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雲伺服器 » 伺服器為什麼不放在冰川中

伺服器為什麼不放在冰川中

發布時間: 2023-10-01 03:09:46

⑴ 掏空大山、沉入海底互聯網大廠的伺服器為什麼要這么處理

全球的互聯網公司里最重要的莫過於它們的伺服器,一旦伺服器發生故障後果不堪設想,在我們的認知里這些公司的伺服器一定是放在非常重要的地方。但其實全球很多公司的伺服器存放的地方,可能令網友們大吃一驚, 例如微軟的伺服器是放在大海里,阿里巴巴將自家伺服器放在了著名景區千島湖的湖底,蘋果的伺服器則是放在了我國貴州,騰訊、華為同樣將伺服器放在貴州大山裡。

2014年微軟開始著手將伺服器放置於水下的計劃 ,同年開始在海里做投放實驗,他們將300台電腦的伺服器,放置進一個重約十七噸的密封艙內,該密封艙是全鋼制的。而且密封艙內同時還裝載著100多個感測器,岸上的工作人員隨時可以通過這些感測器感知到水壓和溫度,便於及時發現並處理特殊情況,一切就緒後微軟的團隊將這個密封艙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區。

第一次試驗結束後,為證明海底數據中心是可行的, 2019年微軟又進行了第二次海底數據試驗, 這次的實驗規模更大,裝載的電腦伺服器更多,一共有864台電腦伺服器,相比較第一次的鋼制密封罐,這次試用的密封設備更像一艘小型潛艇,它的長度超過十米,而這次的實驗周期為期五年。

同樣將伺服器放在水裡的還有阿里巴巴,阿里將自家伺服器藏在了千島湖裡面,去過 旅遊 的遊客應該有聽導游介紹過吧。伺服器在運行過程中會散發大量熱氣,此時必須做好散熱,不然可能會有燒壞的風險。而為了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阿里便將伺服器放在了湖底。千島湖地區平均溫度在18攝氏度左右,湖水更是能讓數據中心節省8成以上的製冷能源。如此以來一年便可減少1萬噸的碳排放

華為也有類似儲存伺服器的舉動,與微軟將伺服器放進海下不同的是, 華為是將伺服器存放在山洞裡 。2017年時候華為在貴州貴安新區的七星湖數據中心,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伺服器中心, 據悉,該數據中心第一期項目就已經有40萬平方米,可以存放伺服器約為60萬個,華為在這里共存放了170多個的伺服器。 這樣大規模的項目幾乎將一座山掏空,未來可能還會繼續擴大規模。

為什麼這些互聯網公司,會將這么重要的伺服器放在這些看似「不靠譜」的地方呢?特別伺服器還非常怕水,微軟不怕伺服器進水嗎?其實原因很簡單,伺服器怕水同樣怕熱,普通電腦機房的溫度就會讓人受不了,何況是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數據中心。所以散熱一直是讓這些 科技 公司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夏天,為這么龐大的伺服器組織冷散熱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據相關數據表明,如華為微軟這種大型互聯網公司,每天為數據中心散熱所需要的電力成本,就占所有成本的20%以上,其中又有40%以上是用於製冷消耗。 全球的互聯網為公司的數據中心,每年用在為伺服器散熱的電量,是全球每年用電的2%。 這個數據已經非常龐大了,相當於一些國家一年的用電量了。所以如何更加節能減排為伺服器散熱,是許多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尋求的,微軟使用的「水冷」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據微軟表示將水下數據中心放進海底105天後,他們發現這個密封艙的溫度會隨著海水的流動而消散,目前效果還算不錯,但密封艙附近的海水會有少許上升,約為正常海水溫度的千分之一。不過要是大規模使用這種方式可能還有些困難,畢竟微軟的數據中心可不止幾百台電腦,而且放進海底維護起來可能也有諸多不便。

像華為選擇把伺服器存放在山洞中的方案,維護起來就更方便一點,唯一問題就是前期挖隧道需要一些投入。而且貴州氣溫受山地影響,常年溫度都維持在20多度不冷不熱,而且夏天的夜晚山裡溫度非常低,山洞內的溫度就要更低一些。 另外,貴州的用電非常便宜,一度電僅0.35元左右,而且在貴州的水力發電非常成熟,可以減少火力發電的污染。

不僅是華為,例如蘋果,騰訊也在這個地區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就連國家大數據中心也是在這個地方。這里存放著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管理數據,同時貴州也是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另外,如亞馬遜,360等公司,他們將數據中心存放於寧夏地區,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利用當地的自然氣候達到為伺服器降溫的目的。

⑵ 有的伺服器為啥放水裡或者山洞

一、騰訊把伺服器裝進山洞

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兩座山的山體上,是要存放30萬台伺服器的災備數據中心。整個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的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准足球場還有富餘。

騰訊方面透露,利用山洞建數據中心,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

一是山洞結構可以散熱。山洞特殊的結構,就像一個巨大的空調。山洞外的冷空氣從主洞口進入,經過製冷模塊與IT設備熱回風進行間接換熱後,從豎井排出。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自然冷源,又避免了外界空氣對設備的影響。

更主要的是安全。騰訊稱,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是參照我國高等級人防標准建設,具備突發防護能力,可防相應級別常規打擊和核打擊。發生突發事件時,它將自動切換到防護模式不間斷運行。(來~UPS了解一下)

