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gnuc編譯器

gnuc編譯器

發布時間: 2023-02-04 03:12:27

❶ 常見的c語言編譯器是什麼

目前最流行的C語言編譯器有以下幾種:

1、GNU Compiler Collection 或稱GCC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編譯器套件),是由 GNU 開發的編程語言編譯器。它是以GPL許可證所發行的自由軟體,也是 GNU計劃的關鍵部分。

GCC原本作為GNU操作系統的官方編譯器,現已被大多數類Unix操作系統(如linux、BSD、Mac OS X等)採納為標準的編譯器,GCC同樣適用於微軟的Windows。GCC是自由軟體過程發展中的著名例子,由自由軟體基金會以GPL協議發布。

2、Microsoft C 或稱 MS C

Microsoft C 是c語言的一種IDE(集成開發環境),常見的還有Microsoft Visual C++,Borland C++,Watcom C++ ,Borland C++ ,Borland C++ Builder,Borland C++ 3.1 for DOS,Watcom C++ 11.0 for DOS,GNU DJGPP C++ ,Lccwin32 C Compiler 3.1,High C,Turbo C等等......

3、Borland Turbo C 或稱 Turbo C

Turbo C是美國Borland公司的產品,Borland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軟體開發、研製的大公司。該公司相繼推出了一套 Turbo系列軟體, 如Turbo BASIC, Turbo Pascal, Turbo Prolog, 這些軟體很受用戶歡迎。

(1)gnuc編譯器擴展閱讀:

C編譯的整個過程很復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預處理階段在該階段主要完成對源代碼的預處理工作,主要包括對宏定義指令,頭文件包含指令,預定義指令和特殊字元的處理,如對宏定義的替換以及文件頭中所包含的文件中預定義代碼的替換等,總之這步主要完成一些替換工作,輸出是同源文件含義相同但內容不同的文件。

2、編譯、優化階段編譯就是將第一階段處理得到的文件通過詞法語法分析等轉換為匯編語言。優化包括對中間代碼的優化,如刪除公共表達式,循環優化等;和對目標代碼的生成進行的優化,如如何充分利用機器的寄存器存放有關變數的值,以減少內存訪問次數。

3、匯編階段將匯編語言翻譯成機器指令。

4、鏈接階段鏈接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將有關的目標文件連接起來,即將在一個文件中引用的符號同該符號在另外一個文件中的定義連接起來,使得所有的目標文件成為一個能夠被操作系統裝入執行的統一整體。

❷ GCC什麼意思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編譯器套裝)是一個用於linux系統下編程的編譯器。
GCC 原名為 GNU C 語言編譯器,因為它原本只能處理 C語言。GCC 很快地擴展,變得可處理 C++。之後也變得可處理 Fortran、Pascal、Objective-C、Java, 以及 Ada與其他語言。
呵呵,網路上寫得還算詳細,你看看吧~~

