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發送者以不同方式將信息進行編譯後發送
❶ 現代社會信息傳遞有哪些方式,和以前信息傳遞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現代社會信息傳遞方式有電話,電報,網路通訊等。
具體為:
1、有線通訊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2、無線通訊傳輸,如對講機,BP機(已淘汰),行動電話,收音機。
3、數字通訊傳輸,最熟悉的,連網的電腦,數字電視。
4、紙張通訊傳輸,如書信,報紙等。
1、傳遞媒介不同:
古代信息傳遞多以動物傳遞為主,如飛鴿傳書、快馬傳書等,還有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台,狼煙等;而現代主要用電話,電報,網路通訊等。
2、傳遞速度不同:
古代信息傳遞的方式很少且慢,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如烽火、書信(一般是找人捎帶)、也有信鴿傳書,只有官府的文書有專人快馬傳遞;而現代信息傳遞的速度較快,一秒鍾即可在數據可系統中實現大量數據的傳輸。
3、范圍以及精準度:
古代信息傳遞有丟失郵件信件的現象;而現代信息的傳遞較之以前范圍要廣、傳遞的也更精準。
4、傳遞的信息量大小不同:
古代信息傳遞的數據以及信息量較小;而現代的信息傳遞數據以及信息量較大,且數據一般都存放在輔助存儲器中,具有持久性。
(1)信息發送者以不同方式將信息進行編譯後發送擴展閱讀:
傳遞作用:
信息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科學研究,既要及時獲得別人研究的成果,還要及時把自己研究的成果發表、告訴別人,只有通過這樣相互交流信息,才能不斷發展;
打仗,必須及時獲得有關敵人兵力布置的信息,還必須把各種作戰命令及進傳達給官兵;經商,必須及時了解各地市場的信息,才能確定進什麼貨,從哪裡進貨,到哪裡去賣,賣什麼;
日常生活,必須及時獲得有關天氣、商品、文體活動、親朋好友工作生活情況的信息,並經常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告訴親朋好友。
總之,人們之間只有不斷交流信息,才能使生產、生活等活動正常進行,人們一時一刻也離不開信息。
因為信息有價值,對人們有用的東西,就會在人們之間相互傳遞。專業術語上稱信息的價值為信息量,單位是bit ,下載東西的時候看到的20bps,就是說每秒收到20bit 的信息量。
❷ 如何做好管理溝通
一、什麼是信息溝通
信息溝通過程是發送者將信息通過一定的渠道傳遞給接收者的過程,是涵蓋發送者與接收者、信息內容、通道、反饋等多個要素,動態化傳遞和解讀信息的過程。良好的溝通是一切活動的基礎,良好溝通的關鍵是科學的溝通機制,准確的信息解碼和暢通的反饋通道。
具體而言,信息溝通的步驟包含發送者、接受者、信息、反饋、情境、渠道這六個要素。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發送者將某些觀點或事實進行描述和整理,成為可以傳遞的信息。 第二步,發送者運用語言或者行為,將信息進行加工。 第三步,信息通過某種通道從發送者傳遞給接受者,可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 第四步,接收者由通道接收到信息,從內容來說可能是完整或者片面的。第五步,接收者將獲得的信息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解碼,還原為觀點或事實。 第六步,接收者根據他理解的內容,採取不同的言語或者行為做出反應。
用一句話總結來說,信息是溝通過程的內容要素,而信息溝通是僅僅圍繞信息內容進行傳遞、解讀和還原的過程,是簡單純粹的就事論事和信息傳遞。
二、什麼是管理溝通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溝通是一個從思維認知到語言行為,再從語言行為到思維認知的循環,其中包含著諸多環節。這些環節存在人為的編碼和解碼過程,而個體因為在認知、情緒、性格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會使編碼和解碼帶上個人色彩,原本要傳遞的真實信息被人為地歪曲,造成信息失真,從而影響溝通目的的實現。
也就是說,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有可能遇到一例因溝通而出現的誤解、尷尬甚至是矛盾和沖突。在這個情境下,只單純傳遞信息,往往只能實現一部分溝通目標,解決單一維度的問題。要解決全局性的問題,從更好緯度上探索解題思路,就迫使溝通主體將溝通引入更高的對話層面——人際溝通。
為了避免和減少上述情況的發生,人際溝通首先要對人進行層級和群組的劃分,不同「群組」和「層級」,可能在溝通目標上的追求是不同的。不同「群體」之間為了特定的目標,藉助於情境中的力量,利用場景中的「格局」,使用規則、資源、形象、話語與行為等,來傳達主題想法和意圖,達到求同存異、統一行動的目的——這就是管理溝通的真正內涵。
管理溝通包含以下五個要素:行為、人物、手段、場景和目的。從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它實際上包含人際溝通和信息溝通兩個層面的內容目標。信息溝通前面已經提到,主要是就事論事,實現「知」;人際溝通是心與心、事與事的溝通交流,實現「明」;管理溝通,實際上就是把信息內容、人際關系與溝通參與者的綜合素質結合起來,運用一定的組織、協調和控制手段,達成雙方良好共識的過程,最終實現「通」。
三、溝通的幾個關鍵點
(一)溝通是信息的傳遞與交流
溝通中傳遞的信息包羅萬象,不僅包括一般事實,而且還包括思想、情感、價值觀、意見和觀點等。傳遞信息要完整,即既要傳遞事實,又要傳遞發送者的價值觀及個人態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
(二)溝通成功的關鍵在於信息被充分理解
有效的溝通,意味著信息不僅被傳遞,而且還要被理解。我們知道,無論多麼偉大的思想,如果不傳遞給他人或被他人理解,都是毫無意義的。最理想的溝通應該是信息經過傳遞後,接收者所感知的信息與發送者發出的信息完全一致。
(三)有效溝通在於雙方能准確理解彼此的意圖
有效並不是要求對方完全接受你的觀點,而是讓對方完全明白你的觀點。也就是說,對方可以只是准確地理解你所說的意思而不認同你的看法。溝通雙方能否達成一致意見,對方是否接受你的觀點,並不僅僅取決於溝通是否有效,它還涉及雙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價值觀念是否相似等其他關鍵因素。
(四)溝通是一個雙向動態的反饋過程
每天我們都在與他人進行各種各樣的溝通,但並不能說每個人都是成功的溝通者,也並不是每一次溝通都能成功。這是因為溝通不是一個純粹單向的活動,而是一個雙向互動的反饋過程。每個主體單方面的接受信息,再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現實情境給予反饋,這樣一來一往多個回合之後,找到共同的利益結合點,各自做出讓步和妥協,最終達成共識。
四、工作中如何做好管理溝通
(一)明確和簡化管理溝通目標,合理化溝通訴求。
前面筆者分析了,信息溝通的目的是「知」,人際溝通的目的是「明」、管理溝通的目的是「通」。個人認為,良好的管理溝通首先要明確的問題是為什麼而溝通,最終要達到什麼目的,以及是否可以用客觀量化的標准來衡量。這些問題最終還是取決於所管理群體的定位,也就是管理群體的自身屬性、社會屬性、社會價值分別是什麼。有效溝通,就是通過溝通來實現管理群體的價值利益最大化。
比如說,我管理一家公益性中醫針灸診療機構,就要以共同的願景,吸引一群有技術且自願做公益服務的人員,去更好的服務社會。所以管理溝通就是圍繞怎樣做好服務,提升技能上,員工之間的性格分歧,如果不影響服務質量和客戶反饋,就可以放在次要地位去解決。將來讀完索菲亞的心理學博士,畢業後開設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那就要把員工性格和服務態度問題納入考核范圍,作為一項溝通目標來衡量。
總結來說就是,我做什麼,決定我是否對某一問題做溝通,以及怎樣溝通。不同的價值背景,不同的管理目標,決定不同的溝通訴求。
(二)學會升維思考,縱觀全局分析問題。
我個人對傳統中醫哲學非常感興趣,雖然是學理科,但從高中開始就廣泛涉獵中醫、宗教、文藝、哲學知識。通過這些年的學習工作,養成了較好的思維習慣,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溝通問題,基本上能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在具體問題上一般都是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各自之間的相互聯系,從根本原因上進行解決。
