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峽谷紀錄片中英腳本
㈠ 美國國家公園全紀錄主要講了什麼
美國國家公園全紀錄1
國家公園構想是一個偉大的理念
1851淘金時期 內華達山脈 驅逐印第安人 約塞米蒂山谷 幫內爾 熱淚盈眶 取名約塞米蒂
1855 約塞米蒂 哈欽斯 落差300米的瀑布 就像古老哥特式教堂
雖死無憾 以體味幸福的滋味
馬里波薩巨杉林 三千歲巨杉
美國尼亞加拉瀑布 幾乎被毀 景點私有化 商業泛濫 歐洲評論美國仍是一個落後野蠻的國家
身上負擔消失無影無蹤 感受真正上帝 重生
1864 南北戰爭 議員康內斯 部分內華達山脈 林肯 永久保護一片美麗的山谷 加利福尼亞州政府管理
富人頂級消遣……對絕大多數人閉門
後代人的權利遠比當代人的慾望重要
違規的哈欽斯酒店 講述美景 涼水為遊客沖咖啡
1869 31歲 來自蘇格蘭 對國家公園構想注入宗教般熱情 約翰·繆爾 孩童般的思想會更加自由 遠離正統人生規劃 目的 追求
工廠失明走 繆爾像從亞馬遜源頭伐舟
中央谷地 繆爾的教義就是崇拜自然萬物
繆爾為哈欽斯打工 在山谷中搭小屋 他常常外出野外 數日旅程 只帶一點 茶 餅干 燕麥片 幾日的遠足 他毫不在乎
發現新植物就在它旁邊坐上幾分鍾或一天 他問岩石從哪裡來 又要去往哪裡…… 吃下紫色巨杉果實 變色 這樣會更像樹…… 倒仰著看山谷 聽瀑布 小鳥 微風的歌唱 讀懂岩石 許多瘋狂的事
他對大自然無條件投降 奉獻一生
對遊客答 我只是來隨便看看樹 那你一定是約翰·繆爾
橫貫西部的鐵路貫通 國家公園 人群紛至踏來 作家 畫家 東部富人
誰出版過風的樂譜 河中的文章 誰關注過雲的畫作 大自然出色的作品不計其數 不久繆爾離開約塞米蒂 開始撰寫報道 傳播自然信仰
美國國家公園全紀錄2
黃石國家公園
晚上吼一聲 第二天早上才能聽到回聲
死亡谷 間歇泉 黃石大峽谷
探險隊 深入黃石腹地 埃弗茨走丟了
他的馬 槍 火柴、刀 毯子先後丟了
無食無火 之後他才想到望遠鏡片取火 美洲豹追他 他在樹上過夜
他腳上長滿了凍瘡 在熱泉邊蜷縮了一周 出現幻覺 他的雙手也被燒傷了
丟了37天 有人在山坡上發現了他 草根為食 他的體重只有50斤不到 凍傷糜爛到了骨頭 他燒傷的雙手酷似鳥爪 接連幾天他都語無倫次 他恢復後開始大贊這里的美
1871 探險隊去那個讓埃弗茨&的地方
1872國會法案 參眾議院通過 1873.3.1格蘭特總統簽署法案 將81萬公頃的地兒 立為國家公園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當時人們並不太關心這個
為什麼要去冰島看高山瑞士看間歇泉 在黃石國家公園就有這些
國會不願拿錢來管理國家公園
這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尼亞加拉 淪為讓國家尷尬的事
愛麗絲夢遊仙境(黃石)
《森林與溪流》雜志
物質主義 除了知道怎麼獲得錢以外 其他的一無所知
格林內爾 反對任何對黃石公園的挑釁
無賴 謝里&將軍將騎兵隊駐守在這里
繆爾 農場主 積累了可觀財富
而遠離了山脈 冰川 情緒並不好 充滿了憂思
阿拉斯加之行 生命力量回歸
50歲的繆爾 重訪約塞米蒂 情景堪憂 開發商要為瀑布裝彩燈 他最喜歡的那個石頭成了 遊客擺姿勢拍照的地方
新建立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是原來的30倍 包含了赫奇赫奇峽谷
紅杉國家公園
美國國家公園全紀錄3
1901 西奧多·羅斯福 總統
1890 黃石 約塞米蒂 &將軍 巨杉 4座國家公園
管理國家公園的法律
羊群東 牧羊人西
平肖 合理利用森林而不是一味的保護
兒時羅斯福 蛇 鼠 冰箱里 製作標本
美國國家公園全紀錄4
羅斯福西部之行
1903.3.1~14 羅斯福與自然學家約翰·伯勒斯 游覽黃石公園
15-18羅斯福與65歲的繆爾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作他向導
巨杉林下簡單晚餐 熱烈討論 「總統你什麼時候才能停下獵殺動物的幼稚行為」 羅斯福「我們在雪地里歲了一夜」
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包裹午餐的報紙 神秘凹陷之地 (天池)國家公園
麥克勒格私心 婦女協會
1906羅斯福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國家保護區 魔鬼塔
羅斯福任期之間
5座國家公園 51個鳥類保護區 4個野生動物保護區 18個國家保護區 40公頃的國家森林
對自然奇觀國家公園前所未有的傑出偉大貢獻
1908 3200平方米 大峽谷 國家保護區 亞利桑那州 說總統越權了
羅斯福不屑一顧 有膽量這么做
短時利益 長遠利益 精神物質價值
繆爾 好東西難免破快
舊金山 赫奇赫奇峽谷 水庫大壩 違背初衷 危險先例
舊金山地震 建壩通過 平肖 林業局長
繆爾徹底絕望了……
1913年 75歲 赫奇赫奇之爭 身心疲憊
推遲行動 讓這位老人平靜離開
1914年 聖誕前夕
美國國家公園全紀錄5
繆爾之後 約翰·馬瑟 美國國家公園第三人
落基山脈國家公園 1910 冰川國家公園 夏威夷國家公園
美國國家公園全紀錄6
麥金利山 科羅拉多 大峽谷國家公園 島嶼 阿卡迪亞國家公園
最初推動建設國家公園的人包括自然主義者約翰·繆爾,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以及慷慨的慈善家約翰·馬瑟 他後來成為了美國第一位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主任。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全美最著名的十大國家公園
1、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2 約賽米蒂國家公園(Yosemite)
3、德納里國家公園(Denali)
4、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
5、坎伯蘭國家歷史公園(Cumberland Gap )
6、煙囪岩國家公園(Chimney Rock)
7、魔鬼塔國家遺址( Devils Tower)
8、峽谷地國家公園( Canyonlands)
9、白令大陸橋國家保護區(Bering Land Bridge National Preserve)
10、雷尼爾山國家公園(Mount Rainier)
㈡ 求一部外國紀錄片的名字,是一個男的在沙漠中獨自一人旅行,在途中還碰到兩個女的,但最後他掉在了裂縫里
《127小時》(英語:127 Hours),2010年美國驚險片。由英國導演丹尼·鮑伊執導。改編自美國登山家艾倫·洛斯頓的自傳《在岩石與險境間》,講述其2003年在猶他州攀登大峽谷時發生意外,其右手前臂被巨石壓住而動彈不得,在經過127個小時的不懈努力最終自斷手臂求生成功的故事。
㈢ 科羅拉多大峽谷音樂的創作背景
一九九五年新紀母音樂家Nicholas懷著那種對保護地球環境問題的真正關心創作了這部完美地表現了大峽谷的音樂專輯。聆聽大峽谷的音樂是一次令人激動的冒險,你彷彿可以聽到回盪在峽谷峭壁間那悠長的聲音。大峽谷是樹的音樂,是植物的音樂,它讓你看到的最壯觀的自然景色,它包含了各種各樣最精彩的音樂成分,而它的音樂效果就是在當地錄制的(又是一個新紀母音樂的特徵),值得注意的是音樂中還有Nicholas Gunn本人的一段聲音,而且還有一位印第安人土著Razor Saltboy的聲音。
像所有自然公園一樣,大峽谷因為它自己的名聲而受到了十分嚴重的外部的威脅--空氣污染,遊客爆滿,犯罪,資金的匱乏,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大峽谷給我們帶來的精神上的財富,那種心胸開闊的感覺是我們的生命中無與倫比的寶藏。這也就是這些新紀母音樂家們創作國家公園系列的原因--喚醒人們保護自然的意識。作曲家和唱片公司將會把這張唱片收益的百分之十捐贈給國家公園管理局,該管理局是一個從事保護國家公園的非贏利組織。
Leave it as it is.
