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編譯局工資
『壹』 省考考試和國考考試考試內容有哪些區別
一、省考公務員和國考公務員組織單位、性質、范圍不同
1、組織單位
國考的組織單位 省考的組織單位
中共中央組織部、 國家公務員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性質
國考 省考
中央、國家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招錄公務員, 省、市、縣、鄉四級機關招錄公務員
3、范圍
國考 省考
全國各省區居民均可報考 無戶籍限制 山西省部分職位有戶籍限制
二、省考公務員和國考公務員筆試科目相同但細節不同
1、從公共科目看:
國家公務員考試科目設置:行測申論均實行分級分類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 命題模式:國考是省考的風向標,一般都有自己的命題組專家統一命題 題量:國考行測分類別,地市試卷120分鍾答130題副省及以上試卷120分鍾答135題 難度:較難★★★★★
山西公務員考試科目設置:山西省考的公共科目與國考類似,為行測和申論,不分類 命題模式:山西省命題及考試大綱均採用國考形式,為統一命題模式,即國家命題組和山西省命題組共同參與 題量:山西省考中的行測120分鍾答120題,申論180分鍾答4題 難度:較易 ★★★★
2、從專業科目看:
國考 省考
報考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編譯局、外交部、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旅遊局、國家外國專家局、全國友協、中國貿促會等部門日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德語、朝鮮語(韓語)、葡萄牙語等8個非通用語職位的人員,還將參加外語水平考試;報考中國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特殊專業職位的人員以及報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人員還將參加專業科目考試。專業科目 山西省考試:報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不含公安機關法醫)職位的,還要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公安專業科目考試。
三、省考公務員和國考公務員考試時間的不同
國考 省考
國考公告10月發布 山西省考公告3月發布
報名時間:一般在每年10月中下旬考試時間:一般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周日或在每年12月的第一個周日。 報名時間:每年3月中下旬左右,報名時間一般是五天考試時間:每年4月中下旬左右
四、省考公務員和國考公務員福利待遇
先明確一個事實情況作為前提
工資待遇的差別,主要取決於四個方面:地域差別、行業差別、職務差別、層級差別。地域差別好理解,東部沿海和一線城市公務員平均工資肯定高於中西部;行業差別就是財稅、金融、證券監管等部門待遇好於其他部門;職務差別是晉升快的職務高的工資待遇好於晉升慢的職務低的;層級差別是某些基層財經紀律執行寬松待遇好於地級市及以上機關。其實,這四個差別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域和行業差別。
對於省級以上的職位,中央的職位(非派出機構)拿的是中央財政的工資,工作地點多數在北京,不存在地域差別。只存在行業差別,肯定是財政部、國稅局、證監會等部門工資待遇高些。(管錢的部門待遇好,管人的部門級別高,人少的部門晉升快,管事多的部門撈外快多,這是基本原則。)這樣的崗位跟省考不好作比較。
最好做比較的是,同一地方的國考和省考部門。國考吃的是中央財政飯,受地方財政影響不大,國考中管錢的部門在地方上的派出機構,工資待遇好於大多數省考崗位。但是晉升不如多數的省考部門。因為國考垂直管理,系統封閉,不能調到地方任職。系統內人員一般比較多,晉升緩慢。而省考的部門人員管理開放,流動性寬松,部門多,平台廣,易晉升。
舉個簡單的例子,鐵路公安屬於國考崗位,與地方公安相比,待遇差不多,但是晉升不如地方公安,地方上的公安乾的好可以到鄉鎮當副鎮長,可以到縣政法委任職。職務級別上去了,待遇自然上去。此外,鐵路公安也不如地方公安管的事多,撈的實惠多。
再說國稅地稅(同一地方),若都是經濟發達地方,國稅不如地稅工資高,畢竟國稅管理嚴格,地稅嘛,相對松一點,有錢了就可以多發點(很多地方的地稅局人員都有兩張工資卡哦)。若都是不發達地方,國稅待遇好於地稅,越是不發達地方,能收的稅都被國稅收走了,國稅工資待遇有保證。
建議
1.非北京戶口的想留在北京,國考是首選。同樣,想解決異地調動的,考國考。想級別高的,考國考中央崗位。
2.身處經濟不發達地方,除非想為家鄉做貢獻,建議考發達地方的國考部門。熱門崗位難度大,可以選不熱門的崗位嘛。因為國考一般不限戶籍。考不上發達地方,可以考慮考家鄉的國考。不用多想,落後地區的國家公務員工資待遇肯定好於地方公務員。
3.身處經濟發達地方,建議考省考。機會多,平台廣。其實,越是發達地方,越不要小看基層崗位,蘇州、上海、廣東等地鄉鎮公務員的待遇也很可觀。
簡單總結,管錢的部門待遇好,管人的部門級別高,人少的部門晉升快,管事多的部門撈外快。經濟好的地方,國考不如省考,經濟不好的地方,省考不如國考。
