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景深演算法
Ⅰ 手機上的景深攝像頭和tof攝像頭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
其實這種說法有點問題,「景深攝像頭」這個說法其實不嚴謹。廠商為了忽悠,故意搞得名詞。
我們所說的「景深攝像頭」一般是指像素很低,不成像的那種攝像頭,比如華為nova上面200w像素的攝像頭,湊數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主要原理是通過對比主攝像頭與景深攝像頭的畫面,利用類似「三角函數」的演算法,算出距離。
tof高級一些,工作原理類似於雷達,不過雷達是超聲波,而TOF是用的紅外光。TOF也可以用來檢測景深,所以你也可以叫它作「景深攝像頭」。
Ⅱ 景深的計算方法
下面是景深的計算公式。其中:
δ——容許彌散圓直徑
F——鏡頭的拍攝光圈值
f——鏡頭焦距
L——對焦距離
ΔL1——前景深ΔL2——後景深ΔL——景深前景深ΔL1=FδL^2/(f^2+FδL)
(1)後景深ΔL2=FδL^2/(f^2-FδL)
(2)景深ΔL=ΔL1+ΔL2=(2f^2FδL^2)/(f^4-F^2δ^2L^2)
從公式(1)和(2)可以看出,後景深>前景深。
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主要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假定其他的條件都不改變):
(1)、鏡頭光圈:光圈越大,即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即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攝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不同的廠家、不同的膠片面積都有不同的容許彌散圓直徑的數值定義。一般常用的是: 畫幅 24mm x 36mm 150px x 225px 4" x 5" 彌散圓直徑 0.035mm 0.0817mm 0.146mm 35mm照相鏡頭的容許彌散圓,大約是底片對角線長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畫面放大為5x7英寸的照片,觀察距離為25~750px。
5、一些計算實例網上有些在線計算器,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
攝影光學計算器
Windows版本的可下載的計數器在f/Calc
(1)、200/2.8對焦在5m時,f/2.8的景深:
δ=0.035mm
f=200mm
F=2.8
L=5000mm
ΔL1=60mm
ΔL2=62mm
ΔL=122mm
結論:該鏡頭在用f/2.8拍攝時,清晰范圍是從4.94m~5.062m,景深很淺。
(2)、200/2.8+2X=400/5.6對焦在5m時,f/5.6的景深:
δ=0.035mm
f=400mm
F=5.6
L=5000mm
ΔL1=30mm
ΔL2=31mm
ΔL=61mm
結論:該鏡頭在配合2X增距鏡後,主鏡頭用f/2.8拍攝時,景深是(1)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