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資料庫系統
1. 簡述Web資料庫的概念;
Web資料庫屬於深度Web(Deep Web)的一種資源形勢,通常指在互聯網中以Web查詢介面方式訪問的資料庫資源,其結構是後台採用資料庫管理系統存儲數據信息,對外提供包含表單的Web頁面作為訪問介面,查詢結果也以包含數據列表的Web頁面形式返回給用戶。
Web資料庫的數據相比搜索引擎返回的查詢結果,特點是提供一個或多個領域的數據記錄,且具有完整的模式信息。
Web資料庫集成的主要目的是為用戶提供多個Web資料庫資源的統一訪問方式。現有的Web資料庫集成方式可以分為三類:
(1)數據供應模式;
(2)數據收集模式;
(3)元搜索模式。
2. 幾種常用Web資料庫的比較
SWISSPROT的序列經過嚴格審核,注釋完善,但數量仍較
少。
PIR數據量較大,但包含未經驗證的序列,注釋也不完善。
TrEMBL和GenPept的數據量最大,且隨核酸序列資料庫的
更新而更新,但是由於TrEMBL和GenPept均是由核酸序列
經過計算機程序翻譯生成的,這兩個資料庫中的序列錯誤
率較大,並存在較多的冗餘序列。
UniProt中的序列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數據較完整。
3. 以下哪項不是web伺服器使用的資料庫系統
FOXBASE。以下哪項不是web伺服器使用的資料庫系統是出自遠程教育網中題目,該題目的下方有4個選項,分別是A、SQLServer,B、MySQL,C、MySQL,D、FOXBASE,而在遠程教育網中答案是D、FOXBASE,用戶可以在遠程教育網中進行查看。
4. Web資料庫的層次體系
當前,Internet/Intranet技術發展異常迅速,越來越多的資料庫應用軟體運行在Internet/Intranet環境下。在此之前,資料庫應用系統的發展經歷了單機結構、集中式結構、客戶機/伺服器(C/S)結構之後,隨著Internet的普及,又出現了瀏覽器/伺服器(B/S)結構與多層結構。在構造一個應用系統時,首先考慮的是系統的體系結構,採用哪種結構取決於系統的網路環境、應用需求等因素。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1.二層C/S結構
二層C/S結構是當前非常流行的資料庫系統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客戶機提出請求,伺服器對客戶機的服務請求做出回答。它把界面和數據處理操作分開在前端(客戶端)和後端(伺服器端),這個主要特點使得C/S系統的工作速度主要取決於進行大量數據操作的伺服器,而不是前端的硬體設備;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對網路傳輸速度的要求,因為只須客戶端把服務請求發送給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只把服務結果傳回前端。
在設計時,對數據可能有如下不同的處理形式。
(1)在處理時,客戶機先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釋放資料庫,即客戶機發出的是文件請求,在客戶機端處理數據,最後將結果送回伺服器。這種處理方式的缺點很明顯:所有的應用處理都在客戶端完成,這就要求客戶端的計算機必須有足夠的能力,以便執行需要的任何程序。更為糟糕的是,由於所有的處理均在客戶端完成,每次運行時都要將文件整體傳送到客戶端,然後才能執行。如:Student表中有30 000條記錄,客戶端發出命令: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200101'
這條命令將要求伺服器將Student表中的所有記錄傳送到客戶端,然後在客戶端執行查詢,結果只用到一條記錄;如果查詢的記錄不存在,網路傳輸的數據實際上是無 用的。如此大的數據傳輸量是不可想像的。因此,人們提出了在伺服器中能夠執行部分代碼的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2)在處理時,客戶機接受用戶要求,並發給伺服器;在伺服器端處理用戶要求,最後將結果傳回客戶機顯示或列印。這種處理方式網路通信量較小。客戶機向伺服器發出的是處理請求,而不是文件請求,處理請求中的代碼在伺服器端執行後向客戶機傳送處理後的結果。
