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甘肅紀錄片腳本
Ⅰ 河西走廊的影片簡介
該片以「河西走廊關乎國家經略」為主題,以位於中國西部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的主要幹道——河西走廊為講述對象,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角度,全方位呈現了從漢代至今約兩千年的時間里,河西走廊和河西走廊連接的中國西部的歷史和文化變遷,以及河西走廊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影響,凸顯河西走廊的自然、人文魅力和河西走廊在華夏文明歷史長河中的顯著地位。
紀錄片《河西走廊》作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標志性項目,被列入甘肅省十大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項目;同時,該片也被確認為2014年中央電視台重點項目,被中宣部列入2014年歷史人文題材紀錄片重點選題。
紀錄片《河西走廊》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製,甘肅省政府新聞辦2015年3月1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向新華社等75家中外媒體通報有關情況。
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崔玉英出席發布會,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出席發布會並講話。
發布會上,主創代表分享了創作經歷與感悟,鳳凰網作為新媒體代表,介紹了該片的網路推廣方案。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為這部紀錄片付出諸多努力的中央電視台、主創團隊以及河西五市表示感謝。他指出,《河西走廊》內涵豐富,重新揭示了河西走廊作為國家經略的重要戰略地位;它所昭示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合精神等,既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富,也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它用文化方式詮釋了陸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背景下更具現實意義。該片為甘肅建設紀錄片大省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起到了示範作用,今後要繼續挖掘整理歷史文化資源,創作更多的優秀紀錄片。
Ⅱ 柿子可以放在冰箱裡面保鮮嗎
柿子可以放冰箱,但是不宜放太久,尤其是已經熟透的柿子。
一般來說,適合柿子的保存溫度介於7~13攝氏度之間。入冰箱冷藏的柿子可先不清洗,只以塑料袋或紙袋裝好,防止果實水分蒸散。我們也可以在塑料袋上扎幾個小孔,以保持透氣,避免水氣積聚,造成柿子腐壞。買來的柿子要盡快食用完,熟透的柿子是不適宜久放的,很容易腐敗變質。若是想存放的久一點,應該挑選稍微青澀一點的柿子保存。
柿子怎麼保存的更久
1、放在通風陰涼處
如果買來的柿子估計1-2天內會吃掉,那麼只要把柿子放到通風、不受日照的陰涼處就行。如果買的柿子比較多,也可以考慮把1-2天的用量放在常溫下,讓自然清新的柿果香為家裡添上幾分迷人的味道。
2、室內堆藏
選擇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屋子,燃燒硫磺進行消毒後,地上鋪15-20厘米厚的禾草,將選好的柿子輕輕堆放在草上,厚4-5層。也可將柿子裝筐堆放。 溫濕度的控制上,室內如沒有製冷設備,室外溫度高於0℃時,應採取早晚通風,白天密封門窗,注意防熱。相對濕度低於90%時,應適當加濕。這種方法貯藏期較短。
看存放時間,挑選柿子
1. 如果想買了就吃,可夠買軟柿,這種柿子在樹上自然脫澀,皮薄,汁多,味甜,但這種柿子太松軟,不便攜帶和貯存,存放時間也不長;
2. 如果買了柿子准備放一段時間再吃,可選購生柿,放通風陰涼處可存放較長時間;
3. 如果想買了柿子吃上一段時間,可購買灠柿,它是生柿子採摘後用溫水、酒精、二氧化磷等方法脫澀後投放市場,果肉脆,味甘甜,可放一個月左右。