❸ GCC是什麼單位

GCC是一個用於linux系統下編程的編譯器。GCC又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英文縮寫。
概述: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編譯器套裝),是一套由 GNU 開發的編程語言編譯器。它是一套 GNU編譯器套裝
以 GPL 及 LGPL 許可證所發行的自由軟體,也是 GNU計劃的關鍵部分,亦是自由的類Unix及蘋果電腦 Mac OS X 操作系統的標准編譯器。 GCC 原名為 GNU C 語言編譯器,因為它原本只能處理 C語言。GCC 很快地擴展,變得可處理 C++。之後也變得可處理 Fortran、Pascal、Objective-C、Java, 以及 Ada與其他語言。
歷史:
GCC是由理查德·馬修·斯托曼在1985年開始的。他首先擴增一個舊有的編譯器,使它能編譯C,這個編譯器一開始是以Pastel語言所寫的。Pastel是一個不可移植的Pascal語言特殊版,這個編譯器也只能編譯Pastel語言。為了讓自由軟體有一個編譯器,後來此編譯器由斯托曼和Len Tower在1987年以C語言重寫並成為GNU專案的編譯器。GCC的建立者由自由軟體基金會直接管理。 在1997年,一群不滿GCC緩慢且封閉的創作環境者,組織了一個名為EGCS〈Experimental/Enhanced GNU Compiler System〉的專案,此專案匯整了數項實驗性的分支進入某個GCC專案的分支中。EGCS比起GCC的建構環境更有活力,且EGCS最終也在1999年四月成為GCC的官方版本。 GCC目前由世界各地不同的數個程序設計師小組維護。它是移植到中央處理器架構以及操作系統最多的編譯器。 由於GCC已成為GNU系統的官方編譯器(包括GNU/Linux家族),它也成為編譯與建立其他操作系統的主要編譯器,包括BSD家族、Mac OS X、NeXTSTEP與BeOS。 GCC通常是跨平台軟體的編譯器首選。有別於一般局限於特定系統與執行環境的編譯器,GCC在所有平台上都使用同一個前端處理程序,產生一樣的中介碼,因此此中介碼在各個其他平台上使用GCC編譯,有很大的機會可得到正確無誤的輸出程序。
結構:
GCC的外部介面長得像一個標準的Unix編譯器。使用者在命令列下鍵入gcc之程序名,以及一些命令參數,以便決定每個輸入檔案使用的個別語言編譯器,並為輸出程序碼使用適合此硬體平台的組合語言編譯器,並且選擇性地執行連結器以製造可執行的程序。 每個語言編譯器都是獨立程序,此程序可處理輸入的原始碼,並輸出組合語言碼。全部的語言編譯器都擁有共通的中介架構:一個前端解析符合此語言的原始碼,並產生一抽象語法樹,以及一翻譯此語法樹成為GCC的暫存器轉換語言〈RTL〉的後端。編譯器最佳化與靜態程序碼解析技術(例如FORTIFY_SOURCE,一個試圖發現緩沖區溢位〈buffer overflow〉的編譯器)在此階段應用於程序碼上。最後,適用於此硬體架構的組合語言程序碼以Jack Davidson與Chris Fraser發明的演算法產出。 幾乎全部的GCC都由C寫成,除了Ada前端大部分以Ada寫成。 前端介面 前端的功能在於產生一個可讓後端處理之語法樹。此語法解析器是手寫之遞回語法解析器。 直到最近,程序的語法樹結構尚無法與欲產出的處理器架構脫鉤。而語法樹的規則有時在不同的語言前端也不一樣,有些前端會提供它們特別的語法樹規則。 在2005年,兩種與語言脫鉤的新型態語法樹納入GCC中。它們稱為GENERIC與GIMPLE。語法解析變成產生與語言相關的暫時語法樹,再將它們轉成GENERIC。之後再使用"gimplifier"技術降低GENERIC的復雜結構,成為一較簡單的靜態唯一形式(Static Single Assignment form,SSA)基礎的GIMPLE形式。此形式是一個與語言和處理器架構脫鉤的全域最佳化通用語言,適用於大多數的現代編程語言。 中介介面 一般編譯器作者會將語法樹的最佳化放在前端,但其實此步驟並不看語言的種類而有不同,且不需要用到語法解析器。因此GCC作者們將此步驟歸入通稱為中介階段的部分里。此類的最佳化包括消解死碼、消解重復運算與全域數值重編碼等。許多最佳化技巧也正在實作中。 後端介面 GCC後端的行為因不同的前處理器宏和特定架構的功能而不同,例如不同的字元尺寸、呼叫方式與大小尾序等。後端介面的前半部利用這些訊息決定其RTL的生成形式,因此雖然GCC的RTL理論上不受處理器影響,但在此階段其抽象指令已被轉換成目標架構的格式。 GCC的最佳化技巧依其釋出版本而有很大不同,但都包含了標準的最佳化演算法,例如循環最佳化、執行緒跳躍、共通程序子句消減、指令排程等等。而RTL的最佳化由於可用的情形較少,且缺乏較高階的資訊,因此比較起近來增加的GIMPLE語法樹形式[2],便顯得比較不重要。 後端經由一重讀取步驟後,利用描述目標處理器的指令集時所取得的資訊,將抽象暫存器替換成處理器的真實暫存器。此階段非常復雜,因為它必須關照所有GCC可移植平台的處理器指令集的規格與技術細節。 後端的最後步驟相當公式化,僅僅將前一階段得到的組合語言碼藉由簡單的副函式轉換其暫存器與內存位置成相對應的機械碼。

