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編譯性語言的執行方式主要特點

編譯性語言的執行方式主要特點

發布時間: 2022-11-22 06:40:16

Ⅰ 關於「編譯型語言」和「解釋性語言」的區別

1、程序控制權不同:

對於解釋性語言而言,程序運行時的控制權在解釋器(jre,.net)而不再用於程序。編譯型語言對於編譯器而言,運行時的控制權在用戶程序。

2、運行速度不同:

一些網頁腳本,伺服器腳本以及輔助開發介面這樣的對速度要求不高,對不同系統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則通常使用解釋性語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編譯語言由於程序執行速度快,同等條件下對系統的要求比較低,因此像開發操作系統、大型應用程序、資料庫系統等時都採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編譯型語言。

3、移植性不同:

解釋型語言,例如Java語言,Java程序首先通過編譯器編譯成class文件,如果在Windows平台上運行,則通過Windows平台上的Java虛擬機(VM)進行解釋。如果運行在linux平台上,則通過Linux平台上的Java虛擬機進行解釋執行。

所以說能跨平台,前提是平台上必須要有相匹配的Java虛擬機。如果沒有Java虛擬機,則不能進行跨平台。

編譯型語言,例如c語言,用C語言開發程序後,需要通過編譯器把程序編譯成機器語言(即計算機可以識別的二進制文件,因為不同的操作系統識別的二進制文件是不同的),所以C語言程序進行移植後,需要重新編譯(如Windows編譯成ext文件,Linux編譯成erp文件)。

Ⅱ 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的區別是什麼

一、編譯型

編譯型語言:編譯型語言在執行之前要先經過編譯過程,編譯成為一個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的文件,比如exe。因為翻譯只做一遍,以後都不需要翻譯,所以執行效率高。

編譯型語言的典型代表:C語言,C++。

編譯型語言的優缺點:執行效率高,缺點是跨平台能力弱,不便調試。

二、解釋型

解釋型語言:解釋性語言編寫的程序不進行預先編譯,以文本方式存儲程序代碼。執行時才翻譯執行。程序每執行一次就要翻譯一遍。

代表語言:python,JavaScript。

優缺點:跨平台能力強,易於調,執行速度慢。

編譯型與解釋型,兩者各有利弊

前者由於程序執行速度快,同等條件下對系統要求較低,因此像開發操作系統、大型應用程序、資料庫系統等時都採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編譯語言。

而一些網頁腳本、伺服器腳本及輔助開發介面這樣的對速度要求不高、對不同系統平台間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則通常使用解釋性語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Ⅲ 程序執行的兩種方式是什麼分別是如何進行的,各有什麼特點

解釋執行和編譯執行
編譯方式是指利用事先編好的一個稱為編譯程序的機器語言程序,作為系統軟體存放在計算機內,當用戶將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輸入計算機後,編譯程序便把源程序整個地翻譯成用機器語言表示的與之等價的目標程序,然後計算機再執行該目標程序,以完成源程序要處理的運算並取得結果。
解釋方式是指源程序進入計算機後,解釋程序邊掃描邊解釋,逐句輸入逐句翻譯,計算機一句句執行,並不產生目標程序。
前者過程簡單,後者執行速度快

Ⅳ 什麼是編譯型語言

編程語言分為編譯型和解釋型語言。編譯語言是在程序執行完進行編譯得到可執行文件的這樣一種語言,解釋性語言不需要編譯,用專門的解釋器進行解釋。

Ⅳ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分為四類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分為四類

為了讓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人們從一開始就不斷地開展程序設計工作,這里的「程序」就是計算機能夠執行的指令代碼(機器碼和其它代碼)。程序設計人員還必須在一個被稱為「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也可以稱為編譯或解釋性語言)」的環境中開展編程。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是指程序設計人員和計算機都可以識別的程序代碼(包括0和1機器代碼)規則,是人與計算機進行交流的工具,可以把程序設計語言分為以下四類。