而且利用最新AI技術,該數據中心還能實現網路、主機、業務3級雲安全布防,人臉識別、安防機器人等均被應用其中,此外騰訊還在計劃部署無人機入侵防控系統。

二、微軟把數據中心建到海底的項目

在人們對網路和計算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的今天,已有的數據中心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微軟在2014年開啟了代號為「Natick」的海底數據中心項目,旨在滿足世界人口密集區域對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

微軟宣布,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附近的一片海域,一個集裝箱大小的海底數據中心已經開始運轉。

在雲計算中,數據中心擔任著不可取代的角色,為了降低運營數據中心帶來的大量能耗,微軟於2014年開啟了Natick項目, 探索 在深海底部建立數據中心的可能。如今這個項目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微軟嘗試運用潛艇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新型海底數據中心,為沿海城市提供高速度、低能耗的雲服務。

海底數據中心的想法最初是在2013年的微軟的年度創新活動「ThinkWeek」中提出的,希望可以利用海水冷卻伺服器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除此之外,這個項目還具有多重優勢,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約193公里以內的區域,將數據中心部署在沿海城市的附近水域可以極大地縮短數據與用戶的距離,使得網速提升,沿海居民打 游戲 、看視頻的流暢度相應提升。

最重要的是,還能加快AI任務,使AI驅動技術能夠為人們營造更加流暢、真實的用戶體驗,滿足人口密集區域對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

經過了105天在海底的平穩運行,原型機在可行性上驗證了海底數據中心的設想。Natick項目團隊深受鼓舞,開始了項目的下一階段,嘗試在蘇格蘭附近的歐洲海洋能源中心部署一個完整的、五年免維護的數據中心。

海底數據中心可以藉助大洋深處提供的不間斷免費冷卻系統節省大量的成本,同時還可以促進海上風力發電場、潮汐渦輪機組等海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共同發展。

三、阿里巴巴把伺服器泡進「水裡」

阿里的工程師研發出了液冷伺服器技術。

他們把伺服器「泡在水裡」——這是一種極其高效的散熱方式:浸沒式液冷。伺服器被浸泡在特殊冷卻液里,產生熱量可被冷卻液直接帶走進入外循環,全程用於散熱的能耗幾乎為零,整體節能70%。

這個問題,可以跟大家科普一下。伺服器里放的是什麼?是數據,數據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那麼那麼多大批量的伺服器運行,會有什麼效果?伺服器是全天 24 小時不停的在運行,會釋放大量的熱,上萬台伺服器在一起,得釋放多少熱量,是不是很費電?

在正式回答問題之前,給大家看段視頻,長長見識。

山洞是陰涼的,一般數據中心都建在貴州的大山洞裡,因為貴州的溫度也比較低,又加上山洞陰涼,有利於伺服器的散熱,貴州的電費也低,省錢。放到山洞或者水裡,本身就有利於降溫,本身就容易散熱,這樣對於一些通風散熱設備來講,可以使用的少一些,這樣就少運行一些散熱設備,也省電,省錢,省成本。

其實放到山洞裡,也有利於安全性,山洞本身都是比較堅固的,安全性比較容易保障,其實放到水裡在降溫層面來講肯定是比放到山洞裡更好,但是放到水裡那就要求密封性比較好,在安全性的考慮上就不如放到山洞裡。放到水裡在降溫省電方面,能夠節省成本,但是在安全保障方面,可能要特殊處理,成本就會上去。

總之,是各有特色。

最後解釋一下伺服器,其實放數據的地方,運行的伺服器說白了就是電腦的主機。大家在軟體上的數據,互聯網上的數據都存放在了伺服器里,也就是電腦主機里,成千上萬台的伺服器組合在一起,運行著大家的數據。另外,數據都是有備份的,分布式存的,比如:在上海存放的數據,可能在貴州有備份,一旦上海的伺服器有問題,被炸毀了,那麼就會啟用貴州備份的數據。所以,一般伺服器的數據都是有保障的,不會丟失。

隨著雲概念的興起伺服器在現在 科技 領域佔比已經越來越重要的了,雖然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是看不見伺服器存在的,但是組為運營者卻需要考慮實際伺服器的如何存放以及如何才能節省的成本的運行,由於伺服器本身的屬性功率高而且發熱量也大,所以能夠存儲伺服器要求必須是低溫的地方,未來的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都離不開伺服器的存在,於是國家響應 科技 發展的大趨勢就找到一塊非常適合存放伺服器的地方,就是貴州省目前大多數的互聯網企業基本都在貴州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像騰訊華為,都給自己在貴州找到了存放伺服器的地盤,貴州是天然的存放伺服器最佳的地點,首先貴州的氣溫整體偏低非常適合存放伺服器,同時由於國家政策的傾向在貴州的電費也是非常低。

