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的工作流程

資料庫的工作流程

發布時間: 2022-05-22 15:04:16

① 建立資料庫的基本工作過程是什麼

1。將你建立的資料庫的配置信息進行保存;
2。存儲資料庫文件信息,並設置資料庫為可用

② 資料庫構建流程

構建相山地區地學空間資料庫是在對各類原始數據或圖件資料進行整理、編輯、處理的基礎上,將各類數據或圖形進行按空間位置整合的過程。其工作流程見圖 2.1。

圖2.1 相山地區多源地學空間資料庫構建流程

2.2.1 資料收集

相山地區有 40 多年的鈾礦勘查和研究歷史,積累了大量地質生產或科學研究資料。筆者收集的面上的資料包括原始的離散數據如航空放射性伽瑪能譜數據、航磁數據、山地重力測量數據、ETM 數據,而地面高精度磁測資料僅收集到文字報告和圖件。上述各類數據均可達到製作 1∶50000 圖件的要求。地質圖採用 1995 年核工業 270 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實施完成的 「相山火山岩型富大鈾礦找礦模式及攻深方法技術研究」項目的 1∶50000附圖; 採用的 1∶50000 地形圖的情況見表 2.1。

2.2.2 圖層劃分

GIS 資料庫既要存儲和管理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又要存儲和管理空間拓撲關系數據。數據層原理: 大多數 GIS 都是將數據按照邏輯類型分成不同的數據層進行組織,即按空間數據邏輯或專業屬性分為各種邏輯數據類型或專業數據層。相山地區數字化地質圖包括地理要素和地質要素兩大部分,共設置 9 個圖層,每一圖層 (包括點、線或多邊形) 自動創建與之相對應的屬性表。

表2.1 採用的地形圖情況一覽表

注: 坐標系均為 1954 年北京坐標系,1956 年黃海高程系,等高距為 10 m。

(1) 水系圖層 (L6XS01) : 包括雙線河流、單線河流、水庫或水塘。

(2) 交通及居民地圖層 (L6XS02) : 包括公路和主要自然村及名稱。

(3) 地形等高線圖層 (L6XS03) : 包括地形等高線及高程和山峰高程點。

(4) 蓋層圖層 (D6XS04) : 包括第四系 (Q) 和上白堊統南雄組 (K2n) 及其厚度和主要岩性。

(5) 火山岩系圖層 (L6XS05) : 包括下白堊統打鼓頂組 (K1d) 、鵝湖嶺組 (K1e) 及各種淺成- 超淺成侵入體 (次火山岩體) 的分布和主要岩性特徵。

(6) 基底圖層 (L6XS06) : 含下三疊統安源組 (T3a) 、震旦系 (Z) 、燕山早期花崗岩 (γ5) 、加里東期花崗岩 (γ3) 。

(7) 構造圖層 (L6XS07) : 相山地區褶皺構造不發育,構造圖層主要包括實測的和遙感影像解譯的線性斷裂或環形構造。

(8) 礦產圖層 (L6XS08) : 包括大、中、小型鈾礦床和礦點。

(9) 圖框及圖幅基本信息圖層 (L6XS09) : 數字化地質圖的總體描述,內容包括圖框、角點坐標、涉及的 1∶500000 標准圖幅編號、調查單位及出版年代等。

圖層名編碼結構如下:

相山鈾礦田多源地學信息示範應用

2.2.3 圖形輸入

圖形輸入或稱圖形數字化,是將圖形信息數據化,轉變成按一定數據結構及類型組成的數字化圖形。MapGIS 提供智能掃描矢量化和數字化兩種輸入方式。本次採用掃描矢量化輸入,按點、線參數表事先設定預設參數,分別將地形底圖和地質底圖掃描成柵格圖像的 TIF 文件,按照圖層劃分原則,在計算機內分層進行矢量化。線型、花紋、色標、符號等均按 《數字化地質圖圖層及屬性文件格式》行業標准執行。

