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求素數
參考代碼:
int main(){
int num,m,n,d,c,priSum;
printf("Enter the Range Between m,n ");
scanf("%d %d", &m,&n);
for (num = n; num <= m; num++)
{
for(d = 2; d < num; d++)
{
if (num % d == 0){
continue;
}
}
if (d == num){
priSum += d;
c++;
}
}
printf("m~n之間的素數個數:%d,和 %d ",c,priSum);
return 0;
}
Ⅱ c語言中如何求素數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void main() // 這里不要搞錯了,main
{
int i,n;
printf("輸入一個整數n");
scanf("%d",&n);
n=abs(n);
if(n>2)
{
for(i=2;i<n;i++)// 在for下面跟個if判斷,如果你輸入4的話,這個程序列印兩次4不是
if(n%i==0&&n==i)
scanf("%d是素數",n); break ;// 這里應該是printf了吧,
else
scanf("%d不是素數",n); break;// 這樣會比較好點
}
else
scanf("%d不是素數",n);// 2就不是素數么,
}
這樣也有問題,當你輸入5的時候,for語句先判斷能否整除2,不能整除2的話,就列印不是素數,寫個函數是比較好的方法
Ⅲ python中編程求1到100之間的素數有幾種方法
六種。
方法一: 窮舉法
方法二: 開方減"半"法
方法三:去除偶數法
方法四:使用列表法。
方法五:素數性質法
方法六: 埃拉托斯特尼篩法
拓展資料:Python由荷蘭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研究學會的Guido van Rossum 於1990 年代初設計,作為一門叫做ABC語言的替代品。Python提供了高效的高級數據結構,還能簡單有效地面向對象編程。Python語法和動態類型,以及解釋型語言的本質,使它成為多數平台上寫腳本和快速開發應用的編程語言,隨著版本的不斷更新和語言新功能的添加,逐漸被用於獨立的、大型項目的開發。Python解釋器易於擴展,可以使用C或C++(或者其他可以通過C調用的語言)擴展新的功能和數據類型。Python 也可用於可定製化軟體中的擴展程序語言。Python豐富的標准庫,提供了適用於各個主要系統平台的源碼或機器碼。2021年10月,語言流行指數的編譯器Tiobe將Python加冕為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20年來首次將其置於java、C和JavaScript之上
Python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自從2004年以後,python的使用率呈線性增長。Python 2於2000年10月16日發布,穩定版本是Python 2.7。Python 3於2008年12月3日發布,不完全兼容Python 2。2011年1月,它被TIOBE編程語言排行榜評為2010年度語言。
由於Python語言的簡潔性、易讀性以及可擴展性,在國外用Python做科學計算的研究機構日益增多,一些知名大學已經採用Python來教授程序設計課程。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編程基礎、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及編程導論就使用Python語言講授。眾多開源的科學計算軟體包都提供了Python的調用介面,例如著名的計算機視覺庫OpenCV、三維可視化庫VTK、醫學圖像處理庫ITK。而Python專用的科學計算擴展庫就更多了,例如如下3個十分經典的科學計算擴展庫:NumPy、SciPy和matplotlib,它們分別為Python提供了快速數組處理、數值運算以及繪圖功能。因此Python語言及其眾多的擴展庫所構成的開發環境十分適合工程技術、科研人員處理實驗數據、製作圖表,甚至開發科學計算應用程序。2018年3月,該語言作者在郵件列表上宣布Python 2.7將於2020年1月1日終止支持。用戶如果想要在這個日期之後繼續得到與Python 2.7有關的支持,則需要付費給商業供應商。
Ⅳ java求素數代碼
求1-N以內的所有素數,實現思路如下:
1、 得到1到n之間的素數,存到一個ArrayList集合。
(4)編程求素數擴展閱讀:
實現功能的編程事項:
1、模塊化思想。
先拆分需求,先拆分先考慮怎麼確定一個數是不是素數,然後再復用到所有。不能把方法堆到一起,否則無法復用代碼。
2、注意注釋。
就算是自己的測試代碼,盡量寫清楚注釋,這樣即使過了三個月,再看代碼,也能清晰明了。不要覺得簡單,就懶得注釋。
3、注意參數命名。
從類名到方法名,再到變數名,都不能隨意取名,關於這個命名,不要嫌棄長,重點是意思清楚明白。見名知意(語義化),是最好的。
Ⅳ python中如何編程求1到100之間的素數
#!/usr/bin/python
#-*- coding:UTF-8 -*-
#求素數
list=[]
i=2
for i in range (2,100):
j=2
for j in range(2,i):
if(i%j==0):
break
else:
list.append(i)
print(list)
(5)編程求素數擴展閱讀:
python:for語句的使用方法
for循環的語法格式:
for i in range(n):#從數據類型中拿一個值賦值給i
print(i)#列印i
例如:
#for
for i in range (1,6,2):#從一開始到六之前每隔上2個數字
print(i)#結果為1,3,5
# ------------------------------------------------
s = ["man", "woman", "girl", "boy", "sister"]
for i in s:#列表s中的每個元素給i
print(i)
#-------------------------------------------------
for i in range(5):
print(i)#結果為:0,1,2,3,4
for循環實例:數字0,1,2組成一個百位數,並且數字不重復!
