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配置linux
⑴ 在 linux 中配置 tftpboot 伺服器的 10 個步驟-
在本文中,讓我們討論如何設置 tftpboot,包括安裝必要的軟體包,以及 tftpboot 配置。
TFTP 引導服務主要用於在您沒有物理訪問許可權的遠程計算機上執行操作系統安裝。為了成功執行操作系統安裝,應該有一種重新啟動遠程伺服器的方法 - 使用wakeonlan或手動重新啟動它或其他方式。
在這些情況下,您可以相應地設置 tftpboot 服務,並且可以遠程完成操作系統安裝(您需要擁有 autoyast 配置文件來自動執行操作系統安裝步驟)。
本文介紹了 64 位架構中的 SLES10-SP3 的分步過程。但是,這些步驟與任何其他 Linux 發行版非常相似。
需要為 tftpboot 設置安裝以下軟體包。
安裝 dhcp 伺服器服務的軟體包:
安裝 syslinux 包後,會在 /usr/share/pxelinux/ 目錄下創建 pxelinux.0 文件。這是在客戶端機器上載入安裝內核和 initrd 映像所必需的。
驗證軟體包是否已成功安裝。
從您各自的 Linux 發行版的存儲庫中下載適當的 tftpserver。
在根目錄( / )下創建 tftpboot 目錄,如下所示。
安裝 syslinux 軟體包後,PXE Linux 映像將可用。將其復制到 /tftpboot 路徑,如下所示。
讓我們假設我們要在遠程伺服器上安裝 SLES10 SP3 Linux 發行版。如果您有 SUSE10-SP3 DVD,請將其插入驅動器或安裝您擁有的 ISO 映像。在這里,iso 映像已按如下方式掛載:
請參閱我們之前關於如何掛載和查看 ISO 文件的文章。
將 initrd 復制到 tftpboot 目錄,如下所示。
在 /tftpboot 下創建目錄 pxelinux.cfg 並為客戶端定義 pxe 引導定義。
以下選項用於,
根據上面的條目,nfs 安裝模式用於提供安裝 RPM 和配置文件。因此,在導出列表中使用 /tftpboot 目錄在這台機器上設置 nfs。您可以在 autoyast 配置文件中添加「autoyast」選項以自動執行操作系統安裝步驟,否則您需要手動運行安裝步驟。
將nobody:nobody 分配給/tftpboot 目錄。
修改 /etc/dhcpd.conf 如下所示。
在 /etc/syslinux/dhcpd 中指定介面以偵聽來自客戶端的 dhcp 請求。
在這里,這台機器在 eth1 設備上的 ip 地址為 192.168.1.101。因此,如上所示,為 DHCPD_INTERFACE 指定 eth1。
修改 /etc/xinetd.d/tftp 文件以反映以下內容。默認情況下,禁用參數的值為「yes」,請確保將其修改為「no」,並且需要將 server_args 條目更改為 -s /tftpboot。
無需修改 etc/xinetd.conf 文件。使用 xinetd.conf 文件中指定的默認值。
重新啟動這些服務,如下所示。
重啟nfs服務後,可以通過以下命令查看導出的目錄列表(/tftpboot),
最後,tftpboot 設置已准備就緒,現在可以在 BIOS 設置中將第一個引導設備更改為「網路」後引導客戶端計算機。
如果您遇到任何 tftp 錯誤,您可以通過 tftpd 服務檢索一些文件來進行故障排除。
從 tftpserver 檢索一些文件以確保 tftp 服務使用 tftp 客戶端正常工作。讓我們假設 sample.txt 文件存在於 /tftpboot 目錄下。
⑵ linux配置dns伺服器配置命令
linux配置dns伺服器配置命令
Linux系統的DNS伺服器怎麼配置,配置命令有哪些?下面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實驗目的
熟悉Linux系統中DNS伺服器的配置方法。理解配置過程的基本步驟的作用。
二、實驗任務
(1)建立正向搜索區域,為網路個台伺服器建立主機記錄、別名記錄。為網路建立郵件交換器記錄。使得客戶機能夠根據伺服器主機域名搜索出其IP地址。
(2)建立反向搜索區域,為網路個台伺服器建立反向記錄,使得客戶機能夠根據伺服器主機IP地址搜索出其域名。
三、實驗內容
1)DNS伺服器配置的主要步驟:
首先在桌面右擊,選擇【新建終端】;
1. 查看系統中是否已經安裝了DNS伺服器程序BIND,命令如下:
[root@libl root]#rpm –qa |grep bind(對照書本查看,一般都會有安裝的。)
2、用命令直接啟動dns伺服器,命令如下:[root@libl root]# service named start
3、編輯主配置文件/etc/named.conf,主要是添加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文件內容如下:
// generated by named-bootconf.pl
options {
directory "/var/named";
/*
* If there is a firewall between you and nameservers you want
* to talk to, you might need to uncomment the query-source
* directive below. Previous versions of BIND always asked
* questions using port 53, but BIND 8.1 uses an unprivileged
* port by default.
