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數學周長微課製作腳本

數學周長微課製作腳本

發布時間: 2022-06-28 04:51:29

㈠ 請問初中數學微課製作方法是什麼

微課本身的製作特點要考慮到,就是在選題和做課程的安排上要合理,其次是微課的錄制,我認為是難點,更應該著重考慮,對於小學微課,學生年齡比較小,學習能力不強,應該用德勝智課提供的flash微課方案,用flash動畫的效果引導學生去學習。

㈡ 小學數學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本節課在小學數學「空間圖形」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周長」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於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這樣的設計很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並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 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美麗的葉子圖片!多漂亮的葉子呀!可愛的螞蟻看到它,高興極了!它說它會畫樹葉,一筆就能畫成美麗的樹葉!看!(出示課件)仔細觀察兩只小螞蟻是怎麼畫的?誰畫的好?
師:這樣由一點開始,再回到起點的一圈,在數學中叫做一周.這外面的邊叫做邊線.
師: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圈,一個美麗的葉片圖案就出現了.現在誰再來說說,螞蟻是怎麼畫的?
生: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周,最後又回到起點.
師:小螞蟻也能做老師,它教我們畫出漂亮的葉子,你們學會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3.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麼嗎?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4.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㈢ 高中數學微課視頻怎麼製作

微課製作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1、微課的定義:「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
2、好的微課的標准:1.簡單精煉;2.體現教學主旨;3.趣味性強(吸引學生)4.技術與知識的完美結合。
3.微課技術支持:以德勝智課為例:1.提供多種形式的微課形式解決方案,滿足不同需求;2.先進的儀器設備,支持高清視頻課件並能與老師互動;3.完整的後期製作團隊,支持視頻的剪輯包裝設計。

㈣ 如何把微課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

我校在「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增加「微課、前測、後測、練習題」等元素,初步建立翻轉課堂的模式.在微課應用於翻轉課堂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對什麼內容適合製作微課、如何製作微課、如何設計與微課配合使用的自學報告單以及實現翻轉課堂模式的必要條件有哪些等問題做了深入的思考.