怎麼挑選好吃的柿子
1、選購柿子時,觀察其外形,選擇外形較大的柿子進行購買。
2、購買帶有青色的硬柿子時,用手指按一按柿子的表面,若感覺較硬朗則為很好的柿子。
3、觀察柿子的顏色是否鮮艷,選擇鮮艷、無斑點、無傷疤、裂痕的柿子。
4、選擇軟柿子的時候,用手輕輕觸摸柿子表面,若柿子表面軟硬度均勻分布,沒有出現局部較硬的情況則為較好的柿子。
5、選擇柿子時,應選則體型規則、有點方正的柿子,不要選擇表面畸形,局部明顯凹凸的柿子。
Ⅲ 紀錄片的腳本是策劃寫的嗎
是,但也可能是其他相關工作人員寫的。
腳本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腳本不僅能夠理清紀錄片的拍攝思路,而且也為紀錄片的拍攝提供了非常多的創意。
腳本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是策劃寫的,可以是導演寫的,也可以是也可以是其他負責人員寫的,只要有好的創意都是可以寫為腳本的創作提供好的素材。
Ⅳ 紀錄片劇本創作的標准格式
紀實紀錄片為了追求真實,一般沒有劇本,也就是開機——拍攝——剪輯——然後完成紀錄片。
當然,也有以紀錄的形式拍有劇情的影片(比如《第九區》)
紀錄片劇本:《伍廷芳》
1、一張張昏黃的中文報紙,或1981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國近代報刊史》等書籍圖片。
(旁白)他,與友人創辦了中國第一份中文日報。
2、律師穿著律師袍、頭戴假發的背影。背景是西方法庭。
(旁白)他,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第一位獲英國大律師資格的華人。
3、香港。立法局外景。暗黃色調,刻意營造歷史氛圍。
(旁白)他,是香港第一位華人「太平紳士」,第一位華人「立法局議員」。
4、條約資料照片,法律書籍圖片。
(旁白)他,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商業法典——《大清商律》。
5、孫中山圖像,北伐時期的圖片、進軍的線路圖等。
(旁白)他,忠心追隨孫中山,頑強抗擊南北軍閥、官僚、政客,一度成為孫中山的代言人和最高權力的執行者。
6、伍廷芳照片(最為人熟知的照片)。
(旁白)他,就是新會伍廷芳。
(出片名 伍廷芳)
7、夕陽下的崖門炮台,濁浪排空。
8、夕陽下的鄉村。小巷、舊屋、野草、葵樹,雞犬相聞。
(旁白)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官來橋,是伍廷芳故里。其父伍榮彰,早年因家貧,遠走新加坡經商。1842年,伍廷芳出生。3歲時,隨父親回到中國,定居廣州芳村。
(采訪設計1):伍廷芳從小非常聰明。13歲那年,被土匪綁票一個多月。在匪巢,伍廷芳發現伙夫是被土匪擄來的同鄉,便合謀在土匪外出時,利用酒肉灌醉看守,逃離匪窟。
(采訪設計2):伍廷芳少時厭棄四書,喜讀小說。有次,老師要求寫題目為「不歸於楊由歸於墨」的八股文。按八股規矩要先「破題」。伍廷芳就把《紅樓夢》里賈寶玉所作「歸於墨」的破題抄送上交。老師沒讀過《紅樓夢》,把文字圈得丹黃燦然。後來老師去應鄉試。卷中恰恰有這個題目,老師將伍廷芳的破題給錄出來,居然瞞過主考,中了舉人。
9、輪船駛過,濺起的浪花。輪船遠去。
(旁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爆發,清王朝遭受了沉重打擊。社會劇變,斷絕了科舉之路,不少士人學子只好另覓前途。
10、香港。聖保羅書院外景,鏡頭拉向蔚藍的天際,再切換成歐洲西方各國政治中心的風貌(表示伍廷芳之嚮往)。
(旁白)香港,英國殖民地,得開西方風氣之先。伍榮彰送伍廷芳到香港接受西方教育,盼有朝出人頭地,改換門庭。1856年,伍廷芳進入香港聖公會辦的聖保羅書院,「治英文、算學、格致諸科,試輒冠儕輩」。漸漸的,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就在他心中紮根。
(4)人文甘肅紀錄片腳本擴展閱讀: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
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記和紀是有分工的,兩者在不同的場合出現,有一定的規律性。相同的特性是記和紀都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名詞。
