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資料庫
1. 誰想學習阿卡西記錄
阿卡西」來自一個梵文詞,意思是「無限空間」,等於每一個曾經生活過的個體所有信息的中心資料庫。阿卡西記錄不僅只是事件的儲存器,它還包含了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每一個感受、每一道思想,以及在世界史上任何時代中已產生過的意圖。它遠還不止是一個存儲中心,這些記錄是交互的;它們對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的關系、我們的知覺和信念系統以及我們給自己吸引的可能性和潛力都有驚人的影響。
阿卡西記錄指的是在非物質存在層面中的知識集合體,概念上近似於一個龐大的宇宙資料庫,或整個宇宙的進化腳本,它包含所有人類累世以來的輪回記憶,和關於宇宙歷史的全部知識,舉凡過去、現在、未來皆囊括其中。
在婆羅門教的文獻中,阿卡西被解釋為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位,阿卡西記錄指的則是在非物質存在層面中的知識集合體。
阿卡西記錄包含了每一個靈魂自創世無始以來的歷史。這些記錄把我們彼此連接。它們包含著原始的動力,恆久而深刻地觸動著人類信仰模式和體驗的每一原型象徵或神話故事。它們是夢想和發明的靈感源。它們讓我們彼此吸引或彼此排斥。它們塑造並定型人類意識層次。它們是神性思想的一部份。它們是公正的審判和陪審團,試圖去指導、教育和使每一個個體轉變得盡她或他所能的最好。它們包含著永遠在變化的流動序列的所有積累了的和未來的可能性數據,在我們從中學習和互動過程中,展現我們的潛能。
報名方式丨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老師微信1801238189.png
加微信時備註:「報名阿卡西」
咨詢老師:驚蟄地·沈老師
聯系方式:18267265393(微信同號)
留言郵箱:[email protected]
2. 特斯拉宇宙資料庫叫什麼
特斯拉宇宙資料庫叫集體潛意識。
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京都大學的靈長類研究所在研究日本宮崎縣幸島上的猴子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通過長期的觀察,他們發現有一隻猴子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學會了在海邊洗掉番薯上的泥土之後再吃的新技能,後來這個技能陸續被島上的其他一些猴子效仿。
當學會這項技能的猴子數量超過一個閾值之後,竟然有更多從來沒學過這項新技能的猴子幾乎在一夕之間就掌握了這項新技能。也就是說,這些從來沒有見過和學過這項技能的猴子,竟然突然就掌握了這項新技能。
唯一能夠合理解釋這種現象的恐怕就只有「集體潛意識」這個現象了。
集體潛意識:
由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來的一種心理學的理論,顧名思義是將人類潛意識聯結起來的集合,不僅包含活著的人的潛意識,還包括從遠古到現在進化過程中所有人類的潛意識。
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一直在人與人之間保持著某種程度的連接,進而對人的潛意識和意識產生影響。
3. 為什麼人算不如天算,什麼才是天算,破譯「天算程序」
所謂天算,其實就是宇宙的運行規律,經過無數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發現宇宙實際上更像是一個超級計算機,其中運行著很多的運算程序,更令人震驚的是,我們與宏觀星體,與微觀基本粒子並無不同,都活在「演算法」之中,而且我們也參與了整個宇宙的運算過程,換句話說,人算就是天算的一部分。天算,雖然神聖無比,但是人算也可以影響到天算,甚至人算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量子力學逐漸證明,人實際上是一種跨維度的能量存在形式,人具有物質性的一面,也具有意識性的一面,而且兩個面是渾然一體的,是我們自己創造了自己,也是我們自己創造了物質世界。這里牽涉大量的理論知識和科學實踐,讀者可以參考相關的文獻。
古語說,人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彌天地之不足」,說的就是人算就是天算的一部分,而且人算可以影響天算的結果。甚至從更終極的層面上講,人算即天算,天算即人算。
與其說物質世界是創造出來的,倒不如說是運算出來的,那物質世界是如何被運算出來的?
