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編譯apollo內存不足

編譯apollo內存不足

發布時間: 2022-06-28 03:52:59

1. 請詳細介紹一下主板,顯卡的發展,種類

主板作為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件,已經成為計算機行業的一個領域。主板的更新換代,主要起因於cpu的更新換代,和主板上晶元組的更新換代。
早期的386微機中採用的控制晶元組是82C30系列。82C30晶元組採用了六片結構,再加上一片外設控制晶元構成完整的386微機控制系統。82C30晶元組單片晶元的集成度小,功能差,是C&T公司的早期產品,但是它的某些基本功能至今仍然在使用。目前使用的大規模集成的晶元組,常常是把多個晶元的功能集成在一、兩片晶元中並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除了82C30系列外,典型的386控制晶元組還有OPTI公司的WB386PC/AT晶元組。
486微機採用的控制晶元組在功能上與386控制晶元組沒有大的變化,只是由於486處理器把協處理器集成到CPU內部(即FPU),控制晶元組的局部性能有小的調整而已。常見的486控制晶元組如:FRX46C401、FRX46C402;HT321、HT342;M1489、M1487;82C406、82C496等。486控制晶元組大多為兩片結構,即由系統控制器和數據緩沖控制器組成
586時代以後,隨著控制晶元技術的發展,主板逐漸顯露出我們現在主板的雛形,這時候,包括Intel和威盛等主要晶元廠家也開始走上歷史舞台。
Intel 430FX PCIset
430FX晶元組是Intel公司繼430LX和430NX晶元組後推出的第三套基於Pentium的晶元組,也稱為Triton。它在體系結構上作了很多改進,使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些新的技術在其後繼晶元組430HX、VX、TX、GX等晶元組中都得到繼承和發揮,因而430FX晶元組在Intel的430系列PCIsets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VIA Apollo KX133
作為VIA第一款支持K7的晶元組,Apollo KX133有如下特點:
採用了和AMD-750類似的設計方式,有專門的200MHz的外頻速度,有特色的內存非同步方式,可以支持66MHz、100MHz、133MHz的內存頻率,並且真正支持PC133 SDRAM。在容量上,Apollo KX133支持4條DIMM和最大2GB的內存,是BX晶元組支持數的兩倍,這對於需要高容量高速度的PC伺服器來說,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Apollo KX133的北橋晶元為VT8371,主要負責管理高速的系統匯流排(支持AGP 4X);南橋晶元則是和Apollo Pro 133相同的超級南橋VT82C686A,可以支持Ultra DMA/66和4個USB介面,具有強大的外設擴充功能。
此外Apollo KX133還內建了符合AC』97的音頻晶元和軟MODEM,提高了產品的集成度,降低了用戶的開支。總之,Apollo KX133在功能上比起AMD-750更加完善。
AMD AMD-750
是AMD開發的第一款能夠支持Slot-A架構的Athlon的晶元組,採取傳統的「南北橋」的結構方式,北橋晶元主要負責管理系統匯流排,南橋晶元主要負責管理外圍設備。北橋晶元代號為AMD-751,南橋晶元代號為AMD-756。 AMD-750晶元組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72位寬、200MHz的AlphaEV6匯流排來連接CPU。200MHz的速度,是目前主流440BX晶元組的兩倍;北橋晶元以非同步的方式通過64位100MHz的匯流排與內存相連,支持目前流行的PC-100SDRAM。 AMD-750的南橋晶元提供了強大的外圍設備支持,IDE控制器能夠支持最新的UDMA66技術,配合支持該技術的IDE硬碟,能夠提高硬碟的數據傳輸率、降低CPU佔用率。另外,AMD-750還能夠支持4個USB介面,是現有BXl晶元組的兩倍。AGP2、PCI2.2、即插即用(Plug&Play)、ACPI電源管理等功能,AMD-750都沒有放棄,全部支持。
最重要的一點是AMD-750能夠支持多處理器!這是目前惟一一個能夠支持兩個Athlon處理器的晶元組,這意味著從此以後,在伺服器市場上將會有多Athlon處理器的機型出現。 AMD—750晶元組也不是沒有不足之處。它只能支持3條DIMM共768MB內存,沒有支持AGP4和PC-133SDRAM。這些,對組建高性能的系統有所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Athlon的性能優勢。
階的Intel 無論從那個方面說,Intel主宰著整個晶元市場的走向,主板的發展一直伴隨著CPU的發展。當Intel全面進軍奔騰時代的時候,以Intel和VIA為主的兩大晶元生產商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曾幾何時,VIA的693、694晶元組成為多少Fans追逐的對象,正是因為競爭才產生了當下眾多的產品進步。
Intel440系列晶元組作為PII時代的主要產品,一直以來都代表著主板發展的重要階段。自1997年5月Intel發售Pentium II以來,所有的PII(包括PII233、PII266、PII300、PII333)只能支持66MHz匯流排頻率,因此440LX晶元一直以來都給人留下了滯後於Socket 7印象。然而,1998年4月16日,Intel公司發布了支持100MHz外頻的Pentium Ⅱ350/400MHz的Deschutes處理器,但該類處理器必須藉助於新的晶元組支持,而配合Pentium Ⅱ350/400MHzCPU工作的晶元組是同時推出的440BX AGPset,它是Intel 第1套既支持66MHz又支持100MHz外頻的晶元組,它可充分發揮Pentium Ⅱ350/400MHz的性能,是PⅡ步入100MHz系統規格的重要產品。440BX擁有440LX晶元組的所有功能,包括支持AGP和ACPI能源管理,而且同時兼容100MHz和66MHz系統規格,除可使用最新的Pentium Ⅱ 350/400MHz CPU之外,亦可使用原先發布的Pentium。
440BX晶元組由82443BX主橋(Host Bridge)晶元和82371EB(PⅡX4E)I/O晶元組成。支持單/雙Pentium Ⅱ處理器,64位匯流排介面GTL+:其最大匯流排工作頻率為100MHz。GTL+匯流排主要提供對SMP結構的充分支持,它能顯著地提高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在多線程和多任務環境下的性能。
但是440BX晶元組也有著其不可忽視的弱點.不能使用低於8ns速度的普通不帶SPD的SDRAM內存。由於系統匯流排運行在100MHz的水平,以前10ns、12ns的普通SDRAM只能在66MHz、75MHz、83MHz、92MHz的匯流排頻率上運行(當然如果將匯流排頻率設在100MHz以下,包括人工設置或主板自動診測,這些內存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能充分發揮Deschutes PⅡ和BX晶元組的優越性能),因此必須使用符合PC100規范的帶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的高速內存。經過有關測試,這類內存可以穩定跑到133MHz。
440BX是Intel晶元的歷史輝煌之作,其與後續的810、i815相比都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CPU進入370介面時代,440BX逐漸被市場所淘汰,在短短的兩年裡,440BX續寫了無限的輝煌。Intel也因此占據了大部分的晶元市場。
Intel810 815時代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我要將810與815劃為一個時代,但是我要說,雖然長久以來Intel 815一直占據著眾多DIYER的桌面,但是810是不可替代的,Intel810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晶元組,它承接了眾多370的猜想,也被Intel視為最重要的產品序列。其實810應該是是Intel815的最早期產品,是Intel公司面向低端家用或商用電腦市場推出的—款整合型晶元組,設計目的主要是搭配低端的Celeron(賽揚)處理器。Intel810晶元組的北橋稱為GMCH(Graphics and Memory Controller Hub—圖形、內存控制中心),南橋稱為ICH(I/0 G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中心),BIOS稱為FWH(Firmware Hub)。北橋GMCH晶元採用421腳的Mini—BGA封裝,尺寸明顯小於以前的北橋晶元,內部集成i752圖形加速引擎,是i740圖形加速晶元的後續版本。提供66/100MHz標准外頻,i810E可支持到133MHz,最大可支持512MB SDRAM。此外,GMCH還支持數碼視頻信號輸出,可連接LCD顯示器。南橋ICH晶元採用241針腳的Mini—BGA封裝,主要負責系統輸入/輸出,支持四或六個PCI插槽(視版本而定)及ATA 66介面的IDE設備,以及兩個USB介面和AC'97音效卡。它還可以通過在主板上載入Super I/0晶元使810主板支持lSA擴展插槽。因此,含有ISA擴展插槽的810主板要比沒有ISA擴展插槽的主板貴一些。由於眾多的810主板集成的程度非常高,因此受到了眾多家用PC廠商的歡迎,合理的價格是其最重要的優勢.
Intel815在推出810系列產品後,Intel新的815晶元組在2000年第二季度上市了。作i810E晶元組的修訂版,它同樣採用「加速集線器結構」(Accelerated Hub Architecture)技術。同時針對原有晶元組的不足,它正式支持AGP 4x、PCI33內存協議及ATA66/100技術,還整合了2D和3D加速晶元i752和支持AC97的音頻晶元。與i810E晶元組不同的是,i815晶元組支持額外的AGP介面,可以外接顯卡,這就比沒有AGP介面的i810主板在升級性能上要好。主板廠商可以用它來生產帶有AGP插槽的主板,這樣整合主板也可以通過升級顯卡以獲得更高的性能了。此外它還帶有CNR(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Riser,通信網路提升器)介面,這是目前只有ICH2晶元才有的新介面,它比AMR要長一些,帶有豐富的擴充功能,如乙太網、V.90Modem介面,外帶2個USB介面和4聲道輸出介面等。i815晶元組分為i815系列和i815E系列,它們的根本差別在於後者使用了最新的ICH2晶元(I/O Controller Hub,輸人/輸出控制器中心),支持UDMA 100技術介面,其他性能基本相同。Intel815EP晶元組和Intel其它已經推出的i8xx晶元組一樣,都是採用「加速中心架構」來取代傳統的南北橋晶元架構,在此架構下,只有MCH(內存控制中心,即傳統意義上的北橋晶元)、ICH(輸入輸出控制中心,即傳統意義上的南橋晶元)共享線路和數據,而系統的其它設備是通過各自專屬的線路獨立與MCH或ICH晶元相連接。這種新型的晶元組設計架構的好處顯而易見,它滿足了系統內存、CPU等高速電腦部件帶寬資源的要求,有助於系統整體性能的提高。i815EP晶元組主要由82815EP MCH晶元和82801BA ICH2晶元構成,82815EP MCH晶元採用了544引腳的BGA封裝形式,82801BA ICH2晶元則採用了360引腳的EBGA封裝形式。82815EF MCH晶元在整個1815EP晶元組中起著主導和控制的作用。它主要由系統匯流排控制單元、SDRAM控制單元、HUB單元和AGP單元這四個部分組成。系統匯流排控制單元提供了66/100/133MHz的系統處理器頻率供CPU和MCH晶元進行數據交換。和i815E晶元組中的MCH不同,這次MCH晶元中的系統匯流排控制單元只支持FCPGA封裝的處理器,也就是說PPGA封裝的老賽揚已經被i815EP晶元組淘汰出局。因此用戶只能在i815EP晶元組主板上使用FCPGA封裝的PIII處理器或者新賽揚處理器。在系統內存的選擇上,MCH晶元中的SDRAM控制單元最大支持512MB PC100或PCl33規格的SDRAM,並且支持內存系統頻率的非同步運行。HUB單元是MCH晶元中聯系ICH輸入輸出控制單元的重要橋梁,而AGP單元則可以支持AGP 4x規格的顯示卡,但不支持AGP Pro。 Intel450NX
Intel450NX晶元組是一個為企業級伺服器特別製造的晶元組。450NX由四個單元組成:82451NX內存和I/0橋控制器,82454NX PCI增強橋,82452NX RAS/CAS發生器及82453NX多重路徑數據訪問結構。它支持8GB內存,可提供四個32位PCI及兩個64位PCI結構,同時還優化了主機到PCI橋和內存控制器。它的匯流排介面為36位地址、最大能同時使用八個XEON。它能供給企業級伺服器充足的帶寬(1GB/s),以支持八處理器的大量I/O數據通信。450NX晶元組也有企業級伺服器必需的可靠性,它有ECC校驗和匯流排控制器的奇偶校驗;MIOC和內存子系統的ECC校驗;MIOC和PCI增強橋的奇偶校驗等。此外,由於AGP插槽在伺服器中用處不大,所以450Nx只提供了PCI插槽,並不提供AGP的支持。
