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干支演算法
㈠ 干支紀年法如何計算
1、根據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乾的周期為10支的周期為12。
天干按甲到癸的順序為1~10,地支的順序按子到亥的順序為1~12。
2、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號除以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除以12的余數。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為壬午。
紀年的起點:
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時期民間已使用干支紀年。延至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紀年被以政府命令的形式頒行於全國。爾後各朝各代,實行年號紀年之外,並以干支法作為紀年,沿行不廢。
中國先秦素有「改正朔」的傳統,即皇帝以頒令的形式決定歲首。
先秦三代有改正朔之傳統,夏以建寅為正,商以建丑為正,周以建子為正,秦統一天下後,繼承此傳統,以建亥(十月)為始。
㈡ 天乾地支紀年法是怎樣計算的
天乾地支紀年的口訣是:
「公元年數先減三,除10餘數是天干,基數改用12除,余數便是地支年」。
以2021年為例,年份減3得基數2018,除以10得余數8,對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辛」,再將基數2018除以12得余數為2,再循環對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丑」故2021年為辛丑年。(若得0可理解為1之前即12)
㈢ 天乾地支怎麼計算年份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對應的序號分別如下:
十天干: 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十二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用天乾地支推算某一年的年份,記住一個口訣就行了:
所需年份的天干=( 公元年數-3 )÷10的余數。
所需年份的地支=( 公元年數-3 )÷12的余數。
余數就等同於我們上面說的天乾地支對應的序號,然後再用余數 ,去循環查找對應的天乾地支的次序就可以了。
以2010年為例,給各位舉一個例子:
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 2010-3 )÷10的余數為7,對應上文天乾的次序,則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為庚;
2010年的年份的地支=( 2010-3 )÷12的余數為3,對應上文地支的次序,則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為寅。所以2010年對應天乾地支為庚寅。
㈣ 天乾地支是怎麼推算年份的
1、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號除以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除以12的余數。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為壬午。
2、公元後的演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號除以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除以12的余數。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為甲申,2011年的干支為辛卯。
干支紀日
干支紀日從幾千年前開始至今,一直紀日沒有中斷和錯誤,是一部了不起的紀日歷史。目前能清楚考證的是起於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
但在歷史書籍中還有許多記載著干支紀日的,如《尚書·周·泰誓》的「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尚書·周·武成》的「惟一月壬辰,旁死魄」等記載了干支紀日。因此,足以證明在周代以前都已經在使用干支紀日了。
㈤ 干支紀年法怎麼計算
1、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號/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12的余數。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為壬午。
2、公元後的演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號/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12的余數。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為甲申,2011年的干支為辛卯。網路——干支紀年
(5)年的干支演算法擴展閱讀
天乾地支與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如配天干,則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如配地支,則寅卯配木,巳午配火,申酉配金,亥子配水。而辰未戌丑配土。有了五行,也就有了五行生剋關系。
五行相生之關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之關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配天乾地支還有一套體系,甲己(天干)、丑未(地支)配土,乙庚(天干)、卯酉(地支)配金,丙辛(天干)、辰戌(地支)配水、丁壬(天干)、巳亥(地支)配木,戊癸(天干)、子午寅申(地支)配火。
㈥ 天乾地支怎麼算年份,天乾地支最正確的演算法
天乾地支怎麼算年份
「年、月、日、時」到底如何用天乾地支推算?我也很是好奇。
在查閱了一些資料之後,我發現要用天乾地支推算時間首先要了解「干支歷」這個概念。
「干支歷」又稱星辰歷、節氣歷、甲子歷、中國陽歷,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
干支歷是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相結合構成六十個組合,以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為基本內容。
十天干、十二地支具體內容在之前的 有寫,這里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可以去翻閱。
60個組合詳見圖片
干支60個組合
24節氣如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大家對於60組合以及24節氣應該比較熟悉,那12月建是什麼呢?
