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網狀關系層次
❶ 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的根本區別在於什麼不同
一、三者的特點不同:
1、層次模型的特點:
(1)有且僅有一個節點,無父節點,它為樹的根;(有且僅有一個結點沒有雙親,該節點就是根結點。)
(2)其他節點有且僅有一個父節點。(根以外的其他結點有且僅有一個雙親結點 )這就使得層次資料庫系統只能直接處理一對多的實體關系。
(3)任何一個給定的記錄值只有按照其路徑查看時,才能顯出它的全部意義,沒有一個子女記錄值能夠脫離雙親記錄值而獨立存在。
2、網狀模型的特點:
(1)允許有一個以上的節點無雙親。
(2)至少有一個節點可以有多於一個的雙親。網狀模型中每個結點表示一個記錄型(實體),每個記錄型可包含若干個欄位(實體的屬性),結點間的連線表示記錄類型(實體)間的父子關系。
3、關系模型的特定:
(1)數據結構單一。關系模型中,不管是實體還是實體之間的聯系,都用關系來表示,而關系都對應一張二維數據表,數據結構簡單、清晰。
(2)關系規范化,並建立在嚴格的理論基礎上.構成關系的基本規范要求關系中每個屬性不可再分割,同時關系建立在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的嚴格數學概念基礎上。
(3)概念簡單,操作方便。關系模型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用戶容易理解和掌握,一個關系就是一張二維表格,用戶只需用簡單的查詢語言就能對資料庫進行操作。
二、三者的概述不同:
1、層次模型的概述:層次模型是指用一顆「有向樹」的數據結構來表示表示各類實體以及實體間的聯系,樹中每一個節點代表一個記錄類型,樹狀結構表示實體型之間的聯系。層次模型是最早用於商品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數據模型。
2、網狀模型的概述:用網路結構表示實體類型及其實體之間聯系的模型。顧名思義,一個事物和另外的幾個都有聯系,這樣構成一張網狀圖。
3、關系模型的概述:關系實際上就是關系模式在某一時刻的狀態或內容。也就是說,關系模式是型,關系是它的值。
三、三者的相關要求不同:
1、層次模型的相關要求:在層次模型中每個結點表示一個記錄類型,結點間的連線或邊表示記錄類型間的關系,每個記錄類型可包含若干個欄位,記錄類型描述的是實體,欄位描述實體的屬性,各個記錄類型及其欄位都必須命名。如果要存取某一記錄型的記錄,可以從根節點起,按照有向數層次向下查表。
2、網狀模型的相關要求:網狀模型取消了層次模型的不能表示非數狀結構的限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結點都可以有多個雙親結點,則此時有向樹變成了有向圖,該有向圖描述了網狀模型。
3、關系模型的相關要求:關系模式是靜態的、穩定的,而關系是動態的、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因為關系操作在不斷地更新著資料庫中的數據。但在實際當中,常常把關系模式和關系統稱為關系,讀者可以從上下文中加以區別。
❷ 網狀、層次數據模型與關系數據模型的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1、層次模型
滿足以下二個條件的基本層次聯系的集合:(1)有且只有一個結點沒有雙親結點(這個結點叫根結點);(2)除根結點外的其他結點有且只有一個雙親結點。
層次模型與網狀模型類似,分別用記錄和鏈接來表示數據和數據間的聯系。與網狀模型不同的是:層次模型中的記錄只能組織成樹的集合而不能是任意圖的集合。
層次模型可以看成是網狀模型的特例,它們都是格式化模型。它們從體系結構、資料庫語言到數據存儲管理均有共同的特徵。在層次模型中,記錄的組織不再是一張雜亂無章的圖,而是一棵"倒長"的樹。
2、網狀模型
滿足以下二個條件的基本層次聯系的集合:(1)允許一個以上的結點沒有雙親結點;(2)一個結點可以有多個雙親結點。
網狀模型中的數據用記錄(與Pascal語言中的記錄含義相同)的集合來表示,數據間的聯系用鏈接(可看作指針)來表示。資料庫中的記錄可被組織成任意圖的集合。
3、關系模型
關系模型用表的集合來表示數據和數據間的聯系。每個表有多個列,每列有唯一的列名。在關系模型中,無論是從客觀事物中抽象出的實體,還是實體之間的聯系,都用單一的結構類型——關系來表示。在對關系進行各種處理之後,得到的還是關系——一張新的二維表。
追問:
請問你大爺的。區別說來就OK了
回答:
你大爺的你比較一下不就是區別的嗎,
快給我分數,
不然虐死你
嘎嘎
追問:
大。言。不。慚。
回答:
你大爺的,我都回答了還不給我分數啊
。
❸ 簡述層次、網狀和關系模型數據結構的特點。
數據模型有幾種?都是什麼?