下一步,要進一步暢通內外部溝通渠道,制定更好的激勵措施,動員大家暢所欲言,幫助管理層多角度全方位地獲取真實意見和建議。一是通過在線留言板和診療評價單,獲取服務對象的及時反饋,經過整理後在周例會上討論評講,解決問題;二是通過平時的不定期談心談話,和每月一次的的業務述職會,打破上下級管理關系和業務聯系,加強成員間、部門間的溝通了解,提升員工對每個崗位工作的尊重,做好相互支持配合;三是建立項目全流程跟蹤體系,詢診—就診—回訪—評價都有記錄,保證有問題能立即得到處理響應;四是建立專家督導機制,急難險重的問題,及時移交督導組人員接診處置。
(三)學會降維溝通,放低姿態贏得人心。
人與人之間,貴在真誠,實事求是。一個組織要實現管理價值,首先要實現每個成員的個人價值。簡單說就是讓每位員工有存在感,價值感。要實現這個目標,管理者就要在組織精神文化方面做好定位。有精神文化的組織才有生命力,員工才有方向和力量。作為一家公益診療機構,主要社會價值是提供公益健康服務。不求名,不求利,只為在醫道方面一門精進,造福一方,所以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事業,有長遠發展的事業,傳承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
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組織文化建設,營造「善、精、誠」企業文化定位,把組織目標統一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服務上去。一是管理者帶領員工自覺向大醫、名醫看齊,學習董奉、華佗、張仲景身上的大家風范和道德品質,多仰望古人,少低頭盤算,減少摩擦內耗;二是作為管理者要學會放低姿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不要總是追求高高在上的領導身份,應該接接地氣,融入員工集體,多觀察了解,創造機會讓大家脫穎而出,不斷成長;三是少講理,多用情,始終堅持共同目標,把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盡可能地粘合在一起,引導員工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組織長遠發展結合在一起,出了問題主動擔責,用實際行動來感化員工;四是堅持以情感人,管理者要把情緒掌控能力作為一項基本能力,加強學習和訓練,把得人心作為一個追求目標,以文化育人,以情感留人,以技術教人,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
五、管理者的境界是溝通的靈魂
綜上所述,管理溝通其實是個很寬泛的概念,管人和管事往往無法完全剝離,問題解決之道也不是非A即B,可能還有C、D、E。這因為思維受限,往往就想不到,也看不到其他的可能。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作為管理者,要帶領大家繞過溝坎障礙,避免頻繁入坑,朝著正確的方向一直走下去。管理者是一個精神標桿,一面行為旗幟,一個力量源泉。我們不是救火隊長,更不是監督員,身份定位一定要清楚。學會用科學機制來控制流程,用激勵措施來規范行為,這樣就可以放心地交出手中所謂的權力,讓員工感受被尊重和信任。
做管理,其實是一個長久的修煉。在事中磨煉,修正自己錯誤的認知。第一步是把自己的心修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要學會放棄,懂得取捨。集中優勢兵力消滅不利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努力,用最大的回報犒賞獎勵。做管理如同帶兵打仗,管理溝通追求的應該是沒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
做管理,要堅決放棄二元對立評價體系,提升認知思維能力,學會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統一目標,一致對外。管理者認知思維提升了,自然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混亂的問題系統化,長期的問題階段化。就像博弈一樣,不僅能下好先手棋,還能提前布局好多步走法,把可能的情況都想到,自然把人和問題看得通透,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戰略。
❸ 信息安全論文
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7959&p=2
摘要:眾所周知,作為全球使用范圍最大的信息網,Internet自身協議的開放性極大地方便了各種聯網的計算機,拓寬了共享資源。但是,由於在早期網路協議設計上對安全問題的忽視,以及在管理和使用上的無政府狀態,逐漸使Internet自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與它有關的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對網路信息安全的威脅主要表現在:非授權訪問,冒充合法用戶,破壞數據完整性,干擾系統正常運行,利用網路傳播病毒,線路竊聽等方面。
本文主要介紹了有關網路信息安全的基礎知識:網路信息安全的脆弱性體現、網路信息安全的關鍵技術、常見攻擊方法及對策、安全網路的建設。並提出和具體闡述自己針對這些問題的對策。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信息安全問題終究會得到解決。
關鍵詞:網路信息安全 防火牆 數據加密 內部網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信息網路涉及到國家的政府、軍事、文教等諸多領域,存儲、傳輸和處理的許多信息是政府宏觀調控決策、商業經濟信息、銀行資金轉賬、股票證券、能源資源數據、科研數據等重要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通常利用計算機犯罪很難留下犯罪證據,這也大大刺激了計算機高技術犯罪案件的發生。計算機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國的計算機系統特別是網路系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並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穩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重要。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本文從網路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網路安全的主要技術、常見網路攻擊方法及對策、網路安全建設等方面剖析了當前網路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常見網路攻擊從技術層面提出了解決方案,希望通過網路安全建設逐步消除網路信息安全的隱患。
一、網路信息安全的脆弱性
網際網路已遍及世界180多個國家,為億萬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網路與信息服務。在網際網路上,除了原來的電子郵件、新聞論壇等文本信息的交流與傳播之外,網路電話、網路傳真、靜態及視頻等通信技術都在不斷地發展與完善。在信息化社會中,網路信息系統將在政治、軍事、金融、商業、交通、電信、文教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社會對網路信息系統的依賴也日益增強。各種各樣完備的網路信息系統,使得秘密信息和財富高度集中於計算機中。另一方面,這些網路信息系統都依靠計算機網路接收和處理信息,實現相互間的聯系和對目標的管理、控制。以網路方式獲得信息和交流信息已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網路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主題。