12月建是依據24節氣劃分的「節氣月」。
24節氣中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別對應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按照這種干支歷法,寅月才是正月,才是新一年的開始。
注意:
這里的正月和我們現在用到的農歷正月演算法不同。
農歷以干支歷為基礎,但不完全等於干支歷,農歷中正月初一為正月的之一天,干支歷中立春那天為正月的之一天,農歷中的正月初一並不一定是立春。
說完這些就要說一說如何用天乾地支推算年、月、日、時了。
這里所有的推算與現在所用農歷時間相關,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新年的開始,以立春節氣為新月的開始。
干支組合排序參考上圖(干支60個組合)。
干支紀年法無論年、月、日、時都是天干+地支,參考上圖可以得出甲子年60年出現一次,甲子月60月出現(5年)一次,甲子時60時辰(5天)出現一次的規律。
其實推算時間有很多公式,內容有些復雜,就不在這里展示了,如想了解,直接去 上查找即可。
我個人認為口訣推算更容易理解一些,所以就以口訣推算來舉例。
行事歷
月干支(年上起月)推算口訣: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之歲尋庚上,丁壬壬寅順水順,
若問戊癸何處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這個口訣的意思是:
遇到年份帶「甲」和「己」的,該年立春的那一天是「丙寅月」的開始;
遇到年份帶「乙」和「庚」的,該年立春的那一天是「戊寅月」的開始;
遇到年份帶「丙」和「辛」的,該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庚寅月」的開始;
遇到年份帶「丁」和「壬」的,該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壬寅月」的開始;
遇到年份帶「戊」和「癸」的,該年立春的那一天是「甲寅月」的開始。
時干支(日上起時)推算口訣: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這個口訣的意思是:
如果這天帶「甲」和「己」,子時為「甲子時」;
如果這天帶「乙」和「庚」,子時為「丙子時」;
如果這天帶「丙」和「辛」,子時為「戊子時」;
如果這天帶「丁」和「壬」,子時為「庚子時」;
如果這天帶「戊」和「癸」,子時為「壬子時」。
年、月、時的干支比較好理解,日干支稍微有些復雜。
在推算日干支的時候,先給干支編序號。
干支排序
日干支推算需要和陽歷相結合,推算哪一年的日干支就需要知道哪一陽歷年的1月1日的日干支。
每年的元旦干支即是當年一月的月元干支,每月的月元為當月的之一天。
月元口訣:
二六加一七,三月雙減一,
四月加零六,五上零零加,
七月雙加一,八加二八齊,
九月雙加三,十一雙加四,
十月加三九,十二加四十,
閏從三月起,每月多加一。
每句口訣前面的數字是指要推算的日干支所在的月份,加或減後面的數字是指干支的加減數。
這個口訣的意思是: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二月和六月,天干加一,地支加七。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三月,天干、地支都減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四月,天干加零,地支加六。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五月,天干、地支都加零。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七月,天干、地支都加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八月,天干加二,地支加八。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九月,天干、地支都加三。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一月,天干、地支都加四。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月,天干加三,地支加九。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二月,天干加四,地支加十。
每逢閏年,三月至十二月間的任一月,其月元干支在上述加減數的基礎上多加一。
知道了年份中的之一個月的干支,其餘月干支按照規律推算就可以了。
知道了一天中子時的干支,其餘時干支也可以按照規律推算。
知道了每月的之一天的干支,其餘日干支也同樣可以按照規律推算。
以2022 年2月1日0時為例,推算如下:
年干支,這天為農歷十二月二十,還沒到農歷的新年。上一個甲子年是1984年,按照規律推算現在年份為「庚子年」;
月干支,根據口訣,庚子年立春(2022 年2月4日,農歷正月初十)的那天是戊寅月的開始,按照規律推算,現在屬於小寒節氣,對應「己丑月」;
日干支,2022 年1月1日是己酉日,己酉編號為6、10,現在是2月1日,6+1=7(庚),10+7=17=12+5(辰),現在為庚辰日。
時干支,根據已知日期,可以知道時間為「丙子時」;
所以「2022 年2月1日0時」為「庚子年,己丑月,庚辰日,丙子時」。
以上就是「年、月、日、時」的干支推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問題。到底有沒有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呢?
答案是現在沒有。
因為現在使用的固定歷,正月都是從寅月開始數起,子月對應農歷的十一月。
甲子年只能對應甲寅月、丙子月,所以甲子年中是不可能出現甲子月,那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也就不可能同時出現了。
本篇 分享到這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在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精粹數不勝數。我想一點一點去了解自己的文化。
面對這些內容,我是一個初學者。我只能在有限的能力內把自己了解到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更新的內容不盡完善,還望各位見諒。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對本篇內容進行糾錯完善。
以上就是與天乾地支怎麼算年份相關內容,是關於天乾地支的分享。看完天乾地支最正確的演算法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㈦ 干支紀年計算方法
干支紀年計算方法
六十年一個甲子,六十甲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紀年,以立春為干支年的開始,立春前一天為干支年的結束。
如,2021年2月3日立春。
2月2日之前為庚子年結束,之前出生的孩子應該屬鼠;
2月3日為辛丑年開始,並不是大年初一之後為辛丑年的開始,之後出生的孩子應該屬牛。
每年春節晚會,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希望今年不再說:「難忘的2020年庚子年過去了」。因為,庚子年於臘月二十一就結束了。
一、公元( 後 )年份 干支紀年 計算方法 :
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已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相對應。
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得余數,用余數在地支中找出所對應的地支。
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了干支紀年。
如:今年,2021年,用該年尾數1找出對應的天干為「辛」;然後,用2021除以12得余數為5,用余數5找出相對應的地支為「丑」。 那麼,公元2021年則為農歷辛丑年。
天干,
如:公元1995年
用該年尾數5找出對應的天干為「乙」;然後,用1995除以12得余數為3,用余數3找出相對應的地支為「亥」。 那麼,公元1995年則為農歷乙亥年。
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數1查天干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數為1,再用余數1查找地支為「酉」。那麼,公元1861年則為農歷辛酉年。
補充說明:
1. 如果某一年的尾數為0或者用該年除以12的余數為0,則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數0則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餘數為0,則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麼,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2. 如果公元紀年是單個數字,就用該數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對應的「丙」和「寅」,那麼,該年則為丙寅年。
如:公元8年,該年則為戊辰年。
如:公元11年,取尾數1對應的天干中的「辛」,11對應的地支中的「未」。那麼,該年則為辛未年。
如:公元12年為壬申年。
二、 公元前 年份 干支紀年 計算方法
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7、乙6、丙5、丁4、戊3、已2、庚1、辛10、壬9、癸8
地支:子9、丑8、寅7、卯6、辰5、巳4、午3、未2、申1、酉12、戌11、亥10
具體換算方法同上。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數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數11,對應地支中的「戌」。那麼,該年則為丙戌年。
如:公元前8年
直解取尾數,為癸丑年。
T�N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