❹ gcc是什麼

GCC是一個用於linux系統下編程的編譯器
是一個用於編程開發的自由編譯器。最初,GCC只是一個C語言編譯器,它是GNU C Compiler 的英文縮寫。隨著眾多自由開發者的加入和GCC自身的發展,如今的GCC已經是一個包含眾多語言的編譯器了。其中包括 C,C++,Ada,Object C和Java等。所以,GCC也由原來的GNU C Compiler變為GNU Compiler Collection。也就是 GNU編譯器家族的意思。當然,如今的GCC藉助於它的特性,具有了交叉編譯器的功能,即在一個平台下編譯另一個平台的代碼。

❺ 什麼是GCC編譯器

Linux系統下的Gcc(GNU C Compiler)是GNU推出的功能強大、性能優越的多平台編譯器,是GNU的代表作品之一。gcc是可以在多種硬體平台上編譯出可執行程序的超級編譯器,其執行效率與一般的編譯器相比平均效率要高20%~30%。
Gcc編譯器能將C、C++語言源程序、匯程式化序和目標程序編譯、連接成可執行文件,如果沒有給出可執行文件的名字,gcc將生成一個名為a.out的文件。在Linux系統中,可執行文件沒有統一的後綴,系統從文件的屬性來區分可執行文件和不可執行文件。而gcc則通過後綴來區別輸入文件的類別,下面我們來介紹gcc所遵循的部分約定規則。
.c為後綴的文件,C語言源代碼文件;
.a為後綴的文件,是由目標文件構成的檔案庫文件;
.C,.cc或.cxx 為後綴的文件,是C++源代碼文件;
.h為後綴的文件,是程序所包含的頭文件;
.i 為後綴的文件,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ii為後綴的文件,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m為後綴的文件,是Objective-C源代碼文件;
.o為後綴的文件,是編譯後的目標文件;
.s為後綴的文件,是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S為後綴的文件,是經過預編譯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Gcc的執行過程
雖然我們稱Gcc是C語言的編譯器,但使用gcc由C語言源代碼文件生成可執行文件的過程不僅僅是編譯的過程,而是要經歷四個相互關聯的步驟∶預處理(也稱預編譯,Preprocessing)、編譯(Compilation)、匯編(Assembly)和連接(Linking)。
命令gcc首先調用cpp進行預處理,在預處理過程中,對源代碼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預編譯語句(如宏定義define等)進行分析。接著調用cc1進行編譯,這個階段根據輸入文件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匯編過程是針對匯編語言的步驟,調用as進行工作,一般來講,.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和匯編、.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文件經過預編譯和匯編之後都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當所有的目標文件都生成之後,gcc就調用ld來完成最後的關鍵性工作,這個階段就是連接。在連接階段,所有的目標文件被安排在可執行程序中的恰當的位置,同時,該程序所調用到的庫函數也從各自所在的檔案庫中連到合適的地方。

