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資料庫
⑴ 資料庫專業表有哪些屬性
在資料庫中,一個專業表一般會包含以下一些屬性:
1. 專業ID(major_id):該屬性是專業表的主鍵,用於唯一標識每個專業。
2. 專業名稱(major_name):該屬性用於記錄專業的名稱,通常是一個字元串類型。
3. 所屬學院(college_name):該屬性用於記錄該專運鄭中業所屬的學院,通常也是一個字元串類型。
4. 專業簡介(major_description):該屬性用於描述該專業的簡介,通常是一個文本類型。
5. 專業負責人(major_manager):該屬性用於記錄該專業的負責人,通常是一個字元串類型。
6. 開設年份(start_year):該屬性用於記錄該專業的開設年份,通常是一個整數類型。
7. 學旁山制(ration):該屬性用於記錄該專業的學制,即學習該專業所需的時間長度,通常是一個整數類型。
8. 學位(degree):該屬性用於記錄該專業所授予的學位,通常是一個字元串類型。
9. 學科門類(discipline_category):該屬性用於記錄該專業所屬的學科門類,叢嫌通常是一個字元串類型。
以上這些屬性只是專業表中的一部分,實際上還可以根據具體需求添加更多的屬性。
⑵ 資料庫屬性是什麼意思
屬性是比如一張表格中的學號和姓名等。一個事物(實體)有多個屬性。學生有學號、姓名、班級、性別、年齡等屬性。你說的屬性組
應該就是
幾個屬性的集合
⑶ 資料庫 名詞解釋:單值屬性和多值屬性
單值屬性,指—個實體只有一個值的屬性,例如:實體「書」的價格只有一個(如 ¥38.5)。對於具體的實體來說,大多數實體是單值屬性。
多值屬性,對於一個實體可以有多個值的屬性。例如:一張學生信息的表裡有一項關於興趣的屬性,一個學生可能有幾個興趣 ,如運動、電影、旅遊,學習等,這些學生可以只擁有「運動」的興趣,或者同時擁有「運動、電影、旅遊,學習」這四個興趣,所以興趣就是一個多值屬性。
(3)屬性資料庫擴展閱讀
屬性數據的錄入與編輯一般是在屬性數據處理模塊中進行的,文檔數據資料的錄入一般是通過鍵盤直接鍵入數據文件或屬性資料庫。也可以將另一個資料庫中的有關數據直接傳輸到屬性資料庫中。但為了建立屬性描述數據與幾何圖形的聯系,通常需要在圖形編輯系統中設計屬性數據的編輯功能。
主要是將一個實體的屬性數據直接連接到相應的幾何目標上,這項工作可在數字化及建立圖形拓撲關系的同時或之後,對照一個幾何目標直接輸人屬性數據,並可對數據進行修改、刪除、拷貝等編輯操作。
屬性數據的錄人隨著VGI的出現,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GIS平台上傳自己感興趣的數據,除了位置信息之外,還可以貢獻很多的屬性數據,其形式也表現的多種多樣,如照片、視頻、音頻等。
⑷ 資料庫中屬性組究竟是什麼含義
屬性組的含義就是一組具有相互聯系的屬性組合而成的。
屬性是比如一張表格中的學號和姓名等。一個事物(實體)有多個屬性。學生有學號、姓名、班級、性別、年齡等屬性。屬性組就是幾個屬性的集合。
關系資料庫中「屬性」的意思是表中每一列稱為一個屬性(欄位),每列都有屬性名,也稱之為列來或欄位名,例如學號、姓名和專業碼都是屬性名。
Mysql資料庫中表格屬性的含義如下:
null:表示該列是否可以存儲null。
key: 表示該列是否已編制索引。pri表示該列是表主鍵的一部分;uni表示該列是unique索引的一部分;null表示在列中某個給定值允許出現多次。
default:表示該列是否有默認值。如果有的話值是多少。
extra:表示可以獲取的與給定列有關的附加信息,例如auto_increment等。
(4)屬性資料庫擴展閱讀
資料庫中標稱屬性的特點:標稱屬性的值是一些符號或事物的名稱。
每個值代表某種類別、編碼、狀態,因此標稱屬性又被看做是分類的(categorical)。
標稱屬性的值不具有有意義的序,而且不是定量的。(也就是說,給定一個對象集,找出這種屬性的均值沒有意義。
標稱屬性的注意事項:
這些值不必具有有意義的序,在計算機科學中,這些值也被看做是枚舉的(enumeration)。