You cannot improve on it, not a bit.
The ages have been at work on it, and man can only mar it.
讓它保持原樣吧
你根本就不能改善它
已經經過了這么長時間,人們做到的僅僅是傷害它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一九零三年訪問大峽谷時說出了這些簡單但是有力話語,他說出了他對自然保護的深刻的理解,現在看來,在很多地方他是正確的。
作為世界的七大自然奇跡之一,大峽谷是無可替代的。它是陰郁靈魂的陸地,山峰如同哨兵一樣忠實地守護著垂直升起的峭壁,而峭壁的那邊就是深不可測的大峽谷。尖利的石板如同是這個古老的峽谷的地板的化石,它們在光影中沿著山脊和岩石的縫隙間伸展開去。在那種庄嚴的氣氛中,落日和秋天的落葉一樣被永遠地紀錄在了大峽谷的岩壁當中。人們為了體會大自然的壯麗而來到峽谷,他們都被大峽谷的深度所震驚,每個遊客--不論他是從哪個國家來的--在大峽谷面前全都會安靜下來去聆聽峽谷穿過大地的聲音。它的深遠使得每個人都感到驚愕。自從四百多年前早期的西班牙探險家把它命名為Grand Canyon起,它就越來越顯得重要。
當你面對著那些輪廓分明的岩石和那高聳的石壁沉思的時候,你可以感覺到那些自然界中最本質的東西,聽到它們確認你的存在的低聲耳語。當你沿著帶有鐵青斑點的石灰岩躡手躡腳地爬下的時候,你可以聽見峽谷中悠悠的回聲,你可以感覺到風,雨和月光在你周圍無盡的空間中無聲地回盪著。大峽谷的魔力在於它為數眾多的岩石斷層和隱藏在巨大的岩石縫隙中的秘密。面積為1,904平方英里(120萬英畝)的大峽谷是那些野生動物們理想的家園,包括長耳鹿,大角羊和美洲獅,郊狼都在大峽谷里自在地生活。
峽谷中還有很多的其他更小的哺乳動物,昆蟲和兩棲爬蟲,同時峽谷中還有超過近1500種植物,野玫瑰,桃花心木,洋梨,仙人掌都在大峽谷中茁壯成長。
在科羅拉多河的河岸上有八百多年前就被當地印第安土著拋棄的駐地,在那裡有著保護得最好荒漠景色。這支印第安部落Anasazi——意為:古老的人——是第一支在大峽谷的低地上居住的居民,他們大約是從公元五世紀到十二世紀在這里和平地生活。在大峽谷中一共發現了大約兩千多座Anasazi的營地。
盡管新墨西哥的霍皮族(美國亞利桑那州東南部印第安村莊居民)和19個印第安村莊的居民都是這支古老文明的延續,但是唯一還在峽谷裡面生活的部落是Havasupai(意思為「藍綠色的水邊的人」),他們的祖先在Anasazi遷移到峽谷高地大約150年後來到這里。Havasupai在峽谷的西部維持了好幾個世紀的耕作。
通過追溯美洲印第安部落(Hualapai族,Havasupai族,Hopi族,Navajo族)的起源和古老的傳統會使人們體會到這塊陸地上那種神秘的生命本質。印第安Paiute部落把它叫做Kaibab或「躺下的山」Havasupai把它稱為Wikatata或「粗糙的邊緣」,Hakatai則把它叫做「激流引起的轟鳴」。Hopi族叫它Sakwatupqa,而Navajo把它叫做Bidahaztii,意思是「沿著峽谷峭壁上升的路」。無論他們怎麼稱呼大峽谷,他們都相信大峽谷是神創造的一塊神秘之地。
按照美洲印第安人的傳說,世界上的每個生物都和一個神有關。而對於還在峽谷低地生活Havasupai部落來說,峽谷中的岩石就是表示神正在照看著他們的部落。詩人,作家和博物學者說貫穿峽谷的旅行就是貫穿時間的旅行。的確,峽谷就是自然歷史的見證,無掩蔽的岩石向你講述著各個地質時期的故事,你可以發現這里有著北美和非洲的大陸之間強有力的碰撞而產生了太平洋的記錄,而這次碰撞舉起了現在的科羅拉多高原。大峽谷的岩石則講述著有關陸地的歷史,峽谷底部的黑色岩石有17億年的歷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它顯示了這些山脈曾經被舉起並扭曲了有約5~6英里高。在峽谷中歷史最短的岩石是火山沉積岩,它是過去峽谷中大量的河流沉積物和沙丘沉積的結果。
這些沉積岩在數百萬年以前就覆蓋整個地區,然後由於地殼的演變,他們慢慢地沉入了太平洋。在這些石灰岩,砂岩,花崗岩,明亮的頁岩中還保存著很久以前的生命留下的化石。這些化石包括史前的蝸牛,鸚鵡螺和沙子里的有脊椎動物的遺跡,它們就象是地球漫長歷史中的標記。
這是大峽谷的音樂。這是岩石的聲音。這是樹木和植物的樂曲,是大峽谷中關於那些生動記憶的交響樂。
它向我們講述了小溪如何從峽谷中紅色的岩石間穿過,向我們講述了河水如何穿過飛濺的瀑布,滾落到綠松石般清澈的礁胡里。你通過這音樂彷彿可以看見一隻紅尾隼在天際滑過,接著隨著科羅拉多河的轟鳴,大自然用它的畫筆勾勒出艷麗的紅色,昏暗的紫色,細弱的粉色,亮麗的嫩色和閃爍的金色。
但是和所有自然公園一樣,大峽谷正在受到破壞。它的下層結構正在破碎,這需要人們加以注意。
到1954年,公園一共接待了5000萬個遊人。而40年後的現在估計要在下一個15年要接待兩億七千萬遊客。包括大峽谷在內的許多自然公園每年幾乎要增加25%的遊客。去年就將近有500萬個遊客游覽了大峽谷國家公園。
雖然人們盡力保護國家公園,但是他們仍然被空氣污染,過度擁擠,犯罪,工業垃圾和資金匱乏所困擾。這些東西正在蠶食我們美麗的自然景色。現在,我們應當認識到自然所給予我們的那些寶貴的財富,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自然對於我們的意義。自然對於我們的重要意義不僅僅是那些美麗的景色,而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切有關人類自己的知識。
這也就是新紀母音樂家們創作這個系列的原因。每個專輯都為了述說一個關於我們的地球的故事。他們希望通過他們的音樂能讓人們看到神聖庄嚴的自然景色,使人們認識到保護自然的意義,以使大自然留給我們的遺產在我們這一代能夠繼續保留下去。
清澈的山泉,被春天的野花點綴的草地,飛躍的瀑布穿過荒涼的峽谷時發出的回響都是我們最寶貴的遺產。它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記憶里,當你聆聽新紀元的音樂時應該想到這些輝煌的風景,因為,當我們融入自然的時候,我們就會接近真實的自己。
億萬年來,奔騰的科羅拉多河從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北部的堪帕布高原中,切割出這令人震撼的奇跡——科羅拉多大峽谷,只要登高遠望,就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就是科羅拉多河在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記。
自1869年約翰·韋斯利·鮑威爾首次漂流科羅拉多大峽谷開始,100多年來無數的美國探險家追隨著他的足跡在大峽谷里挑戰險灘,搏擊急流,在這里詮釋著一種美利堅合眾國精神。美利堅合眾國科羅拉多大峽谷(The Grand Canyon)是世界上最大的峽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全世界許多到過此地的人為之感嘆:只有聞名遐邇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才是美利堅合眾國真正的象徵!