對於已建立的圖層,按點、線、多邊形分別編輯修改,結合地質圖、地形圖及相關地質報告,採集添加有關屬性數據,用以表示各圖層點、線、多邊形的特徵。拓撲處理前先將多邊形的地質界線校正到標准圖框內進行修改,去掉與當前圖層區域邊界無關的線或點。對於圖幅邊部不封閉的區域,採用圖框線作為多邊形的邊界線,使圖幅內的多邊形均成為封閉的多邊形。拓撲處理後進行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掛接。

在 MapGIS 實用服務子系統誤差校正模塊中,將數字化地圖校正到統一的大地坐標系統中。圖形資料庫採用高斯-克呂格 (6 度帶) 投影系統,橢球參數: 北京54/克拉索夫斯基。

MapGIS 數據文件交換功能使系統內部的矢量圖層很容易實現 Shape 和 Coverage 等文件格式的轉換。在圖形處理模塊將上述各圖層轉成 Shape 文件格式。

2.2.4 離散數據網格化

在收集的原始資料中,除 1∶50000 地形圖和地質圖之外,航空放射性伽瑪能譜數據(包括原始的和去條帶處理後的數據) 、航磁數據、山地重力測量數據都是離散的二維表格數據。用 GeoExpl 網格化。GeoExpl 數據處理與分析系統提供了多種網格化計算的數學方法,本次選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網格間距 15 m。重力和航磁數據網格化後,進行不同方向或不同深度的延拓處理。所有網格化數據均採用了與上述圖形數據相同的地圖投影和坐標系統。

2.2.5 網格化數據影像化

MapGIS 網格化文件格式為 grd,可直接被 Erdas Imagine 讀取,GeoExpl 網格化文件包括重磁處理反演後的網格化文件可轉換成 Surfer.grd 後,被 Erdas Imagine 讀取。然後將上述網格化數據一一轉成 img 影像數據格式。

2.2.6 DEM 生成

地形等高線 (L6XS03) 文件在 MapGIS 空間分析子系統 DEM 分析模塊中,生成 DEM柵格化文件: L6XS03.grd,再轉成 img 格式,文件名改為: XSDEM。

經過上述程序形成的各類矢量或柵格數據,在 ArcView 平台建立 「相山資料庫」工程文件,將上述各 Shape 圖形和 img 影像文件一一添加到該工程文件中。該工程文件即為相山地區矢量、柵格一體化地學空間資料庫。該資料庫,一可以對這類地學空間信息實現由 GIS 支持的圖層管理,二可以視需要不斷進行數字—圖形—圖像的轉換,三可以將多源地學信息進行疊合和融合,以實現多源地學信息的深化應用和分析,為實現相山地區鈾資源數字勘查奠定基礎。

③ 資料庫事務的操作流程

設想網上購物的一次交易,其付款過程至少包括以下幾步資料庫操作:
一、更新客戶所購商品的庫存信息
二、保存客戶付款信息--可能包括與銀行系統的交互
三、生成訂單並且保存到資料庫中
四、更新用戶相關信息,例如購物數量等等
正常的情況下,這些操作將順利進行,最終交易成功,與交易相關的所有資料庫信息也成功地更新。但是,如果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例如在更新商品庫存信息時發生異常、該顧客銀行帳戶存款不足等,都將導致交易失敗。一旦交易失敗,資料庫中所有信息都必須保持交易前的狀態不變,比如最後一步更新用戶信息時失敗而導致交易失敗,那麼必須保證這筆失敗的交易不影響資料庫的狀態--庫存信息沒有被更新、用戶也沒有付款,訂單也沒有生成。否則,資料庫的信息將會一片混亂而不可預測。
資料庫事務正是用來保證這種情況下交易的平穩性和可預測性的技術。

④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如下:

1、安裝並打開MySQL WorkBench軟體以後,在軟體的左側邊欄有三個選項,分別是對應「連接資料庫」、「設計資料庫」、「遷移資料庫」的功能。這類選擇第二項,設計資料庫,點擊右邊的「+」號,創建models。

⑤ 資料庫的開發流程是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建議這位網友去看看有關軟體工程的書籍。當然,看書是一件非常煩悶的事情,在這,盡管試試將我的經驗寫一點吧。
首先,要明確你要做一個什麼系統。想達到什麼目的。想怎樣去使用。有了明確的目標後,便要開始計劃整個資料庫系統該怎樣去做。
第二,是選擇資料庫後台。資料庫是保存數據的工具,可以理解為保存數據的一個大倉庫,它把你所需要的數據全部保存起來。但要怎樣使用這些數據,使之可以根據你的需要顯示出來,那就不是資料庫的責任了,這就需要程序來實現了。不同的資料庫後台各有優點缺點,不可一概而論哪個好哪個差,要看系統實際來斟酌。即是說,確定目標後就需要選擇資料庫。
第三,確定後台資料庫的內容,即確定數據結構。既然整個資料庫等於一個大倉庫,此時就要把倉庫劃分成一個個區域,用於保存不同類別的東西。這就是確定數據表及每個表的欄位及各欄位的數據類型。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你需要把有可能使用到的內容都設計到你的數據表中,以便以後可以保存及調用數據。還要想到表與表的關系,欄位與欄位的關系。好的數據結構會使到整個程序設計方便、科學、全面。這些內容,必須去查看相關書籍,同時不斷積累經驗,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了。
第四,選擇合適的前台開發工具。對於後台資料庫的操作,目前常用的前台開發工具基本都可以與之相連並對之操作,但是不同的開發語言有各自的長處。選擇哪一種語言並不太重要,最重要是看你是否願意一心一意鑽研下去。對於初學者,什麼語言都是一樣的,就如小孩子學語言,學中英意日其實都一樣容易,也一樣難。
第五,當清楚資料庫後台和開發前台的特性與功能後,就可以開始規劃系統的流程了。一般可以根據系統功能先將其劃分為幾大功能模塊,然後再細分為各個細功能模塊,然後對於各個功能模塊進行設計。一般流程可以是這樣的:
1、設計流程圖。把整個功能用流程的方式顯示出來,讓自己的思路清楚地記錄在流程圖上,這樣可以輕易地模擬模塊的運算過程,查找出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改。
2、編寫程序。確定流程合理無誤後,便可以開發進行程序的編寫。由於現時硬體的強大,對語句的要求已經不再強調。只要可以達到目的,就可以了。
第六,試運行程序。完成一個功能後,可以試運行,輸入數據進行測試,不斷修改,最後達到完全無誤。
第七,測試。完成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面的測試。一般來說,自己是找不到自己的錯誤的。明知是錯就不會寫進去,所以我喜歡找別人來為我測試。讓別人去用,而且是讓別人隨便地用,不一定按自己所說的操作方法去用。這樣最容易找到程序中的錯誤。
第八,不斷地修改。不斷修改程序,使其所有的漏洞都改正過來。
第九,編譯。程序確認無誤後,就可以進行編譯。
第十,投入使用。

其實我所寫的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完全解答這個問題,最後還是去學習一下軟體工程。不看書總是不行的。希望可以為你帶來一點點幫助吧。

⑥ 建庫實施流程

資料庫建庫流程是建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部分,流程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實施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及庫應用等諸多方面。本書礦產地資料庫建設工作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圖6-3-1)。

1)由綜合技術組負責組織修編、制定礦產地資料庫的建庫技術要求、建庫數據標准及規范和資料庫結構設計,開發數據錄入界面。

2)由相關成員進行礦產地資料庫的建庫資料收集、錄入、MAPGIS 資料庫的建立。內容包括:

依據項目總體設計書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制定的《礦產地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2001年9月修訂版)及相關技術標准,編寫課題工作實施方案;