盡管標稱屬性的值是一些符號或「事物的名稱」,但也可以用數表示這些符號或名稱,如 hari_color,可以用 0 表示黑色,1 表示黃色
例子:hair_color(頭發顏色)、marital_status(婚姻狀況)、occupation(職業)。
⑸ 資料庫屬性是什麼意思
資料庫屬性即是資料庫欄位,指資料庫中表的列。
我們把表中的每一行叫做一個「記錄」,每一個記錄包含這行中的所有信息,就像在通訊錄資料庫中某個人全部的信息,但記錄在資料庫中並沒有專門的記錄名,常常用它所在的行數表示這是第幾個記錄。
欄位是比記錄更小的單位,欄位集合組成記錄,每個欄位描述文獻的某一特徵,即數據項,並有唯一的供計算機識別的欄位標識符。
(5)屬性資料庫擴展閱讀
資料庫屬性的數據類型介紹(以mysql為例):
1、數值類型,例如int、SMALLINT、MEDIUMINT、double、float等。
2、日期和時間類型,例如DATE、TIME、TIMESTAMP、DATETIME、YEAR等。
3、字元串類型,例如char、VARCHAR、blob、text、MEDIUMBLOB、MEDIUMTEXT等。
⑹ 創建資料庫的五個屬性
創建資料庫的五個屬性:比如學生表存學號,姓名、年齡、性別、班級等。
選擇開始菜單中→程序→【Management 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命令,打開【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並使用Windows或 SQL Server身份驗證建立連接。
在【對象資源管理器】窗口中展開伺服器,然後選擇【資料庫】節點,右鍵單擊【資料庫】節點,從彈出來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新建資料庫】命令。
非關系型資料庫:
隨著近些年技術方向的不斷拓展,大量的NoSql資料庫如MongoDB、Redis、Memcache出於簡化資料庫結構、避免冗餘、影響性能的表連接、摒棄復雜分布式的目的被設計。
指的是分布式的、非關系型的、不保證遵循ACID原則的數據存儲系統。NoSQL資料庫技術與CAP理論、一致性哈希演算法有密切關系。所謂CAP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分布式系統不可能滿足可用性、一致性與分區容錯性這三個要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資料庫
⑺ 資料庫中屬性的定義 怎麼理解資料庫
1、屬性:描述實體的特性稱為屬性。如職工的職工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職稱等。
2、資料庫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是一個長期存儲在計算態鏈蔽機內的、有組織的、可共享的、統一管理的大量數據的集合。資料庫是以一定方式儲存在一起、能與多個用戶共享、具有盡可能小的冗餘度、與應用喚蔽程序彼此獨立的數據帆州集合,可視為電子化的文件櫃—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查詢、更新、刪除等操作。
⑻ 屬性名詞解釋資料庫
資料庫 名詞解釋:單值屬性和多值屬性
簡單的說:單值屬性就是只能是一個值
多值屬性可以有一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值
舉個考試的例子:
設有員工實體Employee (employeeID, name, sex, age, tel, departID),其中employeeID為員工號,name為員工姓名,sex為員工性別,age為員工年齡,tel為員工電話,記錄該員工的手機號碼、辦公室電話
(1) A.name,可以用employeelD可以區別
B.sex,可以不作任何處理
C.tel,可以將tel加上employeeID獨立為一個實體
D.tel,可以強制只記錄一個電話號碼
tel 為多值屬性,因為它可以是手機號碼,也可以是辦公室電話!!