*/
// query-source address * port 53;
};
//
// a caching only nameserver config
//
Controls {
Inet 127.0.0.1 allow { localhost; } keys {rndckey; } ;
} ;
zone "." IN {
type hint;
file "named.ca"; //用來指定具體存放DNS記錄的文件
};
zone "localhost" IN { //用來指定具體存放DNS記錄的文件
type master;
file " localhost.zone";
allow-update { none ;} ;
};
zone "0.0.127.in-addr.arpa" IN { //定義一個IP為127.0.0.* 的反向解析
type master;
file "named.local";
allow-update { none ;} ;
};
zone "test.com" IN { //指定一個域名為test.com的`正向解析
type master;
file "test.com.zone";
};
zone "173.168.192.in-addr.arpa" IN { //定義一個IP為192.168.173.* 的反向解析
type master;
file "173.168.192.in-addr.arpa .zone";
} ;
Include “/etc/rndc.key” ;
4、配置正向解析文件
正向解析是根據域名得到其IP地址。編輯正向解析文件/var/named/test.com.zone 如下:
$TTL 86400
@ IN SOA dns.test.com. webmaster.test.com. (
20110510; // 系列號,其值通常設置為日期。
28800; //刷新時間
7200; //重試
604800; //過期
86400; //生存時間
)
IN NS dns
@ IN MX 1 mail
dns IN A 192.168.173.66
www IN A 192.168.173.65
mail IN A 192.168.173.67
ftp IN CNAME www.test.com
5、配置反向解析文件
反向解析文件提供IP地址查詢相應 DNS主機名。編輯反向解析文件/var/named/173.168.192.in-addr.arpa .zone 如下:
$TTL 86400
@ IN SOA dns.test.com. webmaster.test.com. (
20110510; //
28800;
7200;
604800;
86400;
)
IN NS dns.tes.com.
66 IN PTR dns.test.com.
65 IN PTR www.test.com.
67 IN PTR mail.test.com.
6、接下來重啟dns伺服器,命令如下:[root@libl root]# service named restart
7、設置dns客戶端。
對於windows2003環境系的dns客戶端,使IP地址設為靜態設置,其地址為192.168.173.65,子網掩碼為 255.255.255.0,默認網關為192.168.173.254,首先DNS伺服器(p)為192.168.173.66
8、測試DNS伺服器。
1)在桌面的【開始】那點擊後又點擊【運行】
2)在彈出的面板上輸入“cmd”後就出現【命令提示符】下輸入“ping dns.test.com”查看正向解析是否成功,接著再輸入“ping 192.168.173.66”查看反向解析直接啟動DHCP伺服器,是否成功。若不成功,則在linux系統的配置dns伺服器的機上的【新建終端】上先啟動dns伺服器,接著再查看正反向解析文件有沒有建立好,命令如下:[root@ root]# named –g
;⑶ Linux下配置FTP伺服器
它可運行在Linux、Solaris等系統中,支持很多其他的FTP 伺服器不支持的特徵:
非常高的安全性需求
帶寬限制
良好的可伸縮性
創建虛擬用戶的可能性
分配虛擬IP地址的可能性
一、vsftpd的啟動
#service vsftpd start
如果允許用戶匿名訪問,需創建用戶ftp和目錄/var/ftp
# mkdir /var/ftp
# useradd –d /var/ftp ftp
二、vsftpd的配置
Vsftpd的配置文件存放在/etc/vsftpd/vsftpd.conf 我們可根據實際數要對如下信息進行配置:
1. 連接選項
☆監聽地址和控制埠
(1) listen_address=ip address
定義主機在哪個IP 地址上監聽FTP請求。即在哪個IP地址上提供FTP服務。
(2) listen_port=port_value
指定FTP伺服器監聽的埠號。默認值為21。
2. 性能與負載控制
☆超時選項
(1) idle_session_timeout=
空閑用戶會話的超時時間,若是超過這段時間沒有數據的傳送或是指令的輸入,則會被迫斷線。默認值是300s
(2) accept_timeout=numerical value
接受建立聯機的超時設定。默認值為60s
☆負載選項
(1) max_clients= numerical value
定義FTP伺服器最大的兵法連接數。當超過此連接數時,伺服器拒絕客戶端連接。默認值為0,表示不限最大連接數。
(2) max_per_ip= numerical value
定義每個IP地址最大的並發連接數目。超過這個數目將會拒絕連接。此選項的設置將會影響到網際快車、迅雷之類的多線程下載軟體。默認值為0,表示不限制。
(3) anon_max_rate=value
設定匿名用戶的最大數據傳輸速度,以B/s為單位。默認無。