正是由於擁有如此多的優勢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紛紛跑向貴州給自己的伺服器找個窩,對於集群的伺服器來講最重要的散熱能力,撒熱不好消費的電費也高對於機器的壽命也是一種考驗。所以為了解決伺服器散熱的問題,已經有很多公司做過試驗,國內放在貴州的伺服器地點基本上是選擇在山洞裡面,這樣的能夠達到極好的散熱效果,有能力的企業基本上買下幾座山然後把山內部挖空然後在裡面放置伺服器,如果是散熱好的伺服器只是在電費這一塊就把修建的費用非節省出來了,加上當地政府的政策電費本身就比較低,所以在貴州設置數據中心是一個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當然也有很多企業嘗試別的方案,像微軟的伺服器放置在海底,由於海底的溫度更低所以也是放置伺服器的絕好位置,但是放在海底需要保證伺服器的密封性,總之在效果上要優於山洞中但是在安全性能的保障上可能要比在山上花費的成本要高一些,當然放置在海底還有幾項優勢,可以充分利用海浪來發電,這樣還能節省電力的成本,另外微軟放置在海底的伺服器可不僅僅只是在一個地方,因為美國很多發達的區域都靠海,所以靠近用戶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不過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還是傾向於在山洞中放置伺服器。

未來伺服器的重要性還會繼續加強,所以特別 雲計算的發展很多中小企業已經不是自己在設置自己的伺服器了直接在大公司的雲計算體系裡面租借一個伺服器維護自己的雲計算功能,省錢還能省心畢竟伺服器的安全維護都是交給大企業去做了,國內從事雲計算的企業不在少數,當然最強還是阿里巴巴的阿里雲,屬於自主研發的在全球已經能夠排到前四的位置,並且和谷歌的雲計算市場佔比差距很小,人工智慧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背後的數據計算依然會放在伺服器去完成。

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存儲伺服器的方式進化出來,但是存放伺服器的首要條件是散熱能力,要不然幾萬個伺服器同時堆積在一起熱量將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電費的費用也會非常大,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相信會有更加 科技 化的存儲方式產生,但無論怎麼折騰首先要考慮的都是散熱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個是散熱問題,電子元器件在電流通過的時候都會產生熱量,尤其是CPU,大量的伺服器聚集在一起長期工作會產生大量熱量致使伺服器溫度升高,伺服器過熱就要降溫,這就跟平時我們玩電腦一樣,有的公司把伺服器放在了南極,有的花費了巨額的代價來買空調,但是這些成本太大,實在有些浪費了,伺服器選擇放在海底,可以利用冰冷的海水來為伺服器散熱,而同時又能利用海浪來發電,為數據中心提供電量,從而降低維護成本。放在山洞同樣是為了利用山洞的低溫環境來給伺服器降溫,降低維護成本。

第二個是房租問題,數據中心往往佔地面積比較大,比如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兩座山的山體上,存放30萬台伺服器的災備數據中心。整個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的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准足球場還有富餘。這么大的面積在城市房租也是很貴的。

放在水裡是因為省錢+降溫。

伺服器/電腦發熱是很嚴重的問題,長時間高溫高負荷運作會影響伺服器壽命,因此需要降溫。而一般的風冷降溫用風扇噪音大且耗電。大的伺服器群用在降溫上的電費是很高的,因此很多廠商會把伺服器建到水廠電廠旁邊,原因就是電費便宜。

如果伺服器放到水裡就省去了散熱電費成本。

我猜想放山洞是因為山洞基礎溫度低,散熱所要降的溫度差小,這樣用一些節能的散熱方案也是可以行的。

[靈光一閃]

伺服器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了節約成本便於散熱,所以會考慮講伺服器放下水下或者山洞裡。

例如前段時間,微軟公司就成功地蘇格蘭奧克群島的海岸附近,安裝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的原型。實際上,數據中心裡的耗電量很大一部分是用來散熱的,而用於伺服器計算的能耗只佔約15%,所以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都想盡辦法降低數據中心的散熱降溫成本。

將數據中心搬到海里是目前成本較低又有效的方法,微軟水下數據中心Project Natick的方向是用冰冷的海水來為伺服器散熱,而同時又能利用海浪來發電,為數據中心提供電量。

阿里雲伺服器放在千島湖湖底,騰訊將伺服器搬到貴州山洞裡,都是為了降低散熱成本。

服務區屬於24小時全年運行配備,電器設備運行都有自發熱,放在深山,水中能降低設備發熱,發燙,從而提高設備運行,

水裡和山洞裡可以更有效的進行散熱,伺服器平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散熱,散熱還不能用空調,空調有冷凝,會傷害電子元器件,普通的伺服器機房只能風冷,噪音大,維護麻煩

誰說的伺服器放水裡?那還不短路了?阿里是把它們放在一種特製溶液里,那可不是水啊。

不管放在哪,目的是找一個溫度較低的地方,省空調電呀。

主要是降溫,安全,節約能源。

⑶ 為什麼微軟非把伺服器沉在海底而華為卻放置在深山中,有什麼不同

因為現在雲計算逐漸成為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戰略重點,它集合了眾多計算資源,讓每一位網民都可以隨時獲取資源,而這背後真正依賴的並不是高高在上的雲朵,是陸地上有無數台伺服器構成的數據中心。

那麼對於數據中心來說冷卻屬於數據中心的主要成本因素,所以怎麼解決冷卻降溫這個問題就是節約成本要考慮的最大的問題。

Facebook位於瑞典呂勒奧的數據中心,距離北極圈不到70km,這里常年低溫可以將冷空氣吸入散熱。阿里巴巴位於杭州千島湖的數據中心,這里年平均氣溫17 ,可以利用深層湖水的循環流動,幫助伺服器降溫。而騰訊位於貴州貴安的數據中心,這里有五條山洞,隧道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安全隱蔽且溫度較低。微軟更是腦洞大開,直接將伺服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卻能力,打造一個綠色節能的海底數據中心。