P4時代: 真正意義上的革新代表著劃時代的變革,PIII到P4是Intel掀起的從介面模式,到前端匯流排全面更新,CPU革新帶給主板的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是386時代的82C30還是到後PIII時代的i815EPT,他們受到的沖擊都遠遠沒有這一次來的大。隨著INTEL將P4處理器轉向Socket 478介面,INTEL隨著推出了與之配套的845晶元組,不過這款使用普通SDRAM的845晶元組雖然支持Socket 478針腳的P4處理器,並且為INTEL推出的基於NORTHWOOD核心的P4處理器做好了准備,不過這款使用SDRAM的845晶元組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因為它所使用的SDRAM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太少了。我們知道,在使用PC133標準的SDRAM的時候,理論的內存帶寬的峰值只能達到1.06GB/s,即便是在INTEL 845-D晶元組使用了DDR SDRAM之後,在使用PC1600標準的DDR SDRAM的情況下,內存帶寬也只有1.6GB/s,如果使用PC2100標準的DDR SDRAM內存帶寬還能高一點點,達到2.1GB/s。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NTEL推出了 850晶元組的主板。但大部分都是Socket 423架構的,在搭配了RDRAM之後這樣的平台不能不說為P4的最好搭檔。但是不久INTEL宣布Socket 423架構的P4處理器將只支持到2GHz,在此之後更高頻率的P4處理器將全面轉向Socket 478架構。
其他主板型號:
在Intel著力推進其CPU的發展的時候,AMD也在同期推出了不同的CPU,但是直到K6系列出品的時候,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才開始了。
K5是AMD公司第一個獨立生產的x86級CPU,發布時間在1996年。由於K5在開發上遇到了問題,其上市時間比英特爾的Pentium晚了許多,再加上性能不好,這個不成功的產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場份額大量喪失。適合K5CPU的主板當時被很多IntelCPU所壟斷,這時候的CPU介面往往比較統一,但是這也是最讓Intel頭疼的問題。K5主板一般採用Intel 82430FX chipset 的晶元組,這個晶元組往往支持奔騰系列,和AMD系列甚至可以支持IBM和Cyrix自行研發的686系列CPU。
AMD 自然不甘心Pentium在CPU市場上呼風喚雨,因此它們在1997年又推出了K6。 K6使用Socket7架構。 這也使適應其的主板進一步的脫離了Intel。應該說K6的出現是AMD的一個革新,也是整個主板晶元組的一個革新。
而後的K6-2,K6-3 都幾乎使用了同樣的CPU介面,但是在電壓供電上出現了變化,這樣使載入在主板上的電壓逐漸減少,同時AMD的主板也完全脫離了Intel的陰影,終於成為了舉世矚目的晶元廠商。在這之後有很多公司都追隨AMD的步伐,成為了AMD主要的主板晶元提供商。 VIA與SIS
在主板的發展歷史上,我們不得不提到VIA和SIS。在奔騰推出的PII時代的時候VIA和SIS是最不可忽視的力量。當奔三時代到來的時候,VIA和SIS更是以其優秀的品質征服了很多Fans。PII時代,價格昂貴的Intel主板讓很多DIYER們望眼欲穿。VIA和SIS為大家解決了這個問題,價格低廉,功能甚至更多的晶元組,打破了INTEL的壟斷,為廣大的DIYER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令主板的價格更加合理。而VIA更加主導提出了PC133標准,隱隱中對INTEL的壟斷地位提出了挑戰。
到了PIII時代,VIA晶元組的693系列主板更是成為當時DIYER們的主流選擇。693主板支持300-866MHz PPGA或是FC-PGA的賽揚或PIII系列的CPU,當然作為MICRO-ATX的主板,並不是用在頂級檔次的電腦上的,所以就當時的水平來講,可以支持PIII 866的CPU也是足夠了。VIA為Fans們提供了很多選擇AUTO/66/100/133MHz,這樣的設計方便了各個層次用戶的使用,AUTO可以自動識別CPU晶元的外頻,而66/100/133MHz的設置可以充分發揮CPU的性能。這也是693或者694風靡全球的原因。超頻的概念被極大化的發揚了!
同時SIS也推出了適合於PIII系列的CPU 630系列,當然後來人們應用的非常少,因此這里就不多做介紹了!
主板的群雄逐鹿
現在的主板基本被壟斷,晶元廠商AMD Intel NV 始終占據著主流市場。
進入478針P4時代和SCOKETA的AMD時代,就進入了815 845主板,VIA的開通00KT600,KT700,KT8T800,NV的NF2等等,一直延續到2006年左右,主板開始更新換代,INTER開始進入775時代,AMD進入754,939的短暫混亂時代,775最開始代表作就是915,逐漸發展下去是945 965 975 P31 P35 X38 P41 P45 X48 以及最新的X58,AMD那邊939最開始的主要開始於NV的NF系列主板,NF3,NF4,VIA也出了支持的K8T890主板,並在此時都出現了雙核,AMD在2006年為了更好的對抗INTER取消了754和939,統一改為AM2940介面,應運而生的主板便是NV的NF5系列500 520 550 560 570 590 750.AMD由於合並ATI,也推出了770 790主板,此時主板界就是INTER AMD NV三雄爭霸局面。
再來說說顯卡發展
一、老將S3
說起顯卡歷史,筆者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不是大家目前熟悉的nVIDIA、ATI、Matrox,他們都還年輕。要論資格,我想S3的地位是無人能撼動的。
作為老資格的顯卡廠商,在電腦586剛流行的那些日子,很多朋友以擁有一塊Trio64V+為榮。說性能,Trio64V+的2D功能在同一時代里是無人能及的,它可以說時那一個時代的代表。下表中我們重點列了一些S3不同時期的代表產品。
S3顯卡 描述
Trio64V+ 早年(586時代)的標准配置,2D性能達到巔峰,更何況價廉物美。曾幾何時Trio64V+ & VooDoo是眾多3D玩家的倚天劍&屠龍刀
ViRGE GX2 號稱第一款融合3D加速的顯卡,可惜其3D引擎實在蹩腳,再加上沒有軟體廠商的支持,是個失敗的產品。由此,S3的3D之路走向崎嶇
Savage3D 號稱「野人」,被S3譽為雄起的希望,也是戰國諸侯之一。然而初出茅廬就被驅動程序中的諸多BUG蠶食得體無完膚。廠商匆忙之間推出了一個又一個的修正驅動,曾創造一天之內連發「N」個驅動的吉尼斯紀錄。
Savage4 個人眼中,更傾向於高指標的Savage3D「完美版」,性能得以提升,但兼容性還是略有問題。發揚了前輩「物美價廉」的優點,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Savage2000 是在整合著名廠商帝盟之後S3的拳頭產品,也是S3的黃昏絕唱。3D性能較前輩而言,的確有相當的提升,可惜此時業內已有「N」人獨領風騷,技術上的落後必然導致最終的失敗。
二、中庸Trident
說S3是顯卡中的老字型大小,但對於中國市場來說,眾多玩家可能對Trident這個名字更加熟悉。97、98年DIY之風初起京城時,放眼中關村,眾山頭無不飄揚Trident大旗。想當年,夠用+便宜曾讓9680、9685、9750等等披靡配套市場,但現在已是明日黃花。
Trident顯卡 描述
Trident 9680/5 第一塊在中關村「流行」起來的顯卡。低價位中的硬通貨,加上眾多台系廠商的瘋狂供貨能力,想不流行都難。
Trident 9750 攜9680/9685流行之值勢,響應當年風頭正勁的「AGP」風潮,頗有點「買卡必提AGP,AGP卡就是9750」的意思。可惜深究下去,它不過是一塊使用AGP介面的PCI顯卡罷了,明白者曰:掛羊頭賣狗肉。
Trident 9850 9750後繼版本,性能大同小異,充其量更好地支持AGP介面,不提也罷Trident Blade3D(9880) 號稱「大刀」,可能取其3D性能像大刀一樣犀利之意,可惜其性能實在不敢恭維,看官可在眾多集成主板中尋見9880凄涼之身影三、昨日帝國3dfx
以上兩家的名頭再響亮,充其量也只能在中低檔瞎折騰。真正扛起3D大旗的還屬一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廠商——3dfx。
他們開發出的VooDoo系列3D子卡掀起了一場3D革命。「3dfx就是水準」已經成為了當時發燒友發燒程度的標准。可惜由於經營上的失誤,3dfx已經離我們而去。但在漫長的顯卡史中,3dfx塗下了濃濃地一筆。
VooDoo系列顯卡 描述
VooDoo 劃時代的3D加速子卡,單獨處理顯示畫面中的3D圖像部分。售價極其昂貴,但仍有無數電腦愛好者趨之若鶩。眾多游戲廠商以在包裝上塗有「3dfx」Logo為榮。「巫毒」的大名由此誕生。
VooDoo Rush 一款失敗的2D+3D整合顯示卡,籌備倉促而導致兼容性極其低下,受當時市場大環境所限,沒有引起多大反響
WooDooII 3D加速子卡,3dfx最傑出的作品,曾經也是Eagle的最愛。要知道,兩塊VooDooII SLI的性能就是在今天,也能勝任大多數PC GAME。是顯卡史上最成功的加速卡之一,占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技術巔峰。無數游戲因為VooDooII而精彩。
VooDoo Benshee 集成了2D晶元的VooDooII,兼容性同樣也是它的垢病,不過相對而言,還算得上是一款成功的產品。
VooDoo3 2000/3000/3500 面臨nVIDIA咄咄逼人的攻勢,3dfx用來保江山的神兵利器,配合其獨有的3D API Glide確有不俗的表現。怎奈日落長河,已經完全沒有當年獨孤求敗之勢。
VooDoo4/5 傳說中最後的輝煌,可惜上市總比發布要晚上幾個世紀,加上技術上的落後,售價一直高高在上。不過告訴朋友們一個好消息,3dfx被收購之後,積壓的大量VooDoo4/5晶元可能會被低價拋出,應該用不了多久,大家就能見到便宜的VooDoo4/5卡了^_^
四、隻手遮天nVIDIA
說完3dfx,就不能不提到它的新東家nVIDIA。這是一個高產的傢伙,年歲不大子女卻有一窩。相比之下,眾多讀者對它的熟悉程度勝Eagle甚。不論在技術還是在市場上,速度都是它取勝的法寶,不過要是有一天出現nVIDIA獨攬天下的局面,不知道它會不會走3dfx的老路。
nVIDIA顯卡 描述
Riva128/ZX nVIDIA的敲門磚,由它開始,大家開始注意「nVIDIA」這個陌生的名字。它後期的ZX版本清除了不少BUG,憑借自己的性價比,逐漸在VooDooII售價高高在上的當時吸引了不少相對「貧困」的玩家。
nVIDIA TNT 號稱能夠「狙擊」兩塊VooDooII SLI的顯卡。迫於市場壓力,推出相對倉促,採用的工藝遠沒有預期的先進。性能實際上只和單塊VooDooII相當,不過在當時也屬得上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nVIDIA TNT2(Vanta/M64/Pro/Ultra) 當初nVIDIA真正想用來抗衡VoodooII的應該是這款.25的產品,從nVIDIA TNT2開始,3dfx很不情願地讓出了3D加速卡的王座。許多網友的機器里應該還插著諸如M64等TNT2級別的顯卡。
nVIDIA Geforce256 從Geforce256開始,nVIDIA 引入了「GPU」這個概念。的確,隨著個人電腦對加速卡3D性能需求的不斷提高,顯卡的主晶元甚至要比電腦上的「CPU」更加復雜。高集成度的「GPU」的確能緩解CPU處理3D畫面時的不少壓力。
nVIDIA Geforce2(MX/GTS/Pro/Ultra) Geforce256由於售價上的緣故,沒能在市
場里取得多大反響。所以,nVIDIA馬不停蹄地推出了擁有完備產品線的Geforce2系列顯卡。除了速度之外,Geforce2系列中已經很好地解決了畫質這個nVIDIA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MX顯卡更是在中低端市場紅火到現在。而且只要採用了較好的顯存顆粒,這一系列卡的超頻能力都不錯,選擇游戲的朋友選擇它決不會有錯。五、追求自由的角鬥士ATI、Matrox
3dfx倒在了nVIDIA的懷中,Geforce2一統天下的日子來到了么?還好還有一個姓「A」,一個姓「M」的傢伙依然健在。前者活力四射的「鐳」在高位色下挑Geforce2於馬下,後者憑超凡脫俗的2D效果和獨到的環境映射凹凸帖圖閑庭信步。相信3dfx應該能夠看到這幅「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情景。衷心希望他們一路走好。
ATI顯卡 描述
XPERT2000PRO/2000/128/99 早期ATI的產品,性能一般,多用於OEM廠商ALL-IN-WONDER 128 PRO
ALL-IN-WONDER 128 RAGE/FURYPRO/VIVO/FURY/MAGNUM/128/128 PRO 相當於TNT級別,其中的ALL-IN-WONDER 128擁有不錯的視頻處理加工能力,特別適合普通家庭級別的用戶。此外對OPENGL的完好支持也是它的一大賣點。

