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輪組的演算法
⑴ 動滑輪和定滑輪計算方法科學的脊骨輪子的那個怎麼算
先告訴你滑輪組的省力公式吧:
若繩子自由端拉力為F,物體重力為G,動滑輪自重G1,繩子股數n,則
F=G總/n
如果是理想情況,忽略動滑輪重力、繩重、摩擦力等:F=G/n
如果是實際情況,考慮動滑輪重力:F=(G+G1)/n
這里主要是繩子股數n的判斷,有幾股繩子直接連著動滑輪,n就是幾,例如,如圖,左圖n為3,右圖n為2。
⑵ 滑輪組公式是什麼呢
滑輪組公式:F=G總/n。如果是理想情況,忽略動滑輪重力、繩重、摩擦力等:F=G/n。如果是實際情況,考慮動滑輪重力:F=(G+G1)/n。
豎直滑輪組動滑輪上繩子段數為n。繩子自由端拉力為F,物體重力為G,動滑輪自重G1。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物體移動距離h。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v,物體移動速度v1。
滑輪組的解題技巧
首先確定繩子段數,繩子段數是由動滑輪所決定的,用手蒙住定滑輪,數與動滑輪接觸的繩子,一般來說,有幾段繩子承受重物,提起重物所用拉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首先要分清是動滑輪還是動滑輪,這是解題的關鍵。根據定義,利用定滑輪移動物體時,軸的位置不隨物體位置改變而改變,而利用動滑輪移動物體時,軸的位置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判斷出動定滑輪後,利用公式進行計算。
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而定滑輪不能夠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在解題過程中動滑輪的重力往往是考查的重點,而定滑輪不需要考慮重力。但使用動滑輪一定要找准繩子的自由端。
⑶ 滑輪組如何計算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F1動力;l1動力臂,單位m;F2阻力;l2阻力臂,單位m
2. 滑輪組中:①不計動滑輪重、摩擦力、繩重:F=(1/n)G,s=nh ,
F表示自由端的拉力,s表示自由端繩上升的距離;G表示物體受的重力,h表
示物體上升的高度;n表示繞經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
3. 滑輪組中功、機械效率計算:不計繩重、摩擦力 拉力F做功(即拉力F做的總功):W總=Fs 物體重力做功(即拉力F做的有用功):W有用=G物h 額外功(即動滑輪重力做功):W額=G輪h
S和h關系:s=nh(n表示繞經動滑輪上繩子段數)
機械效率:η=(W有/W總)100%
4.(1)、η=G/ nF(豎直方向)
(2)、η=G/(G+G動) (豎直方向不計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5、理想滑輪:F=G/n
6、實際滑輪:F=(G+G動)/ n (豎直方向)
⑷ 滑輪組的計算公式
公式:s=nh。 v繩=n*v物 F拉=(1/n)*G總
【力學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壓強:p=F/S
5、液體壓強:p=ρgh
6、浮力:
(1)F浮=F』-F (壓力差)
(2)F浮=G-F (視重力)
(3)F浮=G (漂浮、懸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桿平衡條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輪:F=G/n
當物體M的運動存在摩擦阻力f時,
則式(1)變為
KF-f=ma2 (6)
其中f=μmg,μ為摩擦系數。
解(2)、(6)式,並將f=μmg帶入可得:
a1=(K2F-Kμmg)/m (7)
同樣令滑輪組輸入端繩子的加速度在使用滑輪組與不使用滑輪組時都為a1值,在此狀態下動力裝置消耗的功率相等,設不使用滑輪組時(K=1)動力裝置運輸的物體M質量為m′,使用滑輪組時動力裝置運輸的物體M質量為m,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滑輪組
⑸ 初中物理 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幾種計算方法
答:常見有
1.η=W有用/W總
豎直方向:
2.η=Gh/(FS)
3.η=G/(nF)
η=G/(G+G動)(不考慮繩重和摩擦)
水平方向:
4.η=f/(nF)
⑹ 滑輪組省力計算方法
滑輪組省力情況的判斷及繞線的方法(1)確定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的簡單有效的判斷方法是: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的段數,就是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包括加在動滑輪的掛鉤(或邊框)及從動滑輪引出的拉繩的自由端;應注意的是從定滑輪引出的拉繩的自由端,它不承擔物重,只起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不計在內。另外,當滑輪組平放時,要注意這時滑輪組不是承擔物重,而是拉動物體運動,承擔的力是拉動物體需要的力,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它等於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如果在判斷承擔力的繩子的段數時不太習慣,可以將滑輪組轉動到同學們比較熟悉的豎直方向來進行分析。(2)根據一定的要求設計滑輪組的繞線方法:一般要先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如繩子能承受的拉力和要承擔的物重,計算出需要幾段繩子來承擔物重(如果算出的段數不是整數,一律前進一位);然後穿繞繩子,如果需要的繩子的段數是偶數,則從定滑輪的掛鉤上開始按順序由內向外繞;如果需要的繩子的段數是奇數,則從動滑輪的掛鉤上開始按順序由內向外繞。
