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並行數和什麼有關
A. 如何提高伺服器並發數
消除瓶頸是提高伺服器性能和並發能力的唯一途徑。
如果你能夠消除所有的瓶頸,你就能夠最大的發揮硬體性能,讓系統的性能和並發數到達最佳。
採用多線程多核編程,使用事件驅動或非同步消息機制,盡量減少阻塞和等待操作(如I/O阻塞、同步等待或計時/超時等)。
原理:
1、多線程多核編程,消除cpu瓶頸。
2、採用IOCP或epoll,利用狀態監測和通知方式,消除網路I/O阻塞瓶頸。
3、採用事件驅動或非同步消息機制,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等待操作。
4、如果是Linux,可以採用AIO來消除磁碟I/O阻塞瓶頸。
5、在事件驅動框架或非同步消息中統一處理timer事件,變同步為非同步,而且可以在一個線程處理無數timer事件。
6、深入分析外部的阻塞來源,消除它。
比如資料庫查詢較慢,導致伺服器處理較慢,並發數上不去,這時就要優化資料庫性能。
7、如果與某個其他server通信量很大,導致性能下降較多。
可以考慮把這兩個server放在一個主機上,採用共享內存的方式來做IPC通信,可以大大提高性能。
B. 網站可以允許的最大同時訪問數與什麼有關!
與網速及內存有關, 你還是先考慮網速吧, 內存一般1個G就夠了。 最重要是網速要達到。 一般家裡用的2M或幾M的都不行。 特別是網站里有下載什麼的,那更不可能了。 1000人同時下載東西,每個人2M的速度,那麼你的上傳速度需要2000M ??? 光線??? 暈。 自己開伺服器有點不現實。 2000M的光線一個月費用得多少萬??
還不如去花幾千塊錢去租個伺服器好用些。他們都幫你整。也不必復雜的設置。 租伺服器每月幾千, 或去買虛擬空間,也都很合適。 自己買電腦做伺服器實在是不現實。
C. 並發連接數主要與什麼有關(2個小時)
IIS連接數指並發連接數要分幾種情況:
1.用戶打開你的頁面,就算停留在頁面沒有對伺服器發出任何請求,那麼在用戶打開一面以後的20分鍾內也都要算一個在線,就是說你50人的網站20分鍾內可以接受不同用戶打開50個頁面。
2.上面B的情況用戶繼續打開同一個網站的其他頁面,那麼在線人數按照用戶最後一次點擊(發出請求)以後的20分鍾計算,在這個20分鍾內不管用戶怎麼點擊(包括新窗口打開)都還是一人在線。
3.當你的頁面內存在框架(IFrame),那麼每多一個框架就要多一倍的在線!因為這相當於用戶同一時間向伺服器請求了多個頁面。
4.當用戶打開頁面然後正常關閉瀏覽器,用戶的在線人數也會馬上清除。
防火牆並發連接數:
並發連接數是指防火牆或代理伺服器對其業務信息流的處理能力,是防火牆能夠同時處理的點對點連接的最大數目,它反映出防火牆設備對多個連接的訪問控制能力和連接狀態跟蹤能力,這個參數的大小直接影響到防火牆所能支持的最大信息點數。
並發連接數是衡量防火牆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目前市面上常見防火牆設備的說明書中氏大大家可以看到,從低端設備的500、1000個並發連接,一直到高端設備的數萬、數十萬並發連接,存在著好幾個數量級的差異。那麼,並發連接數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它的大小會對用戶的日常使用產生什麼影響呢?要了解並發連接數,首先需要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是「會話」。這個「會話」可不是我們平時的談話,但是可以用平時的談話來理解,兩個人在談話時,你一句,我一句,一問一答,我們把它稱為一次對話,或者叫會話。同樣,在我們用電腦工作時,打開的一個窗口或一個Web頁面,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一個「會話」,擴展到一個區域網裡面,所有用戶要通過防火牆上網,要打開很多個窗口或Web頁面發(即會話),那麼,這個防火牆,所能處理的最大會話數量,就是「並發連接數」。
像路由器的路由表存放路由信息一樣,防火牆里也有一個這樣的表,我們把它叫做並發連接表,是防火牆用以存放並發連接信息的地方,它可在防火牆系統啟動後動態分配進程的內存空間,其大小也就是防火牆所能支持的最大並發連接數。大的並發連接表可以增大防火牆最大並發連接數,允許防火牆支持更多的客戶終端。盡管看上去,防火牆等類似產品的並發連接數似乎是越大越好。但是與此同時,過大的並發連接表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1.並發連接數的增大意味著對系統內存資源的消耗
以每個並發連接表項佔用300B計算,1000個並發連接將佔用300B×1000×8bit/B≈2.3Mb內存空間,10000個並發連接將佔用23Mb內存空間,100000個並發連接將佔用230Mb內存空間,而如果真的試圖實現1000000個並發連接的話那麼,這個產品就需要提供2.24Gb內存空間!
