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debian交叉編譯

debian交叉編譯

發布時間: 2022-10-03 10:37:15

Ⅰ 交叉編譯器 arm-linux-gnueabi 和 arm-linux-gnueabihf 的區別

自己之前一直沒搞清楚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到底有什麼問題,特意google一番,總結如下,希望能幫到道上和我有同樣困惑的兄弟…..
一. 什麼是ABI和EABI
1) ABI: 二進制應用程序介面(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ABI) for the ARM Architecture)
在計算機中,應用二進制介面描述了應用程序(或者其他類型)和操作系統之間或其他應用程序的低級介面.
ABI涵蓋了各種細節,如:
數據類型的大小、布局和對齊;
調用約定(控制著函數的參數如何傳送以及如何接受返回值),例如,是所有的參數都通過棧傳遞,還是部分參數通過寄存器傳遞;哪個寄存器用於哪個函數參數;通過棧傳遞的第一個函數參數是最先push到棧上還是最後;
系統調用的編碼和一個應用如何向操作系統進行系統調用;
以及在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ABI中,目標文件的二進制格式、程序庫等等。
一個完整的ABI,像Intel二進制兼容標准 (iBCS) ,允許支持它的操作系統上的程序不經修改在其他支持此ABI的操作體統上運行。
ABI不同於應用程序介面(API),API定義了源代碼和庫之間的介面,因此同樣的代碼可以在支持這個API的任何系統中編譯,ABI允許編譯好的目標代碼在使用兼容ABI的系統中無需改動就能運行。
2) EABI: 嵌入式ABI
嵌入式應用二進制介面指定了文件格式、數據類型、寄存器使用、堆積組織優化和在一個嵌入式軟體中的參數的標准約定。
開發者使用自己的匯編語言也可以使用EABI作為與兼容的編譯器生成的匯編語言的介面。
支持EABI的編譯器創建的目標文件可以和使用類似編譯器產生的代碼兼容,這樣允許開發者鏈接一個由不同編譯器產生的庫。
EABI與關於通用計算機的ABI的主要區別是應用程序代碼中允許使用特權指令,不需要動態鏈接(有時是禁止的),和更緊湊的堆棧幀組織用來節省內存。廣泛使用EABI的有Power PC和ARM.
二. gnueabi相關的兩個交叉編譯器: gnueabi和gnueabihf
在debian源里這兩個交叉編譯器的定義如下:
gcc-arm-linux-gnueabi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el architecture
gcc-arm-linux-gnueabihf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hf architecture
可見這兩個交叉編譯器適用於armel和armhf兩個不同的架構, armel和armhf這兩種架構在對待浮點運算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有fpu的arm才能支持這兩種浮點運算策略)
其實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只不過是gcc的選項-mfloat-abi的默認值不同. gcc的選項-mfloat-abi有三種值soft,softfp,hard(其中後兩者都要求arm里有fpu浮點運算單元,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互不兼容):
soft : 不用fpu進行浮點計算,即使有fpu浮點運算單元也不用,而是使用軟體模式。
softfp : armel架構(對應的編譯器為gcc-arm-linux-gnueabi)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但是傳參數用普通寄存器傳,這樣中斷的時候,只需要保存普通寄存器,中斷負荷小,但是參數需要轉換成浮點的再計算。
hard : armhf架構(對應的編譯器gcc-arm-linux-gnueabihf)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傳參數也用fpu中的浮點寄存器傳,省去了轉換, 性能最好,但是中斷負荷高。
把以下測試使用的c文件內容保存成mfloat.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double a,b,c;
a = 23.543;
b = 323.234;
c = b/a;
printf(「the 13/2 = %f\n」, c);
printf(「hello world !\n」);
return 0;
}
1)使用arm-linux-gnueabihf-gcc編譯,使用「-v」選項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 arm-linux-gnueabihf-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hard』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hard,可看出使用hard硬體浮點模式。
2)使用arm-linux-gnueabi-gcc編譯:
# arm-linux-gnueabi-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softfp』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softfp,可看出使用softfp模式。
三. 拓展閱讀
下文闡述了ARM代碼編譯時的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編譯以及鏈接實現時的不同。從VFP浮點單元的引入到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概念
VFP (vector floating-point)
從ARMv5開始,就有可選的 Vector Floating Point (VFP) 模塊,當然最新的如 Cortex-A8, Cortex-A9 和 Cortex-A5 可以配置成不帶VFP的模式供晶元廠商選擇。
VFP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有VFPv2 (一些 ARM9 / ARM11)、 VFPv3-D16(只使用16個浮點寄存器,默認為32個)和VFPv3+NEON (如大多數的Cortex-A8晶元) 。對於包含NEON的ARM晶元,NEON一般和VFP公用寄存器。
硬浮點Hard-float
編譯器將代碼直接編譯成發射給硬體浮點協處理器(浮點運算單元FPU)去執行。FPU通常有一套額外的寄存器來完成浮點參數傳遞和運算。
使用實際的硬體浮點運算單元FPU當然會帶來性能的提升。因為往往一個浮點的函數調用需要幾個或者幾十個時鍾周期。
軟浮點 Soft-float
編譯器把浮點運算轉換成浮點運算的函數調用和庫函數調用,沒有FPU的指令調用,也沒有浮點寄存器的參數傳遞。浮點參數的傳遞也是通過ARM寄存器或者堆棧完成。
現在的Linux系統默認編譯選擇使用hard-float,即使系統沒有任何浮點處理器單元,這就會產生非法指令和異常。因而一般的系統鏡像都採用軟浮點以兼容沒有VFP的處理器。
armel ABI和armhf ABI
在armel中,關於浮點數計算的約定有三種。以gcc為例,對應的-mfloat-abi參數值有三個:soft,softfp,hard。
soft是指所有浮點運算全部在軟體層實現,效率當然不高,會存在不必要的浮點到整數、整數到浮點的轉換,只適合於早期沒有浮點計算單元的ARM處理器;
softfp是目前armel的默認設置,它將浮點計算交給FPU處理,但函數參數的傳遞使用通用的整型寄存器而不是FPU寄存器;
hard則使用FPU浮點寄存器將函數參數傳遞給FPU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兼容性上,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不兼容。
默認情況下,armel使用softfp,因此將hard模式的armel單獨作為一個abi,稱之為armhf。
而使用hard模式,在每次浮點相關函數調用時,平均能節省20個CPU周期。對ARM這樣每個周期都很重要的體系結構來說,這樣的提升無疑是巨大的。
在完全不改變源碼和配置的情況下,在一些應用程序上,使用armhf能得到20%——25%的性能提升。對一些嚴重依賴於浮點運算的程序,更是可以達到300%的性能提升。
Soft-float和hard-float的編譯選項
在CodeSourcery gcc的編譯參數上,使用-mfloat-abi=name來指定浮點運算處理方式。-mfpu=name來指定浮點協處理的類型。
可選類型如fpa,fpe2,fpe3,maverick,vfp,vfpv3,vfpv3-fp16,vfpv3-d16,vfpv3-d16-fp16,vfpv3xd,vfpv3xd-fp16,neon,neon-fp16,vfpv4,vfpv4-d16,fpv4-sp-d16,neon-vfpv4等。
使用-mfloat-abi=hard (等價於-mhard-float) -mfpu=vfp來選擇編譯成硬浮點。使用-mfloat-abi=softfp就能兼容帶VFP的硬體以及soft-float的軟體實現,運行時的連接器ld.so會在執行浮點運算時對於運算單元的選擇,
是直接的硬體調用還是庫函數調用,是執行/lib還是/lib/vfp下的libm。-mfloat-abi=soft (等價於-msoft-float)直接調用軟浮點實現庫。
在ARM RVCT工具鏈下,定義fpu模式:
–fpu softvfp
–fpu softvfp+vfpv2
–fpu softvfp+vfpv3
–fpu softvfp+vfpv_fp16
–fpu softvfp+vfpv_d16
–fpu softvfp+vfpv_d16_fp16.
定義浮點運算類型
–fpmode ieee_full : 所有單精度float和雙精度double的精度都要和IEEE標准一致,具體的模式可以在運行時動態指定;
–fpmode ieee_fixed :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不精確的異常;
–fpmode ieee_no_fenv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std :非規格數flush到0、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fast : 更積極的優化,可能會有一點精度損失。