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屬性資料庫卡片的填制和數據錄入;

全國地質底圖,主要在程裕祺等編的《1:500萬中國地質圖》基礎上進行編輯,並按地質時代、地質內容劃分不同圖層;

圖6-3-1 資料庫建設工作流程圖

數據檢查及修正;

成果的提交和驗收。

3)綜合技術組組織對各課題組礦產地資料庫進行匯總,建立中國銅鎳(鉑族)礦產地空間資料庫。內容包括:

資料庫檢查和修正;

全國礦產地資料庫的集成;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GIS支持下礦產地空間資料庫的C++實現;

建立具有礦床資料庫瀏覽、查詢,屬性庫管理,圖形編輯,礦床預測等功能的中國銅鎳硫化物礦床礦產地空間資料庫信息共享服務體系。

⑦ 空間資料庫建庫工作程序

1.空間坐標系統

坐標系統:採用1954北京坐標系,高斯-克呂格投影6度帶投影,帶號15,中央經線85°30′,單位為m。

高程基準:採用1956黃海高程系。

2.建庫工作程序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採用的建庫流程參考國家數字地質圖建庫標准,結合西天山地區1:25萬地質圖圖幅要素的實際情況,創建GeoDatabase資料庫,構建各要素集和要素類,資料庫結構如圖4-3所示。在矢量化過程中,採用以線性地質要素(斷層,地質界線,岩性邊界等)矢量為起點,以線跟蹤,線拷貝為中心,最後以線轉面(Feature to Poly-gon)的方法生成各面類地質圖層,然後對臨時面文件按各地質要素進行分類,導入各圖幅的標准地質資料庫中,再進行屬性數據的錄入。

在建庫過程中,第一步,對掃描地質圖進行幾何校正。第二步,在ArcGIS Catalog平台上,按照前文討論的各地質要素數據集,各地質要素欄位創建資料庫表結構。在統一的建庫標准下建立完整的西天山地區地質圖數據結構。每一幅地質圖形成一個單獨的地質資料庫(GeoDatabase),每個庫包含相同的數據結構和欄位類型,每一個屬性表形成一個圖層,存放對應的地質幾何要素;並在各自的資料庫下增加臨時線文件、臨時面文件,用來保存第一步線形矢量化後未分類的圖形數據。

在矢量化過程中,我們首先對斷層要素進行矢量,因為斷層線性平滑,多數斷層是地層岩性的公共邊界。斷層矢量完成後緊接著對所有岩性邊界進行矢量,包括沉積岩地層、侵入岩地層和變質岩地層邊界,岩性邊界數據存入臨時線文件,是一個單獨的線要素圖層,在矢量時,如果斷層恰好是岩性邊界的界線或公共邊,這時,為保證幾何圖形拓撲一致性,我們採用 「線跟蹤」 或 「線拷貝」 的方法將公共邊界的斷層線直接拷貝至 「臨時線」 圖層。凡是作為公共邊界的線,我們都採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矢量,比如 「地質界線」圖層與其他面狀要素的公共邊界等。

完成各岩性界線的矢量後,檢查若沒有遺漏,利用ArcGIS空間分析模塊的 「線轉面」(Feature to Polygon)工具,將臨時線文件轉換為臨時面文件,設定閉合容差為10m。轉換完成後按照沉積(火山)岩、侵入岩、岩牆進行面狀要素的分類,逐一導入各自相對應的單獨的圖層中。對於脈岩(面)要素、火山機構和礦點(點)要素基本很少與其他圖層共用邊界,因此,直接對這些要素單獨進行矢量便可。最後進行圖形的質量檢查,包括劃分岩性類別檢查,幾何拓撲檢查,檢查無誤且沒有遺漏後,導入標准庫中。這樣基本完成了一幅掃描地質圖各類地質要素的圖形矢量工作,下一步,主要參考圖例、柱狀圖和地質圖說明書進行屬性錄入,如流程圖4-3所示。最後,檢查屬性數據的錄入完整無誤後,便可進行下一圖幅的矢量工作。

