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測量伺服器抖動
1. 如何測試激光器脈沖抖動
直接時序探測與時序延遲測量。
測試激滑友逗光器脈沖抖動常用測量方法直接時序探測與時序延遲測量。其中,直接時序探測採用光電告培轉換方式,輸出射頻波段脈沖重復頻率信號。
時序探測與時序延遲測量,此方法測量精度為ps量級,主要受限於光電轉換過程中的附加雜訊及譜分析儀的探測極限,其極大地限制相信賣位雜訊譜的雜訊底。時序延遲測量方法採用光學脈沖相關方式,可將測量精度提升至fs量級。
2. wⅰndow11電腦哪裡可以查看寬頻抖動
wⅰndow11電腦哪裡可以查看寬頻抖動陵沒州
如何在Windows11上查看 WiFi 或以太察岩網狀態和屬性
Windows11上的設置應用程序現在顯示網路適配器實時狀態和屬性信息,以及如何訪問數據。
雖然您已經能夠查看 網路適配器使用設置應用程序的屬性,在Windows11上,網路設置包括一個新部分,允許您從高級設置頁面查看更多信息。例如,媒體狀態、發送和接收的位元組數、鏈接速度和實時持續時間。
如何在Windows11上查看 WiFi 或乙太網狀態和屬性
此外,通過屬性設置,您可以全面了解 TCP/IP 地址信息,包括 DNS 設置、IPv4 和 IPv6 地址、MAC 地址、製造商信息和驅動程序版本。
在本指南中,您將了解在 Windows11上查看網路適配器狀態和屬性的步驟。
在 Windows11上查看網路適配器狀態和屬性
要使用 Windows11設置查看 WiFi 或乙太網適配器狀態和屬性,請使用以下步驟:
1. 在 Windows11上打開設置。
2. 單擊網路和互聯網。
3. 單擊右側的高級網路設置選項卡。
4. 在「網路適配器」部分下,單擊要查看其信息的WiFi或乙太網適配器。
5. 查看 Windows11網路適配器的當前狀態,包括媒體狀態、發送和接收的位元組數、鏈接速度和持續時間。
6. 單擊查看其他屬性選項。
7. 查看 Windows11網路適配器的完整 TCP/IP 地址信息,包括 DNS 設置、IPv4 和 IPv6 地址、MAC 地址、製造商信息和驅動尺蔽程序版本。
快速說明:在此部分中,您可以編輯或復制 WiFi 或乙太網適配器屬性。
完成這些步驟後,您將對 Windows11上的網路適配器設置有更好的了解。
3. 什麼是網路抖動
網路抖動是指網路發生擁塞的情況下,排隊產生的延遲會影響端到端的延遲,並導致通過同一連接傳輸的分組延遲各不相同,而抖動就是用來描述這樣一延遲變含絕化的程度,一般網路抖動談虧姿值指的是網路通信中延遲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網路抖動值越小說明網路質量越穩定。
舉例說明,假設A網路最大延遲是15毫秒,最小延遲為5毫秒,那麼網路抖動值是10毫秒(這個說法並不是完全准確,只是給你空銷作為大概的簡單參考)。
圖片來源:陌上兮月
4. 如何在Windows伺服器做性能測試
一、遠程連接到Windows伺服器,使用windows系統自帶工具進行收集性能數據
1、Windows伺服器中自帶的性能監控工具叫做Performance Monitor,在開始-運行中輸入『Perfmon.msc』,然後回車即可運行。通過界面,控制面板所有控制面板項管理工具性能監視器也能打開
5、用EXCEL將數據轉換為折線圖,並分析性能情況
二、分析性能情況
(1)內存泄露判斷
●虛擬內存位元組數(VirtualBytes)應該遠大於工作集位元組數(Workingset),如果兩者變化規律相反,比如說工作集增長較快,虛擬內存增長較少,則可能說明出現了內存泄露的情況。
●對於Workingset、Private Bytes、Availablebytes這些計數器,如果在測試期間內數值持續增長,而且測試停止後位置在高水平,則也說明存在內存泄露。
●Windows資源監控中,如果ProcessPrivateBytes計數器和ProcessWorkingSet計數器的值在長時間內持續升高,同時MemoryAvailable
bytes計數器的值持續降低,則很可能存在內存泄漏。
(2)CPU使用情況
●一般平均不要超過70%,最大不要超過90%(好:70% 、壞:85%、 很差:90%)
(3)tps(每秒處理事務的數量,在SOAPUI中進行統計)
