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isou盤啟動

linuxisou盤啟動

發布時間: 2023-03-09 03:51:29

Ⅰ 怎樣做linux系統的u盤啟動盤

你好,製作linux U盤啟動盤很簡單,需要以下三個工具
1 軟碟通 (試用版即可)
2 你想安裝的linux 發行版的 iso鏡像文件
3 8G (最小4G)的U盤一個
插到電腦上U盤(備份好數據),打開軟碟通軟體,選擇啟動——寫入硬碟鏡像 在彈出的對話框里填上你現在好的iso文件路徑 點擊開始即可。提示製作完成後。重啟 設置U盤位第一啟動項 保存退出bios 重啟後 就跟光碟安裝linux 是一樣的步驟,更多的關於linux 安裝以及後續linux 的使用配置方法推薦網路搜索《linux就該這么學》,裡面講的很詳細而且是完全免費的。

Ⅱ 如何用U盤製作一個可以安裝多個不同版本的Linux系統ISO鏡像文件的啟動盤

U盤引導多個linux鏡像安裝,同時支持BIOS和UEFI模式

  • 准備開整

  • 基本步驟

  • 步驟一: 格式化U盤

  • 注意點: bios_grub標記的分區

  • 步驟二: 安裝grub到U盤

  • 步驟三: 添加grub菜單

  • 參考文獻

  • 前言: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在折騰中進步,在踩坑中成長。

    准備開整

  • U盤一枚(4G容量以上,備份好數據,一會可能要重新格式化)

  • 可用的任意操作系統,64位(32位就不要折騰UEFI了)

  • UEFI與ESP預備知識,限於篇幅就不詳細介紹了,自己看文檔原理

  • USB啟動的原理就不多做講解了,有興趣的話找找相關的文檔,介紹很多,也很詳細,跟硬碟引導過程差不多。注意的是BIOS+MBR模式和UEFI+GPT模式是不同的。

    基本步驟

    先說一下我的環境,金士頓16G U盤一個,操作系統是Deepin 2014.3 64bit,基於Ubuntu 14.04,其他類似的系統可以類比。Linux系統本來就使用grub引導(不要在CentOS/RHEL 6及以下版本折騰了,那個是Grub Legacy,已經不維護了),折騰起來要比其他操作系統方便的多,軟體倉庫就有grub相關的軟體包,也不需要單獨安裝太多東西。Windows下可以用grub2win,原理是一樣的。

    步驟一: 格式化U盤

    想要支持UEFI引導,GPT是不可少了,而且GPT是兼容MBR了。所以第一步需要先將U盤格式化為GPT分區,這樣efi文件可以和MBR共存,實現UEFI和BIOS雙支持。

    如果U盤已經是

    Linux下支持GPT分區的工具: parted, gdisk。大致的步驟就是使用gdisk(命令和操作方式幾乎和fdisk完全一樣,只是支持GPT),或parted對U盤重新分區,然後標記ESP。如果用gdisk,只要給分區標記EF00編號即可,如果用parted,給分區boot標記即可。命令行就不演示了,很簡單,我這邊截圖使用圖形化工具gparted分區,同樣結果也是GPT分區。

    圖形化的gparted操作也很簡單,建立GPT分區表,分區,格式化為FAT32(注: 盡管ESP支持多種分區,但是為了通用性與兼容性還是建議FAT32),標記分區為boot

    這樣U盤處理就完成了,使用gdisk或parted顯示一下U盤的信息,看到這樣的信息就是OK的

    $ sudo gdisk-l/dev/sdb# 根據你的U盤的名字修改dev設備
    GPT fdisk(gdisk)version0.8.8

    Partitiontable scan:
    MBR:protective# <========================= 保護性的MBR,這個是GPT兼容MBR的一種設計
    BSD:notpresent
    APM:notpresent
    GPT:present# <========================= 看這里,已經是GPT了

    Foundvalid GPTwithprotective MBR;usingGPT.# <========== 這里的顯示也說明是GPT分區
    Disk/dev/sdb:30736384sectors,14.7GiB
    Logicalsector size:512bytes
    Diskidentifier(GUID):022EE53E-9641-4D28-9394-0826CFA24730
    Partitiontable holds up to128entries
    Firstusable sectoris34,lastusable sectoris30736350
    Partitionswill be aligned on2048-sector boundaries
    Totalfree spaceis4029sectors(2.0MiB)

    Number Start (sector) End (sector) Size Code Name
    1 2048 30734335 14.7 GiB EF00 # <======== 這里很關鍵,看Code是EF00,想要分區成為ESP必須設置這個標記,如果手工用gdisk別忘了這一步

    $ sudo parted /dev/sdb print
    Model: Kingston DataTraveler 3.0 (scsi)
    磁碟 /dev/sdb: 15.7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分區表:gpt # <======= GPT分區
    Disk Flags:

  • 數字開始:End大小文件系統Name標志

  • 11049kB15.7GB15.7GB fat32啟動,esp# <===== ESP已經設置成功

  • 注意點: bios_grub標記的分區

    這個要特別強調,bios_grub標記的分區必須存在,否則BIOS模式下無法使用。

    有關bios_grub標記的分區說明: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Installation/UEFI-and-BIOS#Make_a_system_bootable_in_UEFI_as_well_as_BIOS

    這里我簡單提及一下這個標記的作用。上面提到過,GPT兼容MBR,如果要讓grub在GPT上使用MBR模式安裝的話,需要設置這個標記。按照ubuntu官方文檔(上面那個文檔,想了解詳細的話必看!),這個分區有以下幾個特點:

  • 1MB容量

  • 不需要格式化

  • 設置bios_grub標記

  • 如果用gdisk, parted, gparted這些工具分區的時候,你會發現總會有一個1MB的剩餘空間,就是干這個用的,現在,我只需要給這個剩餘空間分區,並打上bios_grub標記就行了(EF02),不用格式化。parted操作也類似

  • sudo gdisk /dev/sdb# 下面可以看到gdisk的操作幾乎和fdisk完全一樣,熟悉fdisk可以無壓力上手GPT fdisk (gdisk) version 0.8.8Partition table scan:

  • MBR: protective

  • BSD: not present

  • APM: not present

  • GPT: presentFound valid GPT with protective MBR; using GPT.Command (? for help): nPartition number (2-128, default 2):First sector (34-30736350, default = 30734336) or {+-}size{KMGTP}:Last sector (30734336-30736350, default = 30736350) or {+-}size{KMGTP}:Current type is 'Linux filesystem'Hex code or GUID (L to show codes, Enter = 8300): EF02Changed type of partition to 'BIOS boot partition'Command (? for help): pDisk /dev/sdb: 30736384 sectors, 14.7 GiBLogical sector size: 512 bytesDisk identifier (GUID): 0086B5EF-81D9-4BD1-816C-AD1EADCD2338Partition table holds up to 128 entriesFirst usable sector is 34, last usable sector is 30736350Partitions will be aligned on 2048-sector boundariesTotal free space is 2014 sectors (1007.0 KiB)Number Start (sector) End (sector) Size Code Name

  • 2048 30734335 14.7 GiB EF00 30734336 30736350 1007.5 KiB EF02 BIOS boot partition # <== EF02對應的就是bios_grub這個標記Command (? for help): wFinal checks complete. About to write GPT data. THIS WILL OVERWRITE EXISTING

  • PARTITIONS!!Do you want to proceed? (Y/N): y

  • OK; writing new GUID partition table (GPT) to /dev/sdb.Warning: The kernel is still using the old partition table.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The operation has completed successfully.sudo parted /dev/sdb printsudo gdisk /dev/sdb

  • GPT fdisk (gdisk) version 0.8.8Partition table scan:

  • MBR: protective

  • BSD: not present

  • APM: not present

  • GPT: presentFound valid GPT with protective MBR; using GPT.Command (? for help): nPartition number (2-128, default 2):First sector (34-30736350, default = 30734336) or {+-}size{KMGTP}:Last sector (30734336-30736350, default = 30736350) or {+-}size{KMGTP}:Current type is 'Linux filesystem'Hex code or GUID (L to show codes, Enter = 8300): EF02Changed type of partition to 'BIOS boot partition'Command (? for help): pDisk /dev/sdb: 30736384 sectors, 14.7 GiBLogical sector size: 512 bytesDisk identifier (GUID): 0086B5EF-81D9-4BD1-816C-AD1EADCD2338Partition table holds up to 128 entriesFirst usable sector is 34, last usable sector is 30736350Partitions will be aligned on 2048-sector boundariesTotal free space is 2014 sectors (1007.0 KiB)Number Start (sector) End (sector) Size Code Name

  • 2048 30734335 14.7 GiB EF00 30734336 30736350 1007.5 KiB EF02 BIOS boot partitionCommand (? for help): wFinal checks complete. About to write GPT data. THIS WILL OVERWRITE EXISTING

  • PARTITIONS!!Do you want to proceed? (Y/N): y

  • OK; writing new GUID partition table (GPT) to /dev/sdb.Warning: The kernel is still using the old partition table.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The operation has completed successfully.$ sudo parted /dev/sdb printModel: Kingston DataTraveler 3.0 (scsi)磁碟 /dev/sdb: 15.7GB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分區表:gptDisk Flags: 數字 開始: End 大小 文件系統 Name 標志

  • 1049kB 15.7GB 15.7GB fat32 啟動, esp 15.7GB 15.7GB 1032kB BIOS boot partition bios_grub # <== 要的就是這個!