然而,伴隨著信息產業發展而產生的互聯網和網路信息的安全問題,也已成為各國政府有關部門、各大行業和企事業領導人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全世界每年由於信息系統的脆弱性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逐年上升,安全問題日益嚴重。面對這種現實,各國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不得不重視網路安全的問題。
互聯網安全問題為什麼這么嚴重?這些安全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呢?綜合技術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我們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互聯網的開放性、自身的脆弱性、攻擊的普遍性、管理的困難性。
(一)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網路,TCP/IP是通用的協議
各種硬體和軟體平台的計算機系統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接入進來,如果不加限制,世界各地均可以訪問。於是各種安全威脅可以不受地理限制、不受平台約束,迅速通過互聯網影響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二)互聯網的自身的安全缺陷是導致互聯網脆弱性的根本原因
互聯網的脆弱性體現在設計、實現、維護的各個環節。設計階段,由於最初的互聯網只是用於少數可信的用戶群體,因此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安全威脅,互聯網和所連接的計算機系統在實現階段也留下了大量的安全漏洞。一般認為,軟體中的錯誤數量和軟體的規模成正比,由於網路和相關軟體越來越復雜,其中所包含的安全漏洞也越來越多。互聯網和軟體系統維護階段的安全漏洞也是安全攻擊的重要目標。盡管系統提供了某些安全機制,但是由於管理員或者用戶的技術水平限制、維護管理工作量大等因素,這些安全機制並沒有發揮有效作用。比如,系統的預設安裝和弱口令是大量攻擊成功的原因之一。
(三)互聯網威脅的普遍性是安全問題的另一個方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攻擊互聯網的手段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普遍。目前攻擊工具的功能卻越來越強,而對攻擊者的知識水平要求卻越來越低,因此攻擊者也更為普遍。
(四)管理方面的困難性也是互聯網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
具體到一個企業內部的安全管理,受業務發展迅速、人員流動頻繁、技術更新快等因素的影響,安全管理也非常復雜,經常出現人力投入不足、安全政策不明等現象。擴大到不同國家之間,雖然安全事件通常是不分國界的,但是安全管理卻受國家、地理、政治、文化、語言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跨國界的安全事件的追蹤就非常困難。
二、網路安全的主要技術
(一)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由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使互聯網與內部網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securitygateway),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它其實就是一個把互聯網與內部網(通常指區域網或城域網)隔開的屏障。
1.防火牆的技術實現
防火牆的技術實現通常是基於所謂「包過濾」技術,而進行包過濾的標准通常就是根據安全策略制定的。在防火牆產品中,包過濾的標准一般是靠網路管理員在防火牆設備的訪問控制清單中設定。訪問控制一般基於的標准有:包的源地址、包的目的地址、連接請求的方向(連入或連出)、數據包協議(如TCP/IP等)以及服務請求的類型(如ftp、www等)等。
防火牆還可以利用代理伺服器軟體實現。早期的防火牆主要起屏蔽主機和加強訪問控制的作用,現在的防火牆則逐漸集成了信息安全技術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都具有加密、解密和壓縮、解壓等功能,這些技術增加了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安全性。現在,防火牆技術的研究已經成為網路信息安全技術的主導研究方向。
2.防火牆的特性
從物理上說,防火牆就是放在兩個網路之間的各種系統的集合,這些組建具有以下特性:
(1)所有從內到外和從外到內的數據包都要經過防火牆;
(2)只有安全策略允許的數據包才能通過防火牆;
(3)防火牆本身應具有預防侵入的功能,防火牆主要用來保護安全網路免受來自不安全的侵入。
3.防火牆的使用
網路的安全性通常是以網路服務的開放性、便利性、靈活性為代價的,對防火牆的設置也不例外。防火牆的隔斷作用一方面加強了內部網路的安全,一方面卻使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的信息系統交流受到阻礙,因此必須在防火牆上附加各種信息服務的代理軟體來代理內部網路與外部的信息交流,這樣不僅增大了網路管理開銷,而且減慢了信息傳遞速率。針對這個問題,近期,美國網屏(NetScreen)技術公司推出了第三代防火牆,其內置的專用ASIC處理器用於提供硬體的防火牆訪問策略和數據加密演算法的處理,使防火牆的性能大大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網路用戶都需要安裝防火牆。一般而言,只有對個體網路安全有特別要求,而又需要和Internet聯網的企業網、公司網,才建議使用防火牆。另外,防火牆只能阻截來自外部網路的侵擾,而對於內部網路的安全還需要通過對內部網路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來實現。
(二)數據加密技術
1.數據加密技術的含義
所謂數據加密技術就是使用數字方法來重新組織數據,使得除了合法受者外,任何其他人想要恢復原先的「消息」是非常困難的。這種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常用的方式有線路加密和端對端加密兩種。前者側重在線路上而不考慮信源與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線路採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後者則指信息由發送者端通過專用的加密軟體,採用某種加密技術對所發送文件進行加密,把明文(也即原文)加密成密文(加密後的文件,這些文件內容是一些看不懂的代碼),然後進入TCP/IP數據包封裝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一旦到達目的地,將由收件人運用相應的密鑰進行解密,使密文恢復成為可讀數據明文。
2.常用的數據加密技術
目前最常用的加密技術有對稱加密技術和非對稱加密技術。對稱加密技術是指同時運用一個密鑰進行加密和解密,非對稱加密技術就是加密和解密所用的密鑰不一樣,它有一對密鑰,分別稱為「公鑰」和「私鑰」,這兩個密鑰必須配對使用,也就是說用公鑰加密的文件必須用相應人的私鑰才能解密,反之亦然。
3.數據加密技術的發展現狀
在網路傳輸中,加密技術是一種效率高而又靈活的安全手段,值得在企業網路中加以推廣。目前,加密演算法有多種,大多源於美國,但是會受到美國出口管製法的限制。現在金融系統和商界普遍使用的演算法是美國的數據加密標准DES。近幾年來我國對加密演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密碼強度分析和實用化研究上。
(三)訪問控制
1.身份驗證
身份驗證是一致性驗證的一種,驗證是建立一致性證明的一種手段。身份驗證主要包括驗證依據、驗證系統和安全要求。身份驗證技術是在計算機中最早應用的安全技術,現在也仍在廣泛應用,它是互聯網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2.存取控制
存取控制規定何種主體對何種客體具有何種操作權力。存取控制是網路安全理論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人員限制、數據標識、許可權控制、類型控制和風險分析。存取控制也是最早採用的安全技術之一,它一般與身份驗證技術一起使用,賦予不同身份的用戶以不同的操作許可權,以實現不同安全級別的信息分級管理。