1.機器語言

機器語言是一種CPU指令系統, 被稱為CPU的機器語言, 它是CPU可以識別的一組由0和1序列構成的指令碼。用機器語言編程序, 就是從所使用的CPU的指令系統中挑選合適的指令,組成一個指令序列。這種程序可以被機器直接理解並執行,速度很快,但由於不直觀、難記、難以理解、不易查錯、開發周期長,很難推廣應用下去,因此,只有專業人員在編制對於執行速度有很高要求的程序時才採用這種代碼。

2.匯編語言

為了減輕編程者的勞動強度,人們使用一些用於幫助記憶的符號來代替機器語言中的0、1機器指令代碼序列,使得編程效率和質量得到極大的提高。把這些助記符組成的指令系統稱為匯編語言。匯編語言是指令與機器語言指令基本上是一一對應的。由於這些助記符號不能被機器直接識別,所以匯編語言代碼程序必須被編譯成機器語言程序才能被機器理解和執行。編譯之前的程序被稱為「源程序」,編譯之後的被稱為「目標程序」。

匯編語言與機器語言都是因CPU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統稱為「面向機器的語言」。使用這類語言,可以編出效率極高的程序,但對程序設計人員的要求也很高。他們不僅要考慮解題思路,還要熟悉機器的內部結構,一般的人很難掌握這類程序設計語言,還是不能大范圍推廣應用。

3.面向過程的語言

面向過程思想是一種以過程為中心的編程思想,是以什麼正在發生為主要目標進行編程。面向過程就是分析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步驟,然後用函數把這些步驟一步一步實現,使用的時候一個一個依次調用就可以了。

把解題的過程看做是數據被加工的過程,這種程序設計語言稱為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語言。常用的面向過程的語言有C、Fortran、Basic、Pascal等。使用這類編程語言,程序設計者可以不關心機器的內部結構甚至工作原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上。這類擺脫了硬體束縛的程序設計語言被統稱為高級語言。高級語言的出現大大地提高了編程效率,使人們能夠開發出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強的程序。要運行使用面向過程語言編制的程序,一般有兩種方法:(1)解釋型,(2)編譯型。

解釋型語言在程序編制完成之後,按照程序編排的順序一條條地把指令語句轉換為機器代碼然後執行。因為每次運行中每條語句都要進行轉換和執行這兩個步驟,所以解釋型語言的執行速度不快,並且每次執行都離不開語言環境。

編譯型語言在程序設計完成之後,使用語言本身提供的編譯(Compile)程序與連接(Link)程序把源程序編譯連接成為可執行文件(擴展名一般為「.exe」)。可執行文件就能脫離語言設計環境獨立運行了。當前比較流行的程序設計語言多數是編譯型的。也有些語言既可以解釋型地運行程序,也可以對程序進行編譯連接。

解釋型運行往往用在程序的調試過程中,而設計完成之後就可以把它編譯成為獨立的可執行文件。

計算機只能識別0、1,並不能能識別其他的語言。程序員在開發的時候,可以使用很多種語言,如c語言,java,python。使用不同的語言開發出來的程序,如果想要執行,那麼最終必須要變成機器語言才能執行。那怎麼樣變成機器語言,我們大家可以找一個翻譯。這個翻譯就專門負責把編寫的代碼翻譯成機器能夠識別的機器語言,叫做編譯器,不同的編譯器,就負責把不同的語言翻譯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機器語言來,這個就是編譯器的作用。

根據編譯器對源代碼翻譯的方式不同,編譯器分成兩種類型,一種類型叫編譯器。而另一種類型叫做解釋器。

使用編譯器編譯的語言,通常稱為編譯性語言,而使用解釋器解釋的語言叫做解釋性語什麼又是編譯性語言,什麼又是解釋性語言?

