組織心理學領域的創始人之一,提出的「企業文化」概念,為以後企業文化的研究開辟了道路。著有《組織文化與領導》、《組織心理學》等。
87.埃里奧特·傑奎斯(Elliott Jaques)
主要貢獻:加拿大裔心理學家,提出企業的管理水平應基於領導決策之前所花費的可測時間長度和根據時間長度所應獲得的報酬。著有《企業文化之改變》、《時間的自由度》
88.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
主要貢獻:美國未來學家突出貢獻劃分人類三個時期。著有《未來的沖擊》、《第三次浪潮》
89.約翰·奈斯比特(John Naisitt)
主要貢獻:未來學領域的權威人物,探討了十個方面的結構性改革,著有《大趨勢》該書銷售了800萬冊。
90.瑪麗·帕克·福列特(Mary Parker Follett)
主要貢獻提出了管理培訓和領導者要接受教育的觀點,指出了處理沖突的三種手段。
91.華倫·本尼斯(Warren Bennis)
主要貢獻:組織發展理論的先驅者,突破性成就是對組織理論的發展,在組織動力學框架下論述領導。著有《領導者:掌管的策略》、《組織天才》等。
92.勞倫斯·彼得(Laurence Peter)
主要貢獻:研究的重點集中於企業和管理等級制度方面,核心是「彼得原理」。著有《彼得原理》
93.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
主要貢獻:美國研究院研究員,近三十年來主要的營銷大師。指出,企業優先考慮的中心應是滿足顧客而不應是簡單的生產商品,主導公司的應是營銷而不是產品。重點理論在全球化和市場學領域,著有《營銷中的改革創新》、《營銷近視》等
94.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主要貢獻:營銷學領域的主要權威人物之一。提出,「營銷者的任務是推銷產品實體中所包含的利益或服務,而不能僅限於描述產品的形貌。」提出將市場營銷看作經濟活動的中心環節,著有《營銷管理》等。
95.傑伊·洛希(Jay W. Lorsch)
主要貢獻:提出人性假設的超Y理論,著有《組織及其他成員:權變法》。
96.愛德華·勞勒(Edward Lawler)
主要貢獻:提出綜合激勵模型,著有《管理態度和成績》
97.沃倫·施密特(Warren H. Schmidt)
主要貢獻:提出領導連續體理論,著有《如何選擇領導模式》。
98.簡·莫頓(Jane S. Mouton)
主要貢獻:提出管理方格理論,著有《管理方格》
99.特倫斯·米切爾(Terence R. Mitchell)
主要貢獻:提出領導權變理論:途徑-目標理論;
100.肯尼斯·布蘭查德(Kenneth Blanchard)
Ⅳ 參加火炬傳遞的國家對這個國家有什麼意義
4月2日,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境外傳遞的第一棒火炬將在有著「蘋果之城」美譽的阿拉木圖市點燃,包括阿拉木圖市市長以及哈薩克著名運動員在內的80名火炬手將高擎「祥雲」火炬拉開奧運聖火境外傳遞的序幕。華奧搜狐為此提前專訪了哈薩克公使銜參贊沙克拉特·努雷始夫,請他就奧運火炬傳遞等問題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並介紹哈薩克。 希望世界上更多的朋友了解阿拉木圖 記者:您好,這次特地過來訪問您關於奧運的預期和想法,對於奧運火炬傳遞的想法? 哈薩克參贊:奧運火炬的傳遞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國家以前沒有舉辦過這樣的活動,這次奧組委決定將聖火經過阿拉木圖,這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責任。 所以,我們希望這次通過奧運火炬的傳遞,可以宣傳我們的國家,宣傳我們美麗的阿拉木圖。因為世界上很多人都不了解哈薩克,都不了解阿拉木圖,通過這次這個活動,我們希望世界上更多的朋友了解阿拉木圖。 相信他們會在火炬傳遞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 記者:阿拉木圖是境外火炬傳遞第一站,您能對你熟悉的火炬手說幾句精彩的點評嗎? 哈薩克參贊:這次參加火炬傳遞的一共有80多名,其中18個人是火炬傳遞贊助商,其中五個是奧委會指定的,其他的50多名都是我國政府指定的,其中有很多藝術家和體育家,對我們國家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對以這八十個人我很難一一做出評價,他們中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比如其中有一個人是1957年的時候年僅20多歲作為蘇聯隊的成員參加奧運會的,有很多的正在為國家的體育事業做出努力的人。我相信他們會在火炬傳遞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 哈薩克已經是亞洲第四的體育強國 記者:據我所知,哈薩克人民非常熱愛運動,在冰上運動方面表現非常出色的,您能對你們國家現在的體育狀況做出評價嗎? 哈薩克參贊:我們國家的體育發展狀況良好。國家的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國家有錢就可以撥款支持體育發展。現在哈薩克已經是亞洲第四的體育強國,第一當然是中國,不久前中國在長春主辦冬亞會的時候,哈薩克就已經取得第四名的成績。 記者:哈薩克傳統的飲食和文化都是哪些? 哈薩克參贊:很多人都認為哈薩克的人吃飯以肉為主,這就是一個傳統的飲食。但現在已經是21世紀,世界都在不斷的變化,哈薩克有130多個民族,有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飲食。哈薩克以前是蘇聯的一個成員國,因此受西方的飲食影響也比較大。但是,我們依然保持著我們自己傳統的飲食文化,比如說馬奶子等。 國家領導肯定會參加北京奧運開幕式 記者:2008奧運會的開幕儀式,哈薩克的首腦會參加嗎? 哈薩克參贊:那是肯定,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已經決定在8月8號到達北京參加奧運開幕式。 記者:你們對2008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留有什麼印象呢? 哈薩克參贊:我們給予高度的評價,因為我長期在北京,對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也是非常了解。已經完成37個體育建築的建設,T3航站樓已經建好,北京的環境一天比一天好,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一定會完成得非常順利。 記者:中國的體育的發展你有什麼感想 哈薩克參贊:中國的體育最近幾年發展得非常迅速,首先有人的因素,也有資金的因素,中國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體育場館,體育場,國家和政府不斷為人民創造體育運動的條件,中國的運動員數量非常多,而且已經取得亞洲第一,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成績。我希望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能取得第一的好成績。 記者:請您談談哈薩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和已經取得的成績? 哈薩克參贊:哈薩克是91年的時候剛剛獨立的,我們的歷史只有16年,我希望這次在北京奧運會上,取得十塊獎牌,其中三枚金牌,我們國家對取得獎牌的運動員會給於25萬美元的獎勵。 會通過滑雪,滑冰,騎馬的方式傳遞火炬 記者:為了這次火炬接力的順利,你們做了哪些准備? 哈薩克參贊:因為在4月2號在阿拉木圖市傳遞一天,4月1號的時候,火炬將由北京運往阿拉木圖。4月2號上午10點開始火炬傳遞第一階段,傳遞路程20公里,有80多個火炬手。我們會通過滑雪,滑冰,騎馬的方式傳遞火炬。大家可以看到美麗的,綠色的阿拉木圖,看到美麗的哈薩克的建築物。 記者:火炬是第幾次傳遞到你們國家? 哈薩克參贊:是第一次,我們的責任很重,我希望向全世界展現我們的實力和能力,證明我們可以舉辦這么一個有世紀意義的活動。 聽說張藝謀會在開幕式上給全世界一個驚喜 記者:您希望在開幕儀式上看到什麼樣的內容? 哈薩克參贊:聽說張藝謀會在開幕式上給全世界一個驚喜,我現在都不敢想像開幕式到底是怎麼樣的?但我相信一定會非常精彩。中國經濟實力雄厚,人才輩出,我相信開幕市一定會非常精彩。
Ⅳ 持哪些國家簽證可以進入南非
在訪問時間不超過90天時無需提供入境簽證即可獲得入境許可,過境時亦無需提供簽證:非洲聯盟通行證、安多拉、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波札那、巴西、加拿大、智利、捷克共和國、丹麥、厄瓜多、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冰島、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日本、列支敦斯登、盧森堡、馬爾他、摩納哥、荷蘭、紐西蘭、挪威、巴拉圭、葡萄牙、聖馬利諾、新加坡、西班牙、聖文森特和格林娜達、瑞典、瑞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屬根西島和澤西,馬恩島和維爾京群島、愛爾蘭共和國、英國海外領土持英國護照的國家: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南極領地,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福克蘭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聖赫勒拿及屬地 (復活節島,戈夫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皮特凱恩,亨德森,迪西和奧埃諾群島,塞普勒斯主權基地南喬治亞和南三明治群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烏拉圭、委內瑞拉、美國、辛巴威。