●一般在10-100,不同應用程序具體值不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幾個常用參數的參考值:CPU:% ProcessorTime:表示CPU的使用率,如果值大於80表示CPU的處理調度能力偏低。硬碟:% DiskTime:表示硬碟的I/O操作的頻率(繁忙時間),如果值大於80表示硬碟I/O調度能力偏低。Average Disk QueueLength:表示硬碟I/O操作等待隊列的長度,如果值大於2表示硬碟I/O調度能力偏低。內存Pages/Sec:表示系統對虛擬內存每秒鍾的訪問次數,如果值大於20表示有內存方面的問題。(有可能是物理內存偏低,也有可能是虛擬內存沒有配置正確。一般情況下虛擬內存應為物理內存的1.5-2倍)CommittedBytesandAvailable Bytes:CommittedBytes表示虛擬內存的大小,Available Bytes表示剩餘可用內存的大小。正常情況下,Available Bytes減少,pages(頁面數)應該增加,提供頁面交換。<br>如果Available Bytes的值很小表示物理內存偏低。當關閉一些應用以後,CommittedBytes應該減少,Available Bytes應該增加。因為關閉的進程釋放了之前佔用的內存資源。如果相應的值沒有發生變化,那麼該進程就可能造成了內存泄漏。Cache Bytes:表示系統緩存的大小。如果值大於4M表示物理內存偏低。
三、關於計數器的選擇
perfmon的計數器主要分四種:處理器性能計數器、內存性能計數器、磁碟性能計數器以及網路性能計數器。
以下為監控伺服器常用的計數器:
常用的性能對象與指標
性能對象
計數器
提供的信息
Processor
% Idle Time
% Idle Time 是處理器在采樣期間空閑的時間的百分比
Processor
% Processor Time
% Processor Time 指處理器用來執行非閑置線程時間的百分比。計算方法是,測量範例間隔內非閑置線程活動的時間,用範例間隔減去該值。這個計數器是處理器活動的主要說明器,顯示在範例間隔時所觀察的繁忙時間平均百分比。
Processor
% User Time
% User Time 指處理器處於用戶模式的時間百分比。用戶模式是為應用程序、環境分系統和整數分系統設計的有限處理模式。
Memory
Available Bytes
Available Bytes顯示出當前空閑的物理內存總量。當這個數值變小時,Windows開始頻繁地調用磁碟頁面文件。如果這個數值很小,例如小於5 MB,系統會將大部分時間消耗在操作頁面文件上。
Memory
% Committed Bytes in Use
% Committed Bytes In Use 是 Memory: Committed Bytes 與Memory: Commit Limit之間的比值。(Committed memory指如果需要寫入磁碟時已在分頁文件中保留空間的處於使用中的物理內存。Commit Limit是由分頁文件的大小而決定的。如果擴大了分頁文件,該比例就會減小)。這個計數器只顯示當前百分比;而不是一個平均值。
Memory
Page Faults/sec
Page Faults/sec是指處理器處理錯誤頁的綜合速率。用錯誤頁數/秒來計算。當處理器請求一個不在其工作集(在物理內存中的空間)內的代碼或數據時出現的頁錯誤。這個計數器包括硬錯誤(那些需要磁碟訪問的)和軟錯誤(在物理內存的其它地方找到的錯誤頁)。許多處理器可以在有大量軟錯誤的情況下繼續操作。但是,硬錯誤可以導致明顯的拖延。這個計數器顯示用上兩個實例中觀察到的值之間的差除以實例間隔的持續時間所得的值。
Network Interface
Bytes Total/sec
Bytes Total/sec是發送和接收位元組的速率,包括幀字元在內。
Network Interface
Packets/sec
Packets/sec為發送和接收數據包的速率。
Physical Disk
% Busy Time
% Busy Time指磁碟驅動器忙於為讀或寫入請求提供服務所用的時間的百分比。
Physical Disk
Avg. Disk Queue Length
Avg. Disk Queue Length 指讀取和寫入請求(為所選磁碟在實例間隔中列隊的)的平均數。