大峽谷全長347千米,寬6至29千米,深1600米。位於美利堅合眾國西部亞利桑那州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1869年被美利堅合眾國獨臂炮兵少校約翰·衛斯萊·鮑威爾帶領的一支探險小分隊發現。1919年,威爾遜總統批准將它辟為國家公園,總面積達1100平方千米。大峽谷國家公園於198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含括了美利堅合眾國西南風物的經典、眾多的國家公園,隕石撞擊的巨坑,撲朔迷離的峽谷、大台階狀的絢彩斷層,硅化木集群,隱藏的印地安崖居遺跡,神秘的化外天地。
「不管你走過多少路,不管你見過多少名山大川,這個科羅拉多大峽谷,色調是那麼新奇,結構是那麼宏偉,彷彿只能存在於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星球。」這是美國早年的自然學家、探險家約翰·繆爾(John Muir)在1890 年游歷大峽谷後,對大峽谷一段中肯的描述。
有美利堅合眾國「音樂山水畫家」之稱作曲家格羅菲1920年游歷了大峽谷之後,激起了強烈的創作慾望。此後他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多次前往大峽谷觀察、體驗,以其鮮明的音樂形象描繪大峽谷的雄偉、壯觀和變幻無窮的美,創作出《大峽谷》交響組曲,被稱為「一部用音符寫成的游記」。
到大峽谷,第一眼就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震懾和驚異。感嘆在現代文明不斷征服大自然的同時,卻仍然留下了如此壯麗的原始洪荒。描繪大峽谷是十分困難的,你很難用語言表達大峽谷的景色,只能在親臨大峽谷後,用心靈去感知她的庄嚴、靜穆和深邃,領略造物主賦予大峽谷的瞬息變幻和億萬年的寂寥。
大峽谷位於北美洲內陸,橫貫於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之間。這里氣候乾燥,幅員遼闊,有奇岩、紅土、峽谷和印第安風情。美利堅合眾國西部電影里,常常描繪的一百年前那些劫富濟貧、匡扶正義的孤膽英雄或牛仔豪傑,騎馬挎槍,風馳電掣地走過寸草不生的紅土峽谷,越過激流洶涌的科羅拉多河,以及夕陽斜照下無邊無際、路途茫茫的如畫鏡頭,大都是在這里拍攝的。美利堅合眾國西部西南四州——亞利桑那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也自然成為旅遊者體驗西部牛仔生活的理想之地。
在大峽谷國家公園的電影院里,有世界最大的銀幕,詮釋著大峽谷的歷史和變遷。億萬年前,這里也同喜馬拉雅山一樣,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運動使它崛起。然而由於石質松軟,經過數百萬年湍急的科羅拉多河的沖刷,兩岸岩壁被摩擦切割成今天全長近400公里、寬約20公里、平均深度1500米的世界著名大峽谷。
如今俯瞰峽谷,科羅拉多河靜靜地像一條綠色的飄帶,鑲嵌在谷底,蜿蜒曲折,波光粼粼。真難以想像,就是這樣一條「小河」,曾經帶著上百萬噸泥沙,用260萬年的時間咆哮沖刷而下,從科羅拉多州西南沖向猶他州格蘭峽谷,最終到達平靜如鏡的鮑維爾湖,才造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亞利桑那州那原始蠻荒、蒼茫幽邃且壯美神奇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正像當代美利堅合眾國作家弗蘭克·沃特斯(FrankWaters)對大峽谷的評價:「這是大自然各個側面的凝聚點,這是大自然同時的微笑和恐懼,在它的內心充滿如生命宇宙脫韁的野性憤怒,同時又飽含著憤怒平息後的清純,這就是創造。」大峽谷創造了美,創造了一種境界,一種令人永難忘懷的感動和思緒。
在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的漫長歲月里,科羅拉多河的激流在一片高原上雕刻切割出了一道巨大的橫溝,並賦予了它光怪陸離的形態。兩側谷壁呈現階梯狀,由各種代表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重疊而成,像億萬卷圖書層層疊疊構成了變化莫測、繽紛絢麗的七彩圖案。
大峽谷兩岸都是紅色的巨岩斷層,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鐫刻得岩層嶙峋、層巒疊嶂,夾著一條深不見底的巨谷,卓顯出無比的蒼勁壯麗。更為奇特的是,這里的土壤雖然大都是褐色,但當它沐浴在陽光中時,在陽光照耀下,依太陽光線的強弱,岩石的色彩則時而是深藍色、時而是棕色、時而又是赤色,總是撲朔迷離而變幻無窮,彰顯出大自然的斑斕詭密。這時的大峽谷,宛若仙境般七彩繽紛、蒼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留連忘返。峽谷的色彩與結構,特別是那氣勢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畫家都無法模擬的。
㈣ 冬日裡的科羅拉多大峽谷
故事書、課本、紀錄片,大峽谷的名字在兒時的記憶里一遍遍出現。
百聞不如一見,終於有幸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造訪這里。
1903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游覽時曾說:
「大峽谷使我充滿了敬畏,它無可比擬,無法形容,在這遼闊的世界上,絕無僅有。」
我想,大概只有親身站在絕壁邊,放眼眼前的階梯狀褐紅色的巨石斷層和懸崖峭壁,才能真正勾勒出大峽谷這一曠世奇景。
歲月的長廊里,生命不過一瞬。
大自然面前,人類依舊渺小和卑微。
到達大峽谷時已是漆黑一片。車外寒冷異常,薄薄的暮雪、陰森森的風。到底是冬天,峽谷北緣關閉,只有南緣對遊人開放。
末日啟程,我們的一切游覽活動便都安排在了新世界的第一天。
科羅拉多大峽谷(Grand Canyon)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角,是科羅拉多河經過數百萬年以上的沖蝕而形成,可謂世界級的自然奇觀。
和黃石國家公園一樣,1979年,大峽谷國家公園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據統計,每年慕名而來的參觀人次約有400萬,是全美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之一。
大峽谷總長446公里,平均深度1200公尺,寬度從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
由於地殼隆起不均勻,大峽谷的北緣比南緣高出三百多米,科羅拉多河與南緣更靠近。北緣高地降水量相對較高,其幾乎所有徑流都流向大峽谷中;而南緣高地的徑流則順著地勢向著背離峽谷的方向流去。
雖然交通工具能夠帶到大峽谷邊緣,但要想深入峽谷中心,只有步行小徑能至。據說峽谷非常深,從一緣走下峽谷,再從另一緣走上來,至少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這次我們沒有預備體力和時間深入峽穀穀底,很期待未來還有機會能夠再訪。
大峽谷的北緣臨近猶他州的另外兩個國家公園: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以及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再次背包旅行的願望,就從此處開始。
雪後的光線格外好。這張是YM mm的創意,天空一隻眼,凝視著一切。
創意無極限。慶幸這次旅行帶上了腳架,不用雷倒其他人,我們自己就能high起來。
峽谷邊沿有鐵欄防護,由於才下過雪,地面格外濕滑。每一張照片我們都很小心。
跑到哪裡都少不了臭美照。喜歡峽谷層次錯落的顏色,更喜歡定焦鏡頭虛化的景深。
攝影是門學問,更是門藝術。
放眼望去,白白的雪,層疊的峭壁,青綠的松,風景隨處入畫。