「紀錄」一般只做名詞用,指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以內記載下來的最高成績,如打破紀錄,創造新紀錄等。「紀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某方面的最好成績。另一個意思是指對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的記載。
「記錄」在做動詞時,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兒寫下來,例如記錄在案。記錄在做名詞時,指當場記下來的材料,如做會議記錄,也指做記錄的人,如推舉他當記錄。
記錄片一般是指一些寫實的影片,年代比較近的,紀錄片與記錄片在通常下意思是一樣的,沒必要區分得太開。
世界紀錄電影之父:羅伯特·弗拉哈迪、吉加·維爾托夫、約翰·格里爾遜、尤里斯·伊文思。
體現出紀錄片與故事片之間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一般來說,觀眾對一部紀錄片的期待是它寫實,但實際上僅僅鏡頭和拍攝人的在場這個事實,就可以影響被記錄的情況。嚴謹的紀錄片同時也記錄下拍攝過程對被記錄的情況的影響,來讓觀眾獲得一個比較客觀的印象。
被記錄的情況的代表性也影響到一部紀錄片是否寫實。比如許多描寫動物的紀錄片在裁剪時往往更加願意選擇帶有戲劇性的鏡頭,而這些鏡頭並不一定是這些動物典型的生活習慣。紀錄片的拍攝者的個人觀點和他的評論也可能影響一部紀錄片的寫實性。
比如許多描寫動物的紀錄片中評論者喜歡用擬人的語句來描寫一個動物的行為,而實際上動物的行為與擬人的描寫可能毫不相關。
Ⅳ 聯通寬頻新業務里的那個IPTV怎麼樣。
親,咱們的iptv網路機頂盒是不會影響你的寬頻上網速度的,你可放心的邊下載邊看電視喲,咱們的iptv分為標清和高清這兩種,如果親辦理的咱聯通沃家庭套餐寬頻包月的咱們是免費提供標清機頂盒給親使用。咱們現在標清機頂盒一共提供的是61個直播台,5000個小時的海量點播台,72小時回看,2小時時移
IPTV節目表
61個直播節目列表:1 天津衛視 2 天津濱海 3 天津文藝 4 天津影視 5 天津都市 6 天津體育 7 天津科教 8 天津少兒 9 天津公共 10天津國際 11三佳購物 12中央 13中央 14中央 15中央 16中央 17中央 18中央 19中央 20中央 21中央 22中央 23中央 24中央 25中央 26中央 27中央英語 28黑龍江衛士 29廣東衛視 30甘肅衛視 31旅遊衛視 32內蒙古衛視 33浙江衛視 34湖南衛視 35新疆衛視 36湖北衛視 37四川衛視 38福建衛視 39江西衛視 40遼寧衛視 41陝西衛視 42安徽衛視 43深圳衛視 44吉林衛視 45上海衛視 46山東衛視 47北京衛視 48廣西衛視 49河北衛視 50山西衛視 51西藏衛視 52江蘇衛視 53河南衛視 54青海衛視 55貴州衛視 56寧夏衛視 57兵團衛視 58卡酷卡通 59金鷹卡通 60重慶衛視 61雲南衛視
Ⅵ 如何拍攝一部小型紀錄片
第一步,看片
做紀錄片,我想很多人都會同意,最好從看紀錄片開始。我想你可以先靜下心來,不加限制的列出五部或者更多自己喜歡的紀錄片。如果沒看過什麼感興趣的紀錄片,現在就開始吧。
第二步,關注點
找找它們的共同點:是題材,手法,娛樂性,製作或者別的什麼。這樣就找到了自己的關注點。這么做的目的,就是掌握你最感興趣的東西,順應自己的內心會起到特別好的作用,絕不會越做越擰巴,而是變得開心和有成就感,支撐你把這個繁雜深刻的東西做完;換個角度看,人只有在他熱愛的方向上才能產生足夠創造力,創造力決定作品是否出彩,所以尋找關注點挺重要的。
第三步,題材
從這個關注點出發,結合你能夠拍攝的題材。題材也就是內容的准確方向,它一定是你所了解的領域,如果還不是,就要加強了解加強了解加強了解。紀錄片導演一定對題材有足夠准備,成為半個專家,才能開拍。不管你要拍一隻貓還是國際政治,這都是必須要做的。
關注點,也就是你的興趣所在,一定跟題材結合起來。
第四步,故事線
已經成為半個專家的你已經走的很深,一定已經發現不少好玩的有力量的東西,可以成為片子的靈魂,但難以取捨就成了流水賬。自己覺得還行,別人看不下去也沒效果。
用什麼吸引觀眾呢,這是最難的一關。從專家再回到普通人的視角吧,再次審視這個題材,想想怎麼講一個好故事,讓所有人能跟你走到片子的最後,最好中間都不想去廁所。把有意思的點挑選一下,再排個序,故事線是不是出來了。
第五步,大綱