無論國考與省考差異幾許,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專心備考,提升實力,厚積薄發,只有自身條件過硬,才有更多選擇餘地,增加勝算
『貳』 市委直屬機關哪些是事業編
國務院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屬事業單位14個,有國資委、科技部等相關部委29個,稅務總局、工商局等直屬機構18個,以及部委管理的國際局10 個。現有事業單位包括十八大類:
1、教育事業單位
高等教育事業單位 中等教育事業單位 基礎教育事業單位
成人教育事業單位特殊教育事業單位 其他教育事業單位
2、科技事業單位
自然科學研究事業單位 社會科學研究事業單位
綜合科學研究事業單位 其他科技事業單位
3、文化事業單位
演出事業單位 藝術創作事業單位 圖書文獻事業單位
文物事業單位 群眾文化事業單位 廣播電視事業單位
報刊雜志事業單位 編輯事業單位 新聞出版事業單位
其他文化事業單位
4、衛生事業單位
醫療事業單位衛生防疫檢疫事業單位 血液事業單位
計劃生育事業單位 衛生檢驗事業單位 其他衛生事業單位
5、社會福利事業單位
托養福利事業單位 康復事業單位 殯葬事業單位
其他社會福利事業單位
6、體育事業單位
體育競技事業單位體育設施事業單位 其他體育事業單位
7、交通事業單位
公路維護監理事業單位公路運輸管理事業單位 交通規費徵收事業單位
航務事業單位 其他交通事業單位
8、城市公用事業單位
園林綠化事業單位 城市環衛事業單位 市政維護管理事業單位
房地產服務事業單位市政設施維護管理事業單位 其他城市公用事業單位
9、農林牧漁水事業單位
技術推廣事業單位 良種培育事業單位 綜合服務事業單位
動植物防疫檢疫事業單位 水文事業單位 其他農林牧漁水事業單位
10、信息咨詢事業單位
信息中心 咨詢服務中心(站) 計算機應用中心 價格信息事務所
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 企業經濟調查隊 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
11、中介服務事業單位
技術咨詢事業單位 職業介紹(人才交流)事業單位
法律服務事業單位 經濟監督服務事業單位 其他中介服務事業單位
12、勘察設計事業單位
勘察事業單位 設計事業單位 勘探事業單位 其他勘察設計事業單位
13、地震測防事業單位
地震測防管理事業單位 地震預報事業單位 其他地震測防事業單位
14、海洋事業單位
海洋管理事業單位 海洋保護事業單位 其他海洋事業單位
15、環境保護事業單位
環境標准事業單位 環境監測事業單位 其他環境保護事業單位
16、檢驗檢測事業單位
標准計量事業單位 技術監督事業單位 質量檢測事業單位
出入境檢驗檢疫事業單位 其他檢驗檢測事業單位
17、知識產權事業單位
專利事業單位 商標事業單位 版權事業單位
其他知識產權事業單位
18、機關後勤服務事業單位
19、其它類
如環保事業單位,某某工程項目指揮部等等[2]
7涉及單位編輯
中央直屬事業單位
中央黨校
中央文獻研究室
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央編譯局
人民日報社
求是雜志社
光明日報社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
全國人大直屬事業單位
全國人大培訓中心
全國人大信息中心
中國人大雜志
全國人大圖書館
全國人大會議中心
人民大會堂管理局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新華通訊社
中國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行政學院
中國地震局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氣象局
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全國政協直屬事業單位[3]
人民政協報
中國文史出版社
中國政協雜志社
中國政協文史館
全國政協信息中心
全國政協幹部培訓中心
全國政協服務局
中協服務開發中心
最高人民法院直屬事業單位
人民法院報
《人民司法》
最高法院影視中心
國家法官學院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法研所
人民法院出版社
最高人民檢察院直屬事業單位[4]
機關服務中心
國家檢察官學院
檢察日報社
中國檢察出版社
檢察理論研究所
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
民主黨派機關直屬事業單位
民主黨派
直屬事業單位
民革
團結報社 團結出版社
民盟 群言雜志社 群言出版社
民建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民進 民主雜志社 開明出版社 開明文教音像出版社
農工黨 《前進論壇》雜志社
致公黨 中國致公出版社 中國發展雜志社
九三學社 學苑出版社
台盟 台海出版社
人民團體機關直屬事業單位
人民團體
直屬事業單位
全國總工會
中國工運研究所 等
中國共青團 中國青年報社 等
全國婦聯 中國婦女雜志社 等
中國法學會 中國法學雜志社 等
作協 作家出版社 等
部屬事業單位
部門
事業單位
外交部
外交部服務中心 等
發改委 宏觀經濟研究院
經濟導報社 市場出版社 等 計劃出版社 中國經貿導刊 等[5]
教育部
教育部考試中心 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 等