雖然雪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之物,和好朋友們在一起,還是很有瘋一瘋的沖動。
好久好久沒有這么開心了……
懷念那些在學校里,一起發呆,一起打盹,一起聽講,一起胡鬧的歲月。
CC說得對,這樣的感情是不一樣的,也是很難替代的。
轉眼間,我們都長大了。
看,流星花園?哈哈哈。
觀景塔是一位著名女建築師的創意。
吸收了印第安人建築風格,應景。
㈤ 美國最有名的大峽谷叫什麼
美國最有名的大峽谷:美國大峽谷(Grand Canyon),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
一、簡介
科羅拉多大峽谷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為壯麗的景色之一。
科羅拉多河在科羅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條主要峽谷,總面積為2724.7平方公里,其中最深、最寬、最長的一個就是大峽谷。它全長44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峽谷之一。峽谷頂寬6至28公里,最深處1800米。谷底水面不足 1000米寬,夏季冰雪融水,水深增至18米。山石多為紅色。
二、地理環境
1、位置
美國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境內的科羅拉多高原上,科羅拉多河從中流過。共446公里,最深處大約1.6公里,大約有500層樓那麼高,最寬處13公里,在它的峽壁上刻著地球發展之歷史——大約有三分之一地殼變動的歷史被深深地紀錄在石壁上,谷底的岩石大約經歷了二十億年的歲月變遷,是地球年齡的一半。
2、地貌
美國大峽谷,有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故有「活的地質史教科書」之稱。科羅拉多高原為典型的「桌狀高地」,也稱「桌子山」,即頂部平坦側面陡峭的山。這種地形是由於侵蝕(下切和剝離)作用形成的。
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保護帽,而河谷里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
3、水文
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的傑作。這條河發源於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瀉,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入海。全長2320公里。「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這是由於河中夾帶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故名。
科羅拉多河的長期沖刷,不舍晝夜地向前奔流,有時開山劈道,有時讓路迴流,在主流與支流的上游就已刻鑿出黑峽谷、峽谷地、格倫峽谷,布魯斯峽谷等19個峽谷,而最後流經亞利桑那州多岩的凱巴布高原時,更出現驚人之筆,形成了這個大峽谷奇觀,而成為這條水系所有峽谷中的「峽谷之王」。
4、地質
大峽谷由於地層結構不同,松密不一,河水的橫沖直撞,有時造成大片坍陷,有時卻只遺下一道罅隙;有時如怒濤般的激盪,有時又如鋸齒般的侵蝕;如平流迂緩,則留下平緩的痕跡,如激流翻卷,則產生突兀的紋飾。
於是,這條漫長的峽谷,就百態雜陳,有的寬展,有的狹隘;有的如蜂窩;有的如蟻穴;有的尖聳如寶塔,有的堆積如磚石;有的如孤峰孑立,有的如洞穴天成,人們對這些大自然的傑作,依形命名,冠以一些含有神話故事的名稱,如阿波羅神殿、黛安娜神廟、婆羅門寺宇等。
其北緣的「天使窗」,是一面山嶂上出現的一個通天空洞,其南緣的「美德岬」,像古代將軍掛印拜帥的將台,尤其是谷壁地層斷面,紋理清晰,層層疊疊,就像萬卷詩書構成的曲線圖案,緣山起落,循谷延伸,又如一幅萬里綢帶,在大地上宛轉飄舞。遊人至此,無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奇妙。
(5)美國大峽谷紀錄片中英腳本擴展閱讀:
峽谷岩壁的水平岩層清晰明了,這是億萬年前的地質沉積物,如同樹木的年輪一樣,為人們認識地質變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岩石並不通體都是堅硬的,其中那些脆弱的部分,經不住風吹雨打或激流沖擊,時間一長便消失得無了蹤影,而留下來的部分,其形狀往往很奇特。
包括天然石橋、千回百轉的通幽曲徑、兩崖壁立千仞,夾持一線青天的景色,另外的一些由水流沖擊而成的岩穴石谷。形狀千奇百態,色彩通紅如火,每一處岩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畫,置身其中,猶如來到仙境一般。
峽谷兩壁及谷底氣候、景觀有很大不同,南壁乾暖,植物稀少;北壁高於南壁,氣候寒濕,林木蒼翠;谷底則乾熱,呈一派荒漠景觀。蜿蜒於谷底的科羅拉多河曲折幽深,整個大峽谷地段的河床比降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
其中百分之 50的比降還很集中,這就造成了峽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騰的景觀。因為如此,沿峽谷航行漂流成為引人入勝的探險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美國大峽谷
㈥ 《鳥瞰地球》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鳥瞰地球》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wEZxZS0L65UzU6b_diqvA
《鳥瞰地球 Earthflight》
導演: 約翰·唐納
主演: 大衛·田納特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1-12-29(英國)
集數: 6
片長: 60分鍾
又名: 飛越地球、萬里傲翔
由英國廣播公司(BBC)精心打造、全高清鉅制的大自然生態紀錄片《萬里傲翔》。拍攝時間超過三年,跨越地球六大洲,包括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及澳洲,超過四十個國家。攝制隊採用了尖端的攝影器材,糅合新穎的拍攝手法,甚至把輕型攝錄機掛在候鳥頸項上拍攝,由候鳥們親自領航,帶大家翱翔萬里,橫跨海洋和陸洲,進入候鳥與大自然的奇妙世界 。節目更被英國《泰晤士報》贊譽為「令人驚艷」之作。
第1集
North America
攝制隊首站來到北美洲。一群雪雁遷徙時,不幸遇上來勢洶洶的獵食者 - 美國國鳥禿鷹。雪雁馬上成群結隊,合力對抗兇猛的敵人。但前面還有更嚴峻的考驗—要飛越航道狹窄的美國大峽谷,及抵抗急湍的氣流。
在加洲,鵜鶘(又稱塘鵝)在海面飛翔,魔鬼魚正在暢泳,岸邊的銀漢魚則准備產卵;在阿拉斯加,一群啡熊在河邊捕食三文魚,禿鷹看準目標,飛過啡熊搶奪魚獲。在大平原上,燕八哥身處戰斗中的野牛腳下。
觀眾從候鳥的角度觀賞世界時,亦可透過白鷺欣賞海豚在岸邊擱淺餵食的畫面。成千上萬的水鳥與海中的史前生物互動;海鷗率領大家到莫諾湖,見識它們張大嘴巴,一口一口捕食大量蒼蠅的特別本領。
第2集
Africa
攝制隊把鏡頭放置在禿鷲的背部,帶領觀眾飛過最多動物聚居的非洲。鯊魚、海豚及鯨魚等巨魚正追蹤大群美味的沙甸魚,塘鵝看見如此豐富的午餐,亦急不及待張開嘴巴,俯沖到海中分一杯羹。大量小紅鸛聚在S型的南非卡姆菲斯大壩上,尋找食物補充能量,魚鷹於是與它們一起獵食。另一邊廂,黑背鷗在海面跟從大白鯊學習,希望在海中最強獵食者身上,學會一些獵食技巧。
鷹的背部和翅膀同樣裝上精細的鏡頭,令觀眾能化身成雀鳥一般,飛過布滿霧水的維多利亞瀑布,躍進尚比西河中捕魚;與禿鷲在塞倫蓋蒂上空,一起觀察牛羚遷徙的情況,見證它們如何在瞬間變成獵物。
帶毒性的鹼湖四周,布滿狒狒、鬣狗等捕獵者,虎視眈眈小紅鸛,小紅鸛惟有奮力御敵。
觀眾在雀鳥的翅膀上俯瞰非洲,進入了人煙罕至之地!