  • 至此分區的步驟就完成了。如果你已經是GPT分區了,就不用重新分區了,只要處理成ESP就行了

    步驟二: 安裝grub到U盤

    這一步相比上一步已經簡單許多了,但還是有一個小坑需要注意。先貼命令:

  • $ sudo mount /dev/sdb1 /mnt -o uid=$USER,gid=$USER # 沒什麼好說的,掛載U盤使用,加上uid和gid參數只是為了編輯文件不需要sudo而已# grub安裝到MBR$ sudo grub-install --target=i386-pc --recheck --boot-directory=/mnt/boot /dev/sdbInstalling for i386-pc platform.Installation finished. No error reported.# grub安裝到ESP,特別注意--removable參數,安裝到移動設備上一定要用這個參數$ sudo grub-install --target x86_64-efi --efi-directory /mnt --boot-directory=/mnt/boot --removableInstalling for x86_64-efi platform.Installation finished. No error reported.

  • 命令沒有任何難度,但是有幾個坑需要特別注意:

  • Ubuntu的分包問題grub默認的target是i386-pc,這個target包含在grub-pc這個包,如果你的系統使用BIOS+MBR安裝,這個包默認是存在的。x86_64-efi這個target包含在grub-efi這個包,只有你的系統使用UEFI+GPT方式安裝這個包才會存在。如果某個target報錯,錯誤信息類似於grub-install:error:/usr/lib/grub/x86_64-efi/modinfo.sh doesn't exist. Please specify --target or --directory.這樣的話,就需要安裝grub-pc或grub-efi之後再試。

  • 安裝到ESP要加–removable這個參數 這個參數專門針對於可移動設備,一定要加

  • bios_grub標記的分區 如果按照上面的分區過程操作了,增加了這個標記的分區,安裝grub的時候會自動識別這個標記的分區並成功安裝grub,否則報錯:

    Installing for i386-pc platform.grub-install: warning: this GPT partition label contains no BIOS Boot Partition; embedding won't be possible.
    grub-install: warning: 無法嵌入。在此次安裝中 GRUB 只能通過使用塊列表安裝。但是塊列表是不可信賴的,不推薦使用。.
    grub-install:錯誤: will not proceed with blocklists.
  • 步驟三: 添加grub菜單

    如果前面都沒問題的話,最後就只剩下添加grub菜單了。在/mnt/boot/grub這個目錄下,新建grub.cfg配置文件就行了。grub2的語法很復雜,圖省事就從網上各種摘抄拼接就行了。比如我把linux發行版的iso鏡像都扔到了boot/iso這個目錄,於是乎我的grub.cfg成了這樣:

  • # path to the partition holding ISO images (using UUID)probe -u $root --set=rootuuidset imgdevpath="/dev/disk/by-uuid/$rootuuid"# define globally (i.e outside any menuentry)insmod search_fs_uuid

  • search --no-floppy --set=isopart --fs-uuid $rootuuid

  • insmod all_video

  • menuentry "Linux Mint cinnamon 64bit ISO" {

  • set isofile=/boot/iso/linuxmint-17.2-cinnamon-64bit.iso

  • loopback loop ($isopart)$isofile

  • linux (loop)/casper/vmlinuz file=/cdrom/preseed/linuxmint.seed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isofile noeject nopromp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

  •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menuentry "Ubuntu Desktop 64bit ISO" {

  • set isofile=/boot/iso/ubuntu-14.04.3-desktop-amd64+mac.iso

  • loopback loop ($isopart)$isofile

  • linux (loop)/casper/vmlinuz file=/cdrom/preseed/ubuntu.seed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isofile noeject nopromp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

  •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menuentry "UbuntuKylin Desktop 64bit ISO" {

  • set isofile=/boot/iso/ubuntukylin-14.04.3-desktop-amd64.iso

  • loopback loop ($isopart)$isofile

  • linux (loop)/casper/vmlinuz.efi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isofile noeject nopromp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

  •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menuentry "Ubuntu Server 64bit ISO" {

  • set isofile=/boot/iso/ubuntu-14.04.3-server-amd64+mac.iso

  • loopback loop ($isopart)$isofile set gfxpayload=keep

  • linux (loop)/install/vmlinuz file=/cdrom/preseed/ubuntu-server.seed iso-scan/filename=$isofile quiet --

  • initrd (loop)/install/initrd.gz}menuentry "Deepin 2014 ISO" {

  • set isofile=/boot/iso/deepin_2014.3_amd64.iso

  • loopback loop ($isopart)$isofile

  • linux (loop)/casper/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isofile noeject nopromp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

  •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

  • 根據自己的需求增刪改改就行了。想進一步美化的話,grub2關於美化的文檔也很多,就不贅述了。

    注意:不要使用虛擬機測試,因為虛擬機不能完整模擬主板。因此不一定能引導你的U盤,讓你誤以為製作失敗了。盡可能用真機去測試引導。

    最後,貼一個效果圖,可以看到BIOS模式和UEFI都可以引導了

    補充: 稍作美化一下效果,只不過那個從本地硬碟啟動還沒實現,需要看看別人怎麼寫的。

Ⅲ 虛擬機cdlinux怎麼按裝鏡像到u盤啟動

ISO文件寫入,1、安裝ultraiso軟體;
2、打開UltraISO窗口,用它打開一個微軟原版光碟ISO鏡像;
3、點擊菜單欄中的「啟動」選「寫入硬碟鏡像」;
4、接下來在彈出的窗口直接點擊「寫入」按鈕;
5、之後就可以U盤啟動,像光碟一樣裝系統了。

