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基礎與

資料庫基礎與

發布時間: 2023-05-05 16:24:36

A.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

答案:

三.1.D2.D3.A4.A5.B

(第5題我沒學過,網路了隱旅敗一下查詢存儲到永久表,所以不保證答案正確)

四.1.查詢每個學生的學號,姓名,平均成績

2.查詢專業是灶顫計算機網路的總人數

3.selectstudents.學號,姓名,成績

fromstudents,score

wherestudents.學號=score.學鎮基號and成績>=90and成績<=100

(這些題是上課作業,保證正確,望採納!謝謝~)

如果有疑問可以追問~

B.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的作業(做完後在加分)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10) not null,
sname char(10),
sex char(10),
sdept char(10),
sage char(10),
primary key(sno));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10) not null,
cname char(10),
credit integer,
primary key(cno));

create table SC
(cno char(10) not null,
sno char(10) not null,
grade integer,
primary key(cno,sno),
foreign key(cno)references Course(cno),
foreign key(sno)references Student(sno));

select sno,sname,sex
from Student

select Student.sno,sname,count(Course.cno)
from Student,Course,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Course.cno=SC.cno

select sno,sname,avg(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no=95001 and Student.sno=SC.sno

select cname,grade
from SC,Course
where sno=95001 and Course.cno=SC.cno
group by cname,grade

select a SC.grade ,avg(grade),b SC.grade,count(SC.sno)
from SC,Course
where cname='數據結構' and Course.cno=SC.cno and (select grade into a from SC where grade>=all(select grade from SC)) and (select grade into b from SC where grade<=all(select grade from SC))

C.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答案

2014電大最新《資料庫基礎及應用》形成性考核冊作業答案一 (第1~第3章) 一、單選題(在每小題的空括弧內填寫上正確選項的字母,每小題2分,共36分) 1.在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的四個發展階段中,第3個發展階段是( C )。 A.人工管理 B.文件系統 C.資料庫系統 D.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2實體中能夠唯一標識自己的屬性被稱做( A )。 A.碼 B.域 C.聯系 D.元組 3、關系數據模型屬於( B )。 A.概念數據模型 B.邏輯數據模型 C.存儲數據模型 D.對象數據模型 4.若實體A和B是1對多的聯系,實體B和C是多對1的聯系,則實體A和C是( C )聯系。 A.1對1 B.1對多 C.多對多 D.多對1 5.在資料庫體系結構的三級模式中,全局模式處於( B )層。 A.最內 B.中間 C.最外 D.應用 6.下面不屬於資料庫體系結構中三級模式的是( C )。 A.存儲模式 B.邏輯模式 C.數據模式 D.應用模式 7.設D1、D2和D3定義域中的基數分別為2、3和4,則D1xD2xD3的元組數為( B )。 A.9 B.24 C.10 D.14 8.設關系R1具有a1個屬性和b1個元組,關系R2具有a2個屬性和b2個元組,則關系R1×R2所具有的元組個數( D )。 A.a1+b1 B.a2+b2 C.a1xa2 D.b1xb2 9.若一個關系為R(學生號,姓名,性別,年齡),則可以作為主碼的屬性為( A )。 A.學生號 B.姓名 C.性別 D.年齡 10.設一個關系模式為R(A,B,C),對應的關系內容為R={{1,10,50},{2,10,60},{3,20,72},{4,30,60}},則δB>15(R)的運算結果中具有的元組個數為( B )。 A.1 B.2 C.3 D.4 11.設一個學生關系為S(學生號,姓名),課程關系為C(課程號,課程名),選課關系為X(學生號,課程號,成績)。則求出所有選修課程信息的運算表達式為П課程號(X)與( A )的自然連接。 A.C B.S C.X D.П課程號(C) 12.設兩個關系中分別包含有m和n個屬性,它們具有同一個公共屬性,當對它們進行等值連接時,運算結果的關系中包含的屬性個數為( C )。 A.m*n B.m+n-1 C.m+n D.m+n+1 13.在一個關系R中,若X,Y和Z為互不相同的單屬性,並且存在XY和YZ,則必然存在X到Z的( B )函數依賴。 A.部分 B.傳遞 C.直接 D.平凡 14.在一個關系R中,若存在「學號系號,系號系主任」,則該關系必定存在著( )函數依賴。 A.部分 B.平凡 C.相互 D.傳遞 15.設一個關系為R(A,B.C,D,E),它的最小函數依賴集為FD={AB,CD,(A,C)E},則該關系的候選碼為( B )。 A.(A,B) B.(A,C) C.(A,D) D.(A,E) 16.設一個關系為R(A,B,C,D,E),它的最小函數依賴集為FD={AB,BC.BD,DE},則該關系的候選碼為( C )。 A.(A,B) B.(A,D) C.A D.B 17.設一個關系為R(A,B,C,D,E),它的最小函數依賴集為FD={AB,AC,(C,D) E},則該關系的候選碼為( C )。 A.(A,C) B.(C,D) C.(A,D) D.(B,D) 18.設一個關系為R(A.B,C,D,E,F,G),它的最小函數依賴集為FD={AB,AC,CD,CE,AF,FG},若要規范化為高一級的範式,則將得到( C )個關系。 A.1 B.2 C.3 D.4
其餘的點擊http://wenku..com/link?url=-就可以看到了。是網路文庫的,放心。