所以這沒有什麼是尖端技術。只是微軟為了節省維護伺服器(包括冷卻)的費用而已。就比如華為在大山深處建立數據中心一樣,他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放在深山和沉在海底,目的是一樣的:散熱。現在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其能源消耗是及其巨大的,而設備運轉時的熱量也是巨大的,相當多的電力要用來散熱。而如果有一個本身就低溫或散熱好的環境將會節省大量能耗。

但目的相同,方式不同,是因為這兩家公司所處政治、地理環境的不同。

其實沒什麼不同,只不過散熱方式不同罷了

微軟把伺服器沉入海底 是通過海水的低溫及流動性帶走伺服器的熱量。

華為把伺服器放在深山裡,是通過深山隧道的低溫環境和風流帶走伺服器的散熱。

大家要知道伺服器端的熱量放射是非常大的,你家一台電腦如果沒有風扇散熱,電腦很快就會溫度過高死機。所以伺服器必須保持低溫下或者常溫下運行。

所以兩者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散熱形式不同罷了。同時可以節約很多散熱上的成本。

如果資金允許,條件允許,把伺服器放南極和北極是最好的。但同時伺服器散發的熱量也會影響力南北極的環境了。

微軟之所以選擇沉入海里來降溫,是因為其選擇的一個地理環境就是海洋寒流常年經過的地方,其選址也是經過了嚴格審核的,不是隨隨便便的選有水的地方就行。同時選擇的也是海洋生物活動少的地方。

其分別在加州海岸和歐洲海岸附近海域設置了伺服器,而且效果還不錯。

其實沒什麼不同,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散熱。

所以,不管是微軟還是蘋果,不管是華為還是谷歌,他們建伺服器的時候都會從幾個方面考慮:成本、安全。從成本方面來說,主要是場所、電力和硬體成本。而電力方面又因伺服器散熱而需要考慮降溫的成本,實際上很多伺服器的電力都因散熱而浪費掉。

所以,微軟把伺服器沉到海底也是基於上面說的幾點考慮。首先不需要場地成本,通過集裝箱的方式沉入海底,避免了建設機房的成本;其次通過海水散熱減少了空調的使用,這種天然的降溫方式比耗費大量的空調降溫要劃算得多,對於微軟在向雲廠家轉型的過程中,大規模採用海底部署的方式節省的成本是非常可觀的。

現在很多的雲廠家,都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盡可能地降低成本來部署伺服器。比如谷歌想出了用廁所的水給伺服器來散熱,當然是與污水凈化廠合作的方式。

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公司把伺服器部署在貴州的深山老林裡面。比如蘋果公司就把中國區的數據伺服器放在了貴州。後續包括阿里、華為、中國移動等公司把伺服器建立在貴州後,騰訊公司也把伺服器建在了貴州。其原因主要包括:當地的氣候比較涼爽和穩定,電力便宜,地質穩定。所以伺服器建在這些地方是比較安全和劃算的。

所以來說,廠家肯定是因地適宜的選擇合適的方式,並沒對錯,目的完全相同。

這個我還真不知道!願聞其詳

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隔熱降溫,節能減少成本。

大多數企業給伺服器降溫都是通過空調降溫的,這樣成本是很高的。伺服器運行得時候運產生熱量的,就像使用手機的時候會發熱一樣的,微軟和華為都有很多伺服器的,這些伺服器放在一起產生的熱量是很高的,伺服器所處的環境溫度一旦過高就無法工作了,所以微軟和華為都是為了給伺服器降溫,他們只是採取的方式不同。

微軟把伺服器放入海底,海水可以很好的隔絕陽關的照射,海水還能通過導熱的方式給伺服器降溫。

華為把伺服器放入深山中同樣可以隔絕陽光照射,而且大家都知道山洞裡的溫度是比外面低很多的,這樣可以直接給伺服器降溫還不要成本,再通過空調來調節溫度。所以微軟和華為的目的是一樣,只是方式不同。

眾所周知,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全球范圍內也誕生了很多的 科技 巨頭企業,像微軟、華為、蘋果等公司都是家喻戶曉的 科技 企業,而對於這些大型的 科技 企業來說,建立一個合適的伺服器數據中心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數據傳輸幾乎都需要依賴於伺服器的支撐才行,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有自己的伺服器數據中心!

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型網路運營公司,都在尋找並研發最合適的伺服器冷卻技術;因為伺服器的運行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而且還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這對於建設伺服器的場所來說,就有嚴格的要求;像馬雲的阿里雲以及亞馬遜和360等企業就將自己的數據中心給建在了寧夏,而華為、騰訊和蘋果iCloud則選擇將數據中心給建在了貴州的大山中,其目的就是為了利用該地獨特的氣候,以達到低溫和自然風製冷的效果,並有效地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據悉,在貴州的大山深處,華為選擇了將山體挖空來放置伺服器。據悉,華為貴州伺服器中心僅一期的建築面積就超過40萬平方米,可以容納60萬台存儲伺服器,其規模無疑也是十分龐大的,那麼華為為何會選擇在貴州「挖空」一座大山來建數據中心呢?這裡面有這幾個關鍵原因。