第3集
Europe
掛在鶴與鵝身上的攝錄機,展開歐游之旅,帶觀眾飛越威尼斯、多佛爾白色懸崖及愛丁堡…白鸛離開非洲,邁向通往歐洲的伊斯坦堡;而鶴則選擇了一條較容易的飛行路線,跟隨一班「護鳥使者」猴子,安全地抵達馬匹直布羅山。
在法國,卡馬格的白馬向一群新移民濺起水花。羅馬的高溫造就了二千萬只八哥在空中上演一場好戲,成功蒙騙了游隼。在匈牙利,沙燕在空中捕捉蜉蝣,而塘鵝則從石上緩慢地飛到水中,形成英國最宏偉的自然景觀。
另一邊廂,鸛和燕子默默地等待伴侶回來一起築巢,締造安樂窩;鵝終於在斯瓦爾巴建立了自己的家。一群候鳥監視北極熊,免得它們有機可乘,捕獵它們的雛鳥。
候鳥圍繞盧瓦爾河谷、倫敦碼頭區和荷蘭的花圃,自由飛翔的景象難得一見!
第4集
South America
禿鷹沿著安第斯山脈飛行,金剛鸚鵡闖入亞馬遜的核心地帶,蜂鳥和禿鷲飛往南美洲各處觀賞偉大的自然景觀。這趟旅程途經馬丘比丘、納斯卡線、里約熱內盧和聖地牙哥。
在巴塔哥尼亞的海灘上,巨型的海燕遇上在捕獵海豹的殺人鯨。在伊瓜蘇瀑布,灰濛蒙的雨燕跳過瀑布,聚在鳥巢中,蜂鳥則在鳥巢下洗澡。在一片隱蔽的安第斯土地,一班羊駝在互相對抗,禿鷹馬上成群結隊飛上天空。
另一邊廂,一隻母禿鷹溫柔地將它的子女推到200米高的山崖,開始飛行訓練。金剛鸚鵡深入亞馬遜尋找葯用粘土,而一班神秘的森林動物,包括蜘蛛、猴子、貘都紛紛加入它們。
在秘魯,禿鷹趁海獅打鬥時拍翼逃走,飛往北面等待其他傷者。在巴拿馬運河,鳥群聚集。在哥斯大黎加,黑鷲降落在生蛋中的烏龜身上,更在空中表演拋蛋的絕技。
第5集
Asia and Australia
第五集節目帶領觀眾欣賞亞洲的候鳥。第一站來到印度,蓑羽鶴飛往印度期間遇上一名具威脅性的喜馬拉雅山人;鵝選擇了走捷徑,在萬里高空全速前進飛往目的地。
在拉賈斯坦邦,禿鷲觀察著老虎獵食,希望能從中取利;鴿子則看準了一間布滿老鼠的廟宇求果腹,又帶領我們到地球上最多駱駝聚居的地方,更會展示在焦特布爾堡城堡附近躲避禿鷹的本領。9,000隻鶴竟然能在沙漠市中心一圈圈帶刺的鐵線上棲息過冬。
彩虹鸚鵡在澳洲悉尼的黃金海岸自由飛翔。在內陸地區,成千上萬的白色鸚鵡在空中盤旋,虎皮鸚鵡成群結隊飛過烏魯魯(艾爾斯岩),實在是前所未見的壯觀場面。
在中國,不少燕子和雨燕都會飛到北京的長城及紫禁城過冬。在日本,當地人喂飼他們最敬重的丹頂鶴,誰不知引來一班飢餓的紅狐狸、白尾鷹和虎頭鷹;它們竟然在和諧氣氛中各自覓食,而優美的丹頂鶴徐徐在雪中翩翩起舞。
第6集
Flying High
最後一集《萬里傲翔》揭示攝制隊如何採用先進的攝影器材,把候鳥飛行萬里的遷徙過程、飛行動態與生活動靜,鉅細無遺地呈現於觀眾眼前。為了捕捉某些珍貴而獨特的飛行鏡頭,攝制隊扭盡六壬,千方百計化身成各種飛鳥,與鳥群們一起飛翔。在肯亞上空,攝制隊仿照禿鷲的外形,造了一隻滑翔機,與它們拍翼齊飛,務求近距離拍攝它們的飛行美態。在非洲,攝制隊操控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小心翼翼地停靠在小紅鸛旁邊,一同飛翔;攝影師又馴化了一隻禿鷲,將輕型攝錄機放在它身上,全程直擊及拍下了它飛越非洲灌木林的整個旅程,還拍得一些與它擦身而過的罕有野外動物。
部分候鳥習慣了攝制隊的存在,竟跟隨拍攝隊伍的輕型飛機,於愛丁堡和倫敦上空飛行。當鸛鳥飛抵伊斯坦堡時,輕型飛機和直升機早已准備就緒,在地上擺放了攝影器材,為要捕捉它們到埗一刻的英姿。但制隊的拍攝方法也不是每次湊效,一直跟隨攝制隊飛行的雪雁,來到美國紐約市時,被其他鳥群所吸引,飛離大隊,攝制人員雖然在雪雁身上安裝了追蹤器,卻因雪雁迷路而失效。
㈦ 有一個紀錄片講了世界超級工程的,例如南水北調,巴拿馬運河,日本防洪地下系統的,是哪個紀錄片啊
我也是找這個,我記得是右下角有超級工程的水印,我還記得這個是在電視上看見的,大概是去年?然後我記得是一個排名方式呈現的,有紐約地鐵站。美國環國高速,巴拿馬運河,中國的上海大樓,.....是這個吧,但是我找不到這個節目了。我還很確定是央視出的,我看的這個是交通的,從世界的前10名盤點了一下
㈧ 地球上最大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探秘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我國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區,因其獨特的地質構造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世界科學家稱為:打開地球 歷史 之門的鎖孔 。雅魯藏布大峽谷總長504.6公里,最深處6009米(吉尼斯世界紀錄),平均深度為2268米,當之無愧成為全球最大最深的峽谷。它裡面的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目前在其中已發現的植物佔全國已知植物的2/3,哺乳動物則達到1/2,昆蟲達到4/5,大型真菌佔全國已知種類的3/5。隨著我國科考工作的推進,在這里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和植物。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後一塊秘境,是世界上僅存的一塊處女地 。記得一位米國總統曾說過,沒到過科羅拉多大峽谷就等於沒來過米國。曾經被列為世界之最的米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1880米,長400千米,它目前只好屈居世界第二了。我們中國人現在可以自豪地說,沒到過雅魯藏布大峽谷,就不能說看過人世間最壯麗的山河。雅魯藏布大峽穀神奇之處還在於它為印度洋的水氣穿越喜馬拉雅山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也正因為如此,大峽谷的植被非常好,是各種野生動物們的天然樂園。
被科學家譽為「小劍齒虎」的雲豹近些年多次被人們在大峽谷發現 ,雲豹是大型貓科動物中最古老,最神秘的成員。據部分科學家研究,雲豹是在地球上早已滅絕的劍齒虎的後代。雲豹的身上毛色分布奇異,極像大塊的深色雲朵,因而被認為叫做雲豹。雲豹犬齒比例很大,為貓科動物之最,能夠獵殺中大型獵物,從這點來看特別接近劍齒虎。雲豹爪子巨大,通體金黃,上面又覆蓋有雲朵狀斑紋。在最近幾次科考中雲豹的身影被攝像機多次拍到,目前雲豹只在雲南和雅魯藏布大峽谷有發現,是目前世界上極為珍稀的物種之一。
我們常說的豺狼虎豹中的豺,也被科考隊員在大峽谷錄下了珍貴的視頻資料。 豺外形與狗接近,比狼小,但是膽子大,善圍攻,也是掏肛高手。豺行動敏捷,捕獵愛用詭計。對小型動物直接撲殺,對大型動物如水牛等就用計謀。一豺在水牛的面前做攻擊狀,吸引水牛的注意力,另外一隻豺會爬到牛背上,用爪輕撓牛屁股周圍,等牛瘙癢難耐揚尾摔打時,攻擊其肛門等薄弱部位,將其腸子掏出,牛最後血流不止疼痛而死。人常說狐狸狡猾,我看這種動物不止狡猾還很陰險。
亞洲豺一般毛色發紅,所以在民間也叫紅毛犬。 亞洲豺善於用其鋒利且帶有倒鉤的前爪先弄瞎大型獵物的眼睛,然後群起而分食,由以上兩種攻擊方式可知這種動物比較陰騭,所以即使是大型的猛獸碰到豺群都會放棄食物遠離它們。在印度就曾發生過一群豺和孟加拉虎爭奪食物的大戰,在老虎咬死咬傷多隻豺後因精疲力盡被豺群咬死。
在人跡罕至的墨脫叢林里,科考隊員驚喜地發現了金貓的存在 。大峽谷里的金貓體重在三十斤左右,幾乎接近雲豹。這些亞洲金貓行動迅猛,是叢林獨行俠,它們喜好捕食小型食草動物。科考隊員拍攝的影像顯示這些金貓毛色光亮,體格健壯,一看就知道在這里它們的食物很富足。
另外在大峽谷還發現了另一種古老珍稀的物種雲貓 ,雲貓毛色外形有點像雲豹和雪豹,但身形小得多,只比家貓略大。雲貓主要捕食鳥類和松鼠等小型動物,雲貓此前只在我國雲南發現過,這么多掠食動物的發現證明這里的生態鏈非常完整。根據科考研究證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我國僅有的分布老虎,豺,雪豹,雲豹四種貓科動物的區域。經過研究統計,在大峽谷發現有赤斑羚,喜馬拉雅鬣羚,岩羊等等不下14種有蹄類食草動物。這也表明這個區域是我國有蹄類動物種群分布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因此證明這里的生態鏈相當完整。