(4) local_max_rate=value
設定用戶的最大數據傳輸速度。以B/s為單位。默認無。此選項對所有的用戶都生效。
3. 用戶選項
vsftpd的用戶分為3類:匿名用戶、本地用戶(local user)及虛擬用戶(guest)
☆ 匿名用戶
(1) anonymous_enable=YES|NO
控制是否允許匿名用戶登錄
(2) ftp_username=
匿名用戶使用的系統用戶名。默認情況下,值為ftp
(3) no_anon_password= YES|NO
控制匿名用戶登錄時是否需要密碼。
(4) anon_root=
設定匿名用戶的根目錄,即匿名用戶登錄後,被定位到此目錄下。主配置文件中默認無此項,默認值為/var/ftp/
(5) anon_world_readable_only= YES|NO
控制是否只允許匿名用戶下載可閱讀的文檔。YES,只允許匿名用戶下載可閱讀的文件。NO,允許匿名用戶瀏覽整個伺服器的文件系統。
(6) anon_upload_enable= YES|NO
控制是否允許匿名用戶上傳文件。除了這個參數外,匿名用戶要能上傳文件,還需要兩個條件,write_enable參數為YES;在文件系統上,FTP匿名用戶對某個目錄有寫許可權。
(7) anon_mkdir_wirte_enable= YES|NO
控制是否允許匿名用戶創建新目錄。在文件系統上,FTP匿名用戶必須對新目錄的上層目錄擁有寫許可權。
(8) anon_other_write_enbale= YES|NO
控制匿名用戶是否擁有除了上傳和新建目錄之外的`其他許可權。如刪除、更名等。
(9) chown_uploads= YES|NO
是否修改匿名用戶所上傳文件的所有權。YES,匿名用戶上傳得文件所有權改為另一個不同的用戶所有,用戶由chown_username參數指定。
(10) chown_username=whoever
指定擁有匿名用戶上傳文件所有權的用戶。
☆本地用戶
(1) local_enable= YES|NO
控制vsftpd所在的系統的用戶是否可以登錄vsftpd。
(2) local_root=
定義本地用戶的根目錄。當本地用戶登錄時,將被更換到此目錄下。
☆虛擬用戶
(1) guest_enable= YES|NO
啟動此功能將所有匿名登入者都視為guest
(2) guest_username=
定義vsftpd的guest用戶在系統中的用戶名。
4. 安全措施
☆用戶登錄控制
(1) /etc/vsftpd.ftpusers
Vsftpd禁止列在此文件中的用戶登錄FTP伺服器。此機制是默認設置的。
(2) userlist_enable= YES|NO
此選項激活後,vsftpd將讀取userlist_file參數所指定的文件中的用戶列表。
(3) userlist_file=/etc/vsftpd.user_list
指出userlist_enable選項生效後,被讀取的包含用戶列表的文件。默認值是/etc/vsftpd.user_list
(4) userlist_deny= YES|NO
決定禁止還是只允許由userlist_file指定文件中的用戶登錄FTP伺服器。userlist_enable選項啟動後才能生效。默認值為YES,禁止文中的用戶登錄,同時不向這些用戶發出輸入口令的指令。NO,只允許在文中的用戶登錄FTP伺服器。
☆目錄訪問控制
(1) chroot_list_enable= YES|NO
鎖定某些用戶在自己的目錄中,而不可以轉到系統的其他目錄。
(2) chroot_list_file=/etc/vsftpd/chroot_list
指定被鎖定在主目錄的用戶的列表文件。
(3) chroot_local_users= YES|NO
將本地用戶鎖定在主目中。
⑷ 如何查看linux伺服器的配置
1、首先,連接相應linux主機,進入到linux命令行狀態下,等待輸入shell指令。
⑸ 【1.4】伺服器安裝 Linux 修改網路配置
IP addr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TYPE="Ethernet"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static" # 使用靜態IP地址褲鍵,培脊默認為dhcp
IPADDR="192.168.137.103" # 設置的靜態IP地址
NETMASK="255.255.255.0" # 子網掩碼
GATEWAY="192.168.137.1" # 網關地址
DNS1="192.168.137.1" # DNS伺服器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胡中巧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NAME="eth0"
UUID="fcfb90a5-456a-4912-8ecc-8aa5cb6b731c"
DEVICE="eth0"
ONBOOT="yes" #是否開機啟用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點波關注 系統搭建(docker)
⑹ 如何查看linux伺服器的版本和配置信息
查看系統版本:lsb_release -a
查看版本信息:cat /etc/redhat-release
知識擴展:
也可以獲取伺服器的信息:hostname
查看系統內核uname _a 查看操作系統的版本(我現在只用過redhat,所以只以這個為例)
cat /etc/redhat-release
查看網路配置信息ifconfig
⑺ linux伺服器配置
什麼亂七八糟的。
你把Windows中的概念都扯到Linux中來了。融會貫通是好的,但不能胡亂對號。
給你解釋一下吧!