ALL-IN-WONDER RADEON、
RADEON 64MB DDR、
RADEON 64MB DDR VIVO、
RADEON 32MB DDR、
RADEON 32MB (SDR)、
RADEON VE 「鐳」霆四射,RADEON是ATI最成功的作品,很好地平衡了3D加速和2D畫質,尤其它龐大的產品線更給用戶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選擇。面向中國市場推出的RADEON LE更是一個超值的好東西,通過改動完全可以發揮其潛力。更何況與nVIDIA良莠不齊的製造商相比,RADEON的質量要好很多。
Matrox顯卡 描述G100G200G400G450 Matrox顯卡一貫自豪於自己細致的圖像表達能力,從G100到G450都秉承了這一優點。由G400開始更是引入了更上一層樓的環境映射凹凸貼圖功能。可惜的是同樣由G400開始,Matrox顯卡的3D效能就一直沒有多大的提高。
上頭亂彈了這許多,還有兩個傢伙需要拉出來遛遛。他們是INTEL的i740和SIS的SIS 300。當初INTEL雄心勃勃地要殺入顯卡界,可惜後來發現里頭的你爭我奪實在激烈,自己雖然強壯也不堪晶元、顯卡兩頭作戰。灰溜溜地夾著尾巴逃了,後來倒是攢了點經驗,出了幾款整合的顯示晶元。相比之下SIS就聰明多了,從一開始就是奔著自己的強項
——整合主板去的,市場中只見過麗台、阿波羅等帶3D眼鏡的產品。不過現在集成SIS300的SIS630、SIS730主板在OEM上走量的確不錯。
目前顯卡就是NV和AMD之間的競爭,現在所有顯卡都是偶PCIE介面,馬上進入PCIE2.0時代,並且都支持DX10,現在的顯卡我列舉出來NV這邊就是GF8400,8500,8600,8800,9500,9600,9800,以及最新的GT260 GT280。AMD那邊就是
2600XT,2900XT,3650,3850,3870,4750,4780.再次還要介紹下顯卡名字後綴,因為每個顯卡型號都有很多種,並且性能差距明顯:
nVIDIA顯卡後綴名 順序是這樣的 從高到低
Ultra(在系列中最強的版本 不好買 用於nVIDIA的高端顯卡)
GTX(在系列中 世面上性能最強僅次於Ultra 用於nVIDIA的高端顯卡)
GTS(GTX的縮水版 但是性能仍然很強 用於nVIDIA的高端顯卡)
GT(標准版 買中端和低端顯卡不能低於GT級別了 用於nVIDIA所有型號的顯卡)
GS(GT的縮水版 低端顯卡不要買GS級別的 用於nVIDIA所有型號的顯卡)
LE(最垃圾的級別 品牌機上常用 千萬不要買 用於nVIDIA的中端和低端顯卡)
AMD這邊就沒那麼復雜,一般PRO代表簡化版,類似於NV的GS,XT代表標准版類似於NV的GT,XTX代表最強類似於NV的U。
我再簡短的把我知道的獨立顯卡的名字按從早到現在的順序寫出來
NV GF2 MX400 GF4 MX440 TI4200(經典之作) GF5200 GF5600 GF5700 GF5900 GF5950 GF6200 GF6600 GF6800 GF7300 GF7400 GF7600 GF7900 GF8400 GF8500 GF8600 GF8800 GF9500 GF9600 GF9800 GT260 GT280.
AMD R9200 R9500 R9550(很經典的卡)R9600 R9700 R9800 X700 X800 R1600 R1800
R1900 R1650 R1950 R2600 R2900 R3650 R3850 R3870 R4850 R4870