我校自2012年9月開始創建的「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已成為廣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廣的五大教學模式之一,並收入《課堂教學新模式》(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書.「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根據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教學,以單元作為教學的基本單位,有機整合課程資源,整體構建單元目標,通過感受、精學、拓展、整理四種課型運作,經由學生個人先學、小組討論、全班分享、總結提升等教學環節而構建的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面向未來的課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徑,是新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的載體.其操作可以理解為:在家裡學生個人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練習、鞏固、考核與提升.這與我校「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以及操作過程大體相似(見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個人先學」的部分由原來學生閱讀教材、做紙上的練習變成學習教師製作的微課等;而在課堂中的學習模式部分,小組交流、小組匯報、總結提升也可以成為翻轉課堂的一種模式.因此,在該模式的支撐下,加上「微課、前測、後測」等元素,我們探索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課+「自學報告單」——「自學報告單」的批改(前測)——小組交流——小組匯報——難點突破——教師點撥、落實教學目標——分層練習,適度拓展——小結(後測).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重點思考了下列問題.
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微課
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數學是知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做成微課.如三年級上學期《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當學生掌握了筆算有餘數除法後,教材第55頁例四「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已沒有難度,就沒有做成微課的必要了.我們將適合製作成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鍾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鍾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鍾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最後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於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2.
針對作業格式、書寫要求以及知識拓展
到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製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若針對某一類難題的講解,如計算圖1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動態演示平移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轉化方法,最後將問題轉化為求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3.
針對知識難點的講解
例如,教二年級學生認識時間時,對於下面類型的時間,如8:55、11:50,很多學生容易將小時部分讀錯,那麼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一個微課,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怎樣讀取這樣類型的時間.再如,與乘法有關的解決問題中涉及線段圖的畫法,許多學生也遇到了困難,那麼就可以專門做一個微課,講解從實物圖如何逐步轉換成線段圖的畫法.知識難點在每個單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課都有,教師要注意收集,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4.
方法與過程的演示
這類微課適用於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如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量角、測量長度等.以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為例,我們可以通過PPT的動畫演示將測量的方法進行講解並配以文字形式呈現給學生聽和看.如果用攝像工具將教師親手拿著量角器測量角的全過程錄下來給學生看,則會讓學生更加明白在實際操作中怎樣使用量角器.它不僅更直觀,而且工作量比製作PPT並自定義動畫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課視頻中應配上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
如何設計微課
1.製作微課時,教師需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包含了幾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需要通過幾個層次去推進,哪些層次可以在微課中體現,哪些層次要在課堂學習中推進.
在我校侯詠嫻教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教學內容包含三個知識點,分別是: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針對教學內容,侯教師首先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從而分別製作了三個短小的微課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微課1——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2——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3——點到直線間的距離.為了凸顯正確的作圖方法,微課中呈現了一些作圖的錯例.對於「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微課中由一個小故事引入,通過動畫演示證明出幾條線段中垂直線段就是最短的,並說明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表示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對於這三個知識點的辨析、垂直線段性質的運用則需要在課堂中進行.主要辨析以下兩點:過直線上一點和過直線外一點向已知直線作垂線的步驟中的細微區別;垂線和垂直線段的區別.只有辨析清楚,學生在運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時才不會出錯.
2.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其設計應該與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互相補充、層層深入.圖2為侯教師《畫垂線》一節中的微課、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設計目標實施和達成結構圖.