科技部 科技日報 代管 國家遙感中心 等
工商管理總局
中國工商出版社 中國工商報社 等
公安部
公安部第一、三研究所 群眾出版社 等
人民銀行
中國金幣總公司 金融時報社 等
法制辦 政府法制研究中心 信息中心 等
海關總署
海關出版社 等
8考試編輯
事業單位考試又稱事業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這項工作由各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委託省、市級和地級市的人事廳局所屬人事考試中心(事業單位,考試中心命題和組織報名、考試並交用人單位成績名單,部分單位自行命題組織實施)。考試的時間各地不一,大部分地區都會在每年的6月至8月間進行。原來尚無全國和全省、市統一招考,最多縣級各個單位統一招考 ,各地逐步由州、市級統計編制進人計劃、統一組織考試、統一錄用。
考試一般先由各用人單位報用人計劃,由各地人事部門審核後,發布招考公告和招考計劃,並通過報名(一般規模大的採取網路報名,人數少則現場報名。),報名、筆試、資格復查、面試、體檢、錄用等程序,招考公告和每個階段的成績以及公告發布在各級人事、人才網站上,筆試和面試基本上各佔一半,分數有的46開,也有崗位只需參加筆試。部分地區根據參加考試的筆試情況,會設最低分數,同時相關政策和當地的一些條例等,對烈士子女、因公犧牲警察子女、獲獎運動員等有筆試加分的政策。
公考與事業招聘不同之處
1、發起機構不同
公務員考試發起機構是國家:中組部和人事部,地方:省、市委組織部和人事廳,各用人單位上報崗位需求 ;事業單位考試發起機構是各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
2、報名方式不同
公務員考試是網路報名,事業單位考試一般規模大的採取網路報名,人數少則現場報名 。
3、舉辦的統一性不同
公務員考試國家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一招考1次,有的2次,個別單位如警察招考可能單獨舉辦;事業單位考試尚無全國招考,多為全省市和縣級統一招考,一般是各個單位單獨發公告招考 。
4、筆試考試科目不同
公務員考試筆試北京市和國家均只考行測、申論,個別省有公共基礎和專業課,警察加心理測驗和體能測試 ;事業單位考試一般考行測(多數包含公共基礎)、申論,或行測、公共基礎,個別考公文寫作,部分加專業測試 。
5、分數計算方法不同
公務員考試筆試和面試基本上各佔一半,有的46開,少數37開。一般設置總分最低線,個別設單科最低線;事業單位考試筆試和面試基本上各佔一半,有的46開,一般無最低分數線。
6、人事編制不同
公務員考試錄用後有公務員編制;事業單位考試錄用後是事業單位編制,須參加公務員考試並被錄用後,方可轉為公務員編制。
9制度改革編輯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18日在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表示,2013年我國繼續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時,推進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規范央企,治理拖欠,還將啟動工程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共三大內容:
1、落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
尹蔚民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四大重點分別為:
一要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立法進程。推動出台《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貫徹實施《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加快出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申訴、獎勵、考核等單項配套規定。
二要完善聘用合同制度。規范合同管理,探索完善聘後管理機制,研究制定聘用合同規定。
三要完善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崗位設置動態管理機制,開展管理崗位職員制試點。研究制定專業技術一級崗位實施方案,做好首批實施准備工作。
四要落實和規范公開招聘制度。加強政策指導和監督檢查,推動分業分類實施,提高公開招聘組織實施規范化水平。
2、規范央企負責人薪酬管理
「2012年,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穩步推進,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有序進行,23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准。」尹蔚民說,「2008年以來,全國最低工資標准年均增幅12.6%。」
對於2013年的工作,尹蔚民提出,一要完善企業工資制度。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指導制度,加快建立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探索發布重點行業工資指導線。