四種
層次模型 用樹型結構表示實體及其之間聯系的模型。就象金字塔一樣的那種,分上下級
網路模型 用網路結構表示實體類型及其實體之間聯系的模型。顧名思義,一個事物和另外的幾個都有聯系……這樣構成一張網狀圖
關系模型 對關系的描述成為關系模式,一個關系模式,對應一個關系文件的結構。 就是表示了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是立體的,三維的。
面向數據模型 包括描述對象的屬性集,還包括類的方法及類層次,模型復雜,具有更加豐富的表達能力,比前三個使用方便。
特點,請聽下回分解
❹ 資料庫管理系統常見的數據模型有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什麼
資料庫管理系統常見的數據模型有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語義模型。
在關系模型基礎上增加全新的數據構造器和數據處理原語,用來表達復雜的結構和豐富的語義的一類新的數據模型。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一個能夠提供數據錄入、修改、查詢的數據操作軟體,具有數據定義、數據操作、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維護、通信等功能,且能夠允許多用戶使用。另外,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發展與計算機技術發展密切相關。
為此,若要進一步完善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技術人員就應當不斷創新、改革計算機技術,並不斷拓寬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應用范圍,從而真正促進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技術的革新。
(4)資料庫網狀關系層次擴展閱讀:
資料庫管理應盡可能地消除了冗餘,但是並沒有完全消除,而是控制大量資料庫固有的冗餘。例如,為了表現數據間的關系,數據項的重復一般是必要的,有時為了提高性能也會重復一些數據項。
通過消除或控制冗餘,可降低不一致性產生的危險。如果數據項在資料庫中只存儲了一次,則任何對該值的更新均只需進行一次,而且新的值立即就被所有用戶獲得。
如果數據項不只存儲了一次,而且系統意識到這點,系統將可以確保該項的所有拷貝都保持一致。不幸的是,許多DBMS都不能自動確保這種類型的一致性。
資料庫應該被有許可權的用戶共享。DBMS的引入使更多的用戶可以更方便的共享更多的數據。新的應用程序可以依賴於資料庫中已經存在的數據,並且只增加沒有存儲的數據,而不用重新定義所有的數據需求。
❺ 請問資料庫里的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之間的比較
1.層次模型
層次模型是資料庫系統中最早使用的模型,它的數據結構類似一顆倒置的樹,每個節點表示一個記錄類型,記錄之間的聯系是一對多的聯系,基本特徵是:
* 一定有一個,並且只有一個位於樹根的節點,稱為根節點;
* 一個節點下面可以沒有節點,即向下沒有分支,那麼該節點稱為葉節點;
* 一個節點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節點,前者稱為父節點,後者稱為子節點;
* 同一父節點的子節點稱為兄弟節點。
* 除根節點外,其他任何節點有且只有一個父節點;
圖11.7是一個層次模型的例子。
層次模型中,每個記錄類型可以包含多個欄位,不同記錄類型之間、同一記錄類型的不同欄位之間不能同名。如果要存取某一類型的記錄,就要從根節點開始,按照樹的層次逐層向下查找,查找路徑就是存取路徑。如圖11.8所示。
層次模型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對於某些特定的應用系統效率很高,但如果需要動態訪問數據(如增加或修改記錄類型)時,效率並不高。另外,對於一些非層次性結構(如多對多聯系),層次模型表達起來比較繁瑣和不直觀。
2.網狀模型
網狀模型可以看作是層次模型的一種擴展。它採用網狀結構表示實體及其之間的聯系。網狀結構的每一個節點代表一個記錄類型,記錄類型可包含若干欄位,聯系用鏈接指針表示,去掉了層次模型的限制。網狀模型的特徵是:
1. 允許一個以上的節點沒有父節點;
2. 一個節點可以有多於一個的父節點;
例如,圖11.9(a)和圖11.9(b)都是網狀模型的例子。圖11.9(a)中節點3有兩個父節點,即節點1和節點2;圖11.9(b)中節點4有三個父節點,即節點1,節點2和節點3。