把故事線落實一下,看看哪個能拍到,哪個拍不到(有時拍不到的可以用其它方式彌補,例如情景再現、動畫、采訪等等)。然後就成為大綱。大綱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說清整個故事,對於四十分鍾的紀錄片,只要二百字以內就夠了,簡潔簡潔簡潔。
第六步,文學故事腳本
把大綱擴展成一個文學故事腳本,這個腳本是紀錄片創作的重點。紀錄片腳本就是一篇好故事,它涵蓋紀錄片所有的故事細節,盡量用視聽語言來寫。
Ⅶ 紀錄片的創作特色是什麼
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
(7)人文甘肅紀錄片腳本擴展閱讀:
分類
一、詩意型紀錄片(Poetic Documentary)
詩意紀錄片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代表作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這種類型的紀錄片不強調敘事,不注重特定時空的營造,不強調連貫剪輯。它著力於節奏的創造,不同空間的並置,目的在於情緒、情調的傳達。
二、闡釋型紀錄片(Expository Documentary)
闡述型紀錄片也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中國在1990年代「新紀錄運動」(這個概念是否成立或許依然存疑)之前的紀錄片多屬此類。這種紀錄片宣傳意圖明確,創造者倚重解說詞的力量說服觀眾接受自己的觀點。形式上的典型特徵是「上帝之聲」(voice-of-God)、證據剪輯、全知視點等。
三、觀察型紀錄片(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
觀察型紀錄片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其技術基礎在於攜帶型攝影機和磁帶攝像機的出現。這種紀錄片放棄解說,放棄扮演,紀錄片導演成了「牆壁上的蒼蠅」(fly on the wall)。近年來中國出現很多這種類型的紀錄片,如段錦川的《八廓南街16號》、康健寧的《陰陽》等。
這種紀錄片長於現實世界的表達,但對於歷史題材卻難以處理。由於放棄了解說、字幕,影像的表達很容易流於冗長而沉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紀錄片
Ⅷ 2022 年高考全國甲卷「紅樓夢」材料作文題,你會如何寫呢
2022 年高考全國甲卷「紅樓夢」材料作文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題材,每個人寫的肯定和每個人的思路想法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我寫的這篇文章的話話,我就直接移用到文章中,《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的情節。為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後,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中,取「翼然」二字;賈政道「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於水」,表示應從「瀉出於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隨即附和題為「瀉玉」;但賈寶玉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心中默許。
作為同學的我們應該有使命感,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在做事情的時候,都要有對現實,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事情的真實意圖。千萬不要生搬硬套,就如同讀書一樣。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死讀書,要在讀書中獲得知識,獲得生活的經驗和教訓。
Ⅸ 走進甘肅西部這條1200公里的進疆要道,你會遇見什麼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33 篇 原 創 主 文-
中國之大,值得一去的自駕線路太多太多,有的人喜歡奪人眼球的大美風光,有的人偏好 歷史 厚重的人文氣息,而遠在西北,就有這樣一條讓人熱血沸騰的線路,完全可以滿足兩者的需求!
