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排序設計
㈠ 資料庫表中的數據如何排序
資料庫表本質上就是無序的數據集合。
默認創建的表是堆組織表,堆組織表中的數據在物理存儲上是無序的。
想讓表中的行有序存儲,需要將表創建為索引組織表。
㈡ 如何合理和有效的進行資料庫設計
通常情況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判斷資料庫設計的是否規范:
1)一是看看是否擁有大量的窄表
窄表往往對於OLTP比較合適,符合範式設計原則
2)寬表的數量是否足夠的少。
所謂的寬表就是欄位比較多的表,包含的維度層次比較多,造成冗餘也比較多,毀範式設計,但是利於取數統計
若符合這兩個條件,我們可以說資料庫設計的比較好.
當然這是兩個泛泛而談的指標。為了達到資料庫設計規范化的要求,一般來說,需要符合以下五個要求。
要求一:表中應該避免可為空的列。
雖然表中允許空列,但是,空欄位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數據類型。資料庫在處理的時候,需要進行特殊的處理。如此的話,就會增加資料庫處理記錄的復雜性。當表中有比較多的空欄位時,在同等條件下,資料庫處理的性能會降低許多。
所以,雖然在資料庫表設計的時候,允許表中具有空欄位,但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若確實需要的話,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折中的方式,來處理這些空欄位,讓其對資料庫性能的影響降低到最少。
要求二:表不應該有重復的值或者列。
如現在有一個進銷存管理系統,這個系統中有一張產品基本信息表中。這個產品開發有時候可以是一個人完成,而有時候又需要多個人合作才能夠完成。所以,在產品基本信息表產品開發者這個欄位中,有時候可能需要填入多個開發者的名字。
如進銷存管理中,還需要對客戶的聯系人進行管理。有時候,企業可能只知道客戶一個采購員的姓名。但是在必要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對客戶的采購代表、倉庫人員、財務人員共同進行管理。因為在訂單上,可能需要填入采購代表的名字;可是在出貨單上,則需要填入倉庫管理人員的名字等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多種實現方式。但是,若設計不合理的話在,則會導致重復的值或者列。如我們也可以這么設計,把客戶信息、聯系人都放入同一張表中。為了解決多個聯系人的問題,可以設置第一聯系人、第一聯系人電話、第二聯系人、第二聯系人電話等等。若還有第三聯系人、第四聯系人等等,則往往還需要加入更多的欄位。
所以,我們在資料庫設計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這種重復的值或者列的產生。筆者建議,若資料庫管理員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改變一下策略。如把客戶聯系人另外設置一張表。然後通過客戶ID把供應商信息表跟客戶聯系人信息表連接起來。也就是說,盡量將重復的值放置到一張獨立的表中進行管理。然後通過視圖或者其他手段把這些獨立的表聯系起來。
要求三:表中記錄應該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符。
在資料庫表設計的時候,資料庫管理員應該養成一個好習慣,用一個ID號來唯一的標識行記錄,而不要通過名字、編號等欄位來對紀錄進行區分。每個表都應該有一個ID列,任何兩個記錄都不可以共享同一個ID值。另外,這個ID值最好有資料庫來進行自動管理,而不要把這個任務給前台應用程序。否則的話,很容易產生ID值不統一的情況。
另外,在資料庫設計的時候,最好還能夠加入行號。如在銷售訂單管理中,ID號是用戶不能夠維護的。但是,行號用戶就可以維護。如在銷售訂單的行中,用戶可以通過調整行號的大小來對訂單行進行排序。通常情況下,ID列是以1為單位遞進的。但是,行號就要以10為單位累進。如此,正常情況下,行號就以10、20、30依次擴展下去。若此時用戶需要把行號為30的紀錄調到第一行顯示。此時,用戶在不能夠更改ID列的情況下,可以更改行號來實現。如可以把行號改為1,在排序時就可以按行號來進行排序。如此的話,原來行號為30的紀錄現在行號變為了1,就可以在第一行中顯示。這是在實際應用程序設計中對ID列的一個有效補充。這個內容在教科書上是沒有的。需要在實際應用程序設計中,才會掌握到這個技巧。
要求四:資料庫對象要有統一的前綴名。
一個比較復雜的應用系統,其對應的資料庫表往往以千計。若讓資料庫管理員看到對象名就了解這個資料庫對象所起的作用,恐怕會比較困難。而且在資料庫對象引用的時候,資料庫管理員也會為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庫對象而頭疼。
其次,表、視圖、函數等最好也有統一的前綴。如視圖可以用V為前綴,而函數則可以利用F為前綴。如此資料庫管理員無論是在日常管理還是對象引用的時候,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對象。
要求五:盡量只存儲單一實體類型的數據。