貴州之所以會受到華為等無數 科技 企業的青睞,並在這里建設自己的伺服器中心,主要是因為貴州的地理位置優越,這里山區眾多,而且氣候宜人,就算是在夏天平均氣溫也僅僅在25度上下,很適合伺服器的散熱;而且貴州很多山區都有天然的溶洞,建設伺服器中心也有利於形成恆溫恆壓的環境,在貴州還很少會發生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這些有利條件可以充分保障大數據中心的穩定性。

除了華為這樣的企業將數據中心給建設在大山中以外,還有美國微軟將伺服器給沉入海底,想要在海底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據悉,早在2014年的時候,美國微軟就發起了「水下數據中心建設計劃」,為了完成這一計劃,微軟公司還展開了相關的海底實驗,微軟公司為了解決海底伺服器的防水問題,甚至還花巨資聘請了艦艇製造商「法國海軍集團」,採用潛艇級別的防水和散熱技術來建設自己的水下數據中心。微軟用重達17噸的鋼制密封艙,裝下近300台電腦伺服器和超過100種的感測器,然後沉入加州海岸底,這些海底伺服器則通過艙內外安置的冷熱交換器,將艙內的高溫水與艙外海水循環交替,以達到散熱的目的。

這些 科技 企業之所以會大費盡周折地去嘗試將伺服器放置在大山深處和海底,主要都是因為伺服器也特別怕熱,特別是成千上萬台伺服器組成的數據中心,散熱一直都是一個難題,每年僅僅是這些服務區的散熱和電費運營都是一大筆的開銷。綜合來看,相比於微軟的海底數據中心,華為的大山數據中心建設方案無疑更為成熟一些,因為將數據中心給建設在深山中,可以不受海岸線等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且研發和建設成本也更低,目前微軟團隊仍處於試驗中,距離成熟的商用仍有一段距離,所以華為挖空深山放置伺服器方案無疑要更加的技高一籌,不知道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⑷ 為什麼微軟要把數據中心設在水下數據中心製冷有多花錢

數據中心和普通的電腦不同,發熱量是十分巨大的,為了保證數據中心穩定運行,數據中心需要配置強大的散熱系統,而散熱系統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一個正常運行的數據中心,電力成本就要佔到總成本的20%,而散熱系統正常運行消耗的電力成本佔到總耗電成本的40%左右,所以數據中心的散熱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微軟將數據中心設置在水下,可節省大量的電力成本,大幅提升數據中心的經濟效益,另外減少了對於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更有利於環境的保護。

一個數據中心的成本中,電力成本佔了20%左右,其中電力成本中的42%是用來散熱的。因此,谷歌、facebook、IBM等 科技 巨頭將數據中心建在了冰島、芬蘭等國家。微軟為了減少數據中心的散熱成本,嘗試將數據中心建在水下。

數據中心製冷有多花錢?
根據IDC的統計,數據中心的平均使用年限是9年,一個數據中心的電力能耗成本占據了所有成本的20%。這些消耗的電能,大約有47%進入了伺服器,是有效的能耗,而42%的被散熱能耗消耗了。

這里了解一個數值,PUE(電能使用效率)是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消耗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PUE=總體能耗/IT設備能耗

可以看出,這個數值越接近1,能源效率越高。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新建的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的PUE值小於1.5。其中,製冷消耗的電力占據了伺服器電力消耗相當大的比重。

微軟的水下數據中心
微軟的水下數據中心,由很多白色的鋼桶組成,外表覆蓋熱交換器,內部是一個數據中心計算機架,裡面加註了氮氣。這種「海底膠囊」可以停留在海底長達5年的時間,期間不需要維護。

還要一點,它可以從海水運動中收獲電能,而且這種海底膠囊散發的熱量也很少,不會影響到海洋環境。

總之,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企業IT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伺服器機櫃不斷增加、機房動力系統、空調系統等設施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時能源效率低,耗電量大,電費支出高等。如何能夠降低PUE,是數據中心建設需要考慮的,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花式降溫法。

數據中心放在水下,似乎解決了散熱問題,可是投資大,維護困難,微軟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得不償失呢?

圖源來自NYTimes:

早在2014年,微軟就有此設想,2015年微軟將伺服器塞進了一個「圓柱體的膠囊」,在10米深的海水裡,時間超過了大家的預期。

之所以放入海底,真的能夠帶來好處嗎?

不可否認:維修成本,故障突擊都會對於微軟有不小的影響。

在2018年,微軟將Northern Lsles數據中心投入到蘇格蘭奧克尼群島,並且使用風能潮汐能以及太陽能解決用電問題。

而在伺服器中通過使用散熱管,注入海水,完成冷卻效果。

現在我們對於微軟的這台水下伺服器的表現如何還是會比較期待的,畢竟這確實有助於微軟開創全新的散熱模式,雖然維護和外殼耐久度都會成為問題。

其實,國內大部分企業將數據中心放在了貴州,就是看重貴州的均衡氣候和電力資源等等,所以散熱和電力確實是一個數據中心的難點。

關於微軟公司在IT領域所獲得的成就,想必大家也都了解,比如最讓人耳祥能熟的就是windows系統和Surface筆記本電腦了,用戶在使用這些產品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核心資產),所以微軟就有必要建立數據中心,但是對於數據中心來說,也是由大型伺服器組成的,所以它們在運轉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溫度,而溫度又是硬體的「第一殺手」,因此必須要解決散熱問題!