它,曾是大國夢想的源起,是金戈鐵馬的古戰場,是古詩詞里蒼涼遼闊的邊塞之地,千年前,駝隊漫漫、駝鈴悠悠, 陸上絲綢之路因它暢通,也拉開了中國對接全世界的大格局。
如今,集雪山、草原、戈壁、沙漠、花海、丹霞等景觀於一身的它吸引著眾多「好色」自駕者前來,試圖翻開那一部絢麗磅礴的千年史詩…
沒錯,我在說的就是—— 河西走廊。
甘肅西部,以河西走廊著稱於世。
從地圖上看,甘肅東西狹長,兩頭粗中間細,看起來像一個直插西北的啞鈴,而河西走廊就在這啞鈴中段至西頭,形如走廊,又因地處黃河之西,於是被稱為「河西走廊」。
走廊東起 烏鞘嶺 ,西至甘新交界的 星星峽 ,是一個長約1200公里,寬約10公里到100公里不等的狹長地帶,在它的北面有馬鬢山、合黎山、龍首山,南面則是如屏障一般,幾乎貫通整個河西走廊的祁連山。
如果說河西走廊是一本厚重的書, 那麼祁連山就是它的序,要理解河西走廊,必須從祁連山開始。
橫亘在甘肅和青海之間的祁連山綿延千里,在驍勇善戰的匈奴眼裡是 「天山」 ,東起烏鞘嶺,西至當今山口與阿爾金山相接,由多條西北東南的高山與寬谷盆地平行排列組成。(山峰多海拔4000-6000米,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5000米之間。)
而當我們把視線移到祁連山的周圍,你會發現這片地帶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北邊有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邊是乾旱的柴達木盆地,西邊是庫木塔格沙漠,東邊還有黃土高原,非常乾旱的一個地理區域。
祁連山恰似上帝的神來之筆,如一座濕島,為河西走廊帶來無限生機。 祁連山發育有3066條冰川,總面積2062平方公里,如同一個巨大的固體水庫,冰川融水源源不斷從山間流向沙漠,也就在這片絕境之下,滋潤出了整個走廊綠洲帶。
至此,祁連山之於甘肅乃至中國的意義,已經很明了了,正如《中國國家地理》所言: 「如果沒有祁連山,內蒙古高原的沙漠就會和柴達木盆地的荒漠連成一片,直逼青藏高原,那也就不會有河西走廊和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河西位於內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之間,西接西域,東聯中原,儼然是中國西北地區的大十字路口, 註定了它的一生將不可能平凡 。
得益於祁連山的冰川融水灌溉,河西大地水草豐美、沃土千里,吸引了諸如月氏、烏孫、塞種、匈奴等各大西北游牧民族在這繁衍生息、角逐爭鋒,使一條地理意義上的走廊搖身一變超級 民族大通道 —— 歷史 上有不少於40個古代民族進出河西走廊,有的只是匆匆過客,有的則建立了地方政權。
比如曾一度稱霸蒙古草原的 匈奴 帝國,就連武力值爆表的秦王朝也無可奈何,只能修築萬里長城以作抵禦。
直至漢武帝時期,這個強悍的「百蠻之國」也還是不斷騷擾漢朝邊境,這就引出了張騫奉命出使西域這檔子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總的來說就是張騫原想拉大月氏進入統一戰線聯盟,結果長路迢迢又是被囚困,又是當匈奴女婿,任務沒完成卻開啟一條利用西域各地區情報做部署,進而「鑿空西域」的支線故事。
那是河西走廊第一次正式進入中原王朝的視野,大國夢想就此源起。
張騫返回長安後五年,霍去病「河西之戰」大破匈奴,隨後在幾十年間,先後設置河西四郡: 酒泉、武威、張掖、敦煌 ,這期間漢朝對河西地區的開發,打開通往西域的交通,促成並暢通了絲綢之路最為重要的「黃金通道」。
中原王朝也正因此不再蜷縮一隅,向西邊舒展開了龐大的身軀, 拉開了中國對接全世界的大格局。
河西走廊作為絲綢之路西去的咽喉,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也因此成為佛教東傳的要道,是內地佛教石窟開鑿較早的地區,整個走廊遍布石窟群,簡直就是一條 「石窟走廊」 。
說起石窟,相信你會脫口而出的是莫高窟(敦煌)、雲岡石窟(大同)和龍門石窟(洛陽),其實在武威默默無名的 天梯山石窟 才是中國石窟的「鼻祖」,它的開鑿時間比這三位都要早,關於這個天梯山石窟,還有值得一說的故事,我們下面會講到。
假如你在金秋時節自駕河西走廊,就會發現這里還是一條 「黃金走廊」 ——到處都是金黃的田野,那是河西著名的「玉米制種田」,全國半數以上的玉米種子都出自這里。此外,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瓜類、花卉等對外製種產業基地,佔全國種子出口量的75%。
想不到吧?氣候乾旱、降水少的河西走廊農業居然如此之發達?!