Physical Disk
Current Disk Queue Length
Current Disk Queue Length指在收集操作數據時在磁碟上未完成的請求的數目。它包括在快照內存時正在為其提供服務中的請求。這是一個即時長度而非一定間隔時間的平均值。多主軸磁碟設備可以一次有多個請求操作,但是其它同時發生的請求為等候服務。這個計數器可能會反映一個暫時的高或低的列隊長度,但是如果在磁碟驅動器存在持續負載,可能值會總是很高。請求等待時間與這個列隊的長度減去磁碟上的主軸成正比。這個差值應小於2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Logical
Disk
% Free Space
% Free Space 是所選定的邏輯磁碟驅動器上總的可用空閑空間的百分比。
Logical
Disk
Free Megabytes
可用的 MB 顯示磁碟驅動器上尚未分配的空間。
以下為監控進程常用的計數器:
Process對象的主要指標
性能對象
計數器
提供的信息
Process
% Privileged Time
% Privileged Time 是在特權模式下處理線程執行代碼所花時間的百分比。當調用 Windows 系統服務時,此服務經常在特權模式運行,以便獲取對系統專有數據的訪問。在用戶模式執行的線程無法訪問這些數據。對系統的調用可以是直接的(explicit)或間接的(implicit),例如頁面錯誤或間隔。
Process
% Processor Time
% Processor Time 是所有進程線程使用處理器執行指令所花的時間百分比。指令是計算機執行的基礎單位。線程是執行指令的對象,進程是程序運行時創建的對象。此計數包括處理某些硬體間隔和陷阱條件所執行的代碼。
Process
% User Time
% User Time 指處理線程用於執行使用用戶模式的代碼的時間的百分比。應用程序、環境分系統和集合分系統是以用戶模式執行的。Windows 的可執行程序、內核和設備驅動程序不會被以用戶模式執行的代碼損壞。
Process
Creating Process ID value
Creating Process ID value 指創建該進程的父進程號。
Process
Elapsed Time
該進程運行的總時間(用秒計算)。
Process
Handle Count
由這個處理現在打開的句柄總數。這個數字等於這個處理中每個線程當前打開的句柄的總數。
Process
ID Process
ID Process 指這個處理的特別的識別符。ID Process 號可重復使用,所以這些 ID Process 號只能在一個處理的壽命期內識別那個處理。
Process
IO Data Bytes/sec
處理從 I/O 操作讀取/寫入位元組的速度。這個計數器為所有由本處理產生的包括文件、網路和設備 I/O 的活動計數。
Process
IO Data Operations/sec
本處理進行讀取/寫入 I/O 操作的速率。這個計數器為所有由本處理產生的包括文件、網路和設備 I/O 的活動計數。
Process
IO Other Bytes/sec
處理給不包括數據的 I/O 操作(如控制操作)位元組的速率。這個計數器為所有由本處理產生的包括文件、網路和設備 I/O 的活動計數。
Process
IO Other Operations/sec
本處理進行非讀取/寫入 I/O 操作的速率。例如,控制性能。這個計數器為所有由本處理產生的包括文件、網路和設備 I/O 的活動計數。
Process
IO Read Bytes/sec
處理從 I/O 操作讀取位元組的速度。這個計數器為所有由本處理產生的包括文件、網路和設備 I/O 的活動計數。
Process
IO Read Operations/sec
本處理進行讀取 I/O 操作的速率。這個計數器為所有由本處理產生的包括文件、網路和設備 I/O 的活動計數。
Process
IO Write Bytes/sec
處理從 I/O 操作寫入位元組的速度。這個計數器為所有由本處理產生的包括文件、網路和設備。
Process
IO Write Operations/sec
本處理進行寫入 I/O 操作的速率。這個計數器為所有由本處理產生的包括文件、網路和設備 I/O 的活動計數。
Process
Page Faults/sec
