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演算法
Ⅰ 24節氣的准確時間(精確到0.001秒)如何計算要數學計算方法,
24節氣的准確計算時間公式:
通式壽星公式——[Y×D+C]-L
Y=年代數的後2位、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採用「定氣法」劃分。「定氣法」與上古「斗柄指向法」在確定方法上不同。雖確定方法不同,但兩者所標示的天象是吻合的。「定氣法」以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時也同樣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它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周期作為一個輪回。
「定氣法」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為一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個候。古人稱節氣為「氣」,二十四節氣就是24個「氣」,有「節氣」和「中氣」之分:每月第一個即月首的「氣」,稱為「節氣」;第二個即月中的「氣」稱為「中氣」。這樣,全年共有12個節氣、12個中氣,合起來正好是「二十四節氣」。
Ⅱ 24節氣是按照陽歷計算的
中國農歷是採用干支紀年法,根據月亮的變化制定的歷法,農歷一年最長是385天,最短是353天。而且閏月多,很多季節都錯亂了,所以用農歷去指導農業生產可能錯過了春耕秋收的季節。於是古人根據每年的季節特點,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與現在的公歷幾乎是一致的,如2月4日立春,4月5日清明,12月22日冬至, 其中冬至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夏至是白天最長,夜晚最短,春分秋分是白天夜晚一樣長。我們知道,地球是繞太陽旋轉的,有近日點與遠日點,但是季節卻不是根據近日遠日點來確定的,也就是說,夏天不是因為地球離太陽近就成夏天了,地球上是一年四季同時存在的,季節和太陽直射角度有關,南半球夏天的時候,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夏天的時候,南半球是冬天。
中國地域廣闊,從南到北,季節也是不同的,如三月,南方已經春暖花開了,北方可能還是冰天雪地,那麼這個節氣是按什麼來分的呢?根據日長來計算,既然冬至是12月22日,夏至是6月22日,冬至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夏至是直射北回歸線,既北緯23°26′28〃44,所以,二十四節氣是按北回歸線來劃分的。如果二十四節氣拿到南半球去使用,就是節氣錯亂了。
Ⅲ 24節氣怎麼計算的
一、劃分方法: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日期計算:
通式壽星公式——[Y×D+C]-L
Y=年代數的後2位、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21世紀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註:計算結果只保留整數)
三、節與氣: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計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即一個月之內有一節一氣,每兩節氣相距,平均約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陰歷每月之日數.則為二十九天半,故約每三十四個月,必遇有兩月僅有節而無氣、及有氣而無節者。
有節無氣之月,即農歷之閏月,有氣無節之月不為閏月。
(3)24節氣演算法擴展閱讀:
一、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梅花分外艷,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二、二十四節氣 的影響: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准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二十四節氣較准確反映了季節的變化並用於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
二十四節氣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氣為指導農事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節氣還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二十四節氣對我們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實用價值。比如,從十分流行的中醫養生來看,秋季起於立秋節氣,緊鄰大暑,又熱又濕;秋季結束於霜降,已近立冬,氣候又干又冷。
秋初和秋末雖然同在一個季節,但氣候卻完全相反,醫生遇到的季節病和中醫養生需要預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養生簡單地跟著四季走還不夠,更要跟著節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