其實千里河西走廊本就地勢平坦,得益於祁連山水系的滋養,土質肥沃,且引水灌溉便利,水量較為穩定,加之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質積累,有史以來河西就是個「大糧倉」,滿足軍需的同時,還能在中原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調出大量糧食救災。
從 民族走廊 、 石窟走廊 到 黃金走廊 ,頭銜眾多, 河西啊,你不愧是中國自然和文化上至關重要的一條走廊。
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千年的時光在我們眼裡不過一個個枯燥無味的數字。
對於河西走廊來說,兩千年的春夏秋冬,無數個故事激盪在這廣袤蒼茫的天地間,才沉澱成如今這瑰麗厚重的模樣,讓我們得以幸運地窺見那被無數人書寫的偉大傳奇以及被無數人贊嘆的大美景觀。
從 蘭州 (古稱金城郡,河西第五郡)出發,沿312國道進入烏鞘嶺,便正式進入河西走廊。烏鞘嶺,屬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南端,是中原進入河西地區的第一道屏障。
17歲的霍去病還沒有驃騎大將軍之名,他年少輕狂、意氣風發,就是從這里開始了他一生的傳奇,他猶如天降戰神,六戰匈奴毫無敗績,讓匈奴哭喊: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甘肅地處我國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這三大自然區的交匯地帶,而交匯點在烏鞘嶺,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烏鞘嶺作為河西走廊的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沿312國道過烏鞘嶺,河西宏大的 歷史 畫卷就這么猝不及防地徐徐展開——漢、明長城在這里相會,蜿蜒西去,夯土板築的牆體經受千年侵蝕,大多已經化為土埂。
假如你還能在河西走廊上看到壕溝或烽燧,就需要好好發揮你豐富的想像力了,在想像中穿越時光,回到那段金戈鐵馬、熱血豪情的滄桑歲月。
烏鞘嶺位於 武威 市南部,武威一名,取自表彰霍去病武功軍威之意,炫耀著當年漢王朝開拓西域的大國雄風。
別看現在武威在河西四郡里不大出名,兩漢魏晉時,甘肅大部分地區都由屬省級的涼州管轄著,而武威就是當時的「省會」(治所)。(後來,武威的名稱一度被統治者改為「涼州」。)
在漢唐之際,它就是西北地區的軍政中心、僅次於長安的最大古城,還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四涼」(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及唐初大涼都的國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外商人雲集的 「國際大都市」 。
(西漢時的涼州,是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所管轄的范圍很廣,武威正好處於涼州的腹心,又是距離長安最近的河西第一郡,涼州「省會」非它莫屬,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法師西行求經途經這里,就曾感嘆道: 「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旅往來,無有停絕。」
武威,作為絲路重鎮,也 一度成為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 。說到這里,就要提到兩個人物,一個是佛教大師 鳩摩羅什 。
公元382年,生於龜茲國(今庫車)的佛教大師鳩摩羅什,早已在西域乃至中原聲譽鵲起,他萬萬沒想到,這一年,一場千里征戰因他而起。
為搶奪鳩摩羅什,前秦苻堅派遣呂光攻打龜茲,沒想到就在兩人班師回朝途中,苻堅淝水之戰失敗,呂光留在武威建立後涼國,以近乎囚禁的方式困厄了鳩摩羅什17年,佛學就誤打誤撞地以這種方式,在武威中轉,廣泛地向東傳播。
另一個就是北涼國國君 沮渠蒙遜 ,受鳩摩羅什影響的他在成就大業前就已是佛教信徒,為方便僧人禪修,他派遣僧人曇曜帶領工匠,在武威城南百里外的天梯山,建造石窟。
也因此,開創了一種新疆以東地區存在的早期佛教造像模式——「涼州模式」,成為後來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的直接源頭。
(天梯山石窟,大佛依山而建,腳下碧波盪漾,1958年,為解決缺水問題,由於當時對 歷史 遺跡重視不夠,天梯山石窟旁被規劃了黃羊河水庫,來源@《河西走廊》紀錄片)
如果說武威的美在於人文之美,那麼 張掖 的美則更為直白狂放,簡直可以說是河西走廊的顏值擔當。
離開武威,沿G30高速前行,會途經張掖的山丹縣,距離縣城50公里的地方有個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前由霍去病為屯兵養馬而建,是當前世界規模最大和 歷史 最悠久的馬場。
草原是祁連山中段最重要的景觀 ,在這里,你可以騎上健碩的馬匹,腦海里響起「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一頭扎進藍天白雲下,被祁連山、湖泊襯托的高山草原風光里,放飛自我,呼吸自由的空氣!