2.並發連接數的增大應當充分考慮CPU的處理能力
CPU的主要任務是把網路上的流量從一個網段盡可能快速地轉發到另外一個網段上,並且在轉發過程中對此流量按照一定的訪問控制策略進行許可檢查、流量統計和訪問審計等操作,這都要求防火牆對並發連接表中的相應表項進行不斷的更新讀寫操作。如果不顧CPU的實際處理能力而貿然增大系統的並發連接表,勢必影響防火牆對連接請求的處理延遲,造成某些連接超時,讓更多的連接報文被重發,進而導致更多的連接超時,最後形成雪崩效應,致使整個防火牆系統崩潰。
3.物理鏈路的實際承載能殲仔豎力將嚴重影響防火牆發揮出其對海量並發連接的處理能力
雖然目前很多防火牆都提供了10/100/1000Mbps的網路介面,但是,由於防火牆通常都部署在Internet出口處,在客戶端PC與目的資源中間的路徑上,總是存在著瓶頸鏈路——該瓶頸鏈路可能是2Mbps專線,也可能是512Kbps乃至64Kbps的低速鏈路。這些擁擠的低速鏈路根本無法承載太多的並發連接,所以即便是防火牆能夠支持大規模的並發訪問連接,也無法發揮出其原有的性能。
有鑒於此,我們應當根據網路環境的具體情況和個人不同的上網習慣來選擇適當規模的並發連接表。因為不同規模的網路會產生大小不同的並發連接,而用戶習慣於何種網路服務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服務,同樣也會產生不同的戚埋並發連接需求。高並發連接數的防火牆設備通常需要客戶投資更多的設備,這是因為並發連接數的增大牽扯到數據結構、CPU、內存、系統匯流排和網路介面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在合理的設備投資和實際上所能提供的性能之間尋找一個黃金平衡點將是用戶選擇產品的一個重要任務。按照並發連接數來衡量方案的合理性是一個值得推薦的辦法。
以每個用戶需要10.5個並發連接來計算,一個中小型企業網路(1000個信息點以下,容納4個C類地址空間)大概需要10.5×1000=10500個並發連接,因此支持20000~30000最大並發連接的防火牆設備便可以滿足需求;大型的企事業單位網路(比如信息點數在1000~10000之間)大概會需要105000個並發連接,所以支持100000~120000最大並發連接的防火牆就可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 而對於大型電信運營商和ISP來說,電信級的千兆防火牆(支持120000~200000個並發連接)則是恰當的選擇。為較低需求而採用高端的防火牆設備將造成用戶投資的浪費,同樣為較高的客戶需求而採用低端設備將無法達到預計的性能指標。利用網路整體上的並發連接需求來選擇適當的防火牆產品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准確的定位所需要的產品,避免對單純某一參數「愈大愈好」的盲目追求,縮短設計施工周期,節省企業的開支。從而為企業實施最合理的安全保護方案。
在利用並發連接數指標選擇防火牆產品的同時,產品的綜合性能、廠家的研發力量、資金實力、企業的商業信譽和經營風險以及產品線的技術支持和售後服務體系等都應當納入采購者的視野,將多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切不可盲目的聽信某些廠家廣告宣傳中的大並發連接的宣傳,要根據自己業務系統、企業規模、發展空間和自身實力等因素多方面考慮。
D. 如何讓2台伺服器實現並行,應該怎麼配置
並行?什麼概念 莫非是 熱備?冗餘?
