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ndroidndk
A. mac android ndk bin文件如何安裝
直接解壓就行了。然後把bin的目錄加到系統PATH里:
export PATH=$PATH:/xxx/NDK/bin
B. mac 下使用Android studio 進行ndk開發 報這個錯是什麼問題
1. 在Eclipse->Project->Property->C/C++ Build->Environment ,添加一個變數,名字任意,例如 ndk-build,指向的路徑是NDK所在目錄,例如:/Users/apple/Documents/Soft/Android-ndk-r10d2. 在Eclipse->Project->Property->C/C++ Build,在 Builder 里默認是 ndk-path,通過從 Variable 里選擇上面創建的 ndk-build,即可。另外還有個問題:提示:AndroidManifest.xml file missing!這時只需要Eclipse->Project->Clean 即可!
C. 如何定位Android NDK開發中遇到的錯誤
利用Android NDK開發本地應用時,幾乎所有的程序員都遇到過程序崩潰的問題,但它的崩潰會在logcat中列印一堆看起來類似天書的堆棧信息,讓人舉足無措。單靠添加一行行的列印信息來定位錯誤代碼做在的行數,無疑是一件令人崩潰的事情。在網上搜索「Android NDK崩潰」,可以搜索到很多文章來介紹如何通過Android提供的工具來查找和定位NDK的錯誤,但大都晦澀難懂。下面以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如何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來定位錯誤的函數名和代碼行。
首先,來看看我們在hello-jni程序的代碼中做了什麼(有關如何創建或導入工程,此處略),下面代碼中:在JNI_OnLoad()的函數中,即so載入時,調用willCrash()函數,而在willCrash()函數中, std::string的這種賦值方法會產生一個空指針錯誤。這樣,在hello-jni程序載入時就會閃退。我們記一下這兩個行數:在61行調用了willCrash()函數;在69行發生了崩潰。
下面我們來看看發生崩潰(閃退)時系統列印的logcat日誌:
如果你看過logcat列印的NDK錯誤的日誌就會知道,我省略了後面很多的內容,很多人看到這么多密密麻麻的日誌就已經頭暈腦脹了,即使是很多資深的Android開發者,在面對NDK日誌時也大都默默地選擇了無視。
其實,只要你細心的查看,再配合Google 提供的工具,完全可以快速地准確定位出錯的代碼位置,這個工作我們稱之為「符號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對NDK錯誤進行符號化的工作,需要保留編譯過程中產生的包含符號表的so文件,這些文件一般保存在$PROJECT_PATH/obj/local/目錄下。
第一種方法:ndk-stack
這個命令行工具包含在NDK工具的安裝目錄,和ndk-build及其他常用的一些NDK命令放在一起,比如在我的電腦上,其位置是/android-ndk-r9d/ndk-stack。根據Google官方文檔,NDK從r6版本開始提供ndk-stack命令,如果你用的之前的版本,建議還是盡快升級至最新的版本。使用ndk –stack命令也有兩種方式
實時分析日誌
在運行程序的同時,使用adb獲取logcat日誌,並通過管道符輸出給ndk-stack,同時需要指定包含符號表的so文件位置;如果你的程序包含了多種CPU架構,在這里需求根據錯誤發生時的手機CPU類型,選擇不同的CPU架構目錄,如:
當崩潰發生時,會得到如下的信息:
我們重點看一下#03和#04,這兩行都是在我們自己生成的libhello-jni.so中的報錯信息,因此會發現如下關鍵信息:
回想一下我們的代碼,在JNI_OnLoad()函數中(第61行),我們調用了willCrash()函數;在willCrash()函數中(第69行),我們製造了一個錯誤。這些信息都被准確無誤的提取了出來!是不是非常簡單?