首先,Linux中沒有什麼cmd,我知道你想說的是命令行模式。這在Linux中叫SHELL。別以為僅僅是個名稱上的區別。實際上SHELL是Linux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用戶介面,兼具命令解釋與腳本功能。
在Linux中,DHCP服務實際上僅僅表現的是一個應用程序(這與Windows中的概念是一樣的),該程序以什麼方式運行?具有那些功能?運行中對數據的處理方式等等這些問題均是根據配置文件來定義的(這一點與Windows不同,Windows有注冊表,動態連接文件,Linux沒有而只有配置文件),也就是說Linux中的應用程序是以配置文件為基礎運行的。
在Linux中,對於服務的控制一般是通過腳本來完成的。你所說的/etc/rc.d/init.d/dhcpd實際上是一個腳本,start是一個參數。這個腳本一般包含start,restart,stop,reload等參數,目的是實現對DHCP服務的控制。
你可以打開這個腳本看看,應該能看懂。在Linux中沒有什麼「管理與服務」,那是Windows中的services.msc的概念。兩個不同的體系。
而對於DHCP服務的配置與管理工作均可以在SHELL中實現。因為SHELL本身就是Linux的一個用戶界面,類似於MS-DOS中的command,Windows中的explorer.exe。
先解釋到這吧,有問題再問吧。
⑻ linux伺服器怎麼配置環境
linux伺服器配置環境一般是修改相應的配置文件通常是XX.conf
然後重啟服務就可以了.
只有極少數需要重啟系統.
⑼ linux伺服器配置
linux下面很多配置文件時通過編輯器直接進行修改的,你打的那個啟動命令也是通過命令行方式執行的,不過LINUX下面不叫CMD,一般的X系統裡面都是進終端的方式,在終端命令行執行
⑽ 在linux系統中怎樣配置伺服器
分類: 電腦/網路 >> 操作系統/系統故障
問題描述:
怎樣在linux系統的字元界面里,配置ftp伺服器啊.我從來沒有配製過任何伺服器,所以,請知道者告訴我詳細步鄹或者說命令的代碼吧.謝謝拉,我很急呢...
解析:
掛載到/mnt/cdrom目錄下。
#mount /dev/cdrom /mnt/cdromWu-FTP
進入安裝文件所在目錄。
#cd /mnt/cdrom/RedHat/RPMS
安裝Wu-FTP。
#rpm -ivh wu-ftpd-2.6.2-5.i386.rpm
安裝匿名FTP需要的anonftp。
#rpm -ivh anonftp-4.0-9.i386.rpm
啟動Wu-FTP
在RedHat 7.3中,FTP服務是由xid管理的,如果要在機器啟動時自動啟動FTP服務,需要編輯/etc/xid.d下wu-ftpd這個文件
#vi /etc/xid.d/wu-ftpd
將disable=yes 改為disable=no(啟動時不禁用,就是啟用)
然後重啟xid
#/etc/rc.d/init.d/xid restart
查看FTP是否被啟動
nmap 127.0.0.1
如果21/tcp埠被打開,則FTP服務運行正常。
配置Wu-FTP
Wu-FTP伺服器的運行方式是由下面一組配置文件設定的:
1、/erc/ftpaccess:ftpd的主配置文件;
2、/etc/fapusers:設置拒絕訪問伺服器的用戶;
3、/etc/ftpgroups:設置拒絕訪問伺服器的組;
4、/etc/ftphosts:設置拒絕訪問伺服器的客戶機;
5、/etc/ftpconversions:設置ftpd的壓縮屬性;
6、/etc/ftpservers:設置虛擬FTP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