Ⅳ linux系統怎麼設置u盤啟動

設置從哪裡啟動,硬碟,光碟還是U盤
是你bios決定的
和你的操作系統沒關系

你搜一下你電腦的型號,或者主板的型號,照著做就行了

一般都是在bios裡面設置。

Ⅳ 怎樣將linux iso文件轉移到u盤上做成啟動盤

下面以CentOS6.2製作成U盤啟動為例:

一、安裝准備

1、 製作U盤啟動工具,U盤要大於4G,最好使用8G的,UltraISO(用來製作U盤啟動) 下載自己網路搜索UltraISO

2、 下載鏡像文件,最好是下載bin版的鏡像:CentOS-6.2-i386-bin-DVD1.iso CentOS-6.2-i386-bin-DVD2.iso

3、 vesamenu.c32 文件,是用來替換 CentOS 6.2 默認文件

下載地址: http://vault.centos.org/6.0/os/i386/isolinux/vesamenu.c32

備注:如果不替換 vesamenu.c32 文件,用 U 盤啟動後會卡在下面的界面:

Press the <Enter>

key to begin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原因:U 盤根目錄下面的 syslinuxsyslinux.cfg 文件裡面第一行引用到了

vesamenu.c32 這個文件,而在 CentOS 6.3 系統裡面,這個文件是有 bug的,所以要用 CentOS 6.0 系統的這個文件來替換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替換了,還是會報錯,無法進行安裝,那麼可以修改u盤isolinux文件夾里的isolinux.cfg文件,把第一行default vesamenu.c32 替換成

default linux timeout 600 label linux kernel vmlinuz append initrd=initrd.img

這樣也可以順利安裝


4、 製作U盤啟動盤

1)電腦插上 U 盤,打開 UltraISO 軟體,文件---打開,選擇你下載好的CentOS-6.3-i386-bin-DVD1.iso 文件,寫入方式默認為:USB-HDD+

2)打開 U 盤根目錄下面的 syslinux 文件夾,用附件中的 vesamenu.c32 替換裡面原有的文件。

註:如果沒有syslinux文件夾,把isolinux文件夾改名為:syslinux,然後把文件對應替換

3)刪除 U 盤根目錄下面的 Packages 文件夾(不刪除也可以,如果你U盤空間足夠大)

4)把下載好的系統鏡像 CentOS-6.3-i386-bin-DVD1.iso和CentOS-6.3-i386-bin-DVD2.iso 復制到 U 盤根目錄下面

至此,U 盤啟動盤製作完成,然後退出 U 盤,這個 U 盤現在已經可以用來安裝 CentOS 6.2了

Ⅵ 在linux操作系統中怎樣讀取u盤為啥我的linux操作系

1、首先需要把U盤插入Linux電腦,確保U盤指示燈是亮著的進入Linux系統主界面,按Ctrl+Alt+T打開命令窗口。

2、先獲取高級用戶許可權,輸入命令:sudo -i,確定後輸入高級用戶密碼。

3、首先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一下U盤是否有被識別到,及識別的U盤是在哪個位置,本次接入看到U盤的位置是/dev/Sdb4。

4、輸入掛載U盤命令:mount /dev/sdb4 /mnt,回車後即掛載U盤成功。

5、繼續輸入:cd 回車,可以查看U盤下的文件。

利用WinPE工具可以通過U盤來安裝Linux系統,下面以U盤WinPE工具安裝Centos6.4版Linux為例,方法如下:
1.在U盤上安裝好WinPE(可以選擇老毛桃U盤工具、大白菜PE等)
2.在U盤根目錄建立一個名為LMT的目錄,將CentOS-6.4-x86_64-minimal.iso鏡像拷入U盤下的LMT目錄。
3.將U盤插入電腦。重啟電腦,進入BIOS選擇U盤啟動,F10保存退出。
4.系統從U盤啟動以後顯示出老毛桃的啟動菜單。
5.菜單中有一項「啟動自定義ISO/IMG文件(LMT目錄)」,選擇該項。