三、常見網路攻擊方法及對策
網路中的安全漏洞無處不在。即便舊的安全漏洞補上了,新的安全漏洞又將不斷涌現。網路攻擊正是利用這些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對系統和資源進行攻擊。
(一)網路攻擊的步驟
1.隱藏自己的位置
普通攻擊者都會利用別人的電腦隱藏他們真實的IP地址。老練的攻擊者還會利用800電話的無人轉接服務聯接ISP,然後再盜用他人的帳號上網。
2.尋找目標主機並分析目標主機
攻擊者首先要尋找目標主機並分析目標主機。在Internet上能真正標識主機的是IP地址,域名是為了便於記憶主機的IP地址而另起的名字,只要利用域名和IP地址就可以順利地找到目標主機。此時,攻擊者們會使用一些掃描器工具,輕松獲取目標主機運行的是哪種操作系統的哪個版本,系統有哪些帳戶,WWW、FTP、Telnet、SMTP等伺服器程序是何種版本等資料,為入侵作好充分的准備。
3.獲取帳號和密碼,登錄主機
攻擊者要想入侵一台主機,首先要有該主機的一個帳號和密碼,否則連登錄都無法進行。這樣常迫使他們先設法盜竊帳戶文件,進行破解,從中獲取某用戶的帳戶和口令,再尋覓合適時機以此身份進入主機。當然,利用某些工具或系統漏洞登錄主機也是攻擊者常用的一種技法。
4.獲得控制權
攻擊者們用FTP、Telnet等工具利用系統漏洞進入目標主機系統獲得控制權之後,就會做兩件事:清除記錄和留下後門。他會更改某些系統設置、在系統中置入特洛伊木馬或其他一些遠程操縱程序,以便日後可以不被覺察地再次進入系統。大多數後門程序是預先編譯好的,只需要想辦法修改時間和許可權就可以使用了,甚至新文件的大小都和原文件一模一樣。攻擊者一般會使用rep傳遞這些文件,以便不留下FTB記錄。清除日誌、刪除拷貝的文件等手段來隱藏自己的蹤跡之後,攻擊者就開始下一步的行動。
5.竊取網路資源和特權
攻擊者找到攻擊目標後,會繼續下一步的攻擊。如:下載敏感信息;實施竊取帳號密碼、信用卡號等經濟偷竊;使網路癱瘓。
(二)網路攻擊的常見方法
1.口令入侵
所謂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戶的帳號和口令登錄到目的主機,然後再實施攻擊活動。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必須先得到該主機上的某個合法用戶的帳號,然後再進行合法用戶口令的破譯。
2.放置特洛伊木馬程序
特洛伊木馬程序可以直接侵入用戶的電腦並進行破壞,它常被偽裝成工具程序或者游戲等誘使用戶打開帶有特洛伊木馬程序的郵件附件或從網上直接下載,一旦用戶打開了這些郵件的附件或者執行了這些程序之後,它們就會象古特洛伊人在敵人城外留下的藏滿士兵的木馬一樣留在自己的電腦中,並在自己的計算機系統中隱藏一個可以在windows啟動時悄悄執行的程序。當您連接到網際網路上時,這個程序就會通知攻擊者,來報告您的IP地址以及預先設定的埠。攻擊者在收到這些信息後,再利用這個潛伏在其中的程序,就可以任意地修改你的計算機的參數設定、復制文件、窺視你整個硬碟中的內容等,從而達到控制你的計算機的目的。
3.WWW的欺騙技術
在網上用戶可以利用IE等瀏覽器進行各種各樣的WEB站點的訪問,如閱讀新聞組、咨詢產品價格、訂閱報紙、電子商務等。然而一般的用戶恐怕不會想到有這些問題存在:正在訪問的網頁已經被黑客篡改過,網頁上的信息是虛假的!例如黑客將用戶要瀏覽的網頁的URL改寫為指向黑客自己的伺服器,當用戶瀏覽目標網頁的時候,實際上是向黑客伺服器發出請求,那麼黑客就可以達到欺騙的目的了。
❹ 3 發送和接收數據
通過套接字進行發送和接收時,只能處理位元組和位元組數組。作為一種強類型語言,java需要把其他數據類型(int,String等)顯式轉換成位元組數組。比如String類的getBytes()方法,是將一個Sring實例中的字元轉換成位元組的標准方式。
註:語言有無類型,弱類型和強類型三種。其中,無類型不檢查,甚至不區分指令和數據;弱類型的檢查很弱,僅能嚴格的區分指令和數據;強類型的則嚴格的在編譯期進行檢查。強類型語言在沒有強制類型轉化前,不允許兩種不同類型的變數相互操作。 如:double類型變數a,不經過強制類型轉換那麼程序int b = a是無法通過編譯。常用的強類型語言有Java、C# 、Apex和Python等。
我們可以將數字和boolean類型的數據表示成String類型,如「123478962」,「6.02e23」,「true」,「false」等。也可以通過調用getBytes()方法,將一個字元串轉換成位元組數組。
Java中與流相關的類可以組合起來從而提供強大的功能。例如,我們可以將一個Socket實例的OutputStream包裝在一個BufferedOutputStream實例中,這樣可以先將位元組暫時緩存在一起,然後再一次全部發送到底層的通信信道中,以提高程序的性能。我們還能再將這個BufferedOutputStream實例包裹在一個DataOutputStream實例中,以實現發送基本數據類型的功能。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先將基本數據的值,一個一個寫入Data OutputStream中,DataOutputStream再將這些數據以二進制的形式寫入BufferedOutput-Stream並將三次寫入的數據緩存起來,然後再由BufferedOutputStream一次性地將這些數據寫入套接字的OutputStream,最後由OutputStream將數據發送到網路。在另一個終端,我們創建了相應的組合InputStream,以有效地接收基本數據類型。
這部分主要講的是流傳輸中對數據開始和結束邊界的處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使用read()方法讀取-1,進行判定讀到流結束的原因。(SOGa!)
成幀(framing)技術則解決了接收端如何定位消息的首尾位置的問題。無論信息是編碼成了文本、多位元組二進制數、或是兩者的結合,應用程序協議必須指定消息的接收者如何確定何時消息已完整接收。
由於UDP套接字保留了消息的邊界信息,因此不需要進行成幀處理(實際上,主要是DatagramPacket負載的數據有一個確定的長度,接收者能夠准確地知道消息的結束位置),而TCP協議中沒有消息邊界的概念,因此,在使用TCP套接字時,成幀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在TCP連接中,接收者讀取完最後一條消息的最後一個位元組後,將受到一個流結束標記,即read()返回-1,該標記指示出已經讀取到了消息的末尾,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也算是基於定界符方法的一種特殊情況)。
主要有兩種技術使接收者能夠准確地找到消息的結束位置:
DelimFramer.java類實現了基於定界符的成幀方法,其定界符為「換行」符(「
」,位元組值為10)。frameMethod()方法並沒有實現填充,當成幀的位元組序列中包含有定界符時,它只是簡單地拋出異常。nextMsg()方法掃描流,直到讀取到了定界符,並返回定界符前面的所有字元,如果流為空則返回null。如果累積了一個消息的不少字元,但直到流結束也沒有找到定界符,程序將拋出一個異常來指示成幀錯誤。
DelimFramer.java
LengthFramer.java類實現了基於長度的成幀方法,適用於長度小於65 535(216-1)位元組的消息。發送者首先給出指定消息的長度,並將長度信息以big-endian順序存入兩個位元組的整數中,再將這兩個位元組放在完整的消息內容前,連同消息一起寫入輸出流。在接收端,我們使用DataInputStream以讀取整型的長度信息;readFully()方法將阻塞等待,直到給定的數組完全填滿,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這種成幀方法,發送者不需要檢查要成幀的消息內容,而只需要檢查消息的長度是否超出了限制。
LengthFramer.java
❺ 簡訊怎麼群發
以華為手機DRA-TL00為例,進入到該手機的簡訊息便捷界面,點擊對應的頭像勾選需要發送的多人編輯發送就可以了。具體的群發簡訊方法如下:
1、打開華為手機桌面上的簡訊息標志進入。
❻ 管理學溝通的四種方式及特點
管理學溝通的四種方式及特點
管理學溝通的四種方式及特點, 溝通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廣泛的一種交流方式,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實驗成果的過程,可以使彼此之間的感情有所增進。那麼管理學溝通的四種方式及特點是什麼呢?
