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兆伺服器搭建nas
① 自己家裡搭建NAS伺服器有什麼好方案
存儲空間不用說了,這是必須的。
1.跨平台文件共享,還有移動終端的訪問,比如:windows,mac,安卓和ios。這是為了方便文件讀取和分享,如果不支持跨平台的話畢竟有點不方便。
2.遠程訪問,相當於個人的雲存儲主機,在外面通過3g或者網路可以訪問到家裡的nas,進行文件的上傳,下載,以及管理。
基本上滿足這幾個要求,就可以被稱為最基本的家用nas了。
想達到要求也很簡單,家裡的網路支持,一台路由器,一台電腦。需要的軟體:freenas(網上都有下,免費的nas系統)
這樣組建nas功能很少,而且功耗大。後期維護成本高。如果要長期使用的話,成本不亞於買一台成品nas。首先從維護難度來講NAS其實巧碧旅也是一台繼承CPU的linux的電腦這句話沒錯,但是NAS的linux操作系統是嵌入在DOM盤里,所以無論從穩定性和防病毒性來說都是絕佳的,還有NAS採用的Linux系統是瘦系統,也就是說它剔除了用不到的功能來保證系統穩定性。
如果作為數據存儲的話,不需要定期升級與維護,簡單設定後就可以使用,而且NAS也自帶RAID功能,可以保證數據安全,而且數據備份功能做得非常完善,無論是近端備份(PC機備份至NAS)還是遠端備份(備份至遠端伺服器或NAS),都可以通過非常簡單的設定就可以完成,非常易於維護,即使不太懂計算機也可以完成維護。
數據安全非孝凳常重要,訪問許可權控制之類的NAS也做得非常好。成品NAS基本上是免維護的。
而且現在威聯通的nas功能很強大,例如,通過QNAP HD Station,可以讓威聯通nas成為令人驚喜的多媒體播放器。安裝免費的HD Station,並通過HDMI將NAS連接至大屏幕電視,就可以輕松擁有絕佳視覺體驗,享受眾多影片、音樂和照片,通過大屏幕上網,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遙控。享受高畫質影音慧梁。
② 818必選榜單:組件家庭NAS私有雲需要哪些設備
信息化時代,最重要的不僅是生命和財務, 科技 爆炸的時期,數據在二十一世紀所代表的價值將越來越高,NAS私有雲的打造也將變得更為重要。無論是家庭雲盤或企業雲盤,存儲於私有雲盤相比網路雲盤的優勢在於傳輸速度不受網路伺服器限制,不對外公開的同時還可以自定義安保模式,更加私密安全。搭建自己的NAS雲盤已經成為很多家庭和用戶的共同選擇,尤其對於企業來講,搭建自有的網路附屬存儲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考慮到一個4K解析度的視頻就在20G-50G甚至更高,未來一個大容量NAS將必不可少。
組建NAS私有雲並不難,從需求端來講,家庭NAS的組件更為簡單,一般只需要一台支持雲盤功能的路由器與硬碟即可完成,無論是影音 娛樂 或內容分享都可以輕松實現。而企業NAS的組建成本會相對較高,對於不僅需要硬碟容量更高、NAS設備的需求更需要穩定、安全。
NAS品牌推薦威聯通、群暉
熟悉NAS的朋友都知道,威聯通、群暉基本是行業中最好的兩個專業NAS廠商,雖然類似西數、鐵威馬甚至聯想等品牌都有相關NAS設備,但相對而言這兩個廠家的專業性更強,軟硬體匹配好,且系統可以在線自動升級,使用支援性高。相比很多廠家做一款產品後長時間無更新,無拓展比較,選擇這兩個品牌更放心。
頂級NAS:威聯通TVS-872XT
它是萬兆NAS,也是雷電3 NAS,擁有兩個PCIe Gen 3 插槽(第一個插槽已預裝 Thunderbolt 3 擴充卡),支持Nvme SSD、Nvidia顯卡與無線網卡的拓展。
處理器:第八代 Intel Core i5 8400T 六核心 1.7 GHz 處理器 (可提升至 3.3 GHz)。