在訪問時間不超過30天時無需提供入境簽證即可獲得入境許可,過境時亦無需提供簽證:安地卡及巴布達、巴貝多、貝里斯、貝南、玻利維亞、維德角、哥斯大黎加、塞普勒斯、加彭、蓋亞那、香港(僅限英國海外護照和香港特區護照持有者)、匈牙利、約旦、賴索托、澳門(僅限澳門特區護照持有者)、馬來西亞、馬拉維、馬爾地夫、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秘魯、波蘭、塞席爾、斯洛伐克共和國、韓國、斯瓦士蘭、泰國、土耳其、尚比亞
Ⅵ 固定的空間是流動的美,要如何達成這個要求
當談到放在家裡的傢具時,您希望它在您的空間中產生一定的流動。正如Zulily的首席編輯設計師Ashley Bowen所描述的那樣,您的傢具應「在一個空間內以及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的視覺和物理運動。應該感覺流暢且易於物理地移入和移出」。
博恩說,但人流不僅僅是給您和您的客人提供呼吸空間。她解釋說:「一個良好的流程還將具有將它們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視覺元素,」她補充說,其中可能包括諸如匹配材質和顏色以及重復形狀之類的元素。如果您想在自己的空間中在物理和視覺上創造更好的流程,這就是您可以做的。
考慮樣式和紋理。
亨德森說,一種使傢具產生視覺流的簡單方法是改變其重量和樣式。她說:「例如,如果您有一個大而矮矮胖胖的沙發,則可以用精緻的茶幾平衡它。」「通過混合使用各種樣式和重量,您的房間將感覺平衡,而不是'太輕'或'太重',並且幾乎總是保證良好的流動性。」鮑恩補充說,重復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將您的空間外觀聯系在一起,從而為眼睛帶來順暢的流動。考慮在整個空間中添加相同色調的流行音樂,或將彎曲的沙發與圓形的重音枕頭配對。
不要忘記功能。
有時候,流程只是歸結為功能,Bowen說。她說:「在卧室里,最好專注於最大程度地提高舒適度和功能性。」「確保您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滾下床,並且在漫長的一天過後可以輕松進入。」談到放置梳妝台的位置時,請給它「足夠的空間,以將抽屜完全拉出,並避免深夜的腳趾根部有清晰,寬闊的通道,」鮑恩說。
您的餐廳是另一個空間,流量等於功能。「不要忘記,您將在這個空間中進出食物和菜餚,因此功能設計是關鍵,」 Bowen說。她說,在這里,她建議將桌子和椅子放在房間的中央,每件傢具的尺寸「應有足夠的空間進出每個座位,」她說。
Ⅶ 美國爵士樂之父是誰
美國爵士樂之父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他是爵士樂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人物。每一本關於爵士樂的書,都會提及他的名字。他對於爵士樂的重要意義,就好像古典音樂的巴赫,搖滾樂的貓王。
1925年,阿姆斯特朗在芝加哥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號演奏家之一。25歲時已經被認為是爵士樂的標志。
1931年,他帶領他的樂團遠赴英國和歐洲,在那裡他們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阿姆斯特朗成為世界公認的爵士樂演奏家,他在1923年—1967年錄制的曲目,年代涵蓋相當廣泛,被世人稱為「爵士聖經」。
(7)亨德森訪問擴展閱讀: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主要作品
阿姆斯特朗的經典作品包括《星塵》(Starst)、《多美好的世界啊》(What a wonderful world)、《當聖人參與比賽時》(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做一個關於我的小小的夢》(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等。
《我們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時間》(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是007系列電影《勇闖海底城》中的配樂。1994年時,這首歌在受到吉尼斯關注,也幫阿姆斯特朗東山再起。這首歌再次發行之後在榜單上排名第三。
Ⅷ 諾貝爾的設置的原因獎項的設立歷年來的獲獎者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聖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瑞典議會通過了《頒發諾貝爾獎金章程》,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遺囑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為紀念諾貝爾,出資增設了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該獎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個獎項同時頒發。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全世界為保護環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這項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的「聯合國——地球是一體」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由「地球是一體」協會在聯合國的贊助下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其中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20世紀60年代約為7.5萬美元,80年代約為22萬美元,90年代達到1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5萬美元)。2005年每項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 諾貝爾遺產到底有多少錢
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諾貝爾獎特別是和平獎在評選過程中有時仍受政治等因素影響。
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沒有復議。在發表最後結果時,也只有獲獎人的姓名和簡要理由。有關評選的記錄和候選人材料等,50年內都不得向外界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諾貝爾獎各頒獎機構都極為強調其嚴格的獨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對評選結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獎金由瑞典中央銀行提供,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負責評定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首建於1786年,是以維護和發展瑞典文學和文字為宗旨的國家學院。18名終身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每年10月的一個星期四公開宣布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根據古老的傳統,退出文學院的院士名額將不添加,只有在現任院士去世後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當日出版的《瑞典日報》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學院,原因是他對文學獎評委會2004年評選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滿。
諾貝爾獎的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這個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和原則為:
——評選過程的第一步是推薦候選人。推薦者必須有一定資格,他們必須是:前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某些國際性會議和組織的成員(和平獎)、各國議會議員和內閣成員(和平獎)。任何人都不能推薦自己為獲獎者。瑞典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推薦候選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結束,9月份左右推薦人把推薦報告遞交有關評選機構。評選委員會在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討論後,於10月中旬公布評選結果。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對候選人的評審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到9月份時,各領域的獲獎人已基本內定,然後由評委會召開大會正式決定。
——10月的第二個星期里,選出本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選舉結果揭曉,立即通知獲獎者。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和平獎)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在瑞典,由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瑞典諾貝爾基金會宣布,2006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在10月第一周和第二周舉行,各獎項的獎金均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歷屆諾貝爾獎獲獎名錄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倫琴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范托霍夫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貝林因血清療法防治白喉,破傷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因詩《命運》、《幸福》、《眼睛》等散文;《論藝術》、《詩句的斷想》等著作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士人桂南因創立國際紅十字會、法國人帕西因創立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而共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洛倫茲因創立電子理論、荷蘭科學家塞曼因發現磁力對光的塞曼效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費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羅斯因發現瘧原蟲通過瘧蚊傳入人體的途徑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士人戈巴特因創建國際和平局、桂科蒙因宣傳和平、反對戰爭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歷史學家塞道爾·蒙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因發現天然放射性現象、居里夫婦因發現放射性元素鐳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科學家阿倫紐斯因電解質溶液電離解理論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科學家芬森因光輻射療法治療皮膚病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羅馬史》、《羅馬國家法》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克里默因仲裁國際爭端,推動國際和平運動,領導國際工人協會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4年12月10日第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瑞利因發現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拉姆賽因發現六種惰性所體,並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俄國科學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學研究的巨大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萊·埃薩吉雷因劇作《在劍柄上》、《最後的夜晚》、《懷疑》等、法國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詩《米海耶》《仁那皇後》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73年成立的國際法協會因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勒納因陰極射線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拜耳因研究有機染料及芳香劑等有機化合物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科赫因對細菌學的發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因小說《三部曲》、《你往何處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奧地利女強人蘇納特因積極促進世界和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6年12月10日第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因研究氣體的電導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穆瓦桑因分離元素氟、發明穆瓦桑熔爐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義大利科學家戈爾吉和西班牙科學家拉蒙·卡哈爾因對神經系統結構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卡杜齊因詩《撒旦頌》,著作《早期義大利文學研究》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總統羅斯福因成功調解日俄沖突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邁克爾遜因測量光速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畢希納因發現無細胞發酵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因發現瘧原蟲在致病中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作家魯德耶德·吉卜林因詩《營房歌曲》、小說《吉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義大利人莫內塔因堅持不懈地宣傳和平思想、法國人雷諾為解決國際爭端樹立了典範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李普曼因發明彩色照片的復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蛻變和放射化學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埃爾利希因發明「606」、俄國科學家梅奇尼科夫因對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歐肯因《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阿諾德森因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聯盟盡力奔波、丹麥人巴耶因積極從事國際和平運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德國科學家布勞恩因發明無線電報技術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因催化、化學平衡和反應速度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士科學家柯赫爾因對甲狀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術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說《古斯泰·貝林的故事》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利時人貝爾納特因調解國際爭端、爭取限制軍備、法國人德康斯坦因促進法美和解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范德瓦爾斯因研究氣體和液體狀態工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拉赫因脂環族化合作用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俄國科學家科塞爾因研究細胞化學蛋白質及核質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海澤因小說《傲子女》、《天地之愛》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891年成立的國際和平局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維恩因發現熱輻射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瑪麗·居里(居里夫人)因發現鐳和釙,並分離出鐳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科學家古爾斯特蘭因研究眼的屈光學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比利時作家梅特林克因劇本《青鳥》、《莫娜娃娜》獲諾貝爾文學獎。