Gcc的基本用法和選項
在使用Gcc編譯器的時候,我們必須給出一系列必要的調用參數和文件名稱。Gcc編譯器的調用參數大約有100多個,其中多數參數我們可能根本就用不到,這里只介紹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參數。
Gcc最基本的用法是∶gcc [options] [filenames]
其中options就是編譯器所需要的參數,filenames給出相關的文件名稱。
-c,只編譯,不連接成為可執行文件,編譯器只是由輸入的.c等源代碼文件生成.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通常用於編譯不包含主程序的子程序文件。
-o output_filename,確定輸出文件的名稱為output_filename,同時這個名稱不能和源文件同名。如果不給出這個選項,gcc就給出預設的可執行文件a.out。
-g,產生符號調試工具(GNU的gdb)所必要的符號資訊,要想對源代碼進行調試,我們就必須加入這個選項。
-O,對程序進行優化編譯、連接,採用這個選項,整個源代碼會在編譯、連接過程中進行優化處理,這樣產生的可執行文件的執行效率可以提高,但是,編譯、連接的速度就相應地要慢一些。
-O2,比-O更好的優化編譯、連接,當然整個編譯、連接過程會更慢。
-Idirname,將dirname所指出的目錄加入到程序頭文件目錄列表中,是在預編譯過程中使用的參數。C程序中的頭文件包含兩種情況∶
A)#include
B)#include 「myinc.h」
其中,A類使用尖括弧(< >),B類使用雙引號(「 」)。對於A類,預處理程序cpp在系統預設包含文件目錄(如/usr/include)中搜尋相應的文件,而對於B類,cpp在當前目錄中搜尋頭文件,這個選項的作用是告訴cpp,如果在當前目錄中沒有找到需要的文件,就到指定的dirname目錄中去尋找。在程序設計中,如果我們需要的這種包含文件分別分布在不同的目錄中,就需要逐個使用-I選項給出搜索路徑。
-Ldirname,將dirname所指出的目錄加入到程序函數檔案庫文件的目錄列表中,是在連接過程中使用的參數。在預設狀態下,連接程序ld在系統的預設路徑中(如/usr/lib)尋找所需要的檔案庫文件,這個選項告訴連接程序,首先到-L指定的目錄中去尋找,然後到系統預設路徑中尋找,如果函數庫存放在多個目錄下,就需要依次使用這個選項,給出相應的存放目錄。
-lname,在連接時,裝載名字為「libname.a」的函數庫,該函數庫位於系統預設的目錄或者由-L選項確定的目錄下。例如,-lm表示連接名為「libm.a」的數學函數庫。
上面我們簡要介紹了gcc編譯器最常用的功能和主要參數選項,更為詳盡的資料可以參看Linux系統的聯機幫助。
假定我們有一個程序名為test.c的C語言源代碼文件,要生成一個可執行文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
gcc test.c
這時,預編譯、編譯連接一次完成,生成一個系統預設的名為a.out的可執行文件,對於稍為復雜的情況,比如有多個源代碼文件、需要連接檔案庫或者有其他比較特別的要求,就要給定適當的調用選項參數。再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整個源代碼程序由兩個文件testmain.c 和testsub.c組成,程序中使用了系統提供的數學庫,同時希望給出的可執行文件為test,這時的編譯命令可以是∶
gcc testmain.c testsub.c □lm □o test
其中,-lm表示連接系統的數學庫libm.a。

Gcc的錯誤類型及對策
Gcc編譯器如果發現源程序中有錯誤,就無法繼續進行,也無法生成最終的可執行文件。為了便於修改,gcc給出錯誤資訊,我們必須對這些錯誤資訊逐個進行分析、處理,並修改相應的語言,才能保證源代碼的正確編譯連接。gcc給出的錯誤資訊一般可以分為四大類,下面我們分別討論其產生的原因和對策。