內存:16 GB 存儲器 (8 GB x2),最大32 GB。
圖形處理器:Intel UHD Graphics 630。
快閃記憶條:5 GB (雙啟動 OS 保護)。
硬碟數量: 8 x 3.5英寸SATA硬碟。
這個配置是可以滿足玩家所有的需求,無論是流暢傳輸、播放和在線編輯 4K 影片及應付相關的工作負載都沒有問題,但是價格方面也是十分驚人,目前網上已開售,全套產品39070元。
家用經典:群暉DS220+
它具有與前代產品相同的總體外形尺寸,帶有兩個內部硬碟驅動器托架和一個可移動的前面板。陣容中仍然存在可熱插拔的設計,以及USB復制功能的專用按鈕。 除了外觀之外,Synology還通過今年的更新來通過一些內部升級來顯著提高其DS220 + NAS的性能。
傳輸速度顯著提高到225MB / s。具有兩個USB埠也是一個好處,因為一個埠可以用於Z-Wave或Zigbee記憶棒,而不必放棄快閃記憶體驅動器復制功能。因此,那些希望將Synology DS220 +用作智能家庭伺服器的用戶將不必犧牲NAS的其他優勢。
DS220+為雙盤位設計,升級為Intel Celeron J4025平台並搭配2GB DDR4內存(最大支持6GB內存),最大內部凈總儲存容量32TB。
根據群暉實驗室的數據,相較於前代產品,Drive文件索引速度提升17.2%,Moments照片索引速度提升19.6%,網頁伺服器PHP響應速度提升97%。除此之外,DS220+本次升級了到了雙網口,鏈路聚合與故障轉移都能輕松支持。
硬碟之選: 看 需下單
每種不同場景需求對於硬碟的要求也不同,對於企業來講,3.5英寸以T為單位的大容量硬碟是首選。而對於家庭來講普通的百元級2.5英寸機械硬碟足夠應對生活所需。在固態和機械硬碟方面,在此推薦商用3.5英寸機械硬碟優先,主要在於寬頻上傳速度有限的情況下,機械硬碟足夠應對目前的網路環境速度需求,同時機械硬碟故障後修復文件成功的概率比固態硬碟更大。家庭 娛樂 則可以選擇性價比高的SATA SSD硬碟即可,傳輸度快且更輕便,兼容性好。
西部數據紅盤Plus系列
西部數據在近日重整了自己的紅盤產品線,新推出了一檔完全採用CMR的所謂紅盤Plus,實際上就是將原本歸屬於紅盤系列中的CMR盤單獨拿出來放到Plus系列中了。
在重整產品線之後,新的紅盤有三種類型,最普通的就是基於SMR的無後綴盤,一共有2TB~6TB四種型號。原本有混用兩種記錄方式的2TB~6TB型號中的CMR版本轉移到了新的紅盤Plus產品線中,另外該產品線的容量覆蓋從1TB做到了14TB,還有一款2.5寸的型號。最後是紅盤Pro,該系列針對的是存儲業務較多,業務較大的客戶。Plus與Pro系列的區別點在於,Plus的紅盤轉速為5400RPM,而紅盤Pro是7200RPM的,後者將提供更強勁的綜合性能。
目前該系列價格暫時未定,但按照上一代普通版價格來看,2T版本的價格在500元以上,plus版本價格有可能接近600元左右。
希捷酷魚Q1系列
繼三星、西部數據、英特爾、美光、東芝等公司推出QLC顆粒SSD硬碟後,希捷正式進入QLC市場,推出酷魚Q1系列SATA硬碟。希捷酷魚Q1硬碟定位在入門級/低端市場。
希捷酷睿Q1硬碟定位在入門級/低端市場,SATA規格,7mm厚度, 有480GB及960GB兩種容量 。規格方面,酷魚Q1硬碟的讀取速度550MB/s,寫入速度500MB/s,隨機速度沒有公布,休眠功耗22/23毫瓦,平均負載功耗2.0/2.1瓦。
壽命方面, 希捷酷魚Q1硬碟的480GB、960GB的寫入壽命分別是110TBW、280TBW ,MTBF無故障時間180萬小時,質保3年。
希捷硬碟質量方面反響一向不錯,只是目前該系列的價格同比其它產品也更貴一些,目前480G產品價格在400元以上。
私人雲路由器不能少
私人雲的組建非常簡單,目前大多數路由器都可以通過外接硬碟實現遠程傳輸,且價格非常低廉。當然,如果你希望顯得更專業一些,也有很多私人雲網盤可以選擇,價格從200-2000元或者更高,都可以輕松滿足你的需求。
