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潮汐的演算法

潮汐的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10-21 07:13:14

㈠ 計算潮汐時間的簡明公式是什麼

千百年來,中國人民通過實踐總結出許多潮汐的計算方法,如八分算潮法就是其中較為簡單的一種。公式為:農歷上半月,即初一至十五,日歷×0.8,例如是十五,那麼當天漲潮的時間就是15×0.8=12,即12點整。到了下半月,只要將日歷數(農歷)先減去15,再乘以0.8就可以算出潮汐時間,例如是二十,那麼當天漲潮的時間就是(20-15)×0.8=4,即4點整。

㈡ 誰能給個最簡單的計算潮汐的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農歷初一到十五:漲潮時間=日期*0.8

農歷十六到三十:漲潮時間=(日期-15)*0.8

㈢ 怎麼算漲潮退潮的時間

海水漲落潮規律是:每天漲潮有兩次,相隔12小時。高潮時間一般能維持一個多小時才開始退潮,最低潮時間在兩次高潮中間的時間。

漲潮時間每天不同,15天輪回一次,因此,下一天漲潮是頭天漲潮時間推遲0.8小時(48分鍾),可根據農歷日期計算每天漲潮的時間,計算公式如下:

農歷初一到十五:漲潮時間=日期*0.8

農歷十六到三十:漲潮時間=(日期-15)*0.8

例子來說明一下此公式:

1)2000/12/31沖動之旅:農歷日期是初六,因此漲潮時間是6*0.8=4.8,也就是說漲潮時間是早上和晚上4點48分,

2)2001/10/28:農歷日期是十二,因此漲潮時間是12*0.8=9.6,也就是說漲潮時間是早上和晚上9點36分,

3) 2002/1/1,農歷是十八,漲潮時間是(18-15)*0.8=2.4,也就是說漲潮時間是早上和下午2點24分, (注:此公式是根據道聽途說及本人的一些經驗整理,尚有待進一步證實,尤其是高潮時間到底的維持多長,確實很難觀察判斷。)

還有另外一種演算法,就是農歷十五和農歷三十都是12:00的水時,其他時候就都是40分鍾的倍數(以初八為例:三十是12:00,初八就是8*40=320分鍾,就是12:00加上320分鍾,也就是5小時20分鍾,就是5:20和17:20)演算法比較煩瑣,夏天水時都會推後一些。

(3)潮汐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潮水類型

在一個潮汐周期(約24小時50分鍾,天文學上稱一個太陰日,即月球連續兩次經過上中天所需的時間)里,各地潮水漲落的次數、時刻、持續時間也均不相同。潮汐現象盡管很復雜,但大致說來不外三種基本類型。

半日潮型

一個太陰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與後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幾乎相等(6小時12.5分)。中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島、廈門等。

全日潮型

一個太陽日內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等。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區。

混合潮型

一月內有些日子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但兩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較大,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則出現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中國南海多數地點屬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現全日潮,其餘日子為不規則的半日潮,潮差較大。

㈣ 潮汐表的簡便演算法

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觀察,發現海水有規律的漲落,而漲落的時間和高度又有著周期性的變化,由此人們把這種海水漲落的現象叫潮汐。而隨著海水的漲落、水位的升降,出現了海水的水平流動,這種海水流動的現象叫潮流。海水有周期性漲落規律,如在每日里出現兩次大潮和兩次小潮。通過長期實踐、觀察、發現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現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過當地子午線時1前後。低潮時間則在月出月落前後,並且每日的高(低)潮時間逐日後程約48分鍾,即每天晚48分鍾(0.8小時)。每月的兩次大潮是農歷初一、十五附近幾天,兩次小潮是在農歷的初七、八和廿二、廿三附近幾天。人們還發現,潮汐現象同月亮、太陽、地球的相對運動有密切的關系。地球在一定軌道上繞太陽運轉,月亮又在一定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力就是產生潮汐現象的基本因素。但實際潮汐漲落的主要成因卻是月球對地球(表層)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太陽的作用較小,約為月球的2/5,因月球離地球較近,故此月球的作用較大。
據科學推測是:月球繞地球轉,每一個月(29.5天多一點)轉一圈,當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線時,潮漲落的最大,這時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時候,當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時潮漲落的最小,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時候。但在實際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時間,並不正好是上述時間,因為地球形狀很復雜,所以各地發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時間要比理論上拖後幾天。如:山東半島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漲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後潮的漲落又最小。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使地球上某點與月球的相對位置隨時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每天(太陽約24時48分)為一周期。每24時48分,發生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約經過6時12分,由第一個高潮到第二個高潮約經過12時24分。