2. apollo lake n3450和英特爾Cherry Trail Z8750那個好

其實兩者差不多,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劣勢,分析如下:

  1. 顯卡方面:Cherry Trail Z8750 強於apollo lake n3450。

  2. CPU方面:apollo lake n3450 強於 Cherry Trail Z8750。

  3. 支持儲存:apollo lake n3450 強於 Cherry Trail Z8750,這是因為Z8750隻支持eMMC 4.5的存儲,而n3450可以支持SSD,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4. 硬碟轉速:apollo lake n3450 強於 Cherry Trail Z8750,Z8750的致命弱點就是硬碟速度太慢。

綜上:apollo lake n3450配置好一點,但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還是要看用戶類型,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3. Apollo守護進程被異常終止

換個機子吧
配置如下
顯卡:GTX590
CPU:i7 980x
內存:OCZ 4G DDR3 兩條
主板選個能搭載上面那些的就行
電源也不用那麼高級,能用就好
顯示器隨便弄個,黑白的都可以
相信這樣的中級主流配置能夠解決你當前的問題
你看我如此誠懇,就採納了吧

4. 街頭籃球Apollo守護進程被異常終止

1.要麼你內存不夠 2.把游戲卸載掉、在重裝下 3.在不行重裝系統

5. APOLLO是什麼意思

  1. APOLLO的意思:太陽神阿波羅是希臘奧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與仙女勒托(Leto)的兒子,阿耳忒彌斯的孿生兄弟。阿波羅又名福波斯(Phoebus),意思是「光
    明」或「光輝燦爛」。阿波羅是光明之神,在阿波羅身上找不到黑暗,他從不說謊,光明磊落,所以他也稱真理之神。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最多才多藝,也是最美最英俊的神祇,阿波羅同時是男性美的典型。

  2. 手機系統:微軟將於2012年第四季度再推Windows Phone系統升級版本Apollo。Apollo就是傳說中的WP8,它將支持「超級手機」(具有LTE網路接入功能,配置大型高清顯示屏和雙核CPU等等)。盡管現階段微軟的WP有諸多不足,例如平台封閉性、程序資源數量相對Android、IOS等主流系統較少等,但WP的下一個重大升級Apollo將會解決這些問題。

6. Kaby lake和Apollo lake是不是沒有辦法裝Win7了

哪當然不行啊,這要根據你的配置來定,一般來說,你的電腦是雙核,有2G(DDR2)內存,顯卡的顯存在256M以上,硬碟空間有120G以上,哪么你的電腦就能勝任用WIN7,32位,當然有時候你的配置比上面的低一點(比如CPU是雙核,內存DDR2隻有1G,顯存在128M以上)也可以裝,但運行的時候不會流暢的,那麼裝WIN7就有一點免強了。如果你的電腦還在P4,或者更早的電腦,就建義你不要裝WIN7,還是裝XP3更合適。如果你想用WIN7 64位,最其馬你的CPU要支持64位,最好這個內存在4G,這樣你的電腦就能充分的發揮你配置的性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快樂~~

7. 街頭籃球 Apollo被異常終止

內存不夠的問題,建議換機器,用360的話,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8. 安裝阿波羅光碟軟體為什麼有木馬

個人感覺 樓主應該把報木馬的進程名復制下 然後再上搜索試試

因為很多軟體都存在誤報的問題

9. 急求:主板資料

任何東西從發展到壯大都會經歷一個過程,CPU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和成就,其中的發展史更是耐人尋味。作為電腦之芯的全攻略,我們也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如果要刨根問底的,那麼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

1971年,當時還處在發展階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4004。這不但是第一個用於計算器的4位微處理器,也是第一款個人有能力買得起的電腦處理器!!4004含有2300個晶體管,功能相當有限,而且速度還很慢,被當時的藍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業用戶不屑一顧,但是它畢竟是劃時代的產品,從此以後,INTEL便與微處理器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這么說,CPU的歷史發展歷程其實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發展歷程,我們就通過它來展開我們的CPU歷史之旅。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領導潮流,首次生產出16位的微處理器,並命名為i8086,同時還生產出與之相配合的數學協處理器i8087,這兩種晶元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專門用於對數、指數和三角函數等數學計算指令。由於這些指令集應用於i8086和i8087,所以人們也這些指令集統一稱之為X86指令集。雖然以後Intel又陸續生產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進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來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後續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後來因商標注冊問題,才放棄了繼續用阿拉伯數字命名。至於在後來發展壯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時代,市場競爭越來越厲害了,由於商標注冊問題,它們已經無法繼續使用與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晶元,它仍舊是屬於16位微處理器,內含29000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4.77MHz,地址匯流排為20位,可使用1MB內存。8088內部數據匯流排都是16位,外部數據匯流排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1981年8088晶元首次用於IBM PC機中,開創了全新的微機時代。也正是從8088開始,PC機(個人電腦)的概念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發展起來。

1982年,INTE已經推出了劃時代的最新產品棗80286晶元,該晶元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飛躍的發展,雖然它仍舊是16位結構,但是在CPU的內部含有13.4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皆為16位,地址匯流排24位,可定址16MB內存。從80286開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變出兩種來:實模式和保護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晶元,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種32位微處理器,而且製造工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與80286相比,80386內部內含27.5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12.5MHz,後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都是32位,地址匯流排也是32位,可定址高達4GB內存。它除具有實模式和保護模式外,還增加了一種叫虛擬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過同時模擬多個8086處理器來提供多任務能力。除了標準的80386晶元,也就是我們以前經常說的80386DX外,出於不同的市場和應用考慮,INTEL又陸續推出了一些其它類型的80386晶元: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場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間的一種晶元,其與80386DX的不同在於外部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皆與80286相同,分別是16位和24位(即定址能力為16MB)。1990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節能型晶元,主要用於便攜機和節能型台式機。80386 SL與80386 DL的不同在於前者是基於80386SX的,後者是基於80386DX的,但兩者皆增加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系統管理方式(SMM)。當進入系統管理方式後,CPU就自動降低運行速度、控制顯示屏和硬碟等其它部件暫停工作,甚至停止運行,進入休眠狀態,以達到節能目的。

1989年,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80486晶元由INTEL推出,這種晶元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實破了100萬個晶體管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80486的時鍾頻率從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將80386和數學協處理器80387以及一個8KB的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個晶元內,並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採用了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方式,大大提高了與內存的數據交換速度。由於這些改進,80486的性能比帶有80387數學協處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樣,也陸續出現了幾種類型。上面介紹的最初類型是80486DX。