奧地利人弗里德因創建幾種宣傳和平的刊物,並創建國際新聞協會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達倫因發明航標燈自動調節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格利雅因發現有機氫化物的格利雅試劑法、法國科學家薩巴蒂埃因研究金屬催化加氫在有機化合成中的應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醫生卡雷爾因血管縫合和器官移植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霍普特曼因劇本《織工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魯特因促使24項雙邊仲裁協定的簽訂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3年12月10日第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卡曼林歐尼斯因研究物質在低溫下的性質,並制出液態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士科學家韋爾納因分子中原子鍵合方面的作用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裡歇特因對過敏性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印度詩人泰戈爾因詩《新月集》、《吉檀迦利》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利時外交官拉方丹因促使日內瓦和平會議通過阻止空戰決議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勞厄因發現晶體的X射線衍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理查茲因精確測定若干種元素的原子量獲諾貝爾化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康·勞倫斯·布拉格父子因用 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威爾泰特因對葉綠素化學結構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因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6年12月10日第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典作家海登斯坦因詩《朝聖與漂泊的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12月10日第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巴克拉因發現 X射線對元素的特徵發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丹麥作家吉勒魯普因小說《日耳曼人的徙工》、丹麥作家彭托皮丹因小說《希望之鄉》、《幸運的彼得》、《冥國》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63年成立的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因在建立戰俘與家屬通訊方面的大量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普朗克因創立量子論、發現基本量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哈伯因氨的合成獲諾貝爾化學獎。
註:本屆諾貝爾獎僅頒發兩項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斯塔克因發現正離子射線的多普勒的效應和光線在電場中的分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利時科學家博爾德因發現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學診斷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士作家斯皮特勒因史詩《奧林匹亞的春天》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總統威爾遜因倡議創立國際聯盟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士科學家紀堯姆因發現合金中的反常性質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能斯脫因發現熱力學第三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1921年補發)
丹麥科學家克羅格因發現毛細血管的調節機理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作家漢姆生因小說《土地的成長》、《維克多利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布爾茨瓦因在創立國際聯盟中做了大量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籍德裔科學家愛因斯坦闡明光電效應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學、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質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作家法郎士因小說《現代史話》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布蘭延、挪威人蘭格因倡導國際和平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丹麥科學家玻爾因研究原子結構及其輻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阿斯頓因用質譜儀發現多種同位素並發現原子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希爾因發現肌肉生熱、德國科學家邁爾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謝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班牙作家貝納文特·馬丁內斯因劇本《利害關系》、《星期六晚上》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挪威人南森因領導國際賑濟飢荒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3年12月10日第二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密立根因測量電子電荷,並研究光電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普雷格爾因有機物的微量分析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加拿大科學家班廷、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因發現胰島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愛爾蘭作家葉芝因詩劇《胡里痕的凱瑟琳》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12月10日第二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典科學家西格班因研究 X射線光譜學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埃因托芬因發現心電圖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波蘭作家萊蒙特因小說《農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弗蘭克、赫茲因闡明原子受電子碰撞的能量轉換定律而共同獲得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席格蒙迪因闡明膠體溶液的復相性質獲諾貝爾化學獎。