㈤ 漲潮退潮 演算法

日期(農歷)退潮時間漲潮時間
日期(農歷)退潮時間 漲潮時間
初一、十六 6:00 12 :12
初二、十七 6:48 13 :00
初三、十八 7:36 13 :48
初四、十九 8:24 14 :36
初五、二十 9:12 15 :24
初六、二十一 10:00 16 :12
初七、二十二 10:48 17 :00
初八、二十三 11:36 17 :48
初九、二十四 12:24 18 :36
初十、二十五 13:12 19 :24
十一、二十六 14:00 20 :12
十二、二十七 14:48 21 :00
十三、二十八 15:36 21 :48
十四、二十九 16:24 22 :36
十五、三十 17:12 23 : 24

每個農歷月的初一、十五的早上六點和下午18:00潮位漲到最高,中午12:00和凌晨0:00降到最低。然後每天漲潮落潮時間往後拖延48分鍾

告訴你一個口訣:初八二十三,一天兩個干;初一和十五,一天兩個滿
干 就是落大潮,滿 就是張滿潮。
查好農歷,依次順減即可,每天減去48分鍾,很好記

農歷 漲潮至最高時間 退潮至最低時間 漲潮至最高時間 退潮至最低時間
初一 12:48(主潮) 19:00 01:12(副潮) 07:24
初二 13:36 19:48 02:00 08:12
初三 14:24 20:36 02:48 09:00
初四 15:12 21:24 03:36 09:48
初五 16:00 22:12 04:24 10:36
初六 16:48 23:00 05:12 11:24
初七 17:36 23:48 06:00 12:12
初八 18:24 00:36 06:48 13:00
初九 19:12 01:24 07:36 13:48
初十 20:00 02:12 08:24 14:36
十一 20:48 03:00 09:12 15:24
十二 21:36 03:48 10:00 16:12
十三 22:24 04:36 10:48 17:00
十四 23:12 05:24 11:36 17:48
十五 24:00(天文大潮) 06:12 12:24(天文大潮) 18:36
十六 00:48 07:00 13:12 19:24
十七 01:36 07:48 14:00 20:12
十八 02:24 08:36 14:48 21:00
十九 03:12 09:24 15:36 21:48
廿十 04:00 10:12 16:24 22:36
廿一 04:48 11:00 17:12 23:24
廿二 05:36 11:48 18:00 00:12
廿三 06:24 12:36 18:48 01:00
廿四 07:12 13:24 19:36 01:48
廿五 08:00 14:12 20:24 02:36
廿六 08:48 15:00 21:12 03:24
廿七 09:36 15:48 22:00 04:12
廿八 10:24 16:36 22:48 05:00
廿九 11:12 17:24 23:36 05:48
三十 12:00(天文大潮) 18:12 00:24(相對大潮) 06:36

註:一、原理:地球每年繞太陽一圈、月亮每月繞地球一圈、地球每天自轉一圈,潮汐因月亮和太陽的引力而生,太陽的引力約等於月亮引力的三分之一。一圈等於360度、一天等於24小時、一月等於30天,24小時乘以60分鍾除以30天等於48分鍾。時間和月亮的陰晴陽缺成正比、農歷和月亮的陰晴陽缺成正比。海潮一天兩次,每次間隔12小時,月蝕時太陽、月亮同在一側而且基本成為一線,形成合力,此時向著月亮一面的海潮最大,因而視為天文大潮,月亮另一面則海潮相對較小。當月亮在正南方(上方)時或在最下方時海水漲至最高,所以視有月之潮為主潮,無月之潮為副潮(自稱)。春夏秋冬太陽地球月亮的位置都有所變化,潮汐隨之受到一定的影響(+-20分鍾)。二、注意事項:漲潮時會起風,海浪隨之加大、退潮時風較和,海浪相對較小。漲潮時沙較軟,退潮沙較硬,退潮時可行車。根據海岸的緩直,一般高潮前兩小時海水就基本靠岸,退潮則等高潮兩小時後才會明顯下退。
(根據軍事地形學)制於2001年9月7日