這兩種語言到底是怎麼工作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C語言、C 這種語言都叫做編譯性語言。編譯性語言是怎麼工作的,人們來看c語言或者C 的程序在自己的開發環境內來編寫代碼。那當程序開發完成之後,成員就把開發完成的源代碼統一交給編譯器。編譯器對所有源代碼進行翻譯。翻譯成機器語言,並且最終保存成一個可執行的文件,當我們需要執行這個文件的時候,在windows下最常見的操作就是雙擊一下可執行文件的圖標,就可以把這個文件交給CPU去執行。編譯性語言的特點,程序員在自己的開發環境內開發程序開發完成之後,統一交給編譯器。編譯器統一進行翻譯,並且最終生成一個獨立的可執行文件。用戶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執行可執行文件看到最終的效果。

解釋性語言的特點,python語言就是一個解釋性語言,那解釋性語言在開發的時候,跟編譯性語言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成員仍然是在自己的開發環境內來編寫代碼。假設現在寫了三行代碼,那這三行代碼怎麼運行啊?要想運行解釋性語言,我們就把這個源程序丟給解釋器。解釋器拿到源程序之後,會按照從上向下的方式逐一讀取代碼中央解釋器稱一行一行來翻譯的。首先讀出第一行代碼,就立刻翻譯成機器碼。翻譯完成之後,就丟給CPU去執行CPU在執行的過程中,解釋器在讀取第二行代碼進行翻譯。翻譯完成之後,再交給CPU去執行,然後依次類推,從上到下一次讀取每行代碼讀取一行。翻譯一行執行一行。

編譯性語言是統一編譯一次性執行。

解釋性語言是一行一行代碼進行翻譯,翻譯一行執行一行,編譯性語言最終產生的文件執行速度快,解釋性語言執行速度慢。因為最終生成的可執行文件中不需要任何的介入。

解釋性語言不同。解釋語言在執行的時候,必須是翻譯一行執行一行。解釋性語言的執行速度就相對慢一些,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所謂跨平台,就是我們開發完成的程序,既可以在windows上運行,也可以在linux上運行,還可以在MAC上運行一次編寫在任何一個平台上都能運行,這種方式就叫做跨平台。

如果我們使用的編譯器是在windows平台上編譯的程序,那麼最終生成的可執行文件只能在windows平台上運行,它並不能夠在linux上運行,並不能也不能在MAC上運行,這個是編譯性語言的特點。如果使用某一個操作系統的編譯器,那麼,這個編譯器最終生成的可執行文件就只能在這個操作系統上運行,而不能在其他操作系統上運行。

解釋性語言相對來說就簡單了,程序員仍按照習慣的方式來編寫代碼,程序編寫完成之後,如果想要執行,如果是windows,就在windows上安裝一套windows的解釋器,如果想在linux上執行呢,就在linux上安裝一套linux的解釋器,就是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上安裝不同的解釋器。既然在每個操作系統上都已經安裝了解釋器,那源代碼就不需要任何的修改。這個就是解釋性語言在跨平台上的優勢。至於程序的執行是解釋器的工作,只需要在不同操作系統中安裝不同的解釋器同一份代碼就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統中執行了。

開發完成的源程序要想執行,就必須找一個翻譯性語言要找的翻譯叫做編譯器,解釋性語言要找的翻譯叫做解釋器,而從執行效率上講,編譯性語言執行效率要比解釋性語言執行效率高,但是從跨平台來講解釋性語言跨平台能力要比邊形語言跨平台能力要強好。

4.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

隨著像Windows這樣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操作系統的廣泛使用,人們又形成了一種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思想。這種思想把整個現實世界或是其一部分看做是由不同種類對象(Object)組成的有機整體。同一類型的對象既有共同點,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各種類型的對象之間通過發送消息進行聯系,消息能夠激發對象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構成了一個運動的整體。採用了面向對象思想的程序設計語言就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當前使用較多的面向對象語言有Visual_Basic、C++、Java等。

面向對象語言:是一類以對象作為基本程序結構單位的程序設計語言,指用於描述的設計是以對象為核心,而對象是程序運行時刻的基本成分。面向對象語言:系統中的基本構件可識認為一組可識別的離散對象,在基本層次關系的不同類中共享數據和操作。

Python是一個完全面向對象的語言,那什麼又是面向對象?

