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牢房
㈠ 一塊大洋等於多少人民幣
一塊大洋約等於一兩銀子,大約200-300人民幣吧。
㈡ 三年級的數學小故事一百字以內
數學趣味小故事之一:數學天才高斯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數學趣味小故事之二:阿拉伯數字的來源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並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這樣,一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飢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里發曼蘇爾(757-775),曼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字,因此稱「印度數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字,並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並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闡述了印度數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字,在歐洲傳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於羅馬數字。1202年義大利雷俄那多所發行的《計算之書》,標志著歐洲使用印度數字的開始。該書共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採用。
數學趣味小故事之三:一元錢哪裡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分蘋果
小咪家裡來了5位同學。小咪的爸爸想用蘋果來招待這6位小朋友,可是家裡只有5個蘋果。怎麼辦呢?只好把蘋果切開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塊,小咪的爸爸希望每個蘋果最多切成3塊。這就成了又一道題目:給6個孩子平均分配5個蘋果,每個蘋果都不許切成3塊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樣做的呢?
㈢ 加拿大公民入籍四年內住滿三年如何計算
入籍成為加拿大公民,對時刻准備好的人而言,必要滿足的基本條件,就是4年內住滿3年(即1095天)。這問題看似簡單,不瞭解其中的演演算法,同樣困擾不少人。
景鴻移民集團深圳公司總經理王競指出,加拿大入籍及移民部在其網站(www.cic.gc.ca)上,詳細解釋了什麼是住在加拿大的時間,還提供居住計算器,幫助申請入籍時,計算加拿大的居住時間。
根據加拿大《公民法》,從申請之日算起,在過去4年內,實際在加拿大住滿3年的永久居民,才有資格申請加入加拿大國籍並成為加拿大公民,以及領取加拿大護照。
王競表示,要了解4年內住滿3年的法律定義,首先也要了解什麼是住在加拿大的時間。第一,和楓葉卡延期關於住在加拿大時間定義不同的是,申請公民入籍的住在加拿大時間,是申請人實打實地住在加拿大境內,外派境外工作和陪同有公民身份者居住的時間,都不能算為在加拿大居住時間。第二,成為永久居民前在加拿大合法居住的每一天,只能作為半天時間計算。也就是說,探親、留學等人士,獲取永久居民身份後,他們在探親、留學期間的居住時間,每一天可作為半天在加拿大的居住時間來計算。第三,因為違反法律而服刑的時間,如監獄、收容教養所、牢房、勞教所、有條件判刑、緩刑或假釋,雖然期間居住在加拿大境內,申請入籍時,這段時間,不能作為加拿大居住時間。理解加拿大居住時間定義後,就可以了解4年住滿3年的具體演演算法了。
4年內住滿3年,不是從登陸之日,也不是由拿到楓葉卡之時算起,而是從申請入籍之日起,往後倒推4年,住滿1095天,即3年,才滿足居住條件,有資格申請公民。
計算居住時間,除了自己累計每一次出入境時間、得出住在加拿大的時間來計算外,移民部網站還設有居住計算器,幫助計算居住時間。
當然,有些演演算法還是有技術性的。王競舉出兩個案例來具體分析:
案例一:住在列治文的董女士,隔三差五南下美國購物,有時當天返回,有時玩到興起也會在美國住上一兩天,申請入籍時,以為從陸地過境美國不算出境,就把此時間全部算作住在加拿大的時間。
案例二:留學在SFU(西蒙弗雷澤大學)畢業的王同學,工作一年後順利地得到永久居民身份,便在心裡盤算著,按照成為永久居民前合法居住一天,折成半天來計算,這樣再過半年,就可申請入籍了。
像董女士過境美國購物,只要晚上12點前回到加拿大境內,這一天可算作在加拿大居住;如果晚上12點以後才回到加拿大境內的話,這一天就不能算為在加拿大居住了。計算居住時間時就要把這一天剔除在外,和美國居住無關。
4年內住滿3年,有兩年必須是有永久居民身份的。也就是說,雖然王同學學習、工作合法在加拿大居住了5年,最多也只能按1年居住時間計算,仍要獲得永久居民身份2年內後,才有資格申請入籍。
關於生活重心的判斷
王競還指出,加拿大聯邦法院的法官判斷申請人是否有資格入籍時,除了審核申請人是否滿足「在加拿大實際居住3年」這個條件外,還會考慮申請人的「生活重心」是否移居到加拿大。例如,申請人在加拿大是否有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員、在加拿大的置業情況、在加拿大的社會活動和就業狀況、在加拿大的納稅情況等。法官還會考慮,申請人離開加拿大的理由是否是臨時性的。如果一個人在加拿大境外還有固定的工作,或是其離境的理由是長期性的,則很容易被認定其「生活重心」尚未移到加拿大。
如果法官對申請人的「生活重心」是否移居到加拿大有懷疑,一般會要求申請人補充以下證明文件的一種或幾種:過去幾年的就業工作或教育情況的證明;在加拿大的房產證明;配偶子女在加拿大居住的證明;電話、電視帳單;銀行帳單;在加拿大購物紀錄;子女在加拿大讀書的證明;申請人在加拿大的稅單;在加拿大的房屋、汽車保險;出國的理由證明文件。
㈣ 我家裡拿我男朋友的八字算命,說他的一生不好會勞碌一生,會早死,有牢獄之災,怎麼辦啊我都快煩死了,
你好!
你問:家裡拿你男朋友的八字算命,說他的一生不好會勞碌一生,會早死,有牢獄之災,怎麼辦啊?你都快煩死了
這是我一篇一直在用!但大多數都能接受的回答!
送給你也送給所有想算婚運的人:
其實十二生肖~星座配~五行八字合婚運!是最不適合拿來算的!
因為一算關繫到兩人的一生!
光十二生肖交叉及星座配來算~相合相剋就一大堆!
大多數的人往往都是在生活中!遇到不順或對自己的未來的人生好奇或疑惑時最喜歡算命!
所以…..建議如下:
諸如道家還有西洋星象學.......都有在幫人算命或算運!
假設:今有兩人幫你算星座十二生肖八字婚運!一人解說你倆結婚一定夫妻相旺~命好~運好~貴人多!婚姻美滿……….而另一人卻說你和他不但都不合而且如果勉強結婚一定夫妻相剋!命中煞中帶劫!須要改運!否則………..這時那你應該要來相信那位呢?
其實真正的八字演算法{包括合婚}是很嚴謹及復雜!還必須從算者的周遭包括!父母!配偶!面相!手相..經度~緯度..............
因為同樣的出生八字!同樣的姓名!都存在不同的命運結果!
希望你明白我在說什麼?
人都是喜歡聽好聽的!
更耽心的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真懂假懂!這不是害人嗎?
所以把心結打開!別管它!個性合得來比星座八字合得來更為重要!
太過在意算命命理運勢所謂的暗示! 只會害自己陷入往後生活中思想上........好壞陰影包袱之中!
大多數的宗教大都勸善止惡!主要帶給人們的是心靈上的寄託!
但佛教佛法中講求靠的主要是自修重因果!不談怪力亂神!包括抽簽~解夢~算命或算運~改運!還有撞邪!避邪之說!
又假設:某人的小孩正在學校讀書!他希望他的小孩在班上讀書考試能名列前矛!於是准備豐盛供品到處求神拜佛!拜託神佛能保佑他的小孩考試能考第一名!你覺得這樣有效嗎?佛教佛法中的種種教法教導告訴我們!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他的小孩考試要考第一名!主要靠的還是只有他自己!別人是幫不了他的!父母能做的也只能是給他好一點的學習環境!
所以不管是從科學的角度或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待命運!
只要自己能常持善心~多行善事!
自己命運!~自己決定!
隨順因緣~把心放下!
就能活得自然!
過得自在!
但願能幫到你!
祝願你!
吉祥!如意!
有明居士 南無法阿彌陀佛
ps1:最後建議你~不管別人給你算得結果如何?希望你能理性看待算命!!祝福你!
PS2:送你一招我教過人使用的絕招!