京東雲無線寶
這款路由器共有三個版本,分別是32G尊享版、64G加速版、128G尊享版。三個版本
除了存儲方案有所區別,其它硬體配置基本一樣,主IC型號為MT7621A+MT7603EN+MT7615N,雙核880Hz,支持AC雙頻、512MB RAM、支持802.11ac wave2協議、MU-MIMO技術、雙頻並發速度最高2100Mbps 。硬體配置很強悍,勝任大數據吞吐綽綽有餘。
京東雲無線寶的介面緊湊整齊,從左至右分別有一個USB2.0介面,一個千兆WAN口和兩個千兆LAN口,其中USB2.0介面主要用來外接存儲設備。
京東雲無線寶的設置方式和普通家用智能路由器相差無幾,配置成功後的無線寶可以通過「京東雲無線寶APP」進行全功能遠程管理。功能亮點有 游戲 加速、文件管理、離線下載。當外接存儲設備連接後,通過APP端打開該功能,可將移動存儲設備劃做本地網盤,比如用作網路攝像頭的NAS存儲盤。
目前該產品最貴的128G版本價格也僅為369元,不僅是路由器,也是網盤。
聯想個人雲T1
據官方介紹,聯想個人雲存儲T1號稱「永遠在線的個人雲」,可以讓你將手機、電腦、平板、攝像頭等設備中的數據隨時隨地自動備份或手動是上傳到個人雲上,且可隨時隨地的遠程高速訪問與分享。
聯想個人雲存儲T1內置雙硬碟插槽,最大支持10 T B存儲空間。外接存儲(個人雲伴侶或磁碟陣列等),可輕松擴展至128 TB空間。搭載64位四核CPU,主頻高達1.4GHz,高性能2GB DDR4內存,千兆網口和USB 3.0高速介面。官方稱,5分鍾輕松搭建家庭伺服器,僅需幾步即可完成配置,獨立空間與共享空間並存,滿足隱私與共享的協同。支持一鍵上傳,自動備份,智能分類,易操作。
聯想個人雲存儲T1還支持手機、微信自動備份,圖片、視頻、文檔、音頻都能自動保存。電腦文件隨時備份,防止數據丟失。可以將個人雲數據與網路網盤數據互傳,個人雲多客戶間可高速分享,上傳至網路網盤再分享,可給更多人分享。
③ 如何用萬兆網口nas使雙2.5g網口nas滿速
那要看你這兩條2.5G的網口有沒有做聚合,如果沒有聚合就只有2.5G,做了聚合可以達到5G。
④ 華為ws6500怎麼搭建nas私有雲
華為WS6500作為一款雙核的無線路由器,在設置上沿用了非常簡化的步驟。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設置華為WS6500路由器應該不難。接下來,家用路由器網來分享有關移動版華為WS6500這款路由器的設置步驟。
准備工具:
華為WS6500一台
智能手機一部(安卓為例)
1、華為WS6500線路連接
光纖入戶常見的線路連接方式:光貓千兆LAN口--網口華為WS6500---手機連接WiFi。
帶有盲插功能路由器組網拓撲
說明:
華為WS6500的網口不區分WAN口和LAN口,在實際使用的時候路由器會自動判斷哪個網口是WAN口,俗稱盲插功能。
2、連接華為WS6500的WiFi
打開手機的「設置」--「WLAN」,在WLAN列表中可以看到華為路由器的默認WiFi以「CMCC-XXX」開頭,且未加密,點擊連接上。
手機連接移動版路由器CMCC的WiFi
3、登錄華為WS6500設置界面
對於絕大多數手機來說,首次設置華為WS6500路由器,一點按照上一步連接了路由器的WiFi後,手機就會自動彈出設置頁面,如下圖,把「我已閱讀並同意」前面的對鉤選上,然後點擊「馬上體驗」。
華為路由器「馬上體驗」
補充說明:
如果連接WiFi後手機沒有自動彈出設置頁面,就打開手機的瀏覽器,在瀏覽器的地址欄輸入192.168.101.1打開設置頁面,再按照上面的操作。
4、設置上網方式
華為WS6500支持寬頻撥號、動態IP、靜態IP和無線中繼三種上網方式。路由器正常連線後,路由器的網口會自動判斷路由器的上網方式。