D. 求資料庫管理基礎及應用理論知識重點歸納

一、數據數據是資料庫中存儲的基本對象。1. 定義 :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2. 種類 :文字、圖像、圖形、聲音。3. 特點 :數據與其語義是不可分的。二、資料庫1. 定義 :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有組織的、可共享的大量數據集合。2. 特徵 : 1)數據按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描述和存儲 2)可為各種用戶共享 3)冗餘度較小 4)數據獨立性較高 5)易擴展三、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 1. 定義: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即DBMS)是位於用戶與操作系統之間的數據管理軟體。 2. 用途 :科學地組織和存儲數據、高效地獲取和維護數據 3. 功能 :1)資料庫定義功能 2)數據操縱功能 3)資料庫的運行管理 4)資料庫的建立和維護功能(實用程序)四、資料庫系統1. 定義:資料庫系統是指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資料庫後的系統,一般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開發工具)、應用系統、資料庫管理員和用戶構成。2. 特點:數據結構化;數據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易擴充;數據獨立性高;數據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五、資料庫管理技術1. 定義:對數據進行分類、組織、編碼、存儲、檢索和維護,是數據處理的中心問題2. 發展過程:1)人工管理階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2)文件系統階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3)資料庫系統階段(60年代末--現在)3. 發展動力:1)應用需求的推動2)計算機硬體的發展3)計算機軟體的發展六、 數據模型 1. 定義:數據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種模型,它是現實世界數據特徵的抽象。 2. 作用:在資料庫中用數據模型來抽象、表示和處理現實世界中的數據和信息。通俗地講數據模型就是現實世界的模擬,現有的資料庫系統均是基於某種數據模型的。 3. 三要素: 1)數據結構 2)數據操作 3)完整性約束 4. 常用的數據模型: 1)層次模型 2)網狀模型 3)關系模型:ORACLE、sql、SYBASE、INFORMIX、DB/2、COBASE、PBASE、EasyBase、DM/2、OpenBase 4)面向對象模型 5. 層次: 1)概念模型:也稱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戶的觀點來對數據和信息建模。 2)數據模型:主要包括網狀模型、層次模型、關系模型等,它是按計算機系統的觀點對數據建模七、關系模型 1. 基本概念: 1)關系:一個關系對應通常說的一張表。2)元組:表中的一行即為一個元組。3)屬性:表中的一列即為一個屬性,給每一個屬性起一個名稱即屬性名。 2. 關系模型的優缺點: 優:1)建立在嚴格的數學概念的基礎上2)概念單一,數據結構簡單、清晰,用戶易懂易用3)關系模型的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 缺:1)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導致查詢效率往往不如非關系數據模型2)為提高性能,必須對用戶的查詢請求進行優化增加了開發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難度 3. 關系模型的組成:關系數據結構、關系操作集合、關系完整性約束 八、關系數據理論 1. 基本概念關系:描述實體、屬性、實體間的聯系。從形式上看,它是一張二維表,是所涉及屬性的笛卡爾積的一個子集。關系模式:用來定義關系。關系資料庫:基於關系模型的資料庫,利用關系來描述現實世界。從形式 上看,它由一組關系組成。關系資料庫的模式:定義這組關系的關系模式的全體。2. 範式: 範式是符合某一種級別的關系模式的集合。1)1NF的定義 若關系模式中的所有屬性值都是不可再分的原子值,則稱該種關系模式為第一範式。2)2NF的定義 若關系模式R∈1NF,並且每一個非主屬性都完全函數依賴於R的碼,則R ∈2NF。 3)3NF的定義 若一個數據表已滿足2NF,且該數據表中的任何兩個非主鍵欄位的數值之間不存在函數依賴關系,則該數據表滿足第三範式。