第一類∶C語法錯誤
錯誤資訊∶文件source.c中第n行有語法錯誤(syntex errror)。這種類型的錯誤,一般都是C語言的語法錯誤,應該仔細檢查源代碼文件中第n行及該行之前的程序,有時也需要對該文件所包含的頭文件進行檢查。有些情況下,一個很簡單的語法錯誤,gcc會給出一大堆錯誤,我們最主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其嚇倒,必要的時候再參考一下C語言的基本教材。
第二類∶頭文件錯誤
錯誤資訊∶找不到頭文件head.h(Can not find include file head.h)。這類錯誤是源代碼文件中的包含頭文件有問題,可能的原因有頭文件名錯誤、指定的頭文件所在目錄名錯誤等,也可能是錯誤地使用了雙引號和尖括弧。

第三類∶檔案庫錯誤
錯誤資訊∶連接程序找不到所需的函數庫,例如∶
ld: -l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這類錯誤是與目標文件相連接的函數庫有錯誤,可能的原因是函數庫名錯誤、指定的函數庫所在目錄名稱錯誤等,檢查的方法是使用find命令在可能的目錄中尋找相應的函數庫名,確定檔案庫及目錄的名稱並修改程序中及編譯選項中的名稱。
第四類∶未定義符號
錯誤資訊∶有未定義的符號(Undefined symbol)。這類錯誤是在連接過程中出現的,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使用者自己定義的函數或者全局變數所在源代碼文件,沒有被編譯、連接,或者乾脆還沒有定義,這需要使用者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源程序,給出全局變數或者函數的定義體;二是未定義的符號是一個標準的庫函數,在源程序中使用了該庫函數,而連接過程中還沒有給定相應的函數庫的名稱,或者是該檔案庫的目錄名稱有問題,這時需要使用檔案庫維護命令ar檢查我們需要的庫函數到底位於哪一個函數庫中,確定之後,修改gcc連接選項中的-l和-L項。
排除編譯、連接過程中的錯誤,應該說這只是程序設計中最簡單、最基本的一個步驟,可以說只是開了個頭。這個過程中的錯誤,只是我們在使用C語言描述一個演算法中所產生的錯誤,是比較容易排除的。我們寫一個程序,到編譯、連接通過為止,應該說剛剛開始,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是演算法設計有問題,說得更玄點是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不夠,還需要更加深入地測試、調試和修改。一個程序,稍為復雜的程序,往往要經過多次的編譯、連接和測試、修改。下面我們學習的程序維護、調試工具和版本維護就是在程序調試、測試過程中使用的,用來解決調測階段所出現的問題。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❻ gcc編譯器幾乎很難發現c語言中的語法錯誤嗎

1、使用gcc命令編譯c++程序遇到錯誤。
需要明確的是,gcc是可以編譯c++程序的。gcc,原名GNU C Compiler,最初是C語言的編譯器,但經過發展之後,它變成了一個可以支持C++、Fortran、Pascal、Objective-C、Java、Ada,以及Go與其他語言編譯的編譯器套件,其名稱也因此改為了GNU Compiler Collection。g++便是其中的一部分,用於處理c++語言。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直接使用g++命令來編譯c++程序,但直接使用gcc命令也可以編譯c++程序的,當然前提是安裝了g++(gcc-c++)模塊。gcc命令會根據源程序的後綴名來決定實際使用的編譯器,編譯過程與直接使用g++完全一樣,但是,鏈接過程有點不同。g++命令會自動給你加上c++標准庫的鏈接,但gcc命令卻不會給你自動加上,因些需要手動加上。例如如下的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std::cout << "Hello World!" << std::endl;
return 0;
}
使用gcc命令編譯會報undefined reference的錯誤,使用g++命令就不會,但是使用gcc命令加上stdc++的鏈接庫就可以成功編譯。所以,如果是編譯c++程序,最好還是使用g++命令編譯吧。