Ⅱ 交叉編譯器 arm-linux-gnueabi 和 arm-linux-gnuea

一. 什麼是ABI和EABI
1) ABI: 二進制應用程序介面(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ABI) for the ARM Architecture)
在計算機中,應用二進制介面描述了應用程序(或者其他類型)和操作系統之間或其他應用程序的低級介面.
ABI涵蓋了各種細節,如:
數據類型的大小、布局和對齊;
調用約定(控制著函數的參數如何傳送以及如何接受返回值),例如,是所有的參數都通過棧傳遞,還是部分參數通過寄存器傳遞;哪個寄存器用於哪個函數參數;通過棧傳遞的第一個函數參數是最先push到棧上還是最後;
系統調用的編碼和一個應用如何向操作系統進行系統調用;
以及在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ABI中,目標文件的二進制格式、程序庫等等。
一個完整的ABI,像Intel二進制兼容標准 (iBCS) ,允許支持它的操作系統上的程序不經修改在其他支持此ABI的操作體統上運行。
ABI不同於應用程序介面(API),API定義了源代碼和庫之間的介面,因此同樣的代碼可以在支持這個API的任何系統中編譯,ABI允許編譯好的目標代碼在使用兼容ABI的系統中無需改動就能運行。
2) EABI: 嵌入式ABI
嵌入式應用二進制介面指定了文件格式、數據類型、寄存器使用、堆積組織優化和在一個嵌入式軟體中的參數的標准約定。
開發者使用自己的匯編語言也可以使用EABI作為與兼容的編譯器生成的匯編語言的介面。
支持EABI的編譯器創建的目標文件可以和使用類似編譯器產生的代碼兼容,這樣允許開發者鏈接一個由不同編譯器產生的庫。
EABI與關於通用計算機的ABI的主要區別是應用程序代碼中允許使用特權指令,不需要動態鏈接(有時是禁止的),和更緊湊的堆棧幀組織用來節省內存。廣泛使用EABI的有Power PC和ARM.
二. gnueabi相關的兩個交叉編譯器: gnueabi和gnueabihf
在debian源里這兩個交叉編譯器的定義如下:
gcc-arm-linux-gnueabi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el architecture
gcc-arm-linux-gnueabihf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hf architecture
可見這兩個交叉編譯器適用於armel和armhf兩個不同的架構, armel和armhf這兩種架構在對待浮點運算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有fpu的arm才能支持這兩種浮點運算策略)
其實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只不過是gcc的選項-mfloat-abi的默認值不同. gcc的選項-mfloat-abi有三種值soft,softfp,hard(其中後兩者都要求arm里有fpu浮點運算單元,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互不兼容):
soft : 不用fpu進行浮點計算,即使有fpu浮點運算單元也不用,而是使用軟體模式。
softfp : armel架構(對應的編譯器為gcc-arm-linux-gnueabi)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但是傳參數用普通寄存器傳,這樣中斷的時候,只需要保存普通寄存器,中斷負荷小,但是參數需要轉換成浮點的再計算。
hard : armhf架構(對應的編譯器gcc-arm-linux-gnueabihf)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傳參數也用fpu中的浮點寄存器傳,省去了轉換, 性能最好,但是中斷負荷高。