這樣,為了特定任務,客戶機上的程序和伺服器上的程序協同工作:客戶機端的代碼用於完成用戶的輸入輸出及數據的檢查,而伺服器端的代碼完成對資料庫的操作。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另一個主要特點在於軟體、硬體平台的無關性。資料庫伺服器上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集中負責管理數據,它向客戶端提供一個開放的使用環境,客戶端通過資料庫介面,如ODBC(開放資料庫連接)和SQL語言訪問資料庫,也就是說,不管客戶端採用什麼樣的硬體和軟體,它只要能夠通過網路和資料庫介面程序連接到伺服器,就可對資料庫進行訪問。
在客戶機/伺服器結構中,常把客戶機稱為前台,而把伺服器端稱為後台。前台應用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戶界面、接收用戶數據、處理應用邏輯、向後台發出請求、同時接收後台返回的結果,最後再將返回的結果按一定的格式或方式顯示給用戶。而後台伺服器則負責共享外部設備、存取共享數據、響應前台客戶端的請求並回送結果等工作。前台的應用程序和數據一般是用戶專用的,而後台的數據和代碼是所有用戶可以共享的。
由於資料庫伺服器不僅要管理共享數據,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還要執行一部分代碼,完成客戶端的一些處理請求,所以對用於伺服器的計算機提出較高的要求。最好要採用一台專用的伺服器,有較快的處理速度,有大容量的硬碟和內存,支持磁帶等大容量的存儲設備。
上面講的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將應用分在了客戶機、伺服器兩級,稱其為兩層客戶機/ 伺服器結構。總之,兩層C/S結構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客戶程序向資料庫伺服器發送SQL請求,伺服器返回數據或結果。
這種C/S結構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客戶來完成表示部分和應用邏輯部分,而伺服器完成數據訪問部分,這種情況是以客戶為中心的,適用於應用相對簡單、數據訪問量不是很大的情況。另一種是以伺服器為中心的,把一些重要的應用邏輯部分放到伺服器上,這樣可充分利用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減少網路上需要傳送的數據。通常以存儲過程和觸發器的形式出現,但存儲過程都依賴於特定資料庫,不同資料庫之間很難移植,而三層C/S結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注意:觸發器(trigger)是資料庫系統中,一個在插入、刪除、修改操作之後運行的記錄級事件代碼。不同的事件可以對應不同的動作。通常有3種類型的觸發器:INSERT觸發器、DELETE觸發器和UPDATE觸發器。
2.三層C/S結構
由於兩層結構的客戶機/伺服器系統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它不能應用於一些大型、結構較為復雜的系統中,故出現了3層結構的客戶機/伺服器系統,將兩層結構中伺服器部分和客戶端部分的應用單獨劃分出來,即採用「客戶機—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結構(如圖1-8所示)。典型的資料庫應用可分為三部分:表示部分、應用邏輯(商業邏輯)部分和數據訪問部分,三層結構便是對應於這三部分。
其中,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可位於同一主機,也可位於不同主機。客戶機是應用的用戶介面部分,負責用戶與應用程序的交互,運行在客戶機端的軟體也稱為表示層軟體。應用伺服器存放業務邏輯層(也稱為功能層)軟體,是應用邏輯處理的核心,實現具體業務。它能響應客戶機請求,完成業務處理或復雜計算。若有資料庫訪問任務時,應用伺服器層可根據客戶機的要求向資料庫伺服器發送SQL指令。應用邏輯變得復雜或增加新的應用時,可增加新的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便是用來執行功能層送來的SQL指令,完成數據的存儲、訪問和完整性約束等。操作完成後再通過應用伺服器向客戶機返回操作結果。
瀏覽器/伺服器結構