E. 伺服器能接收多少連接與什麼因素有關系。
這個首先需要看下硬體的一個使用情況,內存,硬碟,祥族讓帶寬網路的一個使用情況。最穗森好讓idc運營商提供下流量圖的具體使用情況。
如果這幾個都是正常的話,可以檢查下配置網站的工具謹局(例如iis phpstudy),這個需要看下你們當時配置的使用使用的具體工具的喲。只要是沒限制的話 都是可以無限的連接的。
F. java jvm 並發和並行的區別
並發(concurrency)和並行(parallellism)是:
解釋一:並行是指兩個或者多個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而並發是指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發生。
解釋二:並行是在不同實體上的多個事件,並發是在同一實體上的多個事件。
解釋三:在一台處理器上「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在多台處理器上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如hadoop分布式集群
所以並發編程的目標是充分的利用處理器的每一個核,以達到最高的處理性能。
G. 操作系統中的並行和並發到底有什麼不同
區別:
1、並行就是兩個任務同時運行,就是甲任務進行的同時,乙任務也在進行。
2、並發是指兩空陸個任務都請求運行,而處理器只能按受一個任務,就把這兩個任務安排輪流進行,由於時間間隔較短,使人感覺兩個任務都在運行。
並發和並行的區別:
①程序與計算不再一一對應,一個程序副本可以有多個計算。
②並發程序之間有相互制約關系,直接制約體現為一個程序需要另一個程序的計算核罩結果,間接制約體現為多個程序競爭某一資源,如處理機、緩沖區等。
③並發程序在執行中是走走停停,斷續推進的。
並發連接數網路:
網改虧鬧站有時候報錯:「HTTP Error 503.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但刷一兩下又正常,估計很可能是超過網站的最大並發連接數了。並發連接指網路流量管理設備或代理伺服器對其業務信息流的處理能力,是能夠同時處理的點對點連接的最大數目,它反映出設備對多個連接的訪問控制能力和連接狀態跟蹤能力,這個參數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設備所能支持的最大信息點數。
H. 選購伺服器時應考察的主要配置參數有哪些
1.CPU和內存:CPU的類型、主頻和數量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伺服器的性能;伺服器應採用專用的ECC校驗內存,並且應當與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2.晶元組與主板:即使採用相同的晶元組,不同的主板設計也會對伺服器性能產生重要影響。
3.網卡:伺服器應當連接在傳輸速率最快的埠上,並最少配置一塊千兆網卡。對於某些有特殊應用的伺服器(如ftp、文件伺服器或視頻點播伺服器),還應當配置兩塊千兆網卡。
4.硬碟和RAID卡:硬碟的讀取/寫入速率決定著伺服器的處理速度和響應速率。除了在入門級伺服器上可採用IDE硬碟外,通常都應採用傳輸速率更高、擴展性更好的SCSI硬碟。對於一些不能輕易中止運行的伺服器而言,還應當採用熱插拔硬碟,以保證伺服器的不停機維護和擴容。
5.冗餘:磁碟冗餘採用兩塊或多塊硬碟來實現磁碟陣列;網卡、電源、風扇等部件冗餘可以保證部分硬體損壞之後,伺服器仍然能夠正常運行。
【伺服器采購五大問題需提前考慮】
伺服器市場上產品種類繁多,各廠商開始花樣翻新地打服務、打方案,使用戶在選購伺服器產品時迷惑也越來越多。下面幾個問題的解答相信能在用戶選購伺服器時提供一些參考,因為,春之華造就秋之實,選到合適的伺服器產品,是保證業務正常運營的一個必要因素。
【問題一:選購IA伺服器時應考察的主要配置參數有哪些?】
CPU和內存CPU的類型、主頻和數量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伺服器的性能;伺服器應採用專用的ECC校驗內存,並且應當與不同的CPU搭配使用衫改。
晶元組與主板即使採用相同的晶元組,不同的主板設計也會對伺服器性能產生重要影響。
