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宇宙
Ⅰ 宇宙到底有多大是否宇宙之外還有宇宙
宇宙說的是時間和空間。
而時間和空間始終和物質聯系在一起。沒有物質,時空就失去了意義。
比如,空間,空間的尺度是多長,是需要有物質的存在才能測量出來。(光也是物質哦)
比如,時間的長短,也是需要有物質才能測量出來。不然,在虛無之中的的一段時間,它可以是1秒鍾,也可以是無限長,本身沒有意義。
所以,宇宙,也可以理解為物質,物質,給予了時空存在的意義。
如果,光速是極限,那麼,宇宙可以定義為:光所過之處,皆為宇宙。宇宙沒有外面,因為那不可測量(不可測量和不存在基本上可以等同),也沒有意義。數學的抽象與物理的實在混在一起是沒有意義的。就像無限可分的概念一樣,數學上可行的,但在物理上是行不通的,分到原子以後就難以2分了。
宇宙的大小,有三種演算法:
哈勃望遠鏡探測的最遠距離是10^26m,這可以作為宇宙的半徑。這是測量的宇宙。
另一種演算法,宇宙由奇點產生,並且年齡為137億年,那麼,光速*宇宙年齡即為宇宙半徑,這個數值好像也是10^26m。這是一個開放的宇宙,它以光速膨脹。
還有一種演算法,如果認為宇宙是一個黑洞(光跑不出去的東西都可以叫黑洞吧),根據黑洞視界的方程,並且宇宙的密度滿足平直空間的條件,好像也可以算出宇宙這個黑洞的半徑,並且其值好像也是10^26m。這是一個封閉的宇宙,也許他會收縮或膨脹,但光在引力作用下沿著曲線運動。
所以,宇宙的半徑可以認為是10^26m。在這之外,超出我們的認知。不存在時間可空間,這超
出我們大腦能夠想像的范圍。
Ⅱ 宇宙質量是如何計算的
上世紀上、中葉,天文測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胡克反射望遠鏡首先揭示了遠外星系的退行。隨後,射電望遠鏡進一步確認了宇宙背景輻射的存在。這就為膨脹的宇宙提供了最為有力的證據。特別是哈勃定律的發現及宇宙背景輻射的均勻性,為均勻分布的宇宙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實驗支持。所以,均勻分布的宇宙模型可能是最適合我們的宇宙的。那麼均勻分布的宇宙模型和哈勃定律有什麼關系呢?
我個人認為,如果把宇宙看成是既旋轉[1]而又均勻膨脹的話(設宇宙各處密度相等),那哈勃定律實質上是宇宙膨脹的幾何特徵的必然。說明如下:設有兩個星系A和B相距為rAB(見右圖),它們對於宇宙中心( 假設存在)的距離矢量為rA和rB,則rAB=rA-rB。如果宇宙是均勻膨脹的,則在時間t內星系A和B(相對宇宙中心來講)只有徑向的變化且規律一樣,即可認為後一時刻的距離失量為rA'=krA,rB'=krB因此必有rAB'=krAB。這告訴我們在星系B去觀察星系A,星系A必然是背離星系B的,顯然我們還可以看到,兩星系距離的變化量和其距離成正比
rAB=rAB』-rAB=(k-1)rAB
除以時間t並取極限,有
v=lim t→0rAB/t=limt→0(k-1)/t rAB
這告訴我們,兩星系的相對速度和相對距離成正比,這便是哈勃定律。其中limt→0(k-1)/t便為哈勃常數。需要說明的是,宇宙的均勻膨脹不是對時間而言的,而是對空間而言的。做一個比喻,如果把宇宙看成是一張地圖,當宇宙上各點的位置變化時,就相當於宇宙地圖按同樣比例地被放大(或縮小),它們各點的位置雖變大(或變小),但相對方位沒變。這就意味著如果哈勃定律是這種宇宙模型的幾何必然,那麼哈勃常數僅僅是這一時刻的幾何特徵系數,即它表示的是這一時刻的宇宙膨脹率(或者為收縮率,假如宇宙能收縮),因此哈勃常數對時間是可變的。
從這里我們看到,如果哈勃定律是正確的話,那麼均勻分布的宇宙模型就有一定的可靠性。誠然,從小尺寸范圍看宇宙,由於各星系的離散及它們的密度也可能不一樣,所以宇宙並非是完全均勻的。但從大尺寸范圍去考察,將宇宙看成是密度均勻分布的也是合理的,這和由分子組成的物體一樣,從原子核角度來看,核與核之間是非常遠離的,但從宏觀角度來看物質則是緊密分布的。
