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排料演算法
Ⅰ 鋼板折彎下料計算公式怎麼計算的
L=外形長-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為30度可者90度,R為彎曲半徑。
Q235鋼材料的話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1.75至2倍,要求不高的話就用2倍計算,要求高的話那就要看下模大小,還有材料的拉申度的,這個就要在實際工作中去試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樣的,有時就是同一張鋼板上剪下來的也會不一樣。由於回火穩定性差,碳鋼在進行調質處理時,為了保證較高的強度需採用較低的回火溫度,這樣鋼的韌性就偏低;為了保證較好的韌性,採用高的回火溫度時強度又偏低,所以碳鋼的綜合機械性能水平不高。
(1)鋼板排料演算法擴展閱讀:
經過彈性變形,然後進入塑性變形,在塑性彎曲的開始階段,板料是自由彎曲的·隨著上模或下模對板料的施壓,板料與下模V型槽內表面逐漸靠緊,同時曲率半徑和彎曲力臂也逐漸變小,繼續加壓直到行程終止,使上下模與板材三點靠緊全接觸,此時完成一個V型彎曲。
在450℃-600℃間發生的第二類回火脆性(高溫回火脆性) 主要與某些雜質元素以及合金元素本身在原奧氏體晶界上的嚴重偏聚有關,多發生在含Mn、Cr、Ni等元素的合金鋼中。
這是一種可逆回火脆性,回火後快冷(通常用油冷)可防止其發生。鋼中加入適當Mo或W(0.5%Mo, 1%W)也可基本上消除這類脆性。
Ⅱ 鋼板等材料的計算方法
鋼管的重量=0.25×π×(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鋼鐵比重
其中:π = 3.14 L=鋼管長度
鋼鐵比重取7.8 所以,
鋼管的重量=0.25×3.14×(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7.8 * 如果尺寸單位取米(M),則計算的重量結果為公斤(Kg)
鋼的密度為: 7.85g/cm3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 )=F(斷面積 m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種鋼材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名稱(單位) ……計算公式…… 符號意義 …….計算舉例
圓鋼
盤條(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徑mm
直徑100 mm 的圓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紋鋼(kg/m)
W= 0.00617 ×d×d
d= 斷面直徑mm
斷面直徑為12 mm 的螺紋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鋼(kg/m)
W= 0.00785 ×a ×a
a= 邊寬mm
邊寬20 mm 的方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鋼
(kg/m)
W= 0.00785 ×b ×d
b= 邊寬mm
d= 厚mm
邊寬40 mm ,厚5mm 的扁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鋼
(kg/m)
W= 0.006798 ×s×s
s= 對邊距離mm
對邊距離50 mm 的六角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鋼
(kg/m)
W= 0.0065 ×s ×s
s= 對邊距離mm
對邊距離80 mm 的八角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邊角鋼
(kg/m)
W= 0.00785 ×[d (2b – d )+0.215 (R2 – 2r 2 )]
b= 邊寬
d= 邊厚
R= 內弧半徑
r= 端弧半徑
求20 mm ×4mm 等邊角鋼的每m 重量。從冶金產品目錄中查出4mm ×20 mm 等邊角鋼的R 為3.5 ,r 為1.2 ,則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 4 )+0.215 ×(3.52 – 2 ×1.2 2 )]=1.15kg
不等邊角鋼
(kg/m)
W= 0.00785 ×[d (B+b – d )+0.215 (R2 – 2 r 2 )]
B= 長邊寬 b= 短邊寬 d= 邊厚 R= 內弧半徑 r= 端弧半徑
求30 mm ×20mm ×4mm 不等邊角鋼的每m 重量。從冶金產品目錄中查出30 ×20 ×4 不等邊角鋼的R 為3.5 ,r 為1.2 ,則每m 重量= 0.00785 ×[4 ×(30+20 – 4 )+0.215 ×(3.52 – 2 ×1.2 2 )]=1.46kg
槽鋼
(kg/m)
W=0.00785 ×[hd+2t (b – d )+0.349 (R2 – r 2 )]
h= 高 b= 腿長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內弧半徑 r= 端弧半徑