公轉、自轉與四季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公歷 3月21日(約) 6月22日(約) 9月23日(約) 12月22日(約)
白晝 12小時 最長 12小時 最短
黑夜 12小時 最短 12小時 最長
正午影長 HtanΦ注1 Htan(Φ-23.5o) HtanΦ Htan(Φ+23.5o)
日出 正東 偏北 正東 偏南
日中 SZA=Φ注2 最北 SZA=Φ 最南
日落 正西 偏北 正西 偏南

• 注1:H為物體高度,Φ為地球緯度。即影長等於物體高度乘以緯度的正切。
• 注2:SZA為Solar Zenith Angle,即太陽天頂角。Φ為地球緯度。
• 1回歸年 = 春分至下一個春分的時間 = 365.2422日
• 因為影響季節最主要的因素是軌道傾角,所以地球在冬至時並非剛好運行到近日點。
o 目前,當北半球在冬季時,地球在接近軌道近日點的附近運行。
二十四節氣

節氣 公歷 黃經 中氣 公歷 黃經
1 立春
2月4/5日 315 雨水
2月18/19日 330
2 驚蟄
3月5/6日 345 春分
3月20/21日 0/360
3 清明
4月4/5日 15 穀雨
4月19/20日 30
4 立夏
5月5/6日 45 小滿
5月20/21日 60
5 芒種
6月5/6日 75 夏至
6月21/22日 90
6 小暑
7月7/8日 105 大暑
7月22/23日 120
7 立秋
8月7/8日 135 處暑
8月23/24日 150
8 白露
9月7/8日 165 秋分
9月22/23日 180
9 寒露
10月8/9日 195 霜降
10月23/24日 210
10 立冬
11月7/8日 225 小雪
11月22/23日 240
11 大雪
12月7/8日 255 冬至
12月21/22日 270
12 小寒
1月5/6日 285 大寒
1月20/21日 300

看看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若是能的話,就採取為最佳答案吧,謝謝了

㈥ 怎麼看潮汐表

潮汐表用坐標圖來展示,橫坐標為每天的時間24小時,一般用0-6-12-18-0來表示24小時;縱坐標為每天潮水的漲、退潮高度,其中0代表所在地的海拔高度。

潮汐現象可視為由許多不同周期的分潮疊加而成,故任意時刻的潮高可表示為平均海平面在潮高基準面上的高度,表示分潮的圓頻率,為交點因子,d為格林威治開始時的天文相角,H和為分潮的調和常數──振幅和遲角。

求出的該港的潮汐調和常數,就能算出該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潮時和潮高以及每小時的潮高,作出逐日預報表。



(6)潮汐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在半日潮占優勢的港口,通常列有各港的平均高潮間隙、平均大潮升(大潮平均高潮高)、平均小潮升(小潮平均高潮高)等潮汐特徵值;在全日潮占優勢的港口,一般列出回歸潮和分點潮的潮汐特徵值,可用以計算各港口大概的潮時和潮高,並了解附港的潮汐特徵等。

在潮汐表中,通常附有便於計算的圖卡和表,應用於已知高潮和低潮的情況下,計算高潮和低潮之間任一時刻的潮高或出現任一潮高的時刻。此外,有的潮汐表還附有各港口主要分潮的調和常數,或概略介紹附近海區的潮流。

㈦ 海釣怎麼計算潮汐

導語: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觀察,發現海水有規律的漲落,而漲落的時間和高度又有著周期性的變化,由此人們把這種海水漲落的現象叫潮汐。那麼海釣要怎麼計算潮汐呢?下面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

海釣怎麼計算潮汐

海水有周期性漲落規律,如在每日里出現兩次大潮和兩次小潮。通過長期實踐、觀察、發現每日的高湖大多出現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過當地子午線時)前後。低潮時間則在月出月落前後,並且每日的高(低)潮時間逐日後移約48分鍾,即每天晚48分鍾(0.8小時)。每月的兩次大潮是農歷初一、十五附近幾天,兩次小潮是在農歷的初七、八和量二、廿三附近幾天。人們還發現,潮汐現象同月亮、太陽、地球的相對運動有密切的關系。地球在一定軌道上繞太陽運轉,月亮又在一定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力就是產生潮汐現象的基本因素。但實際潮汐漲落的主要成因卻是月球對地球(表層)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太陽的作用較小,約為月球的2/5,因月球離地球較近,故此月球的作用較大。

