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基本演算法
① 工資的演算法
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 + 法定節假日天數) 出勤天數比例= 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同樣舉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員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演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某員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個工作日,5.1為法定節假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 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演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如此以來,正、反演算法結果都為一致了。 現實中,目前也有一些實行6天工作制之類的民營企業並不使用21.75計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實際出勤天數進行計算。這也可行。畢竟法律法規並不強制要求企業一定按21.75來計算月薪。
② 基本工資怎麼算出來的
法律分析:基本工資的演算法:1、根據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勞動者的出勤、績效考核得分以及加班情況計算;2、月計薪日為21.75天;3.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
③ 工資的正確計算方法
工資演算法構成包括:約定工資+績效工資+加班費+補貼津貼+提成傭金-個稅-社保公積金個人承擔部分-水電費伙食費等員工在公司產生的費用。
其實工資計算方法並不難,只要搞清楚了計算公式和定義,可以將我們的工資計算精確到每分錢。
工資,其實就是勞動報酬的一種稱呼。按小時、按天、按月、按年算工資的方式都有,但大家接觸最多的就是按月計發工資。
④ 工資的演算法是怎麼樣的
工資的演算法如下:
一、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二、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三、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工資形式
(一)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工資等級以及工資標准檢驗和支付勞動報酬的工資形式。工資形式按照工人的勞動時間支付的工資,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的工資,是由資本家按照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的價值支付的,工人按一定時間出賣勞動力,工資就要按一定時間來計量和支付,表現為日工資、周工資、月工資等。計時工資實際上是按照勞動時間支付的勞動力價值的轉化形式。
(二)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是按照勞動者生產合格產品的數量和預先規定的計件單價計量和支付勞動報酬的一種形式。按照工人所完成的產品數量或作業量支付的工資,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之一。計件工資是由計時工資轉化而來的,是變相的計時工資。
⑤ 基本工資怎麼算
【法律分析】:基本工資的演算法:1、根據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勞動者的出勤、績效考核得分以及加班情況計算;2、月計薪日為21.75天;3.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⑥ 工資演算法是什麼
如下:
1、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2、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3、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 + 法定節假日天數)
4、出勤天數比例= 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舉例
例:某員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演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⑦ 基本工資怎麼算
基本工資演算法如下:
一、日工資、小時工資折算
依據《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第二條: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
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二、加班工資計算
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工資:
(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
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於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經濟補償計算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四、年休假天數計算
依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關於<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有關問題的復函》第二條: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職工的累計工作時間可以根據檔案記載、單位繳納社保費記錄、勞動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材料確定。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五、員工入職、離職年休假天數計算
依據《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五條、第十二條:職工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職工新進用人單位符合上述規定的,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已過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當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數。
六、醫療期計算
依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三條: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七、病假工資計算
依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九條: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⑧ 基本工資演算法
一、正面回答
基本工資演算法:
1、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2、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3、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4、出勤天數比例=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二、分析
基本工資就是勞動者所得工資的基本組成部分。它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的工資標准支付,較之工資額的其他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穩定性。具體來說,在企業中,基本工資是根據員工所在職位、能力、價值核定的薪資,這是員工工作穩定性的基礎,是員工安全感的保證。
三、基本工資不包括什麼?
1、支付周期超過一個月的勞動報酬,如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年底雙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結算的業務提成等;
2、無確定支付周期的勞動報酬,如一次性的獎金、津貼、補貼等。
⑨ 工資的演算法
一、正面回答
員工工資應當按照21.75計算,因每個月天數不一樣,按照30天算肯定不合理,所以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21.75平均工作日×實際工作日即排除雙休日進行計算。
二、分析詳情
加班工資。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一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一月。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加班工資的計算。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實際工作時間-8小時×小時工資×150%。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200%法定節假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300%。
三、工資的定義
工資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在政治經濟學中,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數額的工資叫最低工資,工資也有稅前工資、稅後工資、獎勵工資等各種劃分。在政治經濟學中,資本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