Ⅲ 交叉編譯器 arm-linux-gnueabi 和 arm-linux-gnueabihf 的區別

自己之前一直沒搞清楚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到底有什麼問題,特意google一番,總結如下,希望能幫到道上和我有同樣困惑的兄弟…..
一. 什麼是ABI和EABI
1) ABI: 二進制應用程序介面(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ABI) for the ARM Architecture)
在計算機中,應用二進制介面描述了應用程序(或者其他類型)和操作系統之間或其他應用程序的低級介面.
ABI涵蓋了各種細節,如:
數據類型的大小、布局和對齊;
調用約定(控制著函數的參數如何傳送以及如何接受返回值),例如,是所有的參數都通過棧傳遞,還是部分參數通過寄存器傳遞;哪個寄存器用於哪個函數參數;通過棧傳遞的第一個函數參數是最先push到棧上還是最後;
系統調用的編碼和一個應用如何向操作系統進行系統調用;
以及在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ABI中,目標文件的二進制格式、程序庫等等。
一個完整的ABI,像Intel二進制兼容標准 (iBCS) ,允許支持它的操作系統上的程序不經修改在其他支持此ABI的操作體統上運行。
ABI不同於應用程序介面(API),API定義了源代碼和庫之間的介面,因此同樣的代碼可以在支持這個API的任何系統中編譯,ABI允許編譯好的目標代碼在使用兼容ABI的系統中無需改動就能運行。
2) EABI: 嵌入式ABI
嵌入式應用二進制介面指定了文件格式、數據類型、寄存器使用、堆積組織優化和在一個嵌入式軟體中的參數的標准約定。
開發者使用自己的匯編語言也可以使用EABI作為與兼容的編譯器生成的匯編語言的介面。
支持EABI的編譯器創建的目標文件可以和使用類似編譯器產生的代碼兼容,這樣允許開發者鏈接一個由不同編譯器產生的庫。
EABI與關於通用計算機的ABI的主要區別是應用程序代碼中允許使用特權指令,不需要動態鏈接(有時是禁止的),和更緊湊的堆棧幀組織用來節省內存。廣泛使用EABI的有Power PC和ARM.
二. gnueabi相關的兩個交叉編譯器: gnueabi和gnueabihf
在debian源里這兩個交叉編譯器的定義如下:
gcc-arm-linux-gnueabi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el architecture
gcc-arm-linux-gnueabihf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hf architecture
可見這兩個交叉編譯器適用於armel和armhf兩個不同的架構, armel和armhf這兩種架構在對待浮點運算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有fpu的arm才能支持這兩種浮點運算策略)
其實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只不過是gcc的選項-mfloat-abi的默認值不同. gcc的選項-mfloat-abi有三種值soft,softfp,hard(其中後兩者都要求arm里有fpu浮點運算單元,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互不兼容):
soft : 不用fpu進行浮點計算,即使有fpu浮點運算單元也不用,而是使用軟體模式。
softfp : armel架構(對應的編譯器為gcc-arm-linux-gnueabi)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但是傳參數用普通寄存器傳,這樣中斷的時候,只需要保存普通寄存器,中斷負荷小,但是參數需要轉換成浮點的再計算。
hard : armhf架構(對應的編譯器gcc-arm-linux-gnueabihf)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傳參數也用fpu中的浮點寄存器傳,省去了轉換, 性能最好,但是中斷負荷高。
把以下測試使用的c文件內容保存成mfloat.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double a,b,c;
a = 23.543;
b = 323.234;
c = b/a;
printf(「the 13/2 = %f\n」, c);
printf(「hello world !\n」);
return 0;
}
1)使用arm-linux-gnueabihf-gcc編譯,使用「-v」選項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 arm-linux-gnueabihf-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hard』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hard,可看出使用hard硬體浮點模式。
2)使用arm-linux-gnueabi-gcc編譯:
# arm-linux-gnueabi-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softfp』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softfp,可看出使用softfp模式。
三. 拓展閱讀
下文闡述了ARM代碼編譯時的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編譯以及鏈接實現時的不同。從VFP浮點單元的引入到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概念
VFP (vector floating-point)
從ARMv5開始,就有可選的 Vector Floating Point (VFP) 模塊,當然最新的如 Cortex-A8, Cortex-A9 和 Cortex-A5 可以配置成不帶VFP的模式供晶元廠商選擇。
VFP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有VFPv2 (一些 ARM9 / ARM11)、 VFPv3-D16(只使用16個浮點寄存器,默認為32個)和VFPv3+NEON (如大多數的Cortex-A8晶元) 。對於包含NEON的ARM晶元,NEON一般和VFP公用寄存器。
硬浮點Hard-float
編譯器將代碼直接編譯成發射給硬體浮點協處理器(浮點運算單元FPU)去執行。FPU通常有一套額外的寄存器來完成浮點參數傳遞和運算。
使用實際的硬體浮點運算單元FPU當然會帶來性能的提升。因為往往一個浮點的函數調用需要幾個或者幾十個時鍾周期。
軟浮點 Soft-float
編譯器把浮點運算轉換成浮點運算的函數調用和庫函數調用,沒有FPU的指令調用,也沒有浮點寄存器的參數傳遞。浮點參數的傳遞也是通過ARM寄存器或者堆棧完成。
現在的Linux系統默認編譯選擇使用hard-float,即使系統沒有任何浮點處理器單元,這就會產生非法指令和異常。因而一般的系統鏡像都採用軟浮點以兼容沒有VFP的處理器。
armel ABI和armhf ABI
在armel中,關於浮點數計算的約定有三種。以gcc為例,對應的-mfloat-abi參數值有三個:soft,softfp,hard。
soft是指所有浮點運算全部在軟體層實現,效率當然不高,會存在不必要的浮點到整數、整數到浮點的轉換,只適合於早期沒有浮點計算單元的ARM處理器;
softfp是目前armel的默認設置,它將浮點計算交給FPU處理,但函數參數的傳遞使用通用的整型寄存器而不是FPU寄存器;
hard則使用FPU浮點寄存器將函數參數傳遞給FPU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兼容性上,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不兼容。
默認情況下,armel使用softfp,因此將hard模式的armel單獨作為一個abi,稱之為armhf。
而使用hard模式,在每次浮點相關函數調用時,平均能節省20個CPU周期。對ARM這樣每個周期都很重要的體系結構來說,這樣的提升無疑是巨大的。
在完全不改變源碼和配置的情況下,在一些應用程序上,使用armhf能得到20%——25%的性能提升。對一些嚴重依賴於浮點運算的程序,更是可以達到300%的性能提升。
Soft-float和hard-float的編譯選項
在CodeSourcery gcc的編譯參數上,使用-mfloat-abi=name來指定浮點運算處理方式。-mfpu=name來指定浮點協處理的類型。
可選類型如fpa,fpe2,fpe3,maverick,vfp,vfpv3,vfpv3-fp16,vfpv3-d16,vfpv3-d16-fp16,vfpv3xd,vfpv3xd-fp16,neon,neon-fp16,vfpv4,vfpv4-d16,fpv4-sp-d16,neon-vfpv4等。
使用-mfloat-abi=hard (等價於-mhard-float) -mfpu=vfp來選擇編譯成硬浮點。使用-mfloat-abi=softfp就能兼容帶VFP的硬體以及soft-float的軟體實現,運行時的連接器ld.so會在執行浮點運算時對於運算單元的選擇,
是直接的硬體調用還是庫函數調用,是執行/lib還是/lib/vfp下的libm。-mfloat-abi=soft (等價於-msoft-float)直接調用軟浮點實現庫。
在ARM RVCT工具鏈下,定義fpu模式:
–fpu softvfp
–fpu softvfp+vfpv2
–fpu softvfp+vfpv3
–fpu softvfp+vfpv_fp16
–fpu softvfp+vfpv_d16
–fpu softvfp+vfpv_d16_fp16.
定義浮點運算類型
–fpmode ieee_full : 所有單精度float和雙精度double的精度都要和IEEE標准一致,具體的模式可以在運行時動態指定;
–fpmode ieee_fixed :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不精確的異常;
–fpmode ieee_no_fenv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std :非規格數flush到0、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fast : 更積極的優化,可能會有一點精度損失。