由於網狀模型比較復雜,一般實際的網狀資料庫管理系統對網狀都有一些具體的限制。在使用網狀資料庫時有時候需要一些轉換。例如,如圖11.10所示。
網狀模型與層次模型相比,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能更直接地描述現實世界,性能和效率也比較好。網狀模型的缺點是結構復雜,用戶不易掌握,記錄類型聯系變動後涉及鏈接指針的調整,擴充和維護都比較復雜。
3.關系模型
關系模型是目前應用最多、也最為重要的一種數據模型。關系模型建立在嚴格的數學概念基礎上,採用二維表格結構來表示實體和實體之間的聯系。二維表由行和列組成。下面以教師信息表和課程表為例,說明關系模型中的一些常用術語:
表11.1 教師信息表(表名為:tea_info)
TNO(教師編號)
NAME(姓名)
GENDER(性別)
TITLE(職稱)
DEPT(系別)
805
李奇
女
講師
基礎部
856
薛智永
男
教授
信息學院
表11.2 課程表(表名為:cur_info)
CNO(課程編號)
DESCP(課程名稱)
PERIOD(學時)
TNO(主講老師編號)
005067
微機基礎
40
805
005132
數據結構
64
856
1. 關系(或表):一個關系就是一個表,如上面的教師信息表和課程表。
2. 元組:表中的一行為一個元組(不包括表頭)。
3. 屬性:表中的一列為一個屬性。
4. 主碼(或關鍵字):可以唯一確定一個元組和其他元組不同的屬性組。
5. 域:屬性的取值范圍。
6. 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7. 關系模式:對關系的描述,一般表示為:關系名(屬性1,屬性2,... ...,屬性n)。
關系模型中沒有層次模型中的鏈接指針,記錄之間的聯系是通過不同關系中的同名屬性來實現的。 關系模型的基本特徵是:
1. 建立在關系數據理論之上,有可靠的數據基礎;
2. 可以描述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聯系。
3. 表示的一致性。實體本身和實體間聯系都使用關系描述。
4. 關系的每個分量的不可分性,也就是不允許表中表。
關系模型概念清晰,結構簡單,實體、實體聯系和查詢結果都採用關系表示,用戶比較容易理解。另外,關系模型的存取路徑對用戶是透明的,程序員不用關心具體的存取過程,減輕了程序員的工作負擔,具有較好的數據獨立性和安全保密性。
關系模型也有一些缺點,在某些實際應用中,關系模型的查詢效率有時不如層次和網狀模型。為了提高查詢的效率,有時需要對查詢進行一些特別的優化
❻ 數據模型中關系模型和網狀模型,層次模型的異同點是什麼
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是三種重要的數據模型。這三種模型是按其數據結構而命名的。前兩種採用格式化的結構。在這類結構中實體用記錄型表示,而記錄型抽象為圖的頂點。記錄型之間的聯系抽象為頂點間的連接弧。整個數據結構與圖相對應。對應於樹形圖的數據模型為層次模型;對應於網狀圖的數據模型為網狀模型。關系模型為非格式化的結構,用單一的二維表的結構表示實體及實體之間的聯系。滿足一定條件的二維表,稱為一個關系(見關系資料庫)。
格式化模型可以描述復雜的數據結構,用存取路徑實現數據間的聯系。從60年代後期以來,在各種計算機系統上建立了許多層次模型和網狀模型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這些系統成功地應用於數據處理。但這類系統具有以下缺點。首先是使用了許多與數據操作任務無關的概念,如DBTG系統中的系,用戶必須按照存取路徑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其次,不支持集合處理,即未提供一次處理多個記錄的功能。第三,沒有充分認識端點用戶直接與資料庫對話的需求,缺乏為適應非預期查詢而增加系統設施的能力。這些缺點降低了程序和數據的獨立性,影響應用程序員的工作效率,限制端點用戶對資料庫的使用。
關系模型嚴格符合現代數據模型的定義。數據結構簡單清晰。存取路徑完全向用戶隱蔽,使程序和數據具有高度的獨立性。關系模型的數據語言非過程化程度較高,用戶性能好,具有集合處理能力,並有定義、操縱、控制一體化的優點。關系模型中,結構、操作和完整性規則三部分聯系緊密。關系資料庫系統為提高程序員的生產率,以及端點用戶直接使用資料庫提供了一個現實基礎。
關系模型研究的一個課題,是擴展關系模型和把數據模型形式化。1981年提出可把數據模型看成是抽象的程序設計語言。資料庫是變數,資料庫模式是變數的類型。資料庫狀態是某類變數所取的值。數據定義語言給出說明資料庫變數的語法,數據操縱語言是數據模型中操作類型的具體實現,而資料庫管理系統是某個數據定義語言和數據操縱語言的具體實現。這樣,就可以用程序設計語言的形式概念和方法來研究數據模型。