網卡伺服器應當連接在傳輸速率最快的埠上,並最少配置一塊千兆網卡。對於某些有特殊應用的伺服器(如FTP、文件伺服器或視頻點播伺服器),還應當配置兩塊千兆網卡。
硬碟和RAID卡硬碟的讀取/寫入速率決定著伺服器的處理速度和響應速率。除了在入門級伺服器上可採用IDE硬碟外,通常都應採用傳輸速率更高、擴展性更好的SCSI硬碟。對於一些不能輕易中止運行的伺服器而言,還應當採用熱插拔硬碟,以保證伺服器的不停機維護和擴容。
磁碟冗餘採用兩塊或多塊硬碟來實現磁碟陣列;網卡、電源、風扇等部件冗餘可以保證部分硬體損壞之後,伺服器仍然能夠正常運行。
熱插拔是指帶電進行硬碟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實現故障恢復和系統擴容。
同時,在選擇IA伺服器時通常需要考慮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擴展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幾方面的性能指標。
【問題二:64位伺服器覆蓋的應用范圍?】
這里要說的,仍然是安騰、AMD64等一些新型64位伺服器。從應用類型來看,大致可分為主域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Web伺服器、FTP伺服器和郵件伺服器、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幾類。
主域控制器:網路、用戶、計算機的管理中心,提供安全的網路工作環境。主域控制器的系統瓶頸是內存、網路、CPU、內存配置。
文件伺服器:文件伺服器作為網路的數據存儲倉庫,其性能要求是在網路上的用戶和伺服器磁碟子系統之間快速傳遞數據。
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引擎包括DB2、SQLServer、Oracle、Sybase等。資料庫伺服器一般需要使用多處理器的系統,以SQLServer為例,SQLServer能夠充分利用SMP技術來執行多線程任務,通過使用多個CPU,對資料庫進行並行操作來提高吞吐量。另外,SQLServer對L2緩存的點擊率達到90%,所以L2緩存越大越好。內存和磁碟子系統對於資料庫伺服器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部分。
Web伺服器:Web伺服器用來響應Web請求,其性能是由網站內容來決定的。如果Web站點是靜態的,系統瓶頸依次是:網路、內存、CPU;如果Web伺服器主要進行密集計算(例如動態產生Web頁),系統瓶頸依次是:內存、CPU、磁碟、網路,因為這些網站使用連接資料庫的動態內容產生交易和查詢,這都需要額外的CPU資源,更要有足夠的內存來緩存和處理動態頁面。
高性能計算用的集群系統:一般在4節點以上帶李,節點機使用基於安騰、AMD64技蠢塌遲術的Opteron系統,這種集群系統的性能主要取決於廠商的技術實力、集群系統的設計、針對應用的調優等方面。
【問題三:多處理器伺服器選購的策略如何?】
在購買多處理器系統之前,你必須了解工作負載有多大,還要選擇合適的應用軟體和操作系統,然後再確定使它們可以運行起來的伺服器。值得注意的是,你最好購買比你目前所需的計算能力稍高一些的伺服器,以便適應未來擴展的需要。
首先,處理器的選擇與主要操作系統平台和軟體的選擇密切相關。你可以選擇SPARC、PowerPC等處理器,它們分別應用於SunSolaris、IBMAIX或Linux等操作系統上。大多數用戶出於價格和操作系統方面的考慮也採用Intel處理器。
其次,要選擇合適的I/O架構。目前最常見的匯流排結構是PCI、PCI-X。PCI迅速發展為包括32位和64位數據通道,並對33MHz和66MHz時鍾速度提供支持。PCIExpress是一種全新的串列技術,它徹底變革了原來的並行PCI技術,同時又能兼容PCI技術。PCIExpress匯流排採用點對點技術,能夠為每一塊設備分配獨享通道帶寬,不需要在設備之間共享資源。充分保障各設備的帶寬資源。
然後,還要選擇合適的內存。大多數多處理器系統目前都支持糾錯SDRAM。
最後,是存儲的問題。伺服器所支持的驅動艙個數必然會影響到伺服器的外形和高度。如果將伺服器連接到SAN上,則對內部存儲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設備安放在沒有SAN的遠程位置上,那麼可以購買支持多達8個可外部訪問的熱插拔SCSI驅動器的系統。