Ⅳ 交叉編譯器 arm-linux-gnueabi 和 arm-linux-gnueabihf 的區別

一. 什麼是ABI和EABI
1) ABI: 二進制應用程序介面(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ABI) for the ARM Architecture)
在計算機中,應用二進制介面描述了應用程序(或者其他類型)和操作系統之間或其他應用程序的低級介面.
ABI涵蓋了各種細節,如:
數據類型的大小、布局和對齊;
調用約定(控制著函數的參數如何傳送以及如何接受返回值),例如,是所有的參數都通過棧傳遞,還是部分參數通過寄存器傳遞;哪個寄存器用於哪個函數參數;通過棧傳遞的第一個函數參數是最先push到棧上還是最後;
系統調用的編碼和一個應用如何向操作系統進行系統調用;
以及在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ABI中,目標文件的二進制格式、程序庫等等。
一個完整的ABI,像Intel二進制兼容標准 (iBCS) ,允許支持它的操作系統上的程序不經修改在其他支持此ABI的操作體統上運行。
ABI不同於應用程序介面(API),API定義了源代碼和庫之間的介面,因此同樣的代碼可以在支持這個API的任何系統中編譯,ABI允許編譯好的目標代碼在使用兼容ABI的系統中無需改動就能運行。
2) EABI: 嵌入式ABI
嵌入式應用二進制介面指定了文件格式、數據類型、寄存器使用、堆積組織優化和在一個嵌入式軟體中的參數的標准約定。
開發者使用自己的匯編語言也可以使用EABI作為與兼容的編譯器生成的匯編語言的介面。
支持EABI的編譯器創建的目標文件可以和使用類似編譯器產生的代碼兼容,這樣允許開發者鏈接一個由不同編譯器產生的庫。
EABI與關於通用計算機的ABI的主要區別是應用程序代碼中允許使用特權指令,不需要動態鏈接(有時是禁止的),和更緊湊的堆棧幀組織用來節省內存。廣泛使用EABI的有Power PC和ARM.
二. gnueabi相關的兩個交叉編譯器: gnueabi和gnueabihf
在debian源里這兩個交叉編譯器的定義如下:
gcc-arm-linux-gnueabi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el architecture
gcc-arm-linux-gnueabihf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hf architecture
可見這兩個交叉編譯器適用於armel和armhf兩個不同的架構, armel和armhf這兩種架構在對待浮點運算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有fpu的arm才能支持這兩種浮點運算策略)
其實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只不過是gcc的選項-mfloat-abi的默認值不同. gcc的選項-mfloat-abi有三種值soft,softfp,hard(其中後兩者都要求arm里有fpu浮點運算單元,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互不兼容):
soft : 不用fpu進行浮點計算,即使有fpu浮點運算單元也不用,而是使用軟體模式。
softfp : armel架構(對應的編譯器為gcc-arm-linux-gnueabi)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但是傳參數用普通寄存器傳,這樣中斷的時候,只需要保存普通寄存器,中斷負荷小,但是參數需要轉換成浮點的再計算。
hard : armhf架構(對應的編譯器gcc-arm-linux-gnueabihf)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傳參數也用fpu中的浮點寄存器傳,省去了轉換, 性能最好,但是中斷負荷高。
把以下測試使用的c文件內容保存成mfloat.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double a,b,c;
a = 23.543;
b = 323.234;
c = b/a;
printf(「the 13/2 = %f\n」, c);
printf(「hello world !\n」);
return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使用arm-linux-gnueabihf-gcc編譯,使用「-v」選項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 arm-linux-gnueabihf-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hard』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hard
1
2
3
1
2
3
可看出使用hard硬體浮點模式。
2)使用arm-linux-gnueabi-gcc編譯:
# arm-linux-gnueabi-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softfp』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softfp
1
2
3
1
2
3
可看出使用softfp模式。
三. 拓展閱讀
下文闡述了ARM代碼編譯時的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編譯以及鏈接實現時的不同。從VFP浮點單元的引入到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概念
VFP (vector floating-point)
從ARMv5開始,就有可選的 Vector Floating Point (VFP) 模塊,當然最新的如 Cortex-A8, Cortex-A9 和 Cortex-A5 可以配置成不帶VFP的模式供晶元廠商選擇。
VFP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有VFPv2 (一些 ARM9 / ARM11)、 VFPv3-D16(只使用16個浮點寄存器,默認為32個)和VFPv3+NEON (如大多數的Cortex-A8晶元) 。對於包含NEON的ARM晶元,NEON一般和VFP公用寄存器。
硬浮點Hard-float
編譯器將代碼直接編譯成發射給硬體浮點協處理器(浮點運算單元FPU)去執行。FPU通常有一套額外的寄存器來完成浮點參數傳遞和運算。
使用實際的硬體浮點運算單元FPU當然會帶來性能的提升。因為往往一個浮點的函數調用需要幾個或者幾十個時鍾周期。
軟浮點 Soft-float
編譯器把浮點運算轉換成浮點運算的函數調用和庫函數調用,沒有FPU的指令調用,也沒有浮點寄存器的參數傳遞。浮點參數的傳遞也是通過ARM寄存器或者堆棧完成。
現在的Linux系統默認編譯選擇使用hard-float,即使系統沒有任何浮點處理器單元,這就會產生非法指令和異常。因而一般的系統鏡像都採用軟浮點以兼容沒有VFP的處理器。
armel ABI和armhf ABI
在armel中,關於浮點數計算的約定有三種。以gcc為例,對應的-mfloat-abi參數值有三個:soft,softfp,hard。
soft是指所有浮點運算全部在軟體層實現,效率當然不高,會存在不必要的浮點到整數、整數到浮點的轉換,只適合於早期沒有浮點計算單元的ARM處理器;
softfp是目前armel的默認設置,它將浮點計算交給FPU處理,但函數參數的傳遞使用通用的整型寄存器而不是FPU寄存器;
hard則使用FPU浮點寄存器將函數參數傳遞給FPU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兼容性上,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不兼容。
默認情況下,armel使用softfp,因此將hard模式的armel單獨作為一個abi,稱之為armhf。
而使用hard模式,在每次浮點相關函數調用時,平均能節省20個CPU周期。對ARM這樣每個周期都很重要的體系結構來說,這樣的提升無疑是巨大的。
在完全不改變源碼和配置的情況下,在一些應用程序上,使用armhf能得到20%——25%的性能提升。對一些嚴重依賴於浮點運算的程序,更是可以達到300%的性能提升。
Soft-float和hard-float的編譯選項
在CodeSourcery gcc的編譯參數上,使用-mfloat-abi=name來指定浮點運算處理方式。-mfpu=name來指定浮點協處理的類型。
可選類型如fpa,fpe2,fpe3,maverick,vfp,vfpv3,vfpv3-fp16,vfpv3-d16,vfpv3-d16-fp16,vfpv3xd,vfpv3xd-fp16,neon,neon-fp16,vfpv4,vfpv4-d16,fpv4-sp-d16,neon-vfpv4等。
使用-mfloat-abi=hard (等價於-mhard-float) -mfpu=vfp來選擇編譯成硬浮點。使用-mfloat-abi=softfp就能兼容帶VFP的硬體以及soft-float的軟體實現,運行時的連接器ld.so會在執行浮點運算時對於運算單元的選擇,
是直接的硬體調用還是庫函數調用,是執行/lib還是/lib/vfp下的libm。-mfloat-abi=soft (等價於-msoft-float)直接調用軟浮點實現庫。
在ARM RVCT工具鏈下,定義fpu模式:
–fpu softvfp
–fpu softvfp+vfpv2
–fpu softvfp+vfpv3
–fpu softvfp+vfpv_fp16
–fpu softvfp+vfpv_d16
–fpu softvfp+vfpv_d16_fp16.
定義浮點運算類型
–fpmode ieee_full : 所有單精度float和雙精度double的精度都要和IEEE標准一致,具體的模式可以在運行時動態指定;
–fpmode ieee_fixed :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不精確的異常;
–fpmode ieee_no_fenv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std :非規格數flush到0、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fast : 更積極的優化,可能會有一點精度損失。
Remember don』t at a loss and let the brain to calm down when comes questions, so can solve them faster!