面向對象是一種思維方式,同時也是一門程序設計技術。程序員每天的工作是使用自己熟悉的語言來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那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要解決這個問題,自己一步一步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自己來逐步的解決一個問題。第二種方式就是面向對象的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用面向對象來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通常我們要首先考慮由誰(這里指對象,而其具備解決該問題能力)來做。找一個別人來幫助自己做事情,而我們找到了這個對象,已經具備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這個對象做完之後,問題也同樣得到了解決。這個就是面向對象的解決方法。

第一種方式自己逐步來解決問題的每一個步驟,第二種方式我們來找一個對象替自己做事情,對象又具有做這件事情的能力。

如果開發程序,當然更傾向於第二種方式。找個對象來完成,這個思路就是面向對象的思維方式。在做事情的時候,找一個具有能力的對象,幫我們把問題解決掉就好了。這個就是從思維方式角度所謂面向對象的概念。

python是一個完全面向對象的語言。在python中,無論是函數,模塊,數字以及字元串等等等等,全部都是對象。在python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對象,python這門語言中已經提供有各種各樣,具有很強大能力的對象。在工作中遇到不同的問題,就找不同的對象來幫我們解決問題就可以。這個是python面向對象語言的一個特點,同時大家在看第二個特點。Python應用一個強大的標准庫,所以強大的標准庫在python這門語言中已經內置有非常非常多,是具有強大能力的對象。當在開發時遇到不同的問題,可以在標准庫中來找不同的對象,幫我們把問題解決掉就好,在python的標准庫中提供有類似於系統管理,網路文本處理等,它的功能還是非常強大的。第三個特點:Python社區提供了大量的第三方模塊,什麼又是第三方模塊?所謂第三方模塊就是跟標准庫類似的一個庫,但是第三方模塊並不是由官方來開發的,而是由網路上非常非常多python愛好者來開發的。那這些愛好者為什麼要開發第三方模塊原因很簡單,因為標准估雖然很強大,但是標准庫的力量有限,而全世界有非常多的python愛好者以及開發團隊或者公司。針對當今市場上最主流的一些應用技術開發有非常多的模塊,把自己開發好的這些模塊開源出來。這些模塊都涉及到哪些領域,分別包括有科學計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以及web開發大數據等。在python社區中有大量的第三方模塊,而這些第三方模塊在使用的,基本的方式是跟標准庫類似的,python這門語言既有一個能力非常強大的標准庫,又有一個非常非常豐富的第三方模塊。那麼,作為python的成員在開發的時候是不就非常容易了。面向對象的思維方式,就是在做事情之前,先找一個具有能力的對象,幫我們來解決問題。而python的標准庫也好。Python第三方模塊也好,實際上內置有大量的具有強大能力的對象,我們在使用python進行日常開發時,只需要從標准庫中或者第三方模塊中找到。能夠幫我們解決問題的對象,並且使用對象已經具有的能力,通常就可以快速的把我們日常開發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搞定了,Python提供有強大的標准庫和第三方模塊。在開發時,只需要找到相應具有能力的對象,就可以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了。

程序設計語言的支持環境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最重要的一類軟體,其他程序的運行都要在操作系統支持與控制下進行。設計者編制的源程序並不能直接操作計算機,而要在要具體的程序設計語言的支持下通過操作系統來完成。它們之間如何相互配合,因語言、操作系統、計算機硬體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數情況下,編程人員沒必要關心程序每一個細節。

Ⅵ 解釋性語言和編譯性語言各有什麼優缺點

最簡單的區別就是,
解釋性語言是邊解釋,邊執行,它依賴於一個解釋器。執行速度比較慢
編譯性語言,是編譯成,計算機可執行的二進制代碼,直接運行,執行速度比較快,

Ⅶ 什麼是編譯性語言、解釋性語言和腳本語言

編譯型語言:
編譯是指在應用源程序執行之前,就將程序源代碼「翻譯」成目標代碼(機器語言),因此其目標程序可以脫離其語言環境獨立執行,使用比較方便、效率 較高。但應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須先修改源代碼,再重新編譯生成新的目標文件(* .OBJ)才能執行,只有目標文件而沒有源代碼,修改很不方便。現在大多數的編程語言都是編譯型的。編譯程序將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後保存在另一個文件中,該目標程序可脫離編譯程序直接在計算機上多次運行。大多數軟體產品都是以目標程序形式發行給用戶的,不僅便於直接運行,同時又使他人難於盜用其中的技術C、C++、Fortran、Visual Foxpro、Pascal、Delphi、Ada都是編譯實現的。