作為一個奇石愛好者,我比較關注大峽谷地區出產的玉石 。2007年有奇石愛好者在雅魯藏布江發現幾塊綠色的美石,後來每塊賣了4000元。消息傳出後,全國的石友紛紛前來覓石。但因為這裏海拔較高,採石很不容易。這種石頭就是後來大家稱作藏玉的美石,其水沖度極高,質地細膩,皮色溫潤。精品藏玉相對稀少,藏玉後來身價翻了幾十翻。物以稀為貴,據傳藏玉還有葯用價值,但因藏玉礦很少,我估計以後藏玉的價值會越來越高。藏玉又叫墨綠玉,屬於蛇紋石玉,其顏色多為墨綠色。
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有各種神奇的動物,而且在這里還分布了溫潤區陸地生態系統幾乎所有的自然植被類型,因此被譽為:植物的博物館 。谷底長滿了奇花異草,山坡上生長著溫帶的常綠闊葉林,再往高處則生長著寒帶的針葉林。峽谷的平原上生長著金黃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還有一望無際的青稞地。令遊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大峽谷水汽通道帶來豐富的水分和熱量,很適合植物生長。這里的自然環境美麗純凈,因此人們稱這里為「西藏江南」。
2020年11月,我國文化和 旅遊 部授牌雅魯藏布大峽谷為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被世界科學家稱為20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發現之一 。從1998年10月下旬到現在全國眾多學科的科學家陸續進入這里進行科考,掌握了極為重要的實測數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里還發現了昆蟲家族的活化石~缺翅目昆蟲。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高,壯,深,幽,潤,長,險,低,奇,秀 。大峽谷地勢險峻,交通不便,因此人煙稀少。很多地方都是無人區,也許正因為如此才保持了最遠古的自然之美。 目前遊客能到的地方僅為大峽谷極少一部分區域,大部分地區因為猛獸的存在不適宜去觀光,而且很多無人區存在未知風險,不建議私自前往 。
雅魯藏布江的河床平均海拔高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雅魯藏布江的下游圍繞喜馬拉雅山東端的最高峰形成了一個馬蹄狀的大拐彎,歷經十幾萬年的沖刷,形成了目前的雅魯藏布大峽谷。 大峽谷主體在西藏的墨脫縣,因為地勢險要成了很多珍稀古老物種的藏身樂園,因為缺少人類的干擾從而自由繁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物鏈體系。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作為中國人的一員,我在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麗驕傲的同時,也為它的將來有一絲擔心 。我不希望因為人類的過度干涉,破壞大自然的原始生態,希望大家能愛護這個祖國的自然博物館。我是惠子,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留意關注,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真知灼見。
㈨ 雅魯藏布大峽谷課文原文
提起西藏,人們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氂牛、金碧輝煌的寺廟和載歌載舞的藏族同胞。其實,這塊號稱世界屋脊的土地還有異常豐富的景觀,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還有世界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北師版《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課文原文
提起西藏,人們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氂牛、金碧輝煌的寺廟和載歌載舞的藏族同胞。其實,這塊號稱世界屋脊的土地還有異常豐富的景觀,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還有世界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1992年的春天,我隨一支科學考察隊從帕隆出發,經過三天的艱辛路程,來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頂端扎曲。傍晚,站在扎曲的山頂,白雲從身邊飄過,對面的雪峰近在咫尺。向下看,怪石突兀,綠樹掩映,浩浩盪盪的雅魯藏布自西而來,然後轉向,繞著南迦馬瓦峰作馬蹄形大拐彎,向南奔騰而去。滔滔大河突然轉了一個直角,令人驚嘆不已,教人不可思議。門巴族向導說:「那是雅魯藏布江在追趕弟弟妹妹呢!」傳說岡底斯神山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大叫雅魯藏布江、老二叫獅泉河、老三叫象泉河,小妹叫孔雀河。有一天,岡底斯把他們叫到跟前說:「現在你們長大了,『好兒女志在四方』,正是你們闖盪天下、開闊眼界的時候了。」於是他們四兄妹各自奔流而去。老大雅魯藏布江流到這里的時候,罹起弟弟妹妹。當天上的蒼鷹告訴他弟弟妹妹向著印度洋方向匆匆忙忙呼嘯而去,於是便形成了雅鰭藏布大峽谷。聽了這一美麗的傳說,再看那好像被雅魯藏布江沖刷出來的峽谷,讓你更加不能不為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絕。
據科學考察得到的結論,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江水沖刷形成的。它又長又深又窄,全長504。6千米,兩側高峰與谷底的相對高差達到6009米,最窄處寬度僅二十幾米,可以隔著峽谷交談,但從這邊走到那邊最少也要三天。雅魯藏布大峽谷比號稱世界最長的美國科羅羅拉大峽谷長154。6千米,比號稱世界最深的秘魯的大峽谷還要深兩千多米。它的神奇壯麗,更是任何一個峽谷無與倫比的。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在於它為印度洋的水氣穿越喜馬拉雅山提供了通道。大峽谷之外,荒山禿嶺,雪山高原,翻過山口進入大峽谷地區,頓然是另一番景象。谷底是奇花異草、亞熱帶雨林,山坡上生長著溫帶的常綠闊葉林,峽谷的高處則生長著松柏等寒帶的針葉樹。大峽谷的兩邊可以說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館,它為人類保留了許多珍稀的動物、植物。而在大峽谷的台地邊,不時能見到藏族和門巴族同胞的木屋。河谷平原上,黃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鑲嵌在綠浪翻滾的青稞地里,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畫。由於大峽谷水氣通道帶來的水分和熱量,造就了藏東南優美的自然環境,難怪這里被人譽為「西藏江南」。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後一塊秘境,是世界僅存的一塊處女地。它的激流至今沒有一人敢於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沒有一人能全程穿行。這里有世上最純凈的天空,最飄逸的雲彩,最雄偉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彎,最豐富的寶庫。這里的確是世界上最美麗、最令人嚮往的地方。
一位美國總統曾說,沒有到過科羅拉多大峽谷,等於沒有到過美國。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不看看雅魯藏布大峽谷,就不能說看過人世間最壯麗的山河!