愛爾蘭作家肖伯納因劇本《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策劃簽訂《洛迦諾公約》、美國人道威斯因制定道威斯計劃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佩林因研究物質結構的不連續性,測定原子量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科學家斯韋德堡因發明高速離心機並用於高分散膠體物質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醫生菲比格因對癌症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黛萊達因小說《離婚之後》、《灰燼》、《母親》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白里安因促進《洛迦諾和約》的簽訂、德國人施特萊斯曼因對歐洲各國的諒解作出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康普頓因發現散射 X射線的波長變化、英國科學家威爾遜因發明可以看見帶電粒子軌跡的雲霧室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維蘭德因發現膽酸及其化學結構獲諾貝爾化學獎。
奧地利醫生堯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學、治療麻痹性痴呆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因哲學著作《創造進化論》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比松因多方謀求和平與法德和好、德國人奎德因反對非法軍事訓練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理查森因發現電子發射與溫度關系的基本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溫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維生素的關系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尼科爾因對斑疹傷寒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女作家溫塞特因小說《克里斯門·拉夫朗的女兒》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德布羅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項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哈登因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學家奧伊勒歇爾平因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荷蘭科學家艾克曼因發現防治腳氣病的維生素B1、英國科學家霍普金斯因發現促進生命生長的維生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曼因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凱洛格因在簽訂《凱洛格·白里安公約》的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印度科學家拉曼因研究光的散射,發現拉曼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費歇爾因研究血紅素和葉綠素,合成血紅素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蘭斯坦納因研究人體血型分類、並發現四種主要血型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作家劉易斯因小說《大街》、《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瑟德布洛姆因努力謀求世界和平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博施、伯吉龍斯因發明高壓上應用的高壓方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爾堡因發現呼吸酶的性質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作家卡爾費爾特因詩集《荒原和愛情之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亞當斯因爭取婦女、黑人移居的權利、美國人巴特勒因促進國際相互了解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朗繆爾因提出並研究表面化學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艾德里安因發現神經元的功能、英國科學家謝靈頓因發現中樞神經反射活動的規律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因長篇小說《福爾賽世家》諾貝爾文學獎。
1933年12月10日第三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狄拉克、奧地利科學家薛定諤因建立量子力學中的波動方程而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摩爾根因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蘇聯作家蒲寧因小說《舊金山來的紳士》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安吉爾因證論戰爭會給國家帶來利益的荒謬性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4年12月10日第三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尤里因發現重氫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邁諾特、墨菲、惠普爾因發現治療貧血的肝制劑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皮蘭德婁因劇本《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亨德森因熱心裁減軍備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因發現中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因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斯佩曼因發現胚胎的組織效應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人奧西茨基因揭露德國秘密重整軍備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奧地利科學家赫斯因發現宇宙輻射、美國科學家安德林因發現正電子而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德拜因 X射線的偶極矩和衍射及氣體中的電子方面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戴爾、德國科學家勒維因發現神經脈沖的化學傳遞而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作家奧尼爾因劇本《天邊外》、《在榆樹下的慾望》獲諾貝爾文學獎。
阿根廷人拉馬斯因對結束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爭作出貢獻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7年12月10日第三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戴維森、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因發現電子在晶體中的衍射現象而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霍沃恩因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瑞士科學家卡勒因研究胡蘿卜素、黃素和維生素、匈牙利科學家森特哲爾吉因發現維生素C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作家馬丁·杜加爾因小說《若望·巴魯瓦》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塞西爾因維護國際和平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義大利科學家費米因用中子輻射產生人工放射性元素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庫恩因研究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獲諾貝爾化學獎。但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
