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搭建省電伺服器
A. 基於unraid的小型伺服器搭建(系統配置篇)
本文旨在為對Linux系統不熟悉的讀者提供基於Unraid搭建小型伺服器的詳細步驟和注意事項,以備未來遇到問題時能夠快速排查。
系統下載與配置
首先,通過官網獲取啟動u盤製作工具,推薦使用閃迪的滑鼠接收器款。使用工具創建啟動盤,設置固定IP或自動獲取。製作過程中,在線下載的系統會加速製作過程。
系統引導與陣列設置
進入系統前,確保在BIOS中關閉快速啟動,以防止無法正常引導。在陣列配置中,建議將PCI的SSD用於池,包括主板上的m.2槽和擴展槽,機械硬碟和SATA SSD用於陣列。系統數據、Docker鏡像和虛擬機設置放在緩存池中,而虛擬機鏡像可單獨存放以節省SSD空間。初次啟動時,陣列會自動進行校驗。
Unraid插件與配置
Unraid沒有插件支持可能會導致不便,需安裝UNRAID.Modify插件。通過插件,可以安裝V2Ray等應用,並配置相關網路設置,如DNS轉發或手動修改DNS。
路徑邏輯與文件管理
理解陣列和池的獨立性很重要,文件夾移動可能會導致應用路徑識別問題。盡量避免移動,僅在必要時使用緩存池的首選項在陣列和池間移動。Unraid的存儲策略在6.12版本後有所優化。
IPMI卡安裝與遠程管理
華碩W680的IPMI卡用於遠程式控制制,連接線材並正確配置BMC地址,確保與管理端在同一子網。登錄管理界面,可查看設備參數並遠程式控制制。
BIOS設置與超頻
BIOS設置保守,僅有限的超頻選項。調整倍頻和電壓以改善性能,注意關閉不必要的省電模式。
插件應用
- CA Auto Turbo Write Mode:優化寫入邏輯,提升性能,但可能對讀寫密集任務造成影響。
- unBALANCE:用於數據移動和文件路徑整理,避免陣列問題。
- NUT:識別並配置UPS,確保電源穩定。
- SMTP通知:設置系統異常時的郵件通知功能。
Docker配置與問題解決
安裝Jellyfin時,調整參數並啟用核顯硬解。對於字幕和媒體刮削,需要額外設置字體庫和host文件。
虛擬機配置
OpenWRT虛擬機建議使用物理交換機,Windows 11支持直通顯卡安裝和驅動管理,注意虛擬機設置以避免程序運行限制。
B. 家用電腦系統應該如何配置老電腦三步改成家庭媒體中心
上一台電腦至今用了8年了,當初還是老父親瞞著老母親,攢了小一萬塊私房錢給我買的。
但是歲月無情啊,這台機子放到現在配置落後,似乎沒有多大用了,扔掉是不可能的,留著又佔地,不如換些思路,繼續發揮它的余熱吧。
好在當年筆記本最大的優勢就是不吝惜空間,硬碟量夠大,盤位也夠多,隨便搞搞就能搞出幾個TB的剩餘容量,把它改造成「大倉庫」可再合適不過了。
①打造家庭「私有雲」媒體中心!
