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VLIW架構處理器編譯器中興

VLIW架構處理器編譯器中興

發布時間: 2023-03-27 06:24:07

1. 伺服器選型的按處理器指令集架構

按照處理器指令集架構劃分,可以將伺服器分為CISC架構伺服器、RISC架構伺服器和VLIW架構伺服器三種。其中CISC即復雜指令系統計算機,該類型處理器主要以IA-32架構為主。RISC即精簡指令集計算機,該類型代表性產品為HP公司的PA-RISC、IBM公司的Power系列以及Sun公司的UltraSPARC系列。VLIW即超長指令集架構,其代表性產品為Intel IA-64和AMD X86-64系列。 主域控制器是網路、用戶和計算機的皮消管理中心,負責提供安全的網路工作環境。主域控制器不但響應用戶的登錄需求,而且在伺服器間同步和備份用戶帳號、WINS和DHCP資料庫等,另外,主域控制器還做DNS服務。系統瓶頸脊笑是網路燃野知子系統、內存。
內容比較多,自己網路去吧:「e-works伺服器選型」

2. 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

前情提要:「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俗語說的好: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為了擺脫昔日x86包袱而過度反動的IA-64,早在Intel公布指令集架構之際,就不乏來自外界的質疑,尤其同時擁有CISC大型主機(S/360體系,zSeries, System Z)和RISC效能王者(Power體系,pSeries, System P)的藍色巨人IBM,對IA-64的專業批評,事隔多年,通通一語成讖。

2000年的Microprocessor Forum,就上演了IBM與宣稱「非循序執行超純量處理器已經過時」的Intel/HP陣營,針鋒相對的強碰戲碼。IBM提出了2個重點,細節就在此不贅述了。

首先,程式碼體積過大:根據IBM內部的評估,VLIW的IA-64因編譯器不見得可以指令塞好塞滿、先天較長的指令編碼(3個指令128位元,一般RISC都固定為32位元)、引述執行、預測載入、缺乏基底偏移載入定址模式([base + disp],少了會增加多餘的位址計算,蠻蠢的),以及整數乘除法無法直接使用通用暫存器作運算元(這非常的愚蠢,後面會提)等諸多因素,IA-64的程式碼體積將是x86的4.8倍,經過最佳化後也高達3.7倍,筆者當年還聽過「8倍」的版本。

程式碼過肥的直接影響就是:IA-64指令集相容處理器需要更充裕的記憶體頻寬和更租粗大型化的快取記憶體,導致Itanium發展歷程屢創快取容量的世界紀錄。當然,這奠定了Intel日後在快取記憶體領域的技術優勢,但這也是事後諸葛的馬後炮了。

其次,為了追求最高指令平行化而生的大型化資料暫存器群,與伴隨而來的龐大執行運算單元,也不利於提升處理器時脈。也許科科會反問:時下超純量動態指令排程處理器的實體暫存器數量也沒比較少啊?近代GPU更是成千上萬,但「結構上可見」讓軟體雹型薯直接存取的資料暫存器,和用來「默默墊檔」的實體暫存器,復雜度完全是兩碼子事。

即使IBM也許基於身為潛在競爭對手的立場「酸」個幾句,但這也證明了藍色巨人對於指令集設計和高階處理器的認知,遠非當時的Intel和HP所能望其項背。最近因榮獲計算機工業最高榮譽圖靈獎(Turing Award)2位創源者造RISC一詞的計算機結構大師,在資訊科班學生爾孰能詳非讀不可的教科書中,就毫不留情的做出和IBM同樣的批判:Itanium只是時脈上不去的平庸整數運算處理器。

接著就是Intel自己那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蠢事了。按照常識,由大到小,「指令集架構(電腦的語言)」是戰略,「處理器微架構(執行語言的載具)」是作戰,「設計實作與製造」則是戰術,但Intel卻反過來,往往以「利於製造」作為思考的出發點,套句普魯士名將老毛奇的名言:「只要戰術成功,戰略可以讓步」,這也許就是Intel設計指令集的信念,所以x86指令集會如此的毫無道理可循,事後想想,好像也不會讓人感到驚訝。