Ⅲ 天文學家估算宇宙年齡有137.7億歲,這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人類文明從出現到現在也就幾千年的歷史,要測算宇宙的年齡,人類最開始使用的是類比法,我們可以先看最古老的星球年齡,從而進行推算出宇宙的年齡,那麼星球年齡怎麼算出來呢。之前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並推出了一個理論,宇宙正在膨脹,我們用望遠鏡觀察宇宙遠方的星系時,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家們提出的演算法,最後算出137.7億年,當然這個結果明顯具有局限性,我們所在的物質和我們所能看到的距離可以說是相當有限的,至於這個年限是不是一個精確值或近似值,我們無從解答,但是通過科學家們不斷的努力,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總有一天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Ⅳ 宇宙究竟有多大,怎樣計算
(一)宇宙的定義
(簡):三永三無的客觀存在。
(詳):宇宙是「無盡永前的時間、無界永在的空間、無量永存的物質」的三合一體的客觀存在。
(二)物質的定義
(1)就內涵方面而言:
(簡):物質是永不均勻滿布於時、空中的「時空內容」。
(詳):物質或叫物,是以無限量,永不均勻分布於無限時、空中,並與時、空一起合成宇宙的「時、空內容」。
(2)就外延方面而言:物指所有的物件。物件----某一數量比例的各種暫態質的集合體。
宇宙物件分五大類:
(1)直行變態(2)自由穩態(3)撞離亂態(4)繞衡定態(5)分解爆態。
(三)事的定義
(1)就內涵方面而言:事是指物的運動或物的形態變化。
(2)就外延方面而言:是指宇宙中發生的所有事件。
(四)運動的定義:「運動」是指物件與物件之間的相對運動。
(五)態變的定義:「態變」或叫「形態變化」,是指一物件各部分間的相對運動。
其實形態變化也是一種運動。與物間相對運動本質上是一樣的。分詞而述只是為了表達上有所分別而已。
宇宙事件分五大類:(1)隨機共直行(2)直行致撞離(3)撞離調繞衡(4)繞衡過密爆(5)密爆返隨機。
七律•創世記
宇宙物演化律:「物憶現檢,趨同離異」
宇宙無窮無始終,芸芸五態滅生中。
時空物撞群星轉,日月地環神氣充。
過去成精活現在,將來變化問蒼穹。
趨同離異顯生意,現檢傳承物憶功。
(注)日月地環神氣充。由於月繞地、地繞日不斷作周期循環運動,使精神中的規律性記錄不斷重復加強,直至精神終於能在現實中重演,使生命得以產生!
(0)宇宙無窮無始終:指「時無盡、空無界、物無量;時永前、空永在、物永存。」的「三無三永」的客觀存在。
(1)五態: 穩、變、亂、定、爆。既是物的存在狀態,也是物的運動狀態。詳細請看我的哲學類博文。
(2)時空物撞群星轉:指宇宙某些部份由「撞離亂態」進入「繞衡定態」的星系繁榮期。
(3)神氣指宇宙精神。宇宙精神是記錄為現在物的過去事物。
人類精神只是宇宙精神之一種,是記憶於現在人腦中或被記錄在人造物中的過去事物!
(4)生活是「精神向現實無限趨同的過程」。一方面精神總在現實中重演,另一方面現實也在不斷地修改著精神。現實總在變,精神永趨同。記越固,復越濃。
宇宙物演化律:「物憶現檢,趨同離異」! 這也是萬事萬物生存的意義!物無分先進、落後;事無分進化、退化;萬事萬物總在現實調整下以精神復制方式不斷地無限演變。
(5)生命是自發重演於現在的宇宙精神。
(6)「現在」是進入精神記憶前的物態群的瞬間平切面。
由於「精神」是以現存物表達的,故「現在中」也包含著「表達過去某些事物的精神」部分。即現在總包含著「精神」。
(7)「將來」就時間上來說:就是未發生的現在;就空間上來說:就是未記憶的現在。
即:時未至,記未及的現在就是將來.