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類型中的一種低價格機型,其與80486DX的區別在於它沒有數學協處理器。80486 DX2由系用了時鍾倍頻技術,也就是說晶元內部的運行速度是外部匯流排運行速度的兩倍,即晶元內部以2倍於系統時鍾的速度運行,但仍以原有時鍾速度與外界通訊。80486 DX2的內部時鍾頻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採用了時鍾倍頻技術的晶元,它允許其內部單元以2倍或3倍於外部匯流排的速度運行。為了支持這種提高了的內部工作頻率,它的片內高速緩存擴大到16KB。80486 DX4的時鍾頻率為100MHz,其運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強類型,其具有系統管理方式,用於便攜機或節能型台式機。 看完這里,相信大家會對CPU的發展歷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至於這段時其他公司:譬如AMD,CYRIX等等推出的CPU,由於名字和INTEL的都是一個樣,也就不再重復敘述了。

今日CPU的發展狀況從Pentium(奔騰),俗稱的586開始,一直說到才數天前發布的最新K7吧。這段時間簡直就是CPU發展的戰國時期,市場上面群雄奮起,風雲突變,競爭異常的激烈,新技術出現的速度相當快,我們通過介紹 INTEL產品,讓朋友了解多一些,也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INTEL: 說到CPU,當然不能不提到這位一直領導CPU製造新潮流的老大哥。正是因為有了INTEL,電腦才脫下了高貴的外衣,走到了我們的身邊,成為真正的個人電腦,今天,當我們用電腦玩游戲、看電影,聽CD,甚至上網的時候你可千萬得記住INTEL的功勞啊!

Pentium: 繼承著80486大獲成功的東風,賺翻了幾倍資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處理器Pentium。由於CPU市場的競爭越來越趨向於激烈化,INTEL覺得不能再讓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樣的名字來搶自己的飯碗了,於是提出了商標注冊,由於在美國的法律裡面是不能用阿拉伯數字注冊的,於是INTEL玩了花樣,用拉丁文去注冊商標。Pentium在拉丁文裡面就是五的意思了。INTEL公司還替它起了一個相當好聽的中文名字奔騰。奔騰的廠家代號是P54C,PENTIUM的內部含有的晶體管數量高達310萬個,時鍾頻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和66MHZ,後提高到200MHZ。單單是最初版本的66MHZ的PENTIUM微處理器,它的運算性能比33MHZ的80486 DX就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則比33MHZ的80486 DX要快6至8倍。也就是從PENTIUM開始,我們大家有了超頻這樣一個用盡量少的錢換取盡量多的性能的好方法。作為世界上第一個586級處理器,PENTIUM也是第一個令人超頻的最多的處理器,由於Pentium的製造工藝優良,所以整個系列的CPU的浮點性能也是各種各樣性能是CPU中最強的,可超頻性能最大,因此贏得了586級CPU的大部分市場。

Pentimu Pro: 初步占據了一部分CPU市場的INTEL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在其他公司還在不斷追趕自己的奔騰之際,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 P6。P6隻是它的研究代號,上市後P6有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Pentimu Pro。Pentimu Pro的內部含有高達550萬個的晶體管,內部時鍾頻率為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entimu Pro的一級(片內)緩存為8KB指令和8KB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在Pentimu Pro的一個封裝中除Pentimu Pro晶元外還包括有一個256KB的二級緩存晶元,兩個晶元之間用高頻寬的內部通訊匯流排互連,處理器與高速緩存的連接線路也被安置在該封裝中,這樣就使高速緩存能更容易地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Pentium Pro200MHZ CPU的L2 CACHE就是運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與處理器相同的頻率上。這樣的設計Pentium Pro達到了最高的性能。 而Pentimu 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項稱為動態執行的創新技術,這是繼PENTIUM在超標量體系結構上實現實破之後的又一次飛躍。Pentimu Pro系列的工作頻率是150/166/180/200,一級緩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級緩存,至於頻率為200的CPU還分為三種版本,不同就在於他們的內置的緩存分別是256KB,512KB,1MB。如此強大的性能,難怪許多伺服器系統都採用了Pentimu Pro甚至是雙Pentimu Pro系統呢!

Pentium MMX: 也許是INTEL認為Pentium 系列還是有很大的潛力可挖,1996年底又推出了Pentium 系列的改進版本,廠家代號P55C,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Pentium MMX(多能奔騰)。MMX技術是INTEL最新發明的一項多媒體增強指令集技術,它的英文全稱可以翻譯多媒體擴展指令集。,因此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為增強Pentium CPU在音像、圖形和通信應用方面而採取的新技術,為CPU增加了57條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指令外,還將CPU晶元內的L1緩存由原來的16KB增加到32KB(16K指命+16K數據)MMX CPU比普通CPU在運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時,處理多媒體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MMX技術不但是一個創新,而且還開創了CPU開發的新紀元,目前的什麼KNI,3D NOW!也是從MMX發展演變過來的。Pentium MMX可以說是直到99年在電腦市場上佔有率最高的CPU產品,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使用MMX的CPU。Pentium MMX系列的頻率主要有三種:166/200/233,一級緩存都是32KB,核心電壓2.8v,倍頻分別為2.5,3,3.5。

Pentium Ⅱ: 1997年五月,INTEL又推出了和Pentium Pro同一個級別的產品,也就是影響力最大的CPU Pentium Ⅱ。有人這樣評價Pentium Ⅱ,說它是為了彌補Pentium Pro裡面的缺陷,然後再加上MMX指令而生產開發出來的產品,他們這樣說有他們的道理,我以下就替大家剖析一下Pentium Ⅱ: PentiumⅡCPU有眾多的分支和系列產品,其中第一代的產品就是PentiumⅡKlamath晶元。作為PentiumⅡ的第一代晶元,它運行在66MHz匯流排上,主頻分233、266、300、333四種。PentiumII採用了與Pentium Pro相同的核心結構,從而繼承了原有Pentium Pro處理器優秀的32位性能。PentiumⅡ雖採用了與Pentium Pro相同的核心結構,但它加快了段寄存器寫操作的速度,並增加了MMX指令集,以加速16位操作系統的執行速度。由於配備了可重命名的段寄存器,因此PentiumⅡ可以猜測地執行寫操作,並允許使用舊段值的指令與使用新段值的指令同時存在。在PentiumⅡ裡面,Intel一改過去BiCMOS製造工藝的笨拙且耗電量大的雙極硬體,將750萬個晶體管壓縮到一個203平方毫米的印模上。PentiumⅡ只比Pentium Pro大6平方毫米,但它卻比Pentium Pro多容納了200萬個晶體管。由於使用只有0.28微米的扇出門尺寸,因此加快了這些晶體管的速度,從而達到了X86前所未有的時鍾速度。 在匯流排方面,PentiumⅡ處理器採用了雙獨立匯流排結構,即其中一條匯流排聯接二級高速緩存,另一條負責主要內存。然而PentiumⅡ的二級高速緩存實際上還是比Pentium Pro的二級緩存慢一些。這是因為由於PentiumPro使用了一個雙容量的陶瓷封裝,Intel在Pentium Pro中配置了板上的L2高速緩存,可以與CPU運行在對等的時鍾速度下。誠然,這種方案的效率相當高,可是在製造的成本方面卻非常昂貴。為了降低生產成本,PentiumⅡ使用了一種脫離晶元的外部高速緩存,可以運行在相當於CPU自身時鍾速度一半的速度下。所以盡管PentiumⅡ的高速緩存仍然要比Pentium的高速緩存快得多,但比起200MHz的Pentium Pro裡面的高速緩存就要遜色一些了。作為一種補償,Intel將PentiumⅡ上的L1高速緩存從16K加倍到32K,從而減少了對L2高速緩存的調用頻率。由於這一措施,再加上更高的時鍾速度,PentiumⅡ(配有512K的L2高速緩存)在WindowsNT下性能比Pentium Pro(配有256K的L2高速緩存)超出大約25%。 在介面技術方面,為了擊跨INTEL的競爭對手,以及獲得更加大的內部匯流排帶寬,PentiumⅡ首次採用了最新的solt1介面標准,它不再用陶瓷封裝,而是採用了一塊帶金屬外殼的印刷電路板,該印刷電路板不但集成了處理器部件,而且還包括32KB的一級緩存。