【問題四:刀片伺服器用武之地何在?】
刀片伺服器最初定位於尋求將大量的計算能力壓縮到狹小空間中的服務提供商和大型企業。現在,許多系統廠商把能夠整合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去除雜七雜八的線纜和優化管理、高性價比等作為賣點來銷售這些薄片狀的伺服器。刀片伺服器大小僅為標準的1U伺服器幾分之一,並且需要電能更少,安裝在使它們可以共享資源的專用機箱中。
【問題五:刀片伺服器除了在計算密度上帶來回報外,成本會節約嗎?】
專家認為,部署刀片伺服器將得到節省空間費用的回報。在使用刀片伺服器時,能夠在每機架單位上達到10GHz的計算能力,而在使用傳統平台時,每機架單位實際為0.5GHz的計算能力,這是20倍的改進。現在數據中心空間費用非常昂貴,而這正是使用刀片伺服器得到巨大回報的地方:計算密度。
然而,早期採用者也指出刀片伺服器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有的廠商會說你必須擁有刀片伺服器,他們將用刀片伺服器代替所有的伺服器。對於用戶來說,應該在最合適的地方使用它,如果你試圖更高效率地利用空間的話,就應當考慮選擇刀片伺服器。
【硬體】
CPU、內存、硬碟、網卡
域控對機器要求不高,網卡要好點、快點
MIS或ERP對內存、硬碟、網卡的要求較高
網站對內存、網卡的要求較高
資料庫對CPU、內存、硬碟、網卡的要求較高
【其他】
CPU和內存:CPU的類型、主頻和數量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伺服器的性能;伺服器應採用專用的ECC校驗內存,並且應當與不同的CPU搭配使用。
晶元組與主板:即使採用相同的晶元組,不同的主板設計也會對伺服器性能產生重要影響。
網卡:伺服器應當連接在傳輸速率最快的埠上,並最少配置一塊千兆網卡。對於某些有特殊應用的伺服器(如FTP、文件伺服器或視頻點播伺服器),還應當配置兩塊千兆網卡。
硬碟和RAID卡:硬碟的讀取/寫入速率決定著伺服器的處理速度和響應速率。除了在入門級伺服器上可採用IDE硬碟外,通常都應採用傳輸速率更高、擴展性更好的SCSI硬碟。對於一些不能輕易中止運行的伺服器而言,還應當採用熱插拔硬碟,以保證伺服器的不停機維護和擴容。
冗餘:磁碟冗餘採用兩塊或多塊硬碟來實現磁碟陣列;網卡、電源、風扇等部件冗餘可以保證部分硬體損壞之後,伺服器仍然能夠正常運行。
熱插拔:是指帶電進行硬碟或板卡的插拔操作,實現故障恢復和系統擴容。同時,在選擇IA伺服器時通常需要考慮可管理性、可用性、可擴展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幾方面的性能指標。
I. 請教伺服器並發數與cpu主頻的關系
二者之間好像沒什麼關系。
要看你的每個連接平均需要多少資源。
比如ftp服務,並發數多了硬碟和網卡可能支撐不住;資料庫服務如果每個查詢都很復雜,消耗cpu就大;web頁面如果伺服器端腳本比較多,對資源消耗肯定比靜態頁面高。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單純比較並發數和cpu,意義不大。
J. 並發數與伺服器配置的關系,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做網站的話,伺服器要分前端和後端的,還有cache、負載平衡、網路帶寬和存儲系統等問題要考慮,不是單講一台伺服器就能說清楚的。
只討論一台伺服器的話,3650雙路加4G內存支持到5萬並發是容易達到的,即使針對業務流比較復雜的情況,也能滿足很大程度的需要。
但是考慮到存儲子系統,比如4塊sas硬碟raid0,可能只能達到5000數量級的並發請求。如果是以另外的光纖盤陣來支持存儲則可以顯著提高硬碟傳輸帶寬的性能。
最後還要考慮到你的網路帶寬,對大多數網站來說,通常這才是最大的瓶頸所在。也就是說即使你的cpu、內存、硬碟都沒問題,也會因為租用的網路帶寬限制而影響最大的並發數。
還有一點,經過優化的網站程序對結果也有很大影響。事實上很多網站的訪問體驗很糟糕,其實不是因為硬體的原因,而是程序寫的太爛。
很抱歉我本想以單台伺服器來講,但是說著說著又變成講網站架構了。不如舉個例子吧,如果你在這台伺服器上運行discuz或動網之類的服務,在沒有特別高峰的情況下,5萬並發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