6.系統會列出LMT目錄中的ISO文件,直接輸入對應的序號就可以安裝了。

首先,你的linux具體是什麼發行版?還有,你的u盤使用什麼格式?再有,你有沒有執行mount掛載?這些都有可能會影響u盤的顯示。
早期的linux,特別是紅帽企業版的第4版,第5版(RedHat Enterprise Linux 4、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通常習慣縮寫RHEL4、RHEL5),不僅要執行mount -t 命令才能掛載。而且對於NTFS格式的磁碟,還要編譯安裝ntfs-3g。而對於linux本身支持的ext2,ext3以及windows下比較傳統的fat32則默認支持。當時的centos,fedora等基於紅帽的linux也是如此。
現在的一些發行版,特別是主要面對桌面用戶的,例如ubuntu,fedora,往往是在安裝完系統後,就能識別各種類型的磁碟分區的。不論它是fat32還是ntfs。當然了,linux的ext2、ext3、ext4、xfs肯定也是支持的。但是一些主要是面對服務的,例如RHEL6、RHEL7、CentOS6、CentOS7等等,往往默認的安裝系統時,就沒有安裝關於識別NTFS的軟體包。需要用戶自己去安裝。但是這個安裝已經比較方便了。前面說的RHEL4、RHEL5的時代,ntfs-3g只能用編譯安裝。而現在RHEL或CentOS6或7的時代,ntfs-3g已經有了rpm包,並添加進了yum軟體源裡面了,這意味著安裝它已經不想以前那麼麻煩了。
]$ yum list | grep ntfs
ntfs-3g.x86_64 2:2016.2.22-3.el6 @epel
ntfs-3g.i686 2:2016.2.22-3.el6 epel
ntfs-3g-devel.i686 2:2016.2.22-3.el6 epel
ntfs-3g-devel.x86_64 2:2016.2.22-3.el6 epel
ntfsprogs.i686 2.0.0-13.el6 epel
ntfsprogs.x86_64 2:2016.2.22-3.el6 epel
ntfsprogs-devel.i686 2.0.0-13.el6 epel
ntfsprogs-devel.x86_64 2.0.0-13.el6 epel
ntfsprogs-gnomevfs.x86_64 2.0.0-13.el6 epel

從這些可以看出,只要用戶配置好了epel源,就能裝ntfs-3g。裝好了,那麼使用ntfs格式的磁碟,分區等就能識別了。

此外,現在的linux版本中各種格式的分區,只要能識別就能自動掛載。屬於即插即用了。

Ⅶ 在Linux系統下用dd命令製作ISO鏡像U盤啟動盤

1、首先在 Linux 系統中打開終端,確認 U 盤路徑:

執行完這條命令後會出現若干個盤的信息,其中識別U盤的一個比較直觀的方式是看容量大小。假設U盤的路徑是 \dev\sdb 。
2、umount U 盤:

3、格式化U盤:

如果U盤是空的可能格式化的過程會比較快,否則可能會比較慢。
4、使用 dd 命令製作系統盤:

該命令一般需要十分鍾左右可以完成。

Ⅷ 如何使用ultraiso製作LinuxU盤啟動盤

1. 准備1個U盤;

2. 在能上網、沒有病毒的正常windows電腦上,按以下步驟操作來製作系統安裝U盤:
2.1 下載UUI軟體;

2.2 下載原版linux系統鏡像文件(ISO格式);
2.3 將U盤插好;

2.4 在磁碟管理器中,將U盤的主分區(如果沒有需要先建立主分區)設置為活動分區,並格式化為FAT32文件系統;

2.5 啟動UUI,將linux系統鏡像文件刻錄到U盤中(U盤文件系統選擇FAT32)。

Ⅸ 怎麼把linux系統裝進u盤

1. 怎麼把linux系統裝進U盤
把linux要裝進U盤的話可能得需要選取一些輕量級的發行版。推薦幾個,puppy linux一個100多M的;slitaz-3.0linux一個只有30多M的;tinycore_4.1 linux這個確實很小隻有10M多一點。不過由於這些輕量級的linux本身體積小所以在功能上易操作性上都不是很好。相對的來說感覺puppy和slitaz還好些,tinycore真的功能太少,雖然你可以看到圖形桌面,但還真不如使用命令行來的簡單,它只能作為linux桌面發行版可裁減性的一個極端代表。

最後說說安裝,可能樓主會不解問的是怎麼裝到u盤,但我卻先推薦輕量級linux,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發行版都適合安裝到U盤,比如ubuntu等雖然也可安裝到U盤,但怎麼也得有個4、5G的才行。而這些輕量級之所以可以是因為他們的iso鏡像本身就是為U盤啟動等定製的,並且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也是不依靠硬碟的,因此比較適合安裝到U盤。至於其中機理可以簡單概括為將根文件系統製作為一個img包,並在啟動後將其作為實際根文件系統釋放到內存中運行。若要深究請另尋資料。

最後就是安裝過程,其實很簡單拿到鏡像iso之後直接用ultraiso或者ubuntu等自帶的啟動盤製作工具等將iso文件刻錄到U盤就行了。無需更多的設置。 然後在要用的時候選擇從U盤啟動就行,這種系統甚至可以在你的電腦啟動完畢之後直接將U盤拔了也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使用。 沒錯就這么霸道。
2. 怎麼把linux系統裝進U盤
操作步驟:

1、將live cd中的casper文件夾拷至移動硬碟某fat32分區(ext2或ext3或reiserfs分區亦可)。

2、將GRUB FOR DOS安裝至移動硬碟。

menu.lst內容如下(其中的*號請根據自己的情況換成合適的數字):