你寫一封把你的情況描述清楚的信!{打字復印亦可}
內容盡量要感情至深!{多印幾封}
分別寄給你們市級或省級甚至中央的首長領導人!
懇求請他們出面或發函來幫你!
因為我們國家是杜絕迷信的!如果能得到他們幫忙加持!
一定可以說服他們!因為在算命學里這叫~高官壓命!
用高官壓命可以改運改命!來說服他們!
應該他們就沒話說了!
絕招給你了!
祝福你!
㈤ 民國時期兩萬大洋能做什麼
根據下面的資料,大概可以推斷出民國時期兩萬大洋能做什麼。估計能買500噸白面.,20套北京四合院。
20世紀前半期,我國一塊銀圓的實際購買力如何呢?我們可以參考歷史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來計算。但一方面,物價隨年月的變遷而變遷,另一方面,物價又隨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我們只能做一個大概的描述。 以大米、豬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場的價格為例:
1911-1919年米價恆定為每舊石(178斤)6銀圓,也就是每斤米3.4分錢;1銀圓可以買30斤上等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8斤豬肉;棉布每市尺1角錢,1銀圓可以買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錢,植物油每斤7-9分錢;食鹽每斤1-2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今人民幣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9.5銀圓,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錢,1銀圓可以買18斤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錢,1銀圓可以買7斤豬肉;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2分-1角4分錢,1銀圓可以買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錢,植物油每斤1角5分錢,食鹽每斤2-3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今人民幣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為每市石10.2銀圓,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錢;或者說,1銀圓可以買16斤大米;豬肉每斤大約2角-2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4-5斤豬肉;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5分-1角8分錢,1銀圓可以買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錢,植物油每斤2角錢,食鹽每斤3-5分錢。……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摺合今人民幣30—35元左右。
由此,我們對民初一塊銀圓的價值可以得到一個具體的概念。
當時上海的物價比北京(1928年以後稱為北平)高出大約10-20%,一般說來,南方的物價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價更比鄉鎮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塊銀圓(大洋)可以請一頓「涮羊肉」;在上海,一塊銀圓(洋鈿)可以請兩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園,一塊銀圓可以買20張門票;要看演出(戲劇或電影)一塊銀圓可以買10張入場券。至於精神食糧,一份報紙零售3分,一塊銀圓可以訂閱整月的報紙;一部《吶喊》售價7角,一塊銀圓可以買一本比較厚的書,或者兩本比較薄的書。
據資料介紹,清末與民國初期,五個銀圓(亦作銀元,也就是現大洋)可以買一頭大水牛,一個銀圓可以買一擔米;民國後期一個銀圓是一擔谷。一個銀圓等於0.80到0.90兩銀子,如果用這個價格等效現在的實物價格的話,一兩銀子的價值應該在100元以上;以民國初期算,大約值250元左右。一個銀圓因為有「火耗」可以看做是一兩銀子——當時制銀局就是那麼規定的。當然,還可以用當時的薪水水平作為部分佐證:例如民國初期魯迅先生在北京師范大學做教授時月薪是300大洋,相當於現在至少3萬元;一般的工人工資當時是5~10個大洋;蔡鍔將軍(雲南總督月薪65個大洋);毛澤東做北大圖書管理員月薪5個大洋(可能還有其它生活待遇)。而在宋朝,小牢子(牢房小吏)的月俸是2倆銀子(工資是很低,但有「吃送」,所以願意做這等小吏的人大有人在);其它一些有品級的官員是以穀米計算薪水的;可見,一兩銀子的當時購買力大約相當於現在的100元以上,一般難以超過200元。
按照上面這個演算法折中來算,民國初期一塊大洋價值近似於今天的250元,而中後期則只值得今天的100元。
㈥ 玩極限脫出 牢房關最後開門emergency替換為emergence,提示14=E,什麼16進制演算法,我實在搞不懂,求解釋啊
首先紙條上說從危機中逃脫,就是emergency危機=emergence逃脫,其次4個小方塊紅色線都寫的14,馬桶上提示的14=E就是16進制嘛,1-9,A=10,B=11...E=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