2、undefined reference to XXX的問題

這個問題應該說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了,通常情況下,這個問題是由於你使用了第三方的庫文件,卻沒有加上相應的庫的鏈接,導致編譯器找不到符號。這種情況也比較好解決,只要加上鏈接庫就可以了,具體命令有兩種寫法,一是使用-L和-l參數指定庫的路徑和庫名,其中,庫的文件名必須為libxxx.so或者libxxx.a的形式,其中的xxx就是庫名,跟在-l參數後面;第二種是直接寫上庫的文件名(相對路徑、絕對路徑都可以),這種寫些就是直接當這個庫文件是一個.o文件(目標文件)進行鏈接。

不過有時候,明明已經寫上了鏈接庫,可還是會有undefined reference的錯誤,這個候,可能就是鏈接順序的問題了。同樣是上述簡單的hello.cpp,我們使用gcc命令編譯(不用g++命令是因為它自動加了stdc++的鏈接庫,我們不好改順序)

可以看到,雖然加上了-lstdc++,但還是有undefined reference的錯誤。這是因為鏈接器在進行鏈接的時候,是從前往後找符號的。由於libstdc++.so庫中的的符號(std::cout,std::endl)是在hello.o(由hello.cpp編譯而來)中使用的,因此,當鏈接器從左至右拋描庫文件時,第一個碰到了stdc++庫,發現並沒有使用這個庫中的符號,於是就將這個庫給丟棄不用了,繼續往後鏈接hello.o的時候,發現了其中要使用一些符號,而這些符號是stdc++中的,而stdc++庫已經被鏈接器給扔了,所以就找不著了,就有了undefined reference。解決的方案也是兩個:一是按引用順序寫鏈接的目標文件的順序,如果是編譯可執行程序,就從包含main函數的.o文件開始寫,最基礎的庫寫在最右邊;二是加上-Wl,--as-needed參數,這個參數會將庫文件中加入NEED標識,而不管這個庫文件有沒有用到(也就是告訴鏈接器,那個暫時沒用到的庫先別扔了)。但是第二種方法好像對stdc++這個庫沒什麼作用,其他的第三方庫可以,具體原因是什麼還不太清楚,所以,最好寫編譯選項的時候,庫文件還是按引用順序寫吧。

❼ windows怎麼安裝gnu c編譯器

Windows安裝GNU編譯器使用makefile
一、下載安裝MinGW

下載後,運行程序:mingw-get-inst-20120426.exe,選擇download latest repository catalogues. 選擇編譯器是勾選C Compiler 與C++ Compiler,點擊next進行下載及安裝。

二、設置環境變數
右擊計算機->屬性->高級系統設置->環境變數,在系統變數中找到PATH,將MinGW安裝目錄里的bin文件夾的地址添加到PATH裡面,(注意:PATH里兩個目錄之間以英文的;隔開)。打開MinGW的安裝目錄,打開bin文件夾,將mingw32-make.exe重命名為make.exe。

三、測試GCC編譯
創建一下test.c,用記事本打開該文件,將以下內容復制到文件中。

[cpp] view plain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main(void){
printf("Hello, world!\n");
system("pause");
return 0;
}

打開命令提示符,更改目錄到test.c的位置,鍵入
gcc -o test.exe test.c
可生成test.exe可執行文件。
四、測試makefile
新建文件夾,在文件夾內創建max_num.c、max.h、max.c、makefile四個文件。
max_num.c內容如下:

[cpp] view plain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x.h"

int main(void)
{
printf("The bigger one of 3 and 5 is %d\n", max(3, 5));
system("pause");
return 0;
}

max.h內容如下:

[cpp] view plain
int max(int a, int b);

max.c內容如下:

[cpp] view plain
#include "max.h"

int max(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

makefile內容如下:

[html] view plain
max_num.exe: max_num.o max.o
gcc -o max_num.exe max_num.o max.o

max_num.o: max_num.c max.h
gcc -c max_num.c

max.o: max.c max.h
gcc -c max.c

注意所有含有gcc的行前面是一個製表符,而非若干空格。否則可能會保存,無法編譯。

打開命令提示符,更改目錄到新建的文件夾,鍵入make,可生成指定的應運程序。
測試完成。

❽ Linux操作系統中默認安裝的C語言編譯系統是

Linux操作系統中默認安裝的C語言編譯系統是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是Linux下最常用的C語言編譯器,是GNU項目中符合ANSI,C標準的編譯系統,能夠編譯用C、Object C等語言編寫的程序。