E. 資料庫基礎知識

1)
select b.name from book as a ,student as b where a.title like '資料庫原

理';
2)
select a.sid form student as a, lend as b,return as c where (b.sid =

a.sid or c.sid = a.sid )and ldate = rdate;
3)
select distinct (t.title)書名,(select(max(a.price) from book as a)價格

from book as t

F.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課題答案

資料庫系統是一個實際可運行的存儲、維護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的軟體系統,是存儲介質舉祥、處理對象和管理系統的集合體。它通常由軟體、資料庫和數據管理員組成。其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宿主語言、實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數據的插入、修改和檢索均要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員負責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資料庫,使數據能被任何有權使用的人有效使用。資料庫管理員一般是由業務水平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員擔任。

★資料庫系統的個體含義是指一個具體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和用它建立起來的資料庫;它的學科含義是指研究、開發、建立、維護和應用資料庫系統所涉及的理論、方法、技術所構成的學科。在這一含義下,資料庫系統是軟體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常稱為資料庫領域。

★資料庫研究跨越於計算機應用、系統軟體和理論三個領域,其中應用促進新系統的研製開發,新系統帶來新的理論研究,而理論研究又對前兩個領域起著指導作用。資料庫系統的出現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里程牌,它使得計算機應用從以科學計算為主轉向以數據處理為主,並從而使計算機得以在各行各業乃至家庭普遍使用。在它之前的文件系統雖然也能處理持久數據,但是文件系統不提供對任意部分數據的快速訪問,而這對數據量不斷增大的應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攜亮。為了實現對任意部分數據的快速訪問,就要研究許多優化技術。這些優化技術往往很復雜,是普通用戶難以實現的,所以就由系統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來完成,而提供給用戶的是簡單易用的資料庫語言。由於對資料庫的操作都由資料庫管理系統完成,所以資料庫就可以獨立於具體的應用程序而存在,從而資料庫又可以為多個用戶所共享。因此,數據的獨立性和共享性是資料庫系統的重要特徵。數據共享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為資料庫系統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資料庫系統的出現使得普通用戶能夠方便地將日常數據存入計算機並在需要的時候快速訪問它們,從而使計算機走出科研機構進入各行各業、進入家庭。

★資料庫系統的特點大致有:

數據的結構化,數據的共享性好,數據的獨立性好,數據存儲粒度小,數據管理系統,為用戶提供了友好的介面。

★資料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

資料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是數據模型,現有的資料庫系統均是基於某種數據模型的.

