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資料庫
『壹』 OceanBase那麼厲害,為什麼不去和Oracle競爭,搶占企業市場的市場份額
因為干不過 吹出來的 給不懂的人看而已 1500多個節點的分布式架構和人家10年前27節點rac比!別忘了你用的ssd 人家還是機械盤!
阿里巴巴旗下的資料庫OceanBase屢屢在國際上獲得資料庫競賽大獎,不少人就要問了,既然OceanBase這么厲害,為什麼阿里巴巴不去搶佔Oracle的市場份額呢?
OceanBase競賽結果有片面性、功能還不夠完善事實上在阿里系內部,也只有螞蟻金服是真正在大規模使用,在阿里系內部其他團隊已經有三大資料庫,X-DB是阿里集團資料庫團隊搞的,PolarDB是阿里雲團隊、也就是李飛飛博士負責的,OceanBase是螞蟻金服資料庫團隊搞的,現在阿里內部已經推進了X-DB和PolarDB的全面融合,李飛飛博士領導的PolarDB團隊將會立足長遠,是下一代資料庫系統,未來阿里雲的業務有多廣,PolarDB要面對的業務場景就有多復雜。
OceanBase最大的優勢在於這是阿里真正完全自研的資料庫,跟阿里雲一樣,是從頭到尾完全自研的,當然這個完全自研到底到底有沒有水分我們並不知道。大家了解OceanBase就是之前的打比賽,不過OceanBase佔了分布式的光,吃了硬體的便宜,加上最近十年Oracle已經不來打比賽了,阿里本質上是跟十年前的Oracle在比,軟硬體技術都不在同一個起點上,這也是這個競賽結果有很大片面性的根本原因。在單機性能方面,Oracle依然要更強一些,穩定性就更不用說了,Oracle已經穩定運行了這么多年。
OceanBase之所以還沒辦法跟Oracle競爭,是因為OceanBase還沒有那麼強,也還有非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功能上還有很多不足,在阿里內部資料庫分化也還比較明顯,OceanBase在跟另外的產品競爭當也,沒有優勢。
OceanBase「專屬性」明顯、開源後閉源,企業要穩定、企業也不都是阿里OceanBase更多的還是圍繞螞蟻金服自己的業務在做,現在除了阿里系內部在使用,真正的商業化用戶也就只有PICC、南京銀行兩個比較大,是在真正使用OceanBase,客戶群體還太小太小,樣本數量確實還不夠大。
OceanBase之前其實是開源了的,不過後來又閉源了,在商業化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這個操作當時其實就嚇到了很多人,OceanBase閉源之後的版本跟原來的差距非常大的。OceanBase更適合處理互聯網業務,跟傳統企業業務契合度並沒有那麼高,Oracle的很多功能OceanBase都還不具備,OceanBase的生態、工具、技術支持還差很多很多。oceanbase是為大規模事務處理准備的分布式系統,聽起來很強大,但是真的不夠接地氣。
OceanBase針對阿里的業務進行了深度優化和定製,這就讓OceanBase在通用性上有了很大的阻礙。可是在其他企業就很難的,阿里有很好的技術團隊,他們也可以為了業務做出專門的調整,阿里有這樣的能力和資源,但是小企業沒有這樣的配置,尤其是傳統企業根本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大家更希望系統是穩定好用的,拿過來就可以直接用的,你現在又不開源了,用戶擔心更大,還不如繼續用穩定的Oracle資料庫。
技術這東西吧我還是喜歡說句實話,不是你自己說你有多厲害就真的多厲害,還得是實際場景的應用才行。就像網路一樣,好像這些年大家也不吹網路了,但是春晚一戰,網路成為唯一一個扛住了春晚流量洪峰的企業,技術實力業內人都看得明白。OceanBase做得很好,但是也沒有那麼好,至少是目前應用還沒有那麼好。
早就在競爭了!