代碼:

timeout 6

default 0

title live cd

kernel (hd0,*)/casper/vmlinuz boot=casper ramdisk_style='font-size:10px'048576 root=/dev/ram rw splash

initrd (hd0,*)/casper/initrd.gz

title live cd xforcevesa

kernel (hd0,*)/casper/vmlinuz boot=casper xforcevesa ramdisk_style='font-size:10px'048576 root=/dev/ram rw splash

initrd (hd0,*)/casper/initrd.gz

OK,現在可以拿著移動硬碟到處裝系統了,避免了刻盤的麻煩,而且速度更快哦。

適用於各版本ubuntu。
3. 怎麼把linux系統裝到u盤里
把linux系統裝到u盤里需要先准備以下材料: 1、UltraISO「軟碟通」軟體:UltraISO PE(軟碟通) V9.5.3.2901 簡體中文綠色單文件版。

2、Ubuntu 10.04系統或者其他版本的Linux系統。 3、需要製作u盤裝系統的u盤一個。

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插入u盤到電腦主機u *** 介面處(建議插入到主機箱後置的u *** 介面),然後打開UltraISO軟體,再打開選擇需要寫入u盤的Ubuntu 10.04或者其他版本的Linux系統的iso鏡像包。 2、點擊「啟動光碟」,然後滑鼠移動選擇到「寫入硬碟映像」並點擊滑鼠左鍵, 彈出一個寫入硬碟映像的窗口,值得注意的是:硬碟驅動器那裡要看清楚,是剛才插入u *** 接 口的那個u盤,也就是需要寫入的u盤,千萬別搞錯了。

寫入方式默認即可,然後點擊「便捷啟動」,選擇到「寫入新的驅動器引導區」,再滑鼠右移 選擇到「Syslinux」項,點擊滑鼠!如下圖: 3、接下來會彈出一個「寫入引導扇區成功」的提示窗口,如下圖: 也就是繼續上一步的操作,點擊「寫入」繼續,意思是把整個iso鏡像包寫入到的u盤裡面,如下圖: 4、點擊了「寫入」按鈕以後將會彈出一個確定窗口,其表達的意思是讓您進一步確認是否將iso鏡像包寫入到該u盤裡面,只要點擊「是(Y)」按鈕即可,如下圖: 在寫入u盤的時候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去做其他操作,建議耐心等待其寫入成功!如下圖: 5、大功告成,u盤寫入Ubuntu Linux系統就完成了,接下來可以做的就是利用這個製作好引導的u盤來安裝Ubuntu系統了。
4. 怎麼把linux系統裝到u盤里
Windows是我們常接觸的操作系統,其實Linux也是,而且還是免費的操作系統。它的功能也非常強大。而且這個強大的操作系統還可以裝到優盤中來運行,可以把它裝到口袋裡,只要你的電腦支持U盤起動,我們就能用它來上網、辦公、視頻聊天、打游戲等。和Windows正版軟體一樣,在網上自動升級,自動更新軟體,全部免費。

Linux也有不同的版本,雖然各自都有各自的優點,但其內核都差不多。給你推薦這個操作系統是:Ubuntu。首先要下載這個系統安裝軟體,ISO文件Ubuntu版本

將下載的ISO安裝文件進行安裝,方法有兩個:一是用優盤對優盤安裝;另一種方法是將ISO文件刻成光碟,用光碟對U盤進行安裝。重點說一下用U盤對U盤進行安裝。

要用U盤進行安裝,先得把ISO文件安裝到U盤中,不能直接把ISO文件拷貝到U盤上,要用UltraISO文件進行安裝。網上可以下載軟體。用UltraISO軟體打開Ubuntu文件。

再用UltraISO軟體的「啟動」中的:寫入硬碟映像;

選擇USB-HDD,點擊寫入。完成後退出軟體。

用U盤來安裝Ubuntu。將電腦進入設置中,將U盤作為啟動盤。保存後重啟電腦,U盤這時充當USB—Cdrom。進入界面後就可以選擇將Ubuntu安裝到硬碟或安裝到U盤中。如果不安裝,這時也能上網,或干其他事情等。但是你保存的任何東西重新啟動後就丟失了,界面和文件全部都恢復後原先的狀態。唯一的好處是不怕病毒。如果你想要和windows一樣,那還得進行二次安裝。當然你也可以在windows中安裝,安裝後可在XP中另建一個啟動目錄,但影響UBUNTU的性能和速度。最好的辦法還是單獨安裝。

單獨安裝要進行分區,需要兩個區:一個是虛擬內存區(swap),也稱為交換區。大小為150M~1200M,推薦1000M。另一個為主分區,大於5 G。安裝後的系統文件為約3G,以後要升級和下載文件。兩個分區分好後就可以安裝Ubuntu了。我用的是8G的SD卡,分了三個區,除了兩Ubuntu 分區外又多了一個1.5G的FAT32格式分區,主要用於Winodws下,也能和Ubuntu進行文件交換以及下載後存放文件的空間。安裝Ubuntu時最好將硬碟斷開,這樣安全。

安裝過程中必須要設定用戶名和口令,也可以選擇啟動時自動輸入口令。口令一定要牢記,在升級和安裝文件時要用。安裝時要選擇語言,它支持很多種語言,也有簡體中文。當然安裝完後也可以在網上改變語言。安裝好的Ubuntu最好先升級。