圖2很好地反映了微課、自學報告單與課堂教學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翻轉課堂的統一關系.
如何設計微課的自學報告單
在製作微課時,我們希望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同時能針對非概念性的知識點動腦思考,而不是靠教師完全講解出來,學生被動接受.結合我校數學「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我們目前在設計微課的同時,也配套設計出與微課內容緊密結合的自學報告單.期望通過這份自學報告單,教師能了解到學生在學完微課後的學習效果或者遇到的問題,自學報告單有時候可以在課堂上以「前測」的形式呈現.因此,我們在設計自學報告單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微課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自學報告單主要用於反饋學生是否看了微課,對微課中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只有教師在看到「自學報告單」或「前測」的反饋時,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做到「以學定教」.反饋結果可以通過師生共用網路平台或者「電子書包」技術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學報告單」的精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必須與微課內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針對微課1,自學報告單中設計了4個作圖題,4幅圖中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針對微課2,自學報告單中也設計了4個作圖題,除了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外,還有需要延長已知直線才能作圖的情況.針對微課3,自學報告中設計了一個運用垂直線段性質解決問題的題目.自學報告單中題目的設計既有能直接運用微課中所講授的知識的練習,又有讓學生動腦思考,變式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運用.
賴老師《認識鍾表》這節課的自學報告單就是為學生在學習微課後的檢測和自學嘗試而准備的.所以,如果教師想好了自學報告單的內容,那麼微課的大致內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課的內容已經確定好,自學報告單就自然衍生了.
2.
課堂教學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要了解學生完成自學報告單的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學定教.自學報告單像課堂教學的地圖,是展現全部的路線還是展現一部分因內容而定.侯老師的《畫垂線》這一課的課堂實施過程:交流前置學習的收獲——小組內互查自學報告單完成情況,修正錯誤——小組交流兩個辨析問題——小組匯報——鞏固練習——挑戰題——小結.其自學報告單包含了課堂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
賴老師的《認識鍾表》這一課上了兩次,第一次把知識的復習和鍾表中既定的知識藉助動態的演示講解給學生,並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交給孩子在家裡嘗試完成,回學校進行重點的匯報和難點的辨析.但在自學報告單中發現,學生大都關注難點的題,卻忽略了對重點題的分析和交流,導致一部分學生並沒有領悟透徹認讀時間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學中,調整微課中自學報告單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重點上加了引導操作:讓學生從整點(9時)開始,順時針撥動分針,一邊撥,一邊說是幾時幾分,而把教學難點(8時55分)留在了課堂上,在學生充分掌握認讀的方法之後,出示難點,現場生成學生的思維過程,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答案的選擇確定正方和反方展開辯論.學生通過說理由、說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認讀時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在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堂課的學習從微課開始,落實在自學報告單上,學習重點的展現以及難點的突破則留在課堂.
實現微課應用於翻轉課堂模式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1.
技術保障
教師和學生都能熟練平台或「電子書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長支持.
2.「先學」機制的建立
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其目的除了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先學」就應該是一以貫之的行為,翻轉課堂模式也應該是一種常態,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即使沒有完整的「微課+自學報告單」,也應該有微課或「自學報告單」(即「先學」的形式可以多樣).
3.
創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體
翻轉課堂需要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共同進退來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若要有效創建學習共同體,則需制定合理小組活動規則和合理有效的評價制度.
4.
練習的設計
翻轉課堂有一個重要環節是「練習」,其練習時間比一般新授課中練習時間設置得長.因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期望的是在學生練習時能夠注意到每位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這樣能夠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且能力較好的學生還能夠做小老師去幫助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自然就延長了練習的時間.練習包括前測、基礎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後測,其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5.
教師的作用
教師設計微課的過程就是對教材充分研讀的過程,但微課需要的是教師的講解能力.在微課與課堂融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重點的再呈現、再突破時,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小組學習狀態的調節能力以及教師把握契機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組織學生之間的討論、爭辯、質疑、動手操作等,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甚至拓展,都將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驗.
總之,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和網路更方便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會出現的問題.但正如汪曉東博士所言:如果你現有的課堂教學形式能夠將教學目標實施得很好,還有必要製作微課去翻轉課堂嗎?我們不是為了翻轉而翻轉,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所以,製作微課時要把這一點擺在首位.