先獲取日誌再分析
這種方法其實和上面的方法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僅僅是logcat日誌獲取的方式不同。可以在程序運行的過程中將logcat日誌保存到一個文件,甚至可以在崩潰發生時,快速的將logcat日誌保存起來,然後再進行分析,比上面的方法稍微靈活一點,而且日誌可以留待以後繼續分析。
第二種方法:使用addr2line和objmp命令
這個方法適用於那些不滿足於上述ndk-stack的簡單用法,而喜歡刨根問底的程序員們,這兩個方法可以揭示ndk-stack命令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盡管用起來稍微麻煩一點,但可以稍稍滿足一下程序員的好奇心。
先簡單說一下這兩個命令,在絕大部分的linux發行版本中都能找到他們,如果你的操作系統是Linux,而你測試手機使用的是Intel x86系列,那麼你使用系統中自帶的命令就可以了。然而,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絕大多數人要絕望了,因為恰恰大部分開發者使用的是Windows,而手機很有可能是armeabi系列。
在NDK中自帶了適用於各個操作系統和CPU架構的工具鏈,其中就包含了這兩個命令,只不過名字稍有變化,你可以在NDK目錄的toolchains目錄下找到他們。以我的Mac電腦為例,如果我要找的是適用於armeabi架構的工具,那麼他們分別為arm-linux-androideabi-addr2line和arm-linux-androideabi-objmp;位置在下面目錄中,後續介紹中將省略此位置:
假設你的電腦是Windows系統,CPU架構為mips,那麼你要的工具可能包含在一下目錄中: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如何使用這兩個工具,下面具體介紹。
找到日誌中的關鍵函數指針
其實很簡單,就是找到backtrace信息中,屬於我們自己的so文件報錯的行。
首先要找到backtrace信息,有的手機會明確列印一行backtrace(比如我們這次使用的手機),那麼這一行下面的一系列以「#兩位數字 pc」開頭的行就是backtrace信息了。有時可能有的手機並不會列印一行backtrace,那麼只要找到一段以「#兩位數字 pc 」開頭的行,就可以了。
其次要找到屬於自己的so文件報錯的行,這就比較簡單了。找到這些行之後,記下這些行中的函數地址。
使用addr2line查找代碼位置
執行如下的命令,多個指針地址可以在一個命令中帶入,以空格隔開即可
結果如下:
從addr2line的結果就能看到,我們拿到了我們自己的錯誤代碼的調用關系和行數,在hello-jni.cpp的69行和61行(另外兩行因為使用的是標准函數,可以忽略掉),結果和ndk-stack是一致的,說明ndk-stack也是通過addr2line來獲取代碼位置的。
使用objmp獲取函數信息
通過addr2line命令,其實我們已經找到了我們代碼中出錯的位置,已經可以幫助程序員定位問題所在了。但是,這個方法只能獲取代碼行數,並沒有顯示函數信息,顯得不那麼「完美」,對於追求極致的程序員來說,這當然是不夠的。下面我們就演示一下怎麼來定位函數信息。
首先使用如下命令導出函數表:
在生成的asm文件中查找剛剛我們定位的兩個關鍵指針00004fb4和00004f58:
從這兩張圖可以清楚的看到(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NDK版本和不同的操作系統中,asm文件的格式不是完全相同,但都大同小異,請大家仔細比對),這兩個指針分別屬於willCrash()和JNI_OnLoad()函數,再結合剛才addr2line的結果,那麼這兩個地址分別對應的信息就是:
相當完美,和ndk-stack得到的信息完全一致!
Testin崩潰分析如何幫開發者發現NDK錯誤
以上提到的方法,只適合在開發測試期間,如果你的應用或游戲已經上線,而用戶經常反饋說崩潰、閃退,指望用戶幫你收集信息定位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其他的手段來捕獲崩潰信息。
目前業界已經有一些公司推出了崩潰信息收集的服務,通過嵌入SDK,在程序發生崩潰時收集堆棧信息,發送到雲服務平台,從而幫助開發者定位錯誤信息。在這方面,國內的Testin和國外的crittercism都可以提供類似服務。
Testin從1.4版本開始支持NDK的崩潰分析,其最新版本已升級到1.7。當程序發生NDK錯誤時,其內嵌的SDK會收集程序在用戶手機上發生崩潰時的堆棧信息(主要就是上面我們通過logcat日誌獲取到的函數指針)、設備信息、線程信息等,SDK將這些信息上報至Testin雲服務平台,在平台進行唯一性的處理、並可以自定義時段進行詳盡的統計分析,從多維度展示程序崩潰的信息和嚴重程度;最新版本還支持用戶自定義場景,方便開發者定位問題所在。
從用戶手機上報的堆棧信息,Testin為NDK崩潰提供了符號化的功能,只要將我們編譯過程中產生的包含符號表的so文件上傳,就可以自動將函數指針地址定位到函數名稱和代碼行數。符號化之後,看起來就和我們前面在本地測試的結果是一樣的了,一目瞭然。而且使用這個功能還有一個好處:這些包含符號表的so文件,在每次開發者編譯之後都會改變,很有可能我們發布之後就已經變了,因為開發者會修改程序。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我們拿到了崩潰時的堆棧信息,那也無法再進行符號化了。我們可以將這些文件上傳到Testin進行符號化的工作,Testin會為我們保存和管理不同版本的so文件,確保信息不會丟失。
D. 如何通過C的方式在android NDK下面查找本機的mac地址
boolGetMac(char*pBuffer)
{
structifreq*ifr;
structifconfifc;
ints,i;
intnumif;
//findnumberofinterfaces.