Ubuntu中可以直接運行微軟Office中的Word、Excel和Power Point。還可以不要硬碟,我用的筆記本電腦是Acer 1810TZ,在旅行中斷開硬碟後還可以節電,成為名符其實的無硬碟電腦。使電腦的電池延長很多時間,而且因為沒有硬碟而不怕顛簸。整機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Ubuntu 也支持蘭牙和WiFi上網及攝像頭功能,無需重新安裝。喜歡五筆字形的人可以直接調用。瀏覽器的界面也很好,特別是工具下的『隱私瀏覽』功能,使你瀏覽任何網頁不會留下痕跡。這點和IE8.0的功能相同。如果有人也喜歡Ubuntu系統,大家可以進行交流。
5. 怎樣把Linux系統裝到U盤
第一種方法:

下載軟體點此下載LinuxLive USB Creator並安裝.

製作方法第一步。打開 LiLi 應用程序。

提示:在安裝中,推薦選擇界面語言 Chinese(Simplified),方便以後操作。

第二步。LiLi 軟體主界面。

第三步。插入 U 盤,選擇U盤的位置。

第四步。點擊「ISO/IMG/ZIP」,選擇下載的 Linux Deepin ISO 文件。

第五步。軟體讀取完ISO文件後,會有提示,如下圖:

第六步。這里是設置空間大小,這個空間就是用於保存你對這個Live USB Linux Deepin所進行的修改,在優盤里是一個名為casper-rw的文件,一般來說200MB-300MB已經足夠了。

有了這個空間,你運行u盤中的deepin時所作的設置更改都會保留下來。相當於一個隨身攜帶的u盤系統。如下圖:

第七步。第一項「隱藏優盤上創建的文件」,是否隱藏LinuxLive USB Creator程序在優盤上創建的文件。

第二項「使用FAT32格式化優盤」,在創建文件之前是否先格式化優盤。

第三項「在WindowsS上運行LinuxLive」,直接在Windows運行USB中的Linux Deepin而不需要任何設置和軟體安裝,該功能是基於VirtualBox的,所以在勾選該功能後,軟體會從網上下載VirtualBox的相關程序放進優盤里。VirtualBox相關程序共68.2 MB,網速慢且又不是非常想在Windows下使用Live USB Linux Deepin的朋友。

第八步。上述設置完成後,單擊「閃電」圖標開始安裝,製作 U 盤啟動器了。

引導並安裝

第二種:

使用universal-u *** -installer

具體見:
6. 怎麼把linux ubuntu裝進u盤
首先使用DiskGenius分區工具製作一個u *** 啟動盤(linux啟動盤和window啟動盤是不可以通用的,不能用windows啟動盤來啟動安裝linux)。

下載喜歡的linux鏡像文件放在u盤中,解壓其中的initrd.img和vmlinuz放到u盤根目錄。

下載grub4dos,將grldr grub.exe 和menu.lst三個文件解壓出來放到u盤根目錄下。

修改menu.lst 在最後添加以下代碼

title Install Linux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

initrd /initrd.img

boot

然後保存,重啟。

在BIOS中設置u盤啟動,之後進入DiskGenius的界面,按Esc鍵退出到Dos,輸入grub。

之後進入grub引導菜單,選擇最後一項,Install linux

之後就和光碟安裝一樣了。

安裝路徑選擇到u盤就可以了。
7. 如何將Linux
第一步:首先插入u盤到電腦主機u *** 介面處(建議插入到主機箱後置的u *** 介面),然後打開UltraISO軟體,再打開選擇需要寫入u盤的Ubuntu 10.04或者其他版本的Linux系統的iso鏡像包,第二步:點擊「啟動光碟」,然後滑鼠移動選擇到「寫入硬碟映像」並點擊滑鼠左鍵,

彈出一個寫入硬碟映像的窗口,值得注意的是:硬碟驅動器那裡我們要看清楚,是我們剛才插入u *** 介面的那個u盤,也就是我們需要寫入的u盤,千萬別搞錯了。

寫入方式我們默認即可,然後點擊「便捷啟動」,選擇到「寫入新的驅動器引導區」,再滑鼠右移選擇到「Syslinux」項,點擊滑鼠!

u啟動溫馨提示:「Syslinux」這一項選擇很重要,網路上流傳的很多關於此類的教程由於都忽略了這一步,導致最終製作失敗。

點擊「是(Y)」繼續,

接下來會彈出一個「寫入引導扇區成功」的提示窗口,

第三步:也就是繼續上一步的操作,我們點擊「寫入」繼續,意思是把整個iso鏡像包寫入到我們的u盤裡面,

點擊了「寫入」按鈕以後將會彈出一個確定窗口,其表達的意思是讓您進一步確認是否將iso鏡像包寫入到該u盤裡面,我們只要點擊「是(Y)」按鈕即可,

現在開始寫入Linux系統的iso鏡像包到u盤,

在寫入u盤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去做其他操作,建議耐心等待其寫入成功!