隨著Internet技術和Web技術的廣泛應用,C/S結構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因為在典型C/S體系中,通常為客戶安裝前端應用程序的做法已不再現實,並且限制客戶端工作環境只能基於Windows、Macintosh或UNIX等操作系統也不切實際。於是基於瀏覽器/伺服器結構(Browser/Server)的系統應運而生。
採用B/S結構後,在客戶端只需安裝一個通用的瀏覽器即可,不再受具體操作系統和硬體的制約,實現了跨平台的應用。
基於B/S結構的典型應用通常採用三層結構:「瀏覽器—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B/S模式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瀏覽器以超文本的形式向Web伺服器提出訪問資料庫的請求,Web伺服器接受客戶請求後,激活對應的CGI程序將超文本HTML語言轉化為SQL語法,將這個請求交給資料庫,資料庫伺服器得到請求後,進行數據處理,然後將處理結果集返回給CGI程序。CGI再將結果轉化為HTML,並由Web伺服器轉發給請求方的瀏覽器,如圖1-9所示。
在B/S模式中,客戶端的標准配置是瀏覽器,如IE;業務功能處理由獨立的應用伺服器處理,Web伺服器成為應用處理的標准配置;數據處理仍然由資料庫伺服器處理。
從本質上講,B/S結構與傳統的C/S結構都是以同一種請求和應答方式來執行應用的,區別主要在於:C/S是一種兩層或三層結構模式,其客戶端集中了大量應用軟體,而B/S是一種基於超鏈接(HyperLink)、HTML、Java的三級或多級C/S結構,客戶端僅需單一的瀏覽器軟體,是一種全新的體系結構,解決了跨平台問題。到目前,這兩種結構在不同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雖然C/S結構在Internet環境下明顯不如B/S結構具有優勢,但它在區域網環境下仍具有優勢。
Internet/Intranet信息系統的多層體系結構
多層結構應用軟體與傳統的兩層結構應用軟體相比,有可伸縮性好、可管理性強、安全性高、軟體重用性好等諸多優點,如何在Internet/Intranet環境下構建應用軟體體系結構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現今軟體體系研究的一個新熱點。
目前各種技術層出不窮,如最初的靜態HTML頁面、簡單的CGI網關程序、Java Applet程序,現在的ASP等Web資料庫技術,還有動態的Java在線游戲及PHP技術等。
實際上,多層的概念是由Sun公司提出來的。Sun公司提出的多層應用體系包括4層:客戶層、頂端Web服務層、應用服務層和資料庫層。其中頂端Web服務層是Sun公司多層體系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層,它主要起代理和緩存的作用。頂端Web伺服器的作用是緩存本地各客戶機經常使用的Java Applet程序和靜態數據,通常被放置在客戶機所在的區域網內,起到一個Java Applet主機(向Web瀏覽器傳送Java Applet程序的計算機)和訪問其他服務的代理作用。與普通代理伺服器的作用相同。構建多層結構應用軟體時,選用Java平台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跨越各應用平台。總之,在Java平台上構建多層應用軟體體系代表著今後Internet/Intranet應用的趨勢。
5. 什麼叫「Web資料庫」
用最簡單的語言ASP來做資料庫,以ASP舉例.
1、問題:ASP是一種編程語言嗎?
答:ASP不是編程語言,而是一種開發環境。ASP提供了一個在伺服器端執行指令的環境,它利用了特殊的符號<>來區分HTML與必須經過伺服器翻譯才能送往客戶端的命令。它可以執行的指令包括HTML語言,Microsoft VBScript和Microsoft Jscript等,因此可以製作出功能強大的Web應用程序。
2、問題:在Web伺服器上容納多個Web站點,能使用PWS嗎?
答:在PWS上只能容納一個Web站點。為了在相同的計算機上容納多個Web站點,需要使用Windows NT Server或Windows 2000 Server/Professional和IIS。
3、問題:評介Web資料庫管理系統時,應該考慮哪些問題?
答:在評價一個Web資料庫管理系統時,必須考慮到三方面的問題:多用戶問題;所建立的Web資料庫應該是關系型的;資料庫的安全性問題。
4、問題:ADO是什麼,它是如何操作資料庫的?