同時,積極擴大工資集體協商覆蓋范圍,推動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探索建立最低工資標准評估機制,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准。
「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嚴格規范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尹蔚民說,「健全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全面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二要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研究建立工資調查比較制度,繼續做好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試調查。
三要完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鞏固義務教育學校和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成果。
3、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啟動
尹蔚民當日介紹,啟動工程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試點。
設崗,實行公開奏,加強統籌協調,做到條塊結合、上下結合。要繼續深化改革試點,不斷總結試點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嚴禁突擊提拔幹部、嚴禁超職數配備幹部或違反規定提高幹部職級待遇。切實加強新聞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營造良好改革氛圍,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確保公益事業健康發展。[6]
事業單位人員納入社保
作為我國第一部系統規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規,《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將於7月1日起施行。屆時,全國110多萬個事業單位,3153萬在編人員將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其養老金將面臨保值增值難題。與各省市養老金結余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同樣面臨著貶值風險與支出壓力,因此加快全社會養老金委託投資模式頂層設計迫在眉睫。[7]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作為中國第一部系統規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規,將於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確立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社會保險、工資收入等方面的相關規定呈現出改革亮點。多位專家表示,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由此將與機關體系松綁,有望走入長期平穩增加的通道,3100萬人或漲薪。[8]
10實施案例編輯
截至2013年底,廣州收回編制上萬個,廣州市事業單位分類工作基本完成。廣州市編辦按照「先清理、後分類」的改革思路,對市、區兩級事業單位按照職能定位進行分類,並提出相關配套政策,統一全市改革工作步調進程。嚴格依據社會功能劃分事業單位類別的原則,從嚴把握行政類事業單位認定標准,著重清理事業單位工作任務,支持和保護公益類事業單位發展,扎實做好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分類改革工作。改革中,全市共收回事業編制上萬名,事業單位結構得到了較好的優化。[9]
『叄』 國考公務員和省考公務員有什麼區別那些職位又該怎麼選
一、國考公務員和省考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1、組織單位、性質、范圍不同
組織單位:
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共中央組織部 、 國家公務員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省級公務員考試: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性質
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央、國家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招錄公務員
省級公務員考試:省、市、縣、鄉四級機關招錄公務員
范圍
國家公務員考試:面向全國舉行
省級公務員考試:在本省范圍內舉行
2、考錄機關不同
二、那些職位又該怎麼選?