★資料庫系統的核心是資料庫正隱搏管理系統。

資料庫系統一般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應用系統、資料庫管理員和用戶構成。DBMS是資料庫系統的基礎和核心。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硬體包括中央處理機、存儲器和外部設備等;軟體是計算機的運行程序和相應的文檔。計算機系統具有接收和存儲信息、按程序快速計算和判斷並輸出處理結果等功能。硬體是計算機系統的物質基礎,沒有硬體就不成其為計算機;軟體是計算機的語言,沒有軟體的支持,計算機就無法使用。計算機硬體包括中央處理機、存儲器和外部設備。中央處理機是計算機的核心部部件,由運算器的控制器兩部分組成,主要功能是解釋指令、控制指令執行、控制和管理機器運行狀態,以及實時處理中央處理機內部和外部出現和各種應急事件。存儲器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儲信息和與中央處理機直接交換信息;輔助存儲器包括磁碟機、磁帶機和光碟機等,通常只與主存儲器交換信息。外部設備包括輸入和輸出設備、轉換設備、終端設備等,如鍵盤、列印機、繪圖儀和滑鼠器等。軟體通常分為兩大類: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最靠近硬體層,是計算機的基礎軟體,如操作系統、高級語言處理程序等。系統軟體是計算機廠家預先設計好的。操作系統主要用於組織管理計算機系統的所有便件和軟體資源,使之協調一致、高效地運行;高級語言處理程序包括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等。編譯程序能將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計算機執行的目標程序,解釋程序是邊解釋邊執行源程序。應用軟體處於計算機系統的最外層,是按照某種特定的應用而編寫的軟體。90年代至21世紀初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進入以開放系統及計算機風格為突出特徵的嶄新時代,正在逐步形成包括計算機系統體系結構、網路體系結構和應用體系結構的完整技術體系。各種計算機的結構,如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和大規模並行處理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對計算機工業的發展和軍事應用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資料庫系統與一般的計算機系統完全就是兩碼事啊!

G. 資料庫學習需要什麼基礎

不需要基礎,計算機的學習最大的基礎就是興趣,只要有興趣,許多東西不學就會了。

H. 資料庫系統的基礎是什麼

現有的資料庫系統均是基於某種數據模型的。數據模型是資料庫系統的核心和基礎。

I. 資料庫基礎詳解:存儲過程、視圖、游標、SQL語句優化以及索引

寫在文章前:本系列文章用於博主自己歸納復習一些基礎知識,同時也分享給可能需要的人,因為水平有限,肯定存在諸多不足以及技術性錯誤,請大佬們及時指正。

存儲過程 是事先經過編譯並存儲在資料庫中的一段SQL語句的集合。想要實現相應的功能時,只需要調用這個存儲過程就行了(類似於函數,輸入具有輸出參數)。

優點

缺點

Delete用來刪除表的全部或者部分數據,執行delete之後,用戶需要提交之後才會執行,會觸發表上的DELETE觸發器(包含一個OLD的虛擬表,可以只讀訪問被刪除的數據),DELETE之後表結構還在,刪除很慢,一行一行地刪,因為會記錄日誌,可以利用日誌還原數據;

Truncate刪除表中的所有數據,這個操作不能回滾,也不會觸發這個表上的觸發器。操作比DELETE快很多(直接把表drop掉,再創建一個新表,刪除的數據不能找回)。如果表中有自增(AUTO_INCREMENT)列,則重置為1。

Drop命令從資料庫中刪除表,所有的數據行,索引和約束都會被刪除。不能回滾,不會觸發觸發器。

觸發器(TRIGGER)是由事件(比如INSERT/UPDATE/DELETE)來觸發運行的操作(不能被直接調用,不能接收參數)。在資料庫里以獨立的對象存儲,用於保證數據完整性(比如可以檢驗或轉換數據)。

約束(Constraint)類型:

從資料庫的基本表中通過查詢選取出來的數據組成的虛擬表(資料庫中只存放視圖的定義,而不存放視圖的數據)。可以對其進行增/刪/改/查等操作。視圖是對若干張基本表的引用,一張虛表,查詢語句執行的結果,不存儲具體的數據(基本表數據發生了改變,視圖也會跟著改變)。