答:ADO的全名是ActiveX Data Object(ActiveX數據對象),是一組優化的訪問資料庫的專用對象集,它為ASP提供了完整的站點資料庫解決方案,它作用在伺服器端,提供含有資料庫信息的主頁內容,通過執行SQL命令,讓用戶在瀏覽器畫面中輸入,更新和刪除站點資料庫的信息。
ADO主要包括Connection,Recordset和Command三個對象, 它們的主要功能如下:
·Connection對象:負責打開或連接資料庫文件;
·Recordset對象:存取資料庫的內容;
·Command對象:對資料庫下達行動查詢指令,以及執行SQL Server的存儲過程。
6. 利用ASP存取Web資料庫系統的常用步驟
從一個
asp
頁面內部訪問資料庫的通常的方法是:
1.
創建一個到資料庫的
ado
連接
2.
打開資料庫連接
3.
創建
ado
記錄集
4.
從記錄集提取您需要的數據
5.
關閉記錄集
6.
關閉連接
7. 基於Web的資料庫系統開發論文
基於web的資料庫方面的論文,在鍵盤論文網上很多的,你可以參考下,我之前也是找他們的在線輔導老師咨詢的,非常專業
這里還有點資料,你參考下
主要的內容:
1)將Web技術和資料庫技術相結合,在WWW上開發動態交互的Web資料庫應用,已逐 漸成為基於WWW的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和重要發展方向,本文分析和研究了關於動態Web 資料庫的開發與應用及其相關的問題。
2)簡要地介紹了Web資料庫與傳統資料庫相比的諸多優點,以及目前Web資料庫在不 同應用方案中的類型;討論了兩種Web資料庫系統結構:混合Web資料庫系統結構、B/S模 式Web資料庫系統結構
3)闡述了Web和關系資料庫處理模式的不同之處,在此基礎上討論了 三種集成模型:CGI、API、Fat Client;分析了Web資料庫的幾種實現技術,並分析了它們各 自的優缺點和應用場所;初步探討了Windows DNA體系結構,在此基礎上把Web資料庫與 DNA相集成,進行可擴展設計
4)最後,在資料庫安全與網路安全問題的基礎上,從伺服器安 全、用戶身份驗證、對話期安全三方面研究了基於Web的資料庫的安全問題。
結論:
本文研究了資料庫與www相結合的理論和技術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兩者的集成可以 把Web與資料庫的優點集中在一起,使計算機系統具有資料庫功能、網路功能、多媒體功能 和超文本功能。Web資料庫與DNA體系結構相結合,利用XML技術,使應用程序具有更好 的擴展性,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
論文的框架你看下,大同小異的:
第一章 緒論38-45
1.1 Www的動態交互技術38-39
1.2 WWW環境下建立資料庫系統39-43
1.2.1 資料庫系統39-41
1.2.2 WWW環境下的資料庫系統41-43
1.3 Web資料庫的應用分類43-45
第二章 Web資料庫系統結構45-49
2.1 混合web資料庫系統45
2.2 B/S模式Web資料庫系統45-49
2.2.1 三層體系結構45-47
2.2.2 多層體系結構47
2.2.3 三層B/S模式47-49
第三章 Web資料庫的集成模型49-55
3.1 CGI Architecture50-51
3.2 API Architecture51-52
3.3 Fat Client Architecture52-55
第四章 Web資料庫的實現技術55-87
4.1 基於web的異構資料庫系統的集成55-58
4.1.1 資料庫系統之間的差異性55
4.1.2 異構資料庫系統集成的策略55-56
4.1.3 ODBC(開放式資料庫互聯)56-57
4.1.4 OLE DB技術57-58
4.2 存取資料庫的對象群:DAO,RDO,及ADO58-61
4.2.1 DAO58-59
4.2.2 RDO59
4.2.3 ADO(ActiveX Data Objects)59-60
4.2.4 與其他數據訪問對象一起使用ADO60-61
4.3 用類進行資料庫訪問61-63
4.4 ASP網路開發技術63-66
4.4.1 ASP技術概述63-64