Page Faults/sec 指在這個進程中執行線程造成的頁面錯誤出現的速度。當線程引用了不在主內存工作集中的虛擬內存頁即會出現 Page Fault。如果它在備用表中(即已經在主內存中)或另一個共享頁的處理正在使用它,就會引起無法從磁碟中獲取頁。
Process
Page File Bytes
Page File Bytes 指這個處理在 Paging file 中使用的最大位元組數。Paging File 用於存儲不包含在其他文件中的由處理使用的內存頁。Paging File 由所有處理共享,並且 Paging File 空間不足會防止其他處理分配內存。
Process
Page File Bytes Peak
Page File Bytes Peak 指這個處理在 Paging files 中使用的最大數量的位元組。
Process
Pool Nonpaged Bytes
Pool Nonpaged Bytes 指在非分頁池中的位元組數,非分頁池是指系統內存(操作系統使用的物理內存)中可供對象(指那些在不處於使用時不可以寫入磁碟上而且只要分派過就必須保留在物理內存中的對象)使用的一個區域。這個計數器僅顯示上一次觀察的值;而不是一個平均值。
Process
Pool Paged Bytes
Pool Paged Bytes 指在分頁池中的位元組數,分頁池是系統內存(操作系統使用的物理內存)中可供對象(在不處於使用時可以寫入磁碟的)使用的一個區域。這個計數器僅顯示上一次觀察的值;而不是一個平均值。
Process
Priority Base
這次處理的當前基本優先權。在一個處理中的線程可以根據處理的基本優先權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基本優先權。
Process
Private Bytes
Private Bytes 指這個處理不能與其他處理共享的、已分配的當前位元組數。
Process
Thread Count
在這次處理中正在活動的線程數目。指令是在一台處理器中基本的執行單位,線程是指執行指令的對象。每個運行處理至少有一個線程。
Process
Virtual Bytes
Virtual Bytes 指處理使用的虛擬地址空間的以位元組數顯示的當前大小。使用虛擬地址空間不一定是指對磁碟或主內存頁的相應的使用。虛擬空間是有限的,可能會限制處理載入資料庫的能力。
Process
Virtual Bytes Peak
Virtual Bytes Peak 指在任何時間內該處理使用的虛擬地址空間位元組的最大數。
Process
Working Set
Working Set 指這個處理的 Working Set 中的當前位元組數。Working Set 是在處理中被線程最近觸到的那個內存頁集。如果計算機上的可用內存處於閾值以上,即使頁不在使用中,也會留在一個處理的 Working Set中。當可用內存降到閾值以下,將從 Working Set 中刪除頁。如果需要頁時,它會在離開主內存前軟故障返回到 Working Set 中。
Process
Working Set Peak
Working Set Peak 指在任何時間這個在處理的 Working Set 的最大位元組數。
5. iperf 伺服器 客戶端 測試結果速度不一樣
網路平台搭建好了,伺服器買好了,如何驗證網路的吞吐量、時延、丟包率能夠滿足設計需求呢?如何確認購買的伺服器能夠滿足日後的應用需求呢?可以使用fluk這樣的測試儀,但是fluk價格動輒就是上萬、幾十萬。有沒有一款小巧的工具可以完成這個功能呢?這篇文章介紹一個開源的軟體,iperf。
慣例,下面一張思維導圖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1 什麼是iperf
iperf是一款開源的網路性能測試工具,可以用來測試網路性能以及伺服器的性能。
iperf可以測試網路的吞吐量、丟包率、時延、抖動等性能參數,測試的結果可以用來檢驗網路建設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滿足業務需求。
iperf支持windows和linux,linux可以發揮iperf的最大性能,windows版本是後期移植的,建議使用linux版本。LInux的最新版本是3.0,windows的最新版本是1.7.