屬性:
屬性和分類單獨進行定義。每一個屬性僅僅定義一次,但是可以在多個分類中使用。例如,「Description」(描述)屬性可以使用在多個分類中,但是只需在架構中定義一次即可,以保持數據的一致性。
屬性用來描述對象。每一個屬性都擁有它自己的定義,定義則描述了特定於該屬性的信息類型。架構中的每一個屬性都可以在「Attribute-Schema」分類中指定,該分類決定了每一個屬性定義所必須包含的信息。
能夠應用到某個特殊對象上的屬性列表由分類(對象是該分類的一個實例)以及對象分類的任何超類所決定。屬性僅僅定義一次,但是可以多次使用。這確保了共享同一個屬性的所有分類能夠保持一致性。
多值屬性
屬性可以是單值的也可以是多值的。屬性的架構定義指定了屬性的實例是否必須是多值的。單值屬性的實例可以為空,也可以包含一個單值。多值屬性的實例可以為空,也可以包含一個單值或多值。多值屬性的每一個值都必須是唯一的。
索引屬性
索引應用於屬性,而不是分類。對屬性進行索引有助於更快地查詢到擁有該屬性的對象。當您將一個屬性標記為「已索引」之後,該屬性核雀慧的所有實例都會被添加到該改答索引,而不是僅僅將作為某個特定分類成員的實例添加到索引。
添加經過索引的屬性會影響Active Directory的復制時間、可用內存以及資料庫大小。因為資料庫變得更大了,所以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復制。
多值屬性也可以被索引。同單值屬性的索引相比,多值屬性的索引進一步增加了Active Directory的大小,並且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創建對象。在選擇需要進行索引的屬性時,請確信所選擇的共用屬性,而且能夠在開銷和性能之間取得平衡。
一個經過索引的架構屬性還可以被用來存儲屬性的容器所搜索,從而避免了對整個Active Directory資料庫進行搜索。這樣不僅縮短了搜索所需花費的時間,而且減少了在搜索期間需歲謹要使用的資源數量。
資料庫 名詞解釋
資料庫的概念: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六十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 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
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信息化社會,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條件。
資料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 資料庫的定義: 定義1: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建立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倉庫。
簡單來說是本身可視為電子化的文件櫃——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截取、更新、刪除等操作。 在經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關的數據放進這樣的「倉庫」,並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例如,企業或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常常要把本單位職工的基本情況(職工號、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工資、簡歷等)存放在表中,這張表就可以看成是一個資料庫。有了這個"數據倉庫"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查詢某職工的基本情況,也可以查詢工資在某個范圍內的職工人數等等。
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計算機上自動進行,那我們的人事管理就可以達到極高的水平。此外,在財務管理、倉庫管理、生產管理中也需要建立眾多的這種"資料庫",使其可以利用計算機實現財務、倉庫、生產的自動化管理。
定義2: 嚴格來說,資料庫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有組織的、可共享的數據 *** 。資料庫中的數據指的是以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描述和儲存在一起、具有盡可能小的冗餘度、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的特點並可在一定范圍內為多個用戶共享。
這種數據 *** 具有如下特點:盡可能不重復,以最優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服務,其數據結構獨立於使用它的應用程序,對數據的增、刪、改、查由統一軟體進行管理和控制。從發展的歷史看,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高級階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統發展起來的。
[1] [2] 資料庫的處理系統: 資料庫是一個單位或是一個應用領域的通用數據處理系統,它存儲的是屬於企業和事業部門、團體和個人的有關數據的 *** 。資料庫中的數據是從全局觀點出發建立的,按一定的數據模型進行組織、描述和存儲。
其結構基於數據間的自然聯系,從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徑,且數據不再針對某一應用,而是面向全組織,具有整體的結構化特徵。 資料庫中的數據是為眾多用戶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經擺脫了具體程序的限制和制約。
不同的用戶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資料庫中的數據;多個用戶可以同時共享資料庫中的數據資源,即不同的用戶可以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同一個數據。數據共享性不僅滿足了各用戶對信息內容的要求,同時也滿足了各用戶之間信息通信的要求。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分三個層次,反映了觀察資料庫的三種不同角度。 以內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庫叫做物理資料庫;以概念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數據叫概念資料庫;以外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庫叫用戶資料庫。