人教版《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課文原文
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兩個世界之最:一個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一個是世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高峰與深谷咫尺為鄰,近萬米的強烈地形反差,構成了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
雅魯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圍繞喜馬拉雅山東端的最高峰,形成一個奇特的馬蹄形大拐彎,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條長504千米的巨大峽谷。峽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處達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和秘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曾被列為世界之最,但他們都不能與雅魯藏布大峽谷一爭高下。
雅魯藏布大峽谷,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鬱郁蒼蒼的原始林海,雲遮霧涌,神秘莫測。大峽谷的水,從固態的萬年冰雪到沸騰的溫泉,從涓涓細流、簾簾飛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態。大峽谷的山,從遍布熱帶雨林的山脈到直入雲天的皚皚雪山,讓人感覺如神來之筆。
大峽谷的奇異景觀還體現在生物的多樣性上,在同一坡面上,從高到低形成了九個垂直自然帶。不同高度的自然帶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猶如凌空展開的一幅神奇美麗的畫卷。在這里,可以見到從寒冷的北極到炎熱的赤道分布的動植物。許多珍貴的林木和花卉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各種野生動物攀援穿梭其間,真不愧「植物類型博物館」和「動物王國」的美譽。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可以預料,在本世紀,雅魯藏布大峽谷必將成為世界人民關注的一個熱點。
雅魯藏布江簡介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位於西藏自治區境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於長江。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的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的認證。
㈩ 秋天,去雅魯藏布大峽谷解鎖更多賞秋姿勢
8月已入秋
如果要說一處西藏必去的賞秋之地
扎西君一定要推薦你去雅魯藏布大峽谷
眾所周知
大峽谷的「桃花節」是眾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有聞「林芝歸來不看花」
而在秋天到過林芝的人
則會安利更多身邊的朋友
林芝之秋不遜春之桃花
不過,大峽谷的四季
你都值得擁有
而賞其秋
其實可以有更多姿勢
雅魯藏布大峽谷,北起林芝米林縣派鎮大渡卡村,經排龍鄉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而海拔2880米的大渡卡村與海拔115米的巴昔卡村,落差是2850米。
遠眺雅魯藏布大峽谷。圖/張靜
曾經,大峽谷的世界之最屬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2133米,長370千米)和秘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深3203米,長90千米)。然而,在1998年開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科考探險後,國家測繪局向世界宣布了測量的數據:雅魯藏布大峽谷全長504.6米,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毫無疑問,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內的南迦巴瓦峰。圖/張靜
探險科考的歷程毋庸贅述,其艱辛與危險,與現在的遊客僅僅因高反感受到的困難,不是一個量級。不過,當年前輩們的付出,不正是為了讓全世界的人知曉並體驗這個地球上之最嗎?
當年,科考隊在拿到測繪數據後,興奮不已,還為雅魯藏布大峽谷總結歸納了十大特點: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
位於雅魯藏布大峽谷內的達林村秋色。圖/張靜
也正是這個世界第一大峽谷,劈開了青藏高原與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使得青藏高原得到更多的滋潤,其東南部因此成為一片綠色世界。可以這么說,沒有雅魯藏布大峽谷,就沒有林芝的朵朵桃花、高覆蓋的森林,更無謂西藏江南了。
秋日的大峽谷,氣溫有些下降,雅魯藏布中的水流似乎沒有夏日時的湍急,山峰上的冰川,也漸漸地高冷起來,在為今年秋冬季的第一場雪來臨作準備。
位於雅魯藏布大峽谷內的村莊。圖/張靜
茂密的森林,倒是非常配合,紅的、黃的、綠的,不同的色調,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葉子,終於湊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
有言道:雅魯藏布大峽谷秀甲天下。不僅因其廣度、深度和力度獨步天下,它還具體表現在山秀、水秀、樹秀、草秀、雲秀、霧秀、獸秀、鳥秀、蝶秀、魚秀、人秀、村秀……
大峽谷景區,是遊客大眾領略大峽谷之秀,最佳的選擇。在這里,多個地點、多個方式、多個角度,總能滿足遊客對大峽谷秋日的期盼。
雅魯藏布大峽谷秋色。圖/曾濤
坐上觀光車,在懸崖道路上行駛,窗外就是深不見底的大峽谷,緊張刺激感襲來,也就能體會到「山秀」為何物了;坐上雅魯藏布的遊船,感受大峽谷另一端吹來的風,兩岸的風景隨著濺起的水花快速向後退去,這算是領略「水秀」的方式之一。
大峽谷水之秀,遠不止滔滔江水。從萬年冰川到沸騰的溫泉,從涓涓細流到飛流直下的瀑布,水以各種形態和方式存在於大峽谷之中。當地百姓在某座山中發現了一處溫泉,據說泉涌之處燙得下不去手。大峽谷景區的工作人員通過管道,將泉水引入江邊,放入專門修建的池中。熱泉從山中流下,至池中時剛好變溫,泡湯、沐足剛剛合適。
雅魯藏布大峽谷秋色。圖/曾濤
這一處,是大峽谷景區大巴車觀光的最後一站——格噶溫泉。景區如此設置,不僅是想讓遊客感受到大峽谷之水的多一種姿態,更是為走完幾站的遊客提供一個休憩放鬆的選擇。
我本想跟著當地村民西饒到山上去尋找溫泉所在,他委婉地笑了笑:「特別遠,很難爬的。」雖然放棄了尋找溫泉的源頭,但我們還是登上了山。
雅魯藏布大峽谷秋色。圖/曾濤
起始,一級一級的台階十分平整,爬起來倒不是特別費力。石階上和樹兜處的苔蘚,已是綠裝換成了黃色。一棵棵密密麻麻的樹之間,被開發出一條小路。久未有人至此,落下的黃葉把地上鋪得滿滿都是,踩上去簌簌作響。