精神揭示過去,重演活化現在。
過去現在同體,將來即未見在。
對人類而言,將來就是未知的現在;對宇宙而言,將來就是未產生的現在。
現實精神皆事物,
(零)宇宙公理
三表一總成宇宙,時空物量無窮。從來物布滿時空。趨均生運動,物以類相容。
件以暫形存五態,粒流點點前充。層層事物滅生中。星辰明暗暗,歷歷沒始終。
(一)運動因果
粒子能分分不盡,全因宇宙無窮。必須保證沒真空。顆粒無限細,永動為填充。
無限分割無限級,趨均級級難容。清晰物體現重重。級差無限制,密度界勻同。
七絕•宇宙恆理
三永三無活宇宙,趨均造物動恆常。
層層事物相生滅,部份匆匆整體長。
《宇宙恆理》:
總公理:(三永三無,活宇宙)
時無盡,空無界,物無量; 時永前,空永在,物永存。
總命題:(趨均造物,動恆常)
物布時空永不均。趨均生運動,運動變物態。
總變律:(層層事物,相生滅)
不均控運動,運動改不均;嵌套中循環,事物化無盡!
總推論:(部份匆匆,整體長)
沒有兩物件,時位態全同;部份生又滅,整體沒始終。
即:
物在某一密比下的不均勻分布,使物的各部份產生相對運動;
而此相對運動,又導致物產生新的另一密比下的不均勻分布。
如此循環往復,嵌嵌套套;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無窮無盡!
「物無量」是物質「無可限量」的意思。不是說物質沒有重量。
「物永存」是物質「永遠存在」的意思。不是說具體物件不變。
Ⅳ 天文學家利用新演算法和超級計算機繪制出細致得多的宇宙地圖
利用新的演算法和超級計算機,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詳細的宇宙無線電全景圖被創造出來。現在天文學家可以更精確地查看星系的無線電數據。這項成果是由萊頓大學博士生Frits Sweijen及其同事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的。
萊頓天文台的博士生Frits Sweijen說:"這張單一的地圖的像素幾乎和以前整個天空的地圖一樣多。研究人員解決了我們大氣層中紫外線輻射的模糊效應:通過特殊的軟體,他們設法糾正了這種干擾。萊頓和阿姆斯特丹的超級計算機利用其巨大的計算能力,確保這也進行得相當快。
在可預見的未來,新方法可以使整個北方的天空成為鮮明的焦點。現在,研究人員只顯示了一小部分,Sweijen解釋說。"假設你在天空中看到一個五乘五個滿月大小的正方形。從這個空間的立方體中,我們就可以製作近70億像素的地圖,上面有近2500個星系清晰可見。"
圖片中左邊的四個星系在新地圖(右)上的焦點更加清晰。
"這張空間地圖是根據我們用國際LOFAR望遠鏡從太空中捕捉到的無線電波製作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射電望遠鏡,有數以萬計的天線分布在一個直徑為2000公里的歐洲地區。這些天線傾聽宇宙無線電射線"。Sweijen說。"由於其巨大的面積和許多天線,LOFAR可以'看到'輻射的精緻細節,其靈敏度甚至可以讓你探測到火星上的手機發出的信號。來自望遠鏡的數據在被計算機翻譯成輻射圖,最後整理成一種照片後,人們就可以很直觀地閱讀。"
用LOFAR拍攝清晰的宇宙照片的一個問題是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這使我們的大氣層蒙上了帶電粒子,即離子。這種電離層在望遠鏡捕捉到電波之前就已經干擾了來自太空的電波。"這使得LOFAR看起來就像從海底觀察天空一樣,波浪抹去了信號。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ASTRON最近開發的軟體校正了整個地區的測量輻射。這使我們能夠聚焦和繪制LOFAR的整個視場。"Sweijen表示。"我們現在可以比以前更詳細地研究黑洞和它們所在的星系的演化。"
該軟體的工作原理需要大量的計算機能力的演算法。在萊頓,最近建成的萊頓學術跨學科集群環境(ALICE)提供了其計算能力。在阿姆斯特丹,信息和通信技術合作機構SURF提供了對其新的Spider平台的早期訪問,該平台是專門為諸如這項研究的數據密集型項目而設立的。
LOFAR視場的數據校正是分25個部分進行的,每個部分有一個滿月大小。這需要每個區域花七天時間。在一台計算機上,要創建整個地圖需要7乘以25即175天。由於SURF和萊頓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具有並行計算能力,它只花了7天。這意味著現在有一種快速的方法,可以最終以可比的細節繪制整個北方的天空,Sweijen說這可能在未來幾年開始。
"我們現在可以比以前更詳細地研究黑洞的演變和它們所在的星系。例如,早期宇宙中的星系,由於它們的距離或年輕的年齡,以前太小,無法看到任何細節,現在可以看到數以千計的銳利畫面。"