解釋型語言:
解釋型語言的實現中,翻譯器並不產生目標機器代碼,而是產生易於執行的中間代碼,這種中間代碼與機器代碼是不同的,中間代碼的解釋是由軟體支持的,不能直接使用硬體,軟體解釋器通常會導致執行效率較低。用解釋型語言編寫的程序是由另一個可以理解中間代碼的解釋程序執行的。與編譯程序不同的是,解釋程序的任務是逐一將源程序的語句解釋成可執行的機器指令,不需要將源程序翻譯成目標代碼後再執行。釋程序的優點是當語句出現語法錯誤時,可以立即引起程序員注意,而程序員在程序開發期間就能進行校正。對於解釋型Basic語言,需要一個專門的解釋器解釋執行 Basic程序,每條語言只有在執行才被翻譯。這種解釋型語言每執行一次就翻譯一次,因而效率低下。一般地,動態語言都是解釋型的,如Tcl、Perl、Ruby、VBScript、 JavaScript等。

腳本語言又被稱為擴建的語言,或者動態語言,是一種編程語言,用來控制軟體應用程序,腳本通常以文本(如ASCII)保存,只在被調用時進行解釋或編譯。

Ⅷ 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區別

編譯型語言在程序執行之前,有一個單獨的編譯過程,將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就不用再進行翻譯了。

解釋型語言,是在運行的時候將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所以運行速度相對於編C/C++ 等都是編譯型語言,而Java,C#等都是解釋型語言。

雖然Java程序在運行之前也有一個編譯過程,但是並不是將程序編譯成機器語言,而是將它編譯成位元組碼(可以理解為一個中間語言)。
在運行的時候,由JVM將位元組碼再翻譯成機器語言。
註:腳本語言一般都有相應的腳本引擎來解釋執行。 他們一般需要解釋器才能運行。JAVASCRIPT,ASP,PHP,PERL,Nuva都是腳本語言。C/C++編譯、鏈接後,可形成獨立執行的exe文件。

編譯型語言:

  • 編譯型語言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其執行速度。用C/C++編寫的程序運行速度要比用Java編寫的相同程序快30%-70%。

  • 編譯型程序比解釋型程序消耗的內存更少。

  • 不利的一面——編譯器比解釋器要難寫得多。

  • 編譯器在調試程序時提供不了多少幫助——有多少次在你的C語言代碼中遇到一個「空指針異常」時,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來明確錯誤到底在代碼中的什麼位置。

  • 可執行的編譯型代碼要比相同的解釋型代碼大許多。例如,C/C++的.exe文件要比同樣功能的Java的.class文件大很多。

  • 編譯型程序是面向特定平台的因而是平台依賴的。

  • 編譯型程序不支持代碼中實現安全性——例如,一個編譯型的程序可以訪問內存的任何區域,並且可以對你的PC做它想做的任何事情(大部分病毒是使用編譯型語言編寫的)

  • 由於鬆散的安全性和平台依賴性,編譯型語言不太適合開發網際網路或者基於Web的應用。

  • 解釋型語言:

  • 解釋型語言提供了極佳的調試支持。一名Java程序員只需要幾分鍾就可以定位並修復一個「空指針異常」,因為Java運行環境不僅指明了異常的性質,而且給出了異常發生位置具體的行號和函數調用順序(著名的堆棧跟蹤信息)。這樣的便利是編譯型語言所無法提供的。

