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設置英文
Ⅰ linux中什麼快捷鍵可實現中英文的切換
其實linux系統輸入法切換方法與windows系統是一樣的,中英文切換用CTRL+空格鍵,其它用SHIFT+CTRL。
有些輸入法會自動將其加入到列表中 (通常是那些只包含一個輸入法的),有些則不然。可以通過配置工具來將其加入到列表中,並且按需要調整選項。
Ⅱ linux中文版怎麼切換為英文
可以看到env命令顯示:LANG=zh_CN.UTF-8
1。bash環境
編輯/etc/bashrc環境文件,加入一行
export LC_ALL=en_US.UTF-8
2。csh環境編輯/etc/csh.cshrc環境文件,加入一行
setenv LC_ALL=en_US.UTF-8
註:centos就比較麻煩了,不吃上面的那一套。
改的時候要在圖形界面上選擇一種語言環境,改成 english(United State),
登錄進入圖形界面時,會彈出一個窗口,是否把所有的中文目錄名主(比如desktop,中文為「桌面」)也改為英文,選擇是,就OK了
Ⅲ linux 中文環境如何改成英文
總結如下:
新建一個用戶,vi
~/.bashrc
,添加
export
lc_ctype="zh_cn.gbk",保存,退出。不放心的話退出之後再export一下
據說修改/etc/profile也可以,不過沒試過。
用戶的需求,說白了,就是他想上傳包含中文內容的文件到linux英文操作系統上,並且有時候需要more一下文件的內容,需要顯示中文字元串。
經測試,suse
linux
11
sp1環境下,修改過程如下:
1、修改profile
cp
/etc/profile
/etc/profile.bak
vi
/etc/profile
再最後的位置添加如下行:
export
lc_ctype="zh_cn.gbk"
2、reboot
關於locale的設定
locale是國際化與本土化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個人認為,對於中文用戶來說,通常會涉及到的國際化或者本土化,大致包含三個方面:看中文,寫中文,與window中文系統的兼容和通信。從實際經驗上看來,locale的設定與看中文關系不大,但是與寫中文,及window分區的掛載方式有很密切的關系。
Ⅳ linux命令行下怎樣改變語言(英文)
將內容改為:
LANG="zh_CN.UTF-8"
LANGUAGE="zh_CN:zh"
#LANG="en_US.UTF-8"
#LANGUAGE="en_US:en"
exit退出重新login一下就可以顯示中文了。
linux命令是對Linux系統進行管理的命令。對於Linux系統來說,無論是中央處理器、內存、磁碟驅動器、鍵盤、滑鼠,還是用戶等都是文件,Linux系統管理的命令是它正常運行的核心,與之前的DOS命令類似。linux命令在系統中有兩種類型:內置Shell命令和Linux命令。
(4)linux設置英文擴展閱讀:
文件指令:more,less。
這是兩個顯示一般文本文件的指令。如果一個文本文件太長了超過一個屏幕的畫面,用cat來看實在是不理想,就可以試試more和less兩個指令。More指令可以使超過一頁的文件臨時停留在屏幕,等你按任何的一個鍵以後,才繼續顯示。
而less除了有more的功能以外,還可以用方向鍵往上或往下的滾動文件,所以你隨意瀏覽,閱讀文章時,less是個非常好的選擇。當more或less文件不存在時,那麼該文件就會自動生個空文件,所以more和less也可以作為創建文件的用法。
clear這個命令是用來清除屏幕的,它不需要任何參數,和dos下面的cls具有相同的功能,如果你覺得屏幕太紊亂,就可以使用它清除屏幕上的信息。
ln這是linux中又一個非常重要命令,請大家一定要熟悉。它的功能是為某一個文件在另外一個位置建立一個不同的鏈接,這個命令最常用的參數是-s,具體用法是:ln –s源文件目標文件。
Ⅳ 中文版的linux如何變為英文版的
將中文版linux改為英文版方法:
(1)修改語言配置文件
# vi /etc/sysconfig/i18n
//編輯此文件,將語言設置為英文
LANG='en_US'
//將語言設置為中文
//LANG='zh_CN' (這個配置項需要注釋掉,如需再改為中文,打開此項,注掉
上面一項)
保存配置文件,退出
:wq
(2)重啟系統
# reboot
修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