意識創造了物質世界,這個過程如下。
1.你的當前的意識念頭在不停的向「宇宙計算機」輸入新的資訊(想法、念頭),我們的念頭被稱為「思想的瀑布」,奔流不息。我們每產生一個念頭,就等於向宇宙計算機輸入了一個數據,宇宙計算機就會完成一次計算。
但是僅有緣,等於只有輸入數據,還不能創造出物質世界,物質世界被運算出來,還需要更重要的數據:你的 歷史 沉澱數據。
有句話叫「諸法因緣生」,你的當前意識狀態就是緣,你當前的所聞所見、所思所想、所遭所遇、對當前世界的反應以及想法構成了「緣」。
「緣」,就是你向宇宙計算機隨時輸入的信息,我們當前奔流不息的念頭其實就是創造新的物質世界的緣,當前的念頭其實反映的就是我們所處的當下狀態。
凡是我們參與並構成反應的,都是緣,最終都作為輸入數據輸入到宇宙計算機。我們沒有參與的、沒有建立連接的、與我們無關的,不構成「緣」。
2.「宇宙計算機」會根據你的輸入念頭,和你的 歷史 資料庫中的原有資訊和程序,計算出新的物質世界,但是這個新的物質世界並不會立即呈現出來,因為它需要藉助於輸出機制投影出來。
你的 歷史 資料庫,其實就是「因」,「因緣和合」其實就是宇宙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它的運算結果就是新的物質世界投影源:二維資訊的能量。
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天算」,我們也叫它宇宙一體運算,或者叫一體運作。宇宙因果律的背後就是天算,就是這個一體運作。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逃出這個天算。
3.新的物質世界是怎麼呈現出來的呢?是投影出來的。新的物質世界無法直接出來,它先要以「二維資訊的能量形式」儲存在宇宙資料庫。
物質世界本質就是能量,能量永遠不會消失,它以二維資訊的能量形式儲存在「宇宙資料庫」當中,就算物質被瓦解,它也會被釋放出能量轉移到別處。
4.投影出新的物質世界。二維資訊的能量形式就是物質世界的投影源,就是它投影出我們的這個三維物質世界。
5.循環往復以上過程。這樣就會呈現出具有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感的物質世界,實際上物質世界只是一張又一張的三維立體畫面的連續播放,其播放速度和播放頻率之高,不可思議。
所以說,物質世界並不真實存在,它只是大腦中的三維影像,它只是一堆電子信號,它根本就不在我們的外面,我們的5種感官接受到的只是帶資訊編碼的能量,然後被轉變為電子信號,在經由腦神經元傳送到大腦,而大腦只是一個輸出屏幕。
從物質世界的誕生方式上講,與其說這個世界是被運算出來的,倒不如說是被投影出來的。
我們看到,天算覆蓋了人算,人算只是天算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宇宙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缺口,就是人算,這就是我們的自由意志。
人算可以影響天算的運行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根據混沌理論,比如蝴蝶效應,我們的一個小小念頭就可能導致物質世界掀起驚濤駭浪。
諸法因緣生,因和緣,這兩個地方都可以行使我們的自由意志,從這兩個方面下手,都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境遇。
1.創造或者修改「緣」
緣,就是我們向宇宙計算機輸入的信息,改變當下的意識念頭(包括當下的行為,其實行為的背後還是念頭),就是在「緣」上作出努力。改變「緣」,就是改變我們向宇宙計算機輸入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宇宙計算機的運行結果。
但是改變輸入信息,並不會帶來太大的結果改變,因為我們只是改變了外在的數據,我們的內在還有很多的固化的程序和 歷史 沉澱數據,這些才是決定性的內因,它們又稱為「業」。業力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跳出業力的推動。
具體怎麼做呢?其實就是改變我們的當下意識,改變我們的起心動念:改變我們當下的能量狀態。這會導致輸入數據的改變。
念頭改變了,行為就會改變,所有的行為背後仍然還是念頭,我們是以念頭的形式向宇宙計算機輸入信息的。
上面說了,「有覺知的意識」參與了創造,它作為創造的輸入端,但是有覺知的意識並沒有直接創造宇宙,它只是運算程序的一部分,而且是作用力最小的一部分。
找資源、找人脈等等,所有從外部世界的尋找和改變,都是從緣上努力,都不是根本的改變命運的方式,最根本的改變命運方式就是改變自己的內在。
2.創造或者修改「因」
要想真正的轉變自己的命運,必須在「因地努力」,那就是去改變我們的內在世界,這很難,但是不是不可能,實際上現在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做到修改或者刪除 歷史 資料庫的信息。
如果我們只是在表層上改變了意識,實際上並不一定深入到了因地,而只是修改了緣,所以這不一定會帶來境遇的轉變。
沒有發生深刻的改變,即在因地上改變,命運是不會發生本質變化的,一個人只有痛徹心扉,發生了深層的認知轉變,才會真正導致命運的轉變,只是思維層面的思維方式發生轉變,還不足以撼動天算的運算程序。
也許你會問, 歷史 資料庫(潛意識、業)是怎麼形成的,實際上它也是我們在宇宙計算機的不斷運算中所得出的數據沉澱積累,它們不會消失,永遠被儲存在宇宙資料庫中的我們個人資料夾中,它們實際上就是被資訊編碼的能量。你的重要人生經驗數據都會儲存在那裡,包括你的情緒、信念、習慣、思維模式、記憶、認知、觀念、理論等,它們都是攜帶著特定資訊編碼的能量,只要你還執著於它們,它們就永遠不會消失,除非你真的放下它們,放下,才是最徹底的修改。
也正是因為你不願意放下它們,它們才會沉澱在你的宇宙文件夾中,它們確實不容易改變,但是它們才是真正需要被改變的,改變了它們,天算的結果才會從本質上改變。所以古人才會說「因地努力,果地隨緣。」
一顆種子的成長,其實就是「因緣和合」的結果。因,就是種子本身,包括它所攜帶的DNA編碼,一顆具有生命力的種子,就是「因」具備了。一棵蘋果樹的種子無論如何也長不成梨樹,因已經決定了。
緣,陽光、雨水、空氣、土壤、礦物元素等等,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都適宜了,都和諧了,「緣」就具備了。