Pentium Celeron: 在Pentium Ⅱ又再次獲得成功之際,INTEL的頭腦開始有點發熱,飄飄然了起來,將全部力量都集中在高端市場上,從而給AMD,CYRIX等等公司造成了不少 乘虛而入的機會,眼看著性能價格比不如對手的產品,而且低端市場一再被蠶食,INTEL不能眼看著自己的發家之地就這樣落入他人手中,又與1998年全新推出了面向低端市場,性能價格比相當厲害的CPU,也就是本文的重要介紹產品Celeron,賽揚處理器。 Pentium Celeron可以說是Intel為搶占低端市場而專門推出的。1000美元以下PC的熱銷,另AMD與Cyrix在與Intel的抗爭中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也令Intel如芒刺在背。於是,Intel把Pentium II的二級緩存和相關電路抽離出來,再把塑料盒子也去掉,再改一個名字,這就是Pentium Celeron。中文名稱為奔騰賽揚處理器。 Celeron採用0.35微米工藝製造,外頻為66MHz,最初推出的有266與300兩款。接著又出現了333,直到剛剛新鮮出爐不久的賽揚500。從賽揚333開始,就已經採取了0.25微米的製造工藝。開始階段,Celeron最為人所詬病的是其抽掉了晶元上的L2 Cache,這使人不禁想起當年的486SX。我們知道,在486時代,CPU就已經內置了8K緩存,而在主板上還另有插槽可供大家再加上二級緩存(高檔一點的是板上自帶的),到了奔騰時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板上的二級緩存由256K到現在最大的2MB(MVP3晶元組支持)PII的更厲害,把二級緩存也放到CPU板上,CPU與內存和二級緩存有兩條匯流排,這就是Intel引以為豪的DIB雙重匯流排技術,這樣裝置的二級緩存能比Soecket7上的提供更高的性能,因為它是運行在CPU一半時鍾頻率上的,當CPU為PII333時,二級Cache就運行在167MHz,這遠比現在100MHZ外頻的Soecket7上的Cache速度要高的多,也就是說,在PII上,二級緩存的重要性比在Soecket7上的要高。大家也知道了二級緩存的作用,相信就已經知道賽揚其實是一隻掉了牙的老虎(再也凶不起來了),在實際應用中,Celeron266裝在技嘉BX主板上,性能比PII266下降超過25%!而相差最大的就是經常須要用到二級緩存的項目。不過什麼馬配什麼鞍,Intel專門為賽揚配備了EX晶元組。Intel的440EX晶元組為Celeron做了優化,因此C266+EX與PII266+BX的性能只相差了10%。 400,366,333和300AMHz英特爾賽揚處理器包括集成128KL2緩存. 所有的英特爾賽揚處理器使用英特爾P6微架構的多事項系統匯流排。400,366,333和300AMHz處理器使用增加了L2緩存界面的英特爾P6微架構多事項系統匯流排。L2緩存匯流排和處理器到主儲存器系統匯流排的結合增加了在單匯流排處理器上的帶寬和性能。 英特爾440EXAGPset以基本PC機價格點優化整個以英特爾賽揚處理器基礎的系統性能,在考慮基本PC機價格因素同時為終端用戶提供AGPset的改進。 賽揚CPU還有一個變形的兄弟Socket 370架構的處理器,它可以說是由INTEL推出的一個使用PII為核心、Socket架構為主板的雜交品種。Socket 370 CPU插槽外觀上和Socket 7差不多,只不過Socket 7有321個Pin腳,而Socket 370有370個Pin腳;另外Socket 7隻有一個斜腳,而Socket 370有兩個斜腳,因此Intel發布的Socket 370 Celeron處理器不適用於目前既有的Socket 7主板,這對熱衷於升級的用戶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不過對於Slot 1主板的用戶來說,可以通過轉換卡來實現升級哦!價錢可是非常便宜的。按Intel的計劃,Socket 370全部支持帶二級緩存的300MHz以上的Celeron(PPGA)處理器。而將來所有的Celeron處理器都會轉向Socket 370的架構,這也更加符合Intel推出Socket 370和Celeron的本意。 Socket370架構CPU的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Celeron 300A是相同核心,而介面部分由Solt1改為Socket形式。從外觀上看,特別象Socket7的Pentium MMX,只是中央的Die封裝部分要比MMX要大些,CPU的底部比較明顯,Socket370 CPU底部中央的封裝部分呈長方形,明顯與MMX不同,標記著Intel Celeron表明它的正式名稱仍然會是Celeron,通過一個和Pentium Ⅱ上類似的序號(譬如:FV524RX366128)我們可以辨認出其頻率是366Mhz並帶128K緩存;雖同為Socket,Socket370是370針,比Socket7 CPU的321針多出49針,不僅針腳多出一圈,腳的位置也不同,註定兩種Socket是無法兼容了。Intel使用了440ZX 晶元組來搭配Socket 370,將支持100 MHz 外頻。經過我們的特別測試,發現socket370 的Celeron 366幾乎每項測試中均超過了PII,可見其性能之好。 賽揚由於沒有了二級緩存的限制,而且是用0.25技術製造的,因此超頻能力特強,那麼在超頻的過程中有什麼東西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首先就是CPU本身,不過作為超頻先鋒,幾乎所有的賽揚CPU都能超頻二級以上,有寫特別的序列號的賽揚CPU甚至還能夠超上三、四級。 其次就是好的主板和內存了,現在的市面上有相當一部分的主板是為了超頻而設,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必須要自己看清楚。如今大家都知道內存是CPU提速的瓶頸之一,因此常常有人提問某種型號的內存晶元性能如何或是乾脆直接問它們耐不耐超頻。其實內存晶元的性能固然重要,但在實際挑選內存的同時,除晶元的型號外,同時還應該注意內存條本身設計是否成熟、做工是否精。要知道即使採用的是高性能的內存晶元,如果設計不當,那麼作為內存條而言仍然是不耐超頻的失敗品。那麼,什麼樣的內存條才算是合格的呢?(這里的合格,當然指耐超頻嘍)做工精細與否可以由目視判斷,而設計成熟與否主要看線路板上的通透孔(Through Hole)數目的多少,一般通透孔的數目越少越耐超頻。何謂通透孔呢?就是線路板上的那些看似線路終端的小洞。電腦里使用的線路板是由很多層構成的,我們平時能看見的只是最表層的線路。在最表層之下,還存在有許多層,每層的線路都是互相獨立的。要使最外層的線路與里層線路導通,就必須利用通透孔。有些設計不成熟的內存條,就連同在表層的線路之間的導通,都要先從通透孔進入里層,繞上一圈後再從另一個通透孔穿出。這樣一來,導致了線路總長度的增加。而在高達100MHz的工作頻率下,無謂地加長線路極易產生雜波干擾。這就很可能導致超頻失敗。順便提一下,內存晶元與CPU一樣,也存在批號不同導致性能不同的現象:即使批號相同,生產日期也會影響晶元的性能。因此想掌握確切的資料,唯一的辦法就是堅持不懈地從網上搜尋最新情報。我個人覺得HYUNDAI、NEC和TOSHIBA的晶元性能不錯。下面再來看看CL(CAS Latency)值對超頻的影響。CAS Latency指的是CPU在接到讀取某列內存地址上數據的指令後到實際開始讀出數據所需的等待時間,CL=2指等待時間為2個CPU時鍾周期,而CL=3的則為3個CPU時鍾周期。對今天的高速CPU而言,1個時鍾周期的長度微乎其微。因此不論CL2還是CL3的內存,用戶在實際使用中是感覺不到性能差距的。而廠家在製造內存條時,不論CL2還是CL3,用的都是同樣的原料和設備。只是在生產完成後檢測時,挑出精度高的當CL2的賣,精度相對低一些的則當CL3的賣。實際上有不少被當作CL3賣的內存條可以在CL=2的設定下工作。因此CL2的內存條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更精密一些,換而言之就是為超頻所留的餘地更大一些、超頻後工作會更穩定一些。我試過的幾種名牌的128MB/CL2的內存都可以在外頻133MHz的環境下穩定地工作,而散裝的CL3的內存則大多無法在112MHz以上的外頻下持續穩定地工作。在將外頻超到100時,也不必使用符合PC100規格的內存,盡管一般不推薦在外頻100MHz的系統中使用非PC100的內存條,但實際上甚至有非PC100的內存條在外頻133MHz下穩定工作的記錄。據說這是因為早期的內存條不帶SPD(一塊記錄有該內存條性能特徵的EPPROM,是符合PC100規范所必須的),用戶可以自由設定有關內存的各項參數,易於進行優化。當然,如果您的Money很多,那麼自然不必猶豫,挑貴的買准沒錯。又或是您正准備購買新的內存,那麼我奉勸您,從長遠看還是購買符合PC100規范的吧!就筆者個人而言,賽揚超頻之後的穩定性是相對下降了不少,這是因為發熱量太大的問題,如果超頻後某些特定的應用程序經常報出錯,一般將內核電壓加上0.1V到0.2V即可緩解。不過為防萬一,用於處理重要數據的電腦,最好不要超頻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PⅡ系列CPU設置了倍頻鎖,你不能通過加高倍頻來超頻,不過,最近情況有所改觀,已經有一些新型號的主板(例如中國台灣A-Trend和日本Free Way共同開發的FW-6400GX/ATC-6400系列)能夠破解倍頻鎖,允許用戶自由設定CPU的倍頻。為了超頻成功,你除了加CPU的內核電壓外,還可以加高外CPU的外部電壓,這樣可以使內存等外部設備工作更加穩定,對提高超頻的成功率和超頻後的穩定性都有幫助,但是能加高外部電壓的主板實在不多。有些主板(例如華碩的P2B系列),在出廠時設定的外部電壓就高於額定的3.3V,而有3.5V左右。而另一些主板(例如上面提到的ATC-6400系列)則允許用戶在BIOS中自由設定CPU的內、外電壓值。 另外,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找那些可以改變輸出電壓值的電源。據我所知,中國台灣Seven Team產的ST-301HR(ATX版本2.01的300W電源)就帶有調節外部電壓的旋鈕。不過,這種辦法有一定風險,大家最好別貿然嘗試。