Intel設計IA-64指令集干下的蠢事,保證讓各位科科看到瞠目結舌,事後有沒有亡羊補牢就不重要了。

IA-64的整數除法指令,竟然無法直接使用通用暫存器,而是必須先把數值傳遞到浮點暫存器,才能執行。誰能告訴我這是想幹嘛? IA-64的浮點除法指令,是透過乘積和指令(Multiply-Add,如A x B + C)進行倒數運算,為維持和x87 80位元浮點相同的精確度,浮點暫存器寬度增加到82位元。有沒有聽過因小失大這個成語? IA-64沒有自動加長資料長度的Sign-Extended載入指令,無法直接將32位元值載入至64位元的通用暫存器。但在x86的世界,早從「8086」就有這樣的指令了,拜託,相隔30年耶。 最後,就是前面提到的,IA-64欠缺基底偏移定址模式([base + disp]),進行資料載入與回存,需額外執行位址計算的指令,相對於定址模式太多太亂的x86,IA-64卻是極度精簡到連最該有的東西都不見,蠻納悶Intel研發團隊的決策動機是什麼,難道是用研究案的心態去做事嗎?

回過頭來,就算IA-64存在這些讓人滿臉黑直線的低級缺陷,爛到爆炸的x86指令集都可以存活下來了,那整體來說只會更好不會更壞的IA-64為何就不行?ㄨ

提醒各位科科,天底下任何史詩級的慘劇,都是天時地利人和交互核子反應的總和,而「人和」:Intel自身的內部管理和行銷策略,更是「功不可沒」,值得大書特書,成為計算機工業史上被撕掉的一頁。

看不過癮?還想繼續看說書的說下去?接著看下集吧!「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下)」

3. 微碼詳細資料大全

微碼 (英語:microcode),又稱 微指令 ,是在CISC結構下,運行一些功能復雜的指令時,所分解一系列相對簡單的指令。相關的概念最早在1947年開始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微碼
  • 外文名 :Microcode
  • 別稱 :微程式
簡介,微程式設計技術,指令集架構,指令集的分類,機器語言,復雜指令集,參見,

簡介

微指令 (英語:microcode),又稱 微碼 ,是在CISC結構下,運行一些功能復雜的指令時,所分解一系列相對簡單的指令。相關的概念最早在1947年開始出現。 微指令的作用是將機器指令與相關的電路實現分離,這樣一來機器指令可以更自由的進行設計與修改,而不用考慮到實際的電路架構。與其他方式比較起來,使用微指令架構可以在降低電路復雜度的同時,建構出復雜的多步驟機器指令。撰寫微指令一般稱為微程式設計(microprogramming),而特定架構下的處理器實做中微指令有時會稱為微程式(microprogram)。 現代的微指令通常由CPU工程師在設計階段編寫,並且存儲在唯讀記憶體(ROM, read-only-memory)或可程式邏輯數組(PLA,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中。然而有些機器會將微指令存儲在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或是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中。它通常對普通程式設計師甚至是匯編語言程式設計師來說是不可見的,也是無法修改的。與機器指令不同的是,機器指令必須在一系列不同的處理器之間維持兼容性,而微指令只設計成在特定的電路架構下運行,成為特定處理器設計的一部分。

微程擾物晌式設計技術

微程式設計技術,指的是用軟體技術來實現硬體設計的一種技術。

指令集架構

指令集架構 (英語: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縮寫為ISA),又稱 指令集 指令集體系 ,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與程式設計有關的部分,包含了基本數據類型,指令集,暫存器,定址模式,存儲體系,中斷,異常處理以及外部I/O。指令集架構包含一系列的opcode即操作碼(機器語言),以及由特定處理器執行的基本命令。 指令集體系與微架構(一套用於執行指令集的微處理器設計方法)不同。使用不同微架構的電腦可以共享一種指令集。例如,Intel的Pentium和AMD的AMD Athlon,兩者幾乎採用相同版本的x86指令集體系,但是兩者在內部設計上有本質的區別。 一些虛擬機器支持基於Smalltalk,Java虛擬機,微軟的公共語言運行時虛擬機所生成的位元組碼,他們的指令集體系將bytecode(位元組碼)從作為一般手段的代碼路徑翻譯成本地的機器語言,並通過解譯執行並不常用的代碼路徑,全美達以相同的方式開發了基於x86指令體系的VLIW處理器。