Ⅳ 交叉編譯器 arm-linux-gnueabi 和 arm-linux-gnueabihf 的區別

一. 什麼是ABI和EABI
1) ABI: 二進制應用程序介面(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ABI) for the ARM Architecture)
在計算機中,應用二進制介面描述了應用程序(或者其他類型)和操作系統之間或其他應用程序的低級介面.
ABI涵蓋了各種細節,如:
數據類型的大小、布局和對齊;
調用約定(控制著函數的參數如何傳送以及如何接受返回值),例如,是所有的參數都通過棧傳遞,還是部分參數通過寄存器傳遞;哪個寄存器用於哪個函數參數;通過棧傳遞的第一個函數參數是最先push到棧上還是最後;
系統調用的編碼和一個應用如何向操作系統進行系統調用;
以及在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ABI中,目標文件的二進制格式、程序庫等等。
一個完整的ABI,像Intel二進制兼容標准 (iBCS) ,允許支持它的操作系統上的程序不經修改在其他支持此ABI的操作體統上運行。
ABI不同於應用程序介面(API),API定義了源代碼和庫之間的介面,因此同樣的代碼可以在支持這個API的任何系統中編譯,ABI允許編譯好的目標代碼在使用兼容ABI的系統中無需改動就能運行。

2) EABI: 嵌入式ABI
嵌入式應用二進制介面指定了文件格式、數據類型、寄存器使用、堆積組織優化和在一個嵌入式軟體中的參數的標准約定。
開發者使用自己的匯編語言也可以使用EABI作為與兼容的編譯器生成的匯編語言的介面。
支持EABI的編譯器創建的目標文件可以和使用類似編譯器產生的代碼兼容,這樣允許開發者鏈接一個由不同編譯器產生的庫。
EABI與關於通用計算機的ABI的主要區別是應用程序代碼中允許使用特權指令,不需要動態鏈接(有時是禁止的),和更緊湊的堆棧幀組織用來節省內存。廣泛使用EABI的有Power PC和ARM.

二. gnueabi相關的兩個交叉編譯器: gnueabi和gnueabihf
在debian源里這兩個交叉編譯器的定義如下:
gcc-arm-linux-gnueabi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el architecture
gcc-arm-linux-gnueabihf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hf architecture
可見這兩個交叉編譯器適用於armel和armhf兩個不同的架構, armel和armhf這兩種架構在對待浮點運算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有fpu的arm才能支持這兩種浮點運算策略)

其實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只不過是gcc的選項-mfloat-abi的默認值不同. gcc的選項-mfloat-abi有三種值soft,softfp,hard(其中後兩者都要求arm里有fpu浮點運算單元,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互不兼容):
soft : 不用fpu進行浮點計算,即使有fpu浮點運算單元也不用,而是使用軟體模式。
softfp : armel架構(對應的編譯器為gcc-arm-linux-gnueabi)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但是傳參數用普通寄存器傳,這樣中斷的時候,只需要保存普通寄存器,中斷負荷小,但是參數需要轉換成浮點的再計算。
hard : armhf架構(對應的編譯器gcc-arm-linux-gnueabihf)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傳參數也用fpu中的浮點寄存器傳,省去了轉換, 性能最好,但是中斷負荷高。