一個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就是宇宙計算機不斷運算的過程。緣,不斷的變化,因,相對穩定。外部條件不適合了,生命的成長就會中斷;小樹苗被拔了,因被終結了,生命的成長也會中斷,宇宙計算機的運算就會停止,創造程序就會結束。
絕大部分的人已經被演算法所算定,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樣進行人算,不知道怎麼樣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這種情況下命運是不可改變的,當然這也辜負了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身份。
相對於植物和動物,人類的自由度就高得多了,我們可以從因緣兩個層面同時行使自由意志,只有人具有運算的能力,所以說人算可以影響天算,甚至可以決定天算的運行結果,從而掌控自己的命運。
本文結束,感謝閱讀。
關聯專欄:
關聯文章:
因果律是「宇宙演算法」的最底層邏輯,會應用這一法則的人不足1%
十條能量天規,助你切換人生軌道,大成功需要高維度的能量驅動
4. 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球
肉眼可見6973顆
天文望遠鏡因為在不斷發展就不好說了
實際上總數多少沒人知道
對我們常人來說,浩瀚無垠的宇宙幾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對天文學家來說,精確地測繪宇宙天體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學採用的計量單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裡所走的距離。光的前進速度約為每秒30萬公里,一光年大約是 9.7萬億公里。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而在銀河系之外還有別的星系,距離我們有數十億光年。最新發現的類星體位於我們目前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邊緣,與地球相隔約100億~200億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遙遠的天體。
如此遙遠的距離簡直令人難以想像。要測量太陽系的其他行星或附近的恆星的距離,可以採用由古希臘人發明的視差計演算法。所謂視差,是指從兩個觀察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兩道視線所形成的夾角。在天文學中,測定視差的方法就是把兩個觀測點與被觀測的天體構成一個三角形,已知兩個觀測點連線(即基線)的長度,再從這兩個觀測點測出天體的方位(即三角形的頂角),就能求出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基線越長,求得的結果就越精確。通常,在測量離地球較近的天體如月亮的距離時,可以用地球的半徑作基線,所測定的視差則稱為「周日視差」。如果要測定太陽系以外天體的距離,一般都以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為基線,所測定的視差稱為「周年視差」。用這種視差法測量相距8.6光年以內的天體非常准確,測量遠至1000光年的天體也能做到大體准確。
另一種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是亮度測定法。一顆恆星可能因體積大、運動活躍或距離地球較近而顯得很光亮。只要分清星球的實際亮度和視覺亮度,就能從光亮度上准確測出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本世紀初,天文學家按波長區分星球光亮,製成了光譜。他們發現,不同的恆星有不同的光譜特性。用分光鏡研究恆星的光譜,就能判斷該星的冷熱程度。這有助於天文學家辨別貌似暗淡的小星是否遙遠的活躍的巨星。只要把一顆星的光與另一顆已知距離、活躍程度相似的星進行比較,就能測量出這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80多年前,大多數天文學家都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銀河系之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精確度更高的天文望遠鏡誕生以後,這種看法便被證明是錯誤的。過去觀測到的那些暗淡模糊的斑點,其實是其他的星系,有的與銀河系不相上下,有的則更龐大。20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威爾遜山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遠鏡研究銀河系外星系,他分析了這些星系的光譜,發現各種譜線的波長都移向紅色一端。這種現象叫做紅移,說明那些星系正在向遠處飛離。波長的改變是多普勒效應的作用,與疾駛而去的汽車喇叭聲調的變化同樣道理。由於宇宙在不斷膨脹,星系距我們越遠,紅移就越大。換而言之,越遠的星系,其飛離我們的速度也越快。哈勃據此提出了「哈勃定律」,確定了計算行星運行速度的天文學計量單位——「哈勃常數」。但是,用哈勃常數作為測量尺度存在一個問題,即無人知道它有多長。
關於宇宙膨脹的速率,天文學家們的看法並不一致。最保守的估計是,距離增加百萬光年,則速度每秒鍾約增加16公里,即一個距我們5億光年的星系將以每秒約8047公里的速度遠離地球。有些天文學家估計的速率比這個數字還要大一倍。按照第一種估計,宇宙中最遙遠的天體距離地球約有100億光年。而按第二種速率計算,則宇宙邊緣距離地球達200億光年之遙。
「哈勃常數」只能在太陽系以外的太空里測定。在那裡,膨脹速度非常大,任何局部影響都變得微不足道。
如果天文學家能夠找到一支「標准蠟燭」,即某個類星體,其亮度穩定,非常明亮,橫跨半個宇宙都可以看到,那麼這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但是迄今為止,大家公認可通用於整個宇宙的「標准蠟燭」尚未找到。因此,天文學家運用這一基本方法時往往採取一種分步方式,這就是設立一系列「標准蠟燭」,每一步只起測,定下一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