比利時科學家海曼斯因發現呼吸調節中勁動脈竇和主動脈竇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因小說《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1年成立的高森國際難民辦公室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勞倫斯因發明迴旋加速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學家盧齊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布特南特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
德國科學家多馬克因發現磺胺的抗菌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因納粹的阻撓而放棄。
芬蘭作家西倫佩因小說《夏夜的人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0年~1942年的諾貝爾獎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影響而中斷。
1943年12月10日第四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斯特恩因發明質子磁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匈牙利科學家赫維西因在化學研究中用同位素作示蹤物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科學家達姆因發現維生素K、美國科學家多伊西因研究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拉比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哈恩因發現重原子核的裂變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厄蘭格、加塞因發現單一神經纖維的高度機能分化,而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丹麥作家延森因歷史小說《漫長的旅程》獲諾貝爾文學獎。
為資助國際紅十字會的工作而給予國際紅十字委員會諾貝爾和平獎。
1945年12月10日第四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奧地利科學家泡利因發現量子的不相容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芬蘭科學家維爾塔寧因發明酸化法貯存鮮飼料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弗洛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西班牙語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赫爾因促進聯合國的誕生獲諾貝爾和平獎。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布里奇曼因高壓物理學的一系列發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薩姆納因發現酶結晶、美國科學家諾思羅普、斯坦利因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質純結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馬勒因發現 X射線輻照引起變異獲諾貝爾生
Ⅸ 朝鮮核試驗會是俄提供技術支持嗎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韓國news1通訊社5月13日報道,有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之稱的阿巴杜 卡迪爾 汗博士表示,朝鮮已成功研發出遠程核導彈彈頭,並有可能進一步研發出洲際彈道導彈。
他最近在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上說,「朝鮮擁有開發核武器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若朝鮮願意,可研發出洲際彈道導彈」。
就「阿巴杜 卡迪爾 汗對朝鮮的核擴散起重大作用」一說,他在訪談上反駁說,他在核導彈技術方面還只是初學者。阿巴杜 卡迪爾 汗一度因被疑向朝鮮和敘利亞等國傳授核技術而受到西方國家的指責。
此外,他還表示,朝鮮的核技術雖然沒有西方國家的精緻,但仍然能對別的國家造成威脅。(實習編譯:魏勇奇 審稿:李小飛)
(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5年08月05日 08:51:34 責任編輯:王瑤)
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道: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7月21日報道稱,被稱為「巴基斯坦核彈之父」並被廣泛懷疑向伊朗和朝鮮提供了核技術的阿卜杜勒·卡迪爾汗7月21日告訴福克斯新聞網,伊朗最近與美國及其他談判夥伴達成的核協議可能使伊朗免於遭受不管以內部政變形式還是外部攻擊形式出現的災難。
在一封寫給福克斯新聞網的電子郵件中,這位巴基斯坦科學家說,伊朗領導層「十分明智和務實地使國家免於遭受到非常糟糕的情況——如果你願意,可以稱之為災難」。
報道稱,卡迪爾汗認為,倘若伊朗不同意該協議,「不斷發展的混亂會使西方主使的軍事政變成為可能,就像埃及發生的事情那樣」。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西蒙·亨德森表示,卡迪爾汗在電郵中對於自己參與向伊朗提供鈾濃縮技術一事諱莫如深,「伊朗將被允許繼續運行的5000多台IR-1離心機就是巴基斯坦P-1型離心機的仿製品」。
亨德森說,與巴基斯坦的聯系仍然是伊朗核計劃中「也許是極其讓人產生興趣的方面」,值得展開更大范圍的調查。
作為科學家、金屬學家和意志堅強的官員,卡迪爾汗在巴基斯坦仍然是一個受歡迎的人物。長期以來他被懷疑是世界范圍核武器走私網路的中心,並因此獲得了「核蘋果籽約翰尼」的外號。
報道稱,據信伊朗、利比亞和朝鮮為了自己的秘密核計劃都曾向卡迪爾汗支付巨額款項。卡迪爾汗堅稱自己的所有活動都得到了巴基斯坦歷屆軍人及文人政府的批准。
報道稱,2013年,卡迪爾汗曾在一次電話采訪中告訴福克斯新聞網,他與朝鮮合作開發了一項導彈計劃。他在那次采訪中說:「我們與他們有一項正式的計劃。我去過那裡2次……我們有一項導彈計劃。」
媒體廣泛報道,卡迪爾汗曾10多次訪朝以落實「勞動」導彈的設計,他還把這種導彈的名字改成了「高里」。
在卡迪爾汗的指導下,巴基斯坦1998年5月首次在賈蓋成功地演示了核爆炸。長期以來,包括福克斯新聞網報道在內的公開報道一直注意到伊朗官員曾在上世紀80年代與卡迪爾汗的同事有過會面。
亨德森描述了他自己與卡迪爾汗的見面,「他曾告訴我在上世紀80年代,有一次一位伊朗高級官員飛到巴基斯坦,希望接收巴軍方的3顆核彈」。亨德森說,當時巴方一位高官說服了這名伊朗來使,讓他相信此事存在某種「誤會」。
亨德森說,參與此事的那個伊朗人阿里·沙姆哈尼目前是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貼身顧問。
報道稱,在近一期《紐約客》雜志(7月27日出版)上,記者史蒂夫·科爾撰文報道,卡迪爾汗曾在迪拜一個名叫「媽咪與我」的兒童用品商店樓上開辦了一個秘密辦公室。他在文中透露,1987年在那個辦公室里,伊朗人拿出大約1000萬美元「換得了一頁文件,其中包括一台拆解後的離心機的要價以及相關機器圖紙」。(編譯/曹衛國)
2004年2月9日 星期一
巴基斯坦「核黑市」讓人心驚
2月4日,昔日巴基斯坦的「民族英雄」、「核彈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在電視講話中公開認錯,承認自己曾經通過中間人向利比亞、朝鮮、伊朗三國出售核武器技術和設備的事實。與此同時,以卡迪爾·汗為主要成員、涉及三大洲的巴基斯坦「核武器黑市」的內幕逐漸浮出水面,其駭人聽聞程度震驚多名聯合國核查專家,他們對存在多年的「異常發達和嚴密的國際核武器黑市」連連驚呼「難以相信」。
露餡巴「核黑市」網里全是大魚
觸角幾乎無所不及的巴基斯坦地下「核黑市」網路由縱橫交錯的數條經絡組成,貴為巴基斯坦「核彈之父」的卡迪爾·汗正是這張網上最敏感的關鍵結點,他和德國、荷蘭、南非和斯里蘭卡的軍火販子打得火熱,同時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方便地牟取暴利,最終被揪出了狐狸尾巴。卡迪爾·汗剛剛伏首認錯,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的膝下獨子又被扯出走私嫌疑,很可能和卡迪爾·汗是「坐一條船上」的,巴基斯坦「核黑市」網的能耐可見一斑。「核彈之父」坐莊「核黑市」