據科學推測是:月球繞地球轉,每一個月(29.5天多一點)轉一圈,當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線時,潮漲落的最大,這時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時候,當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時潮漲落的最小,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時候。

但在實際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時間,並不正好是上述時間,因為地球形狀很復雜,所以各地發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時間要比理論上拖後幾天。如:山東半島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漲落最大,而初十和量五前後潮的漲落又最小。

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使地球上某點與月球的相對位置隨時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每天(太陽約24時48分)為一周期。每24時48分,發生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約經過6時12分,由第一個高潮到第二個高潮約經過12時24分。潮汐的時間,在理論上應該與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時刻相符合,但實際上常常推遲。發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時間叫高潮間隙。但各地的高潮間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時50分,煙台是10時25分,龍口是10時20分,足見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導致高潮間隙的差異。

高潮時和低潮時的大概計演算法:

高潮時=(日差)0.8×(陰歷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十高潮間隙,

低潮時=高潮時-6時12分, 如計算威海陰歷初五的潮時如下:

高潮時=0.8×(5-1)十10∶50′=3∶12′+10∶50′∶14∶02′(即為第二個高潮) 14∶02′-12∶24′=1∶38′(即為第一個高潮)

低潮時=14∶02′-6∶12′=7∶50′(即為第一個低潮)

以上這樣的演算法固然准確,但很繁瑣,很難開口就說出來,我們經過多年的海上實踐,驗證,摸索出一種很有規律的簡易計演算法。

其方法是陰歷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0.8,即為當日的高潮潮時。

如計算威海陰歷初五的潮時如下:

高潮時=(5-33)×0.8=1∶36′(即第一個高潮)。

低潮時=1∶36′+6∶12′=7∶48′(則是第一個低潮)。內容來自:時代海釣網

如計算威海陰歷廿五的潮時:

高潮時=(25-18)×0.8=5∶36′(則是第一個高潮)。

低潮時=5∶36′+6∶12′=11∶48′(則是第一個低潮)。

潮流也叫潮汐流,這是水位升降起伏的潮信現象,是由於海水受到引潮力的作用發生了水平流動後所導致的結果。因此潮流和潮汐一樣具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但海水流動受到地形條件的影響,故常呈現兩種狀態,一種是往復性,一種是回轉性。這里就不說回轉流的成因,只介紹一下近海的往復流。

往復流(即東流和西流)就是漲潮流和落潮流;它是在兩個相反方向上作周期性變化的潮流叫往復流。經多年實踐證明,山東半島沿海它的變化大約在起流之前兩個鍾頭左右是平流(無流),一般是在高潮前約兩個鍾頭西流起,即漲潮流,高潮時流速最大,高潮後約兩個鍾頭西流完,底潮前約兩個鍾頭東流起,即落潮流,低潮時流速最大,低潮後約兩個鍾頭東流完。從流完到流起,這其中大約有兩個鍾頭的平流(無流)即轉流時間。

㈧ 怎樣計算大海的潮汐時間

計算公式如下:

1.高潮時=(日差)0.8×(陰歷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十高潮間隙,

2.低潮時=高潮時-6時12分,

3.高潮時=0.8×(5-1)十10∶50′=3∶12′+10∶50′∶14∶02′

其方法是陰歷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0.8,即為當日的高潮潮時。

熱點內容
安卓qq邀請碼在哪裡尋找 發布:2025-05-15 00:02:04 瀏覽:33
三菱fx編程口 發布:2025-05-15 00:01:23 瀏覽:809
醫院招商引資宣傳片腳本 發布:2025-05-15 00:01:21 瀏覽:367
linuxcftp伺服器 發布:2025-05-14 23:58:18 瀏覽:717
探岳什麼配置才有駕駛模式選擇 發布:2025-05-14 23:53:17 瀏覽:144
如何在手機上看無限流量密碼 發布:2025-05-14 23:43:31 瀏覽:114
19投籃腳本 發布:2025-05-14 23:36:57 瀏覽:513
編譯器怎麼處理c變長數組 發布:2025-05-14 23:31:46 瀏覽:663
存摺每天可以輸錯多少次密碼 發布:2025-05-14 23:22:06 瀏覽:909
安卓手機怎麼找微信隱藏對話 發布:2025-05-14 23:07:47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