Pentium ⅡXeon : 在98與99年間,INTEL公司還最新推出了新一款比Pentium Ⅱ還要更加強大的CPU--Pentium ⅡXeon (至 強 處 理 器)。Pentium II Xeon CPU的目標就是挑戰高端的、基於RISC的工作站和伺服器。Xeon系列處理器具有在x86時代從未見過的強大功能。此系列處理器幕後的真正變化並不在於時鍾速率(從400MHz起),而是該種CPU那些足以成為頭條新聞的新型插槽、L2高速緩存、新的晶元組和擴展系統內存支持。這些變化足以證明:x86架構現在已經長大了,正在接近中級和高端Unix伺服器的功能。Pentium ⅡXeon處理器把英特爾結構的性能/價格比優勢擴展到技術計算及企業計算的新高度。它專門為在中、高級伺服器及工作站上運行的應用軟體設計了其所需要的存儲器設置。 至於Pentium ⅡXeon 的內部結構包括了:兼容前幾代英特爾微處理器結構;奔騰II處理器具有的P6微結構中的雙獨立匯流排結構和動態指令執行技術;同時,還有其它一些特性。它的一系列先進的特性加強了伺服器平台對其環境的監測和保護能力。這些特性能幫助顧客建立一個健壯的信息技術環境,最大限度地增加系統正常運轉時間,並保證伺服器獲得優化的設置及運行。 而且還具有先進的管理特性,譬如:熱敏感測器、檢錯糾錯(ECC)、功能冗餘檢查、系統管理匯流排等等。Pentium ⅡXeon 處理器的功能還得到加強,能在具有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的結構中為執行大量計算任務提供更高的性能。為此加入了512K或1M位元組的二級高速緩沖存儲器,其運行速度與處理器內核相同(450兆赫茲)。這使得向處理器內核傳送的數據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通過高容量的100兆赫茲的多事務處理系統匯流排,實現了與系統其它部分的數據共享;而多任務處理系統匯流排是一項突破性的技術,使系統的其餘部分也有可能實現較高的處理速度。可供定址和高速緩存用的內存容量高達64G位元組,從而提高對絕大多數高級應用軟體的處理性能和數據吞吐量。系統匯流排支持同時處理多項未完成事務,從而使可用帶寬增加。支持多達8個處理器的多處理系統,而且各個處理器都能充分發揮效率。這樣的系統匯流排實現了低成本的4通道、8通道對稱多處理,並使得針對多任務操作系統和多線程應用軟體的性能得到大幅度加強。 完全支持英特爾擴展伺服器結構--加強的36位處理器支持(新的PSE-36模式)結合了36位緩沖存儲器和超過4G位元組的晶元組,從而允許企業級應用程序使用超過4G的內存,實現更好的系統性能。 至於Pentium ⅡXeon 的其他特性還有:由英特爾開發的單邊接觸盒(S.E.C.)封裝能充分發揮運算能力、改善了處理保護能力並實現了未來奔騰II至強處理器的通用形式。 群集支持,或者稱為對數個4通道伺服器系統的群集能力。這使得顧客的基於奔騰II至強處理器的系統實現了可擴展性從而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 Pentium ⅡXeon 是首例採用了系統管理匯流排介面的英特爾微處理器,為英特爾產品系列增加了一些可維護性的特徵。在盒中,有兩個新的部件(除熱敏感測器之外)使用這個介面與其它系統管理硬體和軟體進行通訊。Pentium ⅡXeon 還可以支持全面的功能冗餘檢查(FRC)以提高重要應用軟體的完整性。功能冗餘檢查對多處理器的輸出進行對比,以檢查它們之間的差別。在功能冗餘度檢查中,一個處理器充當主處理器,另一個則充當檢查器。檢查器負責向系統報告是否發現兩個處理器的輸出有差異。糾錯碼功能可以幫助保護對執行任務過程中不容出錯的數據。奔騰II至強處理器支持對所有二級高速緩存匯流排和系統匯流排事務中的數據信號的檢錯糾錯功能,能夠自動糾正單位元組錯誤,並向系統提示所有雙位元組錯誤。所有的錯誤都被定位後,系統可以進行誤碼率追蹤以確定出故障的系統部件。 在Pentium ⅡXeon 里,INTEL更加用上了最新的插口技術棗Slot 2。Pentium ⅡXeon 是放置在金屬封裝殼中的,然後通過邊緣連接觸點插在主板上,其連接插座更像是常見的PCI或ISA擴展卡的插槽(因此也就有了術語SECC即單邊接觸插盒)。Slot 2將這?

