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演算法
⑴ 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的演算法
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的演算法:
一、10日線
以10日線為例,將10日所有收盤價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個平均值設為A,A就是10日線中第一天的數值;第二天的計算方法則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盤價-第一天的收盤價)÷10=第二天的數值。第三天的計算方法依次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盤價-第二天的收盤價)÷10=第三天的數值。
二、算術移動平均線
所謂移動平均,首先是算術平均數,如1到10十個數字,其平均數便是5.5;而移動則意味著這十個數字的變動。假如第一組是1到10,第二組變動成2到11,第三組又變為3到12,那麼,這三組平均數各不相同。而這些不同的平均數的集合,便統稱為移動平均數。
舉例說明:某股連續十個交易日收盤價分別為:(單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線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權移動平均線
加權的原因是基於移動平均線中,收盤價對未來價格波動的影響最大,因此賦予它較大的權值。
加權方式分為四種:
1、末日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線性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方法(以5日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為第五日的階梯加權移動平均線
4、平方系數加權移動平均線:
公式(以5日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1)指標演算法擴展閱讀:
N日移動平均線=N日收市價之和/N
以時間的長短劃分,移動平均線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幾種,一般短期移動平均線5天與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長期有200天及280天。
可單獨使用,也可多條同時使用。綜合觀察長、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判研市場的多重傾向。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上漲,該市場呈多頭排列;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下跌,該市場呈空頭排列。
移動平均線說到底是一種趨勢追蹤的工具,便於識別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領先的趨勢正在形成或延續的契機。它不會領於與市場,只是忠實地追隨市場,所以它具有滯後的特點,然而卻無法造假。
⑵ DRG入組率、RW、CMI等各項指標怎麼算
一、DRGs核心指標演算法解析
DRGs數據是關鍵,應用廣泛,讓人興奮。今天,我們將聚焦於DRGs核心指標演算法,深入理解其原理與應用,讓DRGs核心指標變得透明。
01
DRGs演算法基礎
DRGs演算法以患者出院信息為依據,結合主要診斷、主要治療方式與個體特徵(如年齡、並發症和伴隨疾病),將疾病復雜性和費用相似的病例歸為一組,以此為不同強度與復雜度的醫療服務提供客觀比較依據。
產出三大指標:病例組數、權重(RW)與CMI。進一步衍生出費用/時間消耗指數、風險死亡等指標。
02
DRGs指標體系
DRGs數據指標涵蓋醫療服務、效率與安全三個維度,構建醫院住院績效評估體系。體系由三大核心指標構成:病例組數、RW與CMI。
核心指標含義如下:
- 病例組數:反映醫院病例類型覆蓋的廣度。
- RW:綜合費用與疾病嚴重程度,衡量每個DRGs組的資源消耗。
- CMI:代表醫院病例組合難度,值高意味著病例復雜度高。
03
核心指標計算公式
1. 入組率
入組率衡量醫院管理水平,低入組率會降低總權重。
- 排除病例數 = 住院天數大於60天 + 住院費用小於5元
- 未入組病歷數 = 未入MDC病例數 + QY病例數
- 入組率 = 入組病歷數/(病例總數-排除病例數)*100%
2. 診斷相關組數
表示機構或區域分到的DRG組個數,反映疾病類型覆蓋范圍。
3. DRG權重(RW)
根據費用越高消耗資源越多的原則,計算各DRGs組對全省平均費用的權重,反映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
4. 總權重
反映醫院服務總量,是服務能力評價的重要指標。
- 總權重 = ∑(某DRG費用權重×該醫院該DRG病例數)
5. CMI(病例組合指數)
反映醫院病例組合難度,高值表明醫院處理復雜病例能力較強。
6. 時間、費用消耗指數
評估醫院績效,計算值接近1表示平均水平;小於1表示費用較低或住院時間較短;大於1表示費用較高或住院時間較長。
計算步驟如下:
- 計算區域各DRGs平均費用、平均住院日
- 計算醫院各DRGs平均費用、平均住院日
- 計算醫院與區域DRGs各組比
- 費用消耗指數 = ∑(醫院各DRGs各組費用比*DRGs各組病例數)/醫院總入組病例數
- 時間消耗指數 = ∑(醫院各DRGs各組平均住院日比 *各DRGs各組病例數)/醫院總入組病例數
7. 中低風險死亡率
評估死亡風險,計算方法參照下表。
權重指標關系如圖所示。
04
湖北省DRGs平台創新應用
了解核心指標演算法後,應用數據變得簡單明了。依據公式溯源問題,解決問題,完善數據,實現核心指標的透明化。
二、DRGs數據應用簡易指南
理解DRGs數據應用,只需遵循「二查四看六比」與「五題四層三點二評一標」。
01
核心指標數字分析
1. 二查
- 一查:26個MDC覆蓋與DRGs組數
- 二查:DRGs組數
應用:查醫院學科建設缺失、MDC排序等。
1. 四看
- 一看權重數(RW)
- 二看病例組合指數(CMI)
- 三看費用/時間指數
- 四看低、中、高死亡率
應用:評估服務能力、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
02
評估體系構建
通過「五題四層三點二評一標」體系,實現數據橫向與縱向分析。
01
數據五主題
- 服務能力
- 服務效率
- 質量安全
- 療效測量
- 費用監測
應用:評估不同層面的醫療服務。
02
剖析四層級
- 醫院
- 科室
- 醫師(小組)
- 病組
應用:全面評估服務與績效。
03
著力三點
- 科室
- 醫師
- 病組費用
應用:重點關注關鍵領域。
04
院內、外兩評
實現數據對比與對標,推動績效提升。
05
建立標桿值
構建一套標桿值,促進持續改進。
三、湖北省DRGs平台介紹與操作指南
湖北省DRGs平台經過多階段優化與培訓,於2018年4月正式開放給三級醫院使用。平台整合數據倉、分組器與評價體系,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績效評估工具。
01
平台概況
- 平台名稱:湖北省省級住院醫療服務績效評價平台
- 目標:統一數據倉、DRGs分組器與績效評價體系
應用:等級醫院評審、學科評價、績效考核、醫療監測與費用控制。
02
核心指標解釋
- 服務能力:權重數、DRGs組數、CMI
- 質量與安全:低/中低/中高/高風險死亡率、標化死亡率
- 服務效率:時間/費用消耗指數
湖北省特色指標:標化CMI與標化死亡率。
03
平台操作貼士
- 系統登錄:賬戶密碼輸入—>「住院醫療服務績效評價」按鈕—>進入平台
- 功能操作:病案質量分析、機構績效評價、DRGs應用
更多功能,由用戶探索,敬請指正與完善。
四、醫院DRGs數據應用實踐
借鑒國外經驗,醫院應構建DRGs應用專業部門,優化病案數據管理與質控流程。通過DRGs病案首頁數據,實現全面的績效評估與成本優化。
第一件事:組建DRGs應用專業部門
革新病案數據質控流程,構建數據應用閉環。
第二件事:基於病案首頁數據管理質控
- 目標改變:建立新的數據質控體系
- 病案首頁數據三關:嚴格執行標准、質量評分、組合檢測與排除病例篩查
- 專家監督特殊病例
路徑一:轉換ICD10編碼,確保連續性
路徑二:實時指導ICD10、CM3編碼入組
路徑三:軟體完成質控,實現前置、質控與終末評估
數據質控效果顯著,有助於提高患者價值與市場份額。
結語:在DRGs時代,提高患者價值成為醫療組織的關鍵競爭力。關注「醫有數」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DRGs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