同時它可以通過不同的前端模塊來支持各種語言,如Java、Fortran、Pascal、Mola,3和Ada等。

C語言的標准

1.1 K,RC

1973年,Dennis M Ritchie設計和實現了C語言,從那以後使用者逐漸增加。

1978年,Kernighan 和 Ritchie 合著了《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這本書定義的C語言被稱為 K,RC 。

1.2 標准 C

隨著C語言使用日益廣泛,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人們迫切希望對C語言進行標准化。

第一個標准:C89

1983年,ANSI成立了一個委員會X3J11,對C語言進行標准化。

1989年,ANSI 批准了第一個C語言標准 X3,159-1989,並於1990年公布,被稱為 ANSIC、C89 或 C90。

1990年,這個標准又被批准為ISO標准:ISO,IEC 9899:1990 。

ANSIC標准被ISO採納,並且ISO發布的修訂版也被ANSI採納,因此ANSI標准和ISO標准實際上沒有技術區別。這些名稱的含義是相同的:ANSI C、ISO C、標准C。

1994年和1996年,ISO發布了兩個技術更正,更正了1990ISOC標准中的錯誤。

第二個標准:C94

1995年,ISO發布了1990ISOC標準的一個補充,稱為AMD1。擴充後的標准被稱為C94或C95。

第三個標准:C99

1999年,ISO發布了一個新版本的ISOC標准:ISO,IEC9899:1999,稱為C99。

2001年、2004年和2007年,ISO發布了三個技術更正,更正了1999ISOC標准中的錯誤。

第四個標准:C11

2011年,ISO發布了一個新版本的ISOC標准:ISO,IEC9899:2011,稱為C11。C11 是 C語言的最新標准。

1.3 GNUC

1984年,Richard Stallman 發起了GNU計劃,它的目標是開發一個完整且自由的Unix-like操作系統(GNU系統)。

GNU系統是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包括操作系統內核和各種工具軟體。各種GNU系統的變種(例如Redhat、Ubuntu等)已經被廣泛使用,它們使用的操作系統內核都是Linux。雖然這些系統經常被稱為Linux,但准確地說,它們是GNU/Linux系統。