華為路由器自動檢測上網方式
如果判斷為寬頻撥號的模式,則按照如下圖所示,填寫寬頻上網帳號和密碼,填寫後在進行下一步。
填寫寬頻帳號和密碼-華為路由器
中國聯通/電信/移動三大運營商寬頻賬號密碼忘記了快速找回的辦法
如果判斷為二級路由模式,則會自動跳轉到下一步設置路由器的WiFi信息。
5、設置WiFi信息
接著上一步繼續設置路由器的WiFi名稱和密碼,並建議將WiFi密碼和登錄密碼設置相同,便於維護。
設置路由器的WiFi信息-華為路由器
選擇強信號模式-Wi-Fi穿牆模式
默認保持穿牆模式-華為路由器
6、完成華為WS6500設置
當出現如下圖所示,就表示華為WS6500完成了設置。手機再次搜索WiFi,搜到上一步設置的WiFi名稱並輸入對應的WiFi密碼。
⑤ 八盤位NAS上幾個硬碟能達到萬兆
1、主板:超微X10DRL-i
2、CPU:E5 2650L v3*2
2、內存:4*8g DDR4 REG ECC(SK Hynix HMA41GR7MFR8N-TF)
4*16g DDR4 REG ECC(Samsung M393A2G40DB0-CPB)
3、陣列卡:LSI 9208-8i IT模式(共有兩塊,只使用了一塊)
4、硬碟:8*日立HUS72302CLAR2000
5、電源:長城巨龍EPS1000DA
6、機箱:TT W200(對硬碟散熱使用了7把12cm風扇保證散熱)
軟體平台:
系統:Ubuntu Server 20.04.1 LTS
zfs陣列使用OpenZFS on linux v2.0.4
其餘raid陣列使用mdadm創建
測試腳本:
本次測試均使用script命令記錄測試結果
創建mdadm陣列使用如下腳本:
mdadm --create --verbose /dev/md1 -level=$level --raid-devices=$i --chunk=$chunk /dev/sd$j
其中$level與$chunk對應raid類型和chunk大小(條帶大小),$i和$j則因為有部分測試只使用4塊硬碟測試,使用md1因為操作系統安裝在由兩塊ssd(sda、sdb)以raid1組成的md0陣列上
創建文件系統,使用ext4文件系統:
mkdir -p /pool_0
yes | mkfs.ext4 -F /dev/md1
yes | mount -t ext4 /dev/md1 /pool_0
清理陣列:
mdadm --stop /dev/md1
mdadm --misc --zero-superblock /dev/sd$j
創建zfs陣列使用如下腳本:
zpool create pool_0 $raid-level /dev/sdc /dev/sdd /dev/sde /dev/sdf /dev/sdg /dev/sdh /dev/sdi /dev/sdj
或
zpool create pool_0 $raid-level /dev/sdc /dev/sdd /dev/sde /dev/sdf $raid-level /dev/sdg /dev/sdh /dev/sdi /dev/sdj
第二種方式用於組建如raidz0等跨越陣列時使用
因為zfs自動創建掛載點,故測試時直接使用默認掛載點測試
清理陣列:
zpool destroy pool_0
sgdisk --zap-all /dev/sd$j
測速命令:
dd if=/dev/zero of=/pool_0 bs=$bs count=10000
$bs為塊大小,分別測試了512,4k,8和1m下的速度
命令重復5次,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另外還進行了每塊硬碟單獨測速,同樣使用ext4文件系統
測試結果
各硬碟測試結果
雖然這批硬碟都是二手貼標盤,但是測試速度還是可以的,除了作為二手盤的一些毛病外(之後會提到)。