Ⅵ 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這個數字是怎麼推算出來的
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來估計宇宙的年齡,而且所有的結果都很符合。最直接的方法是以觀察到的宇宙膨脹率為基礎,向後推算出宇宙從目前的狀態縮回到該大小的一小部分需要多長時間。這就是138億年。對球狀星團中最古老的恆星年齡的觀察也證實了宇宙大約有100億年的歷史。
所謂的大爆炸理論完全是推測,所謂的證明是不可信的,今天可能是這個結論,過幾年就有新的發現,以前的理論就不成立了。就像達爾文的進化論,一開始人們在教科書上相信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科學家並不認同它。我們人類可能還不了解自己。我們甚至不了解大腦的復雜神經系統。它仍然是可見的。更不用說數十億年前的宇宙了。所以擁有這些數字並不意味著什麼!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Ⅶ 宇宙的質量是怎麼計算的
我們生活的銀河系屬於宇宙中的中等質量星系。銀河系所在的當地星系群有50多個星系,直徑為1000萬光年。宇宙中普通物質的質量主要來自星系。只要知道宇宙中恆星系數的數量,就可以得到宇宙的質量。
Ⅷ 宇宙的年齡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宇宙的年齡的計算公式為
t=H。¯¹∫(1-Ω。+Ω。/x)¯½dx
從0→a。/a積分。
根據H。和Ω。實測值得到宇宙的年齡為
t.=(0.6~1.7)×10¹°a
銀河的年齡的計算方法如下:
1、估演算法,現有宇宙,再有銀河,銀河年齡不得超過122到137億年,考慮到星系形成要時間,假設宇宙137年的壽命正確,銀河年齡137年,銀河由氣體形成星盤要幾億年(原始氣團是球體,而銀河是渦旋的,氣體因旋轉變得扁平,計算機模擬約2~8億年),形成恆星又要時間,目前我們能看見的最古老恆星,是在銀暈星團上的恆星,是小質量恆星,必定在大質量恆星形成後,拋出小氣體塊形成,年齡不得超過130億年。
2、同位素的估演算法,先算最老恆星的壽命,然後推銀河的壽命
鈾238和釷232是一種演算法,這個演算法誤差有20億年,鈾238的半衰是45億年,用恆星模型原理計算產生同位素的豐度(也就是聚變反應氫->氦->碳->鎂->氖->鈉->鐵->其他重元素),我們找一個古老的恆星,計算他的年齡,畢宿5和心宿5用來做過計算,結果是145億年,誤差20億年。釷232的半衰期是140億年,計算的結果也是145億左右,誤差20億年。(不算星盤形成時間)
另一種演算法是鈹的豐度,用恆星模型原理計算產生同位素的豐度,NGC6397球形星團中編號分別為А0228
和А2111,通過觀測他們的光譜,計算出他們的年齡為134億「歲」。
星系中形成第一代
恆星和這兩顆恆星誕生的時間間隔,天文學家認為,這一時間間隔為2億~3億年。
所以我們星系的「年齡」約為136億「歲」以上(不算星盤形成時間),正負偏差也是為8億年。
還有鐵豐度估演算法,HE1327—2326是最古老的恆星,用她的鐵豐度估算。恆星模型原理計算產生鐵以後的生成元素是消耗能量的,可以根據鐵豐度估算,星年齡在135億左右,正負偏差也是為8億年。銀河約137~138億歲,正負偏差也是為8億年。
科普的說法是銀河150億歲。
Ⅸ 為什麼人算不如天算,什麼才是天算,破譯「天算程序」
所謂天算,其實就是宇宙的運行規律,經過無數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發現宇宙實際上更像是一個超級計算機,其中運行著很多的運算程序,更令人震驚的是,我們與宏觀星體,與微觀基本粒子並無不同,都活在「演算法」之中,而且我們也參與了整個宇宙的運算過程,換句話說,人算就是天算的一部分。天算,雖然神聖無比,但是人算也可以影響到天算,甚至人算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量子力學逐漸證明,人實際上是一種跨維度的能量存在形式,人具有物質性的一面,也具有意識性的一面,而且兩個面是渾然一體的,是我們自己創造了自己,也是我們自己創造了物質世界。這里牽涉大量的理論知識和科學實踐,讀者可以參考相關的文獻。
古語說,人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彌天地之不足」,說的就是人算就是天算的一部分,而且人算可以影響天算的結果。甚至從更終極的層面上講,人算即天算,天算即人算。
與其說物質世界是創造出來的,倒不如說是運算出來的,那物質世界是如何被運算出來的?