三. 拓展閱讀
下文闡述了ARM代碼編譯時的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編譯以及鏈接實現時的不同。從VFP浮點單元的引入到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概念

VFP (vector floating-point)
從ARMv5開始,就有可選的 Vector Floating Point (VFP) 模塊,當然最新的如 Cortex-A8, Cortex-A9 和 Cortex-A5 可以配置成不帶VFP的模式供晶元廠商選擇。
VFP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有VFPv2 (一些 ARM9 / ARM11)、 VFPv3-D16(只使用16個浮點寄存器,默認為32個)和VFPv3+NEON (如大多數的Cortex-A8晶元) 。對於包含NEON的ARM晶元,NEON一般和VFP公用寄存器。

硬浮點Hard-float
編譯器將代碼直接編譯成發射給硬體浮點協處理器(浮點運算單元FPU)去執行。FPU通常有一套額外的寄存器來完成浮點參數傳遞和運算。
使用實際的硬體浮點運算單元FPU當然會帶來性能的提升。因為往往一個浮點的函數調用需要幾個或者幾十個時鍾周期。

軟浮點 Soft-float
編譯器把浮點運算轉換成浮點運算的函數調用和庫函數調用,沒有FPU的指令調用,也沒有浮點寄存器的參數傳遞。浮點參數的傳遞也是通過ARM寄存器或者堆棧完成。
現在的Linux系統默認編譯選擇使用hard-float,即使系統沒有任何浮點處理器單元,這就會產生非法指令和異常。因而一般的系統鏡像都採用軟浮點以兼容沒有VFP的處理器。

armel ABI和armhf ABI
在armel中,關於浮點數計算的約定有三種。以gcc為例,對應的-mfloat-abi參數值有三個:soft,softfp,hard。
soft是指所有浮點運算全部在軟體層實現,效率當然不高,會存在不必要的浮點到整數、整數到浮點的轉換,只適合於早期沒有浮點計算單元的ARM處理器;
softfp是目前armel的默認設置,它將浮點計算交給FPU處理,但函數參數的傳遞使用通用的整型寄存器而不是FPU寄存器;
hard則使用FPU浮點寄存器將函數參數傳遞給FPU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兼容性上,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不兼容。
默認情況下,armel使用softfp,因此將hard模式的armel單獨作為一個abi,稱之為armhf。
而使用hard模式,在每次浮點相關函數調用時,平均能節省20個CPU周期。對ARM這樣每個周期都很重要的體系結構來說,這樣的提升無疑是巨大的。
在完全不改變源碼和配置的情況下,在一些應用程序上,使用armhf能得到20%——25%的性能提升。對一些嚴重依賴於浮點運算的程序,更是可以達到300%的性能提升。

Soft-float和hard-float的編譯選項
在CodeSourcery gcc的編譯參數上,使用-mfloat-abi=name來指定浮點運算處理方式。-mfpu=name來指定浮點協處理的類型。
可選類型如fpa,fpe2,fpe3,maverick,vfp,vfpv3,vfpv3-fp16,vfpv3-d16,vfpv3-d16-fp16,vfpv3xd,vfpv3xd-fp16,neon,neon-fp16,vfpv4,vfpv4-d16,fpv4-sp-d16,neon-vfpv4等。
使用-mfloat-abi=hard (等價於-mhard-float) -mfpu=vfp來選擇編譯成硬浮點。使用-mfloat-abi=softfp就能兼容帶VFP的硬體以及soft-float的軟體實現,運行時的連接器ld.so會在執行浮點運算時對於運算單元的選擇,
是直接的硬體調用還是庫函數調用,是執行/lib還是/lib/vfp下的libm。-mfloat-abi=soft (等價於-msoft-float)直接調用軟浮點實現庫。

在ARM RVCT工具鏈下,定義fpu模式:
–fpu softvfp
–fpu softvfp+vfpv2
–fpu softvfp+vfpv3
–fpu softvfp+vfpv_fp16
–fpu softvfp+vfpv_d16
–fpu softvfp+vfpv_d16_fp16.

定義浮點運算類型
–fpmode ieee_full : 所有單精度float和雙精度double的精度都要和IEEE標准一致,具體的模式可以在運行時動態指定;
–fpmode ieee_fixed :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不精確的異常;
–fpmode ieee_no_fenv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std :非規格數flush到0、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fast : 更積極的優化,可能會有一點精度損失。

Ⅵ 如何交叉編譯mkfs.jffs2等工具鏈mtd-utils

首先說明一下:
在YAFFS2源文件的utils目錄下,執行make就可以生成 mkyaffs2image工具,執行
.(要製作yaffs2的目錄) (目標鏡像)/mkyaffs2image

acl_2.2.47.orig.tar.gz
lzo-2.03.tar.gz
mtd-utils_20080508.orig.tar.gz
zlib-1.2.3.tar.gz
mkfs.jffs2.for.arm-linux-gcc.3.4.1平台.tar.bz2
mkfs.jffs2.for.arm-linux-gcc.4.3.2平台.tar.bz2
mkfs.jffs2.for.pc平台.tar.bz2