曾經有數據表示,微軟數據中心的 電力成本為20%,而熱耗就占電力成本的42% ,所以說這個花費是巨大的,但把數據中心建立在水下,就可以通過專門的散熱設備,來減少成本的支出了,而且是一勞永逸的事!

再比如騰訊公司的數據中心,為了減少成本的支出,就把它們建立在了貴州省貴安新區的兩座山體上(預計存放30萬台伺服器),因為 山洞結構可以散熱,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也是為了散熱),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准足球場還有富餘。

微軟要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附近沉沒一個像集裝箱一樣大的數據中心,不僅需要廉價的電力,免費的散熱設備,還需要接近世界一半人口的居住地。建在這里的最大希望是,能夠有一個真正低溫且成本便宜的數據中心,運行更頻繁且發生故障的次數更少。
更節省資源
為伺服器建造潛水艇聽起來可能很昂貴,但是考慮到總體擁有成本,其中大部分是前期准備,管理微軟研究項目的本·卡特勒在接受采訪時對數據中心知識說。他說:「我們認為該結構可能比今天的數據中心更簡單、更統一。雖然所有這些都仍然是假設的,但是最終期望實際上可能會有成本優勢,更便宜。」

將計算機置於水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僅對於Microsoft而言。海洋科學家已經做了很長時間了,但是還沒有大規模地這樣做。海洋工業在建造大型結構,冷卻船舶發動機以及處理在水下表面堆積的藤壺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卡特勒說:「與人們幾十年來在海洋中所做的事情相比,我們所做的事情相對溫和。我們處於相對較淺的深度,而且這數據中心相對較小。」
供應鏈已基本到位
微軟可以利用其硬體專業知識和供應鏈,用商品伺服器填充水下數據中心。實際上,「 Northern Isles數據中心」中的12個機架,864個伺服器和FPGA板是來自旱地上的Microsoft Azure數據中心。圓柱形外殼是由一家知名的海洋工程公司Naval Group製造的,如果這個想法得以流行和可實施,就可以批量生產和運輸。

卡特勒說,時間框架和經濟性與在陸地上建立數據中心大不相同。「不是建設項目,而是製造產品,它在工廠中製造,就像我們放入其中的計算機一樣,現在我們使用標準的物流供應鏈將它們運送到任何地方。 然後還需要乘坐渡輪穿越英吉利海峽,穿越英國,再乘另一艘渡輪到奧克尼群島,然後將其裝在駁船上進行部署。

能夠更快地部署不僅意味著更快地擴張,還意味著沒有提前花錢。卡特勒說:「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18個月或2年的時間才能建立新的數據中心。想像一下,如果我只是將它們作為標准庫存,那麼我可以在90天內迅速將它們送到任何地方。現在資金成本有很大不同,因為不必像現在這樣提前建造東西。只要我們處在這種模式下,我們的Web服務以及隨之而來的數據中心都將呈指數級增長,那就是巨大的杠桿作用。」

停機也可以節省保修
在將所有伺服器替換為新伺服器之前,一次將數據中心停機5到10年與許多雲伺服器的生命周期沒有太大區別,隨著新硬體的出現,雲伺服器可能會重新用於不同的服務。五年的承諾意味著可以節省更多的預付款。

卡特勒指出:「如果還是維持舊的方案,保修成本可能很高。就我們而言,也許我們會把它退回給供應商,但這種維持不下去。」因為這些保修成本很高,每個組件供應商都必須保持所售組件的庫存,以保證產品使用壽命。他解釋說,英特爾可能每年都會推出一種新晶元,但是它必須保持五年來的庫存。「就我們而言,一切麻煩都消失了。我們將其放到那裡,我們就完成了任務。我們永遠不會再找供應商說更換該磁碟驅動器,因為到了五年後,我們也不用管理這些東西。」
規模可大可小
盡管Orkney數據中心是單個模塊,但Cutler設想將多個模塊連接在一起以實現規模化,也許需要一個用於連接和配電的中央節點,將它們像常規數據中心中的機架排一樣對待。容器間延遲將類似於大型數據中心網路中的延遲。一些較大的Azure數據中心相距一英里。

Microsoft數據中心中的每個機架頂交換機都連接到骨幹交換機,這些骨幹交換機在該行的所有機架上串擾。下一級,主幹交換機彼此交叉連接。「這些東西之間可能有相當大的距離。如果我們在水中放很多,那就沒什麼不同了。」

在邊緣部署中,單個模塊可能是Azure Stack的理想選擇,該Azure Stack可為越來越多地部署在海底的勘探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台處理地震數據。
綠色資源潛力
一旦水下數據中心啟動並運行,電力和冷卻成本就會降低。Project Natick的第一個小得多的版本(Microsoft研究工作的代號)具有一個帶有不同閥門的歧管,以使團隊可以嘗試不同的冷卻策略。PUE為1.07(Microsoft最新一代數據中心的PUE為1.125)。據卡特勒估計,如果沒有歧管,該成本將低至1.3。

另外,這一次沒有外部熱交換器。他說:「我們正在通過機架後部的熱交換器將原海水吸入並再次排出。」他指出,這是用於冷卻船舶和潛艇的相同技術。水流的速度應阻止藤壺的生長。該冷卻系統可以應對非常高的功率密度,例如用於重型高性能計算和AI工作負載的裝有GPU的伺服器所需的功率密度。