「菌子!」同行藏族大叔對我的驚訝表現得很淡定。雖然菌子火鍋吃了不少,但是第一次自己在山中尋找到一顆菌子,我還是覺得非常激動。通體白色的菌子把落葉頂開,還沾著些許泥濘,不太注意還發現不了它。
雅魯藏布大峽谷秋色。圖/曾濤
雖然我不知道這顆菌子是否可食用,但我還是把它採摘了。這應該是大峽谷的這些高山今年贈予人類高端食材的尾聲了吧,很多菌子都有些干癟了。若不是今年天氣轉涼晚了些,可能我連這個「尾巴」都趕不上了。至於松茸等名貴的菌子,就只能待來年了。
越往上爬,石階變成了碎石,兩旁的綠葉也逐漸變黃,偶爾還冒出幾叢紅色,風一吹過就飄盪下幾枚紅葉。路上有一串串紅色的小果,水亮得發光,看得十分誘人。但是它的味道有些對不起它的長相,又酸又澀——或許,這也是大峽谷的味道之一?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大峽谷徒步爬山的。我走了不到1小時就果斷放棄了以登高的方式感受大峽谷的山之秀。連手機都逐漸的沒了信號,再往上走,或許風景更好,但是風險也越高。
雅魯藏布大峽谷內秋天的野生菌。圖/曾濤
還好,在大峽谷景區里,有其它方式,可以讓人便捷地站在高處,離山尖尖更近一些。在離古桑樹不遠的地方,鋪著一塊綠色人工草皮,不少遊客在此排隊。人工草皮中間,是一個五彩的熱氣球。剛有5個遊客爬進熱氣球下的大竹籃中,飛行員就扳動了開關,一大束火焰噴向熱氣球。竹籃慢慢離開地面,裡面的人拿出相機,好奇地環顧,前方是大峽谷的起點,兩側是逐層向上排列的樹木。當熱氣球升到近100米,遮擋視線的山往下沉,南迦巴瓦峰將她更多的壯美展現在了遊客面前,也算是不辜負這些頂著些許恐懼升到高處的人。
大峽谷之美,有千百種角度欣賞。但大峽谷之險,卻鮮有安全的方式能讓人體驗。我們從不提倡去盲目冒險、尋求刺激,但是沒想到,大峽谷景區卻安排了一場「冒險之旅」。還好,這一趟冒險,是經過精確、科學計算,保證了遊客的安全。
雅魯藏布大峽谷鞦韆。圖/曾濤
古桑樹附近的一條水泥路,直通懸崖邊。懸崖邊,樹著一座約20米高的鞦韆。當然,從架子、繩索到座椅,都是結實的鋼材。坐上座椅,扣好安全帶,當電機發出嗡嗡的聲音開始拉著我往上升的時候,我的心跳就開始加速。當然,你被提得越高,一會兒就會被晃得越遠。
可能是我開始時的豪言壯語,給了操作電機的工作人員十足的信心,他竟把我拉到了最大限度。我大氣不敢喘,身體已經與地面平行了。「准備好了嗎?」地面的工作人員問我,我也不敢回答,只聽見「刷」的一聲,我就飛出去了。
我忘了為自己打氣的物理學知識,在鞦韆飛過懸崖邊沖向也不知道多深的大峽谷時,我終於喊了出來。騰在空中,兩側的懸崖和身下的雅魯藏布江水做著不規則的運動,我像一顆浮塵一般,在這大峽谷里跌跌撞撞。「我想下去!」無奈,當你剛離地面最近,動量又把你給晃悠了起來。
雅魯藏布大峽谷內的客棧。圖/曾濤
不知道晃了多少個回合,我終於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停了下來。落地的那一剎,我的腳感覺不到任何力量——大峽谷景區這一次感受大峽谷之險的安排非常成功。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峽谷也不止美、秀、險。也只有來了,用身體和心靈真正去感受,才能畫出大峽谷在你心中的畫像。
2020年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一定是值得被紀念的年份,17個人(含一把雙人傘)創造了一項紀錄:人類首次利用無動力飛行器飛越雅魯藏布這一世界最大峽谷。
飛躍雅魯藏布大峽谷。圖/曾濤
滑翔傘,飛行器的一種,與傳統的降落傘不同,它可以幫助人類實現飛向天空的夢想。這項運動近幾年才在國內逐漸流行起來,而在歐美和日本,這項運動早就非常流行了。
木子,在國內滑翔傘圈小有名氣的飛手,也是這一次飛行活動的帶頭人。其餘十幾個飛手,都是他從全國各地邀請過來的。「知道要飛大峽谷,大家熱情都十分高漲,這可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不過,滑翔傘這件事情,不能光有熱情,飛行能力很重要。
運動員在整理滑翔傘。圖/曾濤
高海拔的飛行,比在平原的飛行難度大,要求高。為了這次飛行,他們從早上七八點就出發,背著幾十斤的裝備爬到了大峽谷另一側的一座山上。那座山有一個較為平整的陡坡,特別適合起飛。
運動員在整理滑翔傘。圖/曾濤
雖然攀登高度只有900多米,但木子和他們的團隊卻花了三四個小時。這要求他們有足夠好的體力,僅此一點,足以窺見高原滑翔,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相比於這種純粹需要體力的要求來說,大峽谷對他們飛行增加的難度才算挑戰。木子告訴大家,高原的空氣更稀薄,傘壓小,同時氣流更猛,傘速更快,對飛手的技術要求就更高。
運動員在收滑翔傘。圖/曾濤
今年26歲的飛鳥已經有8年的飛行經驗了,對滑翔痴迷到曾經風里雨里送外賣就為了買一套滑翔裝備。這一次他也是鉚足了勁,准備好好飛一次,結果在頭一天試飛的時候「掛樹」了。
7年飛行生涯里首次「掛樹」就留在了雅魯藏布大峽谷,飛鳥倒不覺得尷尬:「這里和內地飛行條件確實不一樣,我把滑翔比預測錯了,所以提前降落了。」
在完成了正式飛行之後,木子和飛鳥一臉愉快:「一切都特別好,起飛、降落都很順利。」
蔚藍的天空中,十幾個點慢慢出現,要不是他們點燃了隨時攜帶的煙帶,地面的觀眾都注意不到他們。而當一個個小點逐漸變成一頂頂鮮艷的滑翔傘時,觀眾們開始呼喊。
木子落地後,簡單整理了傘翼,情緒還沒太平復:「飛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真的特別震撼,這是一種全新的觀賞大峽谷的視角。」木子試圖用語言表達出在空中的所見:「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都看非常清楚,飛到靠近南迦巴瓦峰時,更加清楚地看到它表面的岩石與冰雪,太壯觀了!」
運動員在收滑翔傘。圖/曾濤
經歷了頭一天的「掛樹」之後,飛鳥顯得更加穩重:「這里的氣流是猛一點、顛一點,但是飛了一會兒之後就會發現,這里的氣流比較有規律。」飛鳥還拿麗江作比較,不停感嘆,雅魯藏布大峽谷更加好飛,「轉幾圈就上去了。」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天空更加蔚藍,白雲在天空快速地流動。「飛到空中的那一剎,無比享受,所有的煩惱瞬間被拋在了腦後。」
運動員大合影。圖/曾濤
木子飛過不少的地方,但飛過這一次之後,他給出了一個評價:「這是我飛過的最美的地方,絲毫不比滑翔傘發源地阿爾卑斯山遜色。」
女飛手燕紫兮飛行時間超5年,她對滑翔上了癮:「可以像小鳥一樣自由飛翔。」飛越了雅魯藏布大峽谷飛行,她就迫不及待把記錄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台,和粉絲們分享高空瞰大峽谷的精彩瞬間。
其實,每一名飛手都像木子、飛鳥、燕紫兮一樣,幾乎全程都處在興奮和激動當中。降落後,都在紛紛分享著這次前所未有的飛行感受。
大鵬鳥算是飛行隊伍里的「老司機」了,在他看來,大峽谷的地形非常好,很適合滑翔;但是氣象條件需要至少一年的參數,才足以判斷出雅魯藏布大峽谷氣流的基本規律。
而這一次彩林節的飛「閱」,不正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嗎?可以預見,包含木子、飛鳥、燕紫兮在內的對天空有著巨大慾望的人,還會繼續來到這里。大峽谷的上空,彩色的滑翔傘也會越來越多……
本文刊載於《西藏人文地理》2020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