如果只需要mkfs.jffs2工具,那麼ubuntu 8.10下直接安裝jffnms軟體包即可,
luther@gliethttp:~$ sudo apt-get install jffnms
如果需要將jffs2移植到arm開發板上,那麼就需要下載源碼進行交叉編譯了,這就是本文的內容.
1.下載工具軟體源碼包
luther@gliethttp:~$ wget http://ftp.de.debian.org/debian/pool/main/m/mtd-utils/mtd-utils_20080508.orig.tar.gz
luther@gliethttp:~$ wget http://www.zlib.net/zlib-1.2.3.tar.gz
luther@gliethttp:~$ wget http://www.oberhumer.com/opensource/lzo/download/lzo-2.03.tar.gz
luther@gliethttp:~$ mkdir libs 用來存放下面生成的lib庫.
2.編譯zlib庫
luther@gliethttp:~/zlib-1.2.3$ ./configure --prefix=~/libs --shared
對於交叉編譯輸入如下指令
luther@gliethttp:~/zlib-1.2.3$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prefix=~/libs --shared
luther@gliethttp:~/zlib-1.2.3$ make -j4
luther@gliethttp:~/zlib-1.2.3$ make install
luther@gliethttp:~$ tree ~/libs
/home/ubuntu/libs
|-- include
| |-- zconf.h
| `-- zlib.h
|-- lib
| |-- libz.so -> libz.so.1.2.3
| |-- libz.so.1 -> libz.so.1.2.3
| `-- libz.so.1.2.3
`-- share
`-- man
`-- man3
`-- zlib.3
5 directories, 6 files
這就表示完成了.
3.編譯lzo庫
luther@gliethttp:~/lzo-2.03$ ./configure --prefix=/home/ubuntu/libs --enable-shared
對於交叉編譯輸入如下指令
luther@gliethttp:~/lzo-2.03$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home/ubuntu/libs --enable-shared --disable-static
這個還必須要絕對路徑才行.
luther@gliethttp:~/lzo-2.03$ make
luther@gliethttp:~/lzo-2.03$ make install
luther@gliethttp:~$ tree ~/libs
.
|-- include
| |-- lzo
| | |-- lzo1.h
| | |-- lzo1a.h
| | |-- lzo1b.h
| | |-- lzo1c.h
| | |-- lzo1f.h
| | |-- lzo1x.h
| | |-- lzo1y.h
| | |-- lzo1z.h
| | |-- lzo2a.h
| | |-- lzo_asm.h
| | |-- lzoconf.h
| | |-- lzodefs.h
| | `-- lzoutil.h
| |-- zconf.h
| `-- zlib.h
|-- lib
| |-- liblzo2.a
| |-- liblzo2.la
| |-- liblzo2.so -> liblzo2.so.2.0.0
| |-- liblzo2.so.2 -> liblzo2.so.2.0.0
| |-- liblzo2.so.2.0.0
| `-- libz.a
`-- share
`-- man
`-- man3
`-- zlib.3
6 directories, 22 files
手工將靜態庫刪掉就行了,
如果是arm平台還需要strip優化.
4.編譯mtd-utils-20080508前的准備工作.
編譯之前的代碼工作
luther@gliethttp:~$ wget http://ftp.de.debian.org/debian/pool/main/a/acl/acl_2.2.47.orig.tar.gz
luther@gliethttp:~$ mkdir libs/include/sys -p
luther@gliethttp:~$ cp acl-2.2.47/include/acl.h libs/include/sys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export LD_LIBRARY_PATH=~/libs/lib:$LD_LIBRARY_PATH
如果還找不到-llzo2,那麼把他拷到/usr/lib下,對於交叉編譯器,就是拷貝到
比如
luther@gliethttp:~/libs/lib$ sudo cp -a * /vobs/tools/arm-tools/arm-linux-gcc-3.4.1/arm-linux/lib/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Makefile
修改安裝路徑
DESTDIR=.
SBINDIR=gliethttp/sbin
MANDIR=gliethttp/share/man
INCLUDEDIR=gliethttp/include
修改CFLAGS變數
CFLAGS := -I./include -I/home/ubuntu/libs/include $(OPTFLAGS)
如果是arm-linux-gcc定義為
CFLAGS := -I./include -I/home/ubuntu/libs/include -DAI_ADDRCONFIG=0x0020 $(OPTFLAGS)
來自/usr/include/netdb.h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ubi-utils/Makefile
DESTDIR := ~/mtd-utils-20080508
SBINDIR=gliethttp/sbin
MANDIR=gliethttp/share/man
INCLUDEDIR=gliethttp/include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recv_image.c
拷貝/usr/include/netinet/in.h文件中
arm-linux-gcc中不需要拷貝它.
struct ip_mreq
{

struct in_addr imr_multiaddr;