這里將的實體類型跟數據類型不是一回事,要注意區分。這里講的實體類型是指所需要描述對象的本身。筆者舉一個例子,估計大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內容了。如現在有一個圖書館里系統,有圖書基本信息、作者信息兩個實體對象。若用戶要把這兩個實體對象信息放在同一張表中也是可以的。如可以把表設計成圖書名字、圖書作者等等。可是如此設計的話,會給後續的維護帶來不少的麻煩。
如當後續有圖書出版時,則需要為每次出版的圖書增加作者信息,這無疑會增加額外的存儲空間,也會增加記錄的長度。而且若作者的情況有所改變,如住址改變了以後,則還需要去更改每本書的記錄。同時,若這個作者的圖書從資料庫中全部刪除之後,這個作者的信息也就盪然無存了。很明顯,這不符合資料庫設計規范化的需求。
遇到這種情況時,筆者建議可以把上面這張表分解成三種獨立的表,分別為圖書基本信息表、作者基本信息表、圖書與作者對應表等等。如此設計以後,以上遇到的所有問題就都引刃而解了。
㈢ 資料庫設計:「保存用戶排序」的最佳設計方案是什麼
這個排序作分類是必須碰到的。 你這個sort不是 唯一標識 實現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
查詢的時候 按照 sort排序。
點擊上移或者下移 就是把 sort數值進行更新,臨近數值的交換,
另外還要判斷是否最頂或者最低。
<a href="do.aspx?action=Order&type=Down&id=4">下移</a>
<a href="do.aspx?action=Order&type=Up&id=4">上移</a>
<%
Dim ordertype,id
id=request("id")
ordertype=request("type")
If ordertype="Down" Then
sql="select top 2 sort from Class where id <= "&id&" order by sort desc"
Elseif ordertype="Up" Then
sql="select top 2 sort from Class where id >= "&id&" order by sort asc"
End If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ql,conn,1,3
Dim i
i= 0
If rs.recordcount=1 Then
If ordertype="Down" Then
response.Write("已經是最底部了。")
Elseif ordertype="Up" Then
response.Write("已經是最頂部了。")
End If
Else
Dim temp_this,temp_next
temp_this=rs("sort")
rs.movenext
temp_next=rs("sort")
rs.MovePrevious
rs("sort")=temp_next
rs.movenext
rs("sort")=temp_this
rs.update
End If
rs.close
set rs=nothing
%>
㈣ 資料庫欄位排序問題
select * from table order by a asc,b asc
排序只能是先按a 排序,a欄位相同的,再按b排序。不可能a和b都是從a到z順序排下來的。
排序後應該類似:
abc acd
abc uio
bcd bui
opy acd
如果你希望的是:
abc acd
abc acd
bcd bui
opy acd
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樣的話,某一行的各個列就會割裂開,不在同一行上,這怎麼可能呢?
㈤ 如何對mySQL資料庫中某些特定欄位進行排序
1、以日期進行排序
select
Rownum
"ID"
,
日期
,
金額,
商品
From
(select
日期,金額,商品
from
表
order
by
日期)
2、在排序後要求資料庫中內容發生變化,如果不是考試的話是沒人故意這么玩的。
任何對於數據的ID欄位進行手工變動都是愚蠢而白痴的行為。
讓然如果是老師故意考你們的話,可以用下面這個簡單方法。
①建立臨時表,使id欄位為自增欄位
create
table
tableName
(
id
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自增屬性
日期
char(20)
not
null,
金額
char(5)
not
null,
商品
char(2)
not
null
);
②將排好的數據插入新建的臨時表
Insert
into
tableName(日期,金額,商品)
select
日期,金額,商品
from
原始表
order
by
日期
③將原表改成其他名,並將第二步建的中間表改名為原表名
alter
table
表1
rename
to
表2
我手頭沒有mysql只能按印象寫出代碼,你拿去試一下吧。
我印象中mysql對pl的支持不好,所以只給出了用sql語句的方案,你參考下吧。
㈥ 在資料庫中如何用select-sql給相應的數據排序從高到低
1、打開一個Access資料庫軟體,可以打開已創建好的資料庫,使用表設計工具,創建一個表,如下圖所示。
㈦ 資料庫課程設計快速排序
上面所列的幾種排序方法的速度都很塊,但快速排序,歸並排序,基數排序和希爾排序都是在排序結束後才能確定數據元素的全部順序,而無法知道排序過程中部分元素的有序性.而堆排序則每次輸入一個最大(或最小)的元素,然後對堆進行調整,保證堆頂的元素總是餘下元素中最大(或最小)的.根據題意,只要選取前10個最大的元素,故採用堆排序方法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