北島數據中心利用了歐洲海洋能源中心的潮汐發生器。Microsoft設想將海洋數據中心與這些離岸能源一起使用。但是未來的版本也可能擁有自己的發電能力。

「潮流是一種可靠的,可預測的東西;我們知道何時會發生。」卡特勒說。「想像一下,我們有潮汐能,我們有電池存儲,因此您可以在整個24小時周期和整個月球周期內保持平穩行駛。」

代替備用發電機和裝滿電池的房間,Microsoft可以過量提供潮汐發電量以確保可靠性(例如,潮汐渦輪機由13台代替了10台)。「最終您會得到一個更簡單的系統,該系統是完全可再生的,並且具有最小的佔地面積。」
沒有增加本地資源的負擔
這種設備使用海洋供電和製冷的環境影響相對較小,這使得在更多地方部署數據中心變得更加容易。

現代數據中心的製冷更多地依靠水而不是電力。卡特勒解釋說:「過去用於冷卻的功率令人難以置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已經能夠將功率大幅降低。但是水被用來增強冷卻效果。」

數據中心通常有一條通往城市供水的管道,這在發達國家的許多地方都可以,但在其他地方則沒有。卡特勒和他的團隊喜歡這樣的想法:將數據中心帶到發展中國家的某個地方,而不會對當地的水或電力供應施加任何限制。「對電力網沒有壓力,對供水沒有壓力,但是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計算機資源。」

微軟的海底數據中心就有點像谷歌在南極的數據中心,這些地處特殊地理環境的數據中心都有很多的優勢,比如:

1、海底擁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和土地面積,在海底建設數據中心根本不用擔心以往在陸地上建設數據中心遇到的種種問題。

2、節能節電,這應該是海底數據中心最大的優勢,畢竟一座數據中心最大的運營成本就是電費,如果溫度高還需要更多的散熱空調產生的電費,但是在海底,不僅基礎溫度低,而且水冷散熱也能大大降低數據中心的溫度,所以把數據中心建在海底,對於微軟的製冷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這也有利於客戶。

3、運輸成本低,海運是最廉價的運輸方式,建設過程中物流成本較低。

4、很多人可能覺得海底數據中心維護起來很麻煩,還得潛水,但是實際上維護成本並沒有想像的高,因為機房可以升出海面維護,並不需要潛水。

所以說,數據中心如今根本不需要在大城市或者發達地區建設,就像貴州大數據把機房放在山上,除了安全戰略以外,海拔高的地方溫度低,散熱方便,而且還有便宜的水電可供使用,微軟把數據中心放在海底也是處於類似的考慮,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在海底部署數據中心的公司也可能越來越多。

現在的眾多的高 科技 企業都在做一個共同的新方向,就是在數據中心業務上將屬於本企業的核心數據來說,都是將本企業的數據中心沉入海底,那麼下面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為何這些高 科技 企業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利用海水的低溫來為數據中心來散文,從而能夠減少電能的消耗,很多用戶可能對於這個原因是比較模糊的,認為這些高 科技 企業的收入都是非常的高的,而對於這些電能的資金消耗又會有怎麼樣的在乎的,其實這個還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因為這些龐大的數據中心所能夠產生的熱量是非常的大的,如果是建設在陸地上的話,那麼必須要有一個專門為之散熱的裝備。

而且這些專門散熱的裝備來說,其實每年所要消耗的電能來說,其實無疑是巨大的,即便是對於收入很多的高 科技 企業來說,其實一筆不菲的支出,所要想辦法能夠減少支出,也是這些企業要想的辦法。

曾經有這樣的一組數據說,這類型的數據中心來說,其總共包含有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還有重要的就是能源成本,而其中的電力損耗的成本就需要達到所有成本的20%左右的份額,所有這就是為何眾多高 科技 企業將自己的數據中心放在水中的重要原因。

從這方面就能夠看到,其實企業的數據中心的製冷消耗的電力所佔據的比重也是很大的,而將數據中心放到水中,一方面能夠降低電能的耗損,另外一方面還能夠使得自己的數據中心更加安全。

最後,對於說高 科技 企業將自己的數據中心放到水中的這樣的做法來說,在這里給大家做一個總結,其實本質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給企業節省費用,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更加能夠保護器安全性,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微軟每天都要運行大量的數據,所以數據中心就是微軟的大腦。隨著計算能力的提高和運營速度的加快,公司的數據中心可以正常運行。良好的散熱條件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做好熱處理工作外,還必須考慮降低能耗和降低企業成本。

研究發現,運行一個單一的數據至少佔電力成本的20%,而熱耗散占電力成本的42%。如果你每年投入資金來處理操作數據所產生的熱量,其成本無疑是巨大的。散熱不好,機器會出故障,整個系統會癱瘓,散熱是必要和重要的。

讓我們看看一些最常見的散熱方法,風冷,液體冷卻,半導體和化學製冷。其中,空冷和液冷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半導體和化學製冷成本高、大量使用成本高、耗電量大等優點。與公司利潤的目的相沖突。因此,最好選擇一種低成本的散熱方式。在液體冷卻的情況下,水是最好的冷卻工具。水的蒸發吸收熱量,這是眾所周知的物理原理,也就是說,微軟把數據中心放在水裡,而不是電里來散熱。同時帶走大量的熱量,節能環保,操作簡單方便。