OK,大功告成,u盤寫入UbuntuLinux系統就完成了,我們接下來可以做的就是利用這個製作好引導的u盤來安裝Ubuntu系統了。

在這里u啟動我簡述一下設置BIOS啟動順序,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設置u盤啟動哦!因為我們只有設置bios第一啟動順序為u盤,才能從u盤引導啟動從而進行u盤裝系統。

首先進入到bios設置界面,然後依次找到:「Advanced BIOS setup」 - 「HardDisk」 - 「First Boot Device」 - 「USB 2.0 Disk」

當設置bios完成後按F10鍵保存並退出,然後會自動重新啟動電腦,最後就是進入u盤裝系統的界面了。

u啟動溫馨提示:不同品牌的電腦設置bios的方法也不同,所以大家也不要完全按照上面的設置bios方式進行設置,因為可能有些你找不到,我們要學的是掌握設置bios的精髓!

很多電腦不需要設置bios,可以直接通過按Esc或者F12快捷鍵,進入「BootMenu」啟動項菜單,我們只要選擇從USB啟動就可以了!
8. 怎麼用u盤啟動裝linux系統
1、用【U啟動U盤啟動盤製作工具】製作U盤啟動盤,並下載正版系統鏡像或純凈版鏡像,下載後綴為ISO的鏡像文件拷貝到U盤根目錄.

2、開機按F2鍵進入BIOS設置.選擇BOOT選項—Secure Boot設置為「Disabled"選擇OS Mode Selection設置為CSM OS.選擇Advanced菜單下Fast Bios Mode設置為「Disabled" 按F10鍵保存退出。

3、重啟電腦按F10鍵進入快速引導啟動,選擇U盤引導進去Windows PE,用硬碟工具分區格式化,設置主引導分區為C盤,用第三方還原軟體還原鏡像文件到C盤即可
9. 把Linux系統裝入U盤{詳細點}
1 ,完全可以 ,因為liveu *** 下 u盤仍舊是fat32的文件系統,windows可以正常識別使用 ,只是要減去相應容量2 ,和硬碟安裝不一樣,只要你有fedora livecd的光碟和這個fedora liveu *** creator 程序當然還有至少1G的u盤即可 建議最少2G3 ,支持u盤引導的系統都可以4 ,完全沒問題,在其他完全不同的硬體配置也能進入5 ,liveu *** -creator就是創建u盤fedora用的其實這個就是把fedora livecd轉換到了u盤上 非常的方便好用1、首先下載Fedora 11 Live CD、liveu *** -creator,2、執行解壓得到的程序liveu *** -creator.exe3、點擊Browse按鈕,然後選擇你已經下載好的Fedora 11 LiveCD ISO鏡像文件4、在Target Device中選擇你的USB設備5、移動Persistent Overlay到一個合適的大小(這個大小是你自己決定的,是用來存儲系統配置的,也就是你使用過一次系統後,重啟時配置會保存到這個區域,不能太小,第一次我就是因為這個只給了64M,所以保存的文件重啟後丟失,所以我這次給他了2047M,嘿嘿,反正我的U盤是4G的,這次安裝軟體,QQ,永中,Firefox插件,重啟後配置和文件都保存在了U盤裡面)6、點擊Create Live USB開始創建,直至提示plete!補充一下 在u盤創建liveu *** ,最好不要參照普通安裝方法 ,因為u盤系統的硬體環境多變,這種直接復制livecd的方式是最好的,對系統結構有一定熟悉後就可以著手製作自己的u *** 系統了 .就是那麼簡單的。

Ⅹ 如何使用ultraiso製作LinuxU盤啟動盤

步驟如下:
一、准備工作:
1、在各Linux發行版官網去下載一個系統鏡像文件。
2、在「網路」下載一個「ultraiso」。
3、准備一個4G或以上的U盤。
二、做啟動盤:
1、安裝「ultraiso」。
2、插上U盤。
3、打開「ultraiso」。
4、點擊菜單欄上的「文件」,選「打開」,選擇Linux系統鏡像文件打開。
5、點擊菜單欄的「啟動」,然後選「寫入硬碟鏡像」。
6、點擊彈出窗上的「寫入」,等待完成即可。

熱點內容
自己怎麼搭建網站伺服器 發布:2025-08-22 00:36:54 瀏覽:141
按鍵精靈只能做手游腳本嗎 發布:2025-08-22 00:31:22 瀏覽:152
php網站製作 發布:2025-08-22 00:31:19 瀏覽:488
java的http編程 發布:2025-08-21 23:56:32 瀏覽:988
大學資料庫試題 發布:2025-08-21 23:56:28 瀏覽:801
沾福卡的演算法 發布:2025-08-21 23:38:26 瀏覽:337
java極光 發布:2025-08-21 23:38:14 瀏覽:709
php路由框架 發布:2025-08-21 23:32:17 瀏覽:771
超微ipmi無法解析伺服器dns地址 發布:2025-08-21 23:31:14 瀏覽:162
私服魔域腳本 發布:2025-08-21 23:29:34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