指令集的分類

復雜指令集計算機包含許多應用程式中很少使用的特定指令,由此產生的缺陷是指令長度不固定。精簡指令集計算機通過只執行在程式中經常使用的指令來簡化處理器的結構,而特殊操作則以子程式的方式實現,它們的特殊使用通過處理器額外的執行時間緩鋒來彌補。理論上的重要類型還包括最小指令集計算機與單指令集計算機,但都未用作商業處理器。另外一種衍生類型是超長指令字,處理器接受許多經過編碼的指令並通過檢索提取出一個螞哪指令字並執行。

機器語言

機器語言是由聲明和指令所組成的。在處理結構上,一個特定指令指明了以下幾個部分:
  • 用於算術運算,定址或者控制功能的特定暫存器;
  • 特定存儲空間的地址或偏移量;
  • 用於解譯操作碼的特定定址模式。
復雜的操作可以藉由將簡單的指令合並而達成,可以(在馮·諾依曼體系中)連續的執行,也可以藉控制流來執行指令。

復雜指令集

復雜指令集 (英文: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縮寫: CISC )是一種微處理器指令集架構,每個指令可執行若干低階操作,諸如從記憶體讀取、儲存、和計算操作,全部集於單一指令之中。與之相對的是精簡指令集。 復雜指令集的特點是指令數目多而復雜,每條指令字長並不相等,電腦必須加以判讀,並為此付出了性能的代價。 在精簡指令集處理器發跡以前,許多電腦架構嘗試跨越「語義鴻溝」──設計出藉由提供「高階」指令支援高階程式語言的指令集,諸如程式調用和返回,循環指令諸如「若非零則減量和分支」和復雜定址模式以允許數據結構和陣列存取以結合至單一指令。與復雜指令集相比,精簡指令集實現更容易,指令並行執行程度更好,編譯器的效率更高。 屬於復雜指令集的處理器有CDC 6600、System/360、VAX、PDP-11、Motorola 68000家族、x86等。

參見

  • 微架構
  • 計算機系統結構

4. 新HD8750M獨顯游戲本 宏碁E1-451G首測

【IT168 評測】在桌面台式機和DIY平台上,新一代GCN架構的AMD HD7000系列顯卡可以說風光無限,尤其是採用了28nm工藝後,產品的功耗大幅下降同時性能也有很大提升。當時很多網友都寄希望於能夠盡早拿到新架構的獨顯筆記本產品,但是一直沒有現身。今天我們IT168終於搶先一步拿弊缺到了這款產品,這是一款搭載了AMD最新架構移動版圖形核心HD8750M的產品,宏碁Aspire E1-451G。

▲新架構新性能 宏碁Aspire E1-451G評測
全新的顯示核心雖然AMD官方並未確認該產品是否支持雙顯卡交火,但編輯升級最新13.1版本的催化劑驅動後,發現依然可以通過雙顯卡交火技術與APU內置的融核單顯共同工作,從而進一步提升性能。下面我們在測試這款產品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全新的HD8000M系列獨顯核心的命名規則與參數。

▲新一代AMD Radeon HD 8000M系列獨顯
正如上圖所示,在移動端,AMD Radeon HD 8000M系列獨顯核芯今年的產品線更為豐富,總共7個型號(根據顯存會劃分11個小型號),GCN架構將全面覆蓋各級用戶群。最高型號是HD 8870M進一步擴展主流與高端市場,其單精度峰值運算能力突破992 GFLOPS,內置640個流處理器,圖形核心主頻高達725~775MHz,128位GDDR5顯存,將支持PCI-E3.0 x16的通道,實際顯存位寬高達72GB/s。
我們今天測試的這款HD8750M屬於主流性能級別的產品,它相比高端HD88xx系列將流處理的數量削減為了384個,相應的紋理單元,著色器都有所減小,但主頻還是很高的,620~775GHz,並且通過Boost技術可以到670~725MHz,配置了GDDR5顯存後,單精度浮點峰值運算能力可以到537-633 GFLOPS。從參數上來看,這款顯卡很有可能與Geforce GT640M同屬一個級別,將用於取代上代HD7690M XT,而且這個數據在後面我們也有驗證。

▲全新的HD 8750M獨顯核心
2012年的獨顯筆記本市場,AMD主流獨顯產品比較少,面對對手的28nm開普勒架構的GT640M、GT650M比較吃緊,即使後來我們看到有HD 7730M、HD7750M等主流產品出現,但可選的筆記本產品還是比較少。因此2013年全新的HD 8000M系列顯示核心就顯得意義非凡了,編輯比較看好GCN架構的產品,因為它工藝先進,功耗更低,更適合在移動平台使用,28nm良品率上來,也會使得成本得以更好控制。
小貼士:

▲AMD獨顯三大技術特點
GCN架構(AMD Graphics Core Next):全新架構建立了統一的虛擬緩存,將編譯器的吞吐性能進一步提升,而且該架構更具靈活性與可編程性,在硬體效率上更勝緩卜純一籌,全新的HD8800M與HD8700M系擾咐列GPU核心將提供對Windows8,DirectX11.1的支持,這代核心全部採用28nm工藝製造,進一步平衡了續航時間與性能。
Enro技術:AMD的智能管理技術,可以根據系統負載情況自動開啟關閉GPU模塊,保證系統有足夠性能的同時獲得更好的續航時間。
APP Acceleration:這項技術可以使GPU資源用於加速應用,可以實現一些諸如視頻防抖,畫質提升,去噪點等功能。同時HD8000M系列獨顯核心還可以用作網路流媒體,3D藍光,網頁瀏覽等應用的加速。
HD8750M 與HD 7750M是馬甲么?
實際上二者同屬於GCN架構,但並非馬甲。
全新的HD8000M系列圖形核心是GCN2.0架構?
目前我們拿到的產品並不是GCN2.0。
AMD最新GCN架構帶來新改變
一致性緩存,提升數據調用與共享的速率,提升性能降低功耗
過去,GPU內部核心通信需要程序員或者編譯著插入明確的同步指令,來將共享數據送回內存,這種設計雖然簡單,但是增加了共享數據和應用程序的開銷,效率不高。而GCN架構將打通核心之間的演算法溝通,將L2緩存數據格式統一,GPU各核心直接調用其中數據,比顯存共享數據更快。

▲緩存一致性架構
另外,GCN架構還在CPU與GPU之間引入了虛擬內存,簡化了CPU與獨顯之間的數據移動,CPU與GPU無縫共享一個單一地址空間,共享數據,而不用復制轉移。這對於提高效率,降低功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度並行的SIMD,GCN精簡架構,提高性能
早起的VLIW受限於編譯器的性能,寄存器埠沖突,硬體資源沒法充分利用,GCN架構中,採用了性能更高,更簡單的矢量寄存器,寄存器文件可以分成獨立的四個分區,矢量寄存器(vGPRs)含有64個通道,32bits位寬,相鄰組合起來,每個SIMD有vGPRs 64KB分區,這樣保證了帶寬,消除了埠沖突,這也使得硬體運算資源更加趨於飽和。

▲GCN計算單元
兩個新的指令:4x1 SAD和Quad SAD,提升GPU相關應用程序性能(比如視頻穩定技術SteadyVideo2.0)
兼具靈活性與可編程性,為加速異構應用帶來無限可能
全新架構不僅帶來了更強大的運算效率,同時在底層異構運算上也做了巨大的優化,相比過去,GPU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圖形中心,GCN架構將使得其具有高度的可編程性,使用更加靈活。AMD積累的CPU與GPU設計經驗,將二者優勢進一步融合。新產品可以通過DirectCompute、OpenCL、C ++ AMP等關鍵行業標准訪問GPU,進而加速了主流應用程序,最終將實現無縫異構計算。
整體來講,GCN架構在統一指令流、標量管線調度等功能上,以及真正的工作中提高了GPU利用率,實現更高性能。基於28nm工藝第一代GCN架構GPU,其每瓦性能和每平方毫米性能均比前代產品提升50%!
AMD最新HD8750M獨顯筆記本理論性能
當然,光看理論的參數和介紹還不足以證明新顯卡的實際效果,下面我們就來實際測試下搭載HD8750M這款主流獨顯的筆記本,宏碁Aspire E1-451G。機器就不多講了,3499元的E1-471G可是入門娛樂首選(也是銷量冠軍),只是這是一款搭載APU A8處理器的產品,外觀上稍有不同而已。
宏碁Aspire E1-451G

參數名稱參數規格
處理器
AMD四核 A8-4500M APU(1.9~2.8GHz)

晶元組
AMD Hudson-3L

內存

2×4GB DDR3-1600MHz

顯卡

AMD Radeon HD(7640G+8750M)雙顯卡交火

硬碟

500GB 5400轉

顯示屏
14英寸鏡面(解析度1366x768)

電池
規格
11V 48Wh

無線網卡

Atheros AR9485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有線網卡

Realtek RTL8168/8111 PCI-E Gigabit Ethernet Adapter

筆記本
尺寸/重量
342x245mm / 裸重2.25Kg

價格
3699元

總體上看,這款機器的配置屬於主流水平,E1的定位本身就不高,3699元比競品要便宜!HD 8750M應該會逐步取代了宏碁這一級別筆記本中服役數年之久的Geforce GT630M。實際上這次升級無論是對於AMD還是OEM廠商都是一次重新奪取市場的新機會。

▲新一代AMD A系列APU型號
A8-4500M擁有4個物理核心,TDP為35W,採用32nm製造工藝,擁有4MB 2級緩存,主頻1.9GHz,融合HD7640G顯卡
,具備256個Radeon核心,是AMD目前在筆記本里的中堅力量,我們今天的測試也是基於這款APU雙卡交火的成績。

▲Aspire E1-451G

京東已經開始全面鋪貨,看來這次沒有讓玩家等太久,開學季3500~4500元游戲本市場又有一場好戲看了。

▲Radeon HD 8750M GPU-Z截圖
最新版的GPU-Z已經可以正確識別這顆GPU,從上圖看,左側是HD 8750M,其內置了384個處理器單元,搭載的是GDDR3的2GB顯存,顯存位寬128Bit,核心頻率高達825MHz,位寬28.8GB/s,支持DirectX11.1/SM5.0。目前這款獨顯要想開啟雙顯卡交火需要安裝最新的催化劑13.1。

▲安裝最新催化劑 兩步開啟雙卡交火
雙顯卡對於性能的提升還是很有幫助的,我們進行了很多測試,在理論性能上3DMarkVantage與3DMark11成績都可以獲得一定幅度的提升。而在游戲中的提升則更為明顯。我們用單獨GPU進行Windows7的評分,默認圖形分數(Windows Aero桌面性能)只有5.6分,而進行雙顯卡交火後,該項目分數提升至6.8!

▲交火前後Windows7系統默認評分

▲3Dmark Vantage評分
3DMarkVantage用以反映GPU的圖形性能,這里我們啟用的Entry模式,從測試的成績可以看出雙卡交火後AMD Radeon HD(7640G+8750M)的性能達到了30601,這個成績已經介乎於Geforce GT650M與GT640M之間,通過進一步的優化,還有性能提升的餘地(後續GDDR5顯存版充滿期待)。

▲3DMark 11評分P2474
在DX11的測試中明顯AMD Radeon HD(7640G+8750M)的優勢被凸顯了出來,由於二者都已經支持DX11.1因此交火後的理論性能甚至超過了主流級別的GT650M。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游戲性能。
AMD最新HD8750M獨顯筆記本游戲測試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了宏碁E1-451G的真正實力,編輯印象深刻的是AMD Radeon HD(7640G+8750M)雙顯卡交火的情況下3Dmark11的成績略微超過了GT650M(大約5%的領先)。它的游戲實力又如何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下實測:

▲戰地3游戲測試
戰地3是去年我們經常測試的一款游戲,它採用了寒霜2引擎,是支持DX11特效的,因此更適合反應最新顯卡的性能。另外戰地3的多核優化比較好,也是個大廠商都喜歡測的標桿測試項目之一。我們針對AMD Radeon HD(7640G+8750M)雙顯卡交火平台進行了四檔畫質下的測試,發現1366x768解析度下宏碁E1-451G表現十分流暢,尤其我們開到高畫質後依然可以運行在35fps左右!AMD對於這款游戲的優化還是很到位的。

▲使命召喚8 現代戰爭3 游戲測試
使命召喚8是一款老游戲,但是經典的使命召喚系列還是很有代表性的,我們同樣在1366x768下進行了測試,並且與上代AMD主流產品HD 7690M XT進行了對比,應該說性能提升十分明顯,提升幅度甚至達到了20fps!您可以在任何畫質下流暢運行這款游戲。

▲上古卷軸5:天際 游戲測試
上古卷軸5天際,去年銷量最好的游戲之一,我們用多款配置產品進行對比,遺憾的是在這款游戲上AMD的性能表現不佳,這可能與驅動優化有關系,往往新產品在上市後還需要一定時間更新驅動。目前我們測試使用的版本是9.012,催化劑13.1(只有在13.1以後才能開啟雙顯卡交火)。

▲心靈殺手游戲測試
心靈殺手這款游戲對於GPU性能的要求比較高,AMD Radeon HD(7640G+8750M)雙顯卡交火後性能與i3+GT650M的性能差不多,性能正好介於GT640M與GT650M之間。喜歡玩這款游戲的朋友可以在中畫質下微調設置,已達到流暢運行的目的(1366x768)。

▲鬼泣5游戲測試
最新的大作,鬼泣5剛剛上市,作為最後一個項目,我們進行了視頻測試,實測游戲畫面非常流暢,1366x768解析度下最高畫質平均46fps左右,可完整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感。下面是游戲中激烈的游戲畫面,錄制環境是在1366x768解析度下,最高畫質。

▲體驗鬼泣5游戲視頻
AMD最新HD 8750M獨顯評測總結:實惠給力!
從筆記本的角度講,在談論一個筆記本的性能的時候一定會涉及到產品的價格,過去很多想買游戲本的朋友4K以下很難拿到稱心如意的產品。而今則完全不一樣了。就像我們今天測試的這款產品,宏碁Aspire E1-451G京東價僅3699元,而AMD Radeon HD(7640G+8750M)雙顯卡交火的性能正如您前面所看到的一樣,性能直擊目前主流市場的Geforce GT640M與GT650M獨顯產品。而價格有恰恰卡在3500~4500元這個黃金價位。

▲點擊購買:宏碁(acer)E1-451G-84504G50Mnkk

從測試方面來看,前面的HD8750M不僅在游戲性能上有看點,功耗和散熱上都表現不錯,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28nm工藝。另外我們通過AMD的催化劑面板可以實現開啟,關閉,雙顯卡的操作。我們可以讓系統智能的適應負載,自動切換獨顯,也可以關掉雙顯卡,關掉獨顯,甚至只用APU內置的HD 7640G。這樣多種使用方式,更加智能。編輯單拿獨顯玩了一晚上的魔獸世界,整機溫度不高,畫質也不錯。
今年AMD還將推出融合GCN架構獨顯核心的全新APU

▲2013年AMD處理器路線圖
今年除了新顯卡端發力外,AMD在今年的處理器端也有新品,前不久CES上AMD還公布了今年移動端新一代APU的相關訊息,包括Richland與Kaveri在內,新一代APU也會將製程升級到28nm,並且APU內部融合的獨顯核心也將升級為GCN架構,不難想像到那時主流游戲本的性能又會有一個大提升!

5. VLIW架構伺服器的伺服器解析

服神嫌務器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游咐手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它是網路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可用性計算機,它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磁帶、列印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路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表及數據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伺服器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簡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熱點內容
生女的演算法 發布:2025-07-18 08:17:54 瀏覽:644
加密硬碟推薦 發布:2025-07-18 08:11:22 瀏覽:944
oppo手機的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7-18 08:10:27 瀏覽:764
2匹壓縮機重 發布:2025-07-18 08:01:40 瀏覽:181
雲蟻物聯的雲存儲怎麼取消退款 發布:2025-07-18 08:01:39 瀏覽:486
訪問電腦版網頁 發布:2025-07-18 08:01:02 瀏覽:246
php集成軟體 發布:2025-07-18 07:54:36 瀏覽:143
華為密碼多少我忘記了告訴我 發布:2025-07-18 07:53:05 瀏覽:286
安卓怎麼上傳音樂到網易雲 發布:2025-07-18 07:22:22 瀏覽:375
c語言保存txt文件 發布:2025-07-18 07:01:27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