實際上阿里雲的OceanBase資料庫系統在推出以後,實際上就已經開始商業化運作了,就在不斷的從甲骨文公司手裡面搶到更多的企業級應用市場了。
OceanBase確實很先進近日,在資料庫領域內,OceanBase資料庫又打破了世界記錄,直接創造了7.07億TPMC的新世界記錄。
從OceanBase的功能和速度來看,現在OceanBase是世界領先的資料庫產品,在被譽為「資料庫領域世界盃」的國際權威TPC-C測試中,OceanBase性能分數打破Oracle多年壟斷,不斷創造新的世界記錄。
而且OceanBase採用新一代分布式處理技術,顛覆了傳統資料庫集中式技術架構,尤其適應了互聯網持續擴張的數據處理需求。
正是OceanBase資料庫的可擴容的特點,也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而且又擁有很高的速度,因此,現在OceanBase在企業市場中的份額是越來越大了。
現在阿里雲市場份額很大阿里雲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根據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最新雲計算市場追蹤數據,阿里雲亞太市場排名第一,全球市場排名第三。在全球市場份額中,阿里雲僅次於美國的亞馬遜和微軟公司。
阿里雲從2018年到2019年,在全球市場份額從7.7%上漲至9.1%,進一步拉開與第四名谷歌差距,擠佔了不少亞馬遜的份額。而在亞太市場,阿里雲的份額更大,從2018年的26%上漲至2019年的28%,接近亞馬遜和微軟公司的總和。
現在阿里雲的服務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就是資料庫的服務,也就是OceanBase資料庫的服務。
實際上,從2015年,OceanBase資料庫推出以後,淘寶和支付寶系統就開始了去IOE,開始上雲,然後好多銀行的金融服務也開始去IOE,上雲。這些實際上都是開始拋棄甲骨文資料庫系統了。到現在為止,通過上雲使用OceanBase資料庫資料庫的企業和公司就更多了。
結論綜上所述,OceanBase資料庫早就在跟甲骨文公司進行競爭了,現在阿里雲的份額在全球排在第三名,阿里雲其中最關鍵的應用就是OceanBase資料庫的應用了。
OceanBase其對標的是亞馬遜的Aurora,你要目前去和Oracle競爭,這個目前還不對等。
OceanBase滿打滿算10年的時間,Oracle呢,40多年了。目前大的企業,像銀行、電信這些核心企業,基本上是Oracle的天下,也有Sybase、DB2、SQLServer。其實還是那幾個巨頭在玩,甲骨文、微軟、IBM、SAP,這些可都是企業服務領域的巨頭。
聽到DB2(IBM)是不是有人覺得老土了,但是現實就是還有很多系統在用,為什麼呢?因為有些系統要切換資料庫,估計要出大問題。
互聯網公司反而在這方面投入不高,那就用像MySQL這種開源的,最先MySQL被SUN公司收購了,現在SUN又被Oracle收購了,所以還是Oracle旗下的。
Oracle之所以這么強勢,就是因為其產品的穩定性,尤其是金融類機構,一點數據問題都不能出,否則你銀行里只有100塊,花出去了101塊,這個問題就大了。你可以想下,幾十年,遍布全球的金融類機構,大部分只敢用Oracle,就是因為產品穩定。而且這么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問題解決經驗,這個真的不是說自研就解決的。
伴隨著雲服務的大趨勢,幾個主要的雲服務提供商,亞馬遜、阿里、騰訊都在發力資料庫,像淘寶、微信這種大的國內應用,本身必然會要求其資料庫團隊越來越強大。
OceanBase其實也在慢慢的搬運Oracle的客戶,但是這個急不得。其實在市場定位上,國內的大量互聯網公司並沒有使用Oracle,因為太貴了。所以這部分客戶才是OceanBase的主要目標。
Oracle代表的是雲服務以前的頂峰,而且目前看想替換不是幾年的事情。新的OceanBase伴隨著雲服務的擴展,必然一步步的能取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阿里雲發展必然能帶動OceanBase的快速發展。
慢慢來吧,數據要的是穩定。
第一,oceanbase是否比Oracle強並不能完全肯定,Oracle這么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生態,讓大多數人熟悉了他那一套,oceanbase應該說在一些場景下比Oracle強,尤其分布式方面,因為他這方面在自身業務驅動下更加突出。
第二,Oracle的客戶基本上是規模型企業,且一般用於核心業務系統上,切換成本很大,風險很大,做這樣的決策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人才培養沒有那麼快,切換oceanbase沒有多少人會,培訓學習和運營管理都需要時間
第四,阿里發展重心不是這種產品銷售模式,Oracle這種模式需要大量的營銷團隊和服務支持團隊
第五,阿里時機還未到,先通過雲服務不斷發展客戶完善產品,後期根據自身的發展策略可能會決定面向客戶銷售
銀行 金融 政府等行業是不會去嘗試新技術的 他們要的是穩定 可靠 打個比方 銀行每天流水 1個億 用新系統 花錢了 而且出了問題 損失了 誰負責?!花錢不討好!銀行也不差那點軟體版權費!
應用場景差別很大,分布式系統維護成本很高。這和外國寧願買二手F16,也不願意采購殲10一樣,更何況,OB確實還不如Oracle。
但是現階段貿易戰,已經消除了Oracle的空間,正是OB等系統的機會
如你所願。
oceanbase最近獨立運營了,開始發力推廣。先把TPC-C基準測試排名達到世界第一。(第二也是自己,這次是二刷)
然後最近剛剛開源。把300萬核心代碼都開源出來。大家可到github上查看。
金融領域繼續發力。和合作夥伴一起做去O。盡量能兼容Oracle,讓客戶無損切換到oceanbase上來。
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企業都能用上國產高性能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