可以跟基本表一樣,進行增刪改查操作( 增刪改操作有條件限制,一般視圖只允許查詢操作 ),對視圖的增刪改也會影響原表的數據。 它就像一個窗口,透過它可以看到資料庫中自己感興趣的數據並且操作它們。 好處:

用於定位在查詢返回的結果集的特定行,以對特定行進行操作。使用游標可以方便地對結果集進行移動遍歷,根據需要滾動或對瀏覽/修改任意行中的數據。主要用於互動式應用。它是一段私有的SQL工作區,也就是一段內存區域,用於暫時存放受SQL語句影響的數據,簡單來說,就是將受影響的數據暫時放到了一個內存區域的虛表當中,這個虛表就是游標。

游標是一種能從包括多條數據記錄的結果集中每次提取一條記錄的機制。即游標用來逐行讀取結果集。游標充當指針的作用。盡管游標能遍歷結果中的所有行,但他一次只指向一行。

游標的一個常見用途就是保存查詢結果,以便以後使用。游標的結果集是由SELECT語句產生,如果處理過程需要重復使用一個記錄集,那麼創建一次游標而重復使用若干次,比重復查詢資料庫要快的多。通俗來說,游標就是能在sql的查詢結果中,顯示某一行(或某多行)數據,其查詢的結果不是數據表,而是已經查詢出來的結果集。

簡單來說:游標就是在查詢出的結果集中進行選擇性操作的工具。

緩存更高效。對於連接查詢,如果其中一個表發生變化,那麼整個查詢緩存就無法使用。而分解後的多個查詢,即使其中一個表發生變化,對其它表的查詢緩存依然可以使用。分解成多個單表查詢,這些單表查詢的緩存結果更可能被其它查詢使用到,從而減少冗餘的查詢。減少鎖競爭。

索引是對資料庫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進行排序的一種結構(說明是在列上建立的),使用索引可快速訪問資料庫表中的特定信息。如果想按特定職員的姓來查找他或她,則與在表中搜索所有的行相比,索引有助於更快地獲取信息。索引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加快檢索表中數據,亦即能協助信息搜索者盡快的找到符合限制條件的記錄ID的輔助數據結構。

當表中有大量記錄時,若要對表進行查詢,第一種搜索信息方式是全表搜索,是將所有記錄一一取出,和查詢條件進行一一對比,然後返回滿足條件的記錄,這樣做會消耗大量資料庫系統時間,並造成大量磁碟I/O操作。第二種就是在表中建立索引,然後在索引中找到符合查詢條件的索引值,最後通過保存在索引中的ROWID(相當於頁碼)快速找到表中對應的記錄。

例如這樣一個查詢: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id=10000。如果沒有索引,必須遍歷整個表,直到ID等於10000的這一行被找到為止。有了索引之後(必須是在ID這一列上建立的索引),即可在索引中查找。由於索引是經過某種演算法優化過的,因而查找次數要少的多。可見,索引是用來定位的。

從應用上分, 主鍵索引(聚集) 唯一索引(聚集/非聚集) 普通索引 組合索引 單列索引和全文索引

J.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

1311122111

熱點內容
ftp儲存 發布:2025-05-16 17:04:08 瀏覽:504
家悅3010怎麼看電腦配置 發布:2025-05-16 17:02:38 瀏覽:885
sqlin傳參 發布:2025-05-16 17:02:37 瀏覽:889
python計算md5 發布:2025-05-16 17:02:32 瀏覽:427
看演算法頭疼 發布:2025-05-16 16:56:41 瀏覽:798
給定文件編譯成dll文件 發布:2025-05-16 16:45:05 瀏覽:730
熔噴機的配置有哪些 發布:2025-05-16 16:45:04 瀏覽:720
20149月二級c語言 發布:2025-05-16 16:22:29 瀏覽:961
恐怖月亮伺服器ip 發布:2025-05-16 16:18:42 瀏覽:723
java核心技術1 發布:2025-05-16 16:18:01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