windows平台上有圖形化的iperf,名稱為jperf。
下圖是iperf的官網,還好,國內可以訪問。
2 iperf能做什麼事
iperf主要是用來測試網路性能的,也可以用來測試伺服器的的性能、比如吞吐量、時延、丟包率、抖動等性能參數。可以發送TCP包和UDP包,主要功能如下所示
TCP
測量網路帶寬
報告MSS/MTU值的大小和觀測值
支持TCP窗口值通過套接字緩沖
當P線程或Win32線程可用時,支持多線程。客戶端與服務端支持同時多重連接
UDP
客戶端可以創建指定帶寬的UDP流
測量丟包
測量延遲
支持多播
當P線程可用時,支持多線程。客戶端與服務端支持同時多重連接(不支持Windows)
3 iperf如何安裝
windows的安裝
下載即可,綠色的,不需要安裝,解壓之後有兩個文件
linux的安裝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4 iperf如何使用
4.1 TCP性能測試
伺服器端命令:iperf3 -s
客戶端命令:iperf3 -c 192.168.1.5 -b 200M
測試結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測試的吞吐量、丟包率等參數。
4.2 UDP性能測試
帶寬測試通常採用UDP模式,因為能測出極限帶寬、時延抖動、丟包率。在進行測試時
step1:以鏈路理論帶寬作為數據發送速率進行測試,例如,從客戶端到伺服器之間的鏈路的理論帶寬為100Mbps,先用-b 100M進行測試
step2:根據測試結果(包括實際帶寬,時延抖動和丟包率),再以實際帶寬作為數據發送速率進行測試,會發現時延抖動和丟包率比第一次好很多,重復測試幾次,就能得出穩定的實際帶寬。
服務端命令:iperf3 -s
客戶端命令:iperf3 -u -c 192.168.1.5 -b 200M
測試結果:
6. 網路性能有哪些測量方法
網路性能主要有主動測試,被動式測試以及主動被動相老茄結合測試三種方法
1.主動測量是在選定的測量點上利用測量工具有目的地主動產生測量流量注入網路,並根據測量數據流的傳送情況來分析網路的性能。
主動測量在性能參數的測量中應用十分廣泛,因為它可以以任何希望的數據類型在所選定的網路端點間進行端到端性能參數的測量。最為常見的主動測量工具就是「Ping」,它可以測量雙向時延,IP 包丟失率以及提供其它一些信息,如主機的可達性等。主動測量可以測量端到端的IP 網路可用性、延遲和吞吐量等。因為一次主動測量只是查驗了瞬時的網路質量,因此有必要重復多次,用統計的方法獲得更准確的數據。
要對一個網路進行主動測量,則薯滑需要一個面向網路的測量系統,這種主動測量系統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 測量節點:它們分布在網路的不同端點上,進行測量數據包的發送和接收,若要進行單向性能的測量,則它們之間應進行嚴格的時鍾同步;
- 中心伺服器:它與各個測量節點通信,進行整個測量的控制以及測量節點的配置工作;
- 中心資料庫:存儲各個節點所收集的測量數據;
- 分析伺服器:對中心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網路整體的或具體節點間的性能狀數含臘況
在實際中,中心伺服器,中心資料庫和分析伺服器可能位於同一台主機中。
主動測量法依賴於向網路注入測量包,利用這些包測量網路的性能,因此這種方法肯定會產生額外的流量。另一方面,測量中所使用的流量大小以及其他參數都是可調的。主動測量法能夠明確地控制測量中所產生的流量的特徵,如流量的大小、抽樣方法、發包頻率、測量包大小和類型(以模擬各種應用)等,並且實際上利用很小的流量就可以獲得很有意義的測量結果。主動測量意味著測量可以按測量者的意圖進行,容易進行場景的模擬,檢驗網路是否滿足QoS 或SLA 非常簡單明了。
總之,主動測量的優點在於可以主動發送測量數據,對測量過程的可控制性比較高,比較靈活機動,並易於對端到端的性能進行直觀的統計;其缺點是注入測量流量本身就改變了網路的運行情況,即改變了被測對象本身,使得測量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注入網路的測量流量還可能會增加網路的負擔。