電腦容量雖大,但是咱手機容量卻很小啊。
新買個128G手機,剛剛把舊手機數據導過來,就快提示容量不足,心酸的很。
好看的照片不捨得刪,每次拍了新片手動導進電腦又太麻煩,傳某雲盤又怕隱私會泄露……
最近聽朋友說,如果覺得自己手機設備的存儲量不夠,其實可以弄個「私有雲」媒體中心。在家的時候,就能自動就把手機的照片備份到本地設備上了,既節省手機空間,也比雲盤的安全性高得多。
當然,搭建「私有雲」的好處遠不止這些,概括來說能滿足以下日常需求:
1)文件雲存儲——照片等數據自動備份及管理,免手動拷貝麻煩,珍貴記憶不怕丟
2)遠程式控制制——隨時隨地都能操作家中的電腦設備,在外提前掛好迅雷/BT,到家直接看新番
3)本地視頻串流——電腦上下載好的視頻,可以串流到手機、平板等設備上播放,在家躺著就能看「珍藏」多年的小影片,告別流媒體平台以及網盤上「內容已失效」的苦惱
雖然,目前網上有眾多架設「私有雲」的方案,包括形態多樣且價格不菲的專業NAS設備。
但是,對於沒有太多搞電腦經驗的家庭來說,購買NAS有點不太值當。
尤其像是折騰一台24*7全天運行的設備,除了要買UPS電源保護以外,還要擔心硬碟長時間運轉容易燒的問題。
網上也有眾多利用老電腦打造「黑群暉」的攻略,但我覺得對於咱普通人來說,學習難度太大,實操起來也不靠譜,後續還會遇到穩定性和安全隱患。
↑隨便截取了一小段黑群暉教程
看見這十幾頁遍布專業術語的攻略還有一行行的代碼,估計會勸退90%以上的普通人吧?
所以,如果大家手頭剛好有台老舊Windows電腦(最好是Win7以上系統),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易上手的「私有雲改造計劃」。
基於Windows系統以及配套軟體的「私有雲盤」/媒體中心改造計劃!
所需原料:
1.老舊筆記本1台
2.千兆網卡一枚
3.千兆路由器
影響「私有雲」體驗的關鍵一環就在於網路環境,因此網卡一定要好,要保證足夠的網路傳輸帶寬。我個人就購買了一個千兆無線網卡(最好是USB即插即用型),配合千兆無線路由器,沒花幾個錢,免除了布網線的麻煩,而且也已經足夠4KHDR視頻串流用了。
為何選擇筆記本?
一是筆記本非常省電,相比動輒100-200w的家用台式機而言,筆記本耗電量大約只有前者的1/3。二來,對於有可能會搬家的人來說,筆記本體積小巧、便攜易用,是作為NAS不錯的選擇。第三,筆記本電腦運行起來非常安靜,感知力不強,因此不會打擾我們的日常生活。
要實現上文所述的「私有雲」五大特性,只需在老舊電腦上裝上一些配套的程序軟體。因為Windows系統本身比較靈活,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喜歡的軟體就可以。
譬如大家只需要釋放手機內存,讓電腦可以自動同步手機上的照片並進行分類整理的話,只用按照①中的內容操作即可。
①建立可自動同步備份照片的「私有雲」!
首先我們來解決文件備份麻煩的問題,讓電腦成為家中的「私有雲」,同時可以對照片進行管理。
網上有許多「私有雲」搭建攻略是基於Linux系統以及php環境的,直接勸退電腦基礎不深的新手。所以,我的宗旨是為了讓所有用戶都能解決家庭照片、視頻無線同步的問題,就不舍近求遠去搞復雜化的東西了。
↑可道雲
最簡單的方式,我推薦大家可以嘗試PhotoSync或微力同步,雖然這兩個軟體在手機端是收費的,但都支持跨設備間傳輸、訪問照片以及雲存儲,且能支持Win7以上的系統,因此兼容老舊電腦無壓力,傳輸照片和管理內容也都非常方便。
https://www.photosync-app.com/home.html
由於PhotoSync和微力同步安裝和使用起來過於簡單,軟體全中文漢化,基本按照軟體本身的指示進行安裝和操作就能順利搭建照片「私有雲」,這里就不過多介紹使用心得。
http://www.verysync.com/
功能類似的軟體還有DAEMONSync,不收取任何費用,但功能性較前兩款軟體稍弱。不過,這同樣是一款簡單易用無需折騰,可支持無線網備份、同步,瀏覽照片和視頻的軟體,而也擁有移動端APP,可以實現跨設備瀏覽文件的功能。