#for
for i in range(0,3):
for j in range(0,3):
for k in range(0,3):
if (i != 0) and (i != j) and (i != k) and (j != k):
print (i,j,k)
Ⅵ C語言求100以內素數的問題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0;
int count=0;
for(i=0;i<=100;i++)
{
int j=0;
for(j=2;j<=i;j++)
{
if(i%j==0)
{
break;
}
}
if(i==j)
{
count++;
printf("%d ",i);
}
}
printf(" count=%d ",count);
return 0;
}
解題思路:
素數,就是除了1和他本身,不能被其他數整除的數字。答案就是用100到200之間的每個數字,除以2到其本身前面的那一個數字,如果此過程中出現整除的現象,則該數不是素數。如果沒有整除的現象,則該數為素數輸出。
(6)編程求素數擴展閱讀:
質數又稱素數。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整除其他自然數的數叫做質數;否則稱為合數。
質數的個數是無窮的。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中有一個經典的證明。它使用了證明常用的方法:反證法。具體證明如下:假設質數只有有限的n個,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為p1,p2,……,pn,設N=p1×p2×……×pn,那麼,要大於p1,p2,……,pn,所以它不在那些假設的素數集合中。
Ⅶ python中如何編程求1到100之間的素數
1、新建python文件,testprimenum.py;
Ⅷ C語言求素數代碼
方法有2個:
1、判斷n是否能被2~√n間的整數整除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int n,i;
double k;
scanf("%d", &n);
k = sqrt(n);
for (i = 2; i <= k;i++)
{
if (n%i == 0) break;
}
if (i <=k) printf("This is not a prime.");
else printf("This is a prime");
return 0;
}
(8)編程求素數擴展閱讀:
C語言的模塊化程序結構用函數來實現,即將復雜的C程序分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都編寫成一個C函數,然後通過主函數調用函數及函數調用函數來實現一大型問題的C程序編寫,因此常說:C程序=主函數+子函數。因此,對函數的定義、調用、值的返回等中要尤其注重理解和應用,並通過上機調試加以鞏固。
判斷語句(選擇結構):
if 語句:「如果」語句;if—else 語句:「若…(則)…否則…」語句;switch 語句:「切換」語句;switch—case:「切換—情況」語句。
循環語句(循環結構):
while 語句:「當…」語句;do—while 語句:「做…當…(時候)」語句;for 語句:條件語句(即「(做)…為了…」語句)。
跳轉語句(循環結構:是否循環):
goto 語句:「轉舵」語句,也稱「跳轉」語句;break 語句:「中斷」(循環)語句,即結束整個循環;continue 語句:「繼續」語句(結束本次循環,繼續下一次循環);return 語句:「返回」語句。
需要說明的是:
1、一個C語言源程序可以由一個或多個源文件組成。
2、每個源文件可由一個或多個函數組成。
3、一個源程序不論由多少個文件組成,都有一個且只能有一個main函數,即主函數。是整個程序的入口。
4、源程序中可以有預處理命令(包括include 命令,ifdef、ifndef命令、define命令),預處理命令通常應放在源文件或源程序的最前面。
5、每一個說明,每一個語句都必須以分號結尾。但預處理命令,函數頭和花括弧「}」之後不能加分號。(結構體、聯合體、枚舉型的聲明的「}」後要加「 ;」。)
6、標識符,關鍵字之間必須至少加一個空格以示間隔。若已有明顯的間隔符,也可不再加空格來間隔。
書寫規則
1、一個說明或一個語句佔一行。
2、用{} 括起來的部分,通常表示了程序的某一層次結構。{}一般與該結構語句的第一個字母對齊,並單獨佔一行。
3、低一層次的語句或說明可比高一層次的語句或說明縮進若干格後書寫。以便看起來更加清晰,增加程序的可讀性。在編程時應力求遵循這些規則,以養成良好的編程風格。
Ⅸ 求判斷素數的C語言程序
C語言-尋找素數
附代碼: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原理:設ab=c,a<b,則有a<根號c<b。若設a恆小於根號c,則只需判斷a是否為因數
{
int a, b;
printf("請按從小到大輸入兩個素數:");
scanf_s("%d %d", &a, &b);
int n = 0,m=0,sum = 0;
double i, j;//i是從a到b的待篩選數,j是從2到根號i的除數,要判斷j是否為i的因數
for (i = a; i <= b; i++)
{
m = 0;
int c = int(pow(i, 0.5));
for (j = 2; j <= c; j++)
{
if ((i / j - int(i / j)) == 0.0)
{
m++;//m是i被從2到根號i的j除了之後,商為整數,即發現j是i的因數的次數
}
}
if (m==0)
{
printf("找到素數:%d
", int(i));
n++;
sum = sum + i;
}
}
printf("大於等於%d,小於等於%d的素數的個數為:%d
", a, b, n);
printf("它們的和為:%d", sum);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