招考崗位對專業的要求,參照《黑龍江省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設置指導目錄》(以下簡稱專業指導目錄)設置。
專業指導目錄分為三個層次,其相互關系為:「一級目錄」包含「二級目錄」,「二級目錄」下設具體專業。
如果崗位只限制了「一級目錄」,則此「一級目錄」下的所有「二級目錄」所包含的專業都符合崗位要求;如果崗位除了「一級目錄」限制外,還限制了「二級目錄」,則只有該「二級目錄」下的專業才符合崗位要求;如果崗位同時限制「一級目錄」、「二級目錄」和「具體專業」,則只有所限定的「具體專業」才符合崗位要求。
報考人員在選擇崗位時,應首先在專業指導目錄中查找所學專業的從屬范圍,依此判定所學專業是否滿足崗位要求。若所學專業在專業指導目錄中同時從屬於不同的目錄,可以以任意一種從屬報名。
若所學專業與招考專業相近卻未在專業指導目錄中,建議考生先咨詢報名資格審查單位,若經溝通,資格審查單位和招錄單位同意,在報名頁面「未納入專業指導目錄的具體專業」欄目中如實填寫自己所學的專業,並在備注欄標明「本人所學專業未納入目錄,但資格審查單位和招錄單位同意報考」,再行提交審查。
註:所學專業與招考專業僅有「和」「與」「及」「及其」等連接詞的不同,或多、少1個「學」字的差別的,視為同一專業。報考者要如實選擇或填寫所學專業,所學專業以畢業證書上註明的專業為准,但在國(境)外院校所學專業以所獲學位證書上註明的專業為准。
『肆』 省考和國考的區別
國考與省考有很多區別,也有很多一致性,大家關心的應該是國考和省考哪個更好上岸、哪個的前途更加光明、二者的復習方法是否一樣?
有鑒於此,老夫從以下4個方面來講國考和省考的異同。
1、崗位差異及發展前景比較
2、考試內容比較
3、上岸難度比較
4、考試時間比較
『伍』 《工資、價格和利潤》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工資、價格和利潤》([德] 卡爾·馬克思)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w5HFxhNyyUHcgeB_6R5uLg
書名:工資、價格和利潤
作者:[德] 卡爾·馬克思
譯者: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64
頁數:60
『陸』 國考和省考有什麼區別教材可以通用嗎
國考和省考在命題模式、題量、組織機構、招考對象上有區別,教材是可以通用的。
一、命題模式不同。
1、國考一般有自己的命題組,由命題專家統一命題。
2、省考試題分為獨立命題和統一命題,獨立命題的省份有自己的命題程序,統一時間考試的省份(聯考)則有國家命題組和各省命題組的共同參與。
二、題量不同
1、國考行測近兩年都是135道題,答題時間為120分鍾。
2、省考會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考試為90分鍾100題,有些地方與國考一致。
三、組織單位不同
1、國考: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
2、省考:各省省委組織部、各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各省公務員局。
四、招考對象不同
1、國考:滿足條件的全國各省區居民均可報考,除極個別職位外,大部分無戶籍限制,一般均要求全日制本科應屆、歷屆畢業生,部分職位要求碩士研究生和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
2、省考:在本省范圍內舉行考試,部分省市有戶籍限制,招錄主體仍然為本科,但招錄的基本要求為大專及以上,個別特殊職位可放寬到高中、中專。
『柒』 北京市朝陽區統計局的領導分工
邵建雲:漢族,1965年9月出生,江蘇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副研究員,1988年7月參加工作。
歷任中共中央馬克思著作編譯局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基礎理論室主任科員、副主任、主任,北京市朝陽區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辦公室副主任(正處級),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區政府研究室主任,北京市朝陽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正處級)等職,現任北京市朝陽區統計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負責局隊全面工作。
施咸超:漢族,1964年6月生,江蘇濱海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