  • 另一個優勢是解釋器比編譯器容易實現

  • 解釋型語言最大的優勢之一是其平台獨立性

  • 解釋型語言也可以保證高度的安全性——這是互聯網應用迫切需要的

  • 中間語言代碼的大小比編譯型可執行代碼小很多

  • 平台獨立性,以及嚴密的安全性是使解釋型語言成為適合互聯網和Web應用的理想語言的2個最重要的因素。

  • 解釋型語言存在一些嚴重的缺點。解釋型應用佔用更多的內存和CPU資源。這是由於,為了運行解釋型語言編寫的程序,相關的解釋器必須首先運行。解釋器是復雜的,智能的,大量消耗資源的程序並且它們會佔用很多CPU周期和內存。

  • 由於解釋型應用的decode-fetch-execute(解碼-抓取-執行)的周期,它們比編譯型程序慢很多。

  • 解釋器也會做很多代碼優化,運行時安全性檢查;這些額外的步驟佔用了更多的資源並進一步降低了應用的運行速度。

Ⅸ 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區別是什麼

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區別是翻譯的時間點不同。

編譯型語言:編譯型語言在執行之前要先經過編譯過程,編譯成為一個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的文件,比如exe。

因為翻譯只做一遍,以後都不需要翻譯,所以執行效率高。

解釋型語言:解釋性語言編寫的程序不進行預先編譯,以文本方式存儲程序代碼。

執行時才翻譯執行程序每執行一次就要翻譯一遍。

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詳細介紹:

對於編譯型語言,開發完成以後需要將所有的源代碼都轉換成可執行程序,比如Windows下的.exe文件,可執行程序裡麵包含的就是機器碼。只要我們擁有可執行程序,就可以隨時運行,不用再重新編譯了,也就是「一次編譯,無限次運行」。

在運行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編譯生成的可執行程序,不再需要源代碼和編譯器了,所以說編譯型語言可以脫離開發環境運行。

編譯型語言一般是不能跨平台的,也就是不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之間隨意切換。

對於解釋型語言,每次執行程序都需要一邊轉換一邊執行,用到哪些源代碼就將哪些源代碼轉換成機器碼,用不到的不進行任何處理。

每次執行程序時可能使用不同的功能,這個時候需要轉換的源代碼也不一樣。

因為每次執行程序都需要重新轉換源代碼,所以解釋型語言的執行效率天生就低於編譯型語言,甚至存在數量級的差距。

計算機的一些底層功能,或者關鍵演算法,一般都使用C/C++實現,只有在應用層面(比如網站開發、批處理、小工具等)才會使用解釋型語言。

Ⅹ 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的區別是什麼

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的區別是在於翻譯的時間點不同。編譯型語言是在代碼執行之前進行編譯,生成中間代碼文件。解釋型語言是在運行時進行及時解釋,並立即執行,當編譯器以解釋方式運行的時候,也稱之為解釋器。

計算機不能理解除任何機器語言之外的語言,所以必須把程序員所寫的代碼翻譯成機器語言才能執行程序。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的工具,被稱為翻譯器。

解釋型語言的特性

解釋型語言效率低,每執行一次都要進行翻譯。非獨立性,跨平台性好編譯型語言進行移植後要重新編譯,相對而言解釋型語言跨平台較容易。

同等條件下,編譯型語言對系統的條件要求比較低,像開發操作系統,大型應用程序,資料庫系統,則用編譯型語言。對不同平台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通常使用解釋型語言。

熱點內容
伺服器機櫃屬於什麼輻射 發布:2024-05-05 18:02:10 瀏覽:335
存儲成本計算 發布:2024-05-05 18:02:10 瀏覽:583
如何把手機改安卓10 發布:2024-05-05 17:39:07 瀏覽:497
我的世界怎麼擴容伺服器內存 發布:2024-05-05 17:19:54 瀏覽:48
java讀取文件字元 發布:2024-05-05 17:15:18 瀏覽:11
三星怎麼應用加密 發布:2024-05-05 17:13:18 瀏覽:152
cad字體在那個文件夾 發布:2024-05-05 17:08:20 瀏覽:331
什麼時候用編譯器 發布:2024-05-05 17:08:20 瀏覽:766
應急救援腳本 發布:2024-05-05 17:08:17 瀏覽:338
我的世界搭建無正版驗證伺服器 發布:2024-05-05 17:03:48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