卡迪爾·汗20世紀70年代曾經在荷蘭公司核技術研究機構濃縮鈾財團工作,期間掌握了「離心技術」等重要的核技術,並搜集大量技術資料。1976年,卡迪爾·汗聚攏了一批和巴基斯坦「海歸派」學者,回國創建巴基斯坦第一個核實驗室。6年之後,巴基斯坦聲稱掌握了核技術,並在1998年進行了5次核爆炸,成為南亞核大國。在科學領域,卡迪爾·汗是一個成就卓越的「英雄」,「他的名字將被用黃金打造的字母鐫刻在巴基斯坦的國家史冊上」(前巴基斯坦總統伊沙克·汗語);在個人生活上,他卻「一切向錢看」,領頭組成出賣國家核機密的巴基斯坦「核黑市」,聚財斂富,買下多座豪華別墅,毫無英雄氣概。
卡迪爾·汗「坐莊」的巴基斯坦「核黑市」人數不多,寥寥十幾人而已,主要是當年和他一起回國創業的「海歸派」科學家們,但是他們地位崇高,神通廣大,沒有不敢賣的,也沒有賣不出去的。巴基斯坦內政部長費薩爾·薩利赫·哈亞特為此痛心疾首地感嘆:參加「核擴散」的巴基斯坦頂尖科學家都「不愛國」。「他們曾經稱自己是巴基斯坦的英雄。而如今,這些『英雄』的真實面目被揭穿了……」
一個巴掌拍不響,卡迪爾·汗想做買賣,自然要找到境外的合夥人。憑借當年在荷蘭建立起的國際關系網,卡迪爾·汗很快拉攏來了幾名核武器黑市交易中間人——德國人「布魯默」、「海因茲」、「利埃奇」,荷蘭人「漢克斯」,南非商人「卡爾尼」和斯里蘭卡人「塔米爾」。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巴基斯坦的「國家英雄」們和軍火販子聯手開辟了核技術交易通道,在巴基斯坦政府眼皮底下大做非法買賣。巴基斯坦軍方被拉下水
為卡迪爾·汗牽線搭橋的軍火商人頻繁往來於歐洲、亞洲和非洲地區,他們同伊朗和利比亞等國的外交官們關系非常密切。這些國家的外交官先提出自己國家核開發的具體要求,而熟悉核技術的這些中間人則據此為上述國家「度身訂造」出具體的購買清單,並向蒙在鼓裡的製造商們下訂單。有充足證據證明,卡迪爾·汗的核武器黑市通過出示虛假文件,向德國、奧地利瑞士和荷蘭等歐洲國家的製造公司購買了敏感的設備和技術。從技術藍圖、硬體設備到技術操作手冊,各種核武器商品應有盡有。由於卡迪爾·汗的中間人彼此間有很強的依賴性,其核武器黑市組織極其隱秘,外人難以知道其究竟。
在巴基斯坦調查「核黑市」過程中,卡迪爾·汗的一名得力助手供出了幾名軍方退休官員的名字。有報道稱,在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1999年上台之前,前謝里夫政府中和卡迪爾·汗關系密切的部分軍政官員就知道了「核黑市」的存在,並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暗中助其成事。據說巴基斯坦前軍方首腦阿斯拉姆·貝格曾在兩名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和納瓦茲·謝里夫任內,批准卡迪爾·汗實驗室向伊朗和利比亞輸出核技術。卡迪爾·汗最近招供說,他曾經利用巴基斯坦空軍戰機運送離心分離機運往中間人設在阿聯酋迪拜的基地,並且表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受命於前軍方領導人米爾扎·阿斯拉姆·貝格將軍和傑漢吉爾·卡拉馬特將軍的直接指示。一旦證實巴基斯坦軍方人員參與出賣核技術,軍人出身的穆沙拉夫在核武器黑市問題上,將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卡扎菲兒子自曝核生意
根據一份伊朗向國際原子能委員會提供的材料,1987年前後,卡迪爾·汗和伊朗達成了一筆核技術交易,向伊朗提供了濃縮鈾所需要的核心部件———離心分離機設備。卡迪爾·汗承認,濃縮鈾離心設備是通過一名巴基斯坦商人出口到了伊朗,不過這套離心分離機比較陳舊,並且據說殘缺不全。
2003年2月,美國官員向巴基斯坦官員出示了伊朗大型的離心分離機設備的衛星圖像,這個設施是由伊朗的出逃者披露的。美國官員說,這種工程的規模和設計都表明,伊朗正得益於巴基斯坦所擁有的這樣先進的核計劃。巡視過這些設施的美國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聯合國核管理機構也認同這種說法。美國核查員還發現,一些伊朗設備染上了武器級的鈾,雖然尚不清楚伊朗是否生產過那種材料或者那種設備是早先受到污染的。但是已有巴基斯坦高級官員證實,這種高濃縮水平顯示這種設備的確是來自巴基斯坦,卡迪爾·汗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端倪。
2003年10月,義大利發現一艘德國注冊的商船通過蘇伊士運河,上面裝載了數千個用於濃縮鈾的分離器,其目的地是利比亞。據熟悉調查情況的專家稱,這批離心分離機關鍵部件的生產地是馬來西亞,但它們「具備巴基斯坦核設計的所有特點」。今年年初,利比亞總統卡扎菲的兒子薩伊夫戲劇性地承認,利比亞曾經不惜掏出4000萬美元巨資,向卡迪爾·汗等巴基斯坦「核黑市」大佬購買有關核彈製造的一系列圖紙,一些參與研製核彈的利比亞「五星級科學家」還到倫敦訓練過。
薩伊夫承認,利比亞曾從全球許多黑市交易商那裡購買過核零件,包括離心分離機。他坦白說,有些材料是從馬來西亞和亞洲其他一些國家進口的,還有一些零部件則是從南非的黑市上購得的。「我們與一個由中間人和秘密車間組成的地下黑市網打交道。」他說,「這個部件來自這里,另一些部件來自那裡。」通過對利比亞核零件的調查,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核查專家感到大為震驚,核武器黑市交易網路的成熟度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他們承認說:「我們現在意識到,有一個非常高級的、復雜的市場,它能夠使任何人獲得離心分離設備。」
追根濃縮鈾財團是黑源頭
2002年秋季,美國根據韓國情報機構最先搜集到的情報,得知朝鮮擁有一個秘密濃縮鈾的設備。美國官員把這個情報傳遞給了巴基斯坦,敦促其採取行動。2003年2月1日,巴基斯坦官員承認,政府曾在卡迪爾·汗的實驗室發現了這些文件,文件顯示這些設備是通過卡迪爾·汗運走的。還有情報稱,美國間諜衛星2001年夏天發現,在朝鮮平壤的飛機場上有異常活動,一架巴基斯坦貨機正在裝運導彈零部件。美國官員稱卡迪爾·汗直接通過海灣迪拜運送核零件,租賃班機前往朝鮮,其中包括用政府的飛機進行運送。巴基斯坦的官員此前曾承認卡迪爾·汗曾多次前往朝鮮。荷蘭承認核武機密泄露
通過和伊朗、利比亞和朝鮮的地下交易,卡迪爾·汗的腰包鼓了起來,數百萬美元的黑錢被他拿來揮霍。他擁有多座豪華別墅,還有一家位於非洲國家馬里廷巴克圖、以卡迪爾·汗妻子名字命名的酒店。靠著卡迪爾·汗可憐巴巴的公務員工資,他是無論如何享受不起如此奢侈生活的。
隨著卡迪爾·汗的招供,巴基斯坦核武器黑市遭到了重創,一些中間人如南非商人「卡爾尼」都落入法網,「核黑市」供貨渠道也已經被切斷。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核黑市」已遭斬草除根,一些狡猾的成員至今逍遙法外,在巴基斯坦外繼續干著販賣核武器計劃和部件的地下買賣。卡迪爾·汗曾經呆過的荷蘭濃縮鈾財團被專家指為核武器黑市的一大源頭。
濃縮鈾財團和卡迪爾·汗曾經鬧過一場官司,荷蘭安全部門曾經指控卡迪爾·汗竊取了濃縮鈾財團的大部分機密,還順手牽羊拿走了公司的客戶名冊,後來他從這些客戶那裡為巴基斯坦購買了很多與研製離心機有關的關鍵設備,最後卡迪爾·汗打贏了官司,濃縮鈾財團不能大眼瞪小眼———干生氣。
1月19日,荷蘭政府兩名大臣公開承認,荷蘭公司研製的秘密核技術可能轉讓給了巴基斯坦、利比亞和伊朗。荷蘭官方這是第一次公開證實了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技術落入到利比亞的推測,至於伊朗和巴基斯坦擁有這一技術,在國際上也已經議論紛紛了一段時間,而這又牽涉到卡迪爾·汗和濃縮鈾財團的陳年舊賬。伊朗離心機扯出供貨線
兩名荷蘭大臣出言比較謹慎,表示目前還沒有查清核武器製造技術是通過什麼途徑流失的。不過美國中央情報局手中早就有了答案,圈定正是卡迪爾·汗「偷竊」了濃縮鈾財團的離心機技術,然後賣給伊朗、利比亞。離心機主要用於對鈾進行加工,使之成為反應堆燃料或原子彈裂變物質,而獲得裂變物質則是原子彈製造中最復雜的一個階段。
2003年夏天,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發現伊朗的濃縮鈾計劃正是建立在荷蘭技術基礎上面的,伊朗方面在2003年11月承認,其圖紙和離心機零部件都是通過中間商獲得的,其中就包括巴基斯坦。一個月後,利比亞宣布停止化學、生物和核武器的研製計劃,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到的兩個離心機也是在荷蘭公司及其德國子公司的技術上研製的。
順著荷蘭濃縮鈾財團這個源頭,「核黑市」蔓延到俄羅斯、德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使軍火商們大賺黑心財。美國2003年10月截獲了一艘駛往利比亞的可疑貨船,調查人員稱,這批離心分離機關鍵部件的生產地是馬來西亞,但它們具備荷蘭濃縮鈾財團核設計的所有特點。國際原子能機構在調查敘利亞核設施期間發現,利比亞的核武器技術和零部件都是從海外進口的。生產濃縮鈾的離心分離技術來源於巴基斯坦,而其他零部件是從歐洲和亞洲的中間商那裡進口的。《華盛頓郵報》曝光,部分零部件是在馬來西亞的秘密工廠製造的,國際原子能機構隨即對馬來西亞的地下核工廠迅速展開調查。馬總理之子走私核武?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表示:「核部件在一個國家設計,並在第二個和第三國家製造,然後運到第四國,最終運抵目的地。分布在全世界的核武器黑市的規模遠遠超過了我們預料的水平。」