歷任空軍航空兵第三十八師政治部組織科副連職幹事,空軍楊村場站場務連政治指導員,空軍航空兵第二十四師政治部秘書科正連職幹事,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組織處組織科正連職幹事、副營職幹事、正營職幹事,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組織處基層辦公室正營職主任、副團職主任,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組織處副處長,空軍航空兵第二十四師政治部主任,現任朝陽區統計局黨組書記(副區級待遇)。
負責局隊黨組全面工作。
張建萍:漢族,1971年12月生,江西樟樹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經濟師。
歷任朝陽區經管站調研科科長、管理科科長、辦公室主任,朝陽區統計局副局長,現任國家統計局朝陽調查隊隊長、朝陽區統計局黨組副書記。
協助局長負責局隊全面工作。負責行政管理、財務管理、史志編撰等方面工作,負責對全區統計單位的執法工作。
分管辦公室(史志辦)、執法隊。
李玉卉:漢族,1965年8月生,北京市人,中共黨員,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統計師。
歷任朝陽區統計局工業城建科副科長、信息調研科科長,朝陽區統計局副局長,現任朝陽區經濟社會調查隊調研員。
負責統計方法制度改革、GDP核算、統計分析、統計宣傳、統計服務、統計科研方面工作。
分管管理科、統計學會。
張志明:漢族,1960年12月生,河北武強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政工師。
歷任朝陽區委城建工業部組宣科副科長、朝陽區委城建工業部組宣科科長、朝陽區委企業工委辦公室主任、朝陽區委區直機關工委紀委書記。現任朝陽區統計局副局長、紀檢組長。
負責隊伍建設、文化建設、黨風廉政建設,負責黨建、工青婦工作,組織政治學習、幹部教育。
分管人事教育科、監察科、黨總支、工會、團支部。
楊傑:漢族,1971年7月生,北京市人,中共黨員,市委黨校大學學歷,助理工程師。
歷任朝陽區統計局工業城建科副科長、計算站副站長、計算機中心主任,現任朝陽區經濟社會調查隊副隊長。
負責大型普查工作,負責全區人口、科技、農林牧漁業、農村基本情況統計工作。
分管普查中心、社會科、農村科。聯系大屯、望京、奧運村、來廣營、首都機場、東湖6個統計所。
季強:漢族,1959年2月生,北京市人,中共黨員,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統計師。
歷任朝陽區統計局商調隊副隊長、商調隊隊長、綜合科科長、總統計師,現任朝陽區統計局副局長。
負責數據質量和評估、年定報工作、經濟形勢分析,負責全區商業統計工作以及各類專項調查工作。擔任局隊新聞發言人。
分管商調隊、專項調查科。聯系高碑店、平房、常營、三間房、管庄、黑庄戶、豆各庄、王四營8個統計所。
黃英梅:漢族,1962年12月生,北京市人,群眾,大學學歷,統計師。
歷任朝陽區統計局經濟科副科長、經濟科科長,現任朝陽區經濟社會調查隊副隊長。
負責全區工業、能源統計工作,負責基本單位名錄庫維護管理工作。
分管能源工業科、數據中心。聯系酒仙橋、將台、東風、金盞、孫河、崔各庄、東壩7個統計所。
郭韶曄:漢族,1965年5月生,河北行唐人,中共黨員,大學畢業。
歷任解放軍某部排長、參謀、科長、副參謀長、市統計局副調研員。現任國家統計局朝陽調查隊副隊長。
負責統計法制建設,負責全區居民消費品和服務項目以及工業品、房地產、投資價格調查統計工作。
分管法規科、價格調查科。聯系雙井、勁松、潘家園、垡頭、南磨房、小紅門、十八里店7個統計所。
李妍:漢族,1976年11月生,河南鄭州人,群眾,大學學歷,經濟學學士。
歷任朝陽區招商中心幹部、信息調研科副科長、朝陽區投資促進局咨詢中心副主任、咨詢中心主任、投資服務科科長等職。現任朝陽區統計局副局長。
負責全區服務業統計工作,負責局隊信息化建設工作。
分管服務業科、計算機中心、婦委會。聯系香河園、和平街、安貞、亞運村、小關、太陽宮6個統計所。
崔曉利:漢族,1974年3月生,河北石家莊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經濟學學士。
歷任朝陽區統計局商調隊副隊長、商調隊隊長、CBD統計所所長,現任朝陽區統計局副局長。
負責CBD功能區區域調查、統計分析工作,負責全區金融業、勞動工資統計工作,負責全區城鎮、農村居民家庭收支情況調查統計工作。
分管CBD統計所、住戶科。聯系建外、朝外、呼家樓、三里屯、左家莊、麥子店、團結湖、六里屯、八里庄9個統計所。
高欣萍:漢族,1973年5月生,北京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學歷,統計師。
歷任朝陽區統計局科員、副科長、朝陽區三里屯街道辦事處主任助理(掛職)、朝陽區統計局經濟科科長。2013年7月,任朝陽區統計局總統計師。
協助李玉卉調研員管理管理科,側重統計宣傳工作。負責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統計工作。
分管經濟科。協助崔曉利副局長聯系建外、朝外、呼家樓、三里屯、左家莊、麥子店、團結湖、六里屯、八里庄9個統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