管理學溝通的四種方式及特點1
組織中常見的溝通方式有口頭溝通、書面溝通、非語言溝通以及電子溝通。
1.口頭溝通
口頭溝通就是運用口頭表達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包括面對面的討論、談話、開會和演講等。其優點是:信息傳遞快,信息量大,接收者能感受到發送者的真摯感情,且信息發送者能立即得到反饋,能了解所傳達的信息是否被正確理解,這是一種雙向溝通,它使得參加溝通的雙方既是發送者又是接收者。口頭溝通最大的缺點是:如無准備,不方便記錄,且信息經多人傳遞易失真,難以核實。
2.書面溝通
書面溝通就是運用書面形式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包括備忘錄、信件、報告、計算機文件和其他書面文件。其優點在於:具有清晰性和准確性,不容易在傳遞過程中被歪曲,可以永久保留,接收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速度詳細閱讀以求理解。其缺點在於:信息反饋慢,接收者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信息,而且在相同的時間內不如口頭溝通傳遞的信息量大。
例子
某日上午,公司經理給新來的助理曹小姐布置了一個任務,要求她向各個部門下發崗位職責空白表格,並要求各個部門在當天下午兩點之前上交經理辦公室。經理問曹小姐是否明白其任務?她說完全明白,於是就去執行。
結果到了下午規定的時間,技術部沒有上交表格。經理問曹小姐:「你向技術部怎麼傳達的?」曹小姐說:「完全按正確的意思傳達的。」經理又問:「為什麼技術部沒上交?」曹小姐說:「技術部就是沒上交,不知道為什麼。」
於是經理把曹小姐和技術部負責人都召集到經理辦公會議室,問這個事情。技術部負責人回答說,當時他沒有聽到曹小姐傳達關於上交時間的要求。而曹小姐說,自已確實傳達了,為什麼公司12個部門就技術部沒聽清楚?到底是曹小姐沒傳達,還是技術部沒聽到?沒有書面的東西,誰都說不清楚。
解析:
在實踐中,一些管理者往往習慣於電話交談完就完事,或過分相信口頭溝通的功能,結果往往耽誤事情,造成損失。出現上述情況,既耽誤了工作,又難以說清責任。因此,無論是企業內部部門之間互相協調、支持、溝通,還是企業和供應商、客戶等外部之間互相協調、支持、溝通,都應當有書面溝通函件,這樣既能保證溝通到位,也便於核實。
3.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即指非口頭、非書面形式的溝通,也就是用語言以外的非語言符號進行的信息溝通,包括衣著、動作、表情、手勢等體態語言,警笛,紅綠燈,談話的語調,音量,手語,旗語等。
研究表明,在面對面的交流中,55%的信息來自於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38%的信息來自於語調,只有7%的信息真正來自於詞彙。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恰當地使用非語言溝通形式可以提高溝通的效果。
非語言溝通的優點是內涵豐富。其缺點在於:由於人的個性差異、國家的文化差異,有時溝通也會造成誤解;此外,非語言溝通的范圍有限,只能在面對面溝通中使用。
4.電子溝通
電子溝通即以電子符號的形式通過電子媒介而進行的溝通,如傳真、電報、電子郵件、視頻會議、電話會議、即時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
小提示
研究表明,在一個大型公司里,使用電子郵件使人們用於打電話的時間減少了80%,辦公室之間的信件減少了94%,復印件減少了60%,備忘錄減少了50%,極大地節省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效率。
電子溝通的主要優點在於信息傳輸速率快、成本低。其缺點在於對於那些需要面對面解決的復雜問題,不能採集到微妙的、情感化的非語言線索。例如,語言完全相同的一句話,在手機上說和面對面加上表情動作地說,即使同一個人聽,也會有兩種不同的體會和感覺。 因此,電子郵件最適合發布那些不需要大量復雜交換的日常信息,它不太適合傳遞機密信息、解決沖突以及談判。
管理學溝通的四種方式及特點2
管理方面的溝通同一般的人際溝通相比,具有更強的目標性、規范性、透明性。
一、溝通概述
溝通就是信息的傳遞和保持信息的暢通。組織溝通中,形成完善的溝通渠道,建立規范的信息傳遞標准,掌握好良好的溝通行為,採用正確的溝通方式,是溝通工作的一些重點。
例如,一個企業正常市場信息在月底通過E-mail由各個營業網點發給市場部,市場部收到後一個自動回復,由市場部整理後在月初的第一個上班日通過文件的形式傳遞給運營部門,運營部門簽收,這就是溝通。當然,這個企業還可以把例外的市場信息的溝通渠道、傳遞標准、溝通方式等也規定下來。
任何的組織中的管理者都必須把溝通工作做好。
溝通的定義
所謂溝通,簡單地說,就是信息的傳遞和理解,涉及到從發送者到接受者的過程和行為。溝通對管理者的重要性體現在至少兩個方面:首先,溝通是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管理職能得以實施和完成的基本條件。
例如,組織目標的確定和理解需要溝通,計劃的下達與執行需要溝通,獎懲制度、薪酬福利制度需要溝通,目標實現的標准以及如何測量需要溝通。只有保持信息的傳遞暢通,並得以理解和反饋,才能更好地實現各管理職能。
其次,溝通也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通過溝通,管理者把組織內部的成員聯結起來實現組織的目標,沒有溝通不可能進行群體或組織的活動;溝通的效率以及溝通的效果將對組織的整體績效有重要影響。另外,溝通還為組織建立起了同外界聯系的橋梁,任何組織只有通過與外界的溝通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與外部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開放系統。
信息發送者,即需要溝通的主動者。信息溝通者必須明確是因某種原因希望接受者了解某些信息,這些信息就是要溝通的內容;將信息內容表達為某種或某些特定的符號,也就是要發送的信息只有經過編碼,才能發送。例如企業的財務報表,就是經過財務人員編碼然後進行信息傳遞。一個組織中,信息發送者要使用接受者可理解的編碼進行發送信息;組織共同認可的一些信息編碼規范是組織成員之間有效溝通的基礎。
信息傳遞渠道,就是編碼後的信息通過一定的形式、方式結合具體的條件進行信息傳遞,如文件、報告、會議、打電話、寫信、談話、以及電視和互聯網等。
根據信息的重要性和復雜程度等,選擇不同的信息傳遞渠道;有些重要和復雜的信息,通常採取多種渠道進行傳遞,如,將績效評估的結果告訴員工時,管理者會在面談之後再提供一封總結信。選擇什麼樣的信息傳遞渠道,既要看溝通的場合、互相同意和方便、溝通雙方所處環境擁有的條件等,也與選擇渠道的成本有關。各種信息溝通渠道都有利弊,信息的傳遞效率也不盡相同。因此,選擇適當的渠道對實施有效的信息溝通是極為重要的。
信息接受者,要經過接收、解碼、理解等才可了解所收到信息的內含和意義。這個解碼過程關繫到接受者是否能正確理解發送者所傳遞的信息,解碼錯誤,信息就會被誤解。
接受者的專業素質、技術水平、工作經驗、心理活動、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價值觀和理解力等都會導致解碼過程中出現差錯,會使信息接受者發生一定的誤解,不利於有效溝通。如將組織的一重要決議通過文件、會議等形式進行信息傳遞,不同的接受者對決議的理解是不同的,對一些報表也會因不同的接受者有不同的理解;而語言的形式的溝通可能會有更大的誤解。
溝通的'作用
人際溝通在人際關系方面具有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信息的傳遞與分享,更多的是思想、觀念、情感的交流,滿足心理上的很多需要。
組織溝通是組織管理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組織溝通的作用表現在:
①建立並傳播組織目標;
②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
③以最有效果和效率的方式配置組織資源,包括人力資源;
④選拔、培養、考評組織成員;
⑤領導、指導、激勵人們;
⑥控制績效。
如在計劃過程中,溝通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①計劃可以在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之間廣泛交流;
②有效的溝通(即,對計劃的准確表述、傳遞與理解)對執行預定計劃有重要的意義;
③下屬人員執行計劃的情況的信息,只有通過溝通才能將信息反饋回去。計劃執行中的溝通,一般都有正式的溝通方式,甚至以書面溝通為主。
良好的溝通是組織達到協調狀態的基礎,是組織完成其目標的必要條件。沒有良好溝通的組織的特點主要有:①小道消息滿天飛;②非正式組織甚至幫派現象嚴重;③沒有統一的可執行的溝通規范;④管理者專權現象嚴重;⑤效率低下;等等。管理者在履行領導職能時,必須清楚認識溝通的作用,努力使信息暢通。
沒有溝通就沒有協調,就不可能實現組織的目標。組織的目標,必須被理解並制定為各種計劃或方案,並被員工理解並執行,才能完成。
了解人際溝通的特點和溝通的方式,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溝通。但是,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一般性的人際溝通與管理者進行的管理上的溝通是有區別的。
1、人際溝通的一般特點
與機器間進行溝通相比,人際間的信息溝通具有以下特點:
①人際溝通雖然也離不開機器溝通中所使用的傳統的書面溝通語言和現代的信息工具,但更經常地,人際溝通主要是通過語言進行的,同時還輔之以姿態、手勢等非語言的形式進行。
②人際溝通的內容並不僅限於純粹的情報、消息的傳遞,還包括思想、感情、觀點的交流。
③由於每個人的知識、經歷、價值觀不同,人際溝通通常會因為受到人與人之間復雜心理的影響。