10. 跪求~~!!!~~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INTEL晶元組發展史回顧
早期的386微機中採用的控制晶元組是82C30系列。82C30晶元組採用了六片結構,再加上一片外設控制晶元構成完整的386微機控制系統。82C30晶元組單片晶元的集成度小,功能差,是 C&T公司的早期產品,但是它的某些基本功能至今仍然在使用。
除了82C30系列外,典型的386控制晶元組還有0PTI公司的W8386PC/AT晶元組。486微機採用的控制晶元組在功能上與386控制晶元組沒有大的變化,只是由於486處理器把協處理器集成到 CPU內部(即FPU),控制晶元組的局部性能有小的調整而已。常見的486控制晶元組如:FRX46C401、FRX46C402、HT321、HT342;M1489、 M1487、82C406、82C496等。486控制晶元組大多為兩片結構,即由系統控制器和數據緩沖控制器組成。
嚴格說來,在這個時候,主板的發展還很不成規模,甚至可以說是原始,這裡面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在購買處理器的時候沒有多餘的選擇,所有處理器的介面都是一樣,這樣的局面在INTEL推出奔騰處理器的時候開始發生了變化。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主板進入了Socket 7時代(在早期的奔騰處理器中,有極少的一部分是採用的Socket 6介面),用於Socket 7架構的控制晶元組有兩類:一類是面向PCI結構的,不支持AGP介面,例如Intel 430系列的各類晶元組430FX、430HX、43OVX、430TX等,VIA公司Apollo VPl、Apollo VP2,SiS公司的5571/5572、5581/5582以及ALi公司的Aladdin III、Aladdin IV等都屬於這一類。
AGP介面的晶元組介紹
另一類是支持AGP介面的晶元組,主要是非Intel控制晶元組,如VIA公司Apollo VP3、Apollo MVP3、Apollo MVP4,sis公司5591/5595、5597/5598,ALi公司Aladdin V等晶元組都支持AGP技術(支持Super7架構)
在這里需要解釋一下,在Socket 7時代的後期,AMD公司在Socket7架構的基礎上加上AGP和對100MHz匯流排的支持,把Socket 7升級成了Super 7,而且Super7的用戶可以不用換主板,就可以直接升級到AMD推出的K6-3,可以說Super7還有一定的升級能力。不過Super 7的架構最終還是會滅亡的。AMD公司就是Super 7的「掘墓者」,因為K6-3是AMD公司推出的最後一款支持Super 7架構的CPU了。
在這里需要重點提一下威盛的MVP4晶元組,Apollo MVP4被業界喻為Super 7最佳化的終結版本。MVP4是一款高度集成化的晶元組,在MVP4的北橋晶元中集成了2D/3D AGP圖形功能,帶有Setup引擎和DVD硬體加速功能,採用了SMA(Share Memory Architecture,共享內存架構)技術,可以在內存中交換顯示數據,別的功能和MVP3差不多。
處理器發展帶動晶元組
隨著時代的進步,1997年5月,INTEL又推出了Pentium II處理器,一起推出的還有440LX晶元組,Intel為了徹底打垮它的跟班(AMD和Cyrix),拋棄了已經相當成熟的Socket 7構架,轉而進入全新的Slot 1構架,並運行專利權來限制AMD和Cyrix來生產能兼容Slot 1構架的CPU。Slot 1是將高速緩存與處理器整合在一塊PCB板上,通過類似於內置板卡一樣的金手指與主板相應插槽電路接觸,而不是Socket架構的插針。在1998年,Intel發布了眾多的系統核心邏輯晶元組。這裡面有用於佔領低端市場的440EX、440ZX;也有專注於主流桌面市場的440BX。雖然它們無論從市場著眼點還是性能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別,盡管它們都使用了AGP匯流排來改善PC機在視頻方面的表現,但其最基本的結構狀況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1、 Intel 430FX晶元組
Intel 430FX晶元組是Intel公司生產的第一款晶元組,當時Intel公司就憑它在晶元組領域一炮打紅,從此Intel CPU配Intel晶元組主板性能極佳的說法被人們廣為流傳。Triton First晶元組,其是當時最早提供對EDO DRAM支持的奔騰級晶元組,它所構建的以高速EDO DRAM與第一代原始Pentium處理器相配和的方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追求高性能用戶的理想選擇。此款晶元組的CACHE類型為管線突發式,最大容量為512KB,緩存容量為64MB。在內存方面,他最大支持128MB的內存容量,EDO DRAM讀取時間為7-2-2-2 FPM DRAM讀取時間為7-3-3-3,數據帶寬為64BIT,這在當時是很難想像的。
2、 Intel 430VX晶元組
Intel在推出了兩款最成功的CPU之後突然覺得還缺點什麼,原因是原始的FX晶元不能滿Pentium MMX CPU的需要,而HX晶元組性能好,但它昂貴的價格並不能被一般用戶所接受。所以Intel急需推出一款新的晶元組來補充FX晶元組與HX晶元組之間的真空地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Intel 430VX晶元組誕生了,人們習慣的稱它為Triton Three。但人們發現這款Triton Three在性能上並不比Triton 2強,只是他低廉的價格被經濟不富裕得人津津樂道。
3、 Intel 440LX晶元組
隨著CPU製造工藝的高速發展,一款功能強大的Pentium II處理器終於橫空出世了。為了推廣這款CPU,1997年5月,Intel特意為它定做了一套新衣服——440LX晶元組。首次支持AGP、SDRAM和Ultra/33功能,而且它支持兩個處理器,是當時最強勁的晶元組。
4、 Intel 440BX晶元組
Intel 440BX晶元組是壽命最長的一款晶元組,也可以說是Intel公司最成功的晶元組產品了,直到今天它還是被很多人津津樂道。這款440BX配合Intel的Celeron CPU能發揮出極好的超頻效果,而且它的價格也不昂貴,所以它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一直被廣大DIY愛好者所喜愛。
5 、Intel 810晶元組
繼成功推出Intel BX之後,Intel便下了大賭注全部投在下一代晶元組產品上,這就是I810。I810不僅僅是Intel首款整合型晶元組產品,同時也是Intel嘗試的新式「固件控制中心」架構式設計,一改以往的南北橋設計,這種新式的設計獨道之處在於,將各部分性能分解成為獨立的晶元,重新設計了晶元間通道的傳輸方式和速度,因而在性能上得以提高。不過,這款產品的市場反映並不是很好,使Intel有些黯淡。
6、 Intel 820晶元組
有了RAMBUS的助陣,加之I820的許多新設計,Intel便在夢想著收復所有失去的晶元組領地,但是事實又給了Intel重重的一擊。因為RAMBUS內存的授權權益金相當高昂,加之RAMBUS內存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對於普通的用戶來說簡直是無法想像的。I820的上市,可以說是讓Intel用鈔票買來了一個教訓,因為Intel在I820身上損失慘重。
7、 Intel 815晶元組
時近千禧年末,Intel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簡潔版的I815晶元組I815EP全面上市,除了增加了對ATA100的支持以外,還去掉了內置的昂貴I752顯示模塊。這下,性價比大幅提升,是815EP主板在PIII市場呼風喚雨。
8、 Intel 850晶元組
2000年11月21日,Intel發布了新一代的奔騰處理器—奔騰四,採用Willamette核心,Sock423介面,配套的晶元組產品是I845和I850,I845支持PC-133 SD內存,而I850則使用Rambus內存,這是820晶元組回收時間後,Intel再次推出支持Rambus內存的晶元組。
9、 Intel 845D晶元組
I845D的發布,也意味著P4晶元組正式跨入了Socket 478時代,開始提供對DDR內存的支持。
10、 Intel 845PE晶元組
支持400/533MHZ前端匯流排設計的處理器,提供對單通道DDR333 內存的支持。支持超線程技術。提供對AGP4X匯流排規范的支持。
11、 Intel 845E晶元組
提供對400/533MHZ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SOCKET 478介面處理器的支持。支持單通道DDR333內存。
12 、Intel 845G晶元組
整合EXTREME GRAPHICS顯示核心。提供對400/533MHZ前端匯流排處理器的支持。支持單通道DDR333內存。
13、 Intel 848P晶元組
支持400/533/800MHZ前端匯流排設計的處理器,支持單通道DDR400內存。支持AGP 8X匯流排規范。提供2個SATA介面。
14、 Intel 865PE晶元組
支持400/533/800MHZ前端匯流排設計的處理器。支持雙通道DDR400內存。提供2個SATA介面,搭配ICH5R南橋晶元,可是實現多種RAID模式。
15、 Intel865G晶元組
板載EXTREME GRAPHICS 2顯示核心。支持400/533/800MHZ前端匯流排設計的處理器。支持雙通道DDR400內存。提供2個SATA介面。
16、 Intel 875P晶元組
與865PE晶元主板最大的區別在於支持PAT功能,另外提供對ECC內存的支持。Intel915X系列晶元組不僅是LGA775介面處理器的最佳搭檔,還將眾多全新技術引入了實際應用。915X完全拋棄了AGP匯流排,改為使用更先進的PCI-E匯流排,可為圖形晶元和高速存儲設備以及網路設備帶來更高的數據傳輸帶寬,,是近年來電腦系統中最具革命性的匯流排升級。突破性的支持DDR2內存,此舉表明了未來晶元組的發展方向。搭配ICH6系列南橋晶元支持HD-AUDIO音頻規范,支持RAID功能的ICH6R還提供了全新的MATRIX STORAGE功能,兼顧了成本、性能和安全。
17、 Intel915P晶元組
提供對533/800MHZ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的處理器。支持雙通道DDR2/DDR內存。提供4個SATA介面。提供對全新PCI-E匯流排的支持。
18 、Intel915GL晶元組
整合GMA900圖形核心,支持DX9.0特效。支持533/800MHZ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的處理器。內存方面僅提供對DDR內存的支持。提供4個SATA介面。
19、 Intel915PL晶元組
支持533/800MHZ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的處理器。內存方面僅提供對雙通道DDR內存的支持,內存插擦也減少為2條。提供4個SATA介面。
20、 Intel915GV晶元組
整合GMA900圖形核心,支持DX9.0特效。支持533/800MHZ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的處理器。內存方面僅提供對雙通道DDR內存的支持。不提供PCI-E X16顯卡插槽。提供4個SATA介面。
21、 Intel910GL晶元組
主要針對OEM市場的產品。支持533MHZ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處理器的。提供4個SATA介面。
22 、Intel915G晶元組
板載GMA900圖新核心,支持DX9.0特效並提供PCI-E顯卡插槽。支持533/800MHZ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的處理器。提供4個SATA介面。
23、 Intel925X晶元組
支持533/800/1066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的處理器。支持EM64T技術。提供對DDR2內存規范的支持。搭配ICH6R南橋晶元支持MATRIX STORAGE功能。
24、 Intel945G晶元組
945X/955X的出現來臨預示著個人電腦開始向雙核芯時代邁進,同時支持EM64T技術。配合ICH7/R南橋晶元,提供對SATA2 規格的支持。945G整合GMA950圖形核心,較GMA900核心頻率有所提高,3D MARK03測試成績接近5200獨立顯卡整合高效的GMA950圖形核心,並提供PCI-E顯卡插槽。支持雙核心處理器。支持DDR2 533/667內存。提供對SATA2傳輸規范的支持。
25、 Intel945P晶元組
支持533/800/1066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的處理器。支持雙核心技術。提供4個SATA2介面。搭配ICH7R南橋晶元支持RAID功能。
26、 Intel955X晶元組
支持533/800/1066前端匯流排設計,採用LGA775介面的處理器。提供對雙核心處理器的支持。支持雙通道DDR2 533/667內存。支持ECC內存。最大支持8GB內存。

27`Intel965。

28`現在出的P35.

希望我的回答能領你滿意!

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

熱點內容
對一個新編程 發布:2024-05-02 21:20:07 瀏覽:559
華為系統編譯器在哪裡 發布:2024-05-02 21:19:50 瀏覽:86
ebsco資料庫檢索 發布:2024-05-02 21:18:51 瀏覽:82
python遞歸創建目錄 發布:2024-05-02 21:02:38 瀏覽:280
資料庫分離與附加 發布:2024-05-02 20:56:59 瀏覽:40
搭建我的世界java伺服器詳細篇 發布:2024-05-02 20:56:59 瀏覽:942
string函數java 發布:2024-05-02 20:36:49 瀏覽:801
phplinux伺服器 發布:2024-05-02 20:30:23 瀏覽:754
安卓在哪裡安裝網易官方手游 發布:2024-05-02 20:15:07 瀏覽:409
qq寵物的文件夾 發布:2024-05-02 20:13:46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