作為冷卻工藝這碗飯吃了快20年的專業人士,毫不客氣地說,專家在數據中心冷卻方面過於幼稚,當然也包含微軟與臉書在內。

一、對數據安全的恐懼,導致能源浪費:馬雲提到,阿里數據中心停用一分鍾可能有幾個億的損失。

實際伺服器核心發熱件正常工作溫度是80度,即使按60度控制,仍然遠遠達不到強制製冷的工藝條件。這個溫度是自然冷能就可以控制的范圍。自然冷能的合理能耗小於發熱量的2%,對應PUE為1.02。再低已經沒有意義,不如在伺服器方面挖潛。伺服器晶元之外降耗10%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

二、沉入海底

⑸ 大型科技公司會把伺服器放在海底,為何要這么操作有什麼科學依據

⑹ 微軟把伺服器沉在海底,華為放置在深山中,這是為什麼

引言:有些伺服器喜歡把一些東西設置跟別人不一樣,那麼與此同時你也能夠看出區別。像有些微軟的伺服器都會沉在海底,把華為放置在深山中,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會有一定的長度。伺服器一定要好好愛護才行,因為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會有不同的體驗。

三、總結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功能比別人來說差不了多少,但是其實是為了打造更好的一款手機,也是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人們的需求不同導致大家在選擇的過程當中也是非常不同的,所以你要努力的去改變自己原來的思路要讓自己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可以打造一些內涵不同的現象,如果說你喜歡華為,那麼你一定要熱衷下去,讓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現象。

⑺ 為什麼華為要把伺服器放在深山裡,原因是什麼

科技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在全力發展的一個領域,我們也能感受到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科技樹也是不斷有新的分岔出現,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再說了,科學家精力畢竟有限,數量更是有限,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所有領域都做到科技領先。

其實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微軟選擇將伺服器沉入海底,是為了能夠解決伺服器散熱的問題,上千台伺服器同時運轉,伺服器製冷費用是一筆天文數字,所以微軟克服萬難將伺服器放置海中,用「水冷」的方式解決問題。

而華為則是為了「省電」,全球數據重心的電力能耗佔全球總耗電量的2%,「電老虎」的名頭可見一斑,如果在城市當中建立一個數據中心的話,很難做到為它供電。建在貴州大山中是因為一方面便於散熱,另一方面是因為貴州的喀斯特地貌能很好的保護大數據中國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貴州有非常多富餘的電量能夠供給給華為。

兩項比較一下,看似好像是微軟的操作難度更高,然而實際上,微軟的選擇的海岸地區限制條件更多,總的來說,微軟贏在了操作技術,華為的大山數據中心建設方案無疑是更為成熟,並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並且規模遠比微軟更大,整體上是華為更勝一籌,不過微軟的二期試驗已經開始了,不排除微軟可能會逆襲超越華為!

⑻ 騰訊伺服器為什麼在海里

因為把伺服器放到海里能實現自然降溫,冷卻伺服器,不會讓伺服器過熱,產生爆炸等危險。

要知道,騰訊支持著全國各種業務、軟體的使用,所需要用到的伺服器可想而知有多少,為了使這么多伺服器可以盡量節約成本的情況下冷卻,放在海里是最好的選擇。

2014年微軟開始著手將伺服器放置於水下的計劃,同年開始在海里做投放實驗,他們將300台電腦的伺服器,放置進一個重約十七噸的密封艙內,該密封艙是全鋼制的。而且密封艙內同時還裝載著100多個感測器。岸上的工作人員隨時可以通過這些感測器感知到水壓和溫度,便於及時發現並處理特殊情況。

一切就緒後微軟的團隊將這個密封艙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區。第一次試驗結束後,為證明海底數據中心是可行的。2019年微軟又進行了第二次海底數據試驗,這次的實驗規模更大,裝載的電腦伺服器更多,一共有864台電腦伺服器,相比較第一次的鋼制密封罐。

這次試用的密封設備更像一艘小型潛艇,它的長度超過十米。而這次的實驗周期為期五年。同樣將伺服器放在水裡的還有阿里巴巴,阿里將自家伺服器藏在了千島湖裡面,去過旅遊的遊客應該有聽導游介紹過吧。伺服器在運行過程中會散發大量熱氣,此時必須做好散熱,不然可能會有燒壞的風險。

熱點內容
起重機編程 發布:2024-10-24 01:49:54 瀏覽:186
linux訪問伺服器命令 發布:2024-10-24 01:49:18 瀏覽:642
華為下載提示存儲卡異常 發布:2024-10-24 01:40:00 瀏覽:742
ping伺服器地址數據丟失 發布:2024-10-24 01:39:20 瀏覽:711
音符達人腳本 發布:2024-10-24 01:38:28 瀏覽:52
ios用什麼資料庫 發布:2024-10-24 01:37:01 瀏覽:389
1628基於腳本安裝失敗 發布:2024-10-24 01:37:00 瀏覽:716
php項目怎麼啟動 發布:2024-10-24 01:36:17 瀏覽:437
sql怎麼查看存儲過程 發布:2024-10-24 01:26:53 瀏覽:748
wlan的密碼在哪裡查找 發布:2024-10-24 01:21:45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