接下來是陣列速度的測試,以下測試中,以8塊硬碟或4塊硬碟使用mdadm創建了raid0,5,6,10和使用zfs創建raid z1,z2,z3,2*z1,strip(等於raid0),mirror+strip(等於raid10),分別測試了mdadm設置不同chunk大小對速度的影響(不帶chunk的則為zfs陣列),以及使用不同bs大小測試陣列在不同塊大小下速度表現。
陣列測速 block size = 512
這次測試設置的最小塊大小為512,此時速度受影響最大的是使用zfs創建的各個陣列,全部只有60m/s出頭的速度,而最高速度梯隊均被8盤raid0占據,但速度只有140-150,與單盤相比只有不到一倍的提升,迷惑的是chunk大小對應的速度順序十分混亂,幾乎無法總結出規律。
陣列測速 block size = 4k
4k速度領先的仍然是raid0,zfs的各個陣列排在中間,最低的則變成了4盤組的raid10,速度甚至低於單盤速度,可謂慘不忍睹,而我常用的raid5速度在350左右,只有不到2倍提升。
陣列測速 block size = 8k
8k速度比較有意思,raid0速度仍然占據前列,而zfs的速度明顯提升,尤其是raidz1*2和使用zfs創建的raid10,這兩個都是我曾經選擇過的方案(raid10使用了16盤)
陣列測速 block size = 1M
最終來到1M塊大小的測試,這次變化比較大,速度最高的是8盤使用zfs創建的raid0,速度達到了1100+,而實際上,我測試12盤速度時,這種方式創建的陣列速度可以到達1300+,而其餘成績幾乎沒有什麼出乎預料的地方,只有上面提到的zfs下raidz1*2和raid10的排名繼續上升
總結
說一下我的感覺,在做這次測試之前我也預料到測試結果就是如此慘淡,因為平時我使用情況便是桌面機和伺服器之間使用萬兆網卡相連,通過smb共享文件,不過文件性能實在不是很滿意,從桌面機的ssd拷貝文件到伺服器上速度只有400出頭,而且遇到大量零碎文件時響應相當慢,一直以來我便考慮是smb的問題還是磁碟性能就是這樣,這個測試說出了答案。
測試中,速度最快的無疑是raid0,只不過應該不會有人選擇,其餘比較有價值的選擇分別是raid5和2*raid z1,這兩個選項都有不錯的性能,也分別有1盤和2盤的冗餘,當初我選擇使用2t磁碟,便是考慮到在損壞1塊硬碟時,2t硬碟重組陣列還是相對安全的,基本上一天以內陣列就恢復同步,當然我更偏向使用zfs,尤其是我最開始選擇這套配置便是奔著freenas去的,而且raid z2和raid z3雖然性能不足,但是安全性絕對是更高的,只不過8盤位下,這兩個選擇明顯沒有優勢。
對於條帶大小,實在是認識有限,之前一直使用默認參數,而網路上沒有找到有用的資料,只能說是瞎子過河,用我自己的理解去測試,結果是無功而返。
後記
這個測試差不多在一個多月前做的,現在才發純粹因為懶癌犯了,第一次在b站發文章,文案啰嗦得把自己也難受到了,還是感謝能看到這里,之後也許還會總結一些我之前的經驗,我會多多努力。發文的時候我的配置已經做了一個大的調整,也乘著這次礦潮,把之前的設備賣了,還得了一筆不小的差價,而目前硬體漲價實在厲害,還好我在漲價前購入了一塊12t硬碟,跟之前用來冷備的另一塊12t硬碟組一起,現在數據暫且存在這兩塊硬碟上,對nas的進一步改造只能留在將來了。
說到之前設備的缺點,只能說現實總是事與願違,一開始我選擇2t sas做陣列,主要是幾方面,一是價格,二是容量,三是速度。最開始我的群暉nas上選擇了兩塊6t和兩塊3t硬碟分別組raid1,光是硬碟價格就接近四千,而nas價格是三千出頭。而換成自組的nas和二手硬碟,價格只要一半多點,還能擁有8盤位和萬兆網路,價格便是最大的優勢。而2t硬碟前面提到了,我認為這個容量還是比較適合陣列掉盤後重建的,成功率和速度都能預測得到,而有了盤位優勢,容量便不是問題。至於速度,相比4盤位,8盤位優勢理所當然是更大。