2、人際溝通的方式
(1)、口頭溝通方式
口頭溝通方式主要是面對面交談,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也包括電話或其他情況下以講話形式出現的溝通方式。人際間的口頭溝通的優點在於:
①口頭溝通可以迅速地交換彼此的思想和觀點,迅速了解對方的反饋意見;
②能夠隨時當面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效率高;
③口頭溝通比較方便,用不著什麼准備;
④面對面口頭溝通時,彼此可以直接從對方臉部表情、手勢和說話語氣等表達方式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感。
然而,口頭溝通也有其自身的缺點:①口頭溝通可能因思考不周而無法全面系統闡明問題或因譴詞造句的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②有些人還可能因口齒不清而影響溝通;③口頭溝通也容易造成信息囫圇吞棗或斷章取義等現象;④容易造成口說無憑、容易遺忘等缺點。
(2)、書面溝通方式
人際間的書面溝通是進行交流思想、觀點交流以及禮儀交往等常用的溝通方式,也是處理人際間事務的常用方式。書面溝通也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特別是E-mail等信息工具的使用,進一步豐富了書面溝通。書面溝通的優點:①通過斟酌使用詞更加准確;②可以方便接受者在自主的時間內閱讀和反饋;③便於反復閱讀、斟酌、理解;④有據可查。
書面溝通的缺點:①書面溝通可能灰詞不達意;②書面溝通無法確知信息是否達到或什麼時候到達;③書面溝通無法及時得到對方的反饋意見;④書面溝通無法與手勢、表情等非語言溝通一起使用。
(3)、非語言溝通方式
語氣、手勢等體態語言是人際溝通的重要溝通方式。體態語言能表達很多情感和內容。
3、人際溝通與組織溝通
人際溝通一般是以口頭溝通結合體態語言溝通為主,書面溝通為輔。而組織溝通是以規范的書面溝通或文字溝通為主,規范性不僅表現在使用組織內可共同理解的格式、符號等,也表現在溝通的程序,甚至溝通的時間和具體情境的具體規定;組織溝通中口頭溝通及非語言的溝通為輔。
組織溝通對於要達到的效果或達到的目的是明確的,溝通的效率也是管理者在溝通中必須考慮的,而一般的人際溝通對溝通效果的要求較弱,溝通的效率也沒有太多的要求。
管理者既要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又要保證組織溝通的暢通。組織溝通主要保證是信息的在組織內傳遞的流暢。
組織內的信息暢通必須以制度為保障。
管理學溝通的四種方式及特點3
管理溝通的形式
(1) 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從組織系統來看, 正式溝通就是通過組織明文規定的渠道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非正式溝通是在正式溝通外進行的信息傳遞或交流。它起著補充正式溝通的作用, 因為人們的真實思想和動機都是在非正式的溝通中表露出來的, 且信息傳遞快、不受限制。
2) 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和平行溝通: 上行溝通是指下級的意見、信息向上級反映。下行溝通是組織中的上層領導按指揮系統從上而下的情報溝通。平行溝通是指組織中各平行部門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 這包括一個部門的人員與其他部門的上級、下級或同級人員之間的直接溝通。
(3) 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 作報告、發指示、作講演等是單向溝通; 交談、協商、會談等是雙向溝通。如果需要迅速地傳達信息, 單向溝通的效果好, 但准確性較差; 如果需要准確地傳遞信息, 雙向溝通較好, 但速度較慢。
(4)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 口頭溝通就是指人們之間的言談, 或通過別人打聽, 詢問其他人的情況, 也可以是委託他人向第三者傳達自己的意見等。書面溝通則是用圖、文的表現形式來聯絡溝通。前者的優點是具有迅速和充分交換意見的潛力, 能夠當面提出或回答問題。後者使傳遞的情報作為檔案或參考資料保存下來, 往往比口頭情報更仔細、更正式。
管理溝通的方法
1) 發布指示: 指示是指導下級工作的重要方法, 可使一個活動開始著手、更改或制止, 具有強制性的意思。如果下級拒絕執行或不恰當地執行指示, 而上級主管人員又不能對此使用制裁辦法, 那麼今後的指示可能失去作用, 他的地位將難以維持。
(2) 會議制度: 從歷史上看, 會議是有史以來就存在的。人們之所以經常聚會。因為會議的確可以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會議是整個活動包括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反映, 會議集思廣益。會議可使人們彼此了解共同的目標, 明確自己怎樣為組織作出貢獻。通過會議對每一位與會者產生一種約束力。通過會議能發現人們所未注意到的問題。例如工作匯報會、專題討論會、職工座談會等。
(3) 個別交談: 個別交談就是指領導者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形式, 在組織內或組織外, 同下屬或同級人員進行個別交談, 征詢談話對象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提出自己的看法, 對別人或其他的上級, 包括對主管人員自己( 談話者) 的意見。這種方法在認識、見解、信心諸方面易取得一致, 這也是政治思想工作的表現形式之一。
(4) 建立溝通網路: 溝通網路實際上是對各種溝通形式的概括。有鏈式、圓周式、輪式和「Y」式。
❼ 信息傳遞的方式與作用有哪些
信息傳遞是指人們通過聲音、文字或圖像相互溝通消息的意思。 信息傳遞研究的是什麼人,向誰說什麼,用什麼方式說,通過什麼途徑說,達到什麼目的。在銷售管理中傳達商品信息就是用特定的方式去影響人們的購買行為,使它在市場上產生反應。 信息傳遞程序中有三個基本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傳達人(銷售經理)為了把信息傳達給接受人(消費者),必須把信息譯出,成為接受人所能懂得的語言或圖像等。第二個環節是接受人(消費考)要把信息轉化為自己所能理解的解釋,稱為「譯進」。第三個環節是接受人(消費者)對信息的反應,要再傳遞給傳達人(銷售經理),稱為反饋。
定義理解
1.信息管理的對象是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
(1)信息資源它是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的有機體。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流向,實現信息的效用與價值。但是,信息並不都是資源,要使其成為資源並實現其效用和價值,就必須藉助「人」的智力和信息技術等手段。因此,「人」是控制信息資源、協調信息活動的主體,是主體要素,而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處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動過程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沒有信息技術的強有力作用,要實現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不可能的。由於信息活動本質上是為了生產、傳遞和利用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的對象與結果之一。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三個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信息資源,是構成任何一個信息系統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之一。 (2)信息活動是指人類社會圍繞信息資源的形成、傳遞和利用而開展的管理活動與服務活動。信息資源的形成階段以信息的產生、記錄、收集、傳遞、存儲、處理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以信息資源的傳遞、檢索、分析、選擇、吸收、評價、利用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實現信息資源的價值,達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單純地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而忽略與信息資源緊密聯系的信息活動,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不全面的。 2.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動的一種 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只不過信息管理的基本職能更有針對性。 3.信息管理是一種社會規模的活動 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社會性。它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個體、群體、國家參與的普遍性的信息獲取、控制和利用活動。 信息產品管理(微觀):信息採集、整序、分析,信息產品的流通 信息系統管理(中觀):設計、實施與評價,安全管理,信息資源配置等 信息產業管理(宏觀):產業結構和測試,信息服務業的機制與管理模式,產業政策和信息立法,社會信息化。