struct in_addr imr_interface;
};
結構體數據到頭部,否則在u盤版的ubuntu 8.10上老是提示沒有ip_mreq定義,雖然上面明明寫了#define _USE_MISC
arm-linux-gcc中還需要創建如3下個目錄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kdir arm-linux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cp -r ubi-utils arm-linux/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cp -r include arm-linux/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ubi-utils/src/libpfiflash.c
將所有EBUF(PFIFLASH_ERRSTR[-rc]);全部替換為EBUF("%s", PFIFLASH_ERRSTR[-rc]);
vim下替換腳本
:%s/EBUF(PFIFLASH_ERRSTR\[-rc\]);/EBUF("\%s", PFIFLASH_ERRSTR\[-rc\]);/g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ubi-utils/src/ubimirror.c
將第206行的
fprintf(stderr, err_buf);
改為
fprintf(stderr, "%s", err_buf); // 想法是好的,因為err_buf中含有%d等format信息,這樣介面更加統一,但是編譯器似乎還並不支持這樣的操作.[luther.gliethttp]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ubi-utils/src/unubi.c
將第898行
char fname[PATH_MAX];
改為
char fname[PATH_MAX+1];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cd ubi-utils/new-utils
因為-O2優化的原因,會導致如下log信息
error: ignoring return value of 『scanf』, declared with attribute warn_unused_result
所有手工先編譯.o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ubi-utils/new-utils$ gcc -Iinclude -Isrc -I../../include -Wall -Werror -Wall src/ubiformat.c -c -o ubiformat.o
對於交叉編譯執行如下1條語句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ubi-utils/new-utils$ arm-linux-gcc -Iinclude -Isrc -I../../include -Wall -Werror -Wall src/ubiformat.c -c -o ubiformat.o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ubi-utils/new-utils$ cd -
好了,上面的所有修改完成之後,就可以執行make成功編譯了[luther.gliethttp].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ake
如果是交叉編譯,執行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ake CROSS=arm-linux-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ake install
對於交叉編譯,執行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ake CROSS=arm-linux- install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tree gliethttp/
gliethttp/
|-- sbin
| |-- bin2nand
| |-- doc_loadbios
| |-- docfdisk
| |-- flash_erase
| |-- flash_eraseall
| |-- flash_info
| |-- flash_lock
| |-- flash_otp_mp
| |-- flash_otp_info
| |-- flash_unlock
| |-- flashcp
| |-- ftl_check
| |-- ftl_format
| |-- jffs2mp
| |-- mkbootenv
| |-- mkfs.jffs2
| |-- mkpfi
| |-- mtd_debug
| |-- nand2bin
| |-- nandmp
| |-- nandtest
| |-- nandwrite
| |-- nftl_format
| |-- nftlmp
| |-- pddcustomize
| |-- pfi2bin
| |-- pfiflash
| |-- recv_image
| |-- rfdmp
| |-- rfdformat
| |-- serve_image
| |-- sumtool
| |-- ubiattach
| |-- ubicrc32
| |-- ubicrc32.pl
| |-- ubidetach
| |-- ubigen
| |-- ubimirror
| |-- ubimkvol
| |-- ubinfo
| |-- ubinize
| |-- ubirmvol
| |-- ubiupdatevol
| `-- unubi
`-- share
`-- man
`-- man1
`-- mkfs.jffs2.1.gz
4 directories, 45 files
ep9312開發板上沒有任何文件系統flash數據讀取
# ./mtd_debug read /dev/mtd0 0 100 gliethttp.bin
Copied 100 bytes from address 0x00000000 in flash to gliethttp.bin
# hexmp gliethttp.bin
0000000 03ff ea00 350c e59f 001c e583 410e e3a0
0000010 4004 e583 4a03 e3a0 4001 e254 fffd 1aff
0000020 4106 e3a0 4004 e583 420f e202 5000 e594
0000030 4001 e084 5000 e594 4001 e084 5000 e594
0000040 4001 e084 5000 e594 4010 e3a0 4008 e583
0000050 4050 e3a0 4001 e254 fffd 1aff 4e1e e3a0
0000060 4008 e583
0000064
#
# ./mtd_debug read /dev/mtd2 0 100 gliethttp.bin;hexmp gliethttp.bin -Cv
Copied 100 bytes from address 0x00000000 in flash to gliethttp.bin
00000000 1f 8b 08 00 ca 14 7d 4a 02 03 e4 5a 0f 70 93 e7 |......}J...Z.p..|
00000010 79 7f 3f 49 36 b2 31 41 80 a0 0e 38 cd 57 70 16 |y.?I6.1A...8.Wp.|
00000020 93 18 f3 19 3b 60 12 9a d9 60 08 09 4e 22 c0 a4 |....;`...`..N"..|
00000030 b4 81 ca 42 92 6d 0d 59 d2 49 72 02 2b 4d dd 60 |...B.m.Y.Ir.+M.`|
00000040 72 84 e1 86 03 a7 21 01 8a d2 b2 4b 2e f3 56 76 |r.....!....K..Vv|
00000050 63 b7 34 0b 1d cd b1 1d 6b b3 95 36 dc 95 db d1 |c.4.....k..6....|
00000060 8b 90 d1 ea |....|
00000064

Ⅶ 誰能給個DD-WRT的交叉編譯工具toolchains.x86.debian.sp1.tar.bz2

2# 請問wfhwfh能不能具體說一下交叉編譯的過程啊,我從這里http://www.dd-wrt.com/dd-wrtv2/downloads/others/tornado/toolchains/toolchain-x86_x64-mipsel-4.1.2.tar.bz2下載了toolchain編譯一個helloworld# include void main(){ printf("hello DD-WRT!");}但是放到DD-WRT上運行卻提示 /mnt/hello: line 1: syntax error: "(" unexpected編譯的命令是~/toolchain-mipsel_gcc4.1.2/mipsel-linux-uclibc/bin/gcc -o hello hello.c加-static參數也不行,運行結果如下/mnt/hello1: line 1: ELF: not found/mnt/hello1: line 2:

Ⅷ 交叉工具鏈的工具鏈的構建方法

通常構建交叉工具鏈有如下三種方法:
方法一 分步編譯和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所需要的庫和源代碼,最終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該方法相對比較困難,適合想深入學習構建交叉工具鏈的讀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鏈,建議使用下列的方法二構建交叉工具鏈。
方法二 通過Crosstool腳本工具來實現一次編譯,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該方法相對於方法一要簡單許多,並且出錯的機會也非常少,建議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該方法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
方法三 直接通過網上下載已經製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該方法的優點不用多說,當然是簡單省事,但該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為畢竟是別人構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沒有靈活性,所以構建所用的庫以及編譯器的版本也許並不適合你要編譯的程序,同時也許會在使用時出現許多莫名其妙的錯誤,建議讀者慎用此方法。
下面摘錄一段:
DIY自己的GNU交叉工具鏈(i386-arm)
嵌入式設備由於不具備一定的處理器能力和存儲空間,程序開發一般用PC來完成,然後將可執行文件下載到嵌入式系統中運行。這是嵌入式程序開發的不二選擇——Host/target模式。但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由於Host和Target的處理器體系結構不同,我們不能直接用PC上既有的程序開發工具,必須使用跨平台開發工具,即在Host上生成能在Target上運行格式的目標文件。
與在PC上進行程序開發類似,嵌入式系統開發也需要編譯器、鏈接器、解釋程序等。本文討論GNU跨平台開發工具鏈的建立,包括: ld, gas, ar, gcc, glibc.
自己建立交叉編譯環境是一件很頭疼的事(處理版本的依賴性, 漫長的編譯過程...),如果你不想經歷這樣的痛苦,可以選擇網上編譯好了的工具鏈進行安裝.如果你用的是Debian/Ubuntu的發行版, 推薦使用Emdebian. 如果使用uClinux, 也可安裝arm-elf-tools.

熱點內容
內置存儲卡可以拆嗎 發布:2025-05-18 04:16:35 瀏覽:336
編譯原理課時設置 發布:2025-05-18 04:13:28 瀏覽:378
linux中進入ip地址伺服器 發布:2025-05-18 04:11:21 瀏覽:612
java用什麼軟體寫 發布:2025-05-18 03:56:19 瀏覽:32
linux配置vim編譯c 發布:2025-05-18 03:55:07 瀏覽:107
砸百鬼腳本 發布:2025-05-18 03:53:34 瀏覽:945
安卓手機如何拍視頻和蘋果一樣 發布:2025-05-18 03:40:47 瀏覽:742
為什麼安卓手機連不上蘋果7熱點 發布:2025-05-18 03:40:13 瀏覽:803
網卡訪問 發布:2025-05-18 03:35:04 瀏覽:511
接收和發送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8 03:33:48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