㈤ 聽完老師講周長的微課後,學生們怎麼錄收獲視頻

摘要 親~這道題由我來回答,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

㈥ 請問小學數學微課製作技巧是什麼

微課是對現有課程資源的補充和優化。
教師不需要把所有的課程內容都開發
出相應的微課,微課的選題應放在重點、難點、易錯點上,盡量做到「小而精」

具備獨立性、完整性和示範性,能突出教學中常見、典型、有代表性的問題或內
容,能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講解的語言要規范清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富有感

染力,教學過程主線清晰,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邏輯性和啟發引導性強。

㈦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

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數學是知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做成微課.如三年級上學期《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當學生掌握了筆算有餘數除法後,教材第55頁例四「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已沒有難度,就沒有做成微課的必要了.我們將適合製作成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鍾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鍾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鍾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最後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於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2.
針對作業格式、書寫要求以及知識拓展
到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製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若針對某一類難題的講解,如計算圖1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動態演示平移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轉化方法,最後將問題轉化為求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3.
針對知識難點的講解
例如,教二年級學生認識時間時,對於下面類型的時間,如8:55、11:50,很多學生容易將小時部分讀錯,那麼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一個微課,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怎樣讀取這樣類型的時間.再如,與乘法有關的解決問題中涉及線段圖的畫法,許多學生也遇到了困難,那麼就可以專門做一個微課,講解從實物圖如何逐步轉換成線段圖的畫法.知識難點在每個單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課都有,教師要注意收集,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4.
方法與過程的演示
這類微課適用於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如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量角、測量長度等.以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為例,我們可以通過PPT的動畫演示將測量的方法進行講解並配以文字形式呈現給學生聽和看.如果用攝像工具將教師親手拿著量角器測量角的全過程錄下來給學生看,則會讓學生更加明白在實際操作中怎樣使用量角器.它不僅更直觀,而且工作量比製作PPT並自定義動畫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課視頻中應配上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
如何設計微課
1.製作微課時,教師需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包含了幾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需要通過幾個層次去推進,哪些層次可以在微課中體現,哪些層次要在課堂學習中推進.
在我校侯詠嫻教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教學內容包含三個知識點,分別是: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針對教學內容,侯教師首先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從而分別製作了三個短小的微課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微課1——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2——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3——點到直線間的距離.為了凸顯正確的作圖方法,微課中呈現了一些作圖的錯例.對於「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微課中由一個小故事引入,通過動畫演示證明出幾條線段中垂直線段就是最短的,並說明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表示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對於這三個知識點的辨析、垂直線段性質的運用則需要在課堂中進行.主要辨析以下兩點:過直線上一點和過直線外一點向已知直線作垂線的步驟中的細微區別;垂線和垂直線段的區別.只有辨析清楚,學生在運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時才不會出錯.
2.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其設計應該與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互相補充、層層深入.圖2為侯教師《畫垂線》一節中的微課、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設計目標實施和達成結構圖.
圖2很好地反映了微課、自學報告單與課堂教學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翻轉課堂的統一關