對於化探和航磁的數據處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本次研究中主要採用克里金插值和主成分分析對化探、航磁數據進行處理,並結合地質礦產圖說明書相關內容將化探、航磁數據與致礦有關的信息存入空間資料庫中。上述數據的生產均在ArcGIS平台上完成。

3.空間資料庫內容

本次資源潛力評價空間資料庫包含五個要素數據集,15個要素類以及至少6個柵格數據。

地理要素數據集:使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的1:25萬地形資料庫中的水系、政區、居民地和交通要素類四個要素類。

基礎地質要素數據集:包括1:25萬區域地層、侵入岩、火山岩、變質岩、構造分區、斷層、礦產7個要素類。其中,資源潛力評價預測底圖數據由地層和侵入體所定義的構造相單元屬性通過數據融合直接生成,各要素類中所包含的屬性內容及相應的數據類型應和區域成礦模型及資源評價所需要素保持一致,實現模型要求與信息的對稱,各屬性編碼參考 《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數據模型數據項下屬詞規定分冊》。

物化探要素數據集:包括1:5萬航磁要素類、1:5萬地面磁法要素類、1:20萬區域化探要素類、1:5萬區域化探要素類四個要素類。

物化探柵格數據集:主要存儲由物化探要素類通過克里金插值轉換而來的柵格數據以及在空間分析過程中產生的柵格數據。

遙感柵格數據集:主要用於存儲研究區ETM+衛星數據,是近年來在地質礦產應用特別是填圖和蝕變信息提取占據主流地位的遙感數據源。

4.資料庫質量控制

空間資料庫在數據完整性、邏輯一致性、位置精度、屬性精度、接縫精度均要求符合中國地質調查局制定的有關技術規定和標準的要求。

⑧ 概念資料庫設計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應該完成哪些工作

資料庫設計可以分為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和物理結構設計三個階段。
(1)概念結構設計。這是資料庫設計的第一個階段,在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階段,已經得到了系統的數據流程圖和數據字典,現在要結合數據規范化的理論,用一種數據模型將用戶的數據需求明確地表示出來。
概念數據模型是面向問題的模型,反映了用戶的現實工作環境,是與資料庫的具體實現技術無關的。建立系統概念數據模型的過程叫做概念結構設計。
(2)邏輯結構設計。根據已經建立的概念數據模型,以及所採用的某個資料庫管理系統軟體的數據模型特性,按照一定的轉換規則,把概念模型轉換為這個資料庫管理系統所能夠接受的邏輯數據模型。不同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了不同的邏輯數據模型,如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等。
(3)物理結構設計。為一個確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選擇一個最適合應用要求的物理結構的過程,就叫做資料庫的物理結構設計。資料庫在物理設備上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稱為資料庫的物理數據模型。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六十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信息化社會,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條件。資料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

熱點內容
共享一個ip伺服器 發布:2024-04-23 15:46:26 瀏覽:141
如何打開好萊客密碼鎖 發布:2024-04-23 15:46:22 瀏覽:161
我的世界演戲伺服器房間號 發布:2024-04-23 15:44:11 瀏覽:83
雲伺服器的帶寬有用嗎 發布:2024-04-23 15:39:10 瀏覽:123
老款安卓平板玩吃雞反應慢怎麼辦 發布:2024-04-23 15:20:17 瀏覽:570
小程序全套源碼 發布:2024-04-23 15:07:58 瀏覽:716
伺服器業務ip地址怎麼配 發布:2024-04-23 15:03:05 瀏覽:990
銅排折彎最簡單的演算法 發布:2024-04-23 14:48:53 瀏覽:23
我的世界伺服器倒計時清理指令 發布:2024-04-23 14:21:14 瀏覽:467
五班資料庫 發布:2024-04-23 13:59:57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