GNU在編寫Linux時擴展了標准C,稱為GNUC。

GNU C的擴展詳見:Extensions to the C Language Family

GNU C也稱為Linux C,一般用於Linux上的開發,而標准C可以跨平台。

GNU C使用的編譯器是GCC。

❾ 什麼是GCC編譯器

Linux系統下的Gcc(GNU C Compiler)是GNU推出的功能強大、性能優越的多平台編譯器,是GNU的代表作品之一。gcc是可以在多種硬體平台上編譯出可執行程序的超級編譯器,其執行效率與一般的編譯器相比平均效率要高20%~30%。 Gcc編譯器能將C、C++語言源程序、匯程式化序和目標程序編譯、連接成可執行文件,如果沒有給出可執行文件的名字,gcc將生成一個名為a.out的文件。在Linux系統中,可執行文件沒有統一的後綴,系統從文件的屬性來區分可執行文件和不可執行文件。而gcc則通過後綴來區別輸入文件的類別,下面我們來介紹gcc所遵循的部分約定規則。 .c為後綴的文件,C語言源代碼文件; .a為後綴的文件,是由目標文件構成的檔案庫文件; .C,.cc或.cxx 為後綴的文件,是C++源代碼文件; .h為後綴的文件,是程序所包含的頭文件; .i 為後綴的文件,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ii為後綴的文件,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m為後綴的文件,是Objective-C源代碼文件; .o為後綴的文件,是編譯後的目標文件; .s為後綴的文件,是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S為後綴的文件,是經過預編譯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Gcc的執行過程 雖然我們稱Gcc是C語言的編譯器,但使用gcc由C語言源代碼文件生成可執行文件的過程不僅僅是編譯的過程,而是要經歷四個相互關聯的步驟∶預處理(也稱預編譯,Preprocessing)、編譯(Compilation)、匯編(Assembly)和連接(Linking)。 命令gcc首先調用cpp進行預處理,在預處理過程中,對源代碼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預編譯語句(如宏定義define等)進行分析。接著調用cc1進行編譯,這個階段根據輸入文件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匯編過程是針對匯編語言的步驟,調用as進行工作,一般來講,.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和匯編、.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文件經過預編譯和匯編之後都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當所有的目標文件都生成之後,gcc就調用ld來完成最後的關鍵性工作,這個階段就是連接。在連接階段,所有的目標文件被安排在可執行程序中的恰當的位置,同時,該程序所調用到的庫函數也從各自所在的檔案庫中連到合適的地方。 Gcc的基本用法和選項 在使用Gcc編譯器的時候,我們必須給出一系列必要的調用參數和文件名稱。Gcc編譯器的調用參數大約有100多個,其中多數參數我們可能根本就用不到,這里只介紹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參數。 Gcc最基本的用法是∶gcc [options] [filenames] 其中options就是編譯器所需要的參數,filenames給出相關的文件名稱。 -c,只編譯,不連接成為可執行文件,編譯器只是由輸入的.c等源代碼文件生成.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通常用於編譯不包含主程序的子程序文件。 -o output_filename,確定輸出文件的名稱為output_filename,同時這個名稱不能和源文件同名。如果不給出這個選項,gcc就給出預設的可執行文件a.out。 -g,產生符號調試工具(GNU的gdb)所必要的符號資訊,要想對源代碼進行調試,我們就必須加入這個選項。 -O,對程序進行優化編譯、連接,採用這個選項,整個源代碼會在編譯、連接過程中進行優化處理,這樣產生的可執行文件的執行效率可以提高,但是,編譯、連接的速度就相應地要慢一些。 -O2,比-O更好的優化編譯、連接,當然整個編譯、連接過程會更慢。 -Idirname,將dirname所指出的目錄加入到程序頭文件目錄列表中,是在預編譯過程中使用的參數。C程序中的頭文件包含兩種情況∶ A)#include B)#include 「myinc.h」 其中,A類使用尖括弧(< >),B類使用雙引號(「 」)。對於A類,預處理程序cpp在系統預設包含文件目錄(如/usr/include)中搜尋相應的文件,而對於B類,cpp在當前目錄中搜尋頭文件,這個選項的作用是告訴cpp,如果在當前目錄中沒有找到需要的文件,就到指定的dirname目錄中去尋找。在程序設計中,如果我們需要的這種包含文件分別分布在不同的目錄中

熱點內容
腳本宣傳片 發布:2024-05-02 05:56:26 瀏覽:568
有線投屏安卓手機如何設置 發布:2024-05-02 05:43:26 瀏覽:894
搶誠信紅包用什麼伺服器好 發布:2024-05-02 05:37:44 瀏覽:102
淘寶客源碼程序 發布:2024-05-02 05:34:46 瀏覽:812
大淘客cms源碼 發布:2024-05-02 05:33:12 瀏覽:445
matlab新建文件夾 發布:2024-05-02 05:14:19 瀏覽:717
看加密相冊 發布:2024-05-02 04:45:53 瀏覽:663
資源存儲在哪 發布:2024-05-02 04:23:28 瀏覽:169
如何猜對方qq密碼後幾位 發布:2024-05-02 03:46:59 瀏覽:403
php最後出現字元串 發布:2024-05-02 03:46:31 瀏覽: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