4.4.2 IDC技術64-65
4.4.3 ASP和傳統CGI的對比65
4.4.4 ASP同腳本語言的關系65-66
4.5 利用ASP技術訪問Web資料庫的方法66-68
4.5.1 Web資料庫訪問方法之一66
4.5.2 Web資料庫訪問方法之二66-67
4.5.3 RDS67-68
4.6 用Java語言訪問資料庫68-80
4.6.1 Java語言的特點68-70
4.6.2 Applet和Application70-71
4.6.3 Java語言與資料庫的介面JDBC71
4.6.4 JDBC的體系結構71-74
4.6.5 JDBC的功能與特點74-78
4.6.6 Agave JDBC NetServer78-80
4.7 JSP網路開發技術80-85
4.7.1 JSP的運行方式80-81
4.7.2 JSP與ASP的比較81
4.7.3 JSP與傳統CGI比較81
4.7.4 Java Servlet技術81-83
4.7.5 JSP和Servlet的結合使用83-84
4.7.6 JavaBeans84-85
4.8 PHP網路開發技術85-87
4.8.1 PHP技術概述85-86
4.8.2 PHP與其它動態發布網頁技術的比較86-87
第五章 Web資料庫與DNA87-96
5.1 Web資料庫與DNA87-89
5.1.1 DNA體系結構的優點87
5.1.2 DNA體系結構的實現87-88
5.1.3 Web-DNA體系結構88-89
5.2 使用ADO記錄集89-91
5.2.1 在伺服器之間傳送數據89-90
5.2.2 使用層次化的ADO記錄集90-91
5.3 使用DNA模型進行可擴展設計91-93
5.3.1 可擴展性是關於節約資源的91
5.3.2 三種不同的用戶界面91
5.3.3 有限可擴展性的經典實現及其改進方法91-93
5.4.1 XML94
5.4.2 把記錄集轉成XML94-96
第六章 Web資料庫系統安全96-106
6.1 信息安全問題的新局面96-97
6.2 資料庫的安全問題97-98
6.3 網路安全問題98-100
6.3.1 防火牆技術99
6.3.2 數據加密技術99-100
6.3.3 網路安全一體化解決方法100
6.4 基於Web的資料庫安全問題100-106
6.4.1 Web資料庫的安全問題100-101
6.4.2 伺服器安全101-103
6.4.3 用戶身份驗證安全103-106
總結
最後還有參考文獻和致謝就不寫了
如果還有什麼不懂的就上鍵盤論文自己看吧
8. Web資料庫系統主要有那幾種
ACCESS,MYSQL,MSSQL最常見就這3種,最多再加個oracl
9. Web資料庫的介紹
Web資料庫指在互聯網中以Web查詢介面方式訪問的資料庫資源。促進Internet發展的因素之一就是Web技術。由靜態網頁技術的HTML到動態網頁技術的CGI、ASP、PHP、JSP等,Web技術經歷了一個重要的變革過程。Web已經不再局限於僅僅由靜態網頁提供信息服務,而改變為動態的網頁,可提供互動式的信息查詢服務,使信息資料庫服務成為了可能。Web資料庫就是將資料庫技術與Web技術融合在一起,使資料庫系統成為Web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實現資料庫與網路技術的無縫結合。這一結合不僅把Web與資料庫的所有優勢集合在了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資料庫的信息資源。Web資料庫由資料庫伺服器(Database Server)、中間件(Middle Ware)、Web伺服器(Web Server)、瀏覽器(Browser)4部分組成。它的工作過程可簡單地描述成:用戶通過瀏覽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交互的方式經由Web伺服器來訪問資料庫。用戶向資料庫提交的信息以及資料庫返回給用戶的信息都是以網頁的形式顯示。
10. 什麼是Web資料庫,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五十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