㈧ 微課製作腳本模版

一般微課的腳本模板是這樣的:

㈨ 如何把微課運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之中

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微課
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數學是知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做成微課.如三年級上學期《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當學生掌握了筆算有餘數除法後,教材第55頁例四「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已沒有難度,就沒有做成微課的必要了.我們將適合製作成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鍾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鍾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鍾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最後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於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2.
針對作業格式、書寫要求以及知識拓展
到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製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若針對某一類難題的講解,如計算圖1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動態演示平移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轉化方法,最後將問題轉化為求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3.
針對知識難點的講解
例如,教二年級學生認識時間時,對於下面類型的時間,如8:55、11:50,很多學生容易將小時部分讀錯,那麼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一個微課,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怎樣讀取這樣類型的時間.再如,與乘法有關的解決問題中涉及線段圖的畫法,許多學生也遇到了困難,那麼就可以專門做一個微課,講解從實物圖如何逐步轉換成線段圖的畫法.知識難點在每個單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課都有,教師要注意收集,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4.
方法與過程的演示
這類微課適用於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如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量角、測量長度等.以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為例,我們可以通過PPT的動畫演示將測量的方法進行講解並配以文字形式呈現給學生聽和看.如果用攝像工具將教師親手拿著量角器測量角的全過程錄下來給學生看,則會讓學生更加明白在實際操作中怎樣使用量角器.它不僅更直觀,而且工作量比製作PPT並自定義動畫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課視頻中應配上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
如何設計微課
1.製作微課時,教師需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包含了幾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需要通過幾個層次去推進,哪些層次可以在微課中體現,哪些層次要在課堂學習中推進.
在我校侯詠嫻教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教學內容包含三個知識點,分別是: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針對教學內容,侯教師首先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從而分別製作了三個短小的微課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微課1——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2——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3——點到直線間的距離.為了凸顯正確的作圖方法,微課中呈現了一些作圖的錯例.對於「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微課中由一個小故事引入,通過動畫演示證明出幾條線段中垂直線段就是最短的,並說明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表示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對於這三個知識點的辨析、垂直線段性質的運用則需要在課堂中進行.主要辨析以下兩點:過直線上一點和過直線外一點向已知直線作垂線的步驟中的細微區別;垂線和垂直線段的區別.只有辨析清楚,學生在運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時才不會出錯.
2.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其設計應該與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互相補充、層層深入.圖2為侯教師《畫垂線》一節中的微課、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設計目標實施和達成結構圖.
圖2很好地反映了微課、自學報告單與課堂教學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翻轉課堂的統一關系.
如何設計微課的自學報告單
在製作微課時,我們希望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同時能針對非概念性的知識點動腦思考,而不是靠教師完全講解出來,學生被動接受.結合我校數學「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我們目前在設計微課的同時,也配套設計出與微課內容緊密結合的自學報告單.期望通過這份自學報告單,教師能了解到學生在學完微課後的學習效果或者遇到的問題,自學報告單有時候可以在課堂上以「前測」的形式呈現.因此,我們在設計自學報告單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微課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自學報告單主要用於反饋學生是否看了微課,對微課中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只有教師在看到「自學報告單」或「前測」的反饋時,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做到「以學定教」.反饋結果可以通過師生共用網路平台或者「電子書包」技術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學報告單」的精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必須與微課內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針對微課1,自學報告單中設計了4個作圖題,4幅圖中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針對微課2,自學報告單中也設計了4個作圖題,除了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外,還有需要延長已知直線才能作圖的情況.針對微課3,自學報告中設計了一個運用垂直線段性質解決問題的題目.自學報告單中題目的設計既有能直接運用微課中所講授的知識的練習,又有讓學生動腦思考,變式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運用.
賴老師《認識鍾表》這節課的自學報告單就是為學生在學習微課後的檢測和自學嘗試而准備的.所以,如果教師想好了自學報告單的內容,那麼微課的大致內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課的內容已經確定好,自學報告單就自然衍生了.
2.
課堂教學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要了解學生完成自學報告單的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學定教.自學報告單像課堂教學的地圖,是展現全部的路線還是展現一部分因內容而定.侯老師的《畫垂線》這一課的課堂實施過程:交流前置學習的收獲——小組內互查自學報告單完成情況,修正錯誤——小組交流兩個辨析問題——小組匯報——鞏固練習——挑戰題——小結.其自學報告單包含了課堂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
賴老師的《認識鍾表》這一課上了兩次,第一次把知識的復習和鍾表中既定的知識藉助動態的演示講解給學生,並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交給孩子在家裡嘗試完成,回學校進行重點的匯報和難點的辨析.但在自學報告單中發現,學生大都關注難點的題,卻忽略了對重點題的分析和交流,導致一部分學生並沒有領悟透徹認讀時間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學中,調整微課中自學報告單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重點上加了引導操作:讓學生從整點(9時)開始,順時針撥動分針,一邊撥,一邊說是幾時幾分,而把教學難點(8時55分)留在了課堂上,在學生充分掌握認讀的方法之後,出示難點,現場生成學生的思維過程,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答案的選擇確定正方和反方展開辯論.學生通過說理由、說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認讀時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在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堂課的學習從微課開始,落實在自學報告單上,學習重點的展現以及難點的突破則留在課堂.
實現微課應用於翻轉課堂模式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1.
技術保障
教師和學生都能熟練平台或「電子書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長支持.
2.「先學」機制的建立
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其目的除了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先學」就應該是一以貫之的行為,翻轉課堂模式也應該是一種常態,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即使沒有完整的「微課+自學報告單」,也應該有微課或「自學報告單」(即「先學」的形式可以多樣).
3.
創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體
翻轉課堂需要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共同進退來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若要有效創建學習共同體,則需制定合理小組活動規則和合理有效的評價制度.
4.
練習的設計
翻轉課堂有一個重要環節是「練習」,其練習時間比一般新授課中練習時間設置得長.因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期望的是在學生練習時能夠注意到每位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這樣能夠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且能力較好的學生還能夠做小老師去幫助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自然就延長了練習的時間.練習包括前測、基礎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後測,其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5.
教師的作用
教師設計微課的過程就是對教材充分研讀的過程,但微課需要的是教師的講解能力.在微課與課堂融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重點的再呈現、再突破時,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小組學習狀態的調節能力以及教師把握契機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組織學生之間的討論、爭辯、質疑、動手操作等,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甚至拓展,都將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驗.
總之,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和網路更方便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會出現的問題.但正如汪曉東博士所言:如果你現有的課堂教學形式能夠將教學目標實施得很好,還有必要製作微課去翻轉課堂嗎?我們不是為了翻轉而翻轉,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所以,製作微課時要把這一點擺在首位.

熱點內容
python遞歸創建目錄 發布:2024-05-02 21:02:38 瀏覽:280
資料庫分離與附加 發布:2024-05-02 20:56:59 瀏覽:39
搭建我的世界java伺服器詳細篇 發布:2024-05-02 20:56:59 瀏覽:941
string函數java 發布:2024-05-02 20:36:49 瀏覽:801
phplinux伺服器 發布:2024-05-02 20:30:23 瀏覽:754
安卓在哪裡安裝網易官方手游 發布:2024-05-02 20:15:07 瀏覽:409
qq寵物的文件夾 發布:2024-05-02 20:13:46 瀏覽:366
做腳本掛 發布:2024-05-02 19:09:14 瀏覽:931
打王者開最高配置哪個手機好 發布:2024-05-02 19:08:31 瀏覽:351
python字典使用 發布:2024-05-02 19:01:14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