這里我來分享一下DAEMONSync的使用體驗:
https://daemonsync.me/chn/home
首先我們要在舊電腦上建立「伺服器」以供手機等設備可以將照片和視頻成功傳輸。打開DAEMONSync官網,點擊「DownloadServer」,然後安裝該軟體。
在電腦上安裝完DaemonSync並打開軟體後,電腦右下角會有DaemonSync的圖標。
首先我們要右鍵它並點擊「Preferences」,隨後在彈出的界面中設置一個在電腦上同步手機照片的文件夾,這個文件夾的硬碟最好有足夠的容量。
然後我們右鍵並點擊「GetPIN」。隨後瀏覽器會自動打開設置界面,顯示出一個配對碼。
隨後我們在iOS或Android手機/平板上安裝好DaemonSync的APP,當手機和電腦處於同一個無線網路環境時,便能在手機上查找到電腦設備,隨後輸入剛剛我們得到的PIN碼即可成功配對。
當手機配對後,在手機APP中按需打開自動照片/視頻同步,即可自動將手機相冊中的照片發送到電腦上啦,而且不同手機的照片也會按照不同的文件夾區分開來。
有的朋友可能會擔心涉及到「雲」的東西會有存儲安全性問題,其實上述三款軟體都是直接通過區域網技術同步到本地電腦硬碟當中的,不涉及互聯網文件泄露的問題,另外只要確保文件正確同步,且自己電腦的硬碟不損壞,原則上也就不會出現文件丟失的問題。
當然了,從手機中上傳到電腦上的照片可能找起來會如大海撈針般困難,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可靠而智能的照片管理軟體了。
在此推薦DigiKam這款神器給大家,它可以實現iOS設備上人臉識別找圖等類似的圖片歸類管理功能。
↑源於DigiKam官網圖
https://www.digikam.org/
安裝好digiKam並選擇好電腦上存儲照片的位置後,軟體便會自動讀取照片並建立資料庫,並且會有縮略圖,隨後我們可以在電腦上按照日期、拍攝地點等信息來找到自己想找的照片了。
②打造可互聯網遠程操控的資料庫/下載器
設置好①中的「私有雲」後,如果手機上的照片刪除了以後,那我們只能在本地區域網(家中)查看自己的照片和文件了,那麼如果想在外面也能隨時控制電腦並查看照片,就需要進行「遠程式控制制」。
最簡單推薦——Teamviewer
Teamviewer是一款非常簡單易用且支持互聯網遠程協助的軟體,在移動端也有相應的APP,因此可以跨設備、跨網路控制自己家中的電腦。
https://www.teamviewer.com/en/download/windows/
因此我們可以在單位就能操作家裡的電腦,提前掛好迅雷/BT,到家直接能直接看新番了。
至於當我們的老舊電腦休眠後該怎麼辦,其實TeamViewer是能支持Lan遠程喚醒功能的,所以不用擔心電腦休眠後遠端設備無法控制的問題。那麼具體設置方法較為繁瑣,此文不做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相關文章。
③打造本地流媒體管理平台
Infuse(適用於AppleTV、iOS設備,可完美兼容杜比視界內容)
https://firecore.com/infuse
Infuse在本質上是一個媒體管理軟體,擁有類似於Netflix這樣的頁面,可以為電影、電視劇進行整理歸類。而更厲害的地方在於Infuse支持「Streamfromanywhere」,也就是可以將電腦上的本地資源串流到手機、平板以及AppleTV等設備上,並且支持市面上眾多視頻格式的解析,包括杜比視界格式內容的播放,另外還有在線字幕可以進行匹配,因此特別適合「下載黨」用來追劇。
首先,我們要在電腦設置一個Windows共享文件夾,此文件夾可以是影視資源下載文件夾,方便後續Infuse自動同步內容。
隨後當電腦和安裝Infuse的設備在同一區域網的情況下,打開Infuse軟體就可以搜索到我們電腦的文件源了,成功連接後,Infuse軟體內即可自動同步出我們電腦中下載好的影視資源,這時候就能成功串流了!