⑴ 物理數據層。 它是資料庫的最內層,是物理存貯設備上實際存儲的數據的 *** 。
這些數據是原始數據,是用戶加工的對象,由內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處理的位串、字元和字組成。 ⑵ 概念數據層。
它是資料庫的中間一層,是資料庫的整體邏輯表示。指出了每個數據的邏輯定義及數據間的邏輯聯系,是存貯記錄的 *** 。
它所涉及的是資料庫所有對象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它們的物理情況,是資料庫管理員概念下的資料庫。 ⑶ 用戶數據層。
它是用戶所看到和使用的資料庫,表示了一個或一些特定用戶使用的數據 *** ,即邏輯記錄的 *** 。 資料庫不同層次之間的聯系是通過映射進行轉換的。
資料庫的主要特點: ⑴ 實現數據共享 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⑵ 減少數據的冗餘度 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
減少了大量重復數據,減少了數據冗餘,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⑶ 數據的獨立性 數據的獨立性包括邏輯獨立性(資料庫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序相互獨立)和物理獨立性(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⑷ 數據實現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系。利用資料庫可對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數據模型表示各種數據的組織以及數據間的聯系。
⑸數據一致性和可維護性,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數據丟失、錯誤更新和越權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證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並發控制:使在同一時間周期內,允許對數據實現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
資料庫 名詞解釋
資料庫的概念: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六十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 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
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信息化社會,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條件。
資料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 資料庫的定義: 定義1: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建立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倉庫。
簡單來說是本身可視為電子化的文件櫃——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截取、更新、刪除等操作。 在經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關的數據放進這樣的「倉庫」,並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例如,企業或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常常要把本單位職工的基本情況(職工號、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工資、簡歷等)存放在表中,這張表就可以看成是一個資料庫。有了這個"數據倉庫"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查詢某職工的基本情況,也可以查詢工資在某個范圍內的職工人數等等。
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計算機上自動進行,那我們的人事管理就可以達到極高的水平。此外,在財務管理、倉庫管理、生產管理中也需要建立眾多的這種"資料庫",使其可以利用計算機實現財務、倉庫、生產的自動化管理。
定義2: 嚴格來說,資料庫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有組織的、可共享的數據 *** 。資料庫中的數據指的是以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描述和儲存在一起、具有盡可能小的冗餘度、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的特點並可在一定范圍內為多個用戶共享。
這種數據 *** 具有如下特點:盡可能不重復,以最優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服務,其數據結構獨立於使用它的應用程序,對數據的增、刪、改、查由統一軟體進行管理和控制。從發展的歷史看,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高級階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統發展起來的。
[1] [2] 資料庫的處理系統:資料庫是一個單位或是一個應用領域的通用數據處理系統,它存儲的是屬於企業和事業部門、團體和個人的有關數據的 *** 。資料庫中的數據是從全局觀點出發建立的,按一定的數據模型進行組織、描述和存儲。
其結構基於數據間的自然聯系,從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徑,且數據不再針對某一應用,而是面向全組織,具有整體的結構化特徵。 資料庫中的數據是為眾多用戶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經擺脫了具體程序的限制和制約。