2.被動測量是指在鏈路或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等)上對網路進行監測,而不需要產生流量的測量方法。
被動測量利用測量設備監視經過它的流量。這些設備可以是專用的,如Sniffer,也可以是嵌入在其它設備(如路由器、防火牆、交換機和主機)之中的,如RMON, SNMP 和netflow 使能設備等。控制者周期性地輪詢被動監測設備並採集信息(在SNMP 方式時,從MIB 中採集),以判斷網路性能和狀態。被動測量主要有三種方式:
- 通過SNMP 協議採集網路上的數據信息,並提交至伺服器進行處理。
- 在一條指定的鏈路上進行數據監測,此時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是兩個獨立的處理過程。這種方法的問題是OC48(2.5Gbit/s)以上的鏈路速度超過了 PCI 匯流排(64bit,33MHz)的能力,因此對這些高速鏈路的數據採集只能採用數據壓縮,聚合等方式,這樣會損失一定的准確性。
- 在一台主機上有選擇性的進行數據的採集和分析。這種工具只是用來採集分析網路上數據包的內容特性,並不能進行性能參數的測量,如Ethereal 等工具。
被動測量非常適合用來測量和統計鏈路或設備上的流量,但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 QoS 參數,因為流量只是當前網路(設備)上負載情況的一個反映,通過它並不能得到網路實際的性能情況,如果要通過被動測量的方法得到終端用戶所關心的時延,丟包,時延抖動等性能參數,只能採用在被測路徑的兩個端點上同時進行被動測量,並進行數據分析,但這種分析將是十分復雜的,並且由於網路上數據流量特徵的不確定性,這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夠准確的。只有鏈路帶寬這個流量參數可以通過被動測量估算出來。
被動測量法在測量時並不增加網路上的流量,測量的是網路上的實際業務流量,理論上說不會增加網路的負擔。但是被動測量設備需要用輪詢的方法採集數據、陷阱(trap)和告警(利用SNMP 時),所有這些都會產生網路流量,因此實際測量中產生的流量開銷可能並不小。
另外,在做流分析或試圖對所有包捕捉信息時,所採集的數據可能會非常大。被動測量的方法在網路排錯時特別有價值,但在模擬網路故障或隔離確切的故障位置時其作用會受到限制。
總之,被動測量的優點在於理論上它不產生流量,不會增加網路的負擔;其缺點在於被動測量基本上是基於對單個設備的監測,很難對網路端到端的性能進行分析,並且可能實時採集的數據量過大,且存在用戶數據泄漏等安全性問題。
3.主動、被動相結合測試
主動測量與被動測量各有其有缺點,而且對於不同的參數來說,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也都有其各自的用途。對端到端的時延,丟包,時延變化等參數比較適於進行主動測量;而對於路徑吞吐量等流量參數來說,被動測量則更適用。因此,對網路性能進行全面的測量需要主動測量與被動測量相結合,並對兩種測量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以獲得更為全面科學的結論。
7. 伺服器硬體測試教程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能想測試一下伺服器上的文件(用戶上傳的或者後台寫入的)是否可以被外網訪問到,以進一步測試文件下載等功能。
我原本想嘗試從伺服器的任意目錄訪問文件,但是經過數次的嘗試,網上教的通過修改Tomcat路徑映射和自定義XML來進行文件映射都不能成功訪問到目標文件。
最後查到,把文件放在Tomcat的ROOT目錄下,就可以用伺服器域名+「/」+「文件名(帶後綴)」直接訪問到文件,親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