格外推薦家中有AppleTV的小夥伴使用這款軟體,打開杜比片源,能成功點亮電視上的4K杜比設置,徹底解決4K電視無處用功的問題。
小結:
以上分享內容只針對於零基礎的用戶,可以幫助到大家幾乎零學習成本體驗到「私有雲」為生活帶來的便捷。當然上述方法相比專業的群暉、威聯通等NAS設備而言,無論是在易用性體驗還是功能豐富度或是安全穩定性方面,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故建議有更深層次需求的用戶還是考慮購入專業NAS設備。
另外,本文旨在為大家提供一個老舊電腦「翻新」成家庭媒體中心的玩法思路,快速實現數據雲存儲、遠程式控制制以及媒體內容串流的功能,其中涉及到的軟體眾多,各有優劣。
C. 如何用樹莓派搭建一個低能耗的Minecraft伺服器
我們已經有教程教你怎麼在windows/OSX盒子上搭建自己的方塊世界Minecraft伺服器了,但是如果我們需要更輕量級,更省電,而且要一直在線,朋友們隨時可以上來玩的伺服器呢?下文介紹了如何用樹莓派搭建低能耗的Minecraft伺服器,你可以全天不間斷地開著,每天的電費大概只要一個便士。
為什麼要折騰這個?
這個教程分為兩個部分:搭建你自己的Minecraft伺服器,以及在樹莓派上搭建Minecraft伺服器。為什麼要自己搭Minecraft伺服器呢?因為在自己的伺服器上玩Minecraft,不是隨便誰都可以做的。你可以讓伺服器一直運行,當你不玩的時候,你的朋友和家人還可以加入到游戲中,繼續建造你的世界。你可以嘗試修改游戲參數,製作mod,而且還能讓你體驗一把GM的感覺,這在公共伺服器里可是做不到的,而且也不用花很多錢去租遠程主機來做伺服器。
對於Minecraft狂熱粉絲而言,搭建Minecraft伺服器已經很有吸引力了。但是在樹莓派上搭則會更有吸引力。小小的樹莓派耗電非常少,你可以不間斷地開著伺服器,一年的電費也不過幾塊錢而已。只要一個樹莓派,一張SD卡,花上一點時間設置一下,就能有一台全天候的Minecraft伺服器,月運行費用只不過一條口香糖的價格。
需要的東西
這篇教程需要一些硬體和軟體;除了樹莓派和SD卡之外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1個樹莓派(512MB的版本比較好)
1張4GB的SD卡
教程假設你已經熟悉了樹莓派的環境,而且已經安裝了Debian衍生的Raspbian。如果你的樹莓派還沒跑起來,可以參考:HTG樹莓派起步教程。
針對Minecraft伺服器優化Raspbian
和我們之間分享過的那些可以同時運行的項目不大一樣(例如,樹莓派的性能足以同時用作天氣/電子郵件提醒器和一台谷歌雲列印機),對於小小的樹莓派而言,運行Minecraft伺服器是一項非常耗費系統資源的任務,我們強烈推薦樹莓派上只運行這一項任務。Minecraft看上去只有些方塊,似乎不太耗資源。但事實上在簡單的外表下有著非常復雜游戲核心,要耗費很多處理能力的。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修改配置文件以及其他一些設置,針對Minecraft伺服器來優化Rasbian。第一步要做的是進入Raspi-Config,進行幾項微調,如果你已經安裝了Raspi-Config,那麼進入終端,輸入」sudo raspi-config」來運行。
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是進行超頻。我們要把處理能力設置得盡可能高一些,以保證Minecraft流暢運行。在Raspi-Config中,選擇第七項」超頻」。
關於超頻,雖然能聽到些很嚇人的警告,但事實上超頻是樹莓派基金會官方支持的,自從2012年年末,設置菜單中就有了超頻選項。進入超頻菜單後,選擇「Turbo 1000MhHz」。然後你又會看到這個級別的超頻可能出現的危險的提示信息(有可能損壞SD卡,但事實上對硬體不會有危險)。點擊OK,等待設備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