而實際上,二手硬碟由於質量參差不齊,有一些盤用了很久依然堅挺,而有一些在使用兩三個月內就會出現問題,導致其成了消耗品,而為了安全性,我把盤位一步步提高,曾試過12盤和16盤,做了更高級別的raid如raidz3和2*raidz2,而代價是性能不升反降,而且一個大問題暴露出來了,這些硬碟本來功耗就不小,而我使用的環境沒有機房那樣的穩定溫度,導致硬碟發熱嚴重,而且電費也猛然飆升,最終只能下決定放棄,也意識到這個方案在我目前情況下不可行。
在測試結束後,我意識到這次測試並不太嚴謹,首先我只測試了寫入速度沒有測試讀取速度,原因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測試方法,在某些測試中,會因為緩存原因導致測出的速度發生明顯錯誤,而我測試的數據也沒有與其他人對比過,實際這個速度是否合格純粹是我個人的主觀判斷。並且,在創建文件系統時,我並沒有注意到有block的參數,而在後來發現這個參數也許會影響到結果。最後一個大問題是,在測試前後我都對硬碟進行過壞道測試,結果發現sdh盤,也就是那塊型號不同的,實際上是同型號的HP貼標盤,在測試後出現了三個連續壞道,而由於第二次壞道測試是在我轉讓硬碟前做最後測試時發現的,不確定壞道是否在此過程中出現,所以這次的測試,只能以極其不嚴謹的標志定義,在將來我有機會再次測試時,定要以嚴謹為首要,以彌補這次的遺憾。
⑥ 組建萬兆nas硬碟用ssd還是nvme
組建萬兆nas硬碟用ssd。
上PCIe+NVMe的固態硬碟則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PCIe通道數不足。大部分NAS都是帶灶滾採用的低功耗x86平台,PCIe Lane數非常有限,辯孝無法支持同時運行多塊PCIe固態硬碟的帶寬需求。
第二個問題是網路瓶頸。目前大部分高端桌面電腦都只配備了千兆網卡(1000Mbps有線網卡以及1733Mbps無線網卡),僅極少數配備了2.5Gbps甚至5Gbps、10Gbps有線網卡,所以網路仍然是一大瓶頸。
注意
即便是CoffeeLake-S的旗艦平台(如Z390、C246晶元組),也只有16+24條PCIe 3.0通道。
要命的是,其中24條來自蠢余PCH,也就是到CPU的帶寬仍受限於DMI 3.0匯流排的8GT/s(就是PCIe 3.0,一共四條,忽略128b/130b校驗位計算,理論速度約為4GB/s)。
至於CPU提供的16條PCIe也不好利用,因為默認的拆分策略只有1x16, 2x8, 1x8+2x4這幾種,還得額外配備PCIe拆分晶元才能實現4x4甚至是8x2這樣的分配方式。
⑦ 搭建家用nas很繁瑣嗎大家都是怎麼搭建的
路由器有usb介面知燃數的搭首話 直接開啟smba共享即可實現nas中的文件備份和共享功能.
現在運營商網管也附帶usb存儲了,在網管的usb介面插入存儲設備(U盤或者移動硬碟) 網關設置頁面開啟共享,即可段散完成文件共享,NAS的大部分功能即可實現.
⑧ NAS伺服器的搭建--硬體篇
現在主流的硬體伺服器方案,有以下幾種方案:
群暉的機器對我而言太貴了,HP gen8勉強夠用,但是考慮到他的拓展性,還是選擇自己組裝一台機器。
NAS伺服器不同於一般的機器,它有以下特點:
綜合以上的特點,參考以上特點,選擇自己想要的配置即可。
關於硬體的選擇,別人已經說得很詳細了,我就不在啰嗦,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我的配置:
關於硬碟
硬碟需要單獨拿出來說,一般建議買一塊固態硬碟作為系統盤,大部分時間是沒有數據操作的,這時機械硬碟可以休眠,單獨使用固態硬碟即可。
數據盤,也就是機械硬碟,在買的時候需要注意一點:
不要買同一品牌、同一批次的硬碟 ,因為在同樣的環境下,同一品牌同一批次的硬碟,可能會同時壞!