編輯本段信息傳遞程序的基本環節
信息傳遞程序中有三個基本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傳達人(銷售經理)為了把信息傳達給接受人(消費者),必須把信息"譯出",成為接受人所能懂得的語言或圖像等。第二個環節是接受人(消費考)要把信息轉化為自己所能理解的解釋,稱為「譯進」。第三個環節是接受人(消費者)對信息的反應,要再傳遞給傳達人(銷售經理),稱為反饋。 (一)傳達人,在商品信息傳遞過程中,傳達人的代表是銷售經理,由他選擇信息機傳達渠道,去影響、說服消費者。信息效果到底好不好,一般取決於三個因素,專門性、可信性和可視性。專門性是指信息要具有專門性知識,例如通過有聲望的醫生傳遞有關醫葯方面的信息,它的專門性就高。可信性是指報道要真實,使人感到可靠,如由第 三者寫新聞或專題報道商品,就此推銷員宣傳更能使人相信。可視性是指信息要吸引人、容易看懂,而且不致引起消費者的錯誤理解。這些都是促銷的技巧問題。銷售經理要十分注意尋求效果較好的信息和傳遞方式。 (二)"譯出":傳達人要把信息傳達給預期的對象,就要考慮運用什麼方式才能吸引接受人,並且使接受人得到正確的理解,這就是「譯出」。 比如:使用人員推銷,傳達信息主要是用語言表達,推銷員還可以隨機應變,使自已的語言、口吻、態度更符合顧客的要求;同時,人員推銷還可以使用樣品示範,這樣更能准確地「譯出」信息。如果使用的促銷工具是廣告或宣傳文字,「譯出」工作就更加艱巨。因為,首先要考慮選擇運用什麼傳達方法才更完滿地「譯出」信息內容,例如是選擇電視,還是利用報刊? 其次,要研究「譯出」的技巧,如廣告用什麼樣的稿本和圖片?否則,「譯出」的內容可能與原想傳達的信息不盡相符,或是不生動不引人。在出口貿易促銷中,由於買賣雙方的文化、語言和生活方式不同,「譯出」的方法和技巧更為復雜,這不僅是文字翻譯的問題。 (三)傳達途徑,這是傳遞信息的手段。運用人員促銷的途徑,既可以採用推銷員或公司代表與顧客直接面談;也可以由顧問、專家以自己的專門知識來影響顧客;或者由買主的朋友、鄰居、同事、家屬在日常來往中影響買主。這類方式是口頭影響。運用非人員促銷的途徑,可以通過報刊、電視、廣播、招貼、信件等媒體。如果同時使用多種方式,就成為媒體組合。一般來說,人員推銷針對性較強,但影響面較窄口;非人員促銷針對性雖弱,但影響面較寬。因此,二者同時運用,才能相得益彰,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 「譯進」 :企業將信息傳遞給消費者以後,消費者有一個理解問題,這就是「譯進」。促銷手段運用是否有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譯進」是否與「譯出」相符。假如消費者聽到或看到某種商品的宣傳後,他的理解與企業想要宣傳的意圖基本相符,那末,這種信息傳遞就是成功的。 (五)反饋,企業把產品信息傳出以後,不能完事大吉,還必須通過市場研究,了解信息對於消費者的影響,了解潛在消費者對這一產品的態度和購買行為發生的變化,這就是反饋。企業應當根據信息反饋,決定今後的銷售策略是否應該調整。這是一個完整的信息溝通模式,它強調了有效溝通的主要因素。傳達人必須清楚把信息傳遞給什麼樣的接受者和自身想得到什麼樣的反應,必須熟悉如何譯出並考慮接受者通常會如何解譯。信息源必須通過可以到達接受者的有效媒體傳遞信息。傳達人為了解接受者對信息的反應,還必須廣開反饋渠道。
編輯本段信息傳遞的方法
1,古代
中國如,郵驛傳遞制度,鴻燕傳書,烽火;外國的,有漂流瓶等。 比較特殊的方法: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3.以特殊聲音,如鍾聲,鼓聲,鞭炮聲等 4.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台等 5.還有其他記號,擺設等,如誘敵的記號
2,現代:
電話,電報,網路通訊等。 從人類的傳播歷史來說,人類傳播信息方式的演變呈現這樣一個脈絡:視覺文化、聽覺文化(直觀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讀的精神」)——新的視與聽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圖像信息會占據主流,文學也會退到一種極其邊緣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能聽能看甚至能觸能聞的多媒體藝術。但是,文字是不會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被圖像完全取代的,因為文字是積累知識的主要手段,是人類獲得抽象思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人類傳播不能缺少的傳播媒介 1.有線通訊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2.無線通訊傳輸,如對講機,BP機(已淘汰),行動電話,收音機。 3.數字通訊傳輸,最熟悉的,連網的電腦,數字電視。 4.紙張通訊傳輸,如書信,報紙等。
動物的信息傳遞
某個動物個體的姿勢、聲音等,在被看作主要是對同種其他個體起通信作用時,這就叫做動物的信息傳遞。熒蟲的發光起著告訴異性自己存在的作用。這就是一種信息傳遞。信息傳遞的種類與各個動物種的感覺機能有密切關系,許多種哺乳類,常利用體表的分泌物,尿糞等的臭味作為圈定自己的地盤的信號。聲音是鳥類、哺乳類等高等動物的信息傳遞的主要手段,鳴禽類用鳴叫來宣告佔有地盤,據說吼猴可發出15—20種不同的鳴聲,黑猩猩(Chimpanzee)則能發出30種以上的不同鳴聲。把臉部表情、尾部動作或全身姿態的變化等作為信息傳遞的手段,可以在許多哺乳類動物中見到,這些大致可以解釋為感情的自然流露應用於傳遞信息。但是靈長類有記號化的行為,研究日本猴的騎背(gmountin)現象就是一個例子。騎背本是交尾的姿態,這里表示騎者高於被騎者的地位的確認以及被騎者對騎者的順從的手段。至於從獸類的聲音和記號化的行為等如何演變到人類的有音節的語言的進化進程,是眾說紛雲的。總的來說,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播有三種:生態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
編輯本段信息傳遞
傳遞作用
信息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科學研究,既要及時獲得別人研究的成果,還要及時把自己研究的成果發表、告訴別人,只有通過這樣相互交流信息,才能不斷發展;打仗,必須及時獲得有關敵人兵力布置的信息,還必須把各種作戰命令及進傳達給官兵;經商,必須及時了解各地市場的信息,才能確定進什麼貨,從哪裡進貨,到哪裡去賣,賣什麼;日常生活,必須及時獲得有關天氣、商品、文體活動、親朋好友工作生活情況的信息,並經常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告訴親朋好友。總之,人們之間只有不斷交流信息,才能使生產、生活等活動正常進行,人們一時一刻也離不開信息。 因為信息有價值,對人們有用的東西,就會在人們之間相互傳遞。 專業術語上稱信息的價值為信息量,單位是bit ,你下載東西的時候看到的20bps,就是說你每秒收到20bit 的信息量。
傳遞特點
信息系統(Information System)是以提供信息服務為主要目的的數據密集型、人機交互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它在技術上有4個特點: (1)涉及的數據量大。數據一般需存放在輔助存儲器中,內存中只暫存當前要處理的一小部分數據; (2)絕大部分數據是持久的,即不隨程序運行的結束而消失,而需長期保留在計算機系統中; (3)這些持久數據為多個應用程序所共享,甚至在一個單位或更大范圍內共享; (4)除具有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還可向用戶提供信息檢索、統計報表、事務處理、規劃、設計、指揮、控制、決策、報警、提示、咨詢等信息服務。 信息系統是一種面廣量大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指揮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辦公信息系統、科學信息系統、情報檢索系統、醫學信息系統、銀行信息系統、民航訂票系統……都屬於這個范疇。 就用途來說,信息系統其基本結構又是共同的。它一般可分為4個層次: (1)硬體、操作系統和網路層,是開發信息系統的支撐環境; (2)數據管理層,是信息系統的基礎,包括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取和管理,一般以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作為其核心軟體; (3)應用層,是與應用直接有關的一層,它包括各種應用程序,例如分析、統計、報表、規劃、決策等; (4)用戶介面層,這是信息系統提供給用戶的界面。信息系統是一個向單位或部門提供全面信息服務的人機交互系統。它的用戶包括各級人員,其影響也遍及整個單位或部門。由於信息系統的用戶多數是非計算機專業人員,用戶介面的友善性十分重要。用戶介面在信息系統中所佔比重越來越高。信息系統的開發和運行,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許多非技術因素,如領導的重視、用戶的合作和參與等,對其成敗往往有決定性影響。由於應用環境和需求的變化,對信息[wiki]系統常常要做適應性維護。在開發和維護過程中,盡可能採用各種軟體[/wiki]開發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系統是一種對各種輸入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產生針對解決某些方面問題的數據和信息。其主要內容是為產生決策信息而按照一定要求設計的一套有組織的應用程序系統。 信息系統一般分為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InformatinonSystem簡稱Mis)和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SupportSystem簡稱Dss)。 管理信息系統要使信息資源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獲得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必須研製開發一套軟體系統,以支持對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存取、提供、應用等各環節的事務處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業務管理水平。決策支持系統在收集、存儲、提供大量信息資料的基礎上,建立能綜合分析、預測發展、判斷事態變化的模型,根據大量的原始數據信息,自動作出符合實際的決策方案。 統計信息系統包含統計報表信息查詢子系統,統計專項調查與普查子系統,統計信息發布子系統,統計分析預測子系統,國內城市信息子系統,國際信息子系統和辦公自動化子系統。