求80 mm ×43mm ×5mm 的槽鋼的每m 重量。從冶金產品目錄中查出該槽鋼t 為8 ,R 為8 ,r 為4 ,則每m 重量=0.00785 ×[80 ×5+2 ×8 ×(43 – 5 )+0.349 ×(82–4 2 )]=8.04kg
工字鋼(kg/m)
W= 0.00785 ×[hd+2t (b – d )+0.615 (R2 – r 2 )]
h= 高 b= 腿長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內弧半徑 r= 端弧半徑
求250 mm ×118mm ×10mm 的工字鋼每m 重量。從金屬材料手冊中查出該工字鋼t 為13 ,R 為10 ,r 為5 ,則每m 重量= 0.00785 ×[250 ×10+2 ×13 ×(118 –10 )+0.615 ×(102 –5 2 )]=42.03kg
鋼板(kg/m2)
W= 7.85 ×d d= 厚
厚度 4mm 的鋼板,求每m2 重量。每m2 重量=7.85 ×4=31.4kg
鋼管(包括無縫鋼管及焊接鋼管(kg/m)
W= 0.02466 ×S (D – S ) D= 外徑 S= 壁厚
外徑為60 mm 壁厚4mm 的無縫鋼管,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2466 ×4 ×(60 –4 )=5.52kg
Ⅲ 鋼板折彎下料計算公式怎麼計算的
如果是簡單的直角折彎,一般來說,算料的時候,數一下有多少個彎就行了,每個彎減一板厚。L=外形長-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為30度可者90度,R為彎曲半徑。
Q235鋼材料的話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1.75至2倍,要求不高的話就用2倍計算,要求高的話那就要看下模大小,還有材料的拉申度的,這個就要在實際工作中去試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樣的,有時就是同一張鋼板上剪下來的也會不一樣。比如我做過一批出口產品,414的材料4.75mm,在折四次的情況下公差要在50絲之內,我用的是1.85倍,下模36,供參考。折彎一次的:外型尺寸相加減去兩個材料厚度再加一個材料厚度X折彎系數。折彎二次的:外型尺寸相加減去三個材料厚度再加兩個材料厚度X折彎系數。折彎三次的:外型尺寸相加減去四個材料厚度再加三個材料厚度X折彎系數。依次類推。折彎系數在公式中的代號是K
。
Ⅳ 鋼板圍成的圓筒展開下料演算法
如果要用10毫米厚的鋼板圍成個內徑Φ800毫米的圓筒,展開長度L是:
3.14159(410*410-400*400)=10L
L=3.14159(410*410-400*400)/10=2544.6900(毫米)
上面是個有理有據的,理論上無瑕疵的演算法。
你的這個演算法:L=(800+10)*3.14159=2544.6879,近似性已經非常好。
但是,當直徑更小或者壁厚更大時,誤差將更大。
Ⅳ 跪求鋼板如何根據不同厚度、尺寸、定料以及如何根據不同本厚,不同尺寸(長和寬),排料、下料等等 蒼天
首先要知道你的下料方式,比如剪板機下料,氣割下料、水下等離子下料、空氣等離子下料等,知道方法才行。另外,厚度越大,排料時你的間隙也應該大,一般10mm以內的話,排料間隙10mm就足夠了;但大於10mm時應應該留大一些,這是針對水下或精密數控切割機來說的。如果是氣割也差不多,不過50左右的板,割縫就更寬了;對於空氣等離子的話,割縫是4-5mm。
關於排料,你可以把你要切割的外形在CAD、CAM(或鋼板上)中畫出來,如果在CAD上就凍結成塊,可以自動排料,也可以手動排料。
Ⅵ 鋼結構排料規則
按最節約材料的方式排,先排大料,再排小料,先排需求量打的板、不規則鋼板可以和小筋板組合,達到最節約材料的目的。
朋友,有些東西還是要考自己領會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Ⅶ 鋼板卷圓下料尺寸計算板厚12毫米,捲成外徑5米的圓怎麼下料
一般可以按板厚中心層計算圓筒周長
1、已知圓的周長(鋼板長度=圓的周長),求 圓的半徑或者直徑。
周長=圓的直徑(R)×(π) 直徑 R=圓的周長÷π=鋼板長度÷π
2、鋼板下料長度 L=π*(D-t)
其中:D=圓筒外徑,t=鋼板厚度
3、本例中 L=3.14159*(5000-12)=15670.25
(7)鋼板排料演算法擴展閱讀:
1、適用於加工各種密度板、刨花板、人造板、ABS板、pvc板、有機玻璃板及實木等木材結構,硬度相似的板材。
2、移動工作台導軌、鍍鉻圓棒結構,定位精度高移動工作台採用高強度擠壓鋁合金製造、強度高、不變形移動工作台表面採用氧化處理、美觀耐磨。
3、主要研發生產多片鋸,板材多片鋸、圓木截斷鋸、木工圓木推台鋸、方木多片鋸、工藝品精密裁板鋸,小型多片鋸機等。
Ⅷ 工廠提料 鋼板用量 如何計算
當然是重量總和了:重量=密度*體積=7.83*長*寬*厚,長寬厚的單位用米,重量的單位為噸
Ⅸ 鋼板圍成的圓筒展開下料演算法
如果要用10毫米厚的鋼板圍成個內徑Φ800毫米的圓筒,展開長度L是:
3.14159(410*410-400*400)=10L
L=3.14159(410*410-400*400)/10=2544.6900(毫米)
上面是個有理有據的,理論上無瑕疵的演算法。
你的這個演算法:L=(800+10)*3.14159=2544.6879,近似性已經非常好。
但是,當直徑更小或者壁厚更大時,誤差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