memset(&ifc,0,sizeof(ifc));
ifc.ifc_ifcu.ifcu_req=NULL;
ifc.ifc_len=0;
if((s=::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0)
{
CCLog("SgProfile::GetMac111111");
returnfalse;
}
if(ioctl(s,SIOCGIFCONF,&ifc)<0)
{
CCLog("SgProfile::GetMac222222");
returnfalse;
}
if((ifr=(ifreq*)malloc(ifc.ifc_len))==NULL)
{
CCLog("SgProfile::GetMac333333");
returnfalse;
}
ifc.ifc_ifcu.ifcu_req=ifr;
if(ioctl(s,SIOCGIFCONF,&ifc)<0)
{
CCLog("SgProfile::!");
returnfalse;
}
numif=ifc.ifc_len/sizeof(structifreq);
for(i=0;i<numif;i++)
{
structifreq*r=&ifr[i];
structsockaddr_in*sin=(structsockaddr_in*)&r->ifr_addr;
if(!strcmp(r->ifr_name,"lo"))
continue;//skiploopbackinterface
//getMACaddress
if(ioctl(s,SIOCGIFHWADDR,r)<0)
{
CCLog("SgProfile::GetMac333333ioctl(SIOCGIFHWADDR)error!");
continue;
}
memcpy(pBuffer,r->ifr_hwaddr.sa_data,6);
close(s);
free(ifr);
returntrue;
}
returnfalse;
}
E. mac cocos2dx 安卓環境 ndk怎麼裝
一、下載cocos2d-x最新安裝包
在終端中cd到本地將要存放目錄,執行git命令
二、如果開發ios程序,需要配置xcode模板
下好後,cd到cocos2d-x目錄,執行裡面的sh腳本,安裝cocos2d-x模板
sudo ./install-templates-xcode.sh -f
中間要輸入管理員密碼
之後就可以在xcode中看到新增加模板
三、如果是開發android程序
1.搭建好一個可以開發android開發環境,包括eclipse,android sdk,ADT等(最好是最新版本),確保可運行調試
2.為eclipse安裝c/c++插件
打開eclipse,選擇菜單Help/Install New Software
在Work With下拉框中選擇自己eclipse的版本名,然後在插件里選中Programming Languages,打開下拉列表
選擇C/C++ Development Tools安裝,重啟eclipse
3.在developer.android.com/tools/sdk/ndk/index.html下載最新的NDK,比如android-ndk-r8d-darwin-x86.tar.bz2,注意是mac版的,並解壓縮
4.配置全局環境變數
終端中執行命令
vim ~/.bash_profile
輸入i進行編輯,加入如下配置
export COCOS2DX_ROOT=/Users/cocos2dx/cocos2d-x
export NDK_ROOT=/Users/android/android-ndk-r8d
export ANDROID_NDK_ROOT=/Users/android/android-ndk-r8d
export ANDROID_SDK_ROOT=/Users/android/android-sdk-macosx
export PATH=$ANDROID_NDK_ROOT:$PATH
export PATH=$ANDROID_SDK_ROOT:$PATH
按esc,再命令
:wq
保存配置,上面配置中相應的路徑自己做替換
COCOS2DX_ROOT對應cocos2d-x本地存放目錄
NDK_ROOT和ANDROID_NDK_ROOT對應NDK本地存放目錄
ANDROID_SDK_ROOT對應安卓sdk本地目錄
5.創建一個android測試項目
cd到cocos2d-x本地目錄,執行命令
./create-android-project.sh
再輸入包,回車
com.test.testdemo
再輸入提示的sdk的id,(比如3,對應sdk4.0.3),回車
再輸入應用的目錄名,比如TestDemo,回車
此時cocos2d-x目錄下就有了一個TestDemo目錄
cd到TestDemo目錄下的proj.android中,然後執行以下命令,編譯項目
./build_native.sh
6.創建AVD
F. mac版androidstudio怎麼配置ndk
這個網址有詳細的過程:Windows32:android-ndk-r10d-windows-x86.exeWindows64:android-ndk-r10d-windows-x86_64.exeMacOSX32-bit:android-ndk-r10d-darwin-x86.binMacOSX64-bit:android-ndk-r10d-darwin-x86_64.binLinux32-bit(x86):android-ndk-r10d-linux-x86.binLinux64-bit(x86):android-ndk-r10d-linux-x86_64.bin都是可執行文件,下載後點擊即可解壓到當前文件夾;當然你可以使用命令行來進行跨文件夾解壓的。