2月4日,馬來西亞警察總監巴克里·奧馬爾4日公開表示,由馬總理巴達維的兒子控制的斯科米公司因可能向利比亞核武器項目提供機器部件正在接受調查。巴克里稱,斯科米精密機械公司是斯科米集團的一個下屬公司,該公司生產的離心分離機部件於去年年末被運往了利比亞,結果被截獲。斯科米是一家中等規模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由總理巴達維的獨子卡邁勒丁·艾哈邁德掌控。巴克里在聲明中說,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六處等機構去年11月通知馬來西亞政府說,他們在一艘前往利比亞的貨船上發現了5個帶有「斯科米」標志的箱子,馬來西亞警方隨後對此事展開了調查。這艘貨船就是卡迪爾·汗向利比亞「交貨」的船隻。
卡迪爾·汗的心腹、巴基斯坦海外采購負責人法魯克也在這件事中起了關鍵性作用。他曾和斯里蘭卡的中間人「塔米爾」秘密合作,「塔米爾」根據巴基斯坦的核技術圖紙在馬來西亞建造了地下核工廠。法魯克還與卡迪爾·汗一同前往伊斯坦布爾和卡薩布蘭卡和利比亞官員進行密談,還留有錄音記錄。事情暴露後,「塔米爾」身陷馬來西亞的監獄,大吃苦頭。
而馬來西亞斯科米精密機械公司通過一份聲明表示,他們曾和「塔希爾」簽訂了一份合同,為一家總部設在阿聯酋迪拜、名為海灣科技公司生產「14個半成品元件」。該合同價值約340萬美元,2002年12月到2003年8月間,以海運方式分4批交貨。為此,斯科米精密機械公司在吉隆坡市郊建立了一家工廠,用以生產這批零件。不過,巴基斯坦政府和情報部門的官員則暗示,馬來西亞對核泄密事件的「參與」恐怕不止聲明中提及的內容。一名巴基斯坦官員對美聯社說,卡迪爾·汗偶爾會將「廢棄裝備」運往馬來西亞,在那裡經過改頭換面,最終運往伊朗、利比亞和朝鮮。據信,馬來西亞的「職責」僅限於組裝。一名美國官員則暗示,截獲的運往利比亞的元件可能有兩種用途。而一位常駐維也納的外交官更為直截了當,認為馬來西亞生產的裝置很可能就是用來生產核武器的。
究底「核黑市」有更大賣主
在卡迪爾·汗大賣核技術和核設備事件大白於天下之際,國際原子能機構2月3日發表公告,呼籲各國加大打擊核武器黑市的力度。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認為軍火商通過黑市走私敏感核技術和部件已經越來越猖獗,他們形成了一個復雜而縝密的地下網路,幾乎牢不可破。國際原子能機構還分析了「核黑市」的結構,稱其為雙重結構,即政府和民間力量的交織。比如巴基斯坦的「核黑市」領頭人卡爾迪·汗在政府身居高位,不少軍方高層在出售核技術問題上也脫不了干係。而離心分離機等零件則由中東、歐洲、亞洲等各地的民間商人調配,目前,巴基斯坦「核黑市」關聯著的更大規模的國際「核黑市」還只露出了冰山一角,眾多驚人秘密仍然在地下的地下。
偷搶俄羅斯核設備成風
巴基斯坦是世界第七核大國,巴「核彈之父」卡迪爾·汗領頭的以巴基斯坦為中心的「核黑市」近來被炒得火熱。不過,「核黑市」還有更大牌的賣家———俄羅斯、美國、以色列和獨聯體各國的軍火商,他們的核交易「氣魄」萬丈,流毒無窮。
直到現在,前蘇聯地區仍然是大部分核材料的最大來源地。俄羅斯的核材料庫巨大而豐富。核武庫中還有幾千顆核彈頭、上百艘已退役但還沒有取出核燃料的核潛艇和600噸的武器級鈾和鈈。據統計,俄羅斯目前只能保證600噸武器級鈾和鈈中的三分之一是安全的。前蘇聯解體後,由於經濟困難、生活水平下降等原因,與核「沾邊」的人開始打上核材料的主意。俄羅斯軍隊負責保護軍事核設施的一些士兵鋌而走險,從事起偷盜核材料的犯罪活動。同時,一些生活和工作在核工業城的工人和科研人員也開始從事核武器走私。由於非法核走私活動的興起,核交易黑市近年來逐漸在中亞、歐洲和巴爾乾地區出現。
出現在「核黑市」的俄羅斯「產品」主要包括一些核地雷、核炮彈等戰術核武器,還有很多以金屬氧化物、溶液及廢金屬形式保存的核材料,俄羅斯境內的這些核材料據說可以製成4萬顆原子彈。
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頂級機密工廠的負責人對前來訪問的外國科學家公開出售鈈材料,海軍軍官從核潛艇偷取高濃度鈾,一個武器工廠的工作人員偷走10多公斤的核原料出售,這些核交易的危害性讓全世界都坐立不安。俄羅斯的「核黑市」遍及各地,影響全世界的地下核市場。俄羅斯究竟有多少核材料被賣掉,誰也不知道具體數目,正是這樣,更是令人擔心。普京上台後,一直加強中央控制,然而俄羅斯的「核黑市」問題依然治病不治根。俄羅斯已經粉碎了100多起偷運核材料的陰謀,但是「溜掉」的可能更多。
除了俄羅斯,其他獨聯體地區的「核黑市」也是一派「熱鬧」景象。2001年,喬治亞逮捕了4名軍火販子。他們正准備將大約2公斤多濃縮鈾偷運到土耳其「核黑市」,交易成功可獲得15萬美元。據說這些鈾是從俄羅斯報廢的一艘核潛艇的核反應堆中竊取的。
2003年1月,6名身穿迷彩服、頭戴黑色面具的槍手手持沖鋒槍沖進吉爾吉斯斯坦一家冶金化工廠,幾秒之間就殺死了保安人員,從工廠搶走了23個箱子,箱子里裝著大約500公斤氧化銪。這是用來製造核電站反應堆芯棒的戰略物資,用這種芯棒可以製造武器鈈,這種明搶和暗偷核材料的事件在獨聯體各國屢見不鮮,也顯示其「核黑市」交易頻繁。以色列做買賣夠精明
如果說俄羅斯是一心一意要保護核材料不要流失,那麼以色列就是挖空心思搞到核材料。「以色列核武器之父」西蒙·佩雷斯一度傍上了法國,在1958年獲得了法國援建24兆瓦核反應堆的承諾,核技術由此迎刃而解。接下來,以色列把目光瞄準了濃縮鈾。美國一個化工廠的幾百磅濃縮鈾莫名其妙地「失蹤」了,一查,廠長是個同情以色列的美籍猶太人;歐洲一艘裝滿氧化鈾的船也神秘地「失蹤」了,上面足有200噸氧化鈾,明眼人都知道這些鈾被以色列偷走了,它們足以讓以色列造出好幾百顆原子彈。1980年—1982年,美國核武器軍火商史密斯向以色列非法賣出850根用於觸發原子彈的弧光放電充氣管開關,這種特殊的微型開關同時也是引爆核武器的關鍵零件,是禁止向任何國家出口的物品。以色列上層做的這些大買賣實在精明之極,比那些伊朗利比亞人要「狠」多了。此後,以色列研製出了可以攜帶核彈頭的傑里科-I型、傑里科-II型導彈,還得到了美國的核保護,占盡了便宜。
美國的核材料不僅被軍火商賣到了以色列,還被「轉手」到了義大利黑手黨的手中。1997年,歐洲軍火商和法國警察交上了火,美國20多年前賣給非洲扎伊爾政府的8塊富鈾現身,第二年落入了義大利黑手黨手中。義大利警察曾經和黑手黨做交易,「買」來了一塊富鈾,另外7塊富鈾卻再也沒有下落。
除了俄羅斯和美國,德國的核材料也被拿到「核黑市」上大賣特賣。1991年—1992年,德國就查獲了124起核材料走私案,查獲幾十公斤的走私鈾。(《信息時報》供稿)
Ⅹ 二戰珍珠島後的美國海軍總指揮是誰
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這一事件都為我們所熟知,它直接導致了美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時美國的參戰,加速了日本戰敗的進程。在珍珠港遇襲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官不久就被換成了尼米茲海軍上將,同時陸軍太平洋司令部的司令官也被換成埃蒙斯中將。哈斯本.金梅爾海軍上將是遇襲時珍珠港的指揮官,在珍珠港事件發生10天後被負責調查珍珠港事件的羅伯茨委員會撤職,認定他有瀆職行為,將他的軍銜從四星上將永久性降到少將,並在1942年初退役。金梅爾將軍
金梅爾1882年2月26日出生在肯塔基州的亨德森,他的父親曾經在南北戰爭中是南方軍的一名少校。1904年,金梅爾從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畢業,是當期畢業的62名學生中成績排名的第13名。很巧合的是,偷襲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也於1904年從日本的海軍兵學校畢業。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
在他畢業後,在1906年到1907間在加勒比海地區的幾艘戰列艦上服役。隨後在1907年,美國海軍根據時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命令,組成"大白艦隊"進行環球航行,而金梅爾被分配到BB-15喬治亞號戰列艦上。此後他在1914年參加了韋拉克魯斯戰役,並且在4月時負傷。1915年時,金梅爾被任命為當時還在當海軍部部長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助手,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他獲得了在後來成為總統的羅斯福的賞識,這為他之後當上太平洋艦隊司令官打下了基礎,接下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金梅爾在美國海軍第9戰列艦艦隊中擔任炮術指揮官,該艦隊下屬於英國皇家海軍大艦隊中的第6戰斗分隊,但是該分隊並沒有參加一戰中的重大海戰。第9戰列艦艦隊中的德克薩斯號與阿肯色號戰列艦
一戰結束後,金梅爾被任命為BB-33阿肯色號戰列艦的副艦長,不久又被調到華盛頓與菲律賓的海軍基地任職,在他1926年進入海軍戰爭學院學習前,又當過兩艘驅逐艦的艦長。從1926到1937年間,身為校官的金梅爾在海軍部輪流擔任了多種職務,還被派去指揮過2支驅逐艦驅逐艦中隊,後來又擔任了BB-34紐約號戰列艦的艦長。在得到足夠的資歷後,金梅爾於1937年升任海軍少將,並且指揮第7巡洋艦艦隊前往南美洲進行外交訪問。然後再1939年升任到戰列巡洋艦艦隊司令。BB-34紐約號戰列艦
在1941年2月,金梅爾開始接手珍珠港基地,並且擔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並且被臨時升任為海軍上將,而金梅爾本人因為其勤奮工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