❼ 請問資料庫有哪些種類呢
資料庫通常分為:
層次式資料庫、網路式資料庫和關系式資料庫三種。
而不同的資料庫是按不同的數據結構來聯系和組織的。
資料庫有類型之分,是根據數據模型劃分的。目前成熟地應用在資料庫系統中的數據模型有:層次模型、網壯模型和關系模型。
一、層次模型:
層次模型是用樹結構表示記錄類型及其聯系的。
樹結構的基本特點是:
1、有且僅有一個結點無父結點;
2、其它結點有且有一個父結點。
在層次模型中,樹的結點是記錄型。上一層記錄型和下一層記錄型的聯系是1:n的。
層次模型就象下面我們給出的一棵倒立的樹。
注意:在層次式資料庫中查找記錄,必須指定存取路徑。這種關系模型不支持m:n聯系。
二、網狀模型:
網狀模型中結點間的聯系不受層次限制,可以任意發生聯系,所以她的結構是結點的連通圖。
網狀模型結構的特點是:
1、有一個以上結點無父結點;
2、至少有一個結點有多於一個父結點。
注意:雖然網狀模型能反映各種復雜的關系,但網狀模型在具體實現上,只支持1:n聯系,對
於m:n聯系可將其轉化為1:n聯系。
三、關系模型:
關系模型的本質就是用若干個二維表來表示實體及其聯系。
關系是通過關系名和屬性名定義的。一個關系可形式化表示為:
R(A1,A2,A3,…,Ai,…)
其中:R為關系名,Ai為關系的屬性名。
目前常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有:
ACCESS、SQL Server、 Oracle、MySQL、FoxPro和Sybase等。
ACCESS 是美國Microsoft公司於1994年推出的微機資料庫管理系統.它具有界面友好、易學易用、開發簡單、介面靈活等特點,是典型的新一代桌面資料庫管理系統。
Oracl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軟體及服務供應商,成立於1977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 Redwood shore。Oracle提供的完整的電子商務產品和服務包括: 用於建立和交付基於Web的Internet平台; 綜合、全面的具有Internet能力的商業應用; 強大的專業服務,幫助用戶實施電子商務戰略,以及設計、定製和實施各種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縮寫,意思為結構化查詢語言。SQL語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同各種資料庫建立聯系,進行溝通。按照ANSI(美國國家標准協會)的規定,SQL被作為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標准語言。SQL語句可以用來執行各種各樣的操作,例如更新資料庫中的數據,從資料庫中提取數據等。目前,絕大多數流行的是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
內容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❽ 關系資料庫與基於層次模型的資料庫、基於網狀模型的資料庫
網狀模型和層次模型都是現實世界的真實模擬,但是,與關系資料庫相比,這兩個資料庫都沒有數學理論的支持。關系資料庫是建立在完整的數學理論基礎上的,有著完整的數學基礎,更便於計算機的實現。所以,經過多年的發展,只有關系資料庫保留下來了。
❾ 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的劃分根據是什麼
層次型、網狀型和關系型資料庫劃分的原則是數據之間的聯系方式。層次資料庫是按記錄來存取數據的;網狀資料庫是採用網狀原理和方法來存儲數據;關系型資料庫是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儲數據。
層次模型特點:
一般情況下,如果只牽涉到個人方面,用到較低的五個層次就足夠了。當一個人覺得有困難時,若能夠找出困難在哪一個層次的話,便能更快、更有效地找出解決辦法。
層次越低的問題,越容易解決。當問題上升至信念或身份的層次時,解決便困難得多。
一般來說,一個低層次的問題,在更高層次里容易找到解決辦法。反之,一個高層次的問題,用一個較其為低的層次的解決辦法,難以產生效果。
❿ 資料庫中關系結構,網狀結構,和層狀結構是什麼意思
主要是指,表和表的耦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