意識創造了物質世界,這個過程如下。
1.你的當前的意識念頭在不停的向「宇宙計算機」輸入新的資訊(想法、念頭),我們的念頭被稱為「思想的瀑布」,奔流不息。我們每產生一個念頭,就等於向宇宙計算機輸入了一個數據,宇宙計算機就會完成一次計算。
但是僅有緣,等於只有輸入數據,還不能創造出物質世界,物質世界被運算出來,還需要更重要的數據:你的 歷史 沉澱數據。
有句話叫「諸法因緣生」,你的當前意識狀態就是緣,你當前的所聞所見、所思所想、所遭所遇、對當前世界的反應以及想法構成了「緣」。
「緣」,就是你向宇宙計算機隨時輸入的信息,我們當前奔流不息的念頭其實就是創造新的物質世界的緣,當前的念頭其實反映的就是我們所處的當下狀態。
凡是我們參與並構成反應的,都是緣,最終都作為輸入數據輸入到宇宙計算機。我們沒有參與的、沒有建立連接的、與我們無關的,不構成「緣」。
2.「宇宙計算機」會根據你的輸入念頭,和你的 歷史 資料庫中的原有資訊和程序,計算出新的物質世界,但是這個新的物質世界並不會立即呈現出來,因為它需要藉助於輸出機制投影出來。
你的 歷史 資料庫,其實就是「因」,「因緣和合」其實就是宇宙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它的運算結果就是新的物質世界投影源:二維資訊的能量。
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天算」,我們也叫它宇宙一體運算,或者叫一體運作。宇宙因果律的背後就是天算,就是這個一體運作。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逃出這個天算。
3.新的物質世界是怎麼呈現出來的呢?是投影出來的。新的物質世界無法直接出來,它先要以「二維資訊的能量形式」儲存在宇宙資料庫。
物質世界本質就是能量,能量永遠不會消失,它以二維資訊的能量形式儲存在「宇宙資料庫」當中,就算物質被瓦解,它也會被釋放出能量轉移到別處。
4.投影出新的物質世界。二維資訊的能量形式就是物質世界的投影源,就是它投影出我們的這個三維物質世界。
5.循環往復以上過程。這樣就會呈現出具有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感的物質世界,實際上物質世界只是一張又一張的三維立體畫面的連續播放,其播放速度和播放頻率之高,不可思議。
所以說,物質世界並不真實存在,它只是大腦中的三維影像,它只是一堆電子信號,它根本就不在我們的外面,我們的5種感官接受到的只是帶資訊編碼的能量,然後被轉變為電子信號,在經由腦神經元傳送到大腦,而大腦只是一個輸出屏幕。
從物質世界的誕生方式上講,與其說這個世界是被運算出來的,倒不如說是被投影出來的。
我們看到,天算覆蓋了人算,人算只是天算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宇宙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缺口,就是人算,這就是我們的自由意志。
人算可以影響天算的運行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根據混沌理論,比如蝴蝶效應,我們的一個小小念頭就可能導致物質世界掀起驚濤駭浪。
諸法因緣生,因和緣,這兩個地方都可以行使我們的自由意志,從這兩個方面下手,都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境遇。
1.創造或者修改「緣」
緣,就是我們向宇宙計算機輸入的信息,改變當下的意識念頭(包括當下的行為,其實行為的背後還是念頭),就是在「緣」上作出努力。改變「緣」,就是改變我們向宇宙計算機輸入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宇宙計算機的運行結果。