⑺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公式 計算方法技巧有哪些
滑輪組是由一定數量的定滑輪和動滑輪以及繞過它們的繩索組成,滑輪組具有省力和改變力的方向的功能,是起重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如何計算呢?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公式
W總=W有+W額
W總=動力對機械做的功
W有=機械對物體做的功
W額=克服機械自身重力、摩擦力做的功
η=W有/W總(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的做額外功,有用功總是小於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於1。機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當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提升高度為h,則機械效率=Gh/(Fnh),即有用功=Gh,總功=Fnh。當用滑輪組拉動重物時,拉重物走動距離為S,重物受到的摩擦力為f,則機械效率=fs/(Fns),即有用功=fS;總功=FnS。其中的n值是承擔動滑輪組繩子的段數。
滑輪組機械效率計算方法
1、如圖所示滑輪組,在忽略繩重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的情況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提升物體的重力和動滑輪重力有關。
2、定性分析機械效率(如圖所示豎直滑輪組)
①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重物越大,機械效率越大;
②提升同一重物,動滑輪重力越小,機械效率越大。
3、定量計算機械效率(如圖所示豎直滑輪組)
處理G與F,h與s的關系時,有兩個重要的原則:
①在不計繩重和摩擦時,同一根繩子上拉力相等,如果要求力的大小,可以對滑輪做受力分析(隔離法或整體法);
②忽略繩子長度的變化,一根繩子總長度不變,即繩子自由端伸長多少,負重端的繩子就會縮短多少,據此判斷滑輪的一些幾何關系,比如繩子自由端運動的距離和速度等。
⑻ 滑輪組的全部公式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壓強:p=F/S
5、液體壓強:p=ρgh
6、浮力:
(1)、F浮=F』-F (壓力差)
(2)、F浮=G-F (視重力)
(3)、F浮=G (漂浮、懸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桿平衡條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輪:F=G/n
10、實際滑輪:F=(G+G動)/ n (豎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體舉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機
14、實際機械:W總=W有+W額外
15、機械效率:η=W有/W總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聲速:V=340m/s (15℃)
3、人耳區分回聲:≥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標准大氣壓值:
760毫米水銀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點:0℃
8、水的沸點:100℃
9、水的比熱容:
C=4.2×10^3J/(kg•℃)
10、元電荷:e=1.6×10^-19C
11、一節干電池電壓:1.5V
12、一節鉛蓄電池電壓:2V
⑼ 滑輪組公式是什麼
滑輪組公式是s=nh。v繩=n*v物F拉=(1/n)*G總。s是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v繩:繩子自由端移動(上升/下降)的速度。h是重物被提升的高度。v物:物體移動(上升/下降)的速度。n是承重的繩子段數(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G總是物重+滑輪重(G物+G滑)。其次,按要求確定定滑輪個數,原則是兩股繩子配一個動滑輪。
滑輪的歷史
關於滑輪的繪品最早出現於一幅西元前八世紀的亞述浮雕。這浮雕展示的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滑輪,只能改變施力方向,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施力,並不會給出任何機械利益。在中國,滑輪裝置的繪制最早出現於漢代的畫像磚、陶井模。
古希臘人將滑輪歸類為簡單機械。早在西元前400年,古希臘人就已經知道如何使用復式滑輪了。大約在西元前330年,亞里斯多德在著作《機械問題》(《Mechanical Problems》)里的第十八個問題,專門研討「復式滑輪」系統阿基米德貢獻出很多關於簡單機械的知識,詳細地解釋滑輪的運動學理論。
據說阿基米德曾經獨自使用復式滑輪拉動一艘裝滿了貨物與乘客的大海船,西元一世紀,亞歷山卓的希羅分析並且寫出關於復式滑輪的理論,證明了負載與施力的比例等於承擔負載的繩索段的數目,即「滑輪原理」。
⑽ 滑輪組的總功和機械效率怎麼算
拉力F在提起重物的過程中,不僅做了有用功,同時也做了額外功,所以拉力F所做的功,既包含有用功,也包括有額外功,可見,拉力F做的功就是總功。
計算公式為:W總=W有+W額
或者是W總=Fs(s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機械效率的計算
一般計算公式:η=W有/W總=Gh/Fs=G/Fn (n為承擔動滑輪的繩子段數。在滑輪組中,有關系式s=nh)
常見效率
噴氣推進系統:16%-24%
起重機:40%-50%
內燃機(汽油發動機):22%-27%
柴油發動機:28%-30%
渦輪水泵:60%-80%
滑輪組:50%-70%
電動機:70%
火箭: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