不同的用戶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資料庫中的數據;多個用戶可以同時共享資料庫中的數據資源,即不同的用戶可以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同一個數據。數據共享性不僅滿足了各用戶對信息內容的要求,同時也滿足了各用戶之間信息通信的要求。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分三個層次,反映了觀察資料庫的三種不同角度。 以內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庫叫做物理資料庫;以概念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數據叫概念資料庫;以外模式為框架所組成的資料庫叫用戶資料庫。
⑴ 物理數據層。 它是資料庫的最內層,是物理存貯設備上實際存儲的數據的 *** 。
這些數據是原始數據,是用戶加工的對象,由內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處理的位串、字元和字組成。 ⑵ 概念數據層。
它是資料庫的中間一層,是資料庫的整體邏輯表示。指出了每個數據的邏輯定義及數據間的邏輯聯系,是存貯記錄的 *** 。
它所涉及的是資料庫所有對象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它們的物理情況,是資料庫管理員概念下的資料庫。 ⑶ 用戶數據層。
它是用戶所看到和使用的資料庫,表示了一個或一些特定用戶使用的數據 *** ,即邏輯記錄的 *** 。 資料庫不同層次之間的聯系是通過映射進行轉換的。
資料庫的主要特點:⑴ 實現數據共享 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⑵ 減少數據的冗餘度 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
減少了大量重復數據,減少了數據冗餘,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⑶ 數據的獨立性 數據的獨立性包括邏輯獨立性(資料庫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序相互獨立)和物理獨立性(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⑷ 數據實現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系。利用資料庫可對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數據模型表示各種數據的組織以及數據間的聯系。
⑸數據一致性和可維護性,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數據丟失、錯誤更新和越權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證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並發控制:使在同一時間周期內,允許對數據實現多路存取,又能。
緊急求助:資料庫中的幾個名詞解釋
若關系中的某一屬性組的值能唯一地標識一個元組,則稱該屬性組為候選碼。
若一個關系有多個候選碼,則選定其中一個為主碼。
主碼的諸屬性稱為主屬性。
不包含在任何候選碼中的屬性稱為非碼屬性
DBA(DataBaseAdministrator )資料庫管理員主要負責:一、一般監視 二、 對資料庫的備份監控和管理 三、 規范資料庫用戶的管理 四、 對SQL語句的書寫規范的要求 五、 DBA深層次要求
DBMS(DataBaseManagement System)是一個位於用戶和操作系統之間的一層數據管理軟體,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一、數據定義功能 二、數據操縱功能三、資料庫的運行管理四、資料庫的建立和維護功能
DBS(DataBaseSystem)是指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資料庫後的系統,一般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開發工具)、應用系統、資料庫管理員和用戶構成。
2個關於資料庫的名詞解釋 知道的詳細說說
網狀資料庫
處理以記錄類型為結點的網狀數據模型的資料庫。處理方法是將網狀結構分解成若干棵二級樹結構,稱為系。系類型是二個或二個以上的記錄類型之間聯系的一種描述。在一個系類型中,有一個記錄類型處於主導地位,稱為系主記錄類型,其它稱為成員記錄類型。系主和成員之間的聯系是一對多的聯系。網狀資料庫的代表是DBTG系統。1969年美國的CODASYL組織提出了一份「DBTG報告」,以後,根據DBTG報告實現的系統一般稱 為DBTG系統。現有的網狀資料庫系統大都是採用DBTG方案的。DBTG系統是典型的三級結構體系:子模式、模式、存儲模式。相應的數據定義語言分別稱為子模式定義語言SSDDL,模式定義語言SDDL,設備介質控制語言DMCL。另外還有數據操縱語言DML。
物理存儲介質(The physical media)
這里指系統的存儲設備:硬碟,如:/dev/hda1、/dev/sda等等,是存儲系統最低層的存儲單元。
名詞解釋:什麼是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容納數據的倉庫,
資料庫系統,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硬體、操作人員的合在一起的總稱
資料庫管理系統,用來管理數據及資料庫的系統。
資料庫系統開發工具,以資料庫管理系統為核心,用高級語言開發一套給傻瓜用戶使用的資料庫應用系統的軟體。
資料庫系統包含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及資料庫開發工具所開發的軟體(資料庫應用系統)。
資料庫系統開發工具開發出來的是資料庫管理系統還是資料庫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因為很多用戶對資料庫和資料庫管理系統不會用,只會用簡單的應用軟體,所以需要有掌握技術的人員用資料庫開發工具編軟體給這些簡單用戶用。
資料庫管理系統與資料庫系統開發工具什麼區別??
前者是後者開發軟體的核心,後者除要以它為基準外,還要用高級語言編寫程序。
在裝操作系統時是不是已經裝上了資料庫管理系統??
沒裝,一般都得額外裝,比如VFP,PB,SQLSEV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