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伺服器如何使用
① 如何通過Pycharm遠程連接伺服器運行項目代碼
如果你擁有伺服器但不知如何利用,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如何通過Pycharm遠程連接並運行深度學習項目。首先,確認伺服器環境已配置,未配置的可以參考《羅小羅同學:如何給個人伺服器配置環境》。
步驟如下:
一、遠程連接
- 1-1:連接VPN(如有需要,可咨詢課題組)
- 1-2:在Pycharm中設置SFTP連接
1. 選擇工具 -> 部署配置
2. 新建SFTP連接,填寫伺服器信息並測試連接
二、添加遠程伺服器解釋器
1. 進入【文件】 -> 【設置】 -> 項目解釋器
2. 輸入伺服器IP、賬戶名,添加並配置密碼
三、項目同步
1. 選擇項目 -> 部署界面,上傳或下載項目文件
四、運行代碼
1. 啟動SSH會話,傳輸文件後運行代碼(注意提前上傳依賴數據)
以上步驟讓你能夠輕松在Pycharm中遠程式控制制伺服器,執行代碼。後續,我將分享更多實戰項目,深入講解操作細節,敬請期待!
② 搭建課題組共享文件夾
搭建課題組共享文件夾的詳細方案如下:
硬體准備:
- 舊台式機:作為伺服器的基礎硬體,需確保其性能滿足基本需求。在此案例中,使用了配備i52400處理器和4GB內存的舊台式機。
- 硬碟:利用閑置或損壞的硬碟,通過購買額外的SATA數據線、電源線和硬碟架,將其連接到台式機主板。
系統安裝與配置:
- 操作系統:選擇Ubuntu 22.04 LTS作為伺服器操作系統,因其穩定且適合搭建伺服器環境。
- 軟體安裝:安裝必要的軟體,如mdadm、samba和opensshserver。
硬碟陣列配置:
- RAID1創建:由於原本的RAID 1鏡像因誤操作而格式化,需要重新進行分區並創建RAID1,以確保數據冗餘和安全性。
Samba伺服器搭建:
- 共享文件夾創建:在Ubuntu系統中創建共享文件夾,並設置相應的許可權,確保只有特定用戶能訪問。
- 用戶管理:設置SMB用戶和密碼,用於控制訪問共享文件夾的許可權。
- 配置文件調整:編輯smb.conf文件,配置共享文件夾的具體設置,如訪問許可權、路徑等。
網路訪問設置:
- 網路映射驅動器:在單位成員的電腦上,通過網路映射驅動器的方式,便捷地訪問共享文件夾。
日常維護:
- 定期重啟:為確保系統穩定,需定期重啟伺服器。
- 文件管理:定期清理無用文件,保持伺服器空間的整潔。
- 遠程管理:通過安裝opensshserver,實現遠程管理功能,提高維護效率。
通過以上步驟,即可搭建一個滿足課題組共享文件夾需求的系統。在實際操作中,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
③ 搭建課題組共享文件夾
在國內課題研究中,共享文件管理是一個挑戰。我曾嘗試過學校網盤、研數據系統和OneDrive,但均未滿足需求,於是決定自建解決方案。如果你對這個過程感興趣,下面是我如何操作的詳細步驟。
硬體基礎
我從一台老舊的台式機出發,它搭載了i5-2400處理器,4GB內存,以及一塊損壞的Buffalo NAS,內有兩塊2TB硬碟。由於硬體限制,我需要額外購買SATA數據線、一拖四電源線和硬碟架進行擴展。
系統重裝與配置
初始系統無法使用,我選擇Ubuntu 22.04 LTS,通過U盤進行系統安裝。安裝完畢後,我在清華開源鏡像站更新軟體源,安裝了必要的工具,如mdadm(磁碟陣列工具)、samba(SMB伺服器)和openssh-server(遠程訪問服務)。
硬碟陣列設置
原NAS的RAID 1鏡像因誤操作被格式化,我重新在兩塊硬碟上創建分區,類型設為Linux RAID。使用mdadm創建RAID1後,md0設備即作為新的存儲空間。
Samba伺服器配置
創建名為storage的共享文件夾,並設置許可權,確保只有所有者可修改文件。接著配置Samba伺服器,包括創建smbuser用戶並設置密碼,重啟服務,並參考walkersss的博客調整許可權設置。
網路映射驅動器
獲取內網靜態IP後,用戶可在Windows中通過映射網路驅動器訪問。輸入伺服器地址、用戶名(WORKGROUP\smbuser)和密碼即可連接。
日常維護與改進
搭建完成後,日常維護主要涉及重啟伺服器解決許可權問題,以及定期清理多餘文件。為了遠程管理,我安裝了openssh,盡管重啟後需要啟動sshd服務,但這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自建課題組共享文件夾的全過程,期待你的反饋和建議,讓我們一起優化這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