但是改變輸入信息,並不會帶來太大的結果改變,因為我們只是改變了外在的數據,我們的內在還有很多的固化的程序和 歷史 沉澱數據,這些才是決定性的內因,它們又稱為「業」。業力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跳出業力的推動。
具體怎麼做呢?其實就是改變我們的當下意識,改變我們的起心動念:改變我們當下的能量狀態。這會導致輸入數據的改變。
念頭改變了,行為就會改變,所有的行為背後仍然還是念頭,我們是以念頭的形式向宇宙計算機輸入信息的。
上面說了,「有覺知的意識」參與了創造,它作為創造的輸入端,但是有覺知的意識並沒有直接創造宇宙,它只是運算程序的一部分,而且是作用力最小的一部分。
找資源、找人脈等等,所有從外部世界的尋找和改變,都是從緣上努力,都不是根本的改變命運的方式,最根本的改變命運方式就是改變自己的內在。
2.創造或者修改「因」
要想真正的轉變自己的命運,必須在「因地努力」,那就是去改變我們的內在世界,這很難,但是不是不可能,實際上現在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做到修改或者刪除 歷史 資料庫的信息。
如果我們只是在表層上改變了意識,實際上並不一定深入到了因地,而只是修改了緣,所以這不一定會帶來境遇的轉變。
沒有發生深刻的改變,即在因地上改變,命運是不會發生本質變化的,一個人只有痛徹心扉,發生了深層的認知轉變,才會真正導致命運的轉變,只是思維層面的思維方式發生轉變,還不足以撼動天算的運算程序。
也許你會問, 歷史 資料庫(潛意識、業)是怎麼形成的,實際上它也是我們在宇宙計算機的不斷運算中所得出的數據沉澱積累,它們不會消失,永遠被儲存在宇宙資料庫中的我們個人資料夾中,它們實際上就是被資訊編碼的能量。你的重要人生經驗數據都會儲存在那裡,包括你的情緒、信念、習慣、思維模式、記憶、認知、觀念、理論等,它們都是攜帶著特定資訊編碼的能量,只要你還執著於它們,它們就永遠不會消失,除非你真的放下它們,放下,才是最徹底的修改。
也正是因為你不願意放下它們,它們才會沉澱在你的宇宙文件夾中,它們確實不容易改變,但是它們才是真正需要被改變的,改變了它們,天算的結果才會從本質上改變。所以古人才會說「因地努力,果地隨緣。」
一顆種子的成長,其實就是「因緣和合」的結果。因,就是種子本身,包括它所攜帶的DNA編碼,一顆具有生命力的種子,就是「因」具備了。一棵蘋果樹的種子無論如何也長不成梨樹,因已經決定了。
緣,陽光、雨水、空氣、土壤、礦物元素等等,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都適宜了,都和諧了,「緣」就具備了。
一個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就是宇宙計算機不斷運算的過程。緣,不斷的變化,因,相對穩定。外部條件不適合了,生命的成長就會中斷;小樹苗被拔了,因被終結了,生命的成長也會中斷,宇宙計算機的運算就會停止,創造程序就會結束。
絕大部分的人已經被演算法所算定,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樣進行人算,不知道怎麼樣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這種情況下命運是不可改變的,當然這也辜負了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身份。
相對於植物和動物,人類的自由度就高得多了,我們可以從因緣兩個層面同時行使自由意志,只有人具有運算的能力,所以說人算可以影響天算,甚至可以決定天算的運行結果,從而掌控自己的命運。
本文結束,感謝閱讀。
關聯專欄:
關聯文章:
因果律是「宇宙演算法」的最底層邏輯,會應用這一法則的人不足1%
十條能量天規,助你切換人生軌道,大成功需要高維度的能量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