而如果你人品足夠好的話,或許還能看到萬馬奔騰、塵土飛揚的壯觀景象。
(山丹馬場分為總、一、二、三、四這五個場,一般遊人去的是景色最美的一場,在這里還能欣賞到一條幽深的奇妙峽谷,名為「窟窿峽」,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張掖, "張國之臂腋,以通西域" ,自誕生之初,就肩負厚望,它也許不會想到,自己將在千年之後,憑借七彩丹霞地貌而出圈。
張掖丹霞之美,在於一種矛盾、碰撞之感,在親臨目睹之前,你我的固有思維里的丘陵是單調無趣的,你根本想像不到這樣一片荒涼、寸草不生的廣袤丘陵,居然被奇妙地賦予油畫般艷麗的色彩。
那一丘一巒,一溝一壑,曼妙、遒勁、氣勢磅礴...每一筆都是天地造化無意遺落人間的。也許我們不會像地質學家一樣,清楚地知道它如何形成,但當站在它的面前,就如同與一位上億歲的老者對視著,他悄然無聲,卻帶著一股遠古力量浸入你的心脾,讓你在渾然不覺中震撼許久。
張掖之美並不止這一處,面積廣闊的丹霞和彩丘地貌,在臨澤縣和肅崖南裕固族自治縣之間。
分布在肅南境內的冰溝丹霞,相對沒有七彩丹霞出名,後者以色取勝,前者則以形取勝,最大的特點是連片構成的丹霞像宮殿、像古堡、像窗欞...更值得觀賞者細細琢磨。不管是七彩丹霞還是冰溝丹霞,要想拍到它們最美的模樣,需得在雨後天晴或黃昏時刻。
除了荒野之美,張掖還有更接地氣的一面,民國詩人羅家倫在游覽張掖後,感嘆道: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 。
每年7月,位於祁連山北麓的張掖 民樂縣 十萬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金黃色的油菜花海和碧綠色的麥田參差相間,在藍天白雲下流光溢彩,一派高山田園牧歌之景,視覺和嗅覺得到雙重感受,讓人心曠神怡。
離開張掖一路向西,也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 ,一座在戈壁灘上崛起的城市,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
由於處於長城文化與絲路文化的交匯點,又是西域進入中原的第一關隘,這里不僅保衛著西北邊防安全,同時也維護著明代絲路的暢通。
嘉峪關最吸引人文愛好者的莫過於雄渾的長城文化,而對於戶外運動愛好者來說,城東北的 嘉峪關滑翔基地 是個不錯的選擇,以雄鷹的視角,俯瞰無邊無際的戈壁大地。
繼續往西,來到 敦煌 ,河西走廊就進入尾聲了。西漢時,敦煌和酒泉分屬兩個郡,但現在已歸屬酒泉市管轄了。
如今,敦煌可謂河西走廊上最耀眼的明星,其洞窟、壁畫和彩塑之精美絕倫,引起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注意,還誕生了國際化的敦煌學!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我就不在這里贅言了。但莫高窟的壁畫還是很平易近人的,又萌又生動的內容,觀賞門檻低,仔細琢磨還能得出些有趣的猜測呢!
對了,還不能錯過敦煌一處沙山與泉水共存的奇異景觀——著名的鳴沙山與月牙泉!
「大漠黃沙,千里駝鈴。河西腳印,樓蘭依舊。武功軍威,灑酒入泉。張國臂掖,敦煌盛大。」
1200公里,這將是一場時空錯亂、眼花繚亂的人文行旅,大美風光與 歷史 底蘊齊飛,絕對體驗感滿滿。
如果你想更全面地了解河西走廊,牆裂推薦大家看下紀錄片《河西走廊》,好評率超高!看得人熱淚盈眶,恨不得馬上背起行囊出發!
那麼,千里迢迢來到大西北,如果你有更多時間,行程當然可以再擴展一下啊, 兩條自駕線路給你准備好了, 請查收!
河西走廊,夏秋季節最美哦,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參考資料:
1、《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第一期;
2、趙永紅.《河西走廊藏文化史要》;
3、余秋雨:「絲綢之路上的武威情結」 ;
4、人民日報:「涼州的光響」;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駕資訊,歡迎關注公眾號:自駕地理,對話框回復「入群」進入自駕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