傳遞應用
從信息傳遞角度分析現代遠程教育 一、 教育的本質職能就是通過知識信息的傳遞培養人的技能。「信息」一詞來源於拉丁文。原意是陳述、解釋。漢語中「信息」是指可以傳遞、傳送的消息。教育學中的「信息」一詞的含義,則是指文學、圖像、色彩、數據、資料中所包含的知識,換個角度也可以這樣表述:教育學中的信息是指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和大腦能夠感知到的知識與技能,以及有關的其它消息。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途徑,也就是將含有知識技能的信息轉化為符號進行傳遞。 以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的信息傳遞稱為信息傳遞模式。教育學中信息傳遞模式則主要指數學模式。根據分類標准,可以把教學模式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按數學的開放程序不同,可分為開放型與封閉型。按出現的時間及所用的教學工具不同分為傳統型與現代型;教學信息傳遞所經過的距離不同,分為面授型與遠距離教學型等。但教學模式無論怎樣變化,都是一種基本信息傳遞模式的演化。 這個模式表明,教學過程中知識信息的傳遞,要經過「編碼」和「信道」兩個環節,學生在接受信息的時候要經過「解碼」環節。下面對這幾個環節分別剖析: 1、編碼。教學主體在發送知識信息的時候,用一定的文字、圖象、聲音、色彩等編成信息載體。稱之為編碼。編碼後的信息稱之為信號。 2、選擇信道。教學中信道是指知識傳遞方式。每一種信道都有它的長處和缺陷。根據教學人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一種或幾種信道,合信號能更准確、快速地傳送給對方,稱之為信道選擇。 3、解碼。信號在由信道傳送的過程中受到外部其它因素的干擾,這些干擾因素稱為「噪音」。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接受到信號後,剔除這些「噪音」,並把信號還為知識信息,稱為「解碼」。 二、 盡管信息傳遞的具體模式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基本模式的演變,但每一具模式仍然各有自己的特點,教學信息的偉北模式也是這樣,下面對傳統教學模式和現代遠距離教學模式加以分析比較。 1、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信源即信息的發出者是教師,教師通過口頭或黑板書寫以及動作演示等形式,面對面地將知識信息傳授給學生。在這種模式中,編碼就是教師知識信息轉化為口頭語言、黑板書寫、動作演示的過程,信息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傳授,學生通過聽、看、問、記的方法接受傳來的知識。當然這種模式中學生也閱讀文字教材,。 2、現代遠程距離教學模式中,信源是主講教師或教材主編,他們把知識信息編成文字教材或者製作成錄音、錄像、光碟、軟體等等。通過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傳授給學生,學生在閱讀文字教材,收聽收看聲音圖像教材後,獲得從信源處發出的信息。在這種模式中,編碼就是教學主體將知識信息編成文字教材,或是製作成聲音、圖像和現代化載體。文字教材、廣播、電視、計算機等等新科技媒體都是可供選擇的信道。 將這兩種教學構圖加以比較,可得出如下結論: 1、現代遠距離教學模式中,無論是編碼形式還是可供選擇的信道,都較傳統教學模式豐富得多。 2、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信息傳遞的主體,在現代遠距離教學中,教師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作為信息來源的主講或主編,他們是知識信息傳遞的主體。另一類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補充作用的輔導教師,在接受信源發出的信息時,他們和學生一樣是信息傳遞的客體;在幫助學生學習時,他們又是輔導主體。 3、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直接對面,學習效果的信息反饋及時、方便;現代遠距離教學中,信源與信宿之間跨度大,信源發出的知識信息量大,覆蓋面廣,但由於噪音干擾強度大,學習效果的信息反饋不如傳統模式迅速。 三、 一個完整的信息傳遞系統,從信源到信宿需要經過五道環節。這中間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阻隔,都會影響整個傳遞系統的暢通,達不到預期的傳遞效果。這種阻隔就是傳遞障礙。在任何傳遞系統中都可能存在傳遞障礙,這是由傳遞過程本身具有特殊性所決定的。 在現代遠距離教學中,從信源處主講或主編發送知識信息到信宿處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接受之間,在編碼、信道、解碼三個中間環節中任保一上出現陰隔都會造成直接的教學障礙。因此,對現代遠距離教學中產生信息傳遞障礙的原因可作如下分析: 1、編碼技術性差。在現代遠距離教學中,除文字教材外,大量知識信息要製作或錄音、錄像、光碟、軟體以及其它新科技載體,然後通過現代多媒體手段傳遞給學生,極大地發展了學生的感知、注意、記憶、理解、思維、想像、模仿、操作等心理品質,使漫長的認識過程大大縮短。但是,如果編碼缺少一定的科學性,所編制的新技術載體不符合感知特點,就會導致編碼後的信息不容易被破譯與還原。給學生接受這些知識造成一定困難。 2、信道選擇不當。現代遠距離教學中,現代新科技媒體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但是,如果沒有根據信息內容、信息接受對象的特點,以及各種媒體的特點進行合理選擇,會導致噪音強而信息弱,或者傳遞中信息失真。 3、解碼障礙,遠距離教學中的「解碼」是指學生在感接受的信號時,排除各種「噪音」干擾,將信號重新轉化為信息形態的知識,進而達到理解,保持、應用、遷移的過程。信息傳遞中,如果幹擾因素太強或者學生的解碼能力太低,就會產生解碼障礙,合教學任務不能最終完成。 在現代遠距離教學中,存在有可能出現障礙的原因,因此,知識信息的傳遞就有可能被阻斷。為了保證教學作者的順利完成,在教學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編碼要符合感知規律。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感知、理解、鞏固、應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感知是學習的起點,因此在遠距離教學中,編碼必須符合感知規律,如知識符號的形狀大小,結構特點,顏色彩度,聲音度要符合感受性。加強對比度、注意變化速度等等,以激發學生的感知興趣,獲得感性材料。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選擇信道。信道的優劣,不取決於所選用的媒體技術價值的高低,也不取決於技術的現代化程度,而取決於它是否適合實際況。因此,選擇信道時,應從遠距離教學特點出發,從學生所處的學習條件著眼,根據媒體的現狀,性質,心理效應和優缺點來進行。 3、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支持服務,加大輔導教師的輔導力度,提高學生的解碼能力。並積極建立信息反饋系統,以便及時准確地得到學生學習效果的信息,促進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進。
❽ 影響信息溝通障礙的因素有哪些改善溝通障礙的方法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人對自己身邊的任何事情都不滿——工作不如意、錢賺得沒有別人多、別人比自己幸運等等,彷彿抱怨已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行為。但事實上,一旦形成了這種抱怨的習慣,喜歡抱怨的人對問題的看法就會偏向消極方向,解決問題的動力就會變異成實施解決方法的阻力。洛克菲勒說得非常好:「我從未像有些人那樣抱怨僱主,認為我們是奴隸,被僱主踩在腳下,僱主在美麗的別墅里享樂,他們所擁有的每一塊錢都是壓榨我們得來的。我不知道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過,是誰給了你就業的機會?如果你認為別人是在壓榨你,你為什麼不一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