⑨ 校園內網如何搭建nas
校園內網搭建nas方法及要求如下:
首先你要確認你們學校的供電情況,晚上會斷電那種的學校,每天NAS都會斷電一次對硬碟可是個不小的體驗。
如果能24小時供電,那麼恭喜,可以往下看了。
首先一般來說在學校放NAS實在是不明智的選擇,如果一定要,那麼首先你需要一個路由器,不需要太高端的,普通的就行,但是要看學校是否開啟了除了PPPoE認證以外的認證(比如銳捷等IEEE 802.1X認證),如果開了,就需要找能用撥號器的路由器了,這里不展開。
假定你前面都搞定了,就只需要將路由器連上網,配置好用戶名密碼,然後將NAS的網口和路由器的LAN口連接起來,開機。
在同一個路由器下的電腦就可以訪問到NAS了,在系統設置裡面有內網穿透功能。
假定你用的是群暉,那麼就打開ConnectID功能,配置好你想要的ConnectID。
OK,只要路由器開著,網沒斷,你就可以通過ConnectID訪問NAS了。
但是學校一般沒有公網IP,就算有也不可能每個宿舍一個公網IP,而且運營商還屏蔽了SAMBA的埠,所以基本不太可能用SAMBA的方式來訪問了。
就用WEB頁面也相關APP試用一下吧。
NAS簡介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屬存儲)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
它以數據為中心,將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徹底分離,集中管理數據,從而釋放帶寬、提高性能、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投資。其成本遠遠低於使用伺服器存儲,而效率卻遠遠高於後者。目前國際著名的NAS企業有Netapp、EMC、OUO等。
NAS解決方案通常配置為作為文件服務的設備,由工作站或伺服器通過網路協議(如TCP/IP)和應用程序(如網路文件系統NFS或者通用Internet文件系統CIFS)來進行文件訪問。大多數NAS連接在工作站客戶機和NAS文件共享設備之間進行。這些連接依賴於企業的網路基礎設施來正常運行。
為了提高系統性能和不間斷的用戶訪問,NAS採用了專業化的操作系統用於網路文件的訪問,這些操作系統既支持標準的文件訪問,也支持相應的網路協議,因此NAS技術能夠滿足特定的用戶需求。
例如當某些企業需要應付快速數據增長的問題,或者是解決相互獨立的工作環境所帶來的系統限制時,可以採用新一代NAS技術,利用集中化的網路文件訪問機制和共享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達到減少系統管理成本,提高數據備份和恢復功能的目的。
⑩ 如何在伺服器上實現nas
存放不同的數據
由於NAS網關加入了對iSCSI協議的支持,許多企業紛紛選擇它來完成文件級別或數據塊級別的傳輸服務;另外,它還能夠動態地為後端存儲陣列上的數據重新進行分類,優化了新舊數據的性能。實現對異構系統的支持,已經成為NAS網關供應商們的發展方向,隨著它們的產品獲得越來越多的磁碟陣列製造商的認證測試,用戶再也不用局限於一家廠商生產的磁碟陣列產品了。而且,越來越多的供應商現在也陸續增加了對多層存儲及各類策略管理工具的支持功能,使得不同存儲層之間的數據遷移過程變得更加透明化。鑒於市面上的NAS網關產品的品牌和型號挺多挺雜的,建議用戶們在選購時,評估產品性能一定要分清主次,務必包含以下關鍵配置和性能:
用於連接伺服器的乙太網埠
支持NFS協議和CIFS協議
支持多層存儲
可依照用戶制定的策略來管理數據
具備諸如快照復制、建立鏡像之類的高級存儲管理功能
除此之外,結合企業未來的發展需求,可將下列性能指標也列入評估范圍內:
支持iSCSI技術
可將NAS網關與外部存儲陣列連接在一起的光纖埠
可支持不同品牌的磁碟陣列
可動態地配置和擴展卷和文件共享的資源
對